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师大博学 > 广西大学 > 招生学院
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
  • 简称:广西大学
  • 地区: 广西
  • 类型:综合类、公办、双一流、211
  • 学制:2~3年
  • 学费:¥3.90~15.20万
  •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 地址:广西省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前身为国立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创立于1938年。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广西农学院独立建制,取消畜牧兽医系,教师分流到华南农学院、华中农学院等院校,仅保留家畜人工授精站。1958年畜牧兽医系恢复重建,划入广西农学院。1992年广西农学院更名为广西农业大学。1997年广西农业大学与原广西大学合并组建新广西大学,畜牧兽医系撤系建院成立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学院现设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3个本科专业;有畜牧学和兽医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水产养殖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兽医专业硕士学位点、农业推广硕士畜牧领域和水产养殖领域学位点;拥有畜牧学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1个,国家重点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1个,广西双一流建设学科(畜牧学)1个,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畜牧学、兽医学)2个。学院设有动科系、动医系和1个实验教学中心;有动物繁殖研究所、养禽与禽病研究所、动物疫病防治研究所、饲料研究所、水产研究所等5个研究所和1个海洋研究中心;有校内教学科研基地、动物医院和24个校外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学院现有教职工107人,其中专任教师77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32人,副高职称24人,博士生导师30人,硕士生导师7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73人。目前拥有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广西八桂学者1人,广西高校百人计划4人,广西优秀专家3人,广西高校卓越学者2人,广西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水产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学位评估中心评审专家1人,农业部东盟水产品市场跟踪专家1人,广西海域使用论证专家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广西创新团队首席专家2人、功能专家3人、岗位专家2人。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90万

    ]
  • 广西大学法学院的前身是1942年成立的广西大学文法学院法律系,1953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停办,1983年恢复重建,1997年成立广西大学法学院。自恢复重建以来,法学院全体师生员工以培养和造就一流人才和创建名牌学院为目标,积极进取,艰苦创业,各项事业均获得迅猛发展。目前,法学院已形成以硕士研究生教育为龙头,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成人系列本科教育、专科教育为两翼的完整的法学教育体系;拥有民商法学、法学理论、宪法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国际法学、诉讼法学、环境法学等8个硕士点及研究生班。法学院现有教职工43人,专任教师38人,其中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1人)、副教授16人。已获得博士学位的14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4人。1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被评为得全国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入选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2人列入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资助计划,3人被授予广西“杰出法学家”称号。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3%,形成了以博士生导师孟勤国教授为带头人的教学科研队伍。自1983年以来,法学院教师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46项,教学研究成果奖6项。拥有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民商法学教学团队,是广西大学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之一。其中孟勤国教授在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八次评奖中,三次获得一等奖、三次获得二等奖、两次获得三等奖,其专著《物权二元结构论——中国物权制度的理论重构》在2004年获全国首届优秀法律图书奖。法学院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国际合作科研课题50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28篇。2004年法学院成功举办了全国最高级别的物权法研讨会,有近70位国内知名学者和法律专业人士来到我院开展学术交流和举办学术讲座,其中包括法学大师江平先生。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广西大学法学院承办的2008年中国诊所法律教育经验研讨会,于2008年5月31日在广西南宁举行,这是诊所法律教育研究的国际性盛会,有92所国际、国内知名大学参会。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50万

