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安徽师范大学 > 招生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 简称:安师大
  • 地区: 安徽
  • 类型:综合类、公办
  • 学制:2.5~3年
  • 学费:¥2.40~6.00万
  •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东路1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地理与旅游学院前身是1952年国立安徽大学地理科,1957年扩建为地理系,是全国成立较早的师范院校地理本科专业之一。1972年学校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1993年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设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2000年设立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同年地理系更名为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2018年1月,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更名为地理与旅游学院。在68年的办学历程中,于隆业、闵煜铭、余俊生、沈思屿、卢村禾、韩也良等一大批知名的地理学者先后汇聚在此,潜心耕耘、弘文励教、薪火相继、培育后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3人,其中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17人,副教授32人,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为66%;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为54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所占比例为65%;40多位教师具有国(境)外访学经历。近30人次拥有全国优秀教师、皖江学者、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教学名师等称号。同时,学院还聘请了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实力雄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学院拥有地理科学和旅游管理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人文地理学博士点;地理学、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环境灾害学、旅游管理、饭店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地理教育硕士、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等1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在校研究生规模达到300余人;拥有地理科学、旅游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科学、城乡规划、酒店管理6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籍本科生1500余人。68年来,学院遵循“厚德、重教、博学、笃行”的师大校训,秉承“经天纬地,弘道明理”的院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潜心耕耘,薪火相传,为国家培养出10000多名高素质、复合型的专门人才,广大毕业生在全国各地的各条战线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10多人获得杰青、优青等人才称号,100多人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兰州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University ofMinnesotaDuluth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成为著名学者。近年来,在校本科生获得联合国多语言冠军挑战赛国际入围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等国家级、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400余人次。本科毕业生研究生录取率在35%以上,多数毕业生赴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毕业生质量深受社会广泛好评。学院以地理学科为根本,融合管理学、城乡规划等相关专业,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创新型科学研究为基础,以产学研相结合为动力,着力建设地理学一流学科和一流学院。学院拥有一系列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支撑平台,包括:皖江流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淮流域地表过程与区域响应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地理空间信息应用安徽省教育厅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江淮流域气候变化与水资源研究中心;学院还拥有土地规划设计甲级资质和全省唯一的旅游规划设计甲级资质。学院瞄准科学研究国际学术前沿,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在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2年以来,学院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发表学术期刊论文900余篇,其中SCI(E)、SSCI、EI、CSSCI以及一级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共获省部级奖项20项,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学术专著18部,获得专利授权4项、软件著作权29项;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学院已经成为我国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地理科学和旅游专业研究单位,地理学科成为安徽省学科重大建设项目,旅游管理专业为安徽省省级教学改革示范专业。根据国内地理学权威期刊《地理学报》2016年第4期载文,地理学EI论文数量安徽师范大学排名全国第8;另据《地理科学进展》2016年第5期载文,在《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地理科学进展》等4 种权威学术期刊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安徽师范大学高被引论文的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10位;又据《旅游学刊》2015年第12期载文,近十年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成果的h指数测度与评价,安徽师范大学发表旅游论文h指数在全国排名第2位。学院学术交流广泛,多位教师参加国际地理学大会、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年会等国际学术研讨会,陆大道、傅伯杰、陈发虎、陶澍、夏军等多位院士以及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学院充分发挥地理学区域性、综合性和应用研究优势,围绕“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提升的科学研究,以“国家急需”为社会服务导向,不断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先后成立了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土地评价与规划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中心、地理大数据研究中心等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平台,不断拓宽社会服务领域,与政产学研等单位机构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基本形成了区域发展、旅游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资源环境等社会服务特色领域,在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院专家先后主持完成了《安徽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皖北地区整体协调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研究》、《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研究》、《安徽省旅游强县标准》等一系列重要的省部级社会服务项目。2012年以来,共承担省内外发展规划、政策咨询 等社会服务项目近400项,到账经费8000余万元。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支撑美好安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学院将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机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将地理与旅游学院建设成为我国地理学科和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之一,全力打造国内一流地理学科和一流旅游专业,建设实力强、特色明、活力足、开放高的和谐幸福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6.00万

