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师大博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招生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 简称:北京科技
  • 地区: 北京
  • 类型:理工类、公办、双一流、211
  • 学制:2~3年
  • 学费:¥3.00~28.00万
  •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北京科技大学于1952年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2014年,学校牵头的,以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为核心高校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建校六十六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大部分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尤其是冶金、材料行业的栋梁和骨干。党和国家领导人罗干、刘淇、徐匡迪、黄孟复、范长龙、郭声琨、刘晓峰等都曾在校学习,另有38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大批校友走上了省长、市长的领导岗位,一大批校友担任宝武集团、鞍钢集团、中国铝业、神华集团和新兴际华等国家特大型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学校被誉为“钢铁摇篮”。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设立于北京钢铁学院的“冶金经济与企业组织”。1981年成立管理科学系,1993年改称管理学院,2006年更名经济管理学院。2011年5月,学校批准广东东凌集团对学院捐款冠名,学院更名为东凌经济管理学院。2013年,学院通过AMBA认证,成为全球200余所通过AMBA认证的优秀商学院群体中的一员,并于2016年6月顺利通过再认证。2018年学院正式通过AACSB国际认证,认证期限为5年。这标志着北京科技大学成为大陆地区第19家,北京第5家通过AACSB认证的大学。经过半个世纪几代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发展成具有相当水平和规模,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管理教育与研究机构。改革开放以来走出学院的近万名各类毕业生遍布全国,在工商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教学科研机构受到普遍欢迎和好评,其中相当一部分校友担任了重要的管理和领导职务。学院拥有一支具有丰富理论及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截至2019年1月,学院共有教职工134人,其中专任教师90人,包括教授24人,副教授45人。学院教师博士率为90%,80%以上的教师有出国进修经历。此外,教师中有4人获评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获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1人获评首都劳动奖章,有2人2014-2016年连续三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近5年,学院教师累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课题400多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130余项。学院教师得许多科研成果发表在包括国际顶级期刊在内得重要学术期刊上,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学院配备收藏众多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专业图书的信息资料中心;设备先进、全面开放的计算机中心;装备现代化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专用教室和案例讨论室,及一系列专业实验室。为各类学员的学习提供了完备的条件。学院国际合作办学有着悠久得历史,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合作培养研究生。学院与美国普林斯顿商学院、剑桥大学等境外著名高校保持密切的教学与科研合作,经常进行相互间的学术交流活动。学院目前在稳步推进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多个“2+2”、“3+1+1”国际交流项目,能够满足学生出国深造的要求。2002年开始的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合作开展的EMBA项目,获得学员的广泛赞誉和良好的社会影响。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8.00万

    ]
  • 机械工程学院可溯源至1952年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建校初期的钢铁机械系。经过六十六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现设5个本科生专业(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物流工程、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3个研究生学科(机械工程,物流工程,设计艺术学)、4个工程硕士专业(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物流工程、工业工程)。学院下设7个系(机械工学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机械电子工程系、机械装备与控制工程系、车辆工程系、物流工程系和工业设计系)、4个研究所(机械工程研究所、冶金机械研究所、物流工程研究所和车辆工程研究所),拥有4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国家板带生产先进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部级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零件近净轧制成形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先进板带生产装备及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和金属轻量化成形制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和艺术学三大门类,每年招收本科生400余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00余人,培养工程与艺术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学院的鲜明特色。学院拥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全球IEEERAS管理委员会委员等在内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和久负盛名的国家级教学团队。现有教职员工17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余人、教授30余人、副教授50余人。六十六年来,学院培养了15000余名本科生、3000余名硕士生和400余名博士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总指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专家,政界精英、企业领袖等一批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栋梁和骨干从这里走出。六十六年来,学院产生了许多在国际和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成果:世界第一台弧形连铸机、我国最早的重型工业机械手、最早的热连轧计算机控制实验系统、最早的零件轧制技术均诞生在我院;第十六届亚运会火炬“潮流”也是由我院青年教师主持设计,获得国家领导人赞许。学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在内的10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项,其中零件精确轧制成形理论与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工程车辆大功率交流驱动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封锁。这些成果见证了学院为我国的科技发展、经济腾飞做出的卓越贡献。学院与国外数十所知名大学、著名研究机构和大型企业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包括国家级层面的国际合作机制,完成了数十项国际合作项目,成功举(承)办十余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学院邀请外籍院士、国外院士、国际顶尖学会主席等海外知名专家来院讲学,每年有百余名学生赴海外知名大学学习或参加学术活动,其中有近半数学生毕业后到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海外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继续深造。