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师大博学 > 河南师范大学 > 招生学院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 简称:河南师大
  • 地区: 河南
  • 类型:师范类、公办
  • 学制:3~3年
  • 学费:¥2.40~4.80万
  •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建设东路46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成立于2005年12月,其前身是1993年批准设立的法律系,2016年成立知识产权学院,与法学院合署办公。建院20年来,法学院学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主动适应依法治国和中原经济区的经济、社会与法治发展需要,秉承“厚德、博学、明法、笃行”的院训,坚持“质量立院、特色兴院、人才强院、开放活院”的办院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建设为关键、改革创新为动力、党的建设为保障,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水平,经过全体师生的奋力拼搏,业已成为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的法学院之一。法学院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法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河南省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河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同时具有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承担资质;现有法学和知识产权两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本科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河南省首批双学士学位教育试点专业;知识产权专业为2012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以来设置的全国第一批本科专业。目前,法学院专业门类齐全,培养体系完整,办学优势明显,法律人才培养经验丰富。法学院现有教职工64人,教授、副教授28人,博士(后)29人,“双师型”教师占75%以上,有10人次获得河南省中青年法学家、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学标兵等荣誉称号。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480人、硕士研究生126人、成人教育学生(含在职研究生班学生)500余人。学院下设法理法史、宪法行政法、民商法、刑法、经济法、诉讼法、国际法、环境资源法和知识产权等教研室,建有法学实训实验教学中心(含模拟法庭、法律援助中心、法律诊所、CAI应用仿真实验室、案例分析室、物证技术实验室等)、河南师范大学三农法律问题研究中心、河南师范大学新农村法治建设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与服务机构,其中,三农法律问题研究中心为河南省委法律咨询机构。同时,法学院还是国家教育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研究基地。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巡回审判法庭、河南师范大学校园社会法庭亦挂设在法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化学化工学院始建于1923年,在学校居于重要的战略支点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学院由成立之初的化学系先后更名为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学院涵盖理学、工学和药学3个一级学科,拥有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4个本科专业,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一级学科先后入选河南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河南省首期A类优势学科和河南省A类特色骨干学科,学院为中国化学会理事单位。学院设有绿色化学与电源材料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1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绿色制造2个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拥有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透射电镜、精确时间飞行质谱仪等大型精密仪器100多台,馆藏图书和中外文期刊丰富,SciFinder、ACS、RSC、Wiley、Springer、Elsevier等电子文献数据库齐全。建院以来,曹理卿、李俊甫、魏名初、姚从工、杨清堂、卢锦梭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先后在学院执教,近年来又涌现出王键吉、常俊标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学院现有教职工213人,其中教授50人,博士156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2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杰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优青、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等20余人次;中原学者、“中原千人”计划、省特聘教授、省优秀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26人次;河南省优秀科技创新人才等各类省厅级优秀人才30余人;中国化学会理事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中国化工学会离子液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国家二级学会理事或委员10余人。近五年来,先后主持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项,河南省及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0项;近十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在NatureChem.Biol.,J.Am.Chem.Soc.,Angew.Chem.Int.Ed.,Chem.Sci.,Adv.Mater.,Chem.Rev.,Acc.Chem.Res.,Chem.Soc.Rev.等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800余篇,位居全国师范院校化学院系前列。化学学科多年来稳定进入ESI排名前1%,最新自然指数(NatureIndex)排名居国内高校第43位、亚太地区高校第61位、全国师范院校第5位。在河南省首期优势特色学科期满验收中居全省高校第1名,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居全国高校并列第31位、地方师范院校并列第1位。我校工程和材料学科相继进入ESI全球前1%,我院贡献率均为50%左右。绿色化学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同时,在有机药物、新能源材料、动力电池、化工制药、绿色化学研究等技术开发应用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转让的高新技术成果创造的价值达数亿元,已成为促进河南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学院自1978年开始研究生培养工作,近五年来,共为国家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600余人,其中3人获河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4人获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学院2012年被评为“化学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化学博士后流动站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拥有化学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化学专业为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化工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化学专业自2007年开始、其他3个专业自2017年开始进入本科一批招生。近十年来,学院先后有1500余名本科生考取北大、清华、中科院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硕士研究生,考取率保持在50%左右,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数十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挑战杯”“东芝杯”等国家级大赛中获奖。学院先后与美、英、德、日、加、丹等多个国家及香港特区的20所大学和国内许多重点大学、科研院所开展了密切的协作研究与学术交流。多名中科院院士先后受聘为我院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先后承办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第十届全国生物无机化学会议、第三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暨化学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研讨会、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磷化学化工学术讨论会暨空间生命起源与进化专委会年会、中国化学会2016年晶态材料化学前沿论坛、硼化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化学生物学国际前沿论坛暨学科建设研讨会、绿色化学与电源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际学术研讨会、生命分析与生物成像学术研讨会、第十五届中美华人化学教授会议、第一届中新合成化学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和比赛。近年来,学院的党建思政和管理保障工作以服务教学科研为宗旨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荣获“全国模范职工小家”“河南省教育系统五好关工委”“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等多项称号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04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的计算机科学系,是河南省最早成立的计算机院系之一。2008年,学校成立软件学院,挂靠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一体两牌。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通信工程系、网络与物联网工程系3个教学单位,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5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试点,物联网工程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试点。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2个工程硕士点以及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软件学院2018年7月独立设置。学院拥有“智慧商务与物联网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教学资源与教育质量评估大数据”省工程实验室、“计算智能与数据挖掘”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信息处理”新乡市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软件工程学科为省一级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为省级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和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网络工程是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拥有人工智能研究所、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和智能信息处理校级重点实验室。目前,学院实验室及办公用房面积近1万平方米,设有微机原理、单片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网络、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多媒体技术、动漫设计、桌面云、虚拟现实、计算机集散控制、智慧商务与物联网技术等30多个实验室和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移动教学平台、智能化考试系统、计算机公修课教学实践云平台等信息化教学平台,以及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基地,拥有价值近2800万元的仪器设备和固定资产。学院专业图书资料齐全,拥有中外文期刊265种,并订购了ACM数据库和IEEECS数据库。学院设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和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考试考点。截至目前,我院共有教师9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33人,博士49人。出国、归国留学人员1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获曾宪梓奖1人,具有省厅级“555”人才工程培养对象3人,被聘为首批“河南省信息化专家”1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学科发展梯队明确的师资队伍。学院非常重视教学工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效果反响良好。