    ]
  • 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有悠久的办学历史,1928年建校伊始就设有文法学院,1929年单独设置法学院,其中包括法律系、政治系。经多个办学历程,2013年1月,学校撤销政法学院建制,分设政治学院和法学院,以原政法学院的法律系、公共管理系为基础,单独组建成立法学院。2020年12月原历史与社会学院的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系并入法学院,组成新法学院。学院现有法学、行政管理、社会工作、社会学4个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法治中国建设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社会治理与社会发展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法学、政治学、社会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个二级学科(行政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法治中国建设研究院”校级高端科研平台,经济法、诉讼法、地方治理、社会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社区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法律事务中心、普法学校、法律援助中心、海星社会工作服务社等社会服务机构,设置教学法庭(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第十六法庭“示范庭”)、电子政务、社会工作3个实验室,与各地法院、检察院、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合作建设有近50家实践教学基地。目前,我院有“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全国首个卓越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学校与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研究基地、安徽省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法学专业、学位点、学科是我校地方高水平大学首批重点建设点;法学专业是“双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校特优强专业、安徽省综合教改示范专业和安徽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应用法学实训中心是安徽省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建设项目;行政管理专业是省级专业综合教改示范点;社会学、社会工作是“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现有在职专任教师85人,其中高级职称44人,博士(含在读博士)研究生63人。有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45人、商务部海外维权专家库国内专家1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后备人选1人、“安徽省十大中青年杰出法学家”称号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2人、安徽省宣传理论英才1人。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520人,硕士研究生380人。学院按照校党委对法学院建设“高起点”、“新理念”、“有特色”的工作要求,坚持“质量立院、特色兴院、人才强院、开放活院”的办院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改革创新为动力、党的建设为保障,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水平,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省内同类院系一流、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数据截至2021年1月)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6.00万

    ]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前身是1930年创立的省立安徽大学理学院化学系。1929年著名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王星拱教授担任省立安徽大学校长后,设立理学院,筹建化学系,并于当年招收首届化学专业本科生,学制四年;1930年,省立安徽大学化学系正式成立,著名化学家丁绪贤先生任理学院院长兼化学系主任。因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省立安徽大学迁址并最终于1939年夏停办。抗战胜利后恢复办学,改省立安徽大学为国立安徽大学。1946年国立安徽大学化学系恢复招生,黄叔寅先生任化学系主任。1949年12月,国立安徽大学成建制迁址至芜湖并与当时的安徽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安徽大学,化学系在安庆的办学历史结束。1960年5月国立安徽大学化学系更名为皖南大学化学系,1968年8月更名为安徽工农大学化学系,1972年12月更名为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1978年化学系分别成立了由张定荣教授领衔的无机化学课题组、叶钟文教授领衔的有机化学课题组和吴家良教授领衔的分析化学课题组,并开始招收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研究生。三个课题组的成立对提高我院化学学科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同年以叶钟文教授为主,成立了金属有机化学研究室。1981年获有机化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后,金属有机化学研究室独立建制,成立安徽师范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2000年3月学校办学机构进行调整,化学系和有机化学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05年6月,芜湖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生物系并入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学院成立后,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都得到快速提升,学院办学实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学院现已经形成了博士——硕士——学士教育等不同层次,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留学生教育等不同类型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已发展成为一个师范与非师范、理学与工学并举的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492人,研究生490人,在站博士后工作人员2人,留学生1人。学院现设有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4个本科专业以及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班(化学英才班)和中美合作班(化学)。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化学)、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化学教学论》),国家级教学团队(《分析化学》),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材料化学),国家级高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等国家级本科教育教学平台以及省级一流专业(材料化学)、省级虚拟仿真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省级教育教学平台。