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成立于2000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原名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于198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广西最早设置的仪器仪表类本科专业。学院目前下设测控技术与仪器系,光电信息系,自动化系和实验中心。学院有专任教师8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4人,正高职称人员19人,副高职称人员30人。拥有八桂学者3名,“广西教学名师”1人、“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人选”3人,同时,学院是“广西八桂学者”。学院拥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并入选广西一流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和光学工程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是广西高校重点学科;有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该专业于2016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复查,是全国A类专业。拥有测控技术与仪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柳州长虹机器制造公司国家级实践教育中心,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等2个广西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动化广西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测控技术与仪器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培育单位);广西自动检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广西光电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拥有智能综合自动化、光电信息处理等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学院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瞄准国际前沿、国防科研的现代化需求,在自动测试系统与虚拟仪器、可测性设计、汽车电子测控技术、光信息检测与处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近五年,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研项目等90余项,总科研经费超过7500万元,发表SCI、EI收录论文410篇,获得授权专利80余件。学院多年来始终坚持着“学生求学、教授治学”的办学理念,坚持“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的办学特色,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研究生共2500多人。近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广西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学生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全国金奖(广西唯一),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挑战杯”等赛事活动中屡次获得佳绩。一直以来学院就业质量高,就业率都在90%以上,毕业生务实、创新的高素质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00万
] -
一、学院概况1993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首次招收法学类工业贸易法专业(专科),2003年开始招收法学本科学生,2013年开始招收知识产权本科学生。2012年获得法律科学与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招收权,2014年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招收权。在系别上,法学专业曾先后隶属于财经与法律系、社会科学系等。2003年社会科学系经过专业调整后成立法律系,2009年为了适应法学学科发展的需要更名为法学院。二、专业介绍法学院设有法学系、知识产权系、实践教学中心、法律诊所、法律援助中心桂电工作站、学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等组织机构。现有法学、知识产权两个本科专业,拥有全日制在校生400多名。倡导“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办学理念;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法学院的办学特色,目前建有3个校内实训基地和31个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承担司法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三、科学研究法学院目前已在环境法学、知识产权法学、诉讼法学、法学理论、宪法与行政法学等五个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共承担科研项目58项,科研到位总经费近300万元,近三年年度到位经费均保持在70万元左右。其中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5项、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项目2项,司法部课题2项,广西区科技厅项目2项,广西知识产权局课题1项,其它省部级、地厅级和横向课题40余项。在《政法论坛》、《法学评论》、《比较法研究》、《现代法学》、《政治与法律》、《知识产权》、《环球法律评论》等法学类核心期刊和其它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在法律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相关研究成果获得较高社会评价,其中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7项,三等奖11项,桂林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四、师资队伍目前在编教职工32名,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9名,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占75%;博士9名,在读博士2名,博士化率达40%;获广西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人选2名,广西知识产权领军人才1名,广西知识产权中青年专家2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学名师2名;9名教师曾赴日本、美国、英国、荷兰等国外研修访学;7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法律职业资格,多名教师曾从事审判、检察、律师、仲裁工作。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分布广泛,几乎涵盖所有的法学学科门类,并形成了稳定的知识产权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诉讼法、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等教学科研团队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90万
] -
机电工程学院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从桂林机械专科学校于1960年建校开办机械专业开始,到1980年开始招本科生,1993年获得机械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2013年获得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至今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机电融合、强电与弱电融合、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和专业特色。学院学科特色鲜明,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学科为广西一流学科和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电气工程学科为广西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子封装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类专业(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子封装技术、车辆工程四个专业)自2017年开始实行大类招生,学生进校一年后根据学校相关规定进入相应专业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区”)级优质本科专业,于2019年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广西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和广西优势特色专业,电子封装技术专业为广西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和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为广西区优质本科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为2660余人,全日制硕士387人,博士研究生40余人。在教学平台方面,学院建有国家级机械工程训练中心,以及广西区级机械电子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智能制造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桂电-福达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桂电-福达研究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智能制造实验实训一体化教学平台。在科研平台方面,学院拥有广西制造系统与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电子封装与组装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广西矿粉加工过程控制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中小型煤矿自动化采煤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先进电子系统热管理技术研究团队和激光先进制造研究团队等2个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机械电子工程创新团队和矿山机电装备及安全工程2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学院机械工程博士点学科包括电子封装与组装技术与装备、机械动力学理论及工程应用、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技术、特种加工技术与装备、流体机械理论与技术等五个学科方向,组建了7个研究所,在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近3年来,我院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防预研基金、跨行业基金、省部级基金以及企业委托的重大科研项目、广西创新驱动重大专项80余项,获得省部级的科技和教学成果奖多项,拥有12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出版10余部教材和专著。发表SCI/EI高水平论文200余篇。学院现有教师132人,其中专任教师123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博士生导师16人、正高27人、副高3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1人。教师队伍中广西八桂学者1人(兼),广西特聘专家1人,广西杰青1人,广西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3人,广西高校卓越学者2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3人,广西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人选3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2人,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提升计划10余人,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00万
