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前身是私立华中大学(成立于1924年)的史地专业。1951年公立华中大学设置了史地组。1956年开始招收地理教育专业本科生,1958年6月正式成立地理系,1986年成立了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科学研究所,实行系所合一。1994年成立“华中师范大学旅游系”,与地理系并存。1996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旅游学院”,2002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学院现下设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旅游管理五个本科专业;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区域经济学、旅游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地理教学论七个硕士专业。地理学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拥有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及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学位研究生方向。学院是中国地理学会华中地区代表处、湖北省暨武汉地理学会挂靠单位,武汉地区旅游教育培训定点单位。强大的师资队伍、完善的实验条件和严格的人才培养体系,造就了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毕业生。各专业就业率较高,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信任与好评。一批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学生保送或考取中科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或远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际知名大学深造,展现了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与素养。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5.80万
] -
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全国综合性重点大学,教育部直属“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是在原华中师范大学法学专业和法律系的基础上成立的。华中师范大学法学专业于198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开始招收法学本科生,是华中师范大学开设的首批非师范专业之一。发展至今,法学院除招收法学专业本科生外,还与该校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合作开设有法学与经济学交叉培养实验班进行交叉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学院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公共政策与法治”二级学科博士点,已经招生的硕士二级学科有6个,包括经济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国际法学,还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相关学科研究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5.80万
] -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93年9月的管理学院,因学科调整于2012年更名为公共管理学院。它与教育部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湖北省党政干部华中师范大学培训部、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教育中心合为一体,实行“四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于一身,融教学、科研、培训于一体。此外,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地方政府治理与地方发展研究中心挂靠学院。几代同仁秉持“允公允能,求实创新”的院训,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在学科(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6.50万
] -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是原文化部设立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研究机构。中心旨在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为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建言献策;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中心以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公共管理四个一级学科为支撑,拥有了“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新兴交叉学科。中心独立设置“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学术型硕士、博士学位点和农业硕士(农村文化)专业学位点。招收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中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招收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中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国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目前我中心已形成文化产业政策与规划,民族艺术与文化产业,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旅游、会展与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农村和农民文化等研究特色,为国家培养一批跨学科、复合型、创新型、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心注重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创新研究,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应用,创建了一支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梯队结构合理、研究特色鲜明的专兼职学术队伍,中心海内外专兼职及特聘教授教学科研人员共计6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近20人,硕士生导师30余人。范建华、刘玉堂、史中超等特聘教授定期为学生授课。近年来,中心主持和承担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相关的一系列重大课题,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和重点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提升计划项目、文化和旅游部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财政部重大委托项目等。同时,中心还承担了20余项地方政府、企业委托的项目,产生了一批专利、软件著作权及高水平论文、学术著作,获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人文社科奖等荣誉。同时,中心重视学术交流与合作,2013年10月以来,举办了五届“文化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国际会议、ICOMOS-WUHAN“大学与城市”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无界论坛”、等重大学术类交流活动并取得丰硕成果。中心以“引领、传承、服务、创新”为宗旨,以“立足湖北、服务全国、打造品牌、走向国际”为发展方针,致力于文化产业学术研究和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积极推动中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经过几年来的努力,中心已逐步发展成为集政、产、学、研一体化,跨学科、综合型、开放流动的研究和公共服务平台。2020年,为适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形势,学校研究决定,以“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为主体,整合校内外相关资源,通过文、理、工学科交叉融合,组建“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大数据实验室”,并将实验室列入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建设计划,挂靠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实行“研究中心”和“大数据实验室”相互支撑、一体化管理体制,成为目前中国高校唯一以大数据技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发展的实验室。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4.80万
]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历史比较悠久,其前身可以追溯到中华大学于1924年设立的教育学系和华中大学于1929年设立的教育学院。1952年,华中大学、中华大学、国立湖北教育学院、中原大学等院校教育系合并成立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1985年改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系,1993年成立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5年由原教育科学学院的教育学系、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组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71人,其中专职教师58人。现有教授23人,副教授2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教育部首届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湖北省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有47人,占教师总数的81%以上。全体教职工决心团结拼搏,为把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斗!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5.80万
