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东华大学 > 招生学院
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
  • 简称:东华
  • 地区: 上海
  • 类型:综合类、公办、双一流、211
  • 学制:2.5~3-5年
  • 学费:¥5.00~29.80万
  •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人民北路2999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发源于1954年钱宝钧和方柏容两位教授创建的新中国第一个化学纤维专业,历经化学纤维研究室、研究所及化学纤维系的建立和发展沿革,于1994年成立。2002年原国家轻工业部玻璃搪瓷研究所并入。学院现拥有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复合材料系、无机非金属材料系和化学纤维研究所等机构。学院开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以及功能材料(新能源与光电材料方向)等四个本科专业,设有卓越班和理科试验班。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及“化学”理学博士点。建有三大国家和部级科研基地,分别为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和先进玻璃制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材料学”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并被列为上海市十大“重中之重”学科。“材料加工工程”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教职工128名,其中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47名;在校生1898名,其中本科生988名、硕士研究生622名、博士研究生260名和留学生28名。自1954年建立专业以来,已培养毕业生9000余名。长期以来,学院在服务化学纤维工业升级改造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先后攻克了功能共聚酯、细旦丙纶、纳米复合功能纤维、大容量聚酯直纺等一系列行业共性基础问题与关键技术,为我国跃升为世界化纤生产第一大国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积极研发国防军工所需的战略性新材料,特别是在高性能纤维研制中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解决了碳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等战略材料的有无问题,为我国迈入纤维强国奠定基础。同时先进玻璃材料在神舟飞船上的成功应用显示了学院在无机材料研究方面形成了新的特色。学院与国内外相关的大学、研究机构、公司等开展了广泛而紧密的合作与交流(于2012年建立了Grubbs实验室等),提升了国内外的影响力,推进了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高水平学科的建设。建设有特色、开放性、高水平的研究型学院是我们的发展目标。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5.00万

    ]
  • 纺织学院始于1951年,是东华大学办学历史最久、学科实力最强的学院,也是我国首批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学院。以纺织学院作为主要载体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家一流学科和A+学科,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名列第一的位置。学院为新中国纺织工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和行业领袖,并取得一大批高水平成果,为我国纺织工业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发展愿景是建成世界一流纺织学院,培养一流纺织人才,开展一流纺织研究。学院设置纺织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和功能材料3个本科专业,拥有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生物材料与技术、纺织复合材料、数字化纺织、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和古代纺织材料与技术等7个博士、硕士学位点和1个工程博士学位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拥有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产业用纺织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计量认证的东华大学纺织检测中心等科研基地。学院现有教职工124名,其中教授34名、副教授39名;承担1200名本科生、800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60名留学生的培养任务。作为中国顶尖纺织学院,形成了“求实、创新、包容、向上”的学院文化。学院将致力于通过国际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纺织学院将建设成为在创新型纺织工业中做出突出和重大贡献的创新型学院,始终抢占纺织教育、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把建设世界一流纺织学科的美丽画卷,绘制在新时代的祖国大地上。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5.00万

    ]
  •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是全国最早建立服装类学科的高等院校之一。下设服装设计与工程系、服装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系、环境设计系、产品设计系、表演系、中日合作项目部、艺术学理论部、美术学部和实验中心。开设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表演、艺术与科技等8个本科专业。拥有“服装设计与工程”博士学位点、“设计学”博士学位点、“时尚设计与创新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点,其中“服装设计与工程”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上海市重点学科、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拥有设计学、艺术学理论和美术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设计学”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一流学科,是全国32所首批设立“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院校之一。拥有“现代服装设计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2500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550余人,教职工170余人。学院发展历程学院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华东纺织工学院纺织工程系,纺织工程系1982年开始招收“纺织品设计专业”本科生,1983年成立服装教研室。1984年,“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第一次在全国招收本科生。1985年,服装教研室和纺织品设计教研室从纺织工程系中分离出来,独立组建服装系。1985年,“工艺美术专业”第一次在全国招收本科生。1990年,“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在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正式成立服装学院。1995年,“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成为上海市重点学科。1996年,“艺术设计学”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获得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学院更名为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2002年和2007年,“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连续两次被评为服装类国家级重点学科。2005年,学院成为全国艺术硕士点首批32个试点单位之一。2007年,“艺术设计学”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010年,获批立项建设“现代服装设计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1年,新增设计学、艺术学理论、美术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12年,“中日合作办学”项目被评为上海市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名列全国第一,设计学科列全国第六、上海市第一。2012年,设计学被评为上海市一流学科。2013年,“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服务平台”成为上海设计之都公共服务平台认定专业平台。2013年,“海派时尚设计及价值创造知识服务中心”被评为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2013年,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教育培养计划。2014年,新增“时尚设计与创新工程”交叉博士点。2015年,学院名称规范为“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2015年,“服装设计与工程”参与上海市高峰学科I类建设,“设计学”同城协同进行上海市高峰学科IV类建设。2018年,新增“设计学”博士学位点。学院的发展目标“构建以服装为龙头,以设计为主体的时尚学科生态链,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以服装为特色的综合设计学院”;发展愿景是“美好学院、时尚大家”。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12.00万

