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华南农业大学 > 招生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 简称:华农
  • 地区: 广东
  • 类型:综合类、公办、双一流
  • 学制:3~4年
  • 学费:¥3.00~9.00万
  • 班型:周末班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街道五山路483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一、历史沿革动物科学学院拥有华南农业大学最早设立的畜牧学科与蚕桑学科,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清宣统元年(1909年)广州知府陈望曾创办的广东农事试验场附设农林讲习所(位于现广州市区庄、农林下路一带,设有土壤、稼穑、虫害、畜牧学、养蚕法、培桑、气候学等课程)。1912年,农林讲习所更名为“农林教员讲习所”,1917年改办为“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是我国近代高等农业教育史上创办最早的学校之一。1924年,孙中山先生将当时广东三所国立和公立学校(师范、法科、农专)合并,创办了国立广东大学(首任校长邹鲁),下设农科学院。1925年底,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国立广东大学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1934年,中山大学属下的农、工、法3个学院迁入石牌新校址,其中农学院位于华南农业大学现校址。与此同时,岭南学堂(源于1888年教会在沙基创办的格致书院,1903年更名为岭南学堂,1912年更名为岭南学校,并搬迁至位于广州康乐村的中山大学现校址)于1914年升格为岭南文理科大学,下设生物系农学部,之后农学部升级为农学院。此外,1920年,留美博士钟荣光先生联合华侨创办了岭南农科大学。1927年,岭南文理科大学和岭南农科大学合并成立私立岭南大学(首任校长钟荣光),下设农学院。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和病虫害系合并组建成华南农学院,下设畜牧兽医系、蚕桑系等。1987畜牧兽医系分为畜牧系和兽医系,1992年畜牧系更名为动物科学系,2001年成立动物科学学院,并新增水产养殖专业。2003年蚕桑系并入动物科学学院。2016年水产养殖系从动物科学学院分出,成立海洋学院。二、发展现状学院现有教职工116人,其中正高职称36人,副高职称47人,博士生导师29人,硕士生导师66人;师资队伍中有兼职院士1人,国家杰青1人,万人计划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优青1人,珠江学者3人,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5人,省级产业体系首席专家4人,青年珠江1人,珠江新星2人,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1人。现有在校生1600人,其中研究生500人,本科生1100人;博士后25人,留学生10人。现有教学科研大楼20000多平方米,校内外教学科研基地41个(2个国家级、3个省级),房舍面积达2万平方米;有3个国家级教学平台、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部级教学平台、7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近十年来,先后主持国家重大转基因专项、863项目、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等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年均到位科研经费超过4000万元。先后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29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在《Nature》、《ELIFE》、《PNAS》等SCI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500多篇,获专利授权100多件。2015年,畜牧学一级学科被列入我校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群;2017年,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院畜牧学进入全国八强;2019年,畜牧学被列入我校重点建设的八大学科、广东省“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学院党委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立德树人、强农兴农”为己任,大力推进新农科建设和全方位育人,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共建党组织,以组织振兴带动学科振兴和产业振兴,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村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我院遗传教工党支部荣获首批教育部“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2019年动科学院集体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6.00万

    ]
  • 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5年5月,坚持“教学立院、科研强院、人才兴院、民主建院”的办学方略和“学生为本、教师为魂”的办学理念,2011年以来试点“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整体办学水平一直居于全校前列。在《广州日报》近两年发布的全国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中,我院公共管理学科位居前50强。2018年公共管理学科获批2017年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位列八个优势重点学科之一。2019年公共管理学科获批广东省珠江学者岗位。学院同时是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级研究生校外实践示范教育基地、财政部部属公共管理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部属土地资源管理重点实验室的挂靠或依托单位。现有本科生3000余人,研究生400余人,各专业毕业生历年来的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最终就业率达98.5%以上,居广东省相同专业前列。硕士研究生最终就业率为100%。学院现有“公共管理学”1个一级学科、6个专业: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学院已成为全校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在校学生近3400人。学院拥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自主设置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硕士点,同时拥有公共管理硕士(MPA)、社会工作硕士(MSW)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多门课程被评为华南农业大学和广东省精品课程,多项教学成果荣获华南农业大学和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包括3项省级一等奖)。社会工作和公共事业管理两个专业被评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学院拥有广东省公共管理专业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环境和实验装备先进,下设电子治理实验室、办公自动化实验室、公共政策分析实验室等12个功能实验室。总面积930平方米,仪器设备878余台件,总值690多万元。学院配置专业特色鲜明的图书资料室,现有中文藏书8.48万册,外文藏书3800余册,订阅110多种国内外专业期刊。学院拥有一支具有海内外博士学位、梯队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00人,其中,高级职称比例59%,博士学位比例65%。拥有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74人(其中院外14人),“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名,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3名,广东省委宣传部“十百千工程”省级优秀人才培养对象1名,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名,广东省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全国MPA优秀教师1名;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1名,广东省应急管理专家1名,广州市应急管理专家5名,广州市重大决策咨询专家16名。