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师大博学 > 国际法学 > 招生学校
国际法学
国际法学
  • 地区: 北京、河南、上海等
  • 班型:网络班、周末班
  • 学制:1.5~2年
  • 学费:¥1.20~4.30万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111计划”(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1954年,学校迁址至学院路。1960年成为国家确定的全国重点高校。文革中学校停办,1978年复办。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学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进修生院三院办学格局。1985年,学校开辟昌平校区。进修生院后更名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单独办学,2000年,复又合并于中国政法大学。学校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20余万人。学校是国家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参与了自建校以来几乎国家的所有立法活动,引领着国家法学教育的创新、法学理论的革新和法律思想的更新,代表着国家对外进行法学学术和法治文化交流。同时,学校多学科和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人文社会科学高级专门人才,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人才培养的生力军。学校现有在校生16736人,其中本科生9319人,研究生6612人,留学生805人;教师968人,教学科研岗教师中教授307人,博士生导师201人、硕士生导师613人,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比例达89.25%。学校现有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学院、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中欧法学院、法律硕士学院、国际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港澳台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科学技术教学部/法治信息管理学院、体育教学部共18个教学单位。学校积极推进新型智库建设,设立国家治理研究院,作为学校科研发展与智库建设的总平台;设有诉讼法学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法律史学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证据科学研究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法治政府研究院/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基地)、人权研究院(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比较法学研究院、法与经济学研究院、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质量评估中心、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公司法与投资保护研究所等11个在编科研机构;设有资本金融研究院、仲裁研究院、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制度学研究院、国家监察研究院、网络法学研究院、法治经济研究院、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国际法治研究院等10个新型研究机构;设有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马克思主义与全面依法治国协同创新中心、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协同创新中心、知识经济与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人权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法治政府协同创新中心7个协同创新中心。其中,由中国政法大学牵头组建的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是首批经教育部、财政部认定的14个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学校参与组建的“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成为第二批获得认定的24个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学校牵头组建的“马克思主义与全面依法治国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学校设有法学、侦查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国际政治、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国际商务、金融工程、哲学、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英语、德语、翻译、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治信息管理)共24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学校拥有3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其中,法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政治学为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9个一级学科参评并全部上榜,其中法学进入A+档,并列全国第一,政治学排名全国第八,社会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取得较好成绩。学校先后与50个国家和地区的235所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每年通过各类合作交流项目派出千余名师生赴境外交流学习,聘请三百余名长短期外国专家来校讲学。2008年建立的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是中国政府和欧盟在法学教育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学校从2009年开始全面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学校培养国际型人才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2012年以来,学校先后在英国、罗马尼亚、巴巴多斯建成3所孔子学院。学校的校训是: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学校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高等教育规律,弘扬传统,与时俱进,努力办成开放式、国际化、多科性、创新型的世界一流法科强校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20万

    ]
  •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源于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办的商科,著名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杨杏佛任商科主任。1921年,随着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建设国立东南大学计划的实施,商科扩充改组并迁址上海,成立国立东南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商科大学,著名教育家郭秉文任校长,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任教务主任。1932年独立建校,定名为国立上海商学院,时为国内唯一的国立商科类本科高校。1950年,学校更名为上海财政经济学院。1985年,学校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2000年,学校由财政部划归教育部领导,现由教育部、财政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和努力奋斗,上海财经大学已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学校占地826亩,设有三个校区,主校区位于国定路777号。截至2017年9月,学校有专职教师1043人,现有各类在校生20419人,其中全日制15159人。从学生分类看,本科生8041人,硕士生6053人,博士研究生1166,学历学位留学生826人。百年来薪火相传,上财人铭记'厚德博学、经济匡时'之校训,励精图治,奋发进取,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以万计的财经管理和相关专业人才。学校正在为成为国际知名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愿景】基于卓越的研究和教学,成为国际知名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使命】立德树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民族精神,富有创造力、决断力及组织力的卓越财经人才。以“复合型、外向型、创新型”为人才培养规格,促进学生“素质、知识、能力、体格”全面发展。探索真理,促进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播。致力于发挥多学科特别是财经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崇尚学术自由,推动学术进步。匡时济民,参与公共服务,引领社会发展。致力于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用先进理论、思想和文化,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发挥思想库、人才库、信息库作用。传承文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致力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优秀文明成果,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理念】面向社会、求真务实、立德树人、经世济国。【战略】坚持现代化战略。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核心,不断提升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管理和教育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坚持国际化战略。以国际化建设为路径,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坚持信息化战略。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持续提升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水平,实现知识管理和知识共享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30万

    ]
