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位于重庆北碚区城北新区,是重庆师范大学的三个校区之一,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初等教育学院的前身是川东师范学堂、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重庆市立师范学校、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从1906年川东师范学堂建校算起,至今已有112年办学历史,是全国首批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的重点师范学校,1977年举办高师班,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国首批培养大学专科程度小学教师的试验学校,1994年确定为重庆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2003年9月,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并入重庆师范大学,名为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学院占地170亩,建筑面积约7万多平方米,学设施和现代化教学设备配套齐全。现有在职教职工131人,其中专任教师101人,教授4人、副教授31人,硕士生导师10人,有博士19人,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及硕士学生2400余人。有附属小学和幼儿园各一所。学院目前设有小学教育(语文、数学、英语)、小学教育(全科教师)、音乐学(小学教师)、美术学(小学教师)、科学教育、书法学本科专业,设有科学教育学硕士点、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硕士点,逐步形成了完备的小学教师教育体系。学院坚持“继承百年传统,凝练办学特色,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小学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全面发展,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小学教师为目标,要求师范生素质到达“五能五会”(能说会道,能唱会跳,能写会画,能教会导,能思会研)和“十项全能”(听、说、读、写、算、弹、唱、跳、画、教)。2013年7月,学院开始在重庆市招收首批小学全科教师,为重庆市农村小学培养高素质的小学教师。先后与涪陵、长寿、合川、永川、大足、铜梁、荣昌、江津等19个区县教委合作组建了重庆市首个“UGIS”小学全科教师人才培养联盟,在全市建立了35个实践教育基地,探索校地合作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学生参加全国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均获得一、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考研率逐年攀升,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学院先后承办了“国培计划”和市级教师培训、拓展培训共66余项,培训教师达到4400人左右,培训质量名列重庆乃至全国同类学科前茅,形成了小学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百余年来,学院培养出了包括“全国优秀教师”曹瑾,“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特别奖”获得者王洪英、北师大博士生导师裴娣娜、原重庆市副市长谭家玲,以及重庆市巴蜀小学、人民小学、树人小学、南开小学等主城区小学70%的校长、副校长、特级教师在内的一大批优秀小学教育人才。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90万
] -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始建于1954年,1995年创办旅游系,1998年经重庆市教委批准,设立“重庆旅游学院”。2004年分别成立地理科学学院和旅游学院,2010年合并为地理与旅游学院。学院设有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旅游管理(含对口高职)、酒店管理、城乡规划、艺术教育(空乘与礼仪)等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00余人。其中,地理科学专业是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点、重庆市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点。旅游管理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开办了“3+2”专本贯通和“3+4”分段人才培养项目班。酒店管理专业开办了121中美联合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班。学院是重庆市应用型整体转型学院,建有重庆市应用型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专业群。学院拥有地理学和工商管理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旅游管理、学科教学(地理)、职业技术教育(旅游服务)3个专业硕士点,在校研究生300余人,是西南地区地理和旅游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教育部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依托单位。学院建有2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1个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1个重庆市野外科学观测站和1个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建有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西南山地分中心、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中国科协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重庆工作基地等,拥有1个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和2个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主办全国优秀地理期刊《地理教育》。学院现有教职工101人,其中专任教师89人,正高职称23人,副高职称34人,博士54人。目前,拥有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7人、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1人、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和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9人。学院一直重视学科建设,地理学是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依托地理学和旅游管理建有智慧生态旅游重庆市人工智能+学科群。学院长期坚持围绕着三峡库区和重庆市资源环境与生态建设、旅游发展与经营管理、城乡人居环境与土地利用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近五年,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专项等26项,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94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1项,获得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40项。出版专著19部,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5篇。学院拥有实验教学和科研场地1.2万平方米,拥有MODIS地面卫星接收站、三维激光扫描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流动注射分析仪、气相色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离子色谱仪、光谱辐射仪、TOC分析仪、全自动凯氏定氮仪、天象仪等仪器设备200余套,总价值2300余万元。目前,学院秉承“海纳百川、志存高远、励精笃行、求实创新”精神,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科学研究为重点,社会服务为导向,正努力朝着西部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学院目标迈进。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70万
