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师大博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招生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 简称:北京交大,北科大
  • 地区: 北京
  • 类型:理工类、公办、双一流、211
  • 学制:2~2年
  • 学费:¥4.00~18.60万
  • 班型:周末班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园村3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自1912年北京交通大学前身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设置“高等电气工程甲班”至今,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已有百余年历程。建国后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1958年北京铁道学院成立电气化工程系。2000年原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学校归教育部直属管理,电气工程相关学科专业重组成立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位于主校区校园东南的电气工程楼。学院目前设有电气传动与控制工程系、电力工程系、电机与电器研究所、新能源研究所、电力电子研究所、牵引供电研究所、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研究所和电气综合实验中心等教学科研单位。2015年依托学院建设了“新能源国际学院”示范学院,推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学院现有教职工172人,其中专任教师113人,外籍教师4人,博士生导师58人,硕士生导师110人,IEEE和IETFellow各1人,教授37人,副教授6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85%。学院现有在校生21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1200余人,在校博士研究生近200人,硕士研究生600余人。学院把多层次办学的理念拓宽到整个电气工程领域,全面开展电气工程一级学科领域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学位教育,并从事电气工程领域博士后培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被评为省部级重点学科,具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北京市创新团队、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各一个。依托学院成立了国家能源主动配电网技术研发中心、电力牵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轨道交通电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与企业合作建立了“中国中车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绿色动力系统技术分院”,“中车大同-北京交大轨道交通电气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等联合科研机构。近五年累计新增科研项目数769项,合同经费5亿余元。其中,纵向项目34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面上项目12项,青年基金9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含课题及任务)54项;北京市教委科研项目5项;国际合作项目17项。获得国家级科研奖项1项,省部级或一级学会科研奖项17项。学院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希腊、丹麦、日本、比利时、捷克、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和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建有国际合作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与海外高校合作建立了“北京交通大学·密西根大学动力电池应用研发中心”、“北京交通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风电研究中心”等科研合作机构。聘请了一批国外著名学者作为学院的兼职教授或名誉教授为我院学生授课讲学。每年选派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出国,与国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牵头承担“111计划”引智基地项目——主动配电网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创新引智基地。电气工程学院面向轨道交通和电力能源领域的国家战略和行业重大需求,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增强学科实力,为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远景目标努力奋斗。(以上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31日)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00万

    ]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是北京交通大学最早成立的学院之一。学院下设信息与通信工程系、自动控制工程系、电子科学技术系、光波技术研究所、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五个行政单位。学院现有教职工269人,其中教授71人(含研究员),副教授117人(含高工),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1%。学院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IEEEFellow,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学院建设有“未来互联网络体系研究”、“面向高速铁路控制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研究”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以及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团队。近年来,我院获得了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以及多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学院设置有通信工程、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子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每年招收约450名本科生。我院所有本科专业都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其中通信工程专业在国内本科专业排名位于前列,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在国内名列前茅。通信工程、自动化(含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列入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学院拥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安全5个硕士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每年招收硕士生约500名。学院拥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4个博士授权点,每年招收博士生约60名。近年来,我院本科生深造率达到63%以上,本科生就业率达98%以上,研究生就业率达100%。学院建设有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学科都进入A类学科。学院建设有国家级重点二级学科2个:通信与信息系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在光通信和光网络、光传感及光电子器件,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方面的研究达到了国际水平。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在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学院每年承担的科研经费达亿元,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高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引领轨道交通领域发展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项目。学院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和教学平台,包括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电磁兼容国家认可实验室、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全光网络与现代通信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城市轨道交通北京实验室、通信与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电磁兼容与卫星导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速铁路宽带移动通信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有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轨道交通通信与控制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多个教学平台。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00万

