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广东工业大学 > 招生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 简称:广工
  • 地区: 广东
  • 类型:理工类、公办
  • 学制:3~3年
  • 学费:¥4.50~10.80万
  • 班型:周末班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100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坐落于广州市天河区龙眼洞森林公园自然景区,是广工大龙洞校区的核心学院,于2000年由广东工业大学的五个系调整组成经济管理学院,并于2009年重新调整成立管理学院。经过多年持续建设和不懈努力,我院管理学科已经发展成为全校五大龙头学科之一,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在省内乃至华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管理学院有着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目前在职员工186人,其中专任教师149人,教授25人,副教授5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1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80人;师资中含珠江学者3人,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人,校师德标兵1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18人。学院近三年先后从海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引进优秀青年教师10多人。管理学院有着完善的学科结构,现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电子商务系、企业管理系、会计系、公共管理系等5个系,涵盖12个本科专业,所有专业均一本招生,其中“工商管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广东省名牌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和广东省名牌专业。我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企业管理”为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工业企业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设有MBA、MPAcc、项目管理、物流工程等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目前在校本科学生4438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200人。学院拥有“工业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系统工程学会和广东省技术经济和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等重要科研与学术组织挂靠本院。钟灵毓秀,踵事增华,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多年来为珠三角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应用型管理人才,我院管理学科也跻身为省内重点学科行列。在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期内,全院师生团结一致努力实现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管理学科的目标。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10.80万

    ]
  •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缘革于1958年创办的广州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已培养毕业生2万余人。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学院党委被授予“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固本强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目前,学院设有6个系、1个实验中心和1个研究所,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机械工程学科是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进入全国学科排位前20%;在2019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机械工程学科排名第33位,全国前15%;在2020年4月软科学科水平监控平台中,机械工程学科排名第23位,全国前11%;为学校工程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做出了重大贡献。学院现有6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4361人,其中博士生117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66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96人、本科生3049人,另有33名在站博士后。学院秉承学校办学发展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为根本任务,以“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建一流学科、育创新人才”为发展目标,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精益求精”为办学理念,以“加强与产业深度融合,优化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为办学特色,面向学校依托和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建设的新机遇,努力打造学院发展五大高地,即党建高地、学科高地、育人高地、人才高地、科创高地。学院名师云集,师资雄厚。现有教职工238人,专任教师191人,其中教授68人、副教授64人、博士生导师32人,硕士生导师11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84%,具有海外经历教师比例51%;现有广东省创新团队4个,双聘院士3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1人,亚太材料科学院副院士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海外高层次人才7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珠江学者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2人,广东省引进领军人才3人,广东省教学名师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6人。学院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成果丰硕。学院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等一批国家、省、市重点科研平台。近五年来,学院累计承担科研项目100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达3.5亿元,其中,2019年到校科研经费近1亿元;学院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其中2019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7项,其中2019年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4项、广东省专利奖金奖3项。学院重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2020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得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时,学院还拥有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广东省重点专业1个,广东省名牌专业3个;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广东省协同育人中心1个,承担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近五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学院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场地,现有设备资产总值3.15亿元,实验室面积约2.3万平方米。学院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近三年来,学院本科生参加省部级以上竞赛获奖925人次,国家级以上奖项320人次。三大特级竞赛成果显著,2015年、2017年连续两届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上荣获特等奖;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斩获金奖2项;连续五届“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进入全国总决赛,并获得银奖3项、铜奖3项。2名本科生分别获得第十届和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1名博士研究生获得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特别奖。(最后更新:2020年5月)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50万

    ]
  • 计算机学院本科相关专业建设已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网络空间安全三个一级学科。现有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2个工程硕士点,拥有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系、软件工程系、网络工程系、网络空间安全系、实验中心和学院办公室等六个机构。拥有1个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个省级名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1个校级重点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凝练形成了模式识别与智能计算、数据工程与高性能计算、网络空间安全与可信计算、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与泛在计算等四个学科重点研究方向。现有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和8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5年,获国家级项目47项,到校科研经费超过2亿元,科研规模与水平位居全省同类学科前列。2018年,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跨入国内高水平学科行列。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37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6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8人。其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IEEEFellow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16人(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广东省创新团队带头人1人。现有在校学生3972人,其中本科生3250人,研究生722人。学院教学科研设备先进,建有16个专业实验室,教学科研实验室面积6800平方米,设备总值达5000多万元;建设有2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10个校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一流的教学科研条件。学院全面实施大学生创新行动计划、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研究生优质生源“千苗计划”、研究生高水平成果奖励计划和优秀学生境外交流计划,与知名企业合作设立了总额100万元的优秀学生奖学金,激励优秀学生潜心学习。此外,学院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英国女王大学、法国南特大学等世界顶级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优秀学生走出国门,获得联合培养机会。学院有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成果显著,学院ACM集训队3次进入世界总决赛,并曾取得全球32名的好成绩。学院学生曾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智慧城市”专项赛决赛特等奖、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50万

