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大连海洋大学 > 招生学院
大连海洋大学
大连海洋大学
  • 简称:大海大
  • 地区: 辽宁
  • 类型:农林类、公办
  • 学制:3~3年
  • 学费:¥3.60~3.60万
  • 班型:周末班
  •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街52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大连海洋大学海洋法律与人文学院创建于2019年5月,是在原法学院、海警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发展基础上组建的。是辽宁省法律服务业联盟、辽宁省安保产业校企联盟、国际邮轮人才教育合作联盟成员单位之一。学院下设法学、人力资源管理、视觉传达设计3个教研室及法律硕士(JM)教育中心,办有法学、人力资源管理、视觉传达设计等五个专业,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有1个法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海洋行政法、海洋安全(维权)与执法两个方向。学院现有27个实验室,即数字法庭与模拟法庭实验室、仲裁庭实验室、法律诊所实验室、电子法务与电子案例实验室、演播厅、3D工作室、2D工作室、影视工作室、透台工作室、艺术设计工作室、画室、雕塑室等;12个科研创新研究团队,即大连海洋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育部批准备案GQ17091)、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重点基地(海洋经济发展与法律政策研究)、海洋安全(维权)与执法研究中心、海洋法律与治理研究中心、海洋行政法研究中心、深海资源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渔业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渔政执法研究中心、海权与海洋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涉外(远洋)渔业管理研究中心、海洋与渔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海洋文化交流与传播研究中心;;3个研究会,即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维权与执法研究分会、辽宁省法学会海洋法学研究会、大连市国际法学会;3个省级教学实践基地,即大连海事法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大连海事法院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大连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实践教育基地;36个实习合作单位,即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大连海事法院、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大连市人民检察院、大连市司法局、大连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等。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专任教师46人,行政辅助人员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4人、讲师28人、助理研究员9人;辽宁省第七批优秀专家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杰出中青年法学专家2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0人(博士后6人)、硕士学位的23人、学士学位2人。目前,学院已形成结构合理,以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为带头人,以充满朝气的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科研团队。学院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农业农村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局)、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中国海警局、中国法学会、省社科基金、省社科联、省教育厅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几百项,为国家、地方海洋经济和事业发展以及相关实务部门提供智力支持。学院传承“天道酬勤、海纳百川”的水院老传统,坚持蓝色大学办学理念,坚守“学贯江海,德润方厚”的校训,弘扬“兼容并蓄,追求卓越”的大海大精神,倡导“厚德博学、为人师表”的教风,培育“明德尚学、志存高远”的学风,突出“法治、德治”的人文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培养标准,致力于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宽广的学术视野、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娴熟的实务操作能力。学院立足新时代,适应新要求,培养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复合型、职业型、创新型法治人才、管理人才、艺术设计人才及后备力量。作为一支年轻的力量,大连海洋大学海洋法律与人文学院在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国家海洋事业、地方经济发展和大连海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是大连海洋大学为适应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需求而设立的特色学院,是大连海洋大学海洋与水产学科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学院前身是1952年的海洋渔业系,后更名海洋工程学院,于2011年8月,由原海洋工程学院与海洋环境工程学院合并而成。学院现有6个本科专业,包括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应用物理学,现有本科学生1022人。其中,海洋科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应用物理学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现有教职工96人,其中专任教师86人(实验教师10人),教辅及管理人员10人,设有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应用物理、基础物理、化学8个教研室;教师中有教授19人,副教授30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7%;其中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6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6.7%;40岁及以下教师39人,青年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为45.3%。教师中,有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人、辽宁省特聘教授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5人、万人层次4人,辽宁省教学名师5人,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辽宁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人选6人,大连市特殊贡献专家1人,大连市优秀专家1人,大连市青年科技奖1人,大连市领军后备人才人选1人,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3人。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1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在校研究生总数240余名。学院面向黄渤海海区,聚焦海洋资源、环境、生态三大领域,以助力国家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为目标,大力加强对海洋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通过科技攻关和产业化示范,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支撑和政府决策咨询等方面的能力,逐步形成具有北方地区海洋特点、区域影响力显著、研究方向完整、学术梯队合理、技术实力雄厚、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学科优势。在2017年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院的海洋科学学科(0707)名列第12。学院有省级科研实验平台3个,包括设施渔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海洋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和大连市现代海洋牧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实验教学中心2个(辽宁省海洋理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个(大连海洋大学红海滩湿地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围绕本科办学,学院不断加大大学生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已签署协议的本科实践教学基地32个,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学院教师近年来主持科研项目的数量和层次均有很大提升,科研经费大幅度增加。