    ]
  •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2012年成立,是中国法学教育体系中一支年轻的力量,其前身为成立于1995年的北京交通大学法律系,为理工科院校中最早招收法学专业本科生的高校之一。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历史积淀深厚。“南洋公学”作为北京交通大学的前身,早在20世纪初就开办了政治特班,教授宪法、国际公法等专业法学课程,1921年成立的交通大学北京学校经济部铁路管理科课程体系中专门增加了国际法等法学专业课程,按欧美培养通才的方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代表中国指控日本战犯罪行的检察官向哲浚教授就曾在我校教授国际法学课程。法学院以“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为导向,以本科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主体。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及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招收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民商法学等五个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同时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此外,法学院与学校经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合作分别招收经济法、信息安全与保密法、运输与物流法方向博士研究生。法学院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在本科层面,专业主干课程全部实行研究性教学,并开设专门的“法学实验班”,部分课程开展全英文和双语教学。研究生层面,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设置了以实践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结合法律专业特点,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法律职业人才,法学院在北京市设有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京都律师事务所、西城区司法局、丰台区法律援助中心、海淀区律师协会、中建二局、中铁建国际集团公司为代表的近20个专业实习基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法学院自1995年建系以来毕业学生已达两千余人,另有各类培训生、进修生、函授生等数百人。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优秀人才。法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品质一流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14名,讲师9名,教学辅助和行政管理人员12名,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有26名。此外,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我们还拥有一支具有丰富法律实践经验的兼职导师队伍。目前法学院设有公法学系、民商经济法学系、国际法学系三个系,并建有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铁路法研究中心等研究单位。这些研究单位在各自领域均取得了大量学术成果,并且通过开展学术活动,为法学院营造深厚的学术氛围。我院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扩大对外交流规模,提升对外交流层次,拓展国际合作项目,在法学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与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我院与台湾地区的真理大学、东吴大学、新竹交通大学等签订合作协议,每学期互派交换生;与美国圣约翰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威廉玛丽学院、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等在LL.M.法律硕士双学位项目、教师互访、科研合作、暑期项目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此外,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依托学校交通运输学科优势,我院积极探索具有交通运输法专业特色的国际合作项目,争创在交通运输法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00万

    ]
  • 机械工程作为工科基础,历史可追溯至1909年,学校建校初期即设置了机械类课程。随着学校发展,1958年经教育部和铁道部批准,北京铁道学院成立铁道机械系,使得学校向工、管并举多科性大学的发展方向迈进了一大步。1997年成立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2000年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我校后,系所重新整合,成立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学院一贯秉承严谨治学、诚朴务实的优良传统,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推进科技创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雄厚的学科实力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机电类优秀人才,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机械等相关学科于2014年进入QS世界大学顶尖学科,为我校最早进入该排行榜的学科之一。学院下设机械工程系、检测与控制工程系、动力与能源工程系,轨道车辆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及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学院现有教职工21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1人、国家级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IEEEFellow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7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教授45人,副教授57人,博士生导师72人,硕士生导师118人。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近1600人,在校博士研究生200余人,硕士研究生800余人。学院设有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和机械电子工程(中外合作办学)6个本科专业。坚持学校的“基础宽厚、知识复合、思维创新、能力卓越、品质优异”人才培养总目标,秉承“以学生为中心,厚基础,强能力,重素质,求创新”的办学理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综合性实践、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学院在专业建设和实践平台建设方面成绩显著: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3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中国大学MOOC上线课程14门、北京市精品课程3门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和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多项,拥有机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等教学实践平台。国际化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初见成效,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合作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采取“3+1”双学位的培养模式,2016年通过教育部评估,2018首届毕业生深造率约64%,项目培养学生获得国内外一流院校青睐,国内深造院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外深造学生收到来自英国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美国杜克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国立大学和悉尼大学等QS世界排名前50院校的录取通知。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多个创新实践平台,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国节能车竞技大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学院立足于学科前沿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拥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国家级认证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级项目,获得了一系列优秀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学院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和省部级奖励近60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00余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8项,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先后承担了国家“973计划”项目及子项目10项、“863计划”及子项目47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任务4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5项、面上项目84项、青年基金项目27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及其他项目7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32项、国际合作项目11项。目前学院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相互渗透,形成了学科交叉的创新平台,具有鲜明的大机械学科特色。学院把加强合作交流作为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专家互访、合作研究、召开国际会议等形式,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在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已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荷兰、日本、瑞典和比利时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密切合作关系。分别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纽约大学石溪分校、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和比利时鲁汶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每年互派师生进行交流,签订了“4+1”、“2+2”等多种学生培养模式,建立了多方面的学生联合培养与学术交流与合作。当前,学院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将继续坚持谦虚谨慎、开拓进取的精神,抓住机遇,锐意改革,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数据截止时间:2018年12月31日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00万

