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福建省属高校中最早成立的一所传播学院,是福建省委宣传部与福建师范大学“部校共建新闻传播学院”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的传播教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文系在全国高校中较早开设电影课程。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颜纯钧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开始在中文系“戏剧戏曲学”硕士专业下招收“影视艺术与传播”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0年,中文系更名为文学院,下设传播学系,开始招收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生。2001年,音乐学院开始招收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生。2004年8月,学校在原文学院传播学系的基础上,整合音乐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成立传播学院。
学院发展目标定位是立足福建,面向全国,服务国家,贡献社会,本着“重基础素养,着力传播实践;重一专多能,创建专业品牌”的办学定位,坚持戏剧影视与新闻传播双学科驱动,以夯实基础、提高质量和培育特色为重点,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学院拥有1个福建省高原学科(戏剧与影视学),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戏剧与影视学),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戏剧与影视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广播电视艺术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4个本科专业(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业已形成应用型与学术型兼有、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是福建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广播电视媒体实验室”、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省级重点数字媒体技术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和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媒介文化研究中心)。福建省传播学会、福建省电影剧本创作与研究中心、福建省网络舆情研究中心、福建省网络视听创作与传播研究中心挂靠我院。学院与新华社福建分社、人民网福建频道、福建省广电集团、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东南网等多家媒体合作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学院还拥有福建师大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媒介研究中心、文化产业研究发展中心、影视艺术研究所、台湾传媒与舆情研究所等多个校院研究机构。
学院下设5个系和1个中心(影视艺术系、新闻学系、传播学系、广告学系、播音与主持系和实践实验管中心)。现有在职教职员工61人,其中专任教师46人。在教师队伍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4人;正高6人,副高18人,高职称比例为54%;具有博士学位的28人,在读博士学位5人;青年教师为主体,45岁以下的31人,占67%。学院师资队伍学历层次较高,学缘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的优势,逐渐形成良好的梯队态势,具有较强的发展后劲。学院还聘请30余位业界、学界精英担任学院兼职教授,为学院发展争取更多优质外部资源,增强学院的办学实力。
教师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新增国家级重点课题项目1项、国家级课题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其他省部级项目近20项;在权威核心刊物和学校认定的AB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并有多篇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在中国电影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译著、教材10余部;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6项,此外还获得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实验教学资源日益完善。现有一座6000多平方米的传播大楼,其中实验室面积达3000平方米以上,建有省内一流的融媒体应用研发中心、全景演播实验室和校园电影院线“星雨剧场”;配备“非编实验室”“录音实验室”“摄影实验室”“广告设计工作室”等实验实践教学场所。目前专业技能及专业实践课程依托学院教学实验室,较好地满足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学科竞赛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教学活动的需要。
在学术交流方面,学院致力于构建多元化的学术交流平台,已与国内外多所知名大学的戏剧影视、新闻传播院系或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曾先后延请克劳斯·布鲁思·延森(丹麦)、伊万诺娃(俄罗斯)、莫奔MauriceBenayoun(法国)、林大根(韩国)、陈清河、仲呈祥、饶曙光、周星、陈犀禾、路海波、李亦中、钟大丰、黄旦、喻国明、胡正荣、张昆、陈昌凤等名家到学院讲学。学院相继承办了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国广告教育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中国影视现状与新媒体发展”学术论坛、“闽台媒介文化发展”高端系列讲座、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习仲勋》研讨会暨“中国电视艺术家走进校园”、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广播电视领域)工作会议、“21世纪中国电影:新形态、新问题、新趋势”国际会议、新时代福建影视产业发展研讨会等系列学术交流活动。
学院现有学生1399人,其中本科生1158人,研究生241人。学院与台湾世新大学在广播电视编导和广告学本科专业联合招收和培养“3+1”(即3年在本校,1年在台湾世新大学学习)模式的学生。在教学上,学院努力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学科基础教学,强化学生实践,注重培养专业技能。学生学习成果丰硕,就业前景良好,人才培养的社会满意度较高,毕业生考取境内外高校研究生比例逐年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
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如余乐、林煜、张晓敏、汪小宾、陈子淳、林艳、马洪亮、尤志东等,进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香港中评社、凤凰卫视、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等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工作,创作出《航拍中国》《相约奥运》《楚国八百年》《又来了》等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优秀专业作品,创办了“中国内容创业公司百强”企业等,在传媒产业领域崭露头角、屡创佳绩,成为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注脚。
近五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专业实践和竞赛中表现出色、屡获佳绩,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01项。2019年12月,院团委获评2019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
2019年11月,作品《网络舆情“体制归因”演化机制及防控策略研究——基于503个教育网络舆情案例分析》和《惠台政策视角下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路径研究》分别荣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二等奖;2017年11月,作品《大学生网络信贷消费的行为导向与防控机制研究》荣获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项目《速测益康:动物疾病检测专家》荣获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本科)铜奖。
朗诵作品《土地的誓言》《北方》和《吊古战场文》分别荣获第21届(2019年)、第19届(2017年)和第18届(2016年)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二等奖、三等奖。《诗意中国》《时间的入口》分别荣获全国“2019年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经典诵读大赛”大学生组一等奖和二等奖,近年来多部作品荣获该项赛事福建赛区第一名。2018年4月,朗诵作品《什么是中国》荣获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类一等奖和节目优秀创作奖,并在闭幕式晚会上压轴出演。2019年12月,学生荣获第十一届海峡两岸电视主持新人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连续两届荣获福建省“马克思主义能给予我们什么”主题征文和微演讲比赛本科组和研究生组一等奖;2018年3月,演讲作品《国防在我心中》荣获“爱我国防”全国大学生演讲大赛一等奖。
作品《贤哥食品文案》和《极力表白》分别荣获第十七届(2019)、第十六届(2018)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金奖;2018年9月,作品《你是我的最佳人选》和《藤娇——触动你的心》分别荣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二等奖、三等奖。
2019年11月,视频作品《青年新闻人,重走福鼎解放之路》荣获第三届福建省校园“微拍”大赛微视频大学组一等奖;2018年7月,学生荣获第十七届海峡两岸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冠军;2017年7月,话剧《莫德》荣获福建省喜剧水仙花奖·大学生戏剧奖最高奖优秀剧目奖及第二届福建省大学生戏剧节所有奖项;2016年11月,作品《故城乡音》荣获海峡两岸大学生微电影大赛获最佳公益微电影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