学院的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为培养和支持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每年学生科技竞赛获奖600余人次,其中国家级获奖200余人次,学院学生在“挑战杯”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智能车国际大赛和全国大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原创动漫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英语、物理等)全国性的科技竞赛和学科竞赛中成绩斐然,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学院机器人队、智能车队先后荣获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最高荣誉——“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立德树人,求实鼎新。机械工程学院已发展成为北京科技大学规模最大、专业门类最多、学科特色突出的精英人才培养和高水平教学科研基地。今天,机械工程学院全体师生正满怀信心,聚焦“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向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奋进。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8.80万

    ]
  • 北京科技大学于1952年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2014年,学校牵头的,以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为核心高校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建校六十九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大部分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尤其是冶金、材料行业的栋梁和骨干。党和国家领导人罗干、刘淇、徐匡迪、黄孟复、范长龙、郭声琨、刘晓峰等都曾在校学习,另有38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大批校友走上了省长、市长的领导岗位,一大批校友担任宝武集团、鞍钢集团、中国铝业、神华集团和新兴际华等国家特大型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学校被誉为“钢铁摇篮”。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设立于北京钢铁学院的“冶金经济与企业组织”。1981年成立管理科学系,1993年改称管理学院,2006年更名经济管理学院。2011年5月,学校批准广东东凌集团对学院捐款冠名,学院更名为东凌经济管理学院。2013年,学院通过AMBA认证,成为全球200余所通过AMBA认证的优秀商学院群体中的一员,并于2016年6月顺利通过再认证。2018年学院正式通过AACSB国际认证,认证期限为5年。这标志着北京科技大学成为大陆地区第19家,北京第5家通过AACSB认证的大学。2020年7月,根据工作需要,经学校研究决定,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经过半个世纪几代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发展成具有相当水平和规模,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管理教育与研究机构。改革开放以来走出学院的1万余名各类毕业生遍布全国,在工商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教学科研机构受到普遍欢迎和好评,其中相当一部分校友担任了重要的管理和领导职务。学院现有7个本科专业,10个硕士专业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并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2个博士后流动站。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学院拥有一支具有丰富理论及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截至2020年12月,学院共有教职工157人,其中专任教师103人,包括教授27人,副教授46人。学院教师博士率为92%,80%以上的教师有出国进修经历。此外,教师中有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5人获评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获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1人获评首都劳动奖章,有1人2014-2020连续七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近5年,学院教师累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课题400多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130余项。学院教师得许多科研成果发表在包括国际顶级期刊在内得重要学术期刊上,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学院配备收藏众多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专业图书的信息资料中心;设备先进、全面开放的计算机中心;装备现代化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专用教室和案例讨论室,及一系列专业实验室。为各类学员的学习提供了完备的条件。作为全国第一批接收留学生的高等院校,学院国际合作办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合作培养研究生。2002年开始的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合作开展的EMBA项目也获得了广泛赞誉和良好的社会影响。近年来,学院更是把国际交流与合作定为主要发展战略之一,积极扩展优质国际合作项目。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2+2”,“3+2”,“3+1+1”等学位项目以及交流访学项目,满足学生出国深造的需求。学生可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美国纽约市立大学、英国邓迪大学等攻读双学位,也可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牛津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进行交流学习。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10.80万

    ]
  •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成立于2014年,下设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科技与文化研究所,还拥有金属与矿冶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两个科研基地。研究院拥有科学技术史博士和硕士、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点,还设有科学技术史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北京科技大学是中国最早开展科学技术史研究并建制化的高校之一。1974年,学校成立冶金史组(现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开始了系统研究中国冶金史的工作。科学技术史学科于1990年和1996年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内第一个科学技术史(工学)博士点。2004年,学校充分整合校内相关资源,成立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2007年,本学科被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一;2009年,被批准成立博士后流动站;2009年,金属与矿冶文化遗产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获批成立;此外,还与我校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共建“腐蚀-磨蚀与表面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腐蚀与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2年,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再次名列第一。2014年,新增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学校成立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成为新的科研平台。目前,研究院拥有8名教授、10名副教授、7名讲师组成的老中青搭配合理的学术梯队。拥有新世纪优秀人才4名,跨世纪人才1名,北京市科技新星1名。