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广西师范大学 > 招生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 简称:广西师大
  • 地区: 广西
  • 类型:师范类、公办
  • 学制:2~3年
  • 学费:¥3.00~7.80万
  •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育才路15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学学科的发展有着较为深厚的历史底蕴。据校史记载,建校以后曾有马哲民、张志让、张映和王觐等著名法学家到校执教治学,弘文励教。1992年,我校正式招收法学专业专科生,1995年开始,至2001年先后分别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国民经济学学科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开始招收法学本科生,2002年开始招收法理学硕士研究生,2004年开始招收宪法与行政法硕士研究生和国际法硕士研究生,2007年获得广西第一个法律硕士授权点,2009年开始在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招收法制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博士研究生。2019年开始可以在教育学博士点下招收教育法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我校1999年成立经济政法学院,下设法律系。2002年成立法商学院,下设法律系。2005年12月,以原法商学院法律系为主体,整合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等学科专业成立法学院,期间2013年10月,依托法学院成立律师学院。2015年12月,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等学科专业转入原政治与行政学院,并更名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与法学院合并组建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3月,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分设为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院目前有法学本科专业,该专业是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有法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设置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法学、国际法学、知识产权法、立法学等1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是广西覆盖面最广的法学硕士授权点。学院办学基础设施完善。建设有法学图书资料室、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多媒体教室、案例库、电子阅览室、物证技术分析室等教学实验实践设施。学院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注重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已形成一支由中青年教师组成的基础扎实、学识渊博、年富力强、视野开阔、锐意进取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专任教师46人,教授16人,副教授15人,讲师15人,教职工中有博士学位28人,在读博士3人。其中有广西教学名师1名,校级教学名师1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广西高校卓越学者1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1人,广西知识产权十百千人才1人,广西十大杰出法学家2人,博士生导师7人。学院有在校学生人数1275人,其中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32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51人,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职法硕)164人,全日制本科生812人,外国留学生16人。学院科教平台丰富,拥有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西地方法治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广西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广西师范大学基地)、广西知识产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广西师范大学建设基地)和广西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暨联合培养基地(广西师范大学基地)。学院是广西法学教育研究会、广西法理学研究会、广西国际法学研究会、广西经济法学研究会的会长单位。学院科研力量雄厚,科研成果显著。学院教师目前承担国家级课题16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1项,重点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50多项,横向合作研究课题60多项。近年来,全院教师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近40部,发表论文800多篇。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3项,学院多名教师还在全国省市学术机构和法律实践部门兼职,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法治建设。学院多年来致力于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培养了适应社会需要的法学专门人才逾万人。毕业生质量广受社会好评,相当多毕业生已成为地方政法战线的骨干力量。学院秉承“厚德明法,博学成才”的院训,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充分发挥“人才库”“智囊团”作用,积极建设高水平法学院,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作出更大的贡献。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成立于2015年12月,其前身为1982年成立的教育系,1998年6月,学校院系专业调整,决定将教育系、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实验幼儿园合并组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田家炳教育书院)。2015年12月,为适应学科发展,整合教育科学学院(田家炳教育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育部广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成立教育学部。学部位于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桂林市,是广西培养教育学科与心理学科教师、教育管理干部、教育科研人员、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摇篮。学部以“以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为两翼”为发展理念,立足八桂,培养与研究特色鲜明,形成了丰富的创新成果。师资力量持续增强学部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目前在职教职工125人,专任教师97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35人(二级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24人),专任教师78%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督学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1人,教育部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学科专家3人,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1人,广西八桂学者1人,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1人,广西高校首届杰出科技人才1人,广西优秀专家2人,广西高等学校“卓越学者”1人。学科专业优势凸显学部现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教育经济与管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2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以及教育硕士、应用心理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学学科是广西双一流学科、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中进入全国前30%,在2018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教育学学科排名18。