学院设有“广州市服务型政府绩效管理研究基地”、“国土资源研究中心”、“劳资关系研究中心”、“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等10多个学术研究机构。近5年来,学院教师成功申请了100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到账科研总经费超过6000万元;出版了38部专著和教材;在《光明日报》《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学术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重要报刊上发表了350多篇学术研究论文;为国务院和广东省多个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获得好评。学院教师的科研实力确保了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学院积极提升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管理服务的国际化水平,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美国纽约城市大学、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韩国东亚大学等著名大学保持着广泛的学术交流、师生互访、合作办学关系。近三年,学院老师到国外大学访学交流30余人次,学生互访200余人次。学院不断拓展合作院校,已经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等多所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院鼓励学生们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旨在拓展本科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参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我院学生多次在各类比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9.00万

    ]
  •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由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与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的农业经济教育专业发展而来。1952年院系调整后,华南农学院农学系停止招收农业经济专业的学生。之后,在农业经济教研室全体老师的努力和积极要求下,农业经济专业于1964年恢复招生。文化大革命期间,农业经济专业停止招生,1979年再次恢复招生。1982年成立农业经济系,1992年经农业部批准成立经济贸易学院。2004年5月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学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农业经济管理、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农林经济管理、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金融学;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领域)、本科专业10个。设有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和校级研究机构7个。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40人,专业教师116人,其中教授42人、副教授48人;专业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占比为90%;博士生导师24人。我院拥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中宣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6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3人等。近五年来,我院共培养毕业博士65人、硕士2325人(含农业推广硕士)和本科生5508人。近五年来,学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长江学者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重大重点和一般项目50余项,科研经费超过4500万元。在SSCI、SCI和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获中央和省市领导批示的研究成果30多项。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60万

    ]
  • 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原林学院)是华南农业大学最早设立的一个学院,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学院现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植物学、生态学学科覆盖下的2个博士学位授予点,林学、草业科学、风景园林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涵盖森林培育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经理学、森林保护学、森林生态学、植物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观赏园艺等方向,林业、农艺与种业(林业方向、园林花卉方向、草业方向、种业方向)和风景园林3个专业硕士点。现有林学、风景园林、园林、城乡规划、森林保护、旅游管理、草业科学、中药资源与开发、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等9个本科专业,开设了林学丁颖创新班,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合作开办风景园林本硕连读国际班,城乡规划专业设置乡村振兴方向。植物学学科、林学学科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林学(本科)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园林(本科)专业被广东省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有“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部分)”“农业部能源植物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木本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农林生物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东省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全院现有教职工213人,其中教授42人,副教授70人,博士生导师25人,学术型硕士生导师82人,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13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广东省“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名师1人。陈晓阳教授主持,李吉跃教授等人共同完成的《基于“三本位”理念,协同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荣获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现有在校学生2557人,其中本科生2166人、硕士研究生(全日制)340人、博士研究生51人,硕士专业学位(在职)研究生95人。“十二五”以来,全院教师共承担132项国家级课题、184项省部级课题和540项横向课题,总经费达2.84亿元;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0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8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外观设计专利12项;发表论文2327篇,其中SCI论文415篇,CSCD论文510余篇,出版专著72部。2019年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64%,升学(含出国)率为15.66%;毕业生对学院就业工作满意度为98.12%,企业对我院毕业生满意度高达100%。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6.00万

    ]