学院教师有1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人获得校“教学名师”称号,7人获得省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5人获得二等奖,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统编教材2部、“十二五”规划统编教材1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6门,省级一流线下课程2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重点教改项目4项。学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领域和学术特色,研究方向明确,学术氛围浓厚,科研层次上升,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学院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项,省部级重点项目65项,横向项目14项,项目经费达2500余万元;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获得省级教育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5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近400篇,获批国家专利18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96项。学院重视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积极开展校企、校地合作。研发的“移动自助学习平台”应用于郑州市第二中学,依托该平台郑州市第二中学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学院研发的“智慧教育云平台”和“城市智能网格管理云平台”被列入新乡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支持金额达5500万元。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2005年以来先后9次实施完成了与德国法兰克福应用科技大学师生的项目合作交流活动。2020年6月,承办第二届国际计算机科学与教育信息化会议(IEEECSEI2020),2019年12月,承办首届计算智能及应用青年论坛,2019年11月,学院师生代表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企业调研及年度研讨会,2019年10月,学院师生代表到湖南大学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启动会,2019年9月,学院承办首届“中原论剑”网络空间安全青年学者论坛,2018年4月,学院承办(第11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河南省级赛,所有这些活动都大大提升了学院在国内外高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2005年学院在全校首家成立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基地。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作为我院的亮点工程,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工作目标,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为依托,不断深化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2019年度,学院学生共计获得科技创新类奖励66项,其中国际奖21项、国家级奖9项、省级奖36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省级项目3项、校级项目23项),受理国家发明专利12项,获批软件著作权32项,发表科研论文46篇,共有23名学生因科技创新成绩突出,被保送为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硕士研究生。学院申报的《“一三四八”创新实践育人工程》,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实现了学院在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创建上的新突破。截至目前,学院获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类奖励787项,其中国际奖170项,国家级奖86项,省级奖531项;学生获得国家专利142项,软件著作权167项。先后有近200名学生因科技创新成绩突出,被保送为重点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硕士研究生。由于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成绩突出,学院多次被学校评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先进集体”、“学生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12月6日,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到学院考察大学生科技创新和素质教育情况,并给予了充分肯定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河南师范大学位于豫北名城新乡市,北依巍巍太行,南濒滔滔黄河,落在广袤的牧野大地、美丽的卫水之滨,是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高校、国家“111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和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和全国文明单位。教育学部位于河南师范大学西校区,2000年10月搬迁至香港企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基金会创办人、中国百校之父的田家炳先生捐助并命名的田家炳教育书院。壹、历史沿革教育学部的前身是平原师范学院教育逻辑教研室,其历史可追溯到1953年。1985年改名为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系,2005年更名为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2年合并组建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2016年更名为教育学院。2019年4月19日正式成立教育学部,下设教育学院、心理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现在岗教职工121人,其中专任教师99人,具有博士学位63人,高级职称52人,在校本硕博学生2000余人。贰、平台建设教育学部拥有国家级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培养基地、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基地、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中心、河南省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教育信息化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河南省高中校长培训基地、河南省教育督导培训基地、河南省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基地等。河南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河南省教育学会教育法律与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心理学会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学分会等挂靠在教育学部。河南省师德建设研究中心、河南省教育宏观政策研究中心、河南省教育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研学旅行教育协会、河南省劳动教育研究中心、河南省教师发展评估院依托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成立。叁、人才培养教育学部现拥有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学、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在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等领域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设心理学、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并设有教育管理、心理学本科函授专业和自学考试“小学教育”本科和专科专业。教育学专业获全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师教育学科群被评为河南省优势A类学科,《河南省幼儿教师卓越化培育工程》获得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立项,教育技术学专业获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等多项教学改革建设项目,获国家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一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师教育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多项。近年来许多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的研究生,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好评。肆、科学研究教育学部近年来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出版各类教材、学术著作100余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科研课题300余项,获得省部级、厅局级科研成果奖200余项。科研成果在层次、质量和数量上不断攀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加强学科建设,先后购置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教学科研相关重要实验设备,建设系列高端实验室,支撑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发展。出台系列科研激励措施与青年教师成长计划,为高层次、高水平成果的产出提供保障。伍、社会服务教育学部承担有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幼儿园骨干教师、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中小学班主任、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市培计划”等项目,近五年培训人数达两万余人次,在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提升我校美誉度方面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尤其是“国培计划”中小学校长项目,在教育部的匿名绩效评估中连续3年获得全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2018年5月获批“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培养基地,承担7个省份的国家级教育家型卓越校长的培育任务。河南省教师发展评估院设有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师培育工程项目办公室、河南省普通高等院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办公室,承担有河南省县级培训机构标准评估、河南省师范生数据库建设等重大项目。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教育发展背景下,教育学部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大力推进教师教育发展。教育学部将以教师教育学科群建设为契机,面向基础教育整合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资源,构筑一个立足豫北、引领河南、辐射全国的高水平、高层次教师教育服务平台,为把学校建设成世界知名、全国著名、区域引领、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平原师范学院历史系,1986年恢复建系,2003年撤系建立社会发展学院,2012年更现名为历史文化学院。学院设有历史学、世界史、人力资源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考古学5个本科专业,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学科教学(历史)、文物与博物馆学两个专业硕士学位以及历史学、人力资源管理2个成人高等教育专业。现已培养出30届本科毕业生和19届硕士毕业生共约5000名。学院现有本科生1400余人,硕士研究生150余人。学院现有教职工80人,其中专任教师69人,外籍教师1人,教授10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9人,多名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1人,河南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河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拥有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中国史创新团队。学院秉承“行己有耻、博学于文”的院训,不断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学院选手多次在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本科生教学技能比赛、中国大学生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文明班级荣誉称号,多次获得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每年30%以上的毕业生考取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学生的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学院主办的“书记有约”座谈会、学习型青年社区、大学生公寓文化节、大学生就业指导站、琢玉研究生学术沙龙、具有学院特色的各类暑期社会实践等,都是学校亮丽的风景。