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师大博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招生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 简称:东华理工,华理
  • 地区: 上海
  • 类型:理工类、公办、双一流、211
  • 学制:2.5~3年
  • 学费:¥2.60~48.80万
  • 班型:周末班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梅陇路130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在20世纪50年代建校之初成立的硅酸盐工学和塑料工学专业基础上发展壮大。于1981年获得高分子材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无机非金属材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复合材料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颁布的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将上述学科调整为现在的材料学。1993年,学校调整院系管理体制,将无机材料系、无机材料研究所、高分子材料系、材料科学研究所合并为材料学科,1997年,成立材料工程学院,并将技术化学物理研究所划归材料工程学院。2001年11月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先后在李世瑨教授、应圣康教授、程继健教授等的带领下,为我国非金属材料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顾真安院士、中国科学院南策文院士在内的一大批优秀人才。学院现有无机材料系和高分子材料系两个系,还有国家医用生物材料动员中心、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种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相关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医用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先进聚合物材料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宝石检测中心(技监局)、教育部军工复合材料科研生产基地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学科是国家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11”重点和上海市重点学科,设有国家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它是以科学研究与工程放大相结合、为国家经济主战场提供服务为其特色的学科,是上海高校中在合成材料化工领域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材料学科主要从事非金属材料的研究,以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纳米材料、生物材料等的制备、结构与性能、工程放大为主要研究内容,课题密切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重大项目,以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开发相结合、实现工程化为特色,在上述领域的某些方面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有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学院现有正副教授116人,兼职双聘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优青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项目400余项,经费到款2.8亿余元,SCI收录论文1000余篇,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教学获奖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50万

    ]
  • 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成立于2006年,是依托学校理工优势学科,以法工交叉为特色的新型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员工38名,其中专任教师30人,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4人。学科建设法学院拥有法社会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律硕士(JM)专业学位授权点(含法学、非法学两个方向)。以“夯实法学基础、彰显交叉特色”为指导思想,围绕“双一流”学科目标,建设了法社会学、法学理论、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刑法学、国际法学等学科方向,形成了与学校理工优势学科相结合的学科特色。科学研究法学院有深厚的学术底蕴、强劲的科研实力。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术前沿,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食品药品监管、法律社会学、知识产权、能源与资源环境、大数据时代法治创新等为核心内容展开法学研究,建设了校、院两级科研机构五个,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2012年以来,获得国家及省部级项目近50项,横向项目14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58部;在《中国法学》等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批示。人才培养以“厚基础、强实践、高素质、创新精神、国际视野”为基本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理论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职业技能熟练,具备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及优质高效法律服务能力,适应国家法治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实践型复合型人才。注重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拥有一流的模拟法庭和法学专业实训中心;注重课程建设,拥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上海市精品和重点课程7门,校级精品和重点课程20门;注重教学改革,获得上海市及校级教学成果奖多项;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建设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先后与20余家相关机构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了实习基地。2012年,学院入选首批“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研究生就业率和留沪工作户籍申请通过率均为100%。对外交流以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为目标,强化与世界知名大学的沟通交流,先后与美、英、日、韩、澳、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十余所知名高校签定合作协议,探索国际化办学新模式,搭建了集科学研究、师生交流、学分互认、联合培养等为内容的合作平台。每年均与合作学校互派教师访学研究,派出学生海外交流30余人,接收留学生及短期访学学生40余人。每年资助学习成绩优秀的家庭困难学生10人左右参与国际交流。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60万