    ]
  • 东华大学是国内最早设立环境学科和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1976年建立环境工程专业,是国内最早建立的环境类学科之一,1979年首批获学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建立环境科学与工程系,1999年7月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系由原中国纺织大学纺织化学工程系的环境工程专业和化工基础教研室、原机械工程系暖通空调专业组成。学院现设有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设有1个公共服务平台(中心实验室);2011年国家环境保护部批准在本学院建设成立“国家环境保护纺织工业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环境工程”二级学科2007年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2012年被评为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学院是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环保专业技术委员会主任单位,拥有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和国家环境工程专项工程设计乙级资质。学院现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硕士学位点5个,工程学位硕士点3个。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6人,硕士研究生130人,本科生180人。近年来,出版教材12门,获奖教材3门,获各类教学成果奖10项,国家精品课程1项,上海市精品课程5项,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3项。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0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6名,其中双聘院士2人;副教授及相应人员27人,讲师、工程师19人,具有国内外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背景人员占60%以上。学院在“211”高校同类学科中独树一帜,在纺织行业污染控制和资源化研究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形成了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成果与新技术,行业影响力大。许多科研成果在我国纺织纺织集中的沿海地区环保工程中得以应用。同时在环境生物、环境监测、大气污染控制、环境材料、固废资源化等领域也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显示度的成果。近5年来,承担各类项目600余项,总经费近亿元,其中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20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10多项,申请各类专利170余项,授权80余项,发表各类期刊论文800余篇,其中SCI收录280余篇,EI收录200余篇,ISTP收录5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有6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应用于大型污染防治工程,累计为120余家工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咨询。学院在国内外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交流,通过合作开展科研项目、联合培养研究生、学术访问和讲学等方式与美国、英国、加拿大、香港等海内外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机制。目前已招收和培养本、硕、博学位留学生10多名。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5.00万

    ]
  • 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以原私立上海纺织工学院机械系和交通大学纺织机械专业组为基础建立纺织机械制造系,是学校建校初期三大系之一。1981年,机械系成为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部门。1999年7月,成立机械工程学院。几十年来,机械工程学院为我国机械工业特别是纺织机械工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近万名机械类高级专门技术与管理人才。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外高校著名教授、政府高层领导、纺织机械领域的知名企业家和高级专家等优秀人才。目前,全院教职工108名,其中专任教师7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高级职称教师62人,硕士、博士学历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2%。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600余名。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子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及上海市等省部级科技攻关计划系列项目。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5.00万