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较高水平,毕业生质量受到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好评,许多人已经成长为各条战线上的领导和骨干力量,为国家、河南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复建以来,学院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5项,在CSSCI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4篇,出版学术专著12部。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近10项。经过多年建设,学院学科建设成绩斐然,历史学为河南省特色专业,中国史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世界史为河南省第一批“一流专业”。建有8个研究基地,比干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为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比干文化研究院为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研究基地,考古学联合研究中心为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建基地,比干文化研究基地为学院与中国殷商文化研究会合作共建基地,中原历史文化资源利用与旅游开发研究中心、河南省研学旅行研究中心、河南省辛亥革命研究中心、英国研究中心为校级特色与应用研究基地。附设有河南师范大学文物馆和中原农耕文明博物馆,藏有丰富历史文物和农业社会代表性器物。资料室藏有一批珍贵历史文献,建有比干文化研究专藏、“教师文库”和“院友文库”,现有藏书30000余册,中外文期刊200余种。近年来学院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依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为社会提供了一系列优质服务。如积极弘扬优秀文化,采用开设讲座、与新闻媒体合作录制学术视频等形式,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积极举办各级重要学术会议,努力引领学术发展。积极参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相继承担了“国培计划”中学历史教师培训、研学旅行指导师培训等一系列培训任务,并予以圆满完成。积极参与到河南省企业、政府部门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中,为相关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从而为进一步促进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太行巍巍,黄河滔滔,历史文化学院伫立于河山之间,植根于中原沃土,自复建以来,努力奋进,砥砺前行,从而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就。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提升办学质量水平,为把学院建设成为全国著名、区域引领、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院而努力奋斗!(2020年7月)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成立于2012年7月,由原外国语学院旅游系和原社会发展学院(现更名为历史文化学院)旅游专业合并组建而成。外国语学院于1987年设置涉外旅游专业(专科),1995年涉外旅游专业升格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历史文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生。建院以来,年轻而富有活力的旅游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抓手,牢固树立“教学立院、科研强院、社会服务兴院”的办学理念,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和特色建设,学院各项事业稳步快速发展。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学院现设有旅游管理系、酒店管理系和旅游规划系,拥有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本科专业(其中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分国际旅游、旅游开发与经营两个方向招生)。2016年旅游管理专业获批为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拥有旅游管理二级硕士点,招收旅游企业管理、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旅游产业化、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可持续发展等5个方向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013年,新增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点,招收农村与区域发展(乡村旅游)方向两年制专业硕士研究生。2018年新增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学位授权点,2019年开始招生。教师队伍富有发展潜力。学院现有教职工49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博士13人(含在读),国家高级导游员1人,国家级高级茶艺师3人。有2位教师荣获学校课堂教学比赛“十佳青年教师”荣誉称号,1位教师获得师大“校园十大育人楷模”提名奖。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教师达到100%,且大部分具有一线企业实践经历,学科背景互补性强,科研成果丰富,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充满朝气教工队伍。人才培养特色逐步彰显。学院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855人,硕士研究生74人,生源数量和质量逐年提升。长期以来,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秉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有思想、能担当的旅游行业精英”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实施以旅游专业教育为本色,以“外语+”分类培养为特色,以社会服务为亮色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夯实学生专业知识基础,强化外语运用能力,广泛吸纳学生在专业实习和生产实践中锻炼业务技能,稳步推进实施中韩、中日、中法等国际交换生中短期项目,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在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河南省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和国家、省市级导游技能大赛中成绩斐然;毕业生有20%左右到国内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深造,年底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学院拥有一个校级特色与应用研究平台—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新乡市旅游规划设计重点实验室,与文学院、美术学院共建一个省级平台—河南省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近年来,学院教师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87项,其中主持国家级4项,省级24项,市(厅)级133项,横向合作项目26项;发表论文161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71篇,出版学术专著10部,主编教材12部。截至目前共获得科研成果奖52项,其中省级奖励2项,市(厅)级50项。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乘着全国教育大会的东风,在校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指导下,旅游学院正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坚毅的进取姿态,努力朝着“河南省高层次旅游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基地、国内旅游规划与景区设计的一支重要力量”的办学目标迈进!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美术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86年的河南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1996年9月组建美术系,2005年撤系建院,成立美术学院。学院确定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硬件软件两个突破为重点,全面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的发展思路。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发展,学院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办学规模得到了迅速提高,办学层次产生了飞跃式发展。目前,学院有美术学、绘画国画、绘画油画、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产品设计6个本科专业,其中美术学专业为校级重点学科;拥有美术学一级学科和艺术硕士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河南省特色专业,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2个省级平台和校级特色专业、校级特色与应用研究基地2个校级平台。学院下设美术学、设计学2个系和国画、油画、理论、基础、公共美术5个教研室,拥有陶艺、版画、绘画材料、雕塑、摄影5个专业工作室和6个研究生工作室。建立了校级“地域美术研究与创作中心”平台。为进一步推进学科特色化的发展,2009年成立河南民间美术研究所,设立民间美术收藏馆,并与校图书馆共建中国民间艺术馆镜像站。学院有近1万平米的教学楼,2个多功能学术报告厅,1个资料室,1个艺术品收藏室和1个近1千平方米的美术展览馆。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105人,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35人。学院致力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凝练学科方向,提升科研实力,形成了“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创新团队”的人才队伍模式。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1人、博士6人。专任教师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逐年优化。学院致力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通过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性、实践性人才。细化现有专业方向,拓宽办学渠道;规范教学管理,强化教学监督机制,健全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推进素质教育。张建伟院长个人捐资设立“院长奖学金”,激励学生创作高水平作品。美术学专业为校级重点专业。该专业2007年综合实力在全国300余所高等美术院校和美术专业中排名第62位;2009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专业;2010年、2012年两度进入《中国大学评价》A级专业。2010年教育部中国书画等级考试河南师范大学考试中心落户学院,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贾连朝出席揭牌仪式。美术学专业学生在河南省第六、第七、第十届、第十二届高等学校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教育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美术学专业研究生获“河南省第二届电视书法大赛”二等奖,这是我省大学生组参赛选手取得的最好成绩。学院“早起叫我”活动获得2014年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学院秉持教学立身、科研强院的观念,努力打造科研团队。2008年出台《美术学院科研奖励条例》、《美术学院学术休假制度》、《美术学院职称评审办法》等相关条例,有效激发全院科研工作取得新成绩。近十年来,学院教师发表论文540篇,其中CSSCI源期刊论文6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74篇;主持省级项目8项,教育部项目1项,各类厅级项目83项;获得省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2项;获得厅级一等奖65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44项,优秀奖41项;8件作品入选国家级画展。3位老师的作品在第12届全国美展中被评为河南省一等奖。学院广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积极构建与国内外专业院校合作,先后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二十余人来我院讲学、交流。2011年承办了河南省“庆祝建党90周年河南省青年美术摄影作品展”。2014年先后承办了河南省第四届中国人物画作品展、CCTV书画系列公益活动之美术公开课、何白鸥“在河师大的日子”摄影作品展等重要展览。学院与韩国协成大学艺术学院建立友好协作关系,2010年举办第一届“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协成大学艺术学院教师作品交流展”,到2014年此展览共举办三届。美术学院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优化学术梯队为支撑,以教学改革为手段,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勇于实践,不断提高教学、科研、管理的竞争实力。全院师生为早日实现将学院建设成为在河南省有较大影响的走专业特色化发展道路的高等美术教育基地而不断努力。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的前身为1995年成立的财经系,2001年与市场营销系合并为经济与管理学院,2012年更名为商学院。涵盖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三大学科,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院下设9个本科专业和1个中法联合办学专业,其中经济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院拥有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个河南省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室、2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河南省软科学基地和2个智库平台。学院现有教职工92人,专任教师78人,其中教授8人(含校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29人,博士52人(含在职攻读6人),河南省讲座教授2名,河南师范大学兼职特聘教授3名。学院拥有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师、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中原千人计划拔尖人才、河南省社科类“百优人才”、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全国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奖教师、河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获奖教师。全院共有全日制本科生2300余人,研究生200余人。近年来,学院教师共发表论文400多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150余篇,二级顶尖期刊论文近30篇,专著教材20多部;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教育部基金项目10余项、省级重大项目1项、教育厅重大项目5项、其他省级项目60余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5项、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近20项。学院秉持“博学经世,商善天下”的办学理念,着力打造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层次经管类人才,努力把商学院建设成为一个学科特色鲜明、教学质量过硬、管理服务高效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80万