化学专业于2019年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学院现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二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课程与教学论(化学)学科教育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学科教学(化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还设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学院现拥有机化学、分析化学2个安徽省重点学科;拥有功能分子固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子基材料省部共建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期培育),化学生物传感、功能分子固体、电化学清洁能源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功能性护理用品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单原子-团簇-纳米研究中心(李亚栋院士工作室)等重要科研平台;还拥有“现代分析测试中心”和“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中心”等对外服务机构。化学学科先后入选安徽省重大建设一级学科、世界一流学科奖补、安徽省高峰学科等建设项目。近年来,学院注重学科方向凝练,在金属有机化学、生物分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能源与环境纳米化学等方向逐渐彰显特色。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显示,化学学科从2012年起一直处于ESI全球前1%行列,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ESI全球排名已接近前1%。学院现有教职工153人,其中专任教师109人,教授39人,副教授35人,打造了一支年轻化、博士化、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其中,入选国家、省部级等人才称号50多人次。同时,学院还聘请了李亚栋院士为特聘教授,聘请了游效曾院士(已故)、黄志镗院士(已故)、朱清时院士、钱逸泰院士、陈洪渊院士、吴奇院士、谢作伟院士等一批著名科学家为荣誉教授。学院教学科研条件优良,拥有本科生实验、实训教学中心面积近7000平方米,拥有总价值超过1亿元的各类科学仪器和教学设备,为学生的系统实验、实训和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师生员工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近5年来,学院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第二完成单位),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推广项目1项;2名学生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7人次在全国、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学院十分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今有一大批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在教育、科技、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卓有建树。有1人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有百余名毕业生已成为基础教育界业务骨干、示范高中校长或教育行政部门主要管理者,以及众多成功企业界校友。进入新时代,学院将继续秉承“质量建院、内涵发展”办学理念,坚持“学科引领、特色强院”办院方针,朝着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的既定目标不断迈进!衷心感谢社会各界人士和校友长期以来对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0年3月由原教育系、教育技术学系和高等教育研究室合并组建。教育系是1928年我校初建时期的文法学院中四个系科之一,也是我省高校历史最悠久的系科之一。2019年4月,依托我院学前教育学专业,全省首家学前教育学院在我校揭牌成立。学院现建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心理语言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教育学和心理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教育学、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小学教育和中美学前教育等7个本科专业,并拥有教育管理、小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学前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5个方向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中美现代教育技术硕士“2+1”合作培养项目。学院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示范点1个,拥有《公共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原理》《教育发展史略》《小学生心理辅导》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建有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学等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学、心理学2个省级教学团队,拥有《普通心理学》等8门省级精品课程、省级实验实训中心1个;获批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等2个省级重点学科,建有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高校智库——安徽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安徽省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安徽省教育专业学位案例库和教学案例推广中心各1个。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106人,其中专任教师85人,教授25人,副教授37人,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47人,博士45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000余人,各类研究生530余人,在籍本、专科函授学员10000多人。学院秉持“学思并重、知行合一”育人理念,坚持“重质量、强内涵、求创新”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研用四位一体”的远景目标,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为引领,以内涵建设为主线,实施以“育人、育才、育心”为中心的整体发展战略,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化发展体系。在学院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杨亮功、谢循初、周辛、江铭等一批知名的专家学者在此执教。90年来,学院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和行业精英,涌现出以王策三、石中英、李正、李军等为代表的一批杰出校友。学院现已发展成为安徽省教师教育“母体”、基础教育“母机”的标志性学院。当前,学院正积极创建“教师成长与学校改进”等教师教育社会服务品牌,聚焦区域教育需求,关注教育改革,瞄准学术前沿,成为安徽省教育学科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中心和龙头。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80万

    ]
