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由原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工艺系和分析测试中心于1993年11月28日组建而成。目前下设材料科学系、材料工程系、焊接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信息材料与技术系,另有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空间环境材料行为与评价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设有6个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材料物理、电子封装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包含5个硕士点和博士点: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空间材料与加工;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实验室面积21800余平方米,固定资产近3亿元。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92人,其中教授96人,副教授77人,博士生导师123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长江学者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3个。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精神和“真材实料、工艺精湛”的学院人才培养理念,学院经过近70年的发展建设,逐步形成了“材料设计开发-性能表征评价-加工工艺优化-专用装备研制-背景终端应用”为一体的全程知识和实践教学体系,以“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为代表的一批在校生创新型典型不断涌现,为航天、航空、汽车、装备制造和通讯等重要行业领域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学子。学院成立至今,完成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企业合作科研项目数百项,自主掌握了一批高性能材料制备及复杂构件近净成形与精密连接核心关键技术,为汽车工业、装备制造等行业提升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成果已经在航天和汽车等工业生产得到实际应用。自2010年以来,学院获10项国家科技奖,1项入选2016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学科SCI论文数量世界排名第7,综合竞争力目前世界排名29,是进入ESI千分之一的优势学科。主要学科研究方向:高温陶瓷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空间环境材料、信息功能材料、轻质材料近净成形、特种塑性成形、高效智能焊接、高性能材料连接等。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300余人、硕士生300余人、博士生100余人,在校生规模超过2300人,研究生和本科生数量比约为1:1。学院每年选拔部分优秀的本科生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进行联合培养,并授予双方学士或硕士学位。本科毕业攻读美国麻省理工、英国帝国理工、清华、北大等世界著名大学的研究生比例近70%,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95%。材料学院的建设目标:建成世界一流的高水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6.80万
] -
机电工程学院成立于1993年,其前身是始建于1920年的电气机械科,是哈工大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其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如我国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第一台点焊机器人、第一台数控超精密加工机床、第一台空间在轨维护机器人等,是全国首批硕士点(1981)和博士点(1986)学科、首批(1987)博士后流动站、首批(1998)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单位。2007年被评为国家首批一级重点学科,现拥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国防重点学科、精密与微纳制造国防紧缺学科、工业工程国防紧缺学科。学院机械工程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档。机电工程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综合素质好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师和专职研究人员233人,其中,教授博导1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跨/新世纪人才等高端人才50余人。机电工程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3074人,其中博士生558人、硕士生801人、本科生1715人。是国内首批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机械类专业,2010年首批参与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获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人才培养基地方面,学院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工委技术工程中心、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1个装备设计制造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以及微系统与微结构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互动媒体设计与装备服务创新文化部重点实验室等1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中心。还拥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和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近5年来,年均到款科研经费近3亿元,获得国家科技奖4项、国家教学奖3项、省部级奖励43项。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预先研究和工程化应用及产业开发有机结合的科研体系。哈工大机械专业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凝练出了极端作业机器人及其自主行为和交互控制技术、精密和超精密制造理论及其相关技术、机械系统及关键基础零部件设计理论与技术、极限环境模拟与系统集成技术、复杂系统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及其寿命管理、微纳制造理论及其相关技术、生物机械工程相关理论和应用技术、工业设计学理论与技术等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方向。科研成果“空间机械臂技术”、“神光III激光装置中的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分别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空间折展与锁解机构”获中国机械工程领域十大重要科技进展。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哈工大机械专业先后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普渡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巴斯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与国际知名学者及其团队在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长期深入合作。建设有“装备设计制造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中德空间机器人技术联合实验室”哈工大-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海外学术合作基地。每年均有大量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或工作,学生在校期间可参加丰富的国际著名高校交流项目;同时,学生CSC公派出国留学人数始终位于全国前茅。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5.80万
] -
哈工大计算机专业建于1956年,是中国最早的计算机专业之一,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和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在2017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位列A,软件工程学科位列A-。2019年初,计算机学科跻身上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ARWU)百强第35名、ESI全球计算机学科学术论文排名位于前1%第49名,U.S.News世界大学计算机学科排行榜中位居第21名。学部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结构合理、青年学术带头人比例高的学术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4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0人、教授46人、副教授69人、讲师28人;拥有共享院士3人、ACL终身成就奖1人、CCF杰出教育奖1人、杰青等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4人、优青等国家级青年领军人才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教学名师4人、国家863专家4人、新世纪/跨世纪人才14人,拥有一个国家优秀教学团队、一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一个教育部创新团队、一个国防创新团队。目前,学部拥有学生2472人,其中:本科生1596人,硕士研究生534人,博士研究生342人。60余年的办学历程,学部形成了“研究型、个性化、精英式”人才培养理念,培养了9681名本科生,3697名硕士,647名博士,毕业生中产生王天然院士、方滨兴院士、高文院士、怀进鹏院士等4位院士、6位国家杰青、5位IEEEFellow;还有一批毕业生成为国家级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及系主任、大型跨国公司研究所负责人等。被业界广泛誉为“哈工大计算机品牌人才现象”。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智能人机交互、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服务计算与软件工程、容错计算技术、海量数据计算、生物信息学研究形成显著优势与特色,处于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学部每年承担国家科技重点研发项目、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1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8000余万元;每年发表国际期刊论文200余篇,其中SCI索引论文150篇以上。2001年以来,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二等奖20余项。学部实施了“国际学术大师讲学计划”、“国际名校名企导师共享计划”、“国际名校名企名师授课计划”、“国际名校名企联合培养计划”等国际化办学计划。学部与4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每年有30余名研究生参加中外联合培养,每年有30-50名本科生到国际知名大学留学或短期游学,每年请进和派出100-150余名专家学者进行国际交流。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6.80万