近三年学院新承担的项目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面上4项,青年基金5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国家海洋局公益专项3项、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项目1项、农业部公益项目1项、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项目1项、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项目3项、省级重大项目1项、其他省市级科研项目12项,新增合同经费3000余万元,面向地方经济的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不断增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学院教师主持完成的“菲律宾蛤仔浅海增养殖技术推广应用”项目获得2011-2013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辽宁贝类资源恢复及浅海增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得2013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牧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于2015年分别获辽宁海洋与渔业科技贡献一等奖和大北农科技创新一等奖,“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牧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于2016年获第三届中国水产学会范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基于生态系统的北方典型海域海洋牧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于2017年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基于生态系统的北方海域全产业链现代海洋牧场生产模式构建与示范”于2017年获批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4年获批“现代海洋牧场工程技术”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015年获批“农业杰出人才”科技创新团队。近三年,教师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SCI、EI和ISTP收录50余篇,获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3项。学院长期与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几所大学互派本科生进行国际交流,已先后派出30余人出国访问、讲学、进修和参加国际研讨会,与瑞典、法国、美国、日本、德国的多所大学和科研单位有学术往来活动,与境外10余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近年来,学生获得各级科技竞赛、授权专利、发表论文等近100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级19项、市级9项、校级26项。学院积极倡导“严谨治学”的教风,树立“勤思进取”的蔚蓝学风;学院拥有“绿色港湾环保协会”、“大连海洋大学蔚蓝海洋”等各类文体、科技学生社团,学院拥有“我身边的海洋-海洋科普工程”、“红-绿-蓝-海洋先锋工程”等特色学生活动品牌,学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的科技文化和公益活动,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持续增强。数十年来,学院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品学兼优的海洋、环境和水产类专门人才,毕业生工作岗位遍及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许多校友成为地方各级政府机构的主要领导人、著名学者、成功的企业家以及所在部门、单位的业务骨干。校友们以其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综合素质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学院将全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坚持立德树人,构建形成“11223”学院工作格局,不断开拓,积极进取,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国家一流研究应用型海洋大学”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是大连海洋大学为适应我国海洋开发战略需要而设立的特色学院,是大连海洋大学涉海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单位,亦是学校水利工程学科重要的教学和科研平台。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创建于1978年5月,前身为渔港工程系,1994年更名为水产土木工程系,1996年更名为土木工程系,2002年更名为土木工程学院,2011年7月,更名为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学院现设有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5个本科专业,具有1个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水工结构工程与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2个二级学科授权点,一个水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其中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已建设成为辽宁省示范专业,第三批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为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015年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专业为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型试点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经过2年建设,现已成为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学院现有七个教研室,分别为港工教研室、结构教研室、给排水教研室、工程管理教研室、建环教研室,力学教研室、基础教研室;两个实验教学中心,分别为水利工程教学实验中心、土木工程教学实验中心。1个辽宁省海岸工程重点实验室,1个大连市海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对外服务机构:大连水产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学院现有本科生及研究生近1400人,教职员工67人,现有专任教师5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6人,45周岁以下教师有4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42人,外聘教师8人。教师队伍中,3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千人层次”,2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万人层次”,3人入选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成为大连市领军后备人才,2人被评为大连市科技之星,2人入选校级湛蓝英才工程计划,3人入选校级蔚蓝英才工程计划。“十三五”期间,学院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6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5项,项目经费合计787.29万元。承担各类各级教研项目45项,项目经费合计87.4万元。获科研、教研奖项31项,其中获得省(部)科技进步奖3项;包括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海洋工程科技进步奖1项;获各类各级教学成果奖28项,包括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发表科研教研论文248篇,其中被SCI、EI等检索机构收录44篇。出版专著(编著、译著)主编教材近20部,主编行业标准1部。学院与大连理工大学、河海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近10所大学相应学院建立了科研、人才培养等合作关系;与大连港口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广州水运工程设计研究院、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等国内多所设计院和施工单位建立了科技合作和联合培养关系。