  • 1928年9月,安徽师范大学前身——省立安徽大学创办时,所设之文法学院即有政治经济学系。经历近八十年风雨变迁,2004年7月经济管理学院正式成立。目前,学院教职工90人,专职教师73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44人,专职教师中博士(含在读)51人,占专职教师的70%。学院设经济、投资、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和会计6个系及经管实验中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院,徽商发展研究中心,安徽创新经济研究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心、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皖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皖江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公司治理与企业投融资研究中心等九个研究机构。学院现有经济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工程、会计学、物流管理和投资学等七个本科专业。同时,与ACCA协会合作开设会计学ACCA方向班,与美国西东大学斯蒂尔曼商学院联合培养中美2+2会计学本科生、与法国里昂社会经济发展高级学校联合培养中法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其中,经济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专业。《管理学原理》、《金融学》、《国际金融学》等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会计学导论》、《中级财务会计》、《行为金融学》、《电子商务》、《身边的质量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为省级MOOC课程。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近2000人,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学院现有理论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财经商贸(职业技术教育)、会计专硕、MBA三个专业硕士学位点。与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合作培养MBA,为社会培养高层次经济和管理类专业人才。近几年来,学院继续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现有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五个专业,其专升本(业余)在读学生1000余人,函授在读学生2000余人。近年来,承担了高校教师能力发展(国培、省培)和税务、农业等系统干部素质提升等多方面的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面向未来,经济管理学院将以“立足安徽现实、传承徽商精神、培育一流人才、服务江淮大地”为使命,秉承“崇德、尚学、笃行、创新”的院训,加强师资队伍、专业和学科建设,打造多元化办学模式,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经济管理人才。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5.00万

    ]
  •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源于1928年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历经文史、史地、历史等系科的发展,至今已有90余年办学历史,是安徽省高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系科之一,也是安徽省最早拥有硕士(1982年)、博士(2003年)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7年)的历史学科。著名学者吕思勉、周予同、陈守实、李则纲、束世澂、汪诒荪、唐德刚、光仁洪、陈正飞、胡澱咸、万绳楠、张海鹏、苏诚鉴、陈怀荃、汪宏玉、王廷元、叶孟明等先后在此弘文励教,形成优良的办学传统。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历史学专业基础上,先后增设社会工作(1993年)、公共事业管理(2002年)、社会学(2004年)、文化产业管理(2006年)、世界史(2016年)等本科专业。随着专业的增加,由历史系先后更名为“历史社会学系”(1997年)、“社会学院”(2000年)、“历史与社会学院”(2010年)。近年来,文化产业管理和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先后调整到新闻与传播学院和法学院,2020年底学院正式更名为“历史学院”。目前,学院拥有博士——硕士——学士教育等不同办学层次。设有历史学、世界史、公共事业管理三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国古代史)、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安徽文化与古代中国)以及省级精品课程多门,历史学专业2008年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获批首批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中国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史一级学科博(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世界史、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安徽省高峰学科(中国史)、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徽学研究中心安徽师范大学分中心”、安徽省重点学科(专门史)、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安徽省首批重点智库(安徽文化发展研究院)。另设校级高端科研平台“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区域文化研究院”“安徽师范大学徽学研究院”和“巴基斯坦研究院”,主办《中国区域文化研究》(集刊)。安徽省社科普及基地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挂靠我院。学院现有教职工80余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24人,85%的专任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有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30人。近十年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1项、重大招标项目2项、重点项目5项。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7人次、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0人次。获聘安徽省“皖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高校拔尖人才3人、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等津贴13人,3位教师获曾宪梓教师奖,15位教师获国家级、省级教学优秀奖,是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合理、整体素质优良、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学院累计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逾万人,本科生、研究生培养质量高,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在政界、学界、业界涌现出大批杰出院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6.00万

    ]
  •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校历史悠久、办学实力强的院系之一。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50年设立的安徽大学(芜湖)政治教育委员会,历经马列主义教研室、政教系、政治与经济系、经济法政学院、政法学院、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不同发展阶段。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原安徽省省长王郁昭先生在校工作期间曾担任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老一辈学者文秉模、孙膺武、方永祥、褚一纯、李良瑜、臧宏、田崇勤、孟繁炳、黄德渊、杨荣华、吴长庚、陶富源、钱广荣等曾在此弘文励教、著书立说,为学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学院获批安徽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批安徽省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2019年,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拥有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高校辅导员学刊》编辑部,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基地,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实验基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4个安徽省重点学科,房玫工作室、丙辉工作室、形势与政策名师工作室等9个安徽省名师工作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个省级教学团队,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哲学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3门安徽省精品(视频)课程。