] -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前身可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成立的华中大学经济系与工商管理系。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学校于1985年成立城市经济管理系,在全国率先开设房地产专业。1993年恢复经济系。1997年,经济系与城市经济管理系共同组建经济学院。2012年5月学校整合全校工商管理相关专业基础上,组建新的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下设6个系和5个研究中心。学院现有1个博士点专业(经济统计学),一级硕士学位点(应用经济学),一个工商管理二级硕士学位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工商管理硕士、农业经济推广硕士、金融专业硕士)。现有1个省一级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1个湖北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湖北省房地产研究中心);1个省级品牌专业(房地产开发与管理),7个本科专业,2个交叉培养班(数学--经济学交叉班、法学—经济学交叉班)。目前,学院有教师近百人(专任教师83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32人;硕士生导师41人;博士生导师10人),职员1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住房建设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桂子学者特聘教授1人,桂子青年学者2人。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000人,其中本科生1200人,硕士生、博士生(含MBA硕士)600人,国际留学生100余人。学院有一批潜心治学的专家学者,教学、科研实力强劲,成果丰硕。近五年来,教师科研成果先后荣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0多项,如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湖北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钱学森城市学金奖等,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ChinaEconomicReview》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入选国家社科文库1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5项、其他国家级项目近30多项。长期以来,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赞誉。学院各类学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3%以上,每年有超过40%的毕业生保送、考取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有一大批毕业生签约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学院第二课堂氛围活跃,平台众多,发展全面,学生会、艺术团、创业社团、学术社团异彩纷呈。学院在香港、深圳、杭州、武汉等多地众多名企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每年有15%左右的在校学生出国、出境进行交换学习、学术访问和参观考察,学生在各类高级别赛事中屡获佳绩,如“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全国决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银奖、亚太高校商业大赛全国五强等。学院有完备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体系,除了国家、学校的各类奖助学金,学院还利用校友和社会资源成立了种类丰富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确保奖励“真优”、资助“真困”,助力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真诚欢迎你的光临!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10.50万
] -
美术学院前身为1952年组建的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图画制图系,1985年学校重新恢复美术系,2004年4月在美术系基础上成立美术学院。学院下设美术学系、艺术设计系、造型艺术系和城市形象与当代艺术中心及美术文化研究所,现有艺术教育(美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绘画五个本科专业,美术学、设计艺术学两个硕士学位点。美术学院现有教职工80人,专业教师70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26人,讲师3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8人,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比例90%以上,在岗教师中有硕士生导师12人。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学院积极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聘请美国华盛顿大学林志教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顾雄教授定期来我院进行讲学,学院定期选派教师赴国内外进修和培训,如英国、美国、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学院作为华中地区美术教育与研究的重要基地,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师资和专门人才。师生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如2012年,我院学生获第五届文科大学生计算机竞赛一等奖、灵禅(日本)大学生游戏设计创意大赛最佳创意奖;教师出版专著、译著、画册多本,公开发表CSSCI论文7篇;在省级以上展览中,教师作品获奖8项,论文获奖5项;研究生获奖16项,论文获奖10项。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都保持在95%以上。美术学院为适应学校确立的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制定了本院的学科发展规划,重新确立了学院建设发展的总目标,即突出美术教育研究特色,积极拓展设计艺术、动画和造型艺术学科的发展空间,把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美术教育、美术创作与应用美术兼备的研究型学院。艺术教育(美术)专业培养掌握美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表现技能,具备教育教学理论和知识及教学能力,能从事基础美术教育教学和研究岗位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美术学(师范)专业培养掌握美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表现技能,具备教育教学理论和知识及教学能力,能从事基础美术教育教学和研究岗位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绘画专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国画、油画及版画方向的艺术家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并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具有科学与人文基本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艺术设计和市场运作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艺术设计相关机构从事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并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具有室内外空间环境及陈设艺术设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包括设计程序与方法、施工工艺、工程预算能力的设计师及教学、研究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并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数字媒体设计专业培养掌握游戏策划、游戏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三维游戏的策划、交互、界面等艺术设计能力,能从事大型网络游戏、跨平台游戏、新媒体艺术、交互设计、界面设计、动漫、CG插画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并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通识课程平台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视觉语言、媒体互动、素描、色彩专业课程平台【艺术教育(美术)专业必修课程】油画基础、国画基础、版画基础、雕塑基础、陶艺基础、中国民间美术、美术鉴赏与批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必修课程】设计概论、现代设计史、字体设计、摄影基础、标志设计、图形设计、码影像及视频合成、广告创意与表现、印刷工艺【环境设计专业必修课程】设计概论、现代设计史、人体工程学、制图学、手绘、空间设计基础、材料与工艺、环艺模型与制作、照明设计、工程预决算【动画专业必修课程】游戏表现一、雕塑、分镜头、游戏设计一、新媒体艺术一、游戏引擎【绘画专业必修课程】1、中国画方向必修课程:花鸟、山水、水墨人物、书法、线描、篆刻2、现当代油画方向必修课程:艺用解剖学、透视基础、素描、油画基础、古典油画技法、雕塑基础、新具像油画技法、立体主义与表现主义绘画语言实践、抽象绘画与综合材料实践、当代艺术实践3、铜版画方向必修课程:艺用解剖学、透视基础、素描、版画形态转换训练、油画基础、铜版画技法、木版画技法、当代艺术实践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7.80万
] -