    ]
  •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前身是2001年成立的社会科学教学部,同年获批社会工作专业,2002年设立社会工作系并开始招生;2005年增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05年撤销社会科学教学部、社会工作系,成立公共事务学院;2010年增设社会学专业;2012年公共事务学院更名为社会事业学院;2017年增设物流管理专业。学院秉承“博学笃行,心系社会,求证公平,为民有道”的院训。学院现有社会学、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物流管理4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近900人,其中社会学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获评河南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设有社会工作(MSW)、公共管理(MPA)、农业硕士三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各类研究生120余人。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0余人,其中二级教授1人、教授6人、副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1人,专任教师90%以上拥有博士学位。学院是教育部社会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河南省青少年研究会会长单位、河南省伦理学会副会长单位、河南省人口学会副会长单位、河南省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河南省社会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河南省公共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学院建有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全国社会工作督导实训基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基地、中国社科院数据调查河南基地、河南省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软科学研究基地、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新乡市大健康产业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中心—健康养老分中心、河南师范大学社会福利研究与服务中心等研训机构。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12项,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5项,省部级课题34项,其它厅级课题6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500余万元。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6部。1人获得“中国青少年研究事业突出贡献奖”;1人获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获得“河南省优秀专家”;1人入选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1人获得河南省“四个一批”人才;2人入选“河南省首届百名优秀青年社科理论人才”;2人入选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1人入选“河南省首届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学院获评省首批“河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院重视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聘请了王思斌、风笑天、刘少杰、童星、雷洪、关信平、田毅鹏、钟涨宝、林聚任、陈社英、德尔华(美国)、黑田研二(日本)等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并担任学院兼职教授。学院教师先后赴美国、德国、日本及港台等开展学术交流,与波士顿大学及法兰克福工程学院等国外相关院校开展了较为密切的协作研究。学院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为学生的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近五年,先后有310余名本科生考取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研究生,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保持在30%左右,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0%以上。2017年涌现出2个全体考上研究生的“学霸宿舍”,被中国网、搜狐网、新浪网、大河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专业实训渠道广泛,与多家单位签署实习基地合作协议。与香港艾滋宁养服务协会签署“赴港社工实习计划”,已连续6年选派本科生赴香港开展专业实习。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国家级二等奖、三等奖,在河南省“创青春”大学生公益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3人获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联合授予的“青少年爱心大使”称号,1人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学生团队获得河南省高校社会工作案例大赛一等奖。积极开展“社会服务行动计划”,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学院依托“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社会福利研究与服务中心,积极与中国社科院、民政、教育、卫生、统战、共青团等部门积极合作,开展学术交流、社会调查、业务培训,积极承担全省社区管理骨干培训、志愿者工作培训等工作,与洛宁县合作探索建立的洛宁县“五位一体”困境儿童保障模式得到民政部充分肯定,被民政部称为“洛宁模式”向全国推广。开展新乡市大健康产业科技协同创新创业研究,促进健康养老事业,助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23年的原中州大学生物学系和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生物系,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成立的生物学系之一。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几代人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为生命科学学院和水产学院两个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目前拥有完整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的培养体系。其中本科包括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五个专业;拥有生物学、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生科教学(生物)、生物工程、农业推广三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和生物学河南省A类特色骨干学科,生物学、生态学一级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生物科学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生物技术专业为河南省一流专业和名牌专业;学院建设有国家级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遗传学、普通动物学国家级精品课程,普通生物学国家级双语课程,生物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等国家质量工程项目,承担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13个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建有河南省-科技部共建细胞分化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5个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拥有河南省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的生物资源博物馆,河南省动物学会、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委员会河南分会、河南省生物学奥林匹克培训基地挂靠在学院。学院生物资源博物馆收藏国内外珍稀动植物标本、化石标本近万种,是河南省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的生物标本馆。学院不断深化人事改革,已建立形成了一支以教学科研人员为主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77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卓越人才特聘教授1人,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5人,校级以上特聘教授5人,教授38人,副教授4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1人,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80人。有“全国模范教师”2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优秀教师”6人、“曾宪梓基金获得者”3人、“河南省管优秀专家”4人、“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多人在学术团体中兼任重要职务,包括教育部理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细胞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动物学会理事长、河南省细胞学会理事长等。学院办学基础雄厚,教学科研条件优越。拥有实验大楼三座,总建筑面积23500平方米,其中国家级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面积6500平方米,设有教学实验室15个,公共实验平台15个,现有仪器设备5600台件,总价值达9000余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300多台件,包括高分辨率质谱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基因芯片仪、双向电泳系统、流式细胞仪、DNA测序仪、全波段倒置荧光显微镜等,目前在全省各地建立了21个生产实习基地和野外实习基地。学院治学严谨,教风、学风端正,多年来已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19000余名,大多数毕业生在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工作,并成为学科带头人和中坚力量,多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2000余人,硕士研究生400余人,博士研究生30余人。近年来,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达60%左右,一次就业率稳居学校前列。学院坚持教学科研并重,多年来形成了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植物多样性与道地中药材,资源微生物与生态工程,细胞分化与调控,生物与现代农业,环境生物学与生态学,生物医学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梯队。近5年来,获得国家、省部级各级各类项目300多项,获得经费支持数千万元;发表论文1000多篇,其中SCI收录近400篇;获得各级各类奖励65项,授权专利23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教材20多部。