    ]
  • 广西大学商学院成立于1997年,学院的愿景和使命是“跻身中国一流商学院之列,创新管理知识,培养商业领军人才,推动社会繁荣进步”,以“厚德、博学、创新卓越”为价值观。商学院的源流可以追溯到1937年成立的广西大学经济学系,中共“一大”代表、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李达先生担任系主任。施复亮、杨时展、张先辰、漆琪生、周伯棣、石兆棠、张人价、薛暮桥、李铁民、王澹如、王学膺等一批名家曾在这里任教。学院目前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同时还有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是广西最早有资格培养MBA的院校,也是目前广西唯一具有培养EMBA资格的院校。2018年,应用经济学被纳入教育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2019年,应用经济学进入软科评估应用经济学的前16%(第42位)。学院7个本科专业为: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被认定为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商管理专业被认定为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专业被认定为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商管理专业同时是教育部评选的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截止2021年6月,学院共有153位在编教职工,125位全职教师。全职教师中,48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5位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汇聚了多名国内知名经济学家、金融证券专家,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九届集体学习主讲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国家旅游业青年专家、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和广西大学君武学者。学院设有中国—东盟金融开放门户研究院、中国边疆经济研究院、中国广西自由贸易区创新研究院、中英区块链产业研究院、广西发展战略研究院、广西特色文化与旅游研究院、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发展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发展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截止2020年5月,学院共有学位项目在读学生4151人,分别在本科、博士、硕士、MBA、EMBA等项目中学习,包括来自越南、老挝、韩国、柬埔寨等十余个国家的留学生160多人。学院办公大楼建筑面积超9000平米,教学科研和实验设施较为完备。其中,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是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也是广西首个经管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设有文献库,现有经济与管理类藏书及各种纸制文献资料6万余册(本),面积5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50人阅读。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具有特色和优势,是广西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依托学院。近15年来,一直在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16年为中国赛区冠军,代表中国出征全球赛,获得季军。“学创杯”全国大学生综合模拟大赛总决赛中,囊括过大赛特等奖和“学创之星”殊荣。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MBA专项赛和网络信息经济专项赛中,荣获全国决赛银奖。除此之外,学生在体育竞技中也表现突出,2018年在首届国际大学生啦啦操锦标赛中荣获冠军。二十余年来,广西大学商学院已形成完整的学科结构、优秀的师资队伍、丰富的教学体系,培养了本硕博人才3万多人,校友遍布全球各地,活跃于政界、商界、学界,是一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近五年来,学院获得国家基金项目3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68项,横向科研项目68项,科研经费合计2962万元。发表学术论文676篇,其中,《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高水平核心期刊论文266篇,《TourismManagement》等SSCI论文13篇,SCI论文5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8篇,出版学术著作68部,出版教材12本。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25项。未来的发展之路,学院将做好十四五规划,以金融学和边疆经济学为引领,打造面向东盟金融开放、文化与旅游、边疆经济、区块链研究、自贸区研究等多个重点学科,向着建设一流商学院的方向不懈努力。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15.20万

    ]
  •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是在原广西大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院的基础上,为了反映学院学科建设的现实状况,同时为了适应未来发展需要,于2005年9月建立起来的。公共管理学院最初的专业是1977年设立的哲学本科专业,以及其后设立的两个专科专业(行政管理及公共关系专业)。1999年新办旅游管理专业(含公共事业管理方向),2002年新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05年,服从学校学科调整的需要,旅游管理专业划归商学院。2006年,新办社会工作本科专业。2017年5月,我院哲学系整体划转到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年7月学校撤销教育学院,教育学院部分教师划入我院。目前,学院设立有公共管理系和MPA教育中心,设有中国—东盟社会组织与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广西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问题研究所。拥有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社会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公共经济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其中,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有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公共组织与社会治理、社会保障4个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广西特色专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广西精品课程,公共管理教学实验室、社会工作教学实验室是广西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公共管理学科为广西重点学科,是广西大学“211工程”和“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领域,在非政府组织研究、区域社会治理创新、农村问题等领域的研究形成特色和优势。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8人,其中专任教师45人,行政、教辅、实验人员13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有36人、占80%,还有4人正在读博;教授14人、占31%,副教授17人、占38%,讲师14人、占31%;博士生导师6人,留学回国人员5人,硕士生导师38人、占79%。目前有在校生950人(留学生24人),其中本科生627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14人(科学硕士研究生252人、公共管理专业硕士62人),全日制博士生9人,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高、能力强、适应广的高级人才。近五年来,我院教师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承担省部级项目60项,横向课题85项;我院教师出版学术著作61部,发表学术论文共599篇,在SSCI期刊发表论文7篇,其中SSCI1区5篇,SSCI2区1篇,SSCI3区1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26篇,在《管理世界》、《中国行政管理》、《社会学》、《中国农村观察》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共30篇。获广西自治区社会科学成果奖等科研奖励30多项。公共管理学院依托广西大学作为教育部和自治区政府共建高校的雄厚资源,围绕国家和广西发展需要,以及广西大学建设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定位,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人才培养质量、办学规模、社会影响不断提高,为区域社会公共部门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目前,正以广西大学“双一流”建设为目标导向,进一步提升公共管理学科的整体实力,必将以新的姿态展现出公共管理学科的优势和风采!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5.70万