] -
化学学院是重庆师范大学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至今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2004年6月由化学系更名为化学学院。现有化学(师范)、材料化学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3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4个二级学科方向;有纳米物理与化学、化学生物学、光电材料化学3个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学科教学(化学)1个专业型硕士学位点;化学学科为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化学专业为重庆市本科高等学校“一流专业”。近年来先后获得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等多项集体荣誉。化学学院现有教职工65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0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0人。其中具有国家级人才称号—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人,省部级人才称号9人次。其中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科技领军人才培育计划获得者、巴渝学者等大量优秀人才,多数教师具有国外院校的留学经历。学院建有“活性物质生物技术教育部省部共建工程研究中心”、“绿色合成与应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无机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板式SCR脱硝失活催化剂清洗再生技术国际合作研发中心”等7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以及“重庆市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庆市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部级教学实践平台,拥有1个“高级化学品绿色合成与应用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近年来我院教师共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在Chem.Soc.Rev.、J.Am.Chem.Soc、Coord.Chem.Rev.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多篇。获重庆市自然科学奖3项。学院长期注重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学院获批校级教学团队2个;承担各类教研教改项目20项,其中市级项目7项(重大项目1项);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校级教研成果奖35项;发表了教学改革论文110篇,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2部;还建设有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重庆市双语示范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近三年,学生在国家级和省、市级各项比赛中获奖21项,其中国家级14项;发表学术论文共48篇,其中SCI论文25篇;发明专利2项;获全国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3项,市级立项12项。此外,学生的就业率、考研率近年来稳居学校前列。学院学生工作长期坚持“两个带动”即“党建带动团建”、“党建工作带动学生工作”的思路,开创了结合我院实际而又富有特色的学生工作新局面。党员承诺制、党员“1+1”活动已成为学院的品牌活动,曾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学院学生的课外科普项目曾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诸多媒体采访和报道。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00万
] -
一、历史沿革计算机相关人才培养始于上世纪80年代,1987年开始专科人才培养,1993年开始本科人才培养,2004年开始硕士研究生培养。2010年1月,学校为适应信息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将原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相关专业进行资源整合、调整后组建成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学院现已发展成为涵盖工学、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4个学科门类,具有培养研究生、本科生等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综合性学院。2016年学院已正式获批重庆市第二批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院。2018年获批重庆市新型二级学院——智能科学学院。二、学院概况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特色促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目前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有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教育技术学等5个硕士授权点,有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农业信息化农业硕士、职业技术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硕士等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智能科学与技术等5个本科专业。拥有重庆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十三五”重点学科、重庆市数字农业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计算机软件与信息服务特色学科专业群、重庆市软件工程特色专业、重庆市农业数字化技术与服务创新创业团队、重庆市H+众创空间、重庆市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庆市教育大数据智能感知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学院建有一支结构合理,力量较为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69人,行业外聘兼职教师26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0人,硕士生导师27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专家工作组成员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525人,研究生213人。学院高度重视校企、校地、校校联合和国际化开放办学。分别与安博教育集团开展了软件工程(服务外包)联合人才培养、与美国鲍尔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1”项目联合人才培养、与惠普HPE重庆分公司建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企联盟、与渝中职教中心联合开展中职学校“3+4”分段人才培养项目、与中利保险销售有限公司共建“重师·中利互联网联合研发实验室”、与华三(H3C)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共建“重庆师范大学-H3C网络学院”、与浙江宇视科技(uniview)有限公司共建“重庆师范大学-宇视科技安防技术学院”等校企联合实验室和人才培养基地;还与惠普HPE、旭硕(重庆)、富士康(重庆)、亚信科技、用友软件、重庆迪川科技、渝中区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先后有12位教师在美国加州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英国约克大学等进行访学和合作研究,形成了国内外访学交流、校企共建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的长效机制。学院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立足重庆、面向西南、辐射全国,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努力建成学科特色鲜明、综合实力雄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应用型学院。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40万