  • 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位于著名历史文化名城、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重点大学,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由刘伯承元帅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成立西南政法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院名,首任院长是抗日民族英雄、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1978年,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4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置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年,经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教育部批准成为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成为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6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2017年,入选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了重庆市新闻传播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也实现了全国法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历经70载的励精图治,学校恪守“博学、笃行、厚德、重法”的校训,坚持“教学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逐步凝练出“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的西政精神,已形成以法学为主,哲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学校具有招收保送生、高水平运动员、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班、港澳台侨联合招生、香港免试生、澳门保送生及台湾免试生招生资格。办学7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30余万人,是全国培养法治人才最多的高校,有8位校友任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和中共十九届中央纪委委员,80位校友担任省部级以上领导职务。曾任或现任国家首席、一级或二级大法官和大检察官的西政毕业生有50余位。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法学院中,均有西政毕业生从事教学研究工作。近年来,学生辩论队曾在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大学生辩论赛、全国WTO模拟法庭竞赛等活动中获冠军,学生艺术团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多次获得一等奖。学生在中国大学生沙滩排球赛、全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全国大学生武术散打和太极推手锦标赛、全国啦啦操联赛等重大赛事中获得省部级以上竞赛冠军170余个。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入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100强。学校现有沙坪坝校区、渝北校区和宝圣湖校区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共3000余亩。其中,渝北校区为本科及研究生教育教学中心,沙坪坝校区为继续教育和干部培训基地,宝圣湖校区为科研和创新创业基地。现有在校学生23000余人,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600余人,包括国家“万人计划”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英才”计划人选、重庆市“巴渝学者”计划人选、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并涌现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先进集体。学校现设有法学学部、文新学部、政教学部、经管学部、新学科学部5个学部,有民商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经济法学院(生态法学院)、法学院、行政法学院(监察法学院)、国际法学院、人工智能法学院(应用法学院)、刑事侦查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商学院(监察审计学院)、经济学院、外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融媒体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3个学院,设置人权研究院、司法鉴定中心、地方立法研究院等。学校现有28个本科专业,其中有法学、新闻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广播电视学、行政管理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现有法学、新闻传播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经济法学和诉讼法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法学、新闻传播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安学、工商管理等9个学科为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2017年,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法学一级学科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四所高校法学学科共同入围A级学科,成为重庆市唯一入围A级的学科。2018年,在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我校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一起获得A评级,也是重庆市唯一进入A评级的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拥有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教育部共建、教育部高校高端智库联盟首批成员单位),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自然资源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审计署等单位协同共建研究基地以及省部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市新型智库等34个。学校司法鉴定中心是中西部唯一的国家级鉴定机构。近年来,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千余项,其中获得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40余项,法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0余项,位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学校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沿线在内的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180余所高校或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开展120余个学生交流项目。入选教育部“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和“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入选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项目建设高校和“巴渝海外引智计划”。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比利时、以色列等国知名高校合作举办30余个来华留学生短期学术课程项目。现有英国考文垂大学法学本科教育和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法律硕士项目等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西部唯一承办法学学科中外合作办学双学位项目的高校。学校来华留学学历教育覆盖本、硕、博三个层次,推出了东盟英才博士班项目、“中国法”全英文硕士项目、中柬境外合作办学本科“2+2”项目等系列“留学西政”品牌项目。2018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来校调研并勉励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适应大数据智能化发展要求,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为国家培养造就更多优秀法治人才。2018年12月,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署关于共同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意见,强调要“继续落实教育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西南政法大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心中有方向感、工作有使命感、师生有获得感的工作理念,不断推进高质量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力书写西政事业发展的“奋进之笔”,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朝着“建设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奋力迈进!(更新时间:2021年4月30日)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1.60万

    ]
  • 山东财经大学 山东财经大学是财政部、教育部、山东省共建高校,坐落于名泉喷涌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办学规模较大、办学特色鲜明,以经济学和管理学科为主,兼有文学、法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八大学科门类,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省属财经类高校。历史沿革学校于2011年7月4日由原山东经济学院和原山东财政学院合并筹建,2012年6月9日正式揭牌成立。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姜春云、王丙乾、陈至立等题词祝贺。山东经济学院的前身山东财经学院,创建于1952年,由山东会计专科学校与齐鲁大学的经济系合并组建而成,是山东省建校最早的财经类普通高校,也是全国建校最早的财经类普通高校之一。“文革”期间,山东财经学院中断办学。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办学,更名为山东经济学院。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山东财政学院始建于1986年,是财政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创办的普通高等财经院校。建校初期实行部、省共建,以部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后,学校领导管理体制改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2012年8月23日,财政部、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在济南签署协议,共同建设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7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12月,学校入选山东省“省部共建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办学条件学校现有舜耕、燕山、圣井、明水和莱芜校区共5个校区,占地近五千亩。2016年4月,学校确定将圣井校区通过空间拓展、规划调整、功能提升建设为主校区。2017年3月开工建设,计划2018年5月完成主校区一期工程,确保2018级新生入住。学校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共有各类实验室145个,各类实践教学基地140多个。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山东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26个。山东省企业电子商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室、山东省金融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经济运行动态仿真实验室和金融服务外包创新实验室等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校舍建筑总面积119.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亿元。