    ]
  • 东华大学早在1978就开始招收计算机本科专业学生,1986年拥有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是我国较早开办计算机专业教育并拥有该学科硕士点的重点高校之一。1993年成立计算机系。2004年6月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院设有一个交叉学科博士点企业信息化系统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三个工程领域硕士点:软件工程和计算机技术,工程管理硕士(MEM),四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网络工程,其中软件工程专业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800多名、研究生(包括博士生)300多名。学院现在有在职教职工63人、国外兼职教授3名、国内兼职教授14名,专任教师48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2人,87.75%的专业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多位教师具有海外学习经历,形成了一支学术理论水平高、实践动手能力强、教风严谨、勤恳敬业的师资队伍。学院是上海计算机开放系统协会、上海市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上海市计算机用户协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学院拥有国家级东华万瑞智慧医疗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上海市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上海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括八个专业实验室和一个基础教学实验室:数据库系统实验室、计算机应用软件实验室、系统软件实验室、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网络工程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网格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基础实验室。英特尔公司还捐赠成立了东华大学-英特尔多核技术实验室。学院先后完成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科研项目包括:核高基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和上海市科攀登计划课题;开发了网上南京路、Ego365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康新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等商务系统;组织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综合信息系统、上海证券交易所智能化信息系统、纺织服装企业信息交换系统、中国服装文化多媒体数据库系统、纺织ERP/TRP系统以及大型数据库技术实训系统、建筑CAD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目前正在承担上海市轨道交通导乘与视频系统的嵌入式技术应用、普适计算中位置感知技术、城市信息化智能决策指挥系统等重大科研课题的研发。学院倡导“求真务实、和谐发展”的学院文化,其办学思想“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才为中心。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社团组织,还创办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大学生ACM训练基地,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近年来,我院学生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软件构件大赛、上海市高校学生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等多项赛事中成绩斐然。先后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特等奖1项、三等奖1项;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总决赛第27名(全球3000支队伍)、亚洲菲律宾马尼拉赛区第2名;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上海赛区各类奖项9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2项(个人)、二等奖4项(个人);上海市“微软杯”软件构件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上海市高校学生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第二届"上汽教育杯"上海市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活动实践奖2项;第十一届“挑战杯”(航空航天)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世博会专项竞赛三等奖1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海市选拔赛一等奖2项;第三届“上海市青少年科研创新市长奖”提名奖1项;“中国开源软件竞赛”优秀企业创新应用奖1项;松江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2项等。学院与国内十几家著名企业、松江工业园区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与上海计算技术研究所、万达信息技术股份公司联合建立了“软件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学院与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达梦数据库有限公司、上海合胜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众恒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并建立“东华-宝信信息资源安全利用实验室”,“东华-达梦数据库技术联合实验室”,“东华-合胜联合实验室”。2008年3月美国NeuLion公司投资人、著名美国华人企业家和慈善家王嘉廉先生和王嘉廉基金会投入研发基金与学院联合成立了”王嘉廉新媒体技术东华大学实验室“。2012年与上海云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云屹联合实验室”。各企业还在学院设立有“计算所”、“众恒”、“王嘉廉”、“合胜”、“东软”企业奖学奖教金。联合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在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不菲成绩。学院不断加强国际学术联系,先后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与美国Microsoft、Oracle、IBM等公司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经过多年的办学积淀,学院已经形成了以“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化培养模式为主导的办学特色,使学生能够通过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提升掌握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针对学生就业,学院还提供了Oracle、IBM、微软、思科等主流的IT技术认证选修培训,增强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从创办之初就把国际化办学理念作为学院的发展战略。为培养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优秀软件人才,学院陆续与国外多所大学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合作办学。在本科生教育培养方面,学院与瑞典中瑞典大学(MidSwedenUniversity)签订了交换学生项目协议,入选该项目的学生通过一年的中瑞典大学学习成绩合格后将可获得该校的学士学位。该校加入博洛尼亚计划,在该校获得的学分被欧洲参与博洛尼亚计划的所有大学认可。同时此项合作入选国家留学基金为资助计划,每年将有若干位参与交流的同学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与普渡大学卡鲁梅分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我校入选该项目的学生通过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在该校的学习,成绩合格后可以获得该校的学士学位。学院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公共教育学院签订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公共教育学院与东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合作备忘录》,与台湾长荣大学和德国劳特林根大学签订了交换生合作协议,我校本科学生有机会赴两校参加为期半年的交流学习。在硕士研究生教育层面,我院与瑞典中瑞典大学签订了交换学生项目协议,参加该项目的学生将有机会获得东华大学和中瑞典大学双方的硕士学位。和德国劳特林根大学签订了交换生协议,我院的优秀研究生将有机会加入该校教授的实验室参加科研项目。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签订了《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与中国东华大学学分交换协议》,参加该项目的学生在修完协议商定的课程后,亦将被双方授予硕士学位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12.80万