学院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中共党史、课程与教学论(政治学科)、教育硕士等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409人,硕士生215人,博士生51人。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79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30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3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0人,博士在读教师12人。师资队伍中有中共十八大代表1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首届最美思政课教师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提名人物3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和能手各1人,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4人,安徽省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1人。十二五以来,学院教师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8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80多项,在CSSCI、AHCI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0篇,出版学术著作69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7项。学院秉承“思想至真、政治至善、教育至美”的办学理念,坚持“重品德、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科生、研究生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广受社会欢迎。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80万

    ]
  •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前身生物系创建于1930年,1952年建立生物科,1959年与原合肥师范学院生物科合并成立生物系,2000年4月改建为生命科学学院。建院(系)90年以来,曾经有王志稼、钱啸虎、刘承德、陈壁辉等多位在全国享有盛名的教授在此执教。专业优势明显。现有生物科学(含中外合作,师范)、生物科学(拔尖人才班,非师范)、生物技术、生物制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和园艺6个本科专业。生物科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高水平大学省部共建特优强专业、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分子生物学》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植物学》、《脊椎动物学》、《人体与动物生理》、《生物化学》省级精品课程,以及80余家省内外实践实习基地。校友中有中国科学院韩斌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以及其他人才称号获得者共30余人次。本科毕业生深造率平均稳定在48%左右,就业率在96%以上。办学层次齐全。现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多层次培养体系,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数学、生物信息学、运动生物学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课程与教学论(生物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学科教学(生物)、林业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各类在校学生2256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867人,硕士研究生339人,博士研究生37人,国际留学生13人,在站博士后5人。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118人,专任教师91人,其中71人拥有博士学位,教授与研究员23人、副教授43人、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65人,32人拥有海外学习背景,同时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在岗教师中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1人、安徽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皖江学者”讲席教授2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安徽省教学名师2人、安徽省优秀教师1人、校文津学者6人、文津名师1人。拥有“现代遗传学”、“动物学”、“现代生物科学核心课程双语教学”省级教学团队,以及“蛋白质工程及生物制药”省级科研平台创新团队。数十位教师在国内外30多个学术团体中担任职务。科教平台丰富。拥有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安徽省重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分子酶学与重大疾病机理研究重点实验室、安徽省高校基因疾病与健康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生物标本资源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安徽省中药日化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组学与健康研究中心”高端科研平台、安师范大学生物教育研究中心、安师范大学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鉴定中心、安师范大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研究所、安师范大学中药资源研究所、安师范大学园艺研究所、安师范大学生物信息学研究所。拥有植物学(含动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省级重点学科。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1项、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2项及三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与三等奖1项,以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安徽青年科技奖”等奖励。成功打造了“生命与健康”高端论坛、“生命论坛”、“AB论坛”等学术交流平台。学院教学科研用房总面积约18000平方米;实验仪器总价值5000余万元。生物标本馆由浸制、剥制、植物、生态等4个分馆组成,展区2500平方米,馆藏标本共7万余件(套),是“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并被评选为“安徽青年科技传播示范点”。学院始终坚持“教学质量是立院之本、科学研究是强院之路”的办学理念,围绕学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培养品格健全、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系统全面、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能胜任中学生物学教育、管理或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创新型和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80万

    ]