图书馆(未包含莱芜校区)藏书252.04万册,电子图书902.8万册,数据库362个,实现了与省市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建有现代化演播中心、CATV教学系统和千兆以太校园网络系统。学校现有两所独立学院——燕山学院、东方学院,在校生总数13800余名。学校大力开展继续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10000余人。学科专业学校是目前全国在学规模最大的财经类大学,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33000余人。设有23个教学院(部),61个本科专业。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等1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2016年,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同时,学校确定了19个校级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立项建设专业(群);会计学专业群、国际商务专业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群、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群、行政管理专业群获批山东省自筹经费立项建设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两个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为B+,两个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为B-,成为有两个以上B+学科的三所山东省属高校之一,成为山东省唯一拥有B以上经管学科的省属高校,整体学科实力进入全国财经高校前十名。师资队伍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86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98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160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687人。教师中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6人,“泰山学者”岗位8个,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人,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库19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省级教学名师17人,博士生导师52人。2016年,7名教授入选山东首批智库高端人才名单。人才培养学校在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现有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7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7个,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56门。在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研究成果奖34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在全国全省“挑战杯”、“创青春”、数学建模竞赛、学术论文竞赛、CCTV英语演讲比赛中屡获嘉奖。2016年,在“创青春”全国创业大赛上勇夺3项金奖,位居全国前列、山东高校首位;荣获全国财经院校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位居首位。大学生创业园获评2016年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保持较高水平。由BOSS直聘发布的《2016年应届生就业竞争力报告》中,学校跻身全国“2016年应届生就业竞争力高校榜100强”,位列第74位。2017年,位列第71位。科学研究近三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36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48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项、教育部项目39项、省部级项目249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51项;被SCI、EI、ISTP和SSCI等检索收录论文294篇;获得科研经费6772.3万元,年均科研经费2257.4万元。设有山东省政府规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财政金融研究基地、山东省公共财政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基地、服务业创新与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公共政策软科学研究基地等20个省级研究基地(研究中心)。2016年,学校的“山东财经战略研究院”入选首批山东省高校科研机构类智库。学校主办的《经济与管理评论》和《山东财经大学学报》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城市经济十佳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经济与管理评论》入选2017-2018年度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17年,共有25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获准立项,位列全国高校第45位,在全国财经类高校排名第2位,位列省属高校第一。其中,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6项,青年项目6项、后期资助项目2项。在立项项目中,理论经济学立项数全国第一,管理学并列第一,应用经济学并列第二,取得历史性突破。国内外合作交流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4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多层次、多形式、实质性的交流合作关系。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西敏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奥维西布雷学院、哈特福德大学、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圣托马斯大学、纽海芬大学、英国龙比亚大学、英国埃塞克斯大学、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法国雷恩第一大学、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新西兰Unitec理工学院、捷克布拉格经济大学、捷克布拉格城市大学、日本东京经济大学、台湾地区淡江大学、世新大学等国(境)外大学合作,每年选派数百名学生赴海外访学或本科就读研究生项目,实施本科、研究生双学位教育,增加学生的海外经历。与山东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山东省城市商业银行合作联盟等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近年来,为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地税局、山东省保险行业协会、交通银行山东分行等单位举办多种形式、不同层次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发展目标2017年12月28-29日,学校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五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内涵发展道路,遵循“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以实干见成效”的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双一流”建设为重点,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全面建成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确立了今后五年学校总体发展思路,即咬定一流目标,贯穿两条主线,突出三个重点,实施四大战略。简称“1234”发展思路。一流目标:未来五年进入山东省立项建设的一流大学行列,全面建成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两条主线: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三个重点:打造一流师资,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学科。四大战略:文化引领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优势集成战略,开放发展战略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1.20万

    ]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地处中华腹地,九州通衢,北邻黄河,西依嵩山,是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学校建校于1948年。现有文北校区、文南校区和郑东校区3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多亩,总建筑面积110万余平方米。学校建有各类教学实验室,图书馆文献资源总量达1009万册(种),其中纸质文献249万册,电子资源760万种。教学、科研、体育场等基础设施齐全。校园四季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郑州市花园式单位,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干,兼有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哲学等学科门类。现有65个本科专业,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法学、哲学、地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城乡规划学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另有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资产评估、法律、农业、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审计、新闻与传播、社会工作、工程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财政学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管理与现代服务业学科群”入选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哲学、法学、地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城乡规划学10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中国古代文学2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入选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省管优秀专家、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创新人才、全国模范教师和省级教学名师等优秀人才。全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30000人。学校建设有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省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和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近三年,学生在全国性学科竞赛、创新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近1300项。