    ]
  •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下设化学工程系、产品工程系、石油加工系、联合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所、化学工程研究所、石油加工研究所,现有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绿色能源化工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上海市多相结构材料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大型工业反应器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以及化学反应工程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高端化工材料绿色制造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首批国家重点学科,2000年被评为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2008年被纳入“985优势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学科,2014年入选上海市一流学科,2015年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化工学院是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最主要支撑单位。学院拥有国家首批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博士、硕士点,首批博士后流动站,首批工程硕士招生点。学院是全国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组长单位,也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单位。在石油与化工专业人才培养、大型工业反应器开发和高性能材料创制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学院现有教职工227名,其中专任教师182名,其中有院士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支,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8名,上海市领军人才5名,上海市教学名师3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3名,上海市曙光计划5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6名。专任教师中包括教授56名,副教授76名,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108名,博士研究生导师4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2名。学院现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5个博士点(化学工程、化学工艺、过程系统工程、材料化学工程、能源化学工程),6个硕士点(化学工程、化学工艺、过程系统工程、材料化学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能源化学工程),1个工程硕士点(化学工程领域)和4个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2014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了美国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ABET)认证,使得我校成为国内首个通过ABET认证的高校。目前在读的本科生1600余名,硕士生1080余名,博士生120余名。学院拥有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装备,建有985公共测试平台。目前的主要科研方向包括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工过程强化,化工热力学,油气加工,碳一化工,能源化工,材料化学工程,化学产品工程,计算机分子模拟等。在化学的过程工程学与产品工程学领域,特别是工业反应过程和反应器领域,具有突出的优势。展望未来,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将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在教学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科研方面基础、应用与开发并重,把化工学院建成国际著名、国内领先的研究型学院,成为我国化工类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50万

    ]
  • 化学学科&展望: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为人类进步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在健康、能源、材料、环境等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瞄准“世界一流”目标,立足我校化学学科的特色优势,将化学学科建设成为学术研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工科化学教学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学科历史:学院化学学科始建于1952年,源于染料及中间体专业,1956年招收第一届研究生。自2010年起,国际化学学科ESI排名已处于Top1‰,跻身世界一流。65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包括胡英、朱道本、周其林、田禾、钱旭红、李永舫等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在内的杰出学者和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国民健康等做出了重要贡献。系所中心:学院现下设2个系:化学系、精细化工系;3个研究所:精细化工研究所、工业催化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2个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分析测试中心。院内拥有国家与上海市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工业催化、教育部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稀土材料研究中心、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精细化工学科;国家工科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基地、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专业设置:学院拥有雄厚的办学实力,具备学士、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研究的完整教育体系。设有化学、应用化学(含应用化学、精细化工二个方向)、材料化学三个本科专业,应用化学专业是国内知名品牌专业;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上海市精品课程7门。现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精细合成化学与分子工程、高分子物理与化学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另设有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先进材料与制备技术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皮革化学与工程、先进材料与制备技术、精细合成化学与分子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工程硕士)、制药工程(工程硕士)11个硕士点。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华东理工大学地处国际大都市和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市,是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原名工商经济学院)作为华东理工大学转型为综合性大学的一项重要发展计划,在1983年建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和1987年建立的经济发展研究所基础上,成立于1990年。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始终是学院的宗旨,我们为拥有生气勃勃的在校学员和在各行业辛勤工作、报效社会的毕业生为荣。截至2015年12月,学院在读本科生1,962人,科学研究类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408人,博士生64人,语言进修生16人,中外合作培养MBA研究生204人。学院校友总数约为16,000人。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3.80万

    ]
  •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是我校从事社会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二级专业学院,目前学院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相配套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学院拥有很强的老中青结合的教学和科研力量,现有教师75人,其中教授17人。学院现有本科生786人,研究生(含非全日制)超过700人。文化与民族多样性是学院的特色,学院现有来着8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和国内20多个不同民族的学生,学院倡导师生尊重多样性,强调“美美与共”的价值观,致力于为每个人提供实现人生梦想的舞台。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现设有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系、行政管理系、公共管理系、应用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研究所、国家小城镇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和上海高校智库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学院设有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5个本科专业,社会学、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人口学、人类学、土地资源管理、公共管理硕士和社会工作硕士八个硕士点。我院社会学专业在全国排名处于前列,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列入上海市重点建设学科,2011年获得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徐永祥教授领衔的社会工作学科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是国内社工师资最多的教学科研机构,也是最早自设社会工作博士点的单位。学院以“国情、实证、介入”为办学宗旨,强调以全球化的视角考察中国国情,聚焦实证研究,注重积极介入以实现社会的改变,从而实现“社、学、研”三结合,学院办学水平得以不断提升。学院教师学术研究硕果累累,已出版多部专著和教材,许多教师的学术成果在海内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如曹锦清教授的《黄河边的中国》。学院为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近年来获得了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等纵向和横向的课题基金资助,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学院还定期编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其中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及社会科学文摘等杂志转载。学院有着广泛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及机构保持着经常性的人员往来及合作,每年都选派青年教师优秀学生到境进修访问、实习、交流。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10.00万