小学教育专业入选国家“双万计划”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专业入选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已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师范类专业试点认证,是国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示范专业,3门课程(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入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学部现置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特殊教育等6个全日制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学部秉承“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工作宗旨,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名校长领航工程培养基地、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为载体,着力塑造学生先进、宽广、专业化的知识结构与学术素养,全面启动“知识与能力拓展”工程、“深度阅读赠阅计划”、“影响力教育论坛”,提升学生的教育文化品质。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学认可度得到整体提升,在学校每年教学动态评估中始终名列前茅。学生英语、计算机、教师技能等各项成绩在全校各年级中均名列前茅。2016-2018届学生毕业率保持在95%以上,多次被评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并在2017年荣获毕业生就业创业突出贡献奖,学生考研率均保持在15%左右,在全校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考研工作先进集体,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党支部2018年获得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学部党委2016年被评为广西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近5年来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国家级13项,区级22项,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银奖1项,获“创新杯”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项目金奖2项,铜奖4项,成绩斐然。教学改革成果显著学部教学团队立足八桂大地,研究领域多元,以教育部长江学者及其团队、广西八桂学者团队等平台为载体,凝练学术研究特色,学术团队教学改革成果显著。近五年,学部教学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4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项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3个自治区级教师教育学科教学团队,1个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获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区级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A类8项、一般项目B类5项;获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1项;获研究生课程项目建设1项;获全区高校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4项、三等奖1项。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学部深化推进科研工作,着力推动科研创新发展,持续提升学术团队科研水平。近五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8项,自治区级纵横向项目85项。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0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0项。出版学术著作27部,在《教育研究》、《PsychologicalReports》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0余篇。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相关咨询报告35份。在学校每年科研考核中都达优秀。学部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广西八桂学者设岗,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有广西教育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等4个广西省级学术科研平台。社会服务卓越学部依托专业力量提振社会服务能力。近五年,先后承担实施国家级示范项目(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等)、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广西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等多层次多类型400多项教师教育高端项目,每年参训学员达12615人,年均执行98.9班次,年均实施培训天数615天,培训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取得显著成效,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力,逐步实现了社会服务与教师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多维互动,“人才培养、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大学功能得到有效拓展,有效推进学术梯队整体发展。国际交流活跃积极开展国际及区域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探索国际合作的新路径、新模式,推进和提升国际合作水平,通过多层面的深度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取得的新突破。近五年,学部累计签订合作交流协议12个,先后签订欧盟高端项目INCLUTE、LEAD2合作项目,承办了第二届“G20教育对话”等十多次国际、国内高端学术会议;每年邀请了近两百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学部讲学,形成了开放、合作、共赢的教育文化与办学格局。资助多位学术骨干赴俄罗斯乌拉尔师范大学等境外知名学府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考察访问,提高专任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国际视野水平;资助三十多位学生参加香港教育大学等境外高校举办的研究生高端论坛及交流学习。这些学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开阔了学部学生的学术视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部积极巩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取得的成果,不断提炼和凝聚学部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立足广西,注重人才培养和文化传创,凸显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积极开展国际及区域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努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教育机构和学术堡垒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是学校2005年12月教育资源整合后,全校唯一设置的专门从事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专业教学科研的办学机构。著名经济学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罗知颂教授担任学院创院院长。经济管理学院下设经济系、工商管理系、会计系。学院有经济研究所、桂台经济合作研究中心、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管理科学研究中心、生态经济研究中心、金融证券研究中心、WTO研究中心、企业诊断与咨询中心、民营经济促进中心和教育厅重点建设的西南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与社会服务机构。现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含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数量经济学等二级学科)、政治经济学、经济史、企业管理、旅游管理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权点,有经济学、工商管理、会计学、金融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五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和经济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本专科函授、自学考试专业。目前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70人,本科生1707人,留学生64人,在职研究生800余人,函授、自考学生1000余人。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科的办学起点始于1936年。据校史考证,1936年秋广西师专并入旧广西大学,设立经济学系,著名经济学家李达任首任经济系主任,开启了广西高校经济管理教育的先河。抗日战争时期,桂林作为大后方文化城,名家大师云集。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千家驹、沈志远、陶大镛、张培刚等教授曾来校任教。1953年高校院系调整,设广西师范学院并确定了师范教育办学性质,经济管理学科淡出。1960年成立政治教育系;1990年复办经济学专业;1993年更名为政治经济系;2000年组建经济政法学院;2002年重组法商学院,直到2005年底成立经济管理学院,我们的院史和校友一脉相传。