学校设有本科生导师制,以本科生为主力撰写的《退休行为及退休年龄研究》、《生育行为与生育政策》等专著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多年来,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连续获得“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是国家人才网毕业生求职信息注册全国就业推荐单位及河南省确立的“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财经政法类分市场”和“河南省高校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学校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健全科研机构,涌现了一批原创性、标志性、前沿性研究成果。学校现有河南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案例研究基地、城乡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现代服务业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河南经济研究中心等省级智库、研究基地18个。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研究项目近200项,省部级项目近千项,出版学术著作500余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80多项。杨承训、李小建等专家学者向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多次受到领导批示。学校教师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起草、修订工作,担任地方国家机关法律咨询专家,每年为社会办理百余起法律援助案件。《经济经纬》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扩展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学校积极发挥学科、人才和信息优势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特别是全方位服务中原经济区开发开放,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囊团”和“人才库”。学校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印度等国家的大学及文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开展多模式、宽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引入优质境外教育资源,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平台,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学校实施骨干教师海外培训计划,加大访问学者的派出力度,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近年来,学校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河南十大领军高校”、“河南公众满意的十佳本科院校”、“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高等教育十大杰出贡献单位”、“河南高等教育就业质量最佳示范院校”等称号;先后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普通高校先进党委”、“河南省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目前,全校师生秉承“博洽通达、弘毅致远”的校训,弘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学术兴校、特色名校、制度治校、文化厚校”的战略,正在为建成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2020年5月更新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1.40万

    ]
  •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校区位于湘江之滨、岳麓山下,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学校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蒋昌忠教授,校长段献忠教授。学校办学起源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 创建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始终保持着文化教育的连续性。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十余所国立大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李达为新中国第一任湖南大学校长,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曾先后更名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和湖南工学院,1959年恢复湖南大学原称。1963年起隶属国家机械工业部,1978年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98年调整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000年,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继承和发扬"传道济民、爱国务实、经世致用、兼容并蓄"的优良传统,积淀了以校训"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校风"博学、睿思、勤勉、致知"为核心的湖大精神,形成了"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特色。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许多毕业生成长为著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优秀的党政管理人才,师生中先后有34人当选为学部委员和"两院"院士。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15000余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居在湘高校第一,并稳居部属高校第一方阵。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3个学院,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拥有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专业学位授权,建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 2 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7个学科进入ESI前1%,7个学科入选国防特色学科,化学、机械工程学科入选教育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学校现有教职工近4000人,其中专任教师1950余人,教授、副教授1400余人,院士7人,"千人计划"38人,"万人计划"学者20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青年学者1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3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4人,湖南省"百人计划"学者53人,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8人,国家教学名师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8个,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1个。学校设有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教学基地、国家理科(化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教学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拥有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卓越计划"国家级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近五年,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1门。学校设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0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湖南省工程实验室、4个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17个湖南省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湖南省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全国性学会科普基地、1个湖南省科普基地。学校参与组建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牵头建设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长沙高新区麓谷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建立了56个高水平校地企产学研平台,与32 个省(市,自治区)和上千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运营管理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是国家设立的第三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已为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和企事业等近数百家用户单位提供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及大数据处理服务。目前,学校已与世界上16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聘请的长短期外国专家达300多人次,全年招收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生,以及港澳台学生1000余人,建立学生海外实习基地。近年来,近2000名学生赴国(境)外合作院校交流学习或联合培养。学校与韩国湖南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合作成立了孔子学院,成为湖南省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数量最多的高校。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53.19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4.593万平方米。拥有藏书690余万册,其中中外文数据库128个。全网支持下一代互联网IPV6,万兆骨干地面有线和无线网已覆盖所有的教学楼、办公楼和学生公寓,校园网联网终端达4万多台,互联网出口带宽7.2G,结合移动技术实现多渠道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及服务。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充分肯定,刘少奇、华国锋、胡耀邦、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温家宝、李克强等领导同志来到学校视察,留下了"湘楚人才的摇篮""惟楚有才,今斯更盛""千年学府,百年名校"等赞誉。"麓山巍巍,湘水泱泱,宏开学府,济济沧沧;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历经千年沧桑的湖南大学,将继承和发扬岳麓书院优秀的教育和文化传统,遵循现代大学办学规律,重点突破,整体提升,改革创新,强化特色,为创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国际法学
国际法学
地区: 北京、河南、上海等 学制:1.5~2年 学费:¥1.20~4.30万
招生方式 同等学力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班型:网络班、周末班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师大博学 > 国际法学 > 招生学校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友情链接:中教互联中教互联官网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