]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SchoolofComputerScienceandInformationSecurity)始建于1980年,是广西最早进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单位。198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8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个(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为广西一流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成绩为B-,在软科2019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网络空间安全学科排名第23位,位于全国前33%,广西第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第84位,进入全国前30%,广西第1。学院现有本科专业7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信息对抗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软件工程是广西紧缺人才专业;物联网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是广西优势特色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工13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69人,正高职称35人,副高职称48人。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才1名、自治区优秀教师1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拥有广西高层次人才B类人才2名、D类人才1名、E类人才6名,广西八桂学者2名,国家级人才称号的1名,省级人才称号的3名。拥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名,广西教学名师3名。是广西本科高校计算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广西本科高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院建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西重点实验室3个(广西可信软件重点实验室、广西密码学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广西图像图形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广西云安全与云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智慧工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工程研究中心1个(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图像图形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广西云计算与复杂系统重点实验室)。此外,建有人工智能交叉研究院、大数据技术研究院。学院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桂电-中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桂电-桂林国家大学科技园研究生联培基地),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计算机核心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离散数学、计算机科学导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计算机网络),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离散数学)。“计算思维的结构”入选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经过近40年的发展,学院形成了软件形式化方法、密码学与信息安全、云计算与大数据处理、图像处理与应用、嵌入式与物联网等优势特色学科方向。围绕学科前沿和国家、地方重大需求,开展相关基础理论和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十三五”以来,学院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1项。横向和纵向到位科研经费6982万元。发表SCI论文164篇,国内一级学报论文36篇。申请发明专利近200项,新增发明专利授权60余项。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广西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一流学科建设和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相互促进,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学科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通过实际成绩彰显办学水平,服务社会。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00万
] -
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成立于2011年7月,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最年轻的学院。学院拥有交通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4个本科专业;交通运输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智慧交通系统、工程智能检测与交通安全、工程基础设施与工程管理等方向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500多人,研究生近100人。师资队伍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湛的专业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65%,将近92%专任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以上,并外聘国内外12名知名博导作为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拥有硕士生导师19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1人,广西交通文明畅通工程专家2人,广西应急管理专家2人,桂林市漓江学者1人,桂林市专家1人。学科平台学院拥有广西道路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交通系统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设有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数字建造与BIM应用技术研究所、建筑节能与建筑材料研究院等多个院内研究基地,并与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等单位合作建有一批校企实践基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学研究基础平台和教学实践体系。科学研究学院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积极服务地方经济,近五年科研总经费达2000多万元。在智能交通、交通规划与管理、建筑节能、智能建筑、建筑智能检测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处于广西领先地位,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20余项,其中广西区科技进步奖2项,广西技术发明奖1项;在国内外期刊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0部,专利60多项。国际交流学院和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大学、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韩国圆光大学等10余所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院每年选拔20名左右优秀本科学生赴国外交流,并招收东南亚国际留学生。承办了第九届国际绿色智能交通系统与安全学术会议等国际学术会议。人才培养学院通过打造“全员导师制”、“建交企业创新讲堂”、“博观沙龙”、“思源校友论坛”等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实施“科教协同育人计划”项目、组织学科科技竞赛等活动提升学生专业创新实践能力。近五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0多项。其中获得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以上3项、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三等奖3项、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BIM应用技能大赛全国一等奖10余项。同时在全国定向越野比赛、校运会、“五四杯”篮球比赛、舞蹈大赛、辩论赛、主持人大赛等文体比赛也均取得优异成绩。学院毕业生作风踏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年来我院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2%以上,上研率年均约10%。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00万