    ]
  •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由“土木工程”、“力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四个一级学科的相关学科组成。其中“土木工程”学科为广东省一级优势重点学科。学院有教职工130人,其中专任教师103人,教授20人,副教授40人,博士生导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4人。学院下设土木工程系、城市公用设备系、道桥与交通运输系、工程管理系、测绘工程系、岩土工程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实验中心8个部门。现有“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测绘工程”、“交通运输”8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3500余人。具有“土木材料与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工程力学”、“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供热、供燃气及通风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工程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在校研究生300余人。“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建设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建筑业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土木工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高校国际合作创新平台”、“广东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高性能结构与材料联合研究中心”等教学与科研平台。学院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获得省市级科学技术奖10余项,获得专利技术50余项,主办国际会议2次、承办国内会议多次,在研经费5000余万元。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8.40万

    ]
  • 学院概况(或学院历史):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的前身是2000年4月创建的应用物理系,2003年更名为应用物理学院,2005年再更名为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2000年秋季开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招生,2001年开始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专业招生,2004年开始物理电子学专业硕士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招生,2012年自设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博士点,2013年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更名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2020年开始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硕士招生。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现位于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实验三、四号楼,下设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大学物理部、实验中心、党政办公室。学院现有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点,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2个本科专业。“物理电子学”2007年被广东省列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2012年被广东省列为省级重点学科—优势重点学科。学院是广东省物理学会的常务理事单位、光学学会的理事单位。自办学以来,学院为广东省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师资力量:学院现有一支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80名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25人,其中校“百人计划”特聘教授5人,校“青年百人计划”A类特聘副教授16人,副教授25人,高职称教师占62.5%;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有65人,占教师总数的81.25%;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导师38名。学院在光信息、电子、材料物理与化学等学科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几年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0多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省科技攻关项目等各项科研课题共150多项,总立项经费4000多万元。研究成果获国家专利授权200多项,获省自然科学技术奖1等奖1项,省、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科研论文800多篇,其中SCI、EI索引收录500多篇,外文刊物论文400多篇。国际交流:近年来,学院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政策,引导师生放眼国际,开拓视野,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实现开放式办学。先后邀请30余人次国内外专家和学者来访、讲学和交流。学院有多名教师到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芬兰、澳大利亚、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学术活动。近年来,学院都有优秀学生赴法国南特大学、台湾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美国普渡大学等学校交换学习。学子风采: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了学生创新实验室,成立了若干学生专业社团,开展了一系列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自2000年建院以来,学生在各类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中屡创佳绩,获国家级奖励17项,获省级奖励就更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有1名本科生获得全国第七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是学校获此项奖励的第一人;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院自2007年第十届起至2013年第十三届连续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都有作品参加全国决赛,共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近六届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每届我院都有学生作品获得全国二等奖及以上,累计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就业前景:学院坚持“厚基础,宽口径,求创新,重就业”的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广东省产业需求为导向,为社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欢迎。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7%,超过85%的毕业生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珠海、中山等珠三角地区就业,约60%的毕业生在广州和深圳两市工作,就业单位有广东电网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广东美的照明电气制造有限公司、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50万

    ]
  • 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位于广州大学城,是广东省重要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现有3个系、1个研究院、1个教学与实验中心。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89名,其中教授24名、副教授26名、博士生导师15名、硕士生导师59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和项目入选者7人、省级高层次人才7人。学院现有在校学生2896人,其中博士生23人、硕士生475人、本科生2398人。学院1981年开始办本科专业,2000年成立信息工程学院,1981年至今已为国家特别是广东省累计培养了近15000名信息技术领域的人才,许多已成为我国信息产业的领军人物、技术精英和管理骨干,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校友,毕业生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每年就业率达96%以上。学院近年来牢牢把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契机,大力推进本科专业建设,夯实人才培养基础,不断提升学科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承担了一批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2019年到校科研项目经费突破亿元,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优越培养环境。学院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其中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为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1个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学科研究方向涵盖了无线通信、光纤通信、通信网络、信号处理、电子信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信息领域。现有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4个本科专业,其中信息工程专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和特色专业,信息工程、通信工程2个专业已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结合国家对人工智能人才的迫切需要,学院组织一流师资加强对卓越工程师班学生的特色培养。自2018年起,学院四个本科专业按照电子信息大类招生录取,第四学期末完成专业分流,第五学期进入专业学习。学院专业实验平台设备先进,拥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中心7个、省级实验室3个,与企业共建工程教育平台并已组建实习实践基地13个,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提供优越的环境和平台支撑。与国外多所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为学生国际化培养搭建平台;着力打造信息论坛、创新实践大讲堂等科技品牌活动,培养学生科技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积极开展校友论坛和丰富的文体活动,助学生全面成长。2020年7月更新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50万