    ]
  • 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是一个理工结合、以工为主的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已于2019年动态调整)、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电子商务(2017年开始暂停招生)等方面高级专业技术人才;2017年9月,原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划入本学院。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学科(已于2019年动态调整)是广西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多媒体通信与网络技术是广西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广西智能数字服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是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行分布式计算技术实验室、多媒体通信与信息处理是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此外,还拥有广西高校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西高校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广西大学多功能计算平台(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南宁分中心)。经过建设和发展,学院已经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成人学历教育等多层次办学体系。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商务(2017年开始暂停招生)、网络工程、信息安全、教育技术学(2017年开始暂停招生)、等七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已于2019年动态调整)、信息与通信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从2020年开始将原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3个领域硕士点整合申报获批为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类别(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2个领域方向)学位点。与广西大学其他学院共建电力装备与智能信息技术、生物信息学2个学科方向博士研究生培养。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点获得“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荣誉称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14年被批准为国家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本科专业、2019年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广西高等学校创新创业示范性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电子商务(2017年开始暂停招生)等专业也先后被评为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群。目前,学院现有在校学生2000多人,其中博士生20多人,硕士生300多人,本科生1700多人,留学生10多人,是广西大学学生规模较大的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129人,其中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12人,副教授38人,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2人。教师队伍中,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工程人选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3人,广西高层次人才2人,广西八桂青年学者1人,广西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1人,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资助计划人选2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4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奖1人,广西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宝钢优秀教师奖2人。学院紧紧围绕着国家和广西经济建设重大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为主线,重点开展了高性能并行计算、协同计算与分布式数据处理、计算机图形图像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挖掘、生物信息处理、移动多媒体通信、云计算、互联网软件、大数据分析、医学图像处理、网络与信息安全、无线网络及其应用、北斗卫星通信与光纤通信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逐步形成了面向应用、多学科联合攻关的技术优势与研究特色,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近五年来,主持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0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其它项目90多项,到校科研经费5000多万元。在国际国内重要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SCI一区或二区论文50多篇,被SCI、EI、ISTP收录600多篇;出版教材和专著20多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20多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00多项。获得8项省部级科技奖。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主的办学方向,注重在学科专业建设、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教学手段提高等方面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近10年来,我院共承担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30多项。近五年来,获得10多项目广西教学成果奖、广西创新创业教学教育成果奖。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好,毕业生分配都保持在90%以上,并逐年提升。学院所培养的毕业生遍布海内外,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正秉承“振兴中华、发达广西”的精神和“勤恳朴诚、厚学之新”的校训,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广阔的事业、更加昂扬的志气,更加扎实的作风,积极投身“双一流”建设的行列,为把广西大学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而做出积极贡献,努力建成学科专业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区域一流研究教学型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90万