]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前身为桂林电子工业学院财经与法律系,成立于1993年,2000年改称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管理系,2006年学校更名后,改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2009年7月改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商学院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最大的非工科教学单位,现有在校全日制研究生300余人、非全日制各类研究生600余人,本科生2500余人,拥有一支由110名教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等专家学者和其他系列技术人员(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注册会计师、经济师、律师等)组成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52人,博士34人,并聘请全国12位著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建有企业虚拟运营实验教学中心、生产运作实验中心、电子商务实验中心三个实验中心,其中,企业虚拟运营实验教学中心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5个实验室:企业全景仿真实验室、企业信息化实验室、沙盘模拟实验室、管理综合实验室、XBRL实验室;生产运作实验中心下设2个实验室:工业工程实验室、人因工程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中心下设3个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信息经济实验室、金融贸易实验室。商学院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学硕士(MPACC)5个硕士点。从2017年起本科设财会金融学类(财会金融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系)三个大类招生,包括了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工程、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8个专业。学院重视对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夯实,充分利用电子类院校的依托优势,强化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历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至今,学院已为国家输送了数千名管理类专业高级技术人才。商学院设有软科学研究院、亚太经济研究所、XBRL研究中心、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基地等研究机构,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财政部项目等20余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广西区科学基金项目、广西区哲学社科项目、广西区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广西区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50余项课题,承接并完成了一大批企业委托研究的横向科研项目,近5年年均到位科研经费450万元。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6.00万
] -
信息与通信学院是学校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198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得博士招生权。现有在校本科学生3200多人,研究生600多人。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湛的专业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40多人,其中有博士生导师14人、教授41人、副高46人,超过50%专任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学院聘请孙家栋院士、张明高院士为院士顾问,聘任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廖桂生教授,国家杰青张首刚教授作为八桂学者,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资助专家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人选2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5人,自治区优秀专家3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2人。学院是首批“八桂学者”设岗单位,拥有广西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1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1个、设有2个院士工作站。学院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工作流动站;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2个工程硕士领域,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导航工程5个本科专业。学院是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要支撑单位,拥有认知无线电与信息处理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线宽带通信与信号处理、精密导航技术与应用广西区重点实验室,及2个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设有通信研究所、光通信研究所、图像信息研究所等10个院内研究基地,与美国德州仪器、安捷伦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合作建有一批校企合作实验室,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学研究基础平台和教学实验室体系。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注重基础研究瞄准国际前沿,国防科研满足部队需求,社会服务对接国家战略,近五年科研总经费近1亿元。在无线通信、光通信、信息处理、图像处理与传输、微波与天线技术、计算机通信网、卫星导航、IC设计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获国家、国防、省部级奖励20余项,其中广西区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在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其中SCI收录176篇,EI收录395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7部,专利71项。学院坚持“规范要求,严格管理”,高度重视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近五年,学生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41项,尤其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屡获佳绩,曾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唯一最高奖“索尼杯”,在2015、2017年获得共获得10个国家级一等奖,使得我校与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等奖总数并列全国第一。学院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且就业质量高,毕业生集中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在电子信息行业内有较强的影响力,深受社会广泛好评。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00万
] -
艺术与设计学院于1985年开始招收设计类学生,是全国最早开设设计艺术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是广西最大的设计艺术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学院现有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书法、数字媒体技术等本科专业;有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艺术硕士专业硕士点各一个。其中设计学一级学科为广西重点学科,工业设计专业为广西特色专业,数字媒体专业群(含数字媒体技术、动画、视觉传达设计等三个专业)为广西优势特色专业群,动画创作实验中心是广西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计类虚拟实验中心是广西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示范中心;学院还是广西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广西动漫人才培养基地、广西区优秀室内设计教育机构。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专业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7人,包括教授、副教授38人,博士9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35人,硕士生导师2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80%以上。近3年来,学院获广西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全国多媒体教学课件大赛一等奖6项;出版专著20余部,教材15部,其中“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和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优秀教材1部。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项目110项,科研经费合计达500多万元,获得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50余项;15件教师艺术作品被广西民族博物馆及各级美术馆收藏。学院现有本科生1800余人;在校硕士研究生36人。学院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并重的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效果良好,就业率每年都保持在92%以上。学生积极参加包括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国际旅游小姐全国总决赛等重大赛事在内的各类专业比赛,并获得奖项超过900项,是全国同类院校中获奖数目、层次较高的院校之一。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9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