]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科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两个肇始学科之一,成为中国最早开启建筑教育的院校之一。哈工大在中国建筑院校中誉为“建筑老八校”之一,也是中国当前最重要的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基地和人居环境教育的引领者之一。哈工大建筑学院设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设计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五个学科,构建完整的人居环境学科群。设有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和数字媒体技术、智慧建筑与建造等八个专业,提供学士、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的专业教育。设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土木学科(暖通方向)四个博士后流动站。建筑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60人,教授42人,副教授82人;博士生导师51人,硕士生导师122人;海外讲席教授(院士)2人;拥有共享院士1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面向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需求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哈工大建筑学院确定了“交叉融合、顶天立地”的发展战略,依托建筑学院、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文旅部重点实验室组成的大人居环境平台,积极推动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开拓新兴交叉方向。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6.80万
] -
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前身——1920年创立的中俄工业学校铁路建设科,是国内最早培养路桥人才的单位之一,其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创建于1958年,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95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学院的办学规模、师资力量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是国家培养交通、城建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学院设有道路与轨道工程系、桥梁与隧道工程系、交通运输工程系和测量教研中心。具有土木工程和交通运输2个一级学科;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规划与管理、桥梁与隧道工程3个博士授权点;具有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包括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汽车载运工具四个硕士点)、桥梁与隧道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交通工程方向、道路与铁道工程和桥梁工程方向的博士后流动站;道路桥梁与渡河专业、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三个本科专业。其中,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是建设部和黑龙江省重点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及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是建设部重点学科。此外,学院还拥有城市道路与交通建设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智能交通管理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经过几代教师的不懈努力,学院各学科积淀了浓厚的学术底蕴。学院现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教师55人,包括博士生导师5人,教授10人,副教授23人,博士化率45%。绝大多数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的年龄在35~50岁,是一支充满活力、战斗力强、勇于拼搏和创新的师资队伍。目前,在校本科生504人,硕士生118人,博士生53人,国外留学研究生3人。学院自创立以来,先后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他们活跃在国家的交通领域,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厚德化人,严谨治学,自立自强,勇于创新”的道桥精神。学院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设立了“OVM”、“吉山博”、“同望”等多项奖学金;通过创建“同走成功路,共筑连心桥”新生入学教育,“路在脚下”,“三业教育”,“深情别母校,激情续人生”毕业教育等品牌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为投身国家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毕业生业务功底扎实,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好评,学院本科生就业率连续七年位居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一名。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6.80万
] -
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建于1920年,是一所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发展建设迅速的高等学府;1954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首批六所重点院校之一,1984年被国家列为重点建设的15所高校之一,1996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1999年又跻身于国家重点建设的九所大学行列,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是以理工科为主,理、工、管、文相结合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哈工大是我国较早建立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院校,20世纪20年代就通过院校合并建立了商科,20世纪30至40年代先后建立了商业运输系、运输经济系、东方经济系等专业。20世纪50年代初通过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为全国等工科院校开展工程经济教育进行示范教学;1954年建立了“机器制造企业经济、组织与计划”和“动力企业经济、组织与计划”两个专业;1955年成立了“工程经济系”,是我国高等工科院校中第一个建立工程经济方面的科系。工程经济系在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同时,还受教育部和有关部委的委托,为全国高等院校培养了大批管理专业师资,为有关部委培养了大批管理干部,使哈工大成为我国工程经济教育的摇篮,为我国管理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78年改名为“管理工程系”。1984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是我国首批建立的管理学院之一,1986年获得“管理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哈尔滨建筑大学1980年设立了“建筑管理工程”专业,并组建了“建筑管理工程系”,是我国首批开展建筑管理工程本科教育和建筑经济及管理专业硕士生培养的院校之一,1993年成为我国唯一的建筑经济及管理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9年成立哈尔滨建筑大学管理学院。2000年6月原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原哈尔滨建筑大学合校,两校的管理学院合并,组成了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08年3月国际经贸关系学院与管理学院合并组成经济与管理学院。2012年成为东北地区第一家通过AMBA国际商学院认证的学院,2017年先后通过中国高质量MBA教育认证(CAMEA)及AMBA国际商学院再认证。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在巩固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应对我国及世界变化的复杂环境,积极探索、发现管理领域新兴的研究问题及方向,在推动我国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与创新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若干新的管理理论、方法与技术,使得若干研究领域或保持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产生一定影响。