    ]
  • 广东工业大学的设计学科始于1980年代,专业办学有30余年历史。2004年成立艺术设计学院,2014年成为世界艺术、设计与媒体院校联盟(Cumulus)成员,2016更名为艺术与设计学院。学院坚持“艺术与设计融合科技与产业”的办学理念,打造“深度国际化、广泛跨学科、产学研协同”的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全球视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设计与艺术人才。设计学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和“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并列第19位,在2019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进入A类(前10%)。拥有“工业设计与创意产品”二级学科博士点和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工业设计工程硕士点、艺术硕士点,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设计与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全日制在校生约3300余人。设有工业设计、数字媒体技术、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美术学、表演等专业。其中,2019年工业设计与环境设计获选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产品设计为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和应用型示范专业。在师资方面,拥有国际化专业教师队伍150余人,其中国家高层次人才2人、教育部高层次青年学者1人,青年珠江学者和香江学者2人,获得芬兰艺术家教授、芬兰狮子团骑士勋章和芬兰阿尔托大学杰出校友等国际荣誉教授2人,国家高端外国专家4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广东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来自芬兰、瑞典、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西班牙、韩国等国的全职和短期外籍教师20余人,进行全英文授课,并在省内率先实施了国际讲座和国际工作坊学分制。在科研方面,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文化部项目等省级以上科研与教研项目经费达6000余万元。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多项二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教学科研成果。学院拥有广东省引进创新团队——“工业设计集成创新科研团队”,获广东省财政专项经费2000万元。拥有国家级大学生艺术学校外实践基地、广东省工业设计集成创新协同育人基地,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设计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粤港澳设计文化与战略研究中心”,以及电子产品、工业设计、数字媒体、可持续设计、数字化服装等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此外,还拥有省部共建的“中欧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体验设计发展研究中心”等。这些平台成为我院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对外合作交流方面,学院与芬兰阿尔托大学、拉赫提科技大学,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英国创意艺术大学、瑞典皇家艺术设计大学,德国不莱梅大学、埃森造型艺术学院,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西班牙拉里奥哈设计学院、ESDIR艺术设计学院、加拿大艾米丽卡尔艺术与设计大学等国外知名艺术与设计院校建立了稳固的国际合作交流及研究生培养项目。拥有“双创”平台: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和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前者是东莞市政府投入1.8亿元与广东工业大学共建的全国最大的设计产学研平台;后者是东莞市政府与广东工业大学共建的全国最早的设计产学研平台。这两个平台也是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实践基地。学院教学硬件设施充足,拥有一批国内领先的教学与科研实验室以及独立的设计工厂和展览空间,总面积万余平方米,为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同时,拥有广东省首家设计博物馆、库卡波罗艺术馆、绿色展馆等专业领先的展览空间。历届师生获得全国美展、美国IDEA、德国IF、德国RedDot等国内外顶级创作、设计奖数十项。每年均有大批毕业生成功入职华为、腾讯、阿里巴巴、广汽、美的等千亿级企业,并迅速成长为企业的设计和管理骨干;同时还有一大批学生成功创业或留学国外一流设计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50万