  • 安徽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源于省立安徽大学数学系,创建于1929年9月,是国内较早建立的大学数学系之一。1992年创办计算机系,是省内较早开展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单位。1999年4月,数学系、计算机系、计算中心合并组建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2005年5月原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和计算机教学部整体并入安徽师范大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2018年2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等3个专业剥离出去,独立组建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更名为数学与统计学院。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统计学2个本科专业(两个专业皆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数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数学、统计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学科教学(数学)、应用统计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基础数学、应用数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2个系,高等数学教学部。现有3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一流(品牌)专业建设项目,1个省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1个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1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基地项目,1个校级高端科研平台“随机分析与数理金融研究中心”。现有在职教职工95人,其中专任教师81人,教授21人,副教授29人,博士59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获评省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1人、省先进工作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省级教坛新秀5人。校卓越教学奖1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校级教坛新秀2人,校科研新秀2人,校科研年度人物2人,校“最受欢迎的教师”2人,校首届“三全育人”标兵1人。院工会荣获“安徽省教育工会先进集体”称号和校级“模范职工小家”称号。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454人,全日制研究生269人,非全日制硕士35人。打造以“雷锋驿站”“蜜糖π递”“数学排递”为代表的学生志愿服务品牌,获安徽省第五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安徽省首届十佳公益项目等。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安徽省(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成果丰硕。本科生就业率连续多年稳居全校前列。学院教育教学质量优良,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许多校友成为教学、科研、管理骨干,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文兴、王如松,欧洲科学院、欧洲科学与艺术院、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曹进德,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张祥、徐泽水以及田捷、肖杰、章璞、周先银、朱江、徐飞、王启华、王凤雨、杨同海、徐泽水、王毅等11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8年学院更名以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4项,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及厅局级课题9项,发明专利授权5项。2018年以来,教师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6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64篇。近五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学院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零壹论坛”开讲百余场,每年选派多名教师出国(境)进修、访学。学院继续发扬“严谨、质朴、务实、求真”的精神,秉承“质量是兴院之本、人才是强院之源”的办院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促进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绩!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80万

    ]
  •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前身为安徽师范学院体育科,始建于1957年,1960年并入安徽体育学院,1961年开始招收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1962年迁回皖南大学成立体育系;1993年在安徽师范大学体育系的基础上成立体育学院,2000年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2001年开始招收运动训练专业本科生;199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60多年的办学历史,使体育学院积淀深厚,成绩斐然。学院自创建以来,在体育学院老一辈倡导的“严谨治学、自信自强、艰苦创业、求真务实”的体院精神激励下,教风优良、学生勤奋刻苦、进取心强,涌现了一大批体育英才,如:原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张天白、原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凯珍教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陈恩堂、安徽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军,原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北京市排球协会副理事长、博士生导师葛春林教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鲍明晓研究员,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姜传银博士,原上海体育学院教务处处长、博士生导师曹可强教授,原华中师范大学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凌云教授,国家女子水球队领队刘钦龙博士,以及我国著名女子撑杆跳运动员、原世界纪录创造者、安徽省体育局体育产业发展处调研员蔡维燕等人。此外,还培养了许多省市级体育、教育管理干部和中学特级体育教师。多年来,由于历届毕业学子均有出类拔萃的表现,使我院赢得了国内体育、教育界同行的普遍赞誉。学院下设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训练、舞蹈表演、休闲体育等五个本科专业和大学体育教学部、一个实验教学中心、一个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和两个研究所。运动训练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专业位安徽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同时,建有一个省级重点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二门省级精品课程(体育统计学、大学体育),一个校级特优强专业(体育教育专业),二个校级重点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学院同时是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下属的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安徽省特种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安徽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安徽省体育产业研究基地。现有运动生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点、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等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设有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体育运动计量学、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体育锻炼的理论与方法、手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健美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体育理论与方法、社会体育计量学、体育社会学、体育产业、体育经营与管理、体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等研究方向。