] -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学科发展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14年开办的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新组建的教育科学学院成立于2010年,由原教育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三个学院整体合并及影视传媒学院、初等教育学院部分教师与学生组成,目前为学校规模最大的二级学院。同时,重庆幼儿师范学院和重庆特殊教育学院亦设置于本院。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4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62%,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60%,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7人;重庆市教学名师3人、重庆市各类人才称号人选7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3人;入选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库21人。教师队伍中,有“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重庆师大特殊教育的开拓者张文京教授,有“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张希希教授、申仁洪教授,有“全国模范教师”杜萍教授,有中国首位自主培养的聋人博士、“全国最美教师”、“全国自强模范”郑璇教授等。学院现有研究生809人;本科学生1890人。学院现有重庆市重点学科3个,本科专业6个;拥有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个专业硕士点;拥有2个省部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拥有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另外还拥有1个省部级特色学科专业群,3个省部级特色专业,2个重庆市一流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部级精品课程,4部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省部级规划教材;1个省部级创新团队;拥有2个省部级研究培训基地,并先后承担了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国家级培训、省部级骨干教师培训。另外,学院还有重庆师范大学幼儿教育研究基地、重庆师范大学西部儿童文学研究所等研究平台。学院发展过程中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取得了一系列办学成绩:特殊教育创建并发展了全国唯一由高校科研人员建立的服务特殊儿童的实验学校、建立了全国唯一的“特殊儿童心理诊断与教育技术市级高校重点实验室”;教育学设立并发展了重庆市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学前教育培养出重庆市90%以上示范幼儿园的园长;学院获批并建设了1个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个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1个重庆市教师队伍建设重点项目、5个国家和省部级师资培训基地、3个省部级特色建设专业、3个省部级教学团队、2个省部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重庆市教委专业建设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重庆市专业人才培养应用转型试点专业,2个校级本科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此外,我院教学成果丰硕,获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1次,重庆市级一等奖3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5次;我院教师立项的教研教改项目中,重庆市级重大项目7项,重点项目11项,一般项目10项,另外还有众多校级教改项目。学院自组建以来获得了多项荣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志愿助残示范基地,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全国教育硕士教学技能竞赛一二三等奖,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组织奖、学校田径运动会学生女子第一名、“三好杯”篮球赛女子组冠军等。年轻而又渊源深厚的教育科学学院正凝心聚力,强化学科,凸显特色,共谋发展,为完成做大做强教师教育、建成教育学科博士点的任务而努力奋斗!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30万
] -
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立教无类,以文化人”的学校办学理念,认真践行“致知、致用、致远”的六字院训,始终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着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优秀人才。经过不懈努力,我院已经建立起一支职称和学历结构较高、有着强烈奉献精神和发展后劲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1人,其中教授(正高)21人,副教授(副高)38人,教授、副教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8.4%。博士47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46.5%。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重庆市哲学社会领军人才特支计划人选1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人选3人,学校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学校教学名师支持计划人选3人。学院已经形成了以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三个一级学科为核心的优势学科群。其中应用经济学是重庆市市级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是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工商管理为2017年新增的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拥有职业教育硕士、农业硕士和工商管理(MBA)三个专业硕士点。拥有经济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金融工程6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研究生450余人,本科生1894余人。学院教师学源结构日趋合理,来自英国波恩茅斯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共中央党校、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大学和重庆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经济学人和专家学者来到我院工作,目前,经济与管理学院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广纳海内外人才!作为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院长,能与众多仁人志士、良朋益友共同创业深感荣幸!特别是近年来立足于学院实际,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管理服务为窗口,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着力于育一流人才、出一流成果、创一流效益的建设目标。在此,我谨代表经济与管理学院向给予我院宝贵支持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欣喜之余,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忧患意识与创新意识,进一步理清思路、科学规划、抢抓机遇,克坚破难,不断推进学院的办学目标、办学水平与办学效益再上新台阶!今天的祖国,正在民族复兴和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奋勇前行!今天的重庆师范大学,正朝着“特色鲜明、西部前列、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阔步前进!今天的经济与管理学院,正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负重自强、锐意进取!我相信: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60万