学院采取人才引进、自主培养和人才共享相结合的模式,通过有计划地引进海外人才和国内著名大学优秀博士;支持教师海外进修,提高国际学术交流能力;聘请海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和兼职导师,建立首席学术顾问制度和海外学术院长制度,设立创新人才建设项目,培养国际知名的学术带头人,建设起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人才队伍。截止2019年3月,学院有教职工238人,其中专职行政人员96人,教授48人,副教授76人,博士生导师47人,教师博士化率77.6%。学院继承和发扬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光荣传统,以“融汇中西文化、创造管理新知、培育社会栋梁、贡献国家发展”的使命为驱动,在科学研究和学生培养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科研体系和教学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各层次、各种规格的高级管理人才。其中有的在国家部委、省、市的领导岗位上任职,有的成为国内知名的企业家,有的成为全国知名的经济与管理学院、院士和学科带头人。截至2019年3月,在校学生共计3492人,其中:本科生578人,硕士生337人,博士生293人,在站博士后39人,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202人,工商管理硕士(MBA)1130人,工程硕士157人,公共管理硕士(MPA)455人,其中外国留学生301人。今后,经济与管理学院将以建设世界一流、亚洲领先的研究型经济与管理学院为愿景,打造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不断提升承担管理领域重大项目、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培养管理领域拔尖人才的能力;把经济与管理学院建设成一个开放式的、国际化的、有特色的一流管理科学研究、教学平台,培养出更多适应国家需要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管理人才。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9.80万
] -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94年,其前身为哈工大动力工程系。动力工程系建于1954年,是我国最早的动力工程学科之一。学院现有2个系:能源与环境工程系、飞行器推进及流体动力系;3个本科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同时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下设6个二级学科: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以上6个二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94年,前身是始建于1954年的动力工程系。学院设置了能源与动力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3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和6个二级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在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第四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排名并列第五位,评估结果为A-。学院还设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基地,包括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1个国家教学基地。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0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0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根据学校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总体定位,学院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将学院建设为具有能源环保、航天动力特色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学院。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6.80万
] -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0年创立的中俄工业铁道建筑专业及1950年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52年起招收导师制研究生和研究生班,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土木工程和力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是全国首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0年获准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1995年土木工程专业以优异成绩首批通过国家专业认证评估,2000年6月和2005年6月分别以优异成绩通过5年一次的国家专业复评。2001年结构工程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工程力学被评为国防重点学科,2003年在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土木工程专业和力学专业均位居全国第三,2007年土木工程专业被教育部门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2012年教育部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土木工程学科和力学学科分别位居全国第二和全国第一。土木工程学院设有土木工程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下设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材料两个专业方向和一个土木工程力学精英班(按4+2目标培养)。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和土木工程材料专业方向分别独立招生。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和土木工程专业力学精英班按土木工程大类招生,在入学第四学期进行分流。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工程力学为博士点学科,固体力学为硕士点学科。拥有土木工程和力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学院教职工166人,现有专任教师136人。教辅从16人,管理人员10人,辅导员4人.职称结构看,教授51人(26.6%),副教授55人(40.2%),讲师30人(22%);从年龄结构看,35周岁以下27人(19.8%),36-45周岁42人(30%),46-60周岁60人(44.1%),61周岁以上4人(0.01%)。已经形成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教学带头人2人。土木工程学院拥有“寒区低碳建筑开发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结构工程灾变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部重点实验室2个、特色实验室5个、土木工程高性能计算中心1个,国际联合实验室6个以及土建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学院一直坚持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并重的原则,2003年秋以来,1位教师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有4位教师被评为省级或校级优秀教师,有2位教师被评为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有1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有4门课程被评为省精品课程,有8门课程被评为校优秀课程。结构力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结构力学立体化教材建设”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结构概念、体系和选型”获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钢结构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获优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编著出版有重要影响高水平教材17本。土木工程学院与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已与美、英、日、俄、法、德、瑞士、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签署了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协议。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共建HIT-UCSD海外学术合作基地,与美国普渡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伯明翰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法国里尔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从2012年起招收土木工程专业国际留学生班,形成了本、硕、博英文授课体系。除国家人民奖学金外,在广大校友及社会知名企业大力支持下,土木工程学院还设有多项土木工程专项奖助学金,每年有150人获得全额奖(助)学金,包括:徐增全奖学金,未之星助学金,宏业基岩土专项奖学金,建设集团、菁华基金、栋梁基金、爱之源、省建筑业协会奖学金、建材北京校友会等全额奖助学金、振利建材奖学金、易来泰建材奖学金等全额奖学金。人才培养始终是学院的中心工作,土木工程学院以培养国际一流土木工程精英人才为目标,正朝着建设国际一流土木工程学院和国际一流学科的宏伟目标跨越发展。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6.8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