    ]
  • 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是全国具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为北京交通大学下属二级学院,学院成立于2000年3月,其前身是成立于1977年的我校电子工程系(后更名为计算机系)和创立于1978年的我校信息科学研究所等单位,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领域培养高端人才的摇篮和科研基地。学院目前有教职员工近200人,其中,院士3人(兼职),教授42人,研究员3人,副教授70人,副研究员2人,高级工程师9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在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入选者1人、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2013-2017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有我校首批卓越百人二层次人才2人、四层次人才2人、青英I类2人、青英II类4人。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我院围绕我校智慧交通学科领域一流学科建设布局,重点建设我院负责牵头建设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下设的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牵头建设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参与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并负责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建设,以我院信息安全系为主支撑国家保密学院牵头建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学院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北京市重点学科和信息安全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我校计算机科学学科连续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排名中,我院参与建设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全国排名并列第7名,被归为A-类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并列第12名,被归为A-类学科,软件工程并列第17名,为B+类学科。在世界学科排名方面,我校计算机科学学科2017年USNews排名进入世界第78名,国内排名14名。我校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学科连续多年进入QS世界学科排名前400名,目前排名前301名。学院下设有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工程系、信息安全系、信息科学研究所、网络管理研究中心、医学智能研究所、计算机基础教学基地、计算机综合实验室等8个业务单位。拥有现代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交通数据分析与挖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智能交通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高速铁路网络管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高速铁路宽带移动通信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民航旅客服务智能化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经济安全预警工程北京实验室、文化部数字文化研究基地等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拥有教育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铁路信息技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轨道交通信息技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计算机实验中心)。设有北京交通大学大数据研究院与北京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学院每年招收300多名本科生和400多名研究生,现有在校本科生1100余名,研究生约1000余名,其中博士生200余名。有6个本科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铁路信息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信息技术)专业、信息安全专业、信息安全(保密技术)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铁路信息技术)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和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从2015年开始,我院六个专业按计算机大类招生。我院主持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学院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本科2门,远程3门),建设国家资源共享课3门(本科2门、远程1门)。在研究生专业方面,我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和控制科学与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拥有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拥有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和电子与通信工程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拥有信号与信息处理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2017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非定向类别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我院大力推进世界一流研究生人才培养战略,推进一流生源计划,骨干专业推免生双一流学校生源比例约达70%,博士生双一流高校生源达80%以上。面向未入学研究生建成入学前培训系统并投入常规使用。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我院对接新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高端人才需求,完成计算机大类、信号与信息处理大类研究生课程体系和培养体系重建,按世界一流标准建设多头开设的机器学习、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仓库与大数据工程、并行与分布式计算等骨干特色课程深受学生欢迎。我院研究生培养实施严格的全流程监控机制,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严格执行统一培养标准,研究生培养质量高,深受市场欢迎,就业面广,就业层次高。我院科研实力雄厚,2012年至2017年,学院承担科研项目1000余项,合同金额近3亿元,其中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00多项,2016年我院教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批复率达49%。我院各科研团队主要面向轨道交通、民航、公路、IT、国防、金融业、医疗卫生、教育、政府等众多行业与企事业单位,与众多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在行业大数据应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网络通信、多媒体处理、信息安全、国防信息技术、医学信息技术等方向有许多研发成果得到现场应用,每年行业应用项目约3千万元。同期,学院师生在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检索及EI检索论文800余篇,SCI检索论文500余篇,2017年有4篇ESI高被论文。我院主持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5项,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在国际交流方面,我院把加强合作交流作为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学术声誉和学科排名不断提升。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美国德州大学休斯敦卫生医疗中心、英国约克大学、杜伦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法国国立应用科学院、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了“本、硕、博”联合培养项目全覆盖。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共建全英文授课专业1个。共建教育部、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1个,包括高端外国专家项目等在内的各类引智项目近百项。多次承办IET国际无线、移动和多媒体网络会议、国际信号处理会议和亚洲机器学习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累计派出教师近五百人次,派出学生近三百人次,招收留学生近百人,促进中外学术交流,提升学院国际化水平。每年来访外国专家近百人次,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领域开展长期、广泛的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欢迎各界朋友来我校访问、交流和合作,衷心欢迎广大考生报名我院就读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6.00万

