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学院概况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于1998年由市场经济法学院与交通运输管理学院的国际海事专业合并而成。现有一个法学本科专业(下设海商法学和国际经济法学两个方向),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下设海商法学、国际法学、民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四个二级学科方向),法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海商法学、国际法学、民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海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刑法学六个二级学科方向)。自1985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原国际海事专业)至今,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本专业2007年被评为辽宁省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010年被评为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3年被评为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和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在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法学专业名列第一名。2015年获评首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优势特色专业。2019年,法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本专业1998年取得国际法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被批准设立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0年取得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当时全国38所具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国际法学、民商法学为辽宁省重点学科,《海商法》《海商法纵横谈——以历史和影视为经纬》分别为国家级慕课和视频公开课,《海商法》和《国际贸易法》课程为辽宁省精品课,《商法学》、《国际法学》为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民商法教学团队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法学学科被我校认定为学校重点发展的主干学科、学校“双一流”建设重点支撑学科。法学院下设海商法系、国际经济法系和基础法系三个教学系。根据学科和科研发展,法学院组建和成立了20多个研究中心或研究基地,夯实了研究基础,其中,省部级以上研究中心(基地)7个,包括:最高人民法院海事法官实践培训基地、中国海事政策法规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辽宁省重点人文基地、大连海事大学国际海事法律研究中心、辽宁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最高人民法院海洋司法保护理论研究基地,辽宁省海商法研究会、辽宁省港口及航运发展研究基地;市级研究中心(基地)3个,包括:大连海事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大连自由贸易(港)区司法研究中心和大连海事大学海公法研究中心;另有大连海事大学海法研究院等16个校级研究中心。此外,法学院还与40多家实务部门签订了实习基地。以上机构和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和实习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二、师资力量学院拥有一支多学科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向复合型师资队伍,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法学院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18人,讲师24人,具有博士学位64人,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和具有国外研修经历的40人,包括中国海商法协会副主席1人,国际海事委员会提名委员1人,中国法学会“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1人,交通运输部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3人,辽宁省教学名师3人,辽宁省杰出资深法学家1人,辽宁省中青年杰出法学专家5人。此外,学院还常年聘请外籍法学专家任教。学院教师荣获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大连市优秀著作、论文奖等百余项奖励。三、科研情况法学院重视理论与实务的结合,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内立法实践,曾主持、参与起草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等多部法律;多次作为中方代表团成员参与国际海事立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司法部、中国法学会、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和交通运输部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重大项目八项,并有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教师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SSCI、CSSCI、中文核心期刊等中外文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数百篇。法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设有设施完备的教师办公室、硕士研究生教学室、博士研究生教学室、研究室、模拟法庭、模拟仲裁庭、案例研讨室、大小会议室、职工活动室以及藏书5万余册、学术期刊100余种的资料室,另外,学院还主办《中国海商法研究》等刊物。四、国际合作学院注重加强国际间的教学合作与交流,学院立足学科专业特色、紧握世界航运走向、契合学生就业规划,以培养具有国际专业背景、兼备社会性与专业性的国际型高端法学人才的目标,在近几年的学院建设中,不断完善国际交流合作理念,坚持开放办学,推进国际化法学教育,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学院在对外合作交流上秉持“全方位覆盖、多位阶培养”的原则,从本科合作办学,双硕士以及博士联合培养,香港学府择优公派,港、澳、台短期学术交流,重点学科外教引进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落实,至今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合作交流系统,在与国外高校建立稳定合作的基础上,也得到了用人单位以及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的积极肯定,真正践行了“走出去、引进来”的办学理念。先后与英国斯旺西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英国埃克赛特大学、英国剑桥社会科学中心、美国杜兰大学、意大利热那亚大学、韩国海洋大学、韩国高丽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青山学院大学、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法学部、西班牙马拉加大学、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建立了学术交流与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关系。目前,学院每年聘请数名国外著名教授长期在学院担任专业课程的讲授,并定期邀请拥有丰富法律实践经验的外国专家学者来学院就不同专题进行系列短期课程培训。通过对资深外籍专家教授的长期聘用与短期邀请,学院力求与国际接轨,打造拥有全面多法域视角以及一流外语能力的高端国际型法学人才。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法学院逐步成为学科方向比较齐全、师资力量较为雄厚、人才培养体系完备、学术成果丰富、国际化程度高、特色鲜明、综合竞争力较强的法学院。今后我院将继续秉承“坚定、严谨、勤奋、开拓”的海大精神,坚持航运特色,强化内涵发展,为我校的世界一流海事大学建设目标努力奋斗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5.70万