近年来,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斐然,潜伟教授当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015年),李延祥教授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2013年),陈坤龙副教授入选北京高校“青年英才”培养计划(2013年)、首批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技优秀青年人才计划(2014年);从国外新引进魏书亚教授以及马泓蛟、刘思然等多名年轻教师。2014年,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团队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受到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坚持培养文理交叉的特色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研究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李延祥教授的视频公开课“古代冶金与中华文明”入选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目前在校研究生95人,是国内科学技术史专业培养研究生最多的高校之一。铁付德、陈坤龙分别获得2006年和2012年全国百篇优秀论文提名奖。许多毕业生在国家机关、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文博单位已成为业务骨干。经过“211工程”三期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平台建设,研究院建有科技考古实验室、文物保护实验室以及科学技术史资料室等基础条件平台。目前已拥有液相质谱仪、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仪、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仪、LIBS分析仪、三维激光扫描仪、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仪、高景深金相显微镜、田野考察移动装备等大型仪器设备;资料室拥有图书约5.3万册,购进“四库全书”等一批数字化图书资料,自主建设的“中国古代金属技术数据库”和“古代金属技术与传统工艺展示平台”已投入使用。研究院在国际交流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与美国、英国、德国等15个国家的50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与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理海大学、德国图宾根大学、波鸿矿业博物馆、海德堡大学、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诺丁汉大学、李约瑟研究所等互动密切。参与组织的国际冶金史大会(BUMA)自1981年至今已经举办8届。近年来,分别与耶鲁大学合作举办文物保护技术培训班、与理海大学合作举办多期暑期研习班。经过多年的努力,研究院现已形成以下四个特色研究方向:(1)冶金与材料史: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古代冶金遗物进行研究,结合历史文献,揭示其对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该方向具有很高的国际声誉,曾被原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系主任Smith教授誉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冶金史研究小组,现已经成为了世界冶金与材料史研究的重要学派。(2)技术史与传统工艺:立足技术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考察民族民间传统工艺技术,探讨其与古代技术文明的关系,并制定有效的保护方案。该方向近年来对冶金、陶瓷、造纸等传统工艺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考察,在中国高校中独树一帜。(3)文物腐蚀与保护:在对文物本体材料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探明其腐蚀机理,研究文物保护工艺与材料,以更充分地发掘其历史文化价值。目前,该方向已经培养出全国文物保护方向数量最多的博士。(4)科学技术与社会:开展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探讨科学文化传播,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的制定提供软科学支持。该方向在探讨金属技术与人类文明关系、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创新指标体系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正秉承“团结、传承、开放、奋进”的精神,保持交叉学科特色,加强国际视野的科学研究,鼓励各种学术交流与出版,开放学术资源平台,强化素质教育教学,坚持服务社会,促进国家文化建设,努力打造精品国际化学科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50万

    ]
  • 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院,前身是北京钢铁学院建校伊始的基础部,2010年经学校系所调整后更名为数理学院,是北京科技大学的一个二级学院。学院有5个教学系,有3个本科专业;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在册学生1176人,其中本科生981人,硕士210人,博士85人;有教职工156人。办学历史1984年,数力系、物理系成立。1996年,原数力系、物理系、化学系合并成立应用科学学院。1997年,成立科技部材料模拟设计实验室。2004年,国家工科物理教学基地挂牌。2005年,获批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0年,经过系所调整后更名为数理学院。2012年,获批北京市弱磁检测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6年,原物理系分为物理系和应用物理系;同年,获批磁光电复合材料与界面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并立项培育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科建设学院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6年,该院数学和物理学科均进入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全球500强;物理学科Nature指数排名位列中国高校第26名;根据美国汤森路透公司ESI检索数据,学院物理学科2016年11月进入该学科领域的全球前1%;2019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数学学科位列全球第201-250位,中国内地高校第13位。师资力量学院有教职工156人,其中专任教师134,含教授34人、副教授50人、高级讲师5人;聘请26位专家担任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科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名,北京市教学名师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名。教学建设学院建成了力学实验室、数学实验室、基础物理实验室、现代物理实验室、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等实验室;设有绿色创新中心、国家工科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数学教研工作室曾获“北京市工人先锋号”称号。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00万

    ]
  • 北京科技大学于1985年成立外语系,2003年6月组建外国语学院,经过将近十六年的不断建设与发展,外国语学院已逐步成为基础扎实、特色突出、充满朝气、蓬勃向上的进取型集体。“依托学校多学科优势,把握和创造机遇,把外国语学院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特色突出、教学水平高、科研实力强、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并重、规模适度的精品化教学研究型学院”是学院的办学定位和目标。学院现有5系、1所、2室、3个研究中心,2个教学中心,设有英语、日语、德语三个本科专业。2006年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6年通过一级学科博士点专项评估。设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学院共有专任教师91人,其中包括博士生导师5人,教授9人,副教授35人,博士化率达到45.1%;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入选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4人,学校教学名师2人、青年教学骨干人才6人,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文史类一等奖3人。