] -
2009年底,经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后更名为历史与社会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47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4人、博士及在读博士13人,其中1人为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及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师资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南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形成了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5个硕士点和1个硕士点研究方向,即“专门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课程与教学论”(历史教育技术与教学论方向)。学院设有3个本科专业:历史学、博物馆学、社会工作,现有在校本科生近900人、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学院下设机构为:2个办公室(即院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2个资料室、4个教研室(即中国史教研室、世界史教研室、考古与博物馆学教研室、综合教研室、社会工作教研室)。现有重庆市重点学科“专门史”、重庆市重点人文社科基地“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国家财政部与地方高校共建项目“考古与博物馆学教学与研究中心”、“重庆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重庆师范大学博物馆”、“重庆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重庆师范大学重点实验室“文物保护技术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学院资料室藏书(含电子资料)2万余册。学院教学科研实力雄厚,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社会史、重庆地方史、三峡区域文化与社会发展等重点研究方向。2000年以来承担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2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著作61部、发表学术论文483篇,并先后获得省部级社科奖10余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目前,全院师生正在“教学立院、学术强院、制度理院、和谐兴院”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积极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上,为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学院下设机构为:2个办公室(即院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2个资料室、5个教研室(即中国史教研室、世界史教研室、考古与博物馆学教研室、综合教研室、社会工作教研室)。有重庆市重点学科“专门史”、重庆市重点人文社科基地“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国家财政部与地方高校共建项目“考古与博物馆学教学与研究中心”、“重庆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重庆师范大学博物馆”、“重庆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重庆师范大学重点实验室“文物保护技术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60万
] -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前身是1954年建校之初成立的“政治教研组”,历经了“马列主义教研组”“马列主义教研室、德育教研室”“马列主义教研部、德育教研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等发展阶段。1992年开始招收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后又招收社会工作本科专业,200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哲学成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先后成立社会科学系、社会工作系、经济与政治法律系,2003年学校更名为重庆师范大学后,先后更名为经济政法学院、政治与社会学院,2010年组建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年独立设置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承担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本院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学院遵循“尊重教育、学生为本”的理念,恪守“崇德、尚美、博学、笃志”的院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生长平台,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截止2019年2月,学院现有教职工66人,另有校内兼职教师31人,本科生747人,硕士研究生142人。教师队伍中现有教授21人(含校内兼职教授9人),副教授25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33人、硕士学位教师22人;兼职博导3人,博士后导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重庆市第二届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重庆市宣传文化首批“五个一批”人才1人,重庆市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4人,重庆市社会科学普及专家3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学院办学层次较为完整。有1个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本科专业;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两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和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授权方向,同时招收学科教学(思政)在职教育硕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学院有较高的科研平台。有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公民道德与社会建设研究中心;市级调研平台重庆市文明创建调查测评中心;市级培训基地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基地、重庆市微型企业培训基地。学院积极推进和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拥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示范团队;“面向国家需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构建与实践”2014年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维五步五课堂”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入选2017年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优秀工作案例和2018年教育部“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欧洲哲学史”入选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精彩一课”。