    ]
  • 建筑与艺术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46年的原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建筑系(后改为北方交通大学建筑系),1951年建筑系迁入北方交通大学北京校区办学。1952年底全国院系调整,建筑系迁入天津大学。1985年北方交通大学恢复建筑学专业招生,1991年建筑学专业本科学制改为五年。2002年增设艺术设计本科专业。2007年建筑系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划出,成为学校独立的二级单位,命名为建筑与艺术系,2012年更名为建筑与艺术学院。学院下设建筑系、城乡规划系和媒体与设计艺术系。学院按照建筑类(含建筑学、城乡规划)、设计学类(含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招收本科生。设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设计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建筑学硕士、艺术硕士、工业设计工程硕士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目前有国内、国际在校学生共1000多人,其中本科生800多人,研究生200多人,留学生40多人。迄今为止,学院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规划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活跃在国内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岗位。近年来,学院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结构合理、教学严谨、思想活跃、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目前学院教职工90多人,专职教师中70%以上具有博士学历,80%以上具有海外经历,此外还长期聘请海外教授6人,兼职教师20多人。多年来,学院秉承“敦德励学,知行创新”的学院精神,发扬“天地交而万物通”、“交通成和而万物生”的大交通文化。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发展上,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大设计”观,倡导“学术民主,严谨与活跃并举;实践创新,设计与研究并举;学科交融,传统与前沿并重;国际交流,引进与输出并重”。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思想,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100%,半数以上的本科毕业生在国内或国外继续深造。在学科发展上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在城市、建筑以及设计学领域突出交通特色,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强调设计与前沿科技、设计与交通文化的深度融合。在“智慧城市”、“绿色建筑”、“遗产保护”和“数字设计”等领域形成了多学科融合发展的特色方向。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分别与美国、英国、德国、荷兰、瑞典、俄罗斯等著名设计院校开展合作,设立了全英文授课的中英合作办学数字媒体本科项目、国家援外教育城乡规划硕士项目,以及一批长期与短期的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共同建设了中美未来城市联合实验室、中欧城市与建筑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一批国际合作平台。学院强调科教融合、重视实践,建设了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书画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圆明园研究院等学术研究平台,与北京交大建筑勘察设计院共建实践平台,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北京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以及中影集团等单位设立了一批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努力提升教育质量,锐意创新进取,努力创建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设计人才培养基地!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6.00万

    ]
  • 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三个源头之一,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交通运输学院与母校同庚,是我国现代交通运输教育的发祥地,现下设运输管理工程系、交通工程系、交通信息管理工程系、城市轨道交通系、物流工程系及系统工程与控制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70余人,其中教授45人,副教授68人。学院在册全日制本科生1500余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00人左右、博士研究生350人左右。“交融世界、通达古今”,交通运输学院以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培养交通运输拔尖创新人才、塑造行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传承中华民族和谐文化为己任,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交通运输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00万

    ]
  •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类学科发端于学校创建之始,是学校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科。百十年来,学科发展始终与国家命运、学校发展相互印证、紧紧交叠,历尽艰辛而愈加特色鲜明。1996年,学校整合经济学院、工业与建筑管理工程系、物资管理工程系建立经济管理学院,学院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实力更加坚强。学院现有教职工292人,其中教授56人,副教授89人。拥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在内的众多高层次人才。在校学生超过4200人,其中博士生700余人,硕士研究生1800余人,本科生1700余人。已与境外30余所大学建立合作交流关系,为学生们提供了广泛的国际交流机会。设有30个科研机构从事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工作。学院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具有专业特色、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经济管理人才。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12.60万

    ]
  • 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是经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成立的37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成立于2003年3月。学院为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理事长与秘书处单位,是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成就奖。学院坚持基于“立德树人、面向产业需求、突出能力与素质培养、强化实训实习环节、在工程实践与国际化教学环境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国际化软件人才”的办学理念,采用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模式,构建面向产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实施产教融合、中外融合、科教融合、跨界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国际化软件人才。学院设有软件工程本科专业、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软件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荣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学院在籍学生1157人,其中本科生705人,研究生263人,国外留学生189人。学院下设软件工程系、软件工程研究中心、软件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秉承教育部对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专兼结合、内外结合师资队伍的要求,建设了一支69人的多元化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包括专职教师25人(其中,双跨院士1人、二级教授1人),国外兼职教师21人,国内兼职教师23人。学院承担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建设任务,学科下设软件服务工程、软件工程技术、软件工程与理论、软件工程应用4个二级学科方向。在软件工程学科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将软件工程学科研究成果应用于智慧交通、未来存储、边缘计算等领域,解决关键技术问题。软件工程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排名进入全国前20%。学院积极推进与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29所国外高校建立了不同层次、多种类型的合作项目,包括本科2+2双学位、3+2本硕连读、1+1硕士双学位、短期学生交换等项目。学院每年学生赴国外高校学习交流和深造的比例达到15%;同时,学院面向海内外招收留学生来院进行软件工程专业学习,每年招收留学生130余人。目前,学院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将继续坚持开拓创新、改革示范,育人为本、能力为重,面向产业、走向世界的软件学院精神,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建设高水平一流国际化软件学院而努力奋斗!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6.00万