] -
公共管理与人文艺术学院设有公共管理系、社会工作与心理系、哲学系、文化艺术教育中心、国防教育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2019年5月学院成立明德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5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2人,讲师18人,另有兼职教授10余人,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3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4人。目前在校本科生500余名,研究生和留学生500余名。学院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先后承担国家、省、部、市各类科研课题100余项,公开出版各类学术著作和教材30余部,发表科研论文50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学院设有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工作四个本科专业和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MPA)和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MSW)。行政管理专业突出海大特色;公共事业管理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紧密依托学校航运特色,加强相关技能的培训;社会工作专业注重学生社会工作基本技能的提升。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合作办学,与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等国外大学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学生联合培养、学术交流和师资互换等活动。学院聘有外籍教师,长期服务学院教学工作。邀请多名国外学者来校讲学或承担短期教学任务,并为学生提供短期出国学习的机会。学院在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和文化环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依托明德书院开展形式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在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学院社团数量多,学生积极活跃,在学校的各类活动中表现突出。通过多种形式活动的展开,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本科专业实行导师制,为每一位本科生配备导师,随时为学生提供学习等方面的指导,学生也可与研究生一起协助导师进行科研工作,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学院从1983年开始招生至今,为交通运通部所属各大港航企事业单位培养了大批人才,学院毕业生受到了港航企事业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并有一批毕业生考取了研究生和国家公务员。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学院已成为一个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学位点齐全的办学机构。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5.00万
] -
大连海事大学因航运而生,其前身是1909年设立的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目前,大连海事大学是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素有“航海家的摇篮”之称,是中国著名的高等航海学府,是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海事院校之一。经管类学科是大连海事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科之一。长期以来,学科发展始终与国家命运、海运强国、学校发展相互印证。2017年,学校整合经济管理类相关学科专业,成立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学院将面向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服务于航运、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邮轮旅游、资本金融、信息技术等行业发展,成为支撑和引领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的重要力量。目前,学院拥有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工商管理、旅游管理、财务管理、金融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供应链管理等11个专业。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工业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管理、国际商务等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学科。学院拥有辽宁省物流航运管理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1个,部级港口码头装卸实验室1个,大连市智慧港口工程研究中心1个。同时,辽宁省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下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经济与商务、电子沙盘与创业模拟、邮轮游艇模拟实验室、金融与投资模拟等实验室。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整体素质好、层次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10余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40余人,博士生导师20余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3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创新团队2个,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英才1人,“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4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层次与千层次人选3人,大连市领军人才1人,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1人,省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人。学院教师多次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优秀教师、大连市突出贡献专家、大连市“三育人”标兵等各类荣誉称号,经常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访问和进修,多名教师已成为国内多个学术组织的成员及国际组织的专家顾问。学院一贯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和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教师热心关注学生的成长,亲身指导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各类竞赛活动,学生屡次在竞赛中获得高级别奖项。