70多年的历史轨迹,标志着我校经济、管理学科建设与发展日臻成熟。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涤新、胡代光、厉以宁、陈彪如、谭崇台、董辅礽、卫兴华、张友仁、何炼成、熊映梧、李京文、张曙光等一大批著名经济学家相继来校讲学。学院坚持从国内外引进优秀人才,优化师资结构,形成了年龄、学历与知识结构、学缘关系较为合理,综合实力较为雄厚的学术梯队。专任教师中博士约占百分之五十,硕士以上占百分之九十五,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教师占百分之五十以上。学院还聘请了一批学术造诣深厚、富有经济管理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担任兼职教授。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和其它各类重点科研项目6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42部,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励30余项,在学术界、经济界、企业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学院秉承“科学民主、合作分享、博采精深、实践创新”的宗旨,重视基础理论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努力开拓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视野,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沟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学院同国内外许多重点大学的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以及相关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同社会各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积极承担横向的课题研究和教育培训任务,建设在校学生的实习、实践基地,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正以二次创业的精神风貌,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质量为第一主题,全力打造学院的品牌,力争成为省属重点师范大学中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一流经济管理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00万

    ]
  •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更名于2006年1月(原名为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原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是在原历史与信息学系基础上拓展的二级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32年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成立时设立的历史专修科,为学校最早建立的系科之一。1954年夏,历史专修科改称历史系,此后近40年,历史系曾于1956~1957年改为史地系,1959~1960年改为政史系,其余时间均称历史系。1994年,历史系又改为历史与信息学系,系名一直沿用到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1]成立。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下辖历史教育、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3个系,以及广西师范大学地方民族史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宗法与民俗文化研究所两个研究所及靖江王府博物馆等机构。广西历史学会也挂靠在本院。学院现有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及博物馆学、历史文献学、中国少数民族史、经济史、民族学、课程与教学论(历史教学方向)、教育硕士(历史教育)及旅游管理学等13个硕士点;有历史学、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3个本科专业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95万

    ]
  •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于2002年9月,其前身是创办于1959年4月的广西师范学院生物学系,是广西第一个培养生物学师资和科研人才的基地。目前拥有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片区最大的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国家级理科实践教育基地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和教学实践基地。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学院已经建设成为以师范教育为主,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协同发展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办学实体。目前,学院下设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3个系,拥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态学3个本科专业,生物学和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林业硕士专业学位1个授权点,同时在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生物)等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学院在读本科生949人、硕士研究生273人。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条件日趋完善,目前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理科实践教育基地(广西师范大学-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理科实践教育基地)、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野生动植物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干细胞与医药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4个校级研究所(中心)(珍稀濒危动植物研究所、应用生物研究所、湿地研究所、生物医学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多个珍稀濒危动植物繁育基地。学院拥有13个教学实验室,面积59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3000多万元。此外,学院搬迁后,完成了新的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建设;该馆不仅是桂林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也是对外接待的窗口之一。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81人,其中专任教师53人。高级职称教师3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广西第二批八桂学者1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3人,广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广西师范大学教学名师2人,广西师范大学教学能手2人,教学新秀2人。“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学与环境保护研究团队”是广西高校第二批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学院教学科研两手抓,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促进学科发展。生物科学专业为广西高校优势专业,生物技术专业为广西高校特色专业。“生态学”、“动物学”为广西重点学科,“生态与环境保护”为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普通动物学》、《植物生理学》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为自治区级教师教育精品课程。近5年,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广西科技重大研究专项、北部湾重大研究专项等各类研究项目90多项,总经费4000多万元。学院教师累计获得各类优秀教学成果和教学软件大赛奖有30多项。学院坚持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思想教育为抓、以学生活动为平台、以实践创新为重点、以学风建设为保障,规范管理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党团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校园文化、实践创新、科研训练等活动,加强专业指导的同时倡导学生自我管理,不断推进学风建设,努力营造“自强不息,考研读博”、“博学笃志,奋发图强”的学风氛围。2019届本科生就业率为90.55%,研究生就业率为98.55%。33名本科生考上研究生,升学率为17%,其中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升学率为36%。