  •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CollegeofHumanitiesandlawSCAU)是华南农业大学二级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原名人文学院,成立于1996年10月。2006年3月,成立了传媒学院、法学院,与人文学院合成人文(传媒、法学)学院。2008年4月,人文(传媒、法学)学院更名为人文与法学学院,教育技术学与广播电视编导2个本科专业分别调整到信息学院和艺术学院。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4个系,设有4个本科专业;有教工113人;2300名学生,其中包含40余名研究生,2200余名本科生。汉语言文学专业前身的语文教研室可追溯到1952年华南农学。院组建之初;历史专业可追溯至1955年成立的农业历史文献特藏室,并于198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6年6月,社会科学系、外语系和农业历史研究室合并成立人文科学学院。2006年3月,传媒学院、法学院,与人文科学学院合并成人文(传媒、法学)学院。2008年4月,人文(传媒、法学)学院更名为人文与法学学院,教育技术学与广播电视编导2个本科专业分别调整到信息学院和艺术学院。2016年,学院成为全校四个学分制试点改革的学院之一,学院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成立。2017年3月,学院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入选广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师资力量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教工113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40人,硕士生导师29人,有法学各科专业教师4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3人,讲师26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2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讲师12人,历史学教师18名,包括教授6名、副教授7名、讲师5名,哲学在岗教师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有8人,在读博士1人,获广东省公派留学资格的2人。[1]中央政法委教育部“双千计划”:王权典全国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杜国明广东省政府专家学者型法律顾问:王权典[4]广东省教育厅“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徐芳、杜国明、刘雪梅、雷静等[5]教学建设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建有法律实践教学中心(下设模拟法庭、法律援助中心、法律诊所、模拟联合国、创新创业法律援助中心、地方立法研究中心、辩论队等)、模拟仲裁庭、法律诊所、法庭科学技术实验室、多功能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岭南文化遗产保护实验室、中华礼乐文化实验室等。[1]学科建设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3个专业型硕士学位点。[1]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科学技术史、中国史专业型硕士学位点:法律硕士(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农业硕士(农村发展领域)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9.00万

    ]
  •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是在我国著名果蔬贮藏加工专家、一级教授李沛文先生等于1983年创办的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94年成立食品科学系,2001年调整为食品学院。学院设有食品科学、食品工程、生物工程、包装工程4个系和1个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硕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学科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第一层次)。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全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103人,其中专任教师77人,正高职称人员27人。93.5%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55.8%的教师具有海外研修经历,45岁以下成员占57.1%。学院积极聘请海内外优秀人才来校开展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拥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全国食品质量安全专业工作组组长1人,万人计划中青年领军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广东省珠江学者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广东省教学名师2人,广东省珠江学者2人,广东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各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学院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工程和包装工程2个广东省特色专业,国家级精品(资源)课程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课程7门。近年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现有在校生2452人,其中本科生1914人,研究生538人。人才培养质量较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本科生的就业率达到95%以上,研究生近100%。学院建有畜禽产品精准加工与安全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广东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广州)、广东省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食品质量安全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平台12个。近年来承担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重点研发专项等各类课题400多项,发表论文600多篇(SCI、EI收录300多篇),获授权专利118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4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篇。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有关院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聘有丁颖讲座教授5人,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合作开办了“2+2国际班”“4+0国际班”,与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合作开办“”3+1+1国际班”。近年来和美国罗格斯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莫斯科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合作共建广东普通高等学校国际合作创新平台2个,承担“十三五”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专项、广东省对外科技合作项目等7项,目前建有广东食品安全领域唯一的“广东省科协海智计划华南农大食品安全技术工作站。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将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创新,共创更美好未来。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6.00万

    ]