    ]
  • 广西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是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践行者,同时也是教育部“部区合建一流学科”(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承担者。学院拥有广西唯一的经济类博士点——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广西唯一的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应用经济学学科目前是广西文科中唯一被纳入教育部“部区合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的学科,同时也是广西大学文科中唯一被纳入广西一流学科“A类项目”建设计划的学科。学院下设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三个本科专业支撑学科发展,全部入选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计划。实验教学平台——广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是广西首个文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也是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学院现有教职工60人,其中专任教师44人,教授22人、副教授14人、助理教授或讲师8人,汇聚多名国内知名学家专家,包括: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田利辉、王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主讲者李光辉等;学院还从牛津大学、社科院、上海交大等著名机构柔性引进高端人才9人。学院目前在校生1658人,其中本科生975人,含留学生48人;学术型硕士生190人,含留学生17人;专业型硕士生386人;博士生107人,含留学生27人。现有在站博士后7人,含外籍博士后。我院可追溯到1937年成立的广西大学经济学系,首任系主任是中共“一大”代表、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李达先生。1992年广西大学经济学系更名为广西大学经济学院。1997年,广西大学经济学院与广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系合并更名为广西大学商学院。2021年,广西大学商学院调整,成立新的经济学院,经济学院与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合署。学院两万多校友遍布全国和东南亚,成为多领域或部门的领军人物。已故老校友庄炎林曾任全国侨联主席,获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现任广西自治区政府主席蓝天立、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行长廖林等为我院校友。民政部原部长李纪恒、海南省委常委肖莺子、重庆市委常委莫恭明等政要曾在我院进修学习。广西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苏道俨、广西自治区发改委原主任章远新、广西自治区原国资委主任尹建国等也是我院校友。未来,学院将秉承“厚德、厚学、致新、卓越”的价值观,遵循教育部孙尧副部长“大国要有重器,大学要有顶尖学科,学科要有金刚钻”的讲话精神,按照学校王乃学书记的指示,落实“四找”发展方向,“四抓”工作措施,“服务广西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两个服务”任务,“三个成为”发展目标的重要建设思路,在“十四五”发展时期,以边疆经济学和金融学为引领,打造成为国际知名、东盟特色、国内一流的经济金融人才培养的高端学院、决策咨询的顶级智库、国际合作的品牌平台。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6.00万

    ]
  • 历史沿革:广西大学林学院创办于1932年,是广西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建院80多年来,林学院历尽艰辛,经历了“东源梧州,西走贵州,北上桂林,南下明阳,‘客居’来宾,三顾柳州,三返南宁”的11次搬迁和6次更名的办学历程,但林院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克服困难,顽强拼搏,努力创造条件,不断开创教学与科研工作新局面,推动着学院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区域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及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师资队伍: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83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A类)学者1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国家级学会常务理事1人,全国林业敬业和学术成就奖(刘业经奖励基金)获得者1人;专任教师60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51人,占80%,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师25人,教授(研究员)17人,副教授35人,博士、硕士生导师53人,占75%。科学研究:学院拥有国家林业局中南速生材繁育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广西森林生态与保育重点实验室、广西高等学校林业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林业科学与工程自治区级实验教学中心、林业科学与工程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广西大学林业与生态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广西大学热带人工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广西木材及木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广西大学林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研究平台。实验教学与科研用房约8000多m2,有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80多台(套),仪器设备总值5500多万元;建有校内科研与实践教学苗圃1处(面积约7400m2),校外科研与实践教学基地21处。近5年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40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多项,每年到校科研经费均超过1000万元,名列全校前列;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授权专利4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出版著作20多部,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80余篇;我院曹坤芳研究员在著名国际期刊《GlobalEcologyandBiogeography》发表论文,(影响因子达7.22),产生重大影响。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学院现有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态学、林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林业、风景园林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生态学学科是在以马大浦、汪振儒、陈焕镛、侯宽昭、李治基、黎向东教授为学术代表的森林学、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八十年的学术积淀和学科交叉,形成了重厚的学科基础,成为学校重点和优势学科之一,现任负责人是博士生导师温远光教授。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学院设有林学、园林、生态学3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700余人,全日制研究生200余人,在职研究生300余人,至今已为国家输送各类高级专门人才2万余名。根据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全院师生员工努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5年获3项国家级、8项自治区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立项,获得10项教学成果,成为广西大学教学质量工程标志性成果最多的学院之一。其中:林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木材学、森林生态学分别入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木材学和森林生态学2个团队分别入选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罗建举、徐峰两位教授被选为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林业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获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3年获三项自治区教学成果特等奖。和谐学院建设:为给学院科研与教学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文氛围,我院广大师生员工围绕建设“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学院”目标,在努力开创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新局面的同时,学院党、工、学、青、妇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0年,学院分工会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小家”称号。在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建设的推动下,学院已步入跨越发展期。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90万