四十年来,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培养了近万余名本、专科生和研究生,为国家输送了大批高级工程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应有的贡献。如今,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秉承“学贯江海、德润方厚”的校训,继续将“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建设理念发扬光大,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全力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着力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及渔港经济圈、乡村振兴计划建设步伐,以“蓝色大学”为建设发展理念,朝着“特色鲜明、国家一流研究应用型海洋大学”的建设目标奋勇前进!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大连海洋大学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将船舶与海洋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3个本科专业融为一体的学院。学院的办学历程可追溯到1952年建校时设置的轮机科和渔捞科,1976年开设造船专业,是我国最早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九所院校之一。学院现有教职工52人,在校生1000余人。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学院学科专业优势突出、特色明显,2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学院拥有一支业务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3人。学院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3人,硕士学位27人;航海类教师中,持证人员17人,其中持船长、轮机长证书5人。目前,有双聘院士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海洋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资深专家2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辽宁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1人,辽宁省造船学会理事1人,入选校“湛蓝学者”工程3人,“蔚蓝英才”工程3人。经过60年的发展壮大,学院拥有“国家渔业船舶检验局渔船安全研究中心”“国家渔业船舶检验局渔业船舶验船师培训基地”“国家海事局船员教育和培训基地”“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辽宁省渔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工程实践教育基地”“辽宁省海上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学院下设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和省级海上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面积达3700平方米。包括航海模拟器、雷达模拟、船舶通讯、电子海图等18个航海技术专业功能室;轮机模拟器、轮机教学机舱、综合拆装、船舶电工工艺等6个轮机工程功能室;船舶结构、船舶机电、船体结构制作、海洋航行器等11个船舶与海洋工程功能室。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部署,以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依托省级大学生“蔚蓝”科技创新创业基地和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活动。近三年,组织大学生参加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际发明展览会暨世界发明创新论坛、中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水下智能装备高峰论坛暨水下智能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国际海洋工程装备科技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创业竞赛等科技竞赛,荣获国家级奖励40多项、省市级奖励60多项;授权专利30余项。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强化实践教学,不断探索区域性经济技术合作,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固的实践教学就业基地,包括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中国船舶重工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05、4808、4810船厂、大连航运集团、大连中远船舶管理有限公司等教学实践基地。学院实施准军事化管理,注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构建了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以传承海洋文化和工匠精神为特色的航船文化育人工程,积淀了“厚德、笃行、求是、奉献”的院风,拥有“海之魂”学生方队、“小圣贤读书社”等学生社团。近三年,学生获评国家级和省级奖学金20余人、辽宁省优秀毕业生10余人、大连市“三好学生”30余人,就业率连年90%以上,毕业生供不应求;另有多人被保送至哈尔滨工程大学、天津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院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以建设“蓝色大学”为发展理念,以面向应用型转变为契机,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全力建设“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上乘,行业知名的高水平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努力为我国船舶制造业、航运业,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持。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中新合作学院)始建于1952年9月,时为东北水产技术学校的加工科与轮机科;1953年改为大连水产学校的轮机科;1958年至1963年先后改为大连水产专科学校的船机制造科及加工科、轮机科;1963年恢复为大连水产专科学校轮机科;1975年7月改为旅大水产专科学校渔机系;1977年起称大连水产学院渔业机械系;1997年更名为机械工程系;2002年11月为机械工程学院;2011年7月更名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19年,学院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所在的中新合作学院合并,成立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中新合作学院)。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普通本科和中外合作办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辽宁省高等学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辽宁省一流本科示范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辽宁省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为教育部批准,我校与新西兰奥塔哥理工学院合作培养的“3+1”本科教育项目。学院现设有“农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农业工程及信息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点。拥有辽宁省渔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开放平台、辽宁省现代渔业生产与加工利用实训培训基地三个省级平台,同时“渔业装备与节能减排技术省级创新团队”为辽宁省创新团队。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在渔业机械电气化、自动化、节能减排技术、新能源利用技术、低温制冷技术、相变储能技术等领域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攻关项目等国家级及省级以上项目100余项。学院现有教职工49名,其中专任教师38名,实验教师5名。专任教师中教授7名,副教授2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名;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2名;辽宁省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3名;有半年以上出国留学经历者8名。