    ]
  • 学院1999年成立,前身为社会科学系。现由公共管理与法学系、传播系、人文研究所、历史研究所等组成,拥有法学、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学、教育技术学(媒体制作与传播)、传播学五个本科专业;科学技术史、中国史、公共管理、新闻传播四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公共管理硕士(MPA)、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二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纺织科技史交叉学科博士点一个,其中科学技术史为学校重点学科。学院建有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以及人文研究所、历史研究所、时尚传播研究中心、中华文明及其现代转型研究基地,历史视域下的纺织文化研究基地等学术机构。学院现有教职工73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7人;在校学生1308人,其中本科生919人、硕士研究生180人、MPA184人、博士研究生15人、留学生10人。学院秉持“明德笃学致用,人文理工交融”办学思路,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为己任,注重人文精神,不断提升科研、教学、服务和创新水平,建立与拓展国际化培养模式,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五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超过95%以上。学院现任领导:党委书记王英,院长、党委副书记张科静,党委副书记罗薇娜,副院长吴志刚,院长助理周卫平。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8.00万

    ]
  • 东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正式批准立项的“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由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于1998年5月成立,由当时的自动化与电气工程系和计算机系合并、并新增通信与电子工程系而成,最早可追溯至1956年创办的热电专业。学院由自动化系、通信工程系、电气电子工程系、信息与控制实验中心、数字化纺织服装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自动化研究所、通信技术研究所、电气工程研究所、电力电子研究所、电路系统研究所、物联网研发中心、纺织大数据研究中心、纺织智能重点实验室、学院办公室、辅导员办公室等部门组成。数十年来,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是学校主要的教学、科研单位。经教育部批准,学院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博士点并入选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计划,“信息与通信智能系统”交叉学科博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工学硕士点,“控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电气工程”3个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院同时还承担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4个本科专业的教学工作,其中自动化和电子信息工程入选教育部卓越计划,学院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2000余名。学科与专业发展历程1956年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热电专业)1978年工业自动化硕士点(首批)1990年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点(第四批)2001年数字化纺织服装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首批)2003年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0年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控制科学与工程入选上海市一流学科建设计划2015年控制科学与工程入选上海市高原学科2018年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19年自动化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2019年电子信息专业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5.00万

    ]
  • 东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等院校,是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东华大学坚持走“观念兴校,学术兴校,管理兴校”发展之路,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的前身是1953年建立的管理工程教研室,汇集了美国哈佛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周世逑教授和留苏博士张绮春、汤颖等新中国第一代管理专家。1959年设立工业管理工程本科专业,改革开放后成为国内较早培养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单位。1993年成立经贸管理学院,1994年由香港旭日集团参与共建,同时更名为旭日工商管理学院。著名经济学家厉无畏担任名誉院长。学院跨越经济和管理两大学科门类,下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系、金融系、会计系、工商管理系、会展经济与旅游管理系、信息管理系、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系。学院建有时尚与创意经济研究中心、旭日管理研究所、纺织服装经济管理研究中心、瀚洋投资银行研究所、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学院拥有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三级办学层次;其中本科层次有十一个专业;拥有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世界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行政管理九个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两个博士点。学院还具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和工程硕士两个专业学位点,并且在2009年取得EMBA项目办学资格。学院现有教职工127名,其中教授28名,副教授57名。学院现有各类学生4000余名,其中本科生280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500余名,MBA、工程硕士与国际合作办学等学生近1000名。学院还注重产、学、研结合,与IBM、旭日集团等著名集团企业建立“学、企”联合办学的模式与实践基地。学院始终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放在学生工作的首位,通过激发学生的潜能,贯彻“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努力培养面向21世纪的人才。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0.80万

    ]
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
简称:东华 地区: 上海 学制:2.5~3-5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5.00~29.80万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类型:综合类、公办、双一流、211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人民北路2999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东华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