    ]
  • 政法学院坐落于华南植物园旁、广州市天河区龙洞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学院溯源于1995年成立的社会科学系,依托学校强势工科背景,突出法、管、理、工、艺有机融合和适应面广、应用性强的专业特色。自建院以来,坚持“学以致用、创新为魂”的育人精神,培育了数千名富有法治思维、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学院下设法律系、社会工作系、公共管理系,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含辅修)和各类研究生近800人,教职工48人。学院着力推动学科建设上水平。现有法学、社会工作2个本科招生专业,行政管理、社区服务管理2个学术型硕士点和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MSW)。建有“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广东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育基地”等多个省级以上人才培养平台。设有广州数据法治研究中心(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工业大学粤台法律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工业法研究中心、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创新与知识产权法治研究中心、社会工作研究中心、老年研究中心、禁毒社会工作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机构。建有模拟法庭、法学综合实验室、案例研讨室、老年社会工作实验室、个案工作实验室、小组工作实验室、社区工作实验室等实验室。2018年,学院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托马斯大学法学院达成“3+1”联合培养LL.M硕士合作项目,与台湾亚洲大学、香港协青社、新加坡德教太和观等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每年不定期组织学生出境访学交流。学院着力完善聚才与用才相结合的人才机制,打造一支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和较高学术水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9人,硕士生导师23人,校外指导老师53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近70%。聘请了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石丹理教授、台湾中华法律风险管理学会理事长施茂林教授等一批海内外知名学者和业界精英作为客座教授,为学院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近5年,教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立项数达27项;在《中国法学》等权威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其中5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有5名教师被聘为各类省级机构咨询专家;教师创办的社会服务机构效益显著,受到政府和业界好评。学院着力塑造人才培养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优化立德树人体系和环境,全面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2017年,法学专业学生参加司法考试通过率全国排名第14位,2019年,法学专业学生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为63.64%,名列全省前茅;社工专业学生考研录取率达到25%,居全校领先水平。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深受社会认可,“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创业者”蔡延青、“中国最美社工”周小燕等一批优秀毕业生活跃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学院学风优良,创新氛围浓厚,模拟法庭竞赛、社工案例分析大赛、政法讲坛、模拟听证会、“粤台优秀青年学生修学行”“粤港青年公益行”等品牌活动,为学生开阔视野、增强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提供了优质的平台。学生荣获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第十一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等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学院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省五四红旗团总支”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2020年我院法学本科专业获批为广东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宪法学》课程被认定为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广州数据法治研究中心”成功获批为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尤其是大湾区打造教育与人才高地、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合作等重大部署,为学院办学带来难得的外部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政法学院正乘风扬帆、砥砺前行,努力构建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流的学术创新体系、一流的社会服务体系,打造富有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50万

    ]
  •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坐落于美丽的广州大学城校区,由1958年创办的原广东工学院电工系发展而来。建院62年,学院因图强而生,因质量而立,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强。学院下设自动控制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物联网与大数据系、实验中心和党政办公室。学院设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五个本科专业(据2019年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院本科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位列第6名,自动化专业位列第15名)。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控制工程和电气工程两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现已形成了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已培养毕业生四万余人。目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167人,博士、硕士研究生936人(另外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85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以谢胜利教授为带头人的“控制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院现有共享中科院院士2人,教职工195人,其中专任教师163人。专任教师中,博士生导师30人,硕士生导师118人,教授50人,副教授7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47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7人,教育部高层次人才5人,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5人,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3个,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广东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南粤百杰)1人、“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2人,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讲座教授1人、青年“珠江学者”3人,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1人,南粤优秀教师5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广东省师德标兵1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等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学院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学科平台,“控制科学与工程”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水平评估中排名进入前10%(A类);有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中国制造2025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1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1个,科技部2018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智能检测与制造物联实验室),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与系统集成实验室),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物联网广东平台,智能制造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1个(粤港澳离散制造智能化联合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3个(广东省物联网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智能决策与协同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广东省物联网共性技术研发工程中心、广东省面向领域应用的大数据技术工程中心、广东省车载传感网与智能交通工程中心、广东省面向能源互联网应用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面向智能制造的超高精度自动化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复杂过程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离散制造知识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并加强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先后与国(境)外高校、研究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并与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10多个,实践教学基地28个。学院注重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1个,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2个(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广东省名牌专业2个,广东省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重点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学院注重教学成果研究,近几年,编写教材21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1项,CAA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形成了有特色的办学方向。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粤港重大招标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30多项。科研经费达到2亿多元;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广东省专利发明人1人。所培养的学生竞争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学生获得国家、省级以上奖励300余项。2013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第十三届“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二等奖”;2015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第十四届“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特等奖”1项,获得“挑战杯”广东省赛“特等奖”3项;2016年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2017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第十五届“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特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19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第十六届“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二等奖”1项,获得“挑战杯”广东省赛“特等奖”1项;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校友在众多领域脱颖而出,成长为“科技拓路人、行业带头人、产业领军人”,涌现一大批的优秀管理人才、技术专家和知名企业家。学院被授予“广东省文明单位”,学院党委荣获广东省创先争优“南粤先锋”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5年、2016年、2017年学院党委连续获得校“十佳书记项目”,2017年学院党委获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8年学院“智能信息处理团队党支部”获广东省首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50万

    ]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简称:广工 地区: 广东 学制:3~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4.50~10.80万 班型:周末班 类型:理工类、公办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100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广东工业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