“田方林工作室”入选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群入选重庆高校市级教学团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入选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作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校级精品课程,“法学概论”为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专业特色进一步突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2011年重庆市高校专业竞争力评估中排名全市六个同专业第一,在2013年校内本科专业评估中排名全校文科类专业第一。学院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争做新时代好老师。近年来,1人荣膺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1人入围教育部当代教师风采微视频,6人入选教育部和重庆市“精彩一课”,5人获得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辅导员择优资助计划。获重庆市首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1人,重庆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1人,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1人,重庆市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1人,重庆市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优秀辅导员、优秀共青团干部各1人。7人被评为学校“师德标兵”,4人成为学校教学名师培育对象,29人次被评为学校“最受毕业生欢迎的教师”,30余人次获学校教学优秀奖,1人获学校优秀青年教师,3人获学校“巾帼标兵”称号。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形成了德育导师、专业导师、技能导师、读书导师、生涯导师五位一体的本科生导师制。学生集体、个人获得市级以上表彰80余项,其中,获全国先进班集体1个,市级优秀班集体13个,市级文明寝室20余个;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研究会团支部于2010年获“重庆市十佳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研究会连续三年摘得“五星级社团”桂冠;学生团队先后共7次获得市级、校级辩论赛冠军;连续多年获评重庆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团队。近三年来,学院学生就业率、签约率达到98.5%以上,2013—2015连续三年获“重庆师范大学就业先进集体”;研究生报考率、上线率和考取率连续多年列全校第一位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40万
] -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始建于1956年,为重庆师范大学建校伊始设立的院系之一。学院拥有生物学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学科教学生物和农业硕士(农艺与种业、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畜牧和食品加工与安全方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一级学科是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是重庆“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学科。学院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水生生物学6个专业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学科教学(生物和农业推广硕士)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办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森林保护四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生物科学是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专业,生物技术是重庆市特色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是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8月“重庆师范大学与英国知山大学合作举办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将于2020年首批招生。迄今,已培养研究生和全日制本、专科生近8000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数代生命科学学人的奋发努力,学院软硬件办学条件优良,教育及科学研究事业蓬勃发展。学院现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活性物质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动物生物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植物环境适应分子生物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媒介昆虫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特色作物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高校生物活性物质工程研究中心、重庆高校动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庆市院士专家工作站、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庆市七彩生物众创空间等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12个,校企联合共建重庆市食品质量与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有重庆高校动物科学、植物环境适应分子生物学、特色植物资源及活性物质研发市级创新团队3个,重庆市动物科学教学团队1个。拥有“两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是中国昆虫学会常务理事单位、重庆市昆虫学会挂靠单位。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6人,有外校学缘者占89.33%。其中,正高级职称26人、副高级职称31人、博士59人,硕士16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重庆市“两江学者”1人、重庆市“巴渝学者”4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8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重庆市“百人计划”人选1人、重庆市名师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人、重庆市首批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重庆市首批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人选2人。有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37人、外聘教师29人(其中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23人)。特聘了包括向仲怀、戚正武和林浩然等院士在内的10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经过近十年建设,学院逐步形成了一支在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上较为合理,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教学科研队伍,为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师资条件。发展目标:西部前列、国内有重要影响、部分领域达到或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学院类型: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并重。办学层次: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协同发展。学科特点:以动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为重点,各学科协调发展。服务区域:立足重庆,面向西部,辐射全国。院训:探索生命奥秘,促进人类发展。今天的生命科学学院正以崭新的面貌朝着多元化、综合性、高水平学院迈进。她将肩负起新的历史重任,进一步发展科学和技术,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探索生命奥秘,促进人类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00万