    ]
  • 广西大学农学院1932年成立于梧州,首任院长为原广西大学副校长、著名教育家盘珠祁教授。1937年迁至柳州沙塘;1944年迁至贵州榕江;1945年迁回柳州鹧鸪江;1946年夏迁至桂林雁山;1952年独立建制为广西农学院;1958年广西农学院搬迁到南宁现址,1992年更名为广西农业大学,1997年与广西大学合并,由原广西农业大学的农学系、植保系、园艺系合并组建成新的广西大学农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137人,其中专任教师94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40人,副高职称34人,博士生导师27人,硕士生导师9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88人。目前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选2人,广西八桂学者3人,广西特聘专家3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5人,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综合试验站站长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首席专家2人、功能专家7人、综合试验站站长2人。学院学科齐全,现设农学系、植物保护系、园艺系、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系4个系和1个植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具备完备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作物学、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作物学、植物保护),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作物学、植物保护、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硕士专业硕士点1个共3个领域(农艺与种业、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农村发展),本科专业4个(农学、植物保护、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作物学为广西一流学科,农学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植物保护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目前有在校学生2237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447人,硕士生659人,博士生93人,留学生38人。学院现有教学科研用房面积18957m2,有校内教学科研实习实验基地、扶绥亚热带农科新城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仪器设备5725台(套),总值8800万元,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127台(套)。拥有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蔗糖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植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4个,广西甘蔗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广西农业环境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9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自治区级协同育人平台1个。“十二五”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138项,项目经费总额42830.52万元。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45项,其中,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9项,广西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广西区政府决策咨询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西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审定或登记农作物新品种51个,授权专利190件。出版论著58部,发表论文229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78篇,其中部分成果发表在《PNAS》、《NatureCommunication》、《ThePlantCell》、《MolecularPlant》等刊物上。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回信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勤恳朴诚、厚学致新”的校训,坚持“勤作崇术、格物育才”的理念,统筹推进综合改革,按照广西大学“百年目标、三步实施、五个一流、六条方略”的规划思路,培养新时代“五有”领军型人才,推进“双一流”建设,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努力建成学科专业布局合理、亚热带农业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90万

    ]
  • 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的创建始于1978年。1997年,原广西大学轻工系与原广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系合并为广西大学生物技术与糖业工程学院,2003年学科调整后,学院更名为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2017年9月,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和广西同亨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正式成立高端食品产学研研究院学院下设轻化工程、制糖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5个系,造纸科学、环保科学、制糖科学技术、食品科学4个研究所。“泛北部湾特色资源加工新技术”学科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教育部“糖业及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筹备组建)挂靠在我院;学院的“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创新团队是首批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轻工技术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个。2017年9月,广西同亨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就成立高端食品产学研研究院达成协议,成功打通产学研合作“最后一公里”。据介绍,同亨生物和广西大学达成合作协议以提高广西农产品及生物资源的深加工技术研究,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人才培养与交流为目的,为双方联合开展技术研究、创建技术交流合作平台,加强人才实践锻炼与培训提供指导性纲领。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90万

    ]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前身为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学系,为广西大学最大工科院系之一。学院历史可追溯到1928年创校之初的土木工程预科班,1932年土木工程学系作为广西大学第一个工科系成立。1997年两校合并后,组建成为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系)自1928年建立以来,历经苏鉴轩、葛天回、沈锡林、赵澄波、肖津、郭汝铭、王师羲、谢世澄、王朝伟、尹政、李淑嫒、秦荣、柯尊敬、韦树英等14位系主任和燕柳斌、杨绿峰、邓志恒、梅国雄四位院长。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5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0人,教授45人,副教授48人,有全职院士1人、双聘院士1人、兼职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在校本科生21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00余人。设置有建筑工程系、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岩土与地下工程系、建筑规划系、水利工程系、基础教学系及实验中心。近年来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显著进步,目前拥有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和红水河流域水利资源开发“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国家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自治区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水利工程自治区重点学科、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防灾减灾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广西特殊地质公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人才小高地等高水平的学科支撑平台。2017年,在郑皆连院士的带领下,我院土木工程学科成为广西唯一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学科。学院已建立了完善的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博士点、水利工程一级博士点、建筑学一级硕士点,拥有土木工程(含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等三个专业方向)、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等四个本科专业。2002年土木工程专业获得广西首批精品专业,2006年、2011年、2016年连续三次通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近10年,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科研课题100余项;承担了一批包括世界最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平南三桥项目在内的国家和地方重大、重点工程科研项目;取得一大批高水平的原创科研成果,一些科研成果达到同领域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5项。自成立以来,学院已为国家培养各层次毕业生13000余人,从这里走出了包括国家领导人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等领导干部在内的一批行政管理人才,锻造了一大批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建筑规划等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50万