近三年来,我院获得国家奖学金、三好学生等各种奖励的学生有800多人次;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三篇;发明实用新型专利69个;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区级及以上立项项目共计86项;在全国“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创青春、创新杯等科技竞赛活动中以及全国的英语竞赛、翻译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中也均获得的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广西师范大学地处国际旅游胜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桂林,是国家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数学与统计学院是学校最早设立的教学、科研单位之一,其前身为1932年创办的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修科,至今已有87年的办学发展历史。根据学校办学需求,学院五次更名调整,由1954年的数学专修科改为数学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至2013年更名为数学与统计学院。学院下设数学系、概率统计系和高等数学教学部三个教学机构;还设有应用数学研究所和大数据统计分析中心两个校级研究平台;广西统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广西普通高中数学学科基地、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中学数学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和桂林市数学会挂靠在学院。现有教职工85人,其中专任教师70人;在校学生1535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1310人、硕士研究生225人。80多年来,学院为国家尤其是广西培养了近18000名高素质教师和其他专业人才。学院重视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目前拥有数学与统计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均为广西重点学科,应用统计专业硕士(MAS)学位授权点是全国第一批,也是广西最早获批的单位。数学与统计模型实验室为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教育部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广西高等学校优质专业、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优势专业)立项专业。学院拥有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8人(二级教授),占54.3%,具有博士学位42人,占60%;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8人;教师中有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广西优秀专家、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终身教授、广西教学名师、广西优秀教师、广西高等学校卓越学者、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等人才或荣誉称号共11人;还有10余人担任国家一级学会和二级学会的副理事长、常务理事或理事,拥有3个自治区教学团队和1个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学院重视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目前拥有数学和统计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均为广西重点学科,应用统计专业硕士(MAS)学位授权点是全国第一批,也是广西最早获批的单位。数学与统计模型实验室为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教育部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广西高等学校优质专业、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优势专业)立项专业。学院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断巩固,教改成果显著。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自治区级教改项目15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40余篇。教师编写的教材《现代数学教育学》、《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SPSS统计软件应用基础》》、《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原理与实践》被区内外多所高校选用,广受好评。学院把科学研究作为促进教学、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近年来,学院教师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2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5项;学院教师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学院不断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路子,培养出的学生政治思想品德良好,综合素质强,专业能カ表現突出。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优异,近年来,获国家一等奖12项、二等奖52项;连续5届学生在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1人次;在2018年第九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师范专业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中获三等奖1人次(广西唯一),在2018年全国第八届“华文杯”数学创客比赛获特等奖3人次;在第四届全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全校金牌冠军、全区铜牌奖;连续九届学生获广西区师范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9人次;连续三届教育硕士获全国学科教学(数学)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3人次、三等奖5人次。近5年来获得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13项,自治区级项目60项。学生就业率高,近5年来,研究生就业率100%,其中一次性就业率均超过90%;本科生就业率超过95%。毕业生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学院依托学校的发展、自身的学科影响和区位优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活动,搭建良好的科研平台,积极开展各项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中国科学院姜伯驹院士、张景中院士、田刚院士、英国格拉斯哥大学K.A.Brown教授、美国特拉华大学蔡金法教授、美国的JohnsHopkinsUniversity的NilanjanChatterjee教授等国内外著名专家教授应邀到学院讲学。学院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合作研究,先后派遣、资助教师25人次赴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日本、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研究与交流。学院成功举办了国际数学家大会生物数学卫星会议、第八届中日统计会议、全国几何分析年会、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2012国际学术年会、全国理科高等数学研究会第十三次年会、第五届3+X统计学及其应用Workshop年会和2018年有限混合及非正则模型进展统计专业国际学术会议等高级别会议,得到了与会代表高度评价,扩大了学院的影响。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和科学研究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社会服务理念,坚持走“服务地方、服务社会”之路,注重发挥学科优势和智力优势,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积极推广和利用所取得的教学科研成果,建立共享机制,引领学科专业发展,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地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学院积极承担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项目。十多年来,学院先后承担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区培计划”、“广西区园丁工程项目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等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项目,大部分学员已成为广西基础教育中坚力量,多数园丁工程学员已走上领导岗位。学院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积极辐射和推广教研成果到老少边民族地区的一线中学以及区内外一些高等院校。通过“送教下乡,送研究上一线”活动和到省内外一些院校讲学传播教研成果。