  • 兽医学院办学历史悠久。1952年由原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和广西大学的畜牧兽医系合并成为华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1987年成立华南农业大学兽医系,1993年更名为动物医学系,2001年更名为兽医学院。学院立足华南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地区动物疾病基础理论和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服务产业经济和区域发展为追求,不断前行、努力奋进。学院办学特色鲜明、学科实力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兽医学一级学科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下设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兽医药学和微生物学五个二级学科,其中预防兽医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建有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兽药安全评价(环境评估)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兽医微生物耐药性风险评估实验室、国家禽流感专业实验室(广州)、国家非洲猪瘟区域实验室(广州)、人兽共患病防控制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ABSL-3)等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广东省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兽药研制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兽用疫苗创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畜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等1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兽医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为A-,全国排名第三;2015年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科研机构前1%;2019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世界排名第44位。学院1952年开始招收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2002年在国内首先设置动物医学专业小动物疾病防治方向,2004年设置动物医学专业动物药学方向,2005年设置动物药学专业。1981年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获硕士学位授权点。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禽病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学位授权点为该学科全国最早设立的授权点。2000年兽医学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获批兽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03年兽医药学获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2004年获批兽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04年微生物学获博士学位授权点。得益于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卓越的教育教学体系、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设施与平台、丰富的校园文化以及广泛的国际交流,学院为专业人才培养创造了优越条件。近七十年的办学历史中,培养了诸如国家首席兽医师、大学校长、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珠江学者、企业家等大量杰出人才,为民族复兴和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重视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建设了一批开放性的高端学术平台,汇聚了行业里的大量杰出人才和科研团队,主持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大量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国家、省部级科研奖励和科技成果等指标始终处于全国兽医院校前列。近5年承担各类课题397项,总经费近3亿元。禽流感防控、新发/再发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与预警、黏菌素和四环素耐药机制、兽用抗菌药安全评价、动物疾病模型建立等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研究达到国际领先。在Nature、Lancet、LancetInfectDis、NatMicrobiol、PNA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500余篇;获国家二类新兽药证书2个、三类新兽药证书2个、四类新兽药证书3个、授权专利8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广东省农业推广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禽流感病毒H5亚型灭活疫苗(D7株+rD8株)、狂犬病dG株基因工程疫苗成功实施转化,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国际上首次发现的质粒介导黏菌素耐药机制,促进多国用药政策调整;率先提出“1110”活禽市场管理制度,首次纳入地方法规《广东省家禽经营管理办法》,并被国家卫计委和农业部采纳,在全国推广应用。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自1996年创办以来,已经拥有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动画、音乐学(音乐表演)、表演、广播电视编导9个本科专业,有学术型硕士学位点设计学专业,专业型硕士学位点广编电视、艺术设计、音乐表演专业,是国内艺术学科专业较为齐全的学院之一。2012年学院被省教育厅批准为“广东省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现有本科生2909人,研究生143人。学院拥有独立办公大楼,面积达一万余平方米,教学设施设备完善。拥有眼动仪、脑电仪、多导生理仪等国际一流服装实验教学设备,拥有多功能厅、摄影、计算机辅助设计、录音、非线性剪辑、定格动画、综合材料、产品造型、家具模型、人体工程学、服装材料、服装编织、服装工艺、服装染织、服装纤维、丝网印刷、形体训练、健身房、金属工艺、首饰工艺、化妆、钢琴、灯光等24个实验室。并按专业设置了学生创新工作室和导师工作室,同时与四十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成为校外教学实习基地。艺术学院现有在岗教职工150人,正教授13名,副教授43名,并有多名教师从英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乌克兰、意大利等国家留学归来,以及赴丹麦、芬兰、日本、韩国参加学术交流。教师中有“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广东十佳服装设计师”、中国服装设计师生作品大赛金奖获得者、文化部第十一届美展“银奖”获得者、中国广告设计大赛“学院奖”银奖获得者等。此外,我院教师还在多个专业设计协会、学会等兼任理事,并承担了许多大型的设计项目,将教学与科研、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社会和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成为培养广东省乃至全国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力量。艺术学院设有学生创新工作室,在启林北有近400平方的文化创意园,面向艺术学院所有学生,选拔专业成绩优异、综合能力突出且有专长的学生,培养学生高层次设计创新能力,并依托学生创新工作室,引导所有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在学生创新工作室中,学生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完成实践项目、参加设计竞赛、开展专业交流等活动。目前,学院设立有服装设计与工程、环境设计、产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设计与制作、广播电视编导、家具设计、数码影像等11个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在此培养模式下,成效显著。近5年来,我院学生共获得60余项国家级学科竞赛奖,400余项省级学科竞赛奖。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8.00万

    ]