同时具有教育硕士和教学与课程论(体育方向)两个硕士点方向,具有高师硕士、同等学力、体育硕士招生和学位授予权。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46人,专任教师为128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63人、博士(含在读)25人;硕士生导师35人。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中小学奥林匹克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体育科学协会体育统计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5人,安徽省高校拨尖人才1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有8位教师在8个国内学术团体(机构)中担任职务。教师中有国际级裁判3人,国家级裁判15人、国家一级裁判30人。有多名教师曾到国外援教。目前,体育学院在校本科生1500人,全日制普通硕士生300余人。学院在承担专业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了全校2万多名本科生、硕士生的大学体育教学任务以及全校的群体工作。近五年来,学院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45项,其中国家级研究课题10项、省部级研究课题35项;已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CSSCI期刊近100篇,出版著作11部。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外国语学院前身为创设于1929年的省立安徽大学外语系,朱湘担任首任系主任,是安徽省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外语教学单位。刘静远、叶仲襄、汪开模、陈亚青、方重、昂觉民、郑啟愚、戴镏龄、巫宁坤、张春江、章振邦、王桂荣(力冈)、顾曰国等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曾在本单位工作,形成了深厚的外语教育教学底蕴和优良文化传统。九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培养出数以万计的外语专门人才和跨领域杰出人才,安徽70%以上中学英语骨干教师均来自我院,成为安徽省外语教育的“母机”和外语师范教育的龙头。校友中涌现出一批国内高校学术和管理骨干,如刘文飞、张民选、张杰、吴笛、周启超、王东风、许家金、尚必武、汪小玲等。外交领域也活跃我院毕业生,如现任中国常驻联合国第一副代表戴兵,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副司长姚文,联合国高级翻译陶红峰等。在国内外政治、文化、法律、新闻、企业等其他领域也有一大批我院校友,学院办学的影响力、社会贡献力不断提升。 学院现在职专任教师14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31人,博士(含在读)50人,特聘教授4人。学院下设英语系、俄语系、日语系、法语系、葡萄牙语系以及大学外语教学部。英语(师范)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以及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俄语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大学英语》为省级精品课程,英语专业与俄语专业为校级重点学科,英美文学研究团队为校优秀创新团队。学院拥有3个省级教学团队,2位省教坛新秀,1位“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先后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学院现有中外语言文化比较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翻译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以及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学科教学(英语)、翻译硕士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外语学科2019年软科排名位列全国前31%。学院拥有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中心伏尔加-第聂伯两江流域研究中心、比较符号学研究中心、安徽师范大学-俄罗斯米宁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维多利亚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学院为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逻辑学会符号学专业委员会授予的中国符号学基地联盟(CSA)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理事单位、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单位、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理事单位、安徽省外国语言文学学会副会长单位、安徽省翻译协会副会长单位以及安徽省翻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 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000余名,硕士研究生200余名,同时还承担全校一万多名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一千多名硕(博)士研究生的公共英语教学任务。学院常年聘请来自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等国的外籍教师,实行常态化国际师生互访。英语专业与美国诺克斯学院、萨姆福特大学、印帝安那波利斯大学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其中和布莱诺大学建立“2+2”联合培养模式,俄语专业与俄罗斯彼得罗扎沃茨克国立大学建立“3+1”联合培养模式,法语专业与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建立“2+2”联合培养模式。 学院秉承“融贯古今、会通中外”院训,恪守“教学立院,科研强院,特色兴院”办学思路,坚持科学发展,确立全人育人理念。坚持多元发展,守正师范特色。坚持内涵发展,落实“三全育人”,推进课程思政,持续打造“金课”。学院建有思创园,下设花津悦读、朱湘论坛、模拟联合国、莎士比亚艺术节、绅士淑女训练营等项目。近三年,学生获得各种省部级以上奖励近300项,英语师范生连续囊括师范生技能大赛省赛一等奖。学院2020年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近35%,其中被211、985高校录取者占75%以上,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坚持开放发展,提升协同培养能力,建有外语教育研究与评估服务中心,对接基础教育教学合作发展。 学院坐落在花津校区,拥有独立的教学和办公一体化大楼,总建筑面积约1.37万平方米。学院各种类型的教学、科研、办公和活动用房齐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700多万元。建有48座云网络智慧教室4套,全数字语音实验室2套,48座专业级数字化口译实验室1套,48座使用Trados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笔译实验室1套,50座计算机机房1套,240人多功能报告厅1座,建成iTest等实践和智能平台,多媒体教室和网络连接实现学院全覆盖。设有调频广播控制中心,其播音范围覆盖赭山和花津两个校区。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80万

    ]