    ]
  •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的办学历史起源于1955年国内最早成立的我校抗生素制造工学专业。1972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调入我校,1980年抗菌素专业更名为生物化学工程专业,1982年生物化学工程系成立。1986年食品工程专业招生。1996年生物工程学院成立。学院(系)于1991年获批全国第一个生物化工博士点,1995年建成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996年成立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02年生物化工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生物工程被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2015年国内第一个生物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获得批准。学院(系)坚持生物学与工程学相结合的办学理念,突显生物过程工程学科特色,强化专业教学与科研、产业间互动,累计为国家培养出杨胜利院士、李永舫院士、刘昌胜院士为代表的9000多位具有扎实工程学基础和生物学基础、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优秀人才。学院现设生物工程、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5个本科专业。研究生培养设置了生物工程(一级学科)、生物化工(二级学科)、生物学(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二级学科)4个硕士点,生物工程(一级学科)、生物化工(二级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二级学科)3个博士点,以及生物工程、食品工程2个专业学位领域。学院拥有国内外顶尖的学科带头人和一大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师资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182人,其中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40人,副高职称56人;博士生导师40人、硕士生导师82人。学院拥有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两个国家级科研基地和若干研究所,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重大横向课题,取得了数十项省部级、国家级科技奖项。学院正以继承传统、保持优势、开拓创新的步伐,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型生物工程学院目标迈进。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30万

    ]
  • 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97年,其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1958年。当时原华东化工学院在国内最早创建了化工自动控制本科专业,1962年自动控制专业招收研究生,1965年化工自动化专业招收研究生,1981年工业自动化专业获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1985年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自动控制学科评议组历届成员单位,2001年获准建立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获准建立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获准为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学科,2012年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获准建设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2017年过程工业智能制造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院主要由3个系(自动化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3个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计算机技术研究所、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所)、1个实验中心(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等二级单位组成。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17名,其中教授33名,副教授70名,博士生导师34名,硕士生导师81名,高级职称约占教职工总人数的47.47%,50岁以下的中青年比例约占教职工总人数的76.04%。学院目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4名,各类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20余名。学院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6个二级博士学位授予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10个硕士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结构;5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控制工程领域、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软件工程领域、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仪器与仪表工程领域;6个学士学位授权点:自动化、智能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院拥有国家级研究基地1个(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分部),省部级研究基地6个(过程系统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化工过程先进控制和优化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石油化工行业智能优化制造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石油化工行业智能优化制造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上海市智慧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流程工业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支(石油化工过程智能制造)以及校级研究基地5个(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交叉研究院、申能能源大数据研究中心、梅斯医疗大数据研究中心、金融大数据研究中心、智慧城市联合研究中心)。学院以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重点,注重改革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将专业理论的最前沿发展动态和在重大研究课题研究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应用技术成果密切结合,确定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进入教学一线传道授业,及时向学生分享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学院获国家级、市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目前建有上海市精品课程4门、上海市重点课程10门、上海市虚拟仿真项目1项,拥有信息技术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注重产学研合作,与西门子(中国)自动化有限公司自动化与驱动集团产学研合作案例被评为“2006中国高校-大型企业合作人才培养十大案例”。学生在“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际和全国ACM程序设计竞赛、世界机器人大赛、SODA杯数据创新应用大赛中屡获佳绩。2015-2019年期间,为国家累计培养本科毕业生近2500名,硕士生1100余名、博士生近百名。学院毕业生连续保持高就业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强,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学院始终紧密对接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前沿,近年来围绕“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以“双一流”和“学科特色发展”工程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夯实优势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在国内外的领先地位,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学科协同发展。“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已形成“全流程运行优化与虚拟制造”、“智能感知与网络系统协同控制”、“计划调度系统优化与智能决策”、“安全环境足迹监控与溯源诊断”四个紧密关联、相互支撑的优势学科方向,致力于流程工业智能制造中应用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在石油化工自动化领域形成了优势特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服务国家和长三角区域的发展需求,已形成“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可信软件与系统”、“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大规模并行与演化计算”等四个学科方向,长期为上海市科委等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在生物、医疗、现代物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电子与通信工程”学科长期瞄准国际信息技术发展前沿,围绕面向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凝练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已形成“基于深度学习的音视频智能分析与理解”、“低功耗物联网与通信技术”、“高速并行嵌入式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优化”等四个学科方向。2015-2019年期间,学院科研项目取得重大突破,获批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物质转化制造过程智能优化调控机制”基础科学中心,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20余项,累计经费达3亿余元。高水平论文和发明专利稳步攀升,年均高被引论文30余篇。目前,学院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部级一等奖1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上海市发明创造专利一等奖2项,科技成果转化18项,总金额达5700余万元。为了进一步加快学院的发展,学院将坚持以优秀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水平学科建设平台为抓手,秉持长期产学研用融合思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研究能力和学科平台实力,进一步提升学院在国内外信息领域的学科影响力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00万