近三年来,学院教师先后到南宁、柳州、桂林、贵港、河池、百色、来宾、崇左等地的中学和区内外部分高校进行教研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学院还充分发挥统计学学科的资源优势,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统计部门和金融机构合作,培养与统计有关的专业人才,并提供数据分析、决策等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座落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其前身是1973年成立的体育系,2001年更名为体育学院。学院是广西最早招收和培养体育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单位。经过几代体育人的不懈奋斗,学院已经发展成为多层次、多类别、综合性的体育学科办学实体。目前,学院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设置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等四个本科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和体育教育训练学是自治区重点学科;体育基础教学实验中心是广西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是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中国龙狮协会“中国-东盟龙狮文化研究基地”,广西体育局“广西民族体育产业研究基地”。学院设体育系、运动系、社会体育系、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系、公共体育教研部、附属体育中学、校级体育科学研究所等二层机构。有理论、田径、篮球、综合球类、武水、体操、公体篮排球、公体乒羽足球、公体武术健美操等九个教研室。学院现有教职工129人,专任教师106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52人,占教师总数的60.4%;博士、硕士学位教师66人,占教师总数62%;教师中有国际级和国家级裁判21人,教育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史学、学校体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各1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120余人,硕士研究生160余人。2010年以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10项、省部级课题15项,自治区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项,广西本科优势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1项,广西教育厅、体育局课题19项,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8项,经费达250余万元。出版专著、教材8部,发表论文450余篇。获多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广西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学院办学条件优良,有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机能测定与评价等六个教学实验室,一个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室,运动分子生物学和运动生物化学两个研究型实验室。有藏书量丰富的资料室。体育设施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王城校区、育才校区运动场馆总面积8万余平方米。雁山主校区的12000余座位的标准田径场、5000固定座位18000平方米的主体育馆、16000平方米的教学训练馆、8100平方米室内田径馆、4100平方米的游泳馆、8600平方米的体育楼、8000余平方米的公共体育馆以及一批高质量室外足球场、排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场馆建设已全面启动,部分场馆已建成交付使用。学院历来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大学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计算机等级通过率、读研率逐年上升,毕业生的就业率达90%以上。大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学院训练、竞赛工作成绩突出。历届校友和在校生中有吴数德、陆永、唐灵生、肖健刚、兰世章、丘乐、李争、吴艳艳、莫芷欣、何宇翔、黄小惠、邓猛荣、蒋蕙花等多位奥运会冠军、世界锦标赛冠军、世界杯赛冠军,以及残奥会冠军陆春敏等。2010年以来,我院学生在参加国际国内比赛中,成绩突出,获得12个世界冠军、4个亚洲冠军、17个全国冠军、20余个全国大学生冠军。学校啦啦操队连续七年获全国冠军并代表中国大学生赴美国奥兰多参加世界啦啦队锦标赛和世界杯赛,获1次团体冠军,2次双人项目冠军、1次双人亚军,2次团体第三名、1次团体第五,为祖国、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学院十分注重对外交流,先后与俄罗斯、越南、马来西亚、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建立了文化合作交流关系。与越南北宁体育大学合作培养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与越南北宁体育大学和岘港体育大学合作培养体育教育本科生,已有87位越南学生被授予硕士学位,51位越南学生授予学士学位。学院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立足广西,服务广西,面向全国,着眼东南亚;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体育学院建设成为广西培养各级各类体育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广西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和咨询单位,加强与东盟国家体育文化与体育人才方面的合作交流。保持办学水平在广西的领先地位,把体育学院建设成为西部高校一流的体育院系,逐步进入全国省属普通高校体育院系先进行列。体育学院领导班子和全体师生团结奋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学和教学研究为支撑,以制度建设和执行为保证,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层次,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办出特色,全面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适应国家和广西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需,为实现学院的战略目标而努力。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是广西成立最早的外语院系。其前身是创办于1942年的国立桂林师范学院英语系,先后更名为广西师范学院外语系(1958年)、广西师范大学外语系(1983年)。2001年更名为外国语学院,2006年大学外语教学研究部与外国语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外国语学院。学院办学历史悠久,积淀深厚。著名学者陈翰笙是首任系主任,贺祥麟、刘上扶、陆煜泰等教授曾先后担任系主任。原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吕聪敏教授曾受聘为我院名誉院长。原南开大学外语系主任李宜燮先生,享誉国际的农学家马保之教授(马君武先生之子),原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广西第七届政协副主席贺祥麟教授,原中南六省(区)外语教学法研究会理事长王才仁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张金长教授,以及刘坤尊教授等长期在学院任教。本科专业设置合理,教师教育特色鲜明,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创办之初设英语和俄语专业。1964年俄语专业停止招生。目前学院设有英语(师范)、商务英语、翻译、日语、朝鲜语五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850余人。英语(师范)专业是自治区重点专业及优质专业。《综合英语》、《中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先后于2007年、2009年获自治区精品课程,“基础教育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学团队”于2010年获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英语(师范)专业于2011年获自治区“专业及课程一体化”优势专业,2019年获得“双万计划”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朝鲜语专业于2015年获自治区“专业-课程一体化”特色专业。学院的实验与实践教学成效显著,于2015年获批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治区级商务英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广西普通高中课改英语课程基地。大学英语教育成绩斐然。我校于2007年获批准为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单位,大学英语是自治区精品课程,大学英语教学团队为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2019年获认定为自治区级一流课程。大学英语智慧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2019年荣获自治区级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研究生教育历史悠久,学科发展平衡,规模可观。1979年开始招收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是广西师范大学最早招收研究生的三个专业之一。