] -
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创建于1954年,现有5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金融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我校历史最悠久、最具传统优势的重点专业,是教育部首批特色专业、重庆市首批特色专业和重庆市一流专业,也是数学与数学教育特色学科群的核心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是重庆市特色专业,也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特色学科群的主要专业之一。数学科学学院现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数学和系统科学,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运筹学与控制论、应用数学、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系统理论、系统分析与集成、学科教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和数学教育学。数学科学学院拥有重庆市“十五”重点学科(系统理论)、重庆市“十一五”重点学科(运筹学与控制论)、重庆市“十二五”重点学科(数学一级学科)和重庆市一流学科(数学一级学科),拥有重庆应用数学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最优化与控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2个(运筹学与系统工程、智慧金融与大数据分析)、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运筹学与控制论)、重庆市院士工作站、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等10余个省部级平台,以及重庆市创新团队2个(最优化理论及应用、非线性系统理论及应用)、重庆市教学团队2个(函数与分析、数学教师教育课程群)、重庆市研究生创新基地(数学)、重庆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面向基础教育的教师)、重庆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数学与应用数学)、重庆市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2个(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重庆市特色学科群(数学与数学教育),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学数学教学设计)、重庆市研究生优质课程3门(凸分析与集值分析、矩阵分析、现代课程论研究)、重庆市精品视频公共课(数学教学论)、重庆市精品课程2门(数学分析、数学教学论)等。数学科学学院现有教职工95人,专任教师8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52人,教授39人、副教授27人,有博士学位教师68人,包括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优青、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德国洪堡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巴渝学者、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首批百名学术学科领军人才、重庆市百名杰出科技领军人才、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等省部级以上人才30余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3人。还先后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运筹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运筹学会监事长、重庆市运筹学会理事长、重庆市数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委数理学部委员等重要学术兼职20余人次。“十二五”以来,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68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重大项目1项,这是我市获得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56项(教育部、重庆市重点项目12项),国际合作项目14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500余篇,其中SCI收录或学科级刊物700余篇,出版著作或专刊10余部;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15项,其中以第一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主持省部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立项10余项,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20余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80余篇;获全国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近10项。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800余人,研究生350余人。学院一贯重视学生培养质量,学生专业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参加各类竞赛水平高。近5年来,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数学竞赛、全国统计学大赛、全国师范生技能大赛等,获国家级奖项200余项。学院还开展了与澳大利亚联邦大学的“2+2”和“2.5+2.5”联合培养本科生和本科生+澳方硕士生项目、“1+2”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的“121”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本升硕”和“2.5+2.5”联合培养本科+澳方硕士生项目;与波兰绿山大学建立本科生和研究生交换项目以及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等。办学60多年来,已培养本专科学生近2万人,研究生1500余人,与澳大利亚联邦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30余人,特别培养了以中科院马志明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国家杰青10余人、博士生导师近100人、全国优秀教师100余人、厅局级以上领导近200人、大中型企业负责人近200人等,为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90万