    ]
  •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前身为1947年成立的广西大学文法学院英语教学部,招收首届英语专业学生,1950年招收首届俄语专业学生。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西大英语专业合入中山大学,俄语专业合入武汉大学。1958年恢复重办广西大学,成立了外文系。首任系主任是我国著名学者、原中山大学教授周其勋。1973年外语系招收首届日语专业学生。1993年外语系获“翻译理论与实践”硕士点(现名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1997年原广西大学外语系、原广西大学大学英语教学部、原广西农业大学英语部、广西外语培训中心等单位合并,组建成为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1999年招收首届旅游管理(涉外方向)专业学生。同年获旅游管理硕士点。2005年学科管理归类,旅游管理(涉外方向)专业并入学校商学院。学院的办学定位是以本科外语教育为主,努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办好第二专业教育,开展科学研究,主动服务社会,适应国家和广西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培养高层次外语应用型人才,在广西高校外语院系的教学改革和发展中起示范作用。学院下设英语、大学英语、日语、东南亚语、成人教育5个系部,有英语、翻译、日语、越南语和泰语5个本科专业。现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翻译专业学位硕士点。学院还设立了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外语教育研究所和日语语言文化研究所,以及翻译研究所。有托福(TOFEL)、英国剑桥商务英语(BEC)、外语水平考试(WSK)、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出国培训备选人员资格考试、翻译证书考试6个全国考试中心。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181人,其中专任教师165人,教授18人,副教授45人,硕士生导师36人,学院聘有兼职(客座)教授6人,外籍教师8人。有博士学位教师11人,98%的教师具有硕士或研究生学历。经过多年建设,学院形成了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较强的学科队伍,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修辞学、英美文学与文化、专门用途外语、英语语言学与英语教学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7.50万

    ]
  • 广西大学文学院成立于1936年,源于国立广西大学文法学系学院,后改为中文系,著名学者陈望道、王士菁、秦似等曾先后出任系主任。2008年3月13日,由原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分立,目前学院下设9个教研室(语言学、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文秘与写作、戏剧影视文学、民俗学与民族民间文学、对外汉语、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还设有古籍整理研究所、语言学研究中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广西大学普通话培训与测试中心,以及综合实验室(含摄影中心、视听观摩室、演播厅、多功能数码后期制作室----与新闻传播学院共享),图书资料室等多个科研、教学和实验机构。学院设有汉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对外汉语教学三个本科专业;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授权点(下含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等8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一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型学位硕士授权点。全院在校学生938人,其中研究生220人,本科生718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改成绩显著,科研成果突出。全院现有教职工69名,其中专任教师57名。有教授15名,副教授26名;教师中有博士学位40名,在读博士2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广西优秀专家、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4名。此外还从国内知名学者、自治区领导和专家中聘请兼职教授18名,其中有著名导演张艺谋,著名表演艺术家陈佩斯、卢奇等。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2余项,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82部,发表学术论文187篇。获自治区社科优秀成果奖21项。文学院多年来为地方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人才,富有特色和成效。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05万

    ]
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
简称:广西大学 地区: 广西 学制:2~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3.90~15.20万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类型:综合类、公办、双一流、211 地址:广西省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师大博学 > 广西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友情链接:中教互联中教互联官网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