    ]
  •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成立于1996年,其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北京铁道学院铁道建筑系。经过60多年的时间,已从最初的单一铁道建筑本科专业系,发展至拥有多学科系所的综合性学院。目前设有桥梁工程系、地下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岩土工程系、道路与铁道工程系、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力学系、防灾减灾工程研究所和土木工程实验中心等教学科研单位,北京交大建筑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1个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城市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9个省部级平台、2个北京市科普基地和2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机构,成为能够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直至博士后的各个层次人才的教育基地。1956年开始先后设有铁道建筑、铁道桥梁与隧道、铁道桥梁、铁路隧道及地下铁道、铁道施工养路的机械化与自动化、铁道桥梁与隧道、铁道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学等本科专业,发展到目前设有土木工程、铁道工程、环境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1999年,土木工程专业通过建设部组织的专业教育评估。2017年,土木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有效期6年,毕业生因此获得了提前参加全国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及英联邦国家互认学历的资格。土木工程、铁道工程分别获批首批和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6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学院目前拥有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等2个国家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固体力学北京市重点学科。研究生培养方向覆盖土木工程、力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和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中的道路与铁道工程二级学科,其中土木工程博士研究生按一级学科招生,研究方向包括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岩土工程、建筑结构、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市政工程;硕士研究生按一级学科招生,研究方向包括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岩土工程、建筑结构和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拥有土木水利、交通运输、资源与环境等3个类别的专业学位授予权。设有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力学3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努力提高办学实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学院目前在册学生2669人,其中研究生1486人(博士生384人、全日制硕士生1007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2人、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93人)、本科生1183人。60多年来,学院共培养本科毕业生1万余人、硕士研究生五千余人、博士研究生七百余人,坚持“宽口径、厚基础、有特色、重个性、强能力、求创新”人才培养定位,大部分成为我国铁路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为国家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师资力量雄厚。学院有教职工246人,其中专任教师197人、教授85人、副教授97人。教师队伍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2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学院以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趋势为导向,在保持传统交通土建工程特色的基础上,把握住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依托完善的科研平台体系和雄厚的科研实力,获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研制项目2项、重点类项目14项、杰出青年2项、优秀青年5项、面上项目281项、青年基金80项)、铁路总公司(344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支持。为我国铁路(京九铁路、秦沈客运专线、青藏铁路、京沪高铁、京张高铁、川藏铁路等)、城市轨道交通(北京地铁等)、建筑(布达拉宫和故宫等古代建筑维护、奥运场馆建设等)等领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支撑,赢得极高的行业认可度。学院年科研经费1.5亿以上,检索论文500余篇,知识产权数量、转化形式、收入逐年增长,科技成果屡获国家(16项)、省部奖励(近100项)。主持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教育部自然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2项、其他省部级奖8项、中国铁道学会奖12项;参与获得国家奖14项、教育部奖10项、北京市奖32项、其他省部级奖39项、中国铁道学会奖52项。学院积极开展并注重实质性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支持师生双向交流,建立国际科研平台,引进外专引智项目。与美、英、俄、澳、德、西、日等20余个国家、地区40余所高校和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学院年均邀请百余人次国外学者来校讲学交流,有多人次担任国际学术组织或学术会议的学术委员或分会主席;年均因公出国(境)教职工近100人次,派出本研学生交流40人次,进行学术交流或做学术汇报。主办或承办了“第六届中日隧道安全与风险国际研讨会”、“第二届寒区交通岩土工程国际学术会议”、“第十五届国际风工程大会”、“第十四届结构工程国际研讨会”、“铁道工程关键技术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单轨协会年会”等国际会议,并积极组织国际培训、国际夏令营等,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唯实求真,守正创新;立足国需,毕力躬行”,土建学院60多年的发展成就,凝聚着几代土建人的心血和汗水,土建师生将始终秉承和发扬长期凝练的学院精神和优良传统,继往开来,实现创建高水平土建学院的宏伟目标。(内容更新截止到2020年12月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00万

    ]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简称:北京交大,北科大 地区: 北京 学制:2~2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4.00~18.60万 班型:周末班 类型:理工类、公办、双一流、21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园村3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师大博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友情链接:中教互联中教互联官网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