  •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是1928年建立的省立安徽大学中国文学系,是安徽省高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四个院系之一,刘文典、郁达夫、苏雪林、周予同、潘重规、宛敏灏、张涤华等一批著名学者曾在中文系工作,文为世范,学为士则,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中国语言文学学科2017年入选安徽省本科高校一流学科。文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汉语国际教育、戏剧影视文学等4个本科专业。拥有教育部省属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点、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设有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美学、艺术文化学、戏剧与影视文学、秘书学与应用写作学、课程与教学论(语文)等12个学术硕士学位点和学科教学·语文、汉语国际教育2个专业学位点;1个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3个安徽省B类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国古代文学),1个教育部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培养改革项目,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文学理论、大学语文),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安徽名胜与古典诗词),1门国家级精品慕课(大学语文),1个首批省级教改示范专业 (汉语言文学),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1个省级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秘书学),3个省级教学团队(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大学语文),6门省级精品课程(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古代汉语、秘书学概论、现代汉语),1门省级视频公开课程(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重读),1门省级精品线下开放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2门省级慕课示范项目(大学美育、红楼梦十二讲),1个省级刊物《学语文》。文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95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32人,博士54人。五年来,本学科国家级项目共立项25项,其中国家社科重点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39项。出版著作91种,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9项。教师中, 有国家首届教学名师1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一二三等奖获得者8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5人,二级教授9人,三级教授10人,省级学术与技术带头人5 人、后备人选9人,皖江学者2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教坛新秀5人。文学院现有本科生175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90人,各类函授在籍学生2000余人。本科生、研究生培养质量高,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涌现了数以百计的专家、学者、作家、诗人,在全国重点高校和科研单位产生了重大影响。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80万

    ]
  •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源于省立安徽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创建于1929年,是国内较早建立的大学物理系之一。在近90年的办学过程中,张文渊、金肖宗、夏敬农、雷瀚、吴锐等一批知名的专家学者曾执教于此,形成了严谨治学的优良学风和深厚的学术底蕴。2000年4月成立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下设物理系、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自动化系,拥有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智能测控技术研究中心、光电技术研究中心、物联网工程与技术研究中心、低维材料物理及应用研究中心、天体物理与应用研究中心,已发展成为理工交融的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138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3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0人,具有海外研修经历的教师38人。中国物理学会第六届胡刚复物理奖1人、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奖4人、陈香梅优秀教学奖2人,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1人,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安徽省高校拔尖人才1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特支计划1人、青年皖江学者3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8人,安徽省教学名师3人、优秀教师4人、教坛新秀3人,校终身成就奖1人、卓越教学贡献奖2人、文津学者4人、文津名师3人。学院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学物理学(含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学、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物理)等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物联网技术二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信息类和学科教学(物理)等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安徽省光电材料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智能机器人融合技术安徽省工程实验室,安徽省领军人才团队1个。近五年,获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1项、省高校科技进步奖2项;学院获批国家级项目28项(其中1项国家优青),省部级项目41项;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Letters、AppliedPhysicsLetters、OpticalLetters和Physical Review系列等物理类和应用类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学院设有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等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以及理学实验中心、工学实验中心、工科实训中心。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物理学),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一流专业(电子信息工程),3个省级特色专业(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 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个省级示范实验中心(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电子通信实验实训中心),1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教学团队(大学物理教学团队)。学院现有在校生1995人,其中本科生1758人,研究生237人。学院始终秉承“理实交融,德才兼备”的院训,坚持“质量立院、科研强院、人才兴院”的办院方针,把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作为学院的根本任务。办学至今,学院先后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中学特级教师和企业高级主管等,他们都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衷心感谢社会各界人士和校友长期以来对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80万

    ]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简称:安师大 地区: 安徽 学制:2.5~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2.40~6.00万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类型:综合类、公办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东路1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安徽师范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