微电子与数据科学学院2022年经学校研究同意设立,学院发展历经学校基础部(1978年)、数理学院(2000年)以及数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年)。目前,学院下设光电工程系、应用数学系、微电子系、数据科学系、数理实验中心、大学数学部等6个教学系、部和中心,以及计算图像工程、光电功能晶体与器件、钙钛矿光电器件、智慧决策与优化、光电新能源以及数学建模等6个学科团队。学院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生机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21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37人,高级实验师1人,67人具有博士学位。
学院现有数学(2021年)、光学工程(2018年)两个一级硕士学位点,并设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2008年,新工科)、数学与应用数学(2008年,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020年,新工科)、微电子科学与工程(2021年,新工科),以及信息与计算科学(2020年停招)、光源与照明(2021年停招)等六个本科专业。学院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300余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学院获批安徽省示范微电子学院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学院为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2021-2025)。
近年来,学院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锐意改革、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具有《大学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个省级教学团队,学院教师主编省级规划教材、省一流教材4部,参编的《高等数学》教材荣获国家首届优秀教材二等奖。先后有10人次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含校内提名6人),青年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学比赛中,先后荣获国家二等奖1项,华东赛区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的好成绩。近5年来,共获得省、校两级教学成果奖9项,省、校级教坛新秀6人,省、校级教学名师5人。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密切结合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推动学科与专业人才培养科教、产教融合。近年来,学院教师先后主持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47项,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教育部重点实验开放课题以及产学研技术公共课题50余项,9位教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和省级优秀人才项目资助。近5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1项,其中9项成果实现产业转化。
学院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合作,扩展教师国际化视野,提升学科创新能力。近年来,先后有11余位教师赴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著名大学和科研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与课题合作研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谢尔登•格拉肖等国内外40余位知名教授学者应邀来校开展学术讲学与报告。
学院广大师生秉承“严谨、唯实、融合、创新”的院训,顽强拼搏、锐意进取,书写了绚丽的青春篇章。近三年,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数学建模、物理实验竞赛、光电设计大赛、数学竞赛、物理学术竞赛等系列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20余项、省级180余项,承担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69项。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安徽省优秀大学生等先进个人。
学院广大学子志存高远、学风优良。近三年来,共有191名同学考取研究生,多名同学进入国内一流高校继续深造,追寻科学之梦。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就业质量较高。在工作实践中,我院毕业生踏实肯干,适应性强,有一定的开拓能力,敢于担当,展现出较强的发展潜力,赢得了用人单位、学校以及家长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当前,全院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校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战略重心,围绕校、院“十四五”发展规划,聚焦高质量人才培养和服务本省“三地一区”建设需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心聚力、严谨治学执教,为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学校 | 专业 | 类型 | 关注度 | 学制 | 学费 | 地区 | 详情 |
光学工程光学工程微电子与数据科学学院 | 同等学力 | 2年 | 2.00万 | 安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