学院重视学术交流活动,充分利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和国际联合实验室等交流平台,多次举办相关专业的国际和国家级会议,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讲学,并开展合作研究,推动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引进,促进了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提高了学院在学术领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河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23年的中州大学(原河南大学的前身)的数理系和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数学系,是我校设立最早的院系之一。2000年根据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撤销数学系,组建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学院涵盖数学、统计学两个一级学科,拥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河南省首批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河南省特色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统计学四个本科专业;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教学(数学)、公共信息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拥有大数据统计分析与优化控制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数学与科学计算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试验设计新乡市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河南省首批中小学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基地。拥有馆藏图书11万余册,中外文期刊杂志850多种。知名学者樊映川,黄敦慈,李新田,刘亚星等教授先后在此执教。学院教职工125人(专任教师107人),其中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河南省讲座教授1(Alain)人,教授19人,副教授43人,博士88人,博士生导师1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2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2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4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4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2项。五年来,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9项,厅市级项目40项,每年在SCI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10多篇。学院考研率、考博率保持在30%左右,数百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教育部“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等国内外重要竞赛中获奖。在第七届“东芝杯”比赛中,获得大赛唯一一项最高奖--创新奖。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综合改革,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升办学水平,为把学校建设成世界知名、全国著名、区域引领、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贡献力量!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1983年11月24日,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新乡师范学院认真考察、审视了河南省水产业发展态势和自身师资力量及办学条件,向河南省教育厅行文,请示依托新乡师范学院生物系,设立水产专业(4年制,本科);1984年1月6日,河南省教育厅就“关于新乡师范学院增设水产专业的请示”行文教育部,请教育部予以批示;1984年3月14日,河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文件《关于南京工学院等校要求增设专业的批复》,“同意新乡师范学院设置水产专业,学制4年,主要为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中学培养师资”。1984年,新乡师范学院生物系招收了第一届水产专业本科生30人,水产专业的办学自此起步。办学伊始,生物系成立水产教研室,单元勋教授任教研室主任。单元勋、赵玉珩、安坤明等(副)教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潘金培、陈英鸿、伍惠生、王伟俊等研究员及水利部水库渔业研究所陈敬存先生等老一代水产人亲自为本科生授课,奠定了专业发展的基础。上世纪90年代,杨红生、秦启伟、成永旭、戴凤田、李效宇等优秀师资作为水产专业建设的中坚力量,以良好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学生规模稳中有升。这个时期,教师们承担了较多的省市级科研项目,以项目为纽带,水产专业开始思考并进行系统的学科建设。进入二十一世纪,在聂国兴、李学军、孔祥会等人的带领下,水产师生筚路蓝缕创基业,殚精竭虑谋发展,水产专业发展驶入快车道:2000年6月30日,校党委撤销水产教研室,成立水产养殖系;2001年水产养殖系获得水产养殖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农业推广硕士(渔业)学位授予权;2008年2月26日,河南师范大学水产研究所成立,8月12日,教育厅发布文件,批准水产养殖学科为河南省二级重点学科,12月,河南省科技厅发布文件,建立10个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农村科技培训基地,本专业属于获批基地之一,主要负责河南省渔业科技培训;2009年水产养殖系被接纳为全国渔业科技协作网会员单位;2011年,水产养殖系被吸纳为中国高校水产学科联席会理事单位。2012年7月18日,河南师范大学决定成立水产学院,开启了水产专业发展的新篇章。2012年10月12日,河南省教育厅发布文件,水产学科被评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2013年7月19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豫发改高技[2013]995号文,我院申报的“水产动物疾病控制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被批准立项建设;2013年12月18日,省科技厅发布[2013]188号文,以我院为依托单位,河南省水产动物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准立项建设;2014年3月13日,教育部发布教高[2014]1号文件,依据“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评议结果,同意我院设立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该专业2014年招收新生60人;2014年9月22日,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联合下发教高函[2014]7号文,公布了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以我院为依托,河南师范大学被遴选为试点高校,水产养殖学专业入选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2018年3月27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了《关于下达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学位〔2018〕9号),我院申报的水产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水产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通过审批。2019年12月24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教高函[2019]46号),我院水产养殖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立项专业,此次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充分彰显了我院本科人才培养水平,为我院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更高平台。发展现状1、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职工队伍,截至2020年7月,学院有教职工56人,其中专职教师46人,教授4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7人,水产类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人、中原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1人、省学术带头人1人、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3人、省高校科技创新杰出人才2人、省教学标兵4人、省创新型科技团队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学院牢固树立“人才兴院”的战略意识,始终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观,在全校范围内率先实现专任教师博士化。2、人才培养35年来,水产学院矢志践行“厚德博学、止于至善”的校训和“知鱼知水、树德树人”的院训,坚持培养复合应用型水产专业技术人才。1984-2007年,水产养殖本科专业仅面向河南省招生,2008年起,专业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等省份的生源相继加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质量不断优化。专业建设之初,招生规模为每年30人左右,目前年招生规模扩大到160人左右人(2014年招生184人,其中水产养殖专业124人,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60人);从2014年开始,水产养殖专业分水生动物育种与增养殖、水生动物医学、水生动物营养学3个方向招生;2015年第一届水产养殖学(卓越农林人才班)开始招生。2018年实施按照大类(水产类)招生,并进入本科一批招生,生源质量大幅提高。学院在国内10余个省份的30多个科研与生产单位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逐步强化学生的专业实习环节,从最初6周时长,逐步延长至目前的12周时长,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考研率稳定在40%以上,且考入中科院、985、211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比例近80%。作为河南省唯一具备水产养殖博士学位、水产养殖硕士学位和农业硕士(渔业发展)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学院每年招收博、硕士研究生30-50名,就业率达到100%。3、办学条件学院为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特色基地、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农村科技培训基地、中国高校水产学科联席会理事单位、国家渔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单位、渔业科技国际合作联盟理事单位、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稻渔综合种养分中心成员单位、中国集装箱式水产养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单位和黄河水生生物保护与生态修复科技创新联盟理事单位。建有河南省水产动物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产动物疾病控制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水产养殖河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乡市鱼类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新乡市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和河南师范大学水产研究所等科研和教学平台。建有600㎡流水养殖实验室和7000㎡水产养殖实训基地,科研用房总面积1700㎡,仪器设备总价值2000余万元。4、科研成果35年来,水产学院形成了敢于质疑、鼓励创新的优良传统。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建设和发展,面向水产科学技术前沿,立足淡水养殖,已凝练形成了“水产动物营养学”“水产动物医学”“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水产工程技术研发”“水生环境毒力学”、“水产动物增养殖”“水产动物遗传育种”“水产动物脂质营养与免疫”“水产界面微生态学”“水域生态学”等10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十三五”期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原千人计划、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等纵向课题100余项,承担生态修复及环境评估等横向课题8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总额达到5000余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20余篇,其中SCI论文86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项,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5、对外交流水产学院历来重视对外交流。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及其所属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等国内外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秉承“请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思路,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鼓励学院师生踊跃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019年10月,学院与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主办了第十二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来自全球的15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也是学校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学术会议之一。