学院现有机械工程、动力工程两个实验教学中心,实验中心下设20个功能室,同时在辽渔集团、通用技术集团大连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大连船舶重工、大连机车车辆厂、大连冰山集团、大连松辽玻璃钢船厂、大连辽南船厂、大连船用柴油机厂、渤海船舶重工、大连汇新钛设备开发有限公司、大连天正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设有校外实习基地20余个,其中,通用技术集团大连机床有限责任公司获批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院拥有大学生科技活动中心,学生在国家级、省级的“互联网+”、“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作品竞赛、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辽宁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00余项,为学院和学校争得了荣誉。近三年,通过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平台的融合发展,学院相继建设了实践教学创新工坊、专用阅览室、专用教室等教学实践空间超1000余平方米,更新基础教学、实验设施设备资产共计200余万元。同时,改造了学生宿舍环境、共享空间等近万余平方米,投入资金共计300余万元。学院整体教学实践和学习生活环境得到较好的改善。学院目前在校本科生近1056名。近年来学院各专业的就业形势良好,连续几年初次就业率名列学校前列,在上海、辽宁、山东、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地的船舶、机械、动力、制冷空调、能源生产与转化等行业形成了稳定的就业群,毕业生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赢得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和赞许。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中新合作学院)全体教职工正与时俱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和谐的氛围,团结一心,扎实工作,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家一流研究应用型海洋大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经济管理学院创建始于1982年国家水产总局干部培训班大连水产学院班,2002年改名为经济管理学院。学院现设有会计学、市场营销、农林经济管理、经济学和经济与金融5个本科专业,分属管理学、经济学两个门类。现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2个农业硕士授权领域,同时实行在职攻读学位培养方式和全日制学历学位双证培养方式。学院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1人、讲师20人;教师中有25人获得博士学位,19人获得硕士学位,11名教师具有留学背景或国外访问学者背景。2017年学院在校本科学生1100余名,在读学术型和专业硕士研究生120余名。建院以来,已为国家培养、输送中、高级专门人才10000余名。学院的经济管理实验中心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面积共计1640多平方米,设备300余台,下设“跨境电商院企联合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金融与证券投资实训室”等八个功能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的综合性实技、实验、实训、实战基地。实验教学中心功能齐全。有卫星接收系统,可以即时接收到世界各大股市、金融中心等机构的信息;有各种会计系列和物流系统应用级教学软件;有ERP沙盘模拟室、公司运营实战室、组织行为实训室等实践教学平台;此外,实训中心控制室有六台先进的服务器,可以全天运行各类B/S架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或教学软件。学院建有海洋水产研究中心、辽宁省海洋经济运行评估中心、辽宁省海洋资源资产价格评估师培训中心、辽宁省海洋资源资产价格评估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近年来,承担国家部委、省、市级和大型企业的重大科研课题200余项,科研经费达2000余万元,出版著作20余部,获得各类科研奖励30余项。学院密切关注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积极拓展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发挥在人才、学科、专业和科技等方面的优势,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功举办了广东省中山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技管理培训和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海洋发展战略与领导方略高级研修班等的培训。为国家、行业、地方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报告50余份,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政府和企业生产实际。学院传承注重实践、着眼实际的本科教学传统,致力于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成立了大连海洋大学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和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中心,为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实践平台。近三年来,学院学生在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国家级奖励8项、省级奖励17项、市级奖励26项。学院历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率100%、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学院传承学校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推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开创了具有学院精神的3个“E”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即“E海扬帆”、“E海放歌”、“E海情深”主题活动,使学生更加热爱学院,增强对学院办学和人才培养理念的理解,提高学院凝聚力。学院秉承“山海之正,经管之义”的院训,塑造刚柔并蓄、行知共进、师生相得的学院文化,全体教职工开拓进取、齐心协力、团结奋斗,为建设国内一流和具有重要行业影响力的海洋大学而努力奋斗。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为2002年成立的食品工程系,2007年7月更名为食品工程学院,2011年更名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现有3个本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海洋资源开发技术),3个全日制硕士学位授权点(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1个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食品加工与安全),1个在职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食品加工与安全),有本科学生近600人,硕士研究生90多人。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育实践历史悠久,源于1952年建校伊始设立的水产品加工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该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2010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省级特色专业,2012年入选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重点支持专业,2013年食品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近几年专业基础不断夯实,于2014年入选校级特色专业层次本科重点支持专业。学院具有较强的学科建设水平。2000年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二级学科获批硕士点专业招生,2005年食品科学二级学科获批硕士点专业招生,2010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获批,同时学院成立了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二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2013年,食品科学、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入选学校蓝色学科建设工程“提升学科计划”,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入选学校蓝色学科建设工程“特色学科建设计划”。学院经过多年的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一支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学缘构成丰富、教学科研能力强、极具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39人,其中教授7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1人。