198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广西最早的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2010年,外国语言文学专业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2011年先后获得学科教学(英语)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英语语言文学获认定为自治区重点学科(2013年)。外国语言文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C+档次。目前学院共有5个二级硕士学位点: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课程与教学论(英语)、学科教学(英语)、翻译硕士(英语、日语、朝鲜语)。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强大,有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8人。另有4人担任国外知名大学博士生导师。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450余人。拥有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专任教师162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副高职称)53人;博士28人,在读博士生18人,90%以上的教师拥有硕士(含)以上学位,50%以上具有海外工作和留学进修的经历;学院长年聘任各语种外教6人。拥有一批学术造诣深厚的知名专家学者。陈国华教授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二级教授;谢世坚教授是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谢世坚、刘玉红、袁斌业、李永男等教授是校级拔尖人才,周晓玲教授是校级教学名师。现有博士生导师6人,另有4人担任国外知名大学博士生导师。有多名教师到世界著名高校如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学校做高级访问学者。遵循“修身重德、学贯中西”院训,秉承教书育人优良传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一代代教师辛勤培育下,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外语人才。学院精心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外语翻译大赛、演讲比赛等专业赛事,学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英语、日语、朝鲜语等专业竞赛中荣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其中2019年获得韩素音翻译大赛总决赛一等奖。我院毕业生遍及海内外。有的校友在学院设立专项奖励资助基金,拨付经费总额超过100万元。广西高校所有外语院系的领导中均有我院的毕业生,广西中学英语特级教师大多毕业于我院。学院设有英语语言文学系、商务英语系、日语系、朝鲜语系、翻译系,设立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语言与符号学研究所、朝鲜-韩国学研究中心、教师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外语教学技术中心等。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2010年以来,共获得厅级以上科研、教改项目12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项——其中的“中华学术文库外译”项目实现了广西零的突破,教育部项目及部委项目共78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项。年均产出科研成果150项左右,包括专著、译著、教材、论文集、SSCI、CSSCI和核心期刊论文等。获自治区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学院注重服务地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目前拥有剑桥商务英语证书(BEC)考点和剑桥少儿英语证书等多个考点。托福考点已获得教育部考试中心审批通过,现正在筹建中。学院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先后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泰国兰实大学、韩国木浦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弘益大学、忠北大学、光云大学、庆熙大学、日本熊本县立大学、日本立命馆大学、越南河内工业大学、印尼玛琅国立大学、印尼穆罕默迪亚大学等1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依托学校2018年通过的国家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资格,以多种方式招收、联合培养国际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学院将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国家和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握“一带一路”和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的战略机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为目标,聚焦质量建设,奋力推进学院内涵发展,使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文学院(中文科)是1932年伴随着广西师范大学诞生而最早成立的系科之一。在86年的发展历程中,陈望道、逯钦立、穆木天、冯振、林焕平等先贤会通开新,彪炳学界,积淀了深厚的底蕴。几代学人薪火相传,开拓进取,形成了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学科特色鲜明、教学科研优势突显的优良传统。2014年11月,依托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优势和文学院的深厚积淀,建立和文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运行机制的又一新的发展平台——新闻与传播学院。改革开放以来,学院传承弘扬优良传统,继往开来创新业绩:1981年获汉语史、古代文学硕士学位授权(是广西最早一批获得授权的硕士点,也是我校最早的2个硕士点),1995年获批“国家文科基地(中文)”,2006年获古代文学博士学位授权,2012年获准设置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7年获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师资力量持续增强。学院拥有汉语言文学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广西政府特聘专家”高水平科研团队4个,“广西高校卓越学者”科研团队1个。86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3人(二级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13人),69%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拥有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广西终身教授1人、广西自治区特聘专家4人、广西优秀专家3人。学科专业优势明显。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广西“双一流”建设学科、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中,进入全国前30%。现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写作学、文学传播学2个目录外方向)和美学、课程与教学论(语文)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汉语国际教育、学科教学〔语文〕、出版3个专业硕士点。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5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广西精品专业和广西优势特色专业。还建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中文)、桂学研究2011协同创新中心、审美人类学研究中心、八桂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级科研育人平台。科学研究获重大突破。近五年来,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2项(重大招标项目2项);出版学术著作6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其中《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学科顶尖期刊论文9篇,学科权威期刊论文40余篇,其他C刊或中文核刊论文250余篇);获省部级社科成果奖2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曾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1项。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八十六年薪火相传,学院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学学科人才培养重镇,培养了近2万名各层次中文人才,其中不乏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杰出人才,包括全国知名学者(国家教学名师、长江学者等)、高级党政领导干部、全国知名作家、杰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等等;同时为越南、泰国等东盟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端汉语人才。截止2017年底,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538人,其中本科生2039人,硕士研究生(含博士)499人;有留学生89人。