近年来,承担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0余项,在国际航运、物流管理、港口设计与规划、港口经营与管理、工商管理、经济贸易、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等领域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相关咨政建议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领导批示。学院一直秉承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国内外的优质教育资源,致力于大学教育国际化的开拓和发展。学院与世界上诸多国家的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奖学金项目、学生交换等培养模式。国际联合培养项目主要包括:英国卡迪夫大学“2+2”、“4+1”项目,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3+1+1”项目,英国普利茅斯大学“2+2”、“3+1”项目,美国曼达尔学院“1+2+1”项目,英国雷丁大学“4+1”项目等。学生通过参加该类项目的学习,达到双方院校的要求后,根据项目的不同可获得我校及国(境)外联合培养院校的学位证书。以及丰富多样的学生交换项目,主要合作院校有:美国曼达尔学院、德国不莱梅大学、法国诺曼底高等商学院等。学院每年邀请多名海内外专家来校进行全英授课或作学术讲座。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6.00万
] -
伴随着新中国高等航海教育事业的诞生,“海大信息人”砥砺前行,薪火相传,几代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以1953年大连海运学院成立之初开设的无线电工程学、无线电助航仪器等电子信息类课程为肇始,不但发展壮大,先后从1960年9月设立的电子计算基础专业、1964年1月成立的无线电系、1977年12月成立的电子工程系、1984年9月成立的计算机及自动控制系、1998年4月成立的信息工程学院、2000年12月成立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8年1月成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直至2017年6月重组形成现在的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目前,学院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办学体系。拥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9个本科专业;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4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拥有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软件工程等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教学和科研实力雄厚,拥有国家级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电磁场微波天线教学团队、电子信息工程教学团队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三个专业是省级示范专业并分别在辽宁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位列同类专业第一名。拥有交通安全与通信技术、水上智能交通等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是交通运输部和辽宁省重点学科,学院还建有辽宁省信息与通信工程重点学科领域研究生培养基地。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80余人,其中教授41人,副教授63人。学院拥有交通领域的国家级专家、国内外知名、年富力强的专家学者,省级教学名师。学院承担多项国家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研、国际合作、省部级及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科技进步奖、发明创造奖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等,为交通及其它领域的科技发展及企业科技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学院教师多次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创新团队、辽宁省创新团队、辽宁省优秀教师、大连市突出贡献专家、大连市领军人才、大连市“三育人”标兵等各类荣誉称号。学院目前在校本科生近30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750余人。一直以来,学院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近年来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及“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嵌入式设计大赛等赛事活动中,学院学生均取得优异成绩,多次获得国际级赛事金、银、铜奖;全国一、二、三等奖和省级特等奖等。同时,涌现了如中国首位女潜航员赵晟娅、大连市大学生标兵常兴等一大批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优秀学子。学院除招收国内学生外,还招收国外留学生及进修生。学院部分专业学生入学后可以申请参加我校与美国休斯顿大学、英国爱尔兰国立梅努斯大学(“2+2”项目)、英国拉夫堡大学(“3+1+1”项目)、法国图尔大学、奥尔良大学(“3+4”项目或“4+3”项目)等国际交流、合作办学项目。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新时代的“海大信息人”将秉承“惟真惟实、博学远志”的院训,脚踏实地,奋发图强,在科教兴国和服务“四个交通”战略的征途上不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6.00万
] -
2005年2月,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大连海事大学成为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和法律硕士(J.M)三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2005年3月,学校分别成立了以上三个专业学位教育中心。进入2006年,为进一步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强化对专业学位教育的管理,促进教育培养工作的开展,打造国内一流的MBA、MPA和J.M品牌,学校研究决定成立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中心,后更名为专业学位教育学院。2011年,法律硕士教育中心由专业学位教育学院调整至法学院;同年3月,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和大连海事大学合作共建北京研究院,挂靠专业学位教育学院。专业学位教育学院是大连海事大学的二级教学单位,全面负责交通运输行业高层次人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工作,是我校培养交通运输领域高级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与窗口。学院设招生与市场开拓部、培养与学位管理部及办公室三个部门,全面负责大连海事大学MBA、MPA教育的招生、培养、学生管理工作。学院独特的办学模式受到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高度评价:“大连海事大学成立的专业学位教育学院,办学体制独特,发挥了科学管理的优势,有效地整合了学校优势学科与师资资源”。截止2015年9月底,学院现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826名,其中工商管理硕士(MBA)441名、公共管理硕士(MPA)385名,毕业生2500名。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5.0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