硕士生导师46人(其中兼职导师17人),博士生导师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1人次,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人次,大连市优秀专家1人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次、千人层次2人次、万人层次2人次,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次,辽宁省优秀骨干教师2人次,2006-2008年度大连市优秀发明家1人次,辽宁省农业领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3人次,大连市科技之星4人次。学院有较为完备的教学科研平台。拥有辽宁省水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海藻加工研究开发分中心、辽宁省水产品分析检测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大连市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及加工技术工程实验室、大连市水产品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连国家科技兴海生物产业示范基地水产品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中心等。近些年来,学院以水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与国家海藻加工研究开发分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为契机,以水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为特色,加强了学科梯队的建设与培养,加大了科研研究力度,提升了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近些年来,学院主持承担项目12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4项、省部级项目47项,共引入科研经费2629余万元,发表论文23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40余篇,获授权专利26项。学院先后获得辽宁省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2006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8年)、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9年)、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2011年)、鞍山市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2012年)、张家界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2年)、张家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6年)、2006-2008年度大连市优秀发明创新项目1项、其他技术发明等奖项5项。多年来,学院与大连海青水产有限公司、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联合水产发展有限公司、麦当劳大连有限公司、喜家德水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大连晓芹食品有限公司、大连理想食品有限公司、大连新海洋食品有限公司、中联食品(大连)有限公司、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等食品相关知名企业合作共建的实践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院在国内相关学科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水产与生命学院的前身为江苏省立水产学校于1921年设立的养殖科,先后经历了养殖生物系、水产养殖系、渔业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水产与生命学院等发展阶段。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学院已从单一的养殖科,发展成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等多层次,水产养殖学、水生生物学、海洋生物学为主要特色的多学科专业学院。学院建有水产养殖技术与工程系、水产种质与育种系、水产营养与饲料系、水产动物医学系、水生生物系、发育生物系、水生动物生理系和海洋生物系等8个系和1个实验中心;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水产、生物学、海洋科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水产,生物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水产养殖,生物科学,海洋科学)和1个专业硕士点(渔业发展),6个本科专业(方向)(水产养殖学、水族科学与技术、水生动物医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海洋生物学方向)。其中水产养殖学和生物科学2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学院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水产养殖学科于1993年被批准为农业部重点学科,1996年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14年水产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序列,2017年水产学科入围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并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评级;水生生物学科于2008年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海洋生物学于2007年被批准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学院建有国家海洋生物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科技部国合基地)、国家级水产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淡水水产种质资源与利用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国家水生动物病源库、农业部团头鲂遗传育种中心、农业部鱼类营养与环境生态研究中心、上海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由中国鱼类学重要奠基人、著名鱼类学家、一级教授朱元鼎先生创建的上海海洋大学鱼类研究室和标本室等研究教学机构。学院在编教职工164人,其中,国家杰青1人、国家优青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上海市领军人才3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3人、上海市农业领军人才4人、国家海洋局海洋领域优秀科技青年2人,上海市启明星、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晨光学者、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等荣誉或奖励14人次。在院学生2550名(其中本科生1119人,硕士研究生1298人,博士研究生82人,外国留学生39人,国内交流生12人)。“十二五”期间,累计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48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0余项,省部级项目160余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近3亿元;累计发表科研论文1770余篇(其中SCI435篇);累计授权专利28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10余项),审定新品种5个,制定国家标准2项;累计科研获奖60余项(国家级2项、省部级13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农业丰收一等奖2项;出版专著60余部(主编24部)。参与承办了“第九届亚洲水产学会”,主办了“国际甲壳动物养殖学术会议”、“第七届海峡两岸‘鱼类生理与养殖’学术研讨会”、“海洋生物高技术论坛”、“全国水产养殖博士生论坛”、“中国水库湖泊可持续发展研讨会”等重要学术会议。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每年主办全国河蟹大赛、承办上海国际休闲水族展览会,每年组建教授博士渔业科技服务团远赴全国26个省市开展渔业科技下乡活动,累计服务水产科技龙头企业近600家,培训养殖户近3000人次。面向未来,学院将以建设一流水产学科为契机,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一流科教平台、汇聚一流师资队伍、开展一流科学研究、培养一流人才,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前身为基础部的外语教研室,2002年12月升格为外语系,2007年7月由外语系更名为外国语学院,2019年5月原国际教育学院与外国语学院合并,成立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学院设有英语、日语两个本科专业,其中英语专业于2019年获批辽宁省示范专业。2013年学院获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5年正式开始招生。