已形成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并存的办学结构,在国内及东盟国家中享有良好的声誉。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近五年来,学院致力于为地方语文基础教育改革服务,探索构建的“三位一体全员分层”语文教师培训模式,已成为服务广西基础教育改革的特色品牌。公共文化服务在全国高校处于领先地位,先后获多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打造了“高校公共文化志愿进‘三馆’入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并获文化部奖励,率先垂范全国高校。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理念,打造了在全区乃至全国颇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新西南剧展”;充分发挥新型智库作用,为地方文化申遗、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文化安全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国际教育与交流特色凸显。学院大规模开展国际教育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是学校、也是全区留学生教育的排头兵。近五年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形成鲜明特色与优势,与我院合作的海外实习基地(点)达数十个,实现全员海外实习,学生培养在海内外享有良好声誉。面向东盟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3+1”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走出新路,目前已与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多所高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已先后成功派出近百名交换生,从2016级起,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将全员实施“3+1”中外合作培养。切实加大师资队伍国际化的培养与支持力度,近五年来,学院共有10余位教师先后赴国外任教、访学,赴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拓国际教育合作项目的教师近30人次。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源于1960年9月设立的政治教育系。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以政治教育系为母体,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管理学、法学等学科专业得到长足发展。1995年5月政治教育系更名为政治经济系,1999年5月更名为经济政法学院。2002年4月经济政法学院分设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商学院。2005年11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与社会科学教研部合并,成立政治与行政学院;法商学院的法律系与我校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合并整合成立法学院,以法商学院的经济系为主体成立经济管理学院。2015年12月,政治与行政学院与法学院合并组建成立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3月,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分设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学院设有政治学系、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公共管理系,并设有中国-东盟关系研究所、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中心、社会工作硕士(MSW)教育中心。设有电子政务实验室、社会工作实验室、社会调查实验室、专业硕士案例教学室。设有广西社会工作硕士联合培养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位委员会,2016),并与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共建行政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联合培养基地。学院招收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学、社会工作、政治学与行政学等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拥有政治学、公共管理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设有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国际政治、行政管理、社会保障、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社会学等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拥有社会工作硕士(MSW)、公共管理硕士(MPA)等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学院还招收社会学、行政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函授本科,并开展各类干部培训。现有在校学生1423人,其中本科生768人、硕士研究生455人、成人教育学生200人。学院已成为广西乃至中西部地区培养公共管理、社会学、社会工作、政治学等学科专业人才的重要单位,毕业生质量广受社会好评,很多毕业生已成为各行业的业务骨干。学院拥有一支年富力强、学识渊博、视野开阔、锐意进取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专任教师43人,70%拥有博士学位;教授11人,副教授17人,讲师1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9人;有留学归国人员7人。学院教师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8项、国际合作课题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40项、横向合作科研项目近30项;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30余部,发表论文500多篇;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20多次。学院将秉承“尊师重道,敬业乐群”的校训,积极融入学校“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以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为基础,以教师的学科专业发展为抓手,发扬“明德厚生,达道笃行”的精神,努力把学院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5.40万

    ]
  • 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是专门为职业院校培养培训优秀师资的广西师范大学二级学院,是获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也是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成立的“广西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学院自2009年成立以来,坚持“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的办学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以特色铸品牌”的办学理念,狠抓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学院文化建设,着力培育“能做、会教、善学”的高素质“双师型”职教师资和各行业应用型专门人才。经过8年多的建设,职师学院已经成为集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为一体的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的教学科研实体,为促进广西的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加强专业建设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职师学院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广西社会经济发展和优先重点发展的14+4千亿元产业发展的需求,结合办学定位和办学宗旨,设置和完善专业体系。现设有7教学系部,分别是机械与汽车工程系、电子与信息工程系、艺术设计系、财贸与物流管理系、旅游服务管理系、秘书与学前教育系、职业教育基础教学部。下设15个本科职教师资培养专业,分别是旅游管理、会计学、物流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汽车服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艺美术、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学前教育、秘书学。专业涵盖管理学、工学、艺术学、教育学和文学等6大学科门类。学院2013年获批成为广西唯一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2015年获批成为全国43所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之一。目前,学院在校本科学生4190人,在职研究生149人、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87人。