    ]
  •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成立于 1997 年,由环境工程、能源化工和化学工程等多个优势学科组合而成,具有鲜明的特色。现有 1 个博士后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1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1个专业学位类别博士点(资源与环境);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安全工程,热能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2 个上海市重点学科(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 类));1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3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热能工程);3 个工程硕士领域(环境工程领域、安全工程领域,清洁能源技术领域),此外,还与化工学院联合建设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硕士点,与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联合建设安全科学与工程硕士点。  学院现设3个系:环境工程系、能源化工系和资源工程系,5个研究所(中心):环境工程研究所、资源过程工程研究所、洁净煤技术研究所、危险化学物质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中心和生物质能源研究中心。学院拥有9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地方科研基地: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资源(盐湖)过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化工过程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煤气化技术研发中心、上海市煤气化过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环境保护化学污染物环境标准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环境保护建设用地污染风险防控与修复技术工程中心、上海市环境保护化工行业污染物全过程控制工程中心;2个国际化科研基地:国家“污染物减排与资源化”基地、上海市钾锂战略资源国际联合实验室;拥有“大型煤气化技术”和“污染物减排与资源化”2个科技部创新团队,以及“大型煤气化及煤基合成反应器”教育部创新团队。  学院设3个本科专业:环境工程、安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2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环境工程与社会学、能源与经济。每年招收本科生 200 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210余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1374人,其中本科生780人,硕士生 479人,博士生 115人。学院积极推动与国外知名大学的交流合作,已与美国密苏里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瑞士拉珀斯维尔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等签署了本科和研究生交流培养协议。  学院现有教职工 126人,其中专任教师 87人,正高级职称33人,副高级职称36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93%,45 岁以下青年教师占 75%。学院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和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及骨干,形成了以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同时还拥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2个。  学院立足于资源、能源、环境的学科前沿,面向国家、区域和行业重大需求,以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理念为指导,以改善环境,实现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减排、增效为目标,长期在污染物减排与资源化、洁净能源技术、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等研究方向上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近五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  学院培养了以胡建英(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杨敏(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为代表的一大批高层次优秀人才,为我国资源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已成为我国资源、能源、环境领域高水平科学研究、高科技成果转化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简称:东华理工,华理 地区: 上海 学制:2.5~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2.60~48.80万 班型:周末班 类型:理工类、公办、双一流、211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梅陇路130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师大博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友情链接:中教互联中教互联官网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