  • 园艺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其历史可追溯到1910年,2001年改园艺系为园艺学院。在学院的历史发展中,我国著名的园艺学家温文光教授、原岭南大学农学院院长、果树学家和贮藏加工专家李沛文教授及被誉为“无籽西瓜之父”的黄昌贤教授等老一辈专家、学者,曾任园艺系系主任。学院现任党委书记罗军、副书记马强,院长胡桂兵、副院长曹藩荣、吴振先、刘少群。现有在职教工93人,教学科研72人(教授27人、研究员3人、副高职称2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53人(含23位博导)。现有人才队伍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十二五”新增农业部领军人才1人,入选“万人计划”1人,农业部创新团队1个,新增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6名。2007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启动建设之后,园艺学科现有荔枝龙眼、香蕉、大宗蔬菜和马铃薯等体系首席科学家1名、岗位科学家6名和综合试验站站长1名。另有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7人。学院现设有9个教学、教辅单位,16个研究机构。设有3个本科专业:园艺、茶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其中园艺专业下设果树、蔬菜、观赏园艺、园艺生物技术、园艺产品贮藏与流通方向、种子科学与工程6个方向,茶学专业下设茶学、茶叶加工与贸易、茶艺与品牌营销3个方向。学院拥有园艺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果树学、蔬菜学、茶学、园艺产品采后科学),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1个博士后流动站。果树学科是华南农业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之一,于2007年8月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园艺学于2012年12月被评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园艺专业2014年获批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共同组织的首批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截至2019年底,全院在校生为1438人,其中本科生1131人、研究生307人(博士生61人、硕士生246人)。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6.00万

    ]
  • 一、历史沿革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学科发展与办学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最早可以追溯到1923年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创办的“农林化学门”。1925年广东大学更名为中山大学,农林化学系分设出“土壤肥料门”。1952年成立华南农学院土壤农业化学系。1992年更名为“国土资源与环境科学系”。1996年与植物保护系合并组建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15年,经学校学科和学院结构调整之后,目前资源环境学院由6个系和1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组成。一直以来,学院秉承“明德、务实、乐学、善思”的院训,继往开来,为建设“和谐资环、卓越资环、幸福资环”的理想目标而不懈奋斗。2012年学院被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二、现状概况学院现有在校生1811人,其中本科生1499人、博士生71人、硕士生237人、留学生4人。学院有教职工145人,教授(研究员)30人、副教授(副研究员)58人,博士生导师28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87.07%。。设有土壤科学系、植物营养学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生态学系、地理信息系、测绘与遥感系6个系。有生态学、资源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6个本科专业,其中生态学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和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环境科学专业设立了国际班,实行学分互认人才培养模式。拥有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等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农科生态学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和1门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拥有国家级大学生理科(生态学)实践教育基地、广东省生态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广东省生态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各级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20多个。学院有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两个广东省优势重点一级学科。建有农业农村部华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华南热带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建设用地再开发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华南土地综合整治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广东省土地利用与整治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田土壤污染防控工程技术中心、广东省现代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土地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环境友好型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广州遥感真实性检验站、华南农业大学乡村生态振兴产业学院(省级)、生态环境与资源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等12个省部级和3个广东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平台。2020年学院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成功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2019年生态学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荣获两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三项成果荣获2018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特色与优势1、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学院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认真组织开展创先争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工作。近年来,学院党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建+”的工作思路,创新“三四三”三全育人工作模式,形成“强组织、增活力、促发展”的工作局面。落实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理论武装,打造具有资环特色的双周学、单周业务学、教授有约、师友茶座等大学习品牌。坚持党建带团建,构建“1+8”学生工作体系,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师德师风及学风建设,化解学生心理危机,理顺青年教师思想情绪,有效维护学院安全稳定。十年来,学院一大批党支部、团支部被评为校优秀党支部、优秀共青团支部,一大批师生党员、团员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员,一批党支部被列为校“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三型”及“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党支部。2014年以来,学院连续被评为校离退休工作先进集体。