此外,还承办了“2017年第三届中部地区水产饲料实用技术论坛”“中国水产学会渔文化研究分会2019年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2019年全国第三届鲤产业论坛”,彰显了学院科研与教学实力,展现了学科建设与发展成就。学院现为中国水产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河南省水产学会理事长和秘书长单位、中国高校水产学科发展联席会理事单位、教育部农业硕士渔业发展领域培养协作组成员单位、全国渔业科技协作网成员单位。、《河南水产》协办单位。6、社会服务水产学院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主动适应国家及地方战略需求。主导编制了“河南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5)”,参与了河南省“十二五”和“十三五”渔业发展规划的起草,作为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科技培训基地和河南省基层水产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学院全面承担了河南省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培训工作,五年来,先后培养(训)成人学历人才300余名,非学历人才2000余名,为区域渔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自2017年以来,我院承办河南师范大学农民教育培训,累计培训人数达到680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12年起,学院在1978年至1983年全省第一次鱼类资源普查的基础上,本着督促年青博士教师“读万卷书”后,通过“行万里路”深入了解一线生产、亲近水产业的初衷,学院启动了河南省第二次鱼类资源调查。在省农业农村厅水产局的支持下,各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密切配合,以聂国兴教授为队长的河南省鱼类资源调查队披星戴月、风雨兼程,目前已完成了全省90%行政区域的调查任务,累计行程18万公里,已鉴定130余种鱼类,其中包括4个新种、24个河南省新纪录种,获得各类标本10万余号。《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开辟鱼类资源调查专栏,推介河南省鱼类新纪录种,曹文宣院士为专栏作序;《河南水产》亦开辟专栏,按照县级行政区域,发布鱼类资源调查结果,服务各地史志编撰和生态文明建设。基于第二次鱼类资源普查,凝练出30余个科学问题,已发掘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鱼类10余种,为后续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河南鱼类志》(第二版)的编撰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75年的新乡师范学院体育系,1985年更名为体育系,2000年撤系建院。现设有体育系、运动系、运动人体科学系、体育舞蹈方向以及公共体育教学部和训练竞赛中心;学院现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级精品课程(排球)、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排球)、河南省重点学科(体育学)、河南省特色专业(体育教育)、河南省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师范大学“中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体育学院现有教职工100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57人,博士后和博士24人、硕士54人。学院现有本科生、研究生近1800人。拥有高规格的综合体育馆、球类馆、游泳馆、田径场、网球场、排球场等教学训练场馆设施,以及藏书丰富的图书资料室和设备齐全的运动人体实验室等教学科研环境。45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厚德博学,止于至善”的校训和“创一流学科,育一流人才”的指导思想,在教学、科研、训练竞赛、学生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几年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15项、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河南省哲社办等几十项省级科研项目,出版教育部规划教材和学术专著80余部;近五年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核心以上论文200余篇。为加强对外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学院进行多场学术讲座并指导工作,同时选派上百人次骨干教师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等。在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及挑战杯等科技创新活动中,多次获得国家级及省级项目资助和奖励。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达35%;毕业生考研率达30%以上;就业率达90%以上,社会评价好。在全国、河南省各级别的体育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1年被教育部批准新一轮建设排球高水平运动队高校,该队涌现出了国家男排主教练谢国臣、国家男排主力队员焦帅、崔建军等一批优秀队员。在北京奥运会和其它世界大赛上,我院学生多次代表国家队参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体育学院拥有较好的教学、科研、训练设施,如综合教学体育馆、球类馆、游泳馆、健身房以及高质量的塑胶田径场、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等。同时,体育学院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挖掘学生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学生管理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我院团委获批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我院“繁荣特色体育社团文化,构建美好和谐校园生活”学生工作特色品牌获得河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心灵驿站”、“耀享青春年华,共建和谐班级”两项成果获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此外,我院学生在学校和全省多项大学生团学活动中屡获佳绩,深受好评。体育学院本着“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立足体育,面向社会”的发展思路;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坚持教学、科研、训练与学生管理相结合,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科研实力为支撑,以加强师资力量为保障,以完善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新跨越,逐步建设成为了培养体育师资和体育各类人才的重要基地。(文中数据截止到2020年7月)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75年的新乡师范学院体育系,1985年更名为体育系,2000年撤系建院。现设有体育系、运动系、运动人体科学系、体育舞蹈方向以及公共体育教学部和训练竞赛中心;学院现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级精品课程(排球)、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排球)、河南省重点学科(体育学)、河南省特色专业(体育教育)、河南省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师范大学“中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体育学院现有教职工100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57人,博士后和博士24人、硕士54人。学院现有本科生、研究生近1800人。拥有高规格的综合体育馆、球类馆、游泳馆、田径场、网球场、排球场等教学训练场馆设施,以及藏书丰富的图书资料室和设备齐全的运动人体实验室等教学科研环境。45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厚德博学,止于至善”的校训和“创一流学科,育一流人才”的指导思想,在教学、科研、训练竞赛、学生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几年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15项、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河南省哲社办等几十项省级科研项目,出版教育部规划教材和学术专著80余部;近五年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核心以上论文200余篇。为加强对外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学院进行多场学术讲座并指导工作,同时选派上百人次骨干教师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等。在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及挑战杯等科技创新活动中,多次获得国家级及省级项目资助和奖励。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达35%;毕业生考研率达30%以上;就业率达90%以上,社会评价好。在全国、河南省各级别的体育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1年被教育部批准新一轮建设排球高水平运动队高校,该队涌现出了国家男排主教练谢国臣、国家男排主力队员焦帅、崔建军等一批优秀队员。在北京奥运会和其它世界大赛上,我院学生多次代表国家队参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体育学院拥有较好的教学、科研、训练设施,如综合教学体育馆、球类馆、游泳馆、健身房以及高质量的塑胶田径场、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等。同时,体育学院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挖掘学生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学生管理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我院团委获批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我院“繁荣特色体育社团文化,构建美好和谐校园生活”学生工作特色品牌获得河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心灵驿站”、“耀享青春年华,共建和谐班级”两项成果获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此外,我院学生在学校和全省多项大学生团学活动中屡获佳绩,深受好评。体育学院本着“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立足体育,面向社会”的发展思路;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坚持教学、科研、训练与学生管理相结合,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科研实力为支撑,以加强师资力量为保障,以完善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新跨越,逐步建设成为了培养体育师资和体育各类人才的重要基地。(文中数据截止到2020年7月)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75年的新乡师范学院体育系,1985年更名为体育系,2000年撤系建院。现设有体育系、运动系、运动人体科学系、体育舞蹈方向以及公共体育教学部和训练竞赛中心;学院现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级精品课程(排球)、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排球)、河南省重点学科(体育学)、河南省特色专业(体育教育)、河南省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师范大学“中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体育学院现有教职工100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57人,博士后和博士24人、硕士54人。学院现有本科生、研究生近1800人。拥有高规格的综合体育馆、球类馆、游泳馆、田径场、网球场、排球场等教学训练场馆设施,以及藏书丰富的图书资料室和设备齐全的运动人体实验室等教学科研环境。45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厚德博学,止于至善”的校训和“创一流学科,育一流人才”的指导思想,在教学、科研、训练竞赛、学生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几年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15项、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河南省哲社办等几十项省级科研项目,出版教育部规划教材和学术专著80余部;近五年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核心以上论文200余篇。为加强对外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学院进行多场学术讲座并指导工作,同时选派上百人次骨干教师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等。在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及挑战杯等科技创新活动中,多次获得国家级及省级项目资助和奖励。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达35%;毕业生考研率达30%以上;就业率达90%以上,社会评价好。在全国、河南省各级别的体育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1年被教育部批准新一轮建设排球高水平运动队高校,该队涌现出了国家男排主教练谢国臣、国家男排主力队员焦帅、崔建军等一批优秀队员。