从2013年起,作为广西第一批试点本科院校,从中等职业学校直接招收优秀毕业生攻读本科、2014年作为广西县级中职学校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培养单位招收中职免费师范生、学院2013-2014年先后获得教育部职教师资培训旅游管理、工艺美术等2个专业点建设项目、2015年获批自治区级职业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治区级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广西中职师资人才培养协同育人基地,以及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2016年获批广西职业教育教师研究中心。学院强调产学研相结合,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加强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注重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联合相关行业(企业)及中职学校成立“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集团”,着力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素质职教师资在人才培养上,学院强调职业性(能做)、师范性(会教)和发展性(善学)“三性”统一,在重视对学生健全人格及基础理论知识培养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的中职教师技能及相关行业操作技能的养成与训练,注重中职教师以及相关行业经验与行业经历的体验,使学生获得过硬的职业技能、可迁移的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教学模式上,学院以先进的教育课程理论为指导,实行“理论讲授+实训”的课程教学模式,毕业时要求学生必须取得相关行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使之成为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一体化”职教师资,逐步形成“理实一体、业师同授、双证并举”之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学院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学院《中职教师培养路径与模式改革——中职直推生和企业特招生培养试点工程》项目获批成为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项目也获批成为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这些项目的立项建设,极大促进学院职教师资培养研究,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院加强建设功能齐全、配置先进的校内综合实训中心及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同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政合作的途径,构建了由中职升本、高职升本、应用型本科直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多元立交、层次贯通”的职教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规模和层次的跨越式发展。学院重视各专业课程实践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建立“四年不间断”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制定并实施“实践能力培养五环节方案”,扎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能做、会教、善学”培养目标。学生学习气氛浓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近3年来,学生在全国、全区各类竞赛中实现了多项突破,获国家级奖励75项,区级奖励160多项,自治区级创新创业资助项目获得区级立项72项,国家级立项22项。其中荣获第八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银奖、2013年全国“挑战杯”网络虚拟运营专项竞赛三等奖、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用友“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区级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第十三届"新道杯"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广西赛区)二等奖、“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C语言程序设计二等奖、连续三年包揽全区高校师范生技能大赛“高校职师组”一等奖等骄人成绩。多项措施并举建设高素质“双师型”队伍为适应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教学的特点,学校着力打造一支既能讲授理论课又能指导职业技能训练的“一体化双师型”特色师资队伍。学院通过院本培训,采取专家听课、教学观摩、同行互助等方式,迅速提高新引进教师岗位适应能力;开展青年教学基本功竞赛制度,带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建立教师下企业(中职)锻炼、进行技能培训等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此外还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实现教师资源共享。学院现共有教师391人,其中,学院专任教师76人,学校本部教师132人,行业企业和其他院校长期聘用教师187人;学院专任教师队伍中有博士3人,在读博士4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85%。为使广大教职工在思想和观念上紧跟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基地还聘请多位职教理论研究学者、企业家到学院讲学,聘任行业企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学院注重职业教育研究,凝聚科研力量,构建科研平台,营造科研氛围,以科研促进教学。教师的学术方向逐步凝炼清晰,近年累计获得国家、自治区重大项目18项,承担课题130余项,其中,国家级3项,教育部级3项,地厅级以上67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项。累计获得科研成果570余项,其中,著作类34项,论文294篇(核心期刊75篇),实用新型专利6项。做强做优培训工作着力打造职教师资培训品牌学校充分发挥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功能,坚持“贴近职业学校、接轨行业实际”的指导思想,聚焦职校需求,确保培训实效;整合优势资源,提高培训质量;注重道技相长,优化课程结构;强化服务意识,打造培训品牌。学校以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养为龙头,以广西中职名师培养为牵引,与部分省市合作,开展了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与地方教育部门合作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提升,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培训,暑期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培训。探索出“立足五个结合,凭借三个合作,实现两个相长”的培训工作模式,累计培训中职教师及中职学校管理干部74批次共8000余人,充分发挥了基地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中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学院以服务地方为己任,在做好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政府智囊、职业教育发展牵引等重大社会功能,组织职业教育专家学者针对广西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对策、措施和建议,为政府决策和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提供咨询和服务,为科学谋划广西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参考。学院近年来承担、参与和完成了教育厅委托的中职名师培养及政策研究、广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研究、广西中等职业学校质量提高工程、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调查研究等多项重大问题研究课题。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自成立以来,学院的办学和发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作为培养广西职教师资的摇篮,我们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面向未来,广大职师人信心百倍,紧紧抓住发展机遇,通过不懈的努力,把职师学院建设成为全国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担当起为国家职教事业服务的社会责任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简称:广西师大 地区: 广西 学制:2~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3.00~7.80万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类型:师范类、公办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育才路15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广西师范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