] -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始建于1972年,其前身是重庆师范专科学校外语系,2001年更名为外国语学院。经过46年的发展,目前拥有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是具有招收硕士生、本科生、成教生等多个办学层次、规模较大的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2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35人,博士25人(另有在读博士6人),硕士生导师26人,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22人,15人次入选重庆市学术带头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等,85%以上的骨干教师具有国外留学、讲学、访学经历。另外,学院还聘请了6名国内外客座教授、9名海外引智工程博士人才。我院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2016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C级,排名前50-60%(全国共有163家博士、硕士授予单位参评),系重庆市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下设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翻译学4个二级学科,是我校及市内外同类学科中办学历史较长、基础较雄厚、学科水平较高、社会影响较大的学科之一。该学科于1999年开始招收英语教学理论及应用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目前招收英语语言学、英语文学、翻译理论、英语教学理论及应用、语言测试、英语文体学、英语国家文化研究、日语语言文化8个研究方向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于2006、2010年分别获得教育硕士(英语学科教学)和翻译硕士授予权。目前学院有在读本科生1500余人(包括英语师范、日语、翻译和僧伽罗语专业),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35人,非全日制研究生130余人。我院设有英语系、日语系、翻译系、僧伽罗语系、研究生部、大学外语教学部、学生工作部和对外交流与培训部,拥有3个外语资料室,10余个市级、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和6个校级科研平台(其中东非国家国别研究中心系教育部备案的国别研究平台),新建了15个同声传译室、语言实验室以及20余个教育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建翻译实训基地,具有充足的国内外纸质的、在线的教学科研资源。近年来,学院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获得国家社科项目7项,教育部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60余项,在A&HCI,CSSCI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60余部。 学院不断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英、美、日领事馆,重庆外事局等单位保持了友好合作关系;与日本信州大学、日本广岛文化学园大学签订了留学生交换协议,与日本外务省建立了重庆市唯一的公共交流平台“中日交流之窗”;联合开办了10余个学生国外实习实训项目,如史迪威Work&Travel短期实习项目、史迪威美国名校夏令营项目、中国澳大利亚大商会学生实习项目等。另外,学院先后承担教育部、重庆市、香港田家炳等各类英语教师培训项目30余次,为重庆地区外语教师的职后培养做出了贡献。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40万
] -
文学院前身是我校1954年建校时创办的中文科,后经中文系、文学与新闻学院,2009年又经院系调整更名为文学院。刘知渐、董味甘、蒋洛平、李敬敏、杨成章、黎新第等知名专家,莫怀戚等著名作家执教于此,为学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院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为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有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有4个市级优秀教学科研团队、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5门市级精品课程。学院现有教职工110人(含兼职),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35人,博士占84%,兼职博导4人,硕士生导师47人。学院多名教师被授予国家和省(市)级人才称号,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重庆市“两江学者”“重庆英才”“巴渝学者”“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8人,省部级人才称号21人次,在国家级学会担任理事及其以上职务的专家7人。学院下设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汉语国际教育、戏剧影视文学四个全日制本科专业,自198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5年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在所属8个二级学科全面招生,同时招收学科教学(语文)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学院现有本科学生2100余人,研究生近300人,留学生50余人。学院以“中学语文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为抓手,以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为契机,“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与“博雅人才计划”并驾齐驱,全面开展汉语言文学(师范)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学院以多种方式与中小学开展合作项目,建成了“中学语文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西部初中语文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重庆市中学骨干教师(语文)培训基地”。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语文》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近50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2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在研项目43项)。学院多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学院与国内外学界保持着长期、密切联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30万
]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是在1954年学校成立时最早创建的院(系)之一,目前有教职工66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超过50%。学院现有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四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350余人,硕士研究生100余人。重庆市物理学会挂靠在本院。学院下设物理学系、电子工程系、光电工程系、实验教学中心、太阳能研究所、物理教育研究室等教学科研机构。学院实验室面积12000余平方米,有教学科研设备4000余万元。其中实验教学中心设有普通物理学、信息光学、近代物理、教学法、传感技术、电子技术、电工技术、通信技术、电子制作、仿真技术、单片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光伏技术、光电检测等20余个专业实验室和智能家居、LED封装与测试、风光互补发电、PCB/SMT、光学元件组装、液晶材料制备与检测等专业实训室。长期以来,学院高度注重学科建设,现有物理学、光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硕士点,拥有重庆市重点学科--物理学。学院还拥有多个市级教学及科研平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光电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光学工程高校重点实验室、以及两个科研创新团队。近年来,学院致力于OLED器件、全固体薄膜充电电池应用、薄膜光电池及系统、宽带隙薄膜光电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探索出了一种能在低电流密度下运行的高效率、长寿命叠层(Tandem)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技术,显著提高了发光器件的寿命;制备出了性能良好的p型ZnO:In-N薄膜;建立了硅基全光谱GaN/InGaN/c-Si级联p-i-n叠层结构的宽光谱吸收和光电特性的理论模型,为开发新一代全光谱高效率光伏电池奠定了基础;提出了“时域抗振干涉测量原理”和正弦相位调制(SPM)干涉测量方法。自学院(系)创建以来,已累计培养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1万余人,为国家和重庆教育事业及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学院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严格教学管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教育和个性化培养。采取模块化、层次化的实验教学并通过开放实验室等举措,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有近50%的本科学生参加了教师的科研工作,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光电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单片机设计竞赛、数学竞赛和“挑战杯”比赛中多次获得全国等级奖和重庆市级奖励。我院毕业生以其思想素质高、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强等特质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近五年来,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40万