在北京奥运会和其它世界大赛上,我院学生多次代表国家队参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体育学院拥有较好的教学、科研、训练设施,如综合教学体育馆、球类馆、游泳馆、健身房以及高质量的塑胶田径场、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等。同时,体育学院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挖掘学生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学生管理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我院团委获批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我院“繁荣特色体育社团文化,构建美好和谐校园生活”学生工作特色品牌获得河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心灵驿站”、“耀享青春年华,共建和谐班级”两项成果获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此外,我院学生在学校和全省多项大学生团学活动中屡获佳绩,深受好评。体育学院本着“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立足体育,面向社会”的发展思路;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坚持教学、科研、训练与学生管理相结合,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科研实力为支撑,以加强师资力量为保障,以完善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新跨越,逐步建设成为了培养体育师资和体育各类人才的重要基地。(文中数据截止到2020年7月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外国语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75年的外语系,2000年11月撤系建院;2012年7月学校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外国语学院与原外语部合并。学院目前下设英语系、翻译系、日语系、法语系和研究生外语教研部、大学外语教研部。英语、翻译、日语、法语四个本科专业,均为本科一批招生录取;学院现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全日制教育硕士、翻译硕士、在职教育硕士、农村教育硕士计划等各类研究生;招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三个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3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41人;博士30人(另有在读博士8人),专业课教师中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90%以上。近年来,学院教师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6项,省哲社科研项目19项,获省哲社优秀研究成果三等以上奖励12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科研经费200多万元。外国语学院工会荣获“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称号、河南省“五一巾帼标兵岗”、新乡市“三八红旗集体”。目前教师中拥有第一批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科研学术带头人3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指导教师3人,全国教育硕士先进工作者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3人,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专家3人,河南省优秀教师4人,河南省文明教师1人,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河南省女职工建功立业先进个人1人,河南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1人。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11人,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团体担任会长或副会长5人。另常年聘有英、美、法、日等多国国际教师。学院1998年6月获批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12月获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3月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10月,外国语言文学专业获批河南省重点学科,实现了学院省级重点学科零的突破。经过一个周期建设,顺利进入第九批省级一级重点学科资助计划。2013年英语专业为“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8年2月,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批复了与我校共建“河南省外事翻译语料库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的建立,标志着我校正式进入河南省“一体两翼,三个平台”的翻译智库建设和外事翻译人才高地,深度融入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格局,为我院学科发展、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搭建了更高的平台,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契机。学院目前共有硕士生导师55人,其中专职导师29人,兼职导师26人。学院目前在读各类全日制研究生合计326人,其中在读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44人(英语专业38人、日语专业6人),全日制教育硕士168人,翻译硕士108人;在读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238人。截至2020年,学院共毕业各类硕士研究生1200余人,就业率达97%以上。学院目前建有自主听力实验室4间,面积1000平方米;语音听力实验室11间,面积1320平方米;同传实验室1间,面积120平方米;笔译实验室1间,面积100平方米;录播室1间,面积60平方米;英语教学广播电台1间,面积60平方米。总资产约1500万元。学院在学校“世界知名、全国著名、区域引领、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办学目标指引下,秉承质量立院,人才兴院,科研强院,和谐荣院的观念,努力建设以外语教师教育为办学特色、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优势学科、特色鲜明、世界知名、省内引领、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文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中国语文系,1985年恢复成立中文系,2003年撤系成立文学院。文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播电视学、戏剧影视文学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为国家级一流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为省级一流专业,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学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为省级特色专业。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和戏剧与影视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汉语国际教育”、“教育硕士”、“艺术硕士(戏剧)”三个专业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为省级一级重点学科,戏剧与影视学为校级一级重点学科。学院设有河南省文化改革与发展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实训基地、河南省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河南省广播电视新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学院还建设有河南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戏剧)、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基地。拥有河南省中国文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学院现有教职工8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9人,博士及在读博士68人。学院注重教学管理与改革,先后获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3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各类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和教学成果奖30余项。近年来,学院老师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科研经费达到4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600多篇,其中CSSCI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0余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5项。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拥有独立办公、教学、科研楼一栋,资料室255平方米,藏书50000余册,期刊240余种,建设有图片摄影、非线性编辑、录音与摄像、播音与主持等广播电视实验室与多媒体教室,拥有一系列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成套的音像资料,充分为教师、学生服务。为了加强学术交流、提高办学水平,学院先后聘请《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徐放,语言学家张静、胡明扬、王宁、戴庆厦、陈黻、张德鑫;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詹福瑞、莫砺峰、陈尚君、蒋凡;现代文学研究专家王富仁、刘增杰等为兼职教授。著名作家二月河、刘震云、张承志、周大新等先后来院讲学。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中国文章学研究会、河南省语文教育研究会挂靠我院,形成尚诚朴、求学问、重创新的良好学风。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以上的毕业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10%以上的毕业生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工作,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为中学语文教师。据追踪调查,这些从事中学语文教育的毕业生82%已成为工作单位的骨干,30%成为省、市、县优秀教师,为振兴河南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广播电视学毕业生到中央和省市广播电视台、网站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成为各单位的业务骨干。戏剧影视文学的学生主要在各地剧团、传媒从事戏剧电影电视的文本创作和摄制、评论工作。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物理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23年的河南大学理学院和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数理系,是我校设立较早的院系之一。1999年撤系建院,根据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几经更名,2018年始称物理学院。学院拥有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研究基地、河南省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河南省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光电子技术及先进制造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和河南省红外材料光谱测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学院拥有教学科研用房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的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学院拥有“前沿物理与清洁能源材料河南省特色学科群”(2015年入选河南省首届特色学科A类、2020年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A类)和物理学、光学工程2个一级学科河南省重点学科。拥有物理学、光学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物理学、光学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物理学、光学工程、课程与教学论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学科教学(物理)、电子信息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物理学为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河南省名牌专业和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和国家首批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建设点。拥有《现代物理学进展》国家级双语课,《量子力学》、《电子技术基础》等8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或双语课程。设有物理学、光信息科学与工程2个本科生专业。物理学为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河南省名牌专业和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目前在校博士后14名,博士生48名、硕士生219名、本科生1262名。