2、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学院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为目标,重视专业和学位点建设规划与顶层设计,提出“四轮两翼”本科专业建设体系,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工作管理的规定》等一系列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制度,成立了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以及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一系列院级教学管理机构,组建了一批国家、省、校级教学团队,形成了一支治学严谨、优良施教的师资队伍,先后有一大批教师被评为国家、省、校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千百十”人才工程国家、省级培养对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省特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省特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校十佳科技工作者、校科技新星、校优秀班主任、校教书育人奖、校十佳教师、校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等称号,一大批课程被评为国家、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及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学院重视实践教学,坚持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2015年建立农事训练中心资环站,并运行顺利。建立院级大学生实践基地27个,其中生态学专业教学实习基地被遴选为广东省校外大学生实习基地。学院获省、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36项、教改课题22项、教学成果奖10项;获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获学校各类先进奖项20余人次。近年来,学院优化校内外等各种社会资源,与英法等国高校合办“2+2”环境科学专业国际班和大学生暑期班,设立师生创新创业、学风建设等基金、奖助学金项目,探索建立“卓银班”、“诺普信班”、“芭田班”等订单式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创办学院生态沙盘设计比赛、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品牌。健全学院研究生创新体系,努力提高研究生创新素质。学院团结向上的优良学风,对人才培养产生了积极影响,一大批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国家、省校级的科技竞赛中获得奖项120多项和各类奖学金。多渠道提升学生就业质量,考研升学率逐年攀升。3、科学研究工作。2012年在广东省第九轮重点学科的评选中,植物保护一级学科被评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被评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014年学院“群体微生物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创新团队”入选广东省引进第四批创新科研团队。2015年以来,经学科和学院结构调整,学院以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项目为契机,提出“项目带团队、任务建平台、绩效定资源”和“学科群+领域+方向团队”的学科建设模式,明确了环境科学/生态学在2020年之前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的六项创新机制,可能性从2015年的67%增长到2018年底的84.3%。2015年修订实施《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科学基金管理办法》,2016年制定实施《资源环境学院高水平大学建设绩效评价与激励管理办法(试行)》,2018年制定实施《资源环境学院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及立项资助奖励方案》和《资源环境学院ESI倍增计划任务落实方案》,从制度上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工作,提高科研质量和水平。十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1000余项,到位科研经费4.5亿元左右,获得国家、省部、市科技成果38项,其中主持或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2009-2012年连续四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4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专利奖1项、省部级成果25项;发表学术论文2100篇左右,其中SCI、EI等收录论文9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0多件;主编出版专著及教材50余部。在生态循环农业、转基因作物与入侵生物的生态安全防控、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土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土壤改良与生物肥料研制、植物营养生理与遗传改良、新型肥料的研制及其应用推广、土地信息工程与综合整治、生态规划、土地规划等研究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学院拓宽国际合作渠道,推动国际化进程。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友好互访与合作交流,与美英日德法等国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合作关系,承担了商务部的面向发展中国家政府官员和高级专门人才的培训工作以及“一带一路”国家环境科学国际培训班项目。2016年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联合组建中英环境科学研究中心,2018年再与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签订四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6年学院获得校“十二五”国际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4、科技开发工作。多年来,学院在发展科研事业的同时,面对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主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培养,在固体废弃物处理、水污染处理、土壤改良与生物肥料研制、缓控释肥、肥水灌溉、生态农业规划、土地信息综合整治、测绘与遥感技术、土地规划、有机生产中病虫害系统控制、植物源农药等领域开展成果推广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一些标志性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学院获得2009年度广东省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单位。近年来,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主动服务乡村振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视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产学研工作,分别与泰达生物集团广东福利龙复合肥有限公司、隆平高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清远市菜篮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筠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及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等部门和企业正式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并参与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与建设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产学研合作,为国家特别是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6.00万

    ]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简称:华农 地区: 广东 学制:3~4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3.00~9.00万 班型:周末班 类型:综合类、公办、双一流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街道五山路483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华南农业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