] -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始建于2001年,前身为重庆师范学院音乐系,2004年更名为“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同年重庆市教委在我校设立“重庆音乐学院”。多年来,学院以培养音乐教育师资和复合型音乐表演人才为已任,坚持“教学立院、学科强院、制度理院、和谐兴院”的办学理念,办学规模和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人才质量和学科水平不断提升办学规模学院现有教职工近95人,研究生、本专科学生1000余人。形成了涵盖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表演、舞蹈学四个本科专业,以及音乐与舞蹈一级学科点、艺术硕士、音乐教育学、学科教学(音乐)多层次学科专业体系;设有音乐学系、音乐表演系和舞蹈系及声乐、钢琴、理论、器乐、舞蹈、音乐技能教研室、流行音乐教研室;拥有教育部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重庆市音乐师资培训基地,已为全国培训了1200多名在职音乐教师。SchoolScale TheConservatoryofMusiccurrentlyconsistsof95staffand1000graduatesandunder-graduates.Atpresent,thisconservatoryprovidesmusicology,dance,musicperformancesanddanceperformancesattheundergraduatelevel,musicstudy,dancestudy,musicperformancesanddanceperformancesatbachelor’sdegreelevelandcurriculumandteaching(MusicEducation)attheMaster’sDegreelevel.Currently,theConservatoryofMusiciswiththeDepartmentofMusic,DepartmentofMusicPerformanceandseventeachingandresearchsections,coveringvocalmusic,piano,musictheory,instruments,dance,musicteachingskill,andpopmusic.TheConservatoryofMusicisalsorecognizedastheMOE’strainingcenterforartteachersandChongqingtrainingcenterforartteachers,whichhastrainednearly1200on-jobmusicteachers.师资队伍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思想活跃、团结奋进的师资队伍。其中院内教授12人、客座教授17人、博士17人,分别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乌克兰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等国内外著名的音乐学院。院长为重庆市音协主席、梅花奖得主张礼慧教授。学院特聘著名音乐家金铁霖、王秉锐、卞祖善、许知俊等为学院客座教授。TheGroupofTeachers TheConservatoryofMusichasareasonablystructured,activethinkingandindustriousteamofteachers.Amongallthestaff,12areProfessors,16arevisitingProfessors,17havereceivedPHD.Theyareallgraduatesfromprofessionalmusicacademies,suchasChinaConservatoryofMusic,ShanghaiConservatoryofMusic,UkraineTchaikovskyConservatoryofMusic,andRussianConservatoryofMusic.ThecurrentdeanisMissZhangLihuiwhoisalsothePresidentofChongqingMusicAssociationandthewinnerofChinaPlumBlossomAward.ThisconservatoryalsoinvitednationallyrenownedmusicscholarslikeJinTielin,WangBingrui,BianZhushanandXuZhijunasguestprofessors. 教学科研学院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实行教学“双选”制度,是教育部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单位,承担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在音乐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23篇之多,多次荣获中央电视台青歌赛金奖、第24届梅花奖等重大奖项、五个一工程奖、群星奖等。Teaching&ResearchingTheConservatoryofMusicadherestoteachingasthecenterofallworkandadoptsthetwo-wayselectionsystem.ThisconservatoryistheMOEreformpilotformusiceducation,andhasundertakenmultipleprovinciallevelresearchprojectsandpublished223academicarticles.ThisconservatorywasalsoawardedtheGoldAwardoftheCCTVYouthSongCompetition,the24thChinaPlumBlossomAward,Fiveprojectprize,StarAward,andsoon.艺术实践学院重视师生的艺术实践活动,设有合唱团、交响乐团、舞蹈团。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硕果累累,2009年获得第七届“金钟奖”合唱比赛优秀奖等重大奖项,2012年获得全国声乐比赛合唱组三等奖。ArtPractice TheConservatoryofMusichasalwaysputspecialemphasisonstudents’andteachers’artpractice.ArtgroupslikeChorus,SymphonyOrchestraandDanceSocietyhavebeenestablished.Students’artpracticehasleadtonotableachievements.In2009,theStudents’ChoruswasawardedtheExcellenceofGoldenBellAward.In2012wonthenationalvocalcompetitionthreeprizeofsinginggroup.交流合作学院国际交流广泛,与佩鲁贾音乐学院、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等建立了良好合作交流关系,近5年,互访交流、合作研究、派出进修累计45人次。目前,音乐学院全体教职员工正为把学院建设成为西部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新型高师音乐学院而努力。InternationalCooperation&ExchangeTheConservatoryofMusichasundertakenextensiveinternationalcooperation.IthasestablishedclosecooperativerelationshipswithPerugiaConservatoryofMusic,St.PetersburgConservatoryofMusicandUkraineTchaikovskyConservatoryofMusic.Inthelast5years,thisconservatorysent45musiciansoverseasforexchangevisits,cooperativeresearchandfurtherstudy.Atpresent,allthestaffofConservatoryofMusicisworkingtomakethisschoolintoaseniormusicacademywithgreatinfluencewithinwestChinaandthewholenation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4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