华中师范大学在社会学教学与研究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作为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的华中大学于本世纪30年代就在当时的文学院开设社会学课程。1946年至1947年,华中大学文学院设立历史社会学系。文革开始后,社会学学科被取消。1979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中国大陆开始恢复和重建社会学。华中师大于1981年恢复社会学教学,并在哲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一些本科专业中开设社会学课程。1988年华中师范大学成立社会学研究室,1992年更名为社会学研究中心,刘祖云教授任中心主任,并开始招收社会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学院以国际化、信息化为抓手,大力推进特色学院建设。秉承“重基础理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重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调研能力;重科研立项,培养学生学术研究创新能力”的办学理念,建立“科研导师制”,成立“学生科研小组”和“学生读书会”,配备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制定“学院学生科研奖励条例”;创办《社会学刊》,开辟多个专业实习基地,着力构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学院学生屡获佳绩。本院培养的博士生获“全国百优博士论文”称号,这是全国社会学学科迄今为止第2篇“全国百优博士论文”。多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获省级优秀学位论文。多人考取或保送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重点高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生遍及党政机关、高校、新闻媒介、研究机构、金融系统等多个领域,显示了良好的学术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6.90万
] -
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华中大学英语系,创办于1924年。现设有英语系、俄语系、日语系、法语系、朝鲜语(韩语)系、公外系6个教学单位,英美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翻译研究中心、特色专业教师教育研究室、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中心五个研究机构。现有各类学生1700多人,教工近200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56人,博士生导师6人。进入21世纪,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外国语学院提出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为基础,坚持质量第一,始终把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院工作的根本任务”的办学思路和“坚持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坚持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坚持教学改革与科研相结合、坚持以科研促教学”的办学理念,力争把外国语学院建设成为在湖北有明显优势,全国一流的多语种外语人才培养基地和研究基地。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8.90万
] -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最早是从教育系心理学教研室发展过来的,从1952年到1985年经历了35年的风雨。其间许多著名的心理学家都在此任教。中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会创始人之一、格式塔学派在中国的代表人物之一朱希亮先生自1952年起一直在此任教,直到1978年去世。其后有周镐、王启康等老一辈心理学家都为心理学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成立于2005年4月。现有教职工3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学院现有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在校各类本科生600余人,研究生3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0人。学院设有心理学系、心理辅导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所、脑与认知研究所、公共教学部,建有人的发展与辅导实验室、脑——认知实验室、心理学教学实验室、公共课心理学实验室。并设有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心理研究中心。近年来,心理学院在巩固传统的心理健康学科特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认知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等交叉学科领域新的学科增长点,形成了以“网络心理学”为学科重大突破口的良好发展态势。同时,还积极关注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实践需要,在留守儿童、网络成瘾、大学生危机干预、512震后心理援助等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向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提供多项咨询服务,为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8.60万
] -
信息管理学院源于1920年美国学者韦棣华和中国第一位图书馆学者沈祖荣联手创办的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1929年独立为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1953年图书馆专科并入武汉大学。1983年学校开设了第一个非师范专业——图书情报学专业,恢复并筹建图书情报学系。1984年开始招收专科学生,198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3年更名为信息管理系;2012年更名为信息管理学院。学院下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系”四个系,拥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四个普通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电子商务”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拥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面向“情报学”、“图书馆学”、“档案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面向“图书情报”、“农业信息化”专业方向招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情报学成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拥有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拥有“电子商务”国家级教学团队、“知识管理与服务”省级创新团队。学院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国务院津贴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北省名师”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1人。现有教授16人、副教授1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38人。自2000年以来,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0余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国家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委托项目40余项,横向项目100余项,项目经费达2000余万元;在CSSCI、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在权威期刊发表或转载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译著10余部,教材30部。现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留学生共800余人。学院拥有完备的文献中心,资料室的图书和专业期刊齐全;建有较为完备的教学实验中心——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验中心、电子商务实验中心(荣获“中国电子商务优秀实验室”、“中国电子商务名校”)、知识管理与智能服务实验中心,获评湖北省电子商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电子商务虚拟仿真教学示范中心称号,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学院始终秉承学校“以生为本、以师为先”办学理念,经过3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逐步确立了“创新求发展、特色显优势,制度立院、合和建院、特色显院、人才兴院、学术强院、资源辅院”的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学科相融、文理交叉、理论与应用技术互渗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开展富有专业特色的“e”、“i”系列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的信息化能力;通过第3学期开放性、创新性实验课堂的开设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雅思培训班及暑期夏令营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学生国际化能力;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创新创业项目”的选拔、培育和扶持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面向行业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不断提高学生实操实训能力,保证了本院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学连年生在各级大学生“挑战杯”赛、电商“三创(创意创新创业)”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屡屡获奖,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质人才。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先后与美国、芬兰、英国、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以及IFLA(国际图联)、ISCHOOL联盟等国际学术组织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芬兰等国的知名大学开展“2+2”双学士、“1+1+1”双硕士联合培养,完成了来华留学生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立体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面向海外招收学士、硕士、博士留学生,对符合毕业条件的中、外学生颁发中外双方学历与学位证书。学院正朝着“有特色、高水平学院”的目标迈进。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6.0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