每年聘请英、日、德语外教14人,先后聘请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专家学者担任我校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依托学校多学科优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学院在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上围绕“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国际化”的目标,秉承重实践、重输出、多元化、分类培养的办学理念,通过CBI(ContentBasedInstruction)教学改革、强化海外联合培养、夯实语言基本功等举措的深入推进,形成颇具特色的内涵质量与国际视野并重的多元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本科生专业四、八级考试通过率始终在全国名列前茅,出国率一直位列全校第一,就业率也始终保持在96%左右,先后3次获得学校本科生深造率优胜奖。近五年,每年均有18%以上的学生被国内一流大学录取为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36%以上的学生成功申请到美、英、日、德等国家的世界一流大学继续深造。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广泛认可。学生在全国各类专业外语竞赛中屡获佳绩,包括在“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比赛、中国日报社“21世纪·可口可乐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华杯”全国日语演讲大赛、中国日语作文大赛、“人民中国杯”国际翻译大赛、日语全国作文演讲比赛、上海翻译家协会德语艺术歌曲、诗歌翻译竞赛、全国高校德语专业大学生辩论赛等多项全国重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学院以学校先后设立的功能语言学研究中心、当代语言科学研究中心和世界文学文化研究中心为依托,充分利用本校多学科优势,以理论语言学研究为引领,以功能语言学和语言科学研究为特色,以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翻译研究为两翼,以应用语言学研究为支撑,突出特色,培育交叉,一直致力于将我校外语学科建成特色化、精品化、国际化的学术创新和外语人才培养基地。五年来,顺利完成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授权点及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专项评估及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合格评估。在2016年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我校在163所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参评高校中位列B级、排名第33位,进入全国前“20%~30%”。学科的显著成长带动了教师科研成果的大幅增加,五年来共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项,国务院及各部委项目12项,中央军委项目1项,地方政府项目10项;其他省部级(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等)项目32项,企事业单位委托科研项目9项,科研经费总计达725万元。共出版专著、学术译著43部,教材33部,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253篇,其中SSCI、A&HCI及其它顶级TOP期刊论文30篇,CSSCI期刊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11篇。学院已形成了由充满活力的海外名誉、客座教授团队、海外专家集中讲学、国际会议以及海外科研合作共同构成的多方位外语学科国际化交流平台。与美国耶鲁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美国NSF(美国国家卫生基金会)、香港城市大学、德国美因茨大学、波恩大学等多家海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赢得了广泛赞誉。五年来,学院先后举办了6次国际国内高层次学术会议,包括“具身语言——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科学国际会议”、“语言科学前沿暨具身语言学国际高峰论坛”、“外国文学与文化前沿话语论坛”等;学院依托莎士比亚400年全球文化事件,举办了“莎士比亚学术周”、“英国戏剧学术周”等系列活动,受到师生一致好评。创建了“世界人文之路——鼎新北科外语学科名师讲坛”学术活动品牌,邀请了美国哈佛大学、德国梅茵茨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的学者和专家210余人次来院进行学术讲座或短期讲学,拓宽了师生的国际学术视野,营造了浓厚的校园人文氛围,促进了青年教师科教研热情的空前高涨。五年来,学院先后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日本法政大学、城西国际大学建立联合培养机制,40名硕士生赴国外交流;15名博士生赴境外短期学习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96篇。学院目前拥有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外语教学多媒体资源中心、外语图书期刊中心、学习实践中心及多功能学术研讨中心5个中心,同声传译实验室、网络视听实验室、数字语言实验室等23个实验室。购置了脑电仪、眼动仪、近红外脑电仪等硬件设备和三维定位软件,建成语言认知与学习科学实验室,已投入开展相关科研活动。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学院已拥有使用面积3171平方米,实验设备1235台套,设备资产总值1270余万元,外语教学、学习电子资源总量达10T的规模化、多维度外语实验教学环境,为教师和全校学生创造并提供了非常优良的外语教学、科研和学习条件。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学院“酌文旷思,正心明远”的院训精神,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创新实干、科学发展,为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和谐美丽学院不断努力奋进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文法学院是北京科技大学覆盖学科门类最广泛的学院,包含法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学、公共管理等多个学科。多年来,学院积极倡导“宽容与和谐”、“学习与研究”的精神,力争做到教学与科研并重,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并进,努力在理工科大学开辟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事业,逐步形成学院自身的办学特色。文法学院设有公共管理系、法律系、社会学系、艺术教育中心等教学研究单位,学院代管的教学科研机构有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基地、公共管理(MPA)教育与管理中心、法律硕士(JM)教育与管理中心等。学院已形成从本科到博士研究生的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学院设有行政管理、法学、社会工作3个本科专业;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含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等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社会学、高等教育学、科技与教育管理等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科技与教育管理专业二级学科博士点;有公共管理硕士(MPA)和法律硕士(JM)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是全国首批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试点院校。学院拥有模拟法庭、社工实验室、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实验室、艺术鉴赏实验室、情景模拟室、电子政务室等先进教学设施;定期出版学术期刊《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师生提供学习和研究的园地。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60万

    ]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简称:北京科技 地区: 北京 学制:2~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3.00~28.00万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类型:理工类、公办、双一流、21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师大博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友情链接:中教互联中教互联官网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