学院现有职工119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41人,博士88人、留学归国人员54人,博士生导师20人,省特聘教授3人,校特聘教授7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3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5人,河南省杰出人才3人,河南省先进工作者1人,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7人,河南省“中原千人计划”获得者2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3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4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8人。近5年来,学院发表SCI/EI学术论文1200余篇,其中SCI一二区论文500余篇;新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4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直接经费735.99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234万元)),省部级项目82项;获发明专利95项,实用新型94项;荣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等省级以上奖励30余项。2015年9月河南师范大学物理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国际排名1721,国内排95)。1人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高被引学者'。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美、英、德、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30余所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协作研究与学术交流关系。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从1993年始建以来,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已经迅速发展成为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在河南省举足轻重的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现有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编导三个本科专业,其中音乐学专业2019年新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拥有音乐与舞蹈学和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两个一级硕士授权点,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河南省特色专业,河南省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重点教学科研平台;建有中国音乐研究中心、帕瓦罗蒂音乐艺术中心、保罗,科尼歌剧中心,并设立艺术教育实践中心,学院教师教育课程《初中音乐教学设计》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学院荣获中国音乐最高奖——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金奖;中国戏剧最高奖——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专业组)“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优秀剧目奖”;中国舞蹈最高奖——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现代舞银奖(金奖空缺)。目前音乐舞蹈学院是国内所有高校中唯一在音乐、戏剧、舞蹈三个学科门类中获国家级最高奖项的学院。学院设有数码钢琴教室、视听欣赏教室、合唱排练教室、MIDI教室、舞蹈排练厅以及可容纳500人的专业音乐厅;现有学生交响乐团、民乐团、管乐团、合唱团、舞蹈团,在舞台表演与教师教育方面实力雄厚。学院现有教职工8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37人,博士20人、在读博士7人,硕士50人。在意大利、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波兰留学归国的教师33人。学院2009年1月9日成立了全世界唯一一个由帕瓦罗蒂亲属授权冠名的“河南师范大学帕瓦罗蒂音乐艺术中心”。中心集结了帕瓦罗蒂生前的艺术指导、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端外国专家、原河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马可,贝雷依教授,国际著名指挥大师汤沐海先生,意大利国际著名歌剧导演斯蒂芬诺,蒙蒂先生,中国歌剧舞剧院著名歌唱家、中央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声乐教育家孔德成教授,意大利“仁惠之星”骑士勋章获得者、西安音乐学院声乐教授周玲女士等著名音乐家。2014年成功引进世界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端外国专家、意大利国立费拉拉音乐学院前声乐系主任保罗,科尼教授,2016年成功引进世界著名艺术指导、曾与世界十大女高音米莱拉•弗莱妮和世界著名指挥大师里卡尔多,夏依以及乔治,索尔蒂爵士等长期合作的意大利钢琴家与古钢琴演奏家丹妮娜,斯巴拉莉亚教授来我院工作。为进一步提高舞蹈教学水平,又成功引进韩国著名舞蹈编导、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端外国专家金庚暎教授。2018年6月,学院全职聘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长、原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赵塔里木教授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音乐与舞蹈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宋代音乐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处处长、中国音乐研究所所长赵为民教授;2019年11月,学院又全职聘任著名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专家,新疆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新疆木卡姆学会副会长,中国丝绸之路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音乐学会理事,新疆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周菁葆教授。2019年12月,学院聘任温州大学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小盾为我院讲席教授。近年来,学院十分重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先后获国家级、省级音乐表演奖、作品奖100余项,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的重要演出。音乐舞蹈学院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差异化竞争”发展战略,明确了发展方向,取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道已明,路正阔,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正以崭新的姿态昂首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50万

    ]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0年的政治教育系。30多年来,学院先后经历政治教育系、政治教育系(财经系)、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等阶段。2012年7月,更名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院现有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哲学6个本科专业。近三年招生人数保持在500人左右,生源质量逐年提升。2018年后所有专业均按一本线招生。学院现有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等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以及公共管理硕士(MPA)、学科教学(思政)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学科建设方面,学院现有两个河南省重点学科(政治学、哲学),以及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公共政策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中原文化产业研究基地、河南省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等5个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学院有资料室、管理技术实验室、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学术报告厅、党建活动室等教学设施,图书资料室藏书3万余册,为学院师生提供了较为先进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学院现有专兼职教职工101人,专职教师88人,其中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校一级特聘教授2人,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授27人(含高聘),副教授36人(含高聘),讲师20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7人,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职称、学历结构日趋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40年来,学院共培养各级各类全日制毕业生6000余人,非全日制毕业生万余人,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近三年来,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学生考研率35%以上,一大批学生考取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近年来,我院先后有两项成果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成果奖、15个班级获得河南省文明班级和河南省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两个社会实践服务队被评为河南省“三下乡”和“四个一”暑期社会实践先进服务团队。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历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挑战杯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近年来我院共获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80多项,其中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立项18项,学生发表论文100余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以整体提升。学院从培养拔尖人才及回归教学的长远考量出发,持续推进“社会科学研究试验班”建设,努力探索本科生拔尖人才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学院践行“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组织各类社会调查项目,让教师和学生一起走向社会,通过社会调查提升师生了解社会、发现社会问题、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研报告、积极建言献策等能力。2017年学院组织10余名教师、100余名本科生,参加河南省文明办委托的河南省文明城市第三方评估社会调查工作,既锻炼了师生的社会调查能力,又为河南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做出贡献。近年来,学院从专业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进行综合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为学院专业建设成教育教学理念先进、专业建设成效显出、专业特色优势鲜明的名牌专业奠定了基础。依托学院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和科研平台建设,学院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0年以来,学院教师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8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1项;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重点、创新团队项目20余项;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5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千篇,出版专著50余部。近年来,学院共发表核心期刊以上级别学术论文330多篇,其中SSCI论文5篇、CSSCI论文280篇,一级、二级顶尖期刊论文40篇,教育厅权威期刊论文41篇,出版著作22部。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简称:河南师大 地区: 河南 学制:3~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2.40~4.80万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类型:师范类、公办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建设东路46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师大博学 > 河南师范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友情链接:中教互联中教互联官网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