学院于1997年取得留学生教育资格,1999年正式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学院现有专业英语、专业日语、大学英语和对外汉语4个教研室,承担全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公共外语教学以及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任务,负责英语、日语两个本科专业及翻译硕士研究生的办学任务。学院现有14个语音室,5套发射台,15台手提式发射机,分布于黄海、渤海两个校区。学院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专任教师57人,行政人员9人。教师队伍由年富力强、学有所成的中青年教师组成,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26人,讲师27人;有出国留学经历人员30余人,外籍专家5人。近年来,教师公开发表论文500余篇;主编、副主编及参编教材、书籍、词典等150余部;国家、省、市、校及院级教改及科研项目70余项;省级精品课2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学院级精品课4门;英语语言文学被评为我校特色学科。学院目前有近20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大连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服务有限公司、鸿文教育集团、早道(大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百奥泰国际会议(大连)有限公司、埃森哲信息技术(大连)有限公司、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传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瑞科翻译有限公司、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大连海蓝达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吾译超群科技有限公司、凤凰凯歌翻译(大连)有限公司、天津乐译通翻译服务有限公司、上海世语翻译有限公司等教学实践基地。学院以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组织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大赛、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全国中华杯日语演讲比赛、Jaslson杯全国中日大学生演讲比赛、国际日语知识大赛、中华全国日语演讲比赛等学科竞赛,荣获国家级奖励30多项、省级奖励20多项。学院致力于培养外语基础厚实、专业口径较宽、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其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建院以来,学院培养了3000多名高素质外语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培养的毕业生符合社会需求,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学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发展国际教育,招收培养多种模式和层次的来华留学生。多年来,学院已经陆续接收了来自美国、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孟加拉、赤道几内亚、挪威等10多个国家的1000余名本科和硕士留学生来校学习。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是隶属于大连海洋大学的二级学院。前身为1994年创建的电子工程系,2000年更名为“电子与信息工程系”,2003年更名为信息工程学院。目前学院设有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通信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6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辽宁省一流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2个专业为辽宁省应用转型试点专业,自动化、信息与计算科学2个专业是校级特色建设专业,大数据产业学院是辽宁省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学院有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电信实验中心2个二级管理的实验中心,设备总值为1750多万元,设备台套数近1900台(套),实验室面积为4100多平方米,承担学院各本科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全校电工系列课程以及全校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电信实验中心为辽宁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与企业合作共建的雨琳实践教育基地为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近1300人,办学规模居全校前列。学院优势特色学科明显,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点以及电子信息1个专业学位授予类别;拥有辽宁省海洋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大连市海洋科学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取得较大成绩,承担校级以上教改项目80项,共获教学成果奖40项,其中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1项;有7门辽宁省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有41项校级课程建设项目;学院教师主编或参编出版各类教材60余部,其中辽宁省优秀教材2部。学院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近五年,学院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辽宁省基金、省科研资助计划等项目。教师发表学术论文总计2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90余篇。学院已形成了以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带头人,以年富力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学院有教职工95人,其中专任教师83人。教师队伍中,教授9人,副教授35人,讲师3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1人、在读博士16人;有硕士生导师35人;辽宁省教学名师3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千人层次3人,万人层次5人,辽宁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1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3人,大连市科技之星3人。学院注重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承办辽宁省大学生智慧海洋科技创新大赛;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近3年共获国家、省、市级奖220余项,获奖人数800多人次,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多年来,学院紧密结合国家海洋开发战略和学校涉海涉水的特色,各个专业在人才培养中突出海洋特色,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设置了海洋信息探测与处理以及船用电子与通信方面的特色课程;自动化专业设置了船舶电气设备与系统、轮机自动化、船用通导设备方面的特色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置了日语选修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设置了校企联合授课的特色课程和实习实践课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设置了海洋渔业3S技术、海洋科学导论、海洋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基础等特色课程,这些特色课程对毕业生就业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近3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学院毕业生以“敬业、专业、乐业、创业”的品质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信息工程学院以“蓝色大学”办学理念为指引,立足大连,面向东北,培养具有特色鲜明,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为建设“海洋强国”做出应有贡献。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大连海洋大学
大连海洋大学
简称:大海大 地区: 辽宁 学制:3~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3.60~3.60万 班型:周末班 类型:农林类、公办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街52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大连海洋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