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大学法学院是中国近现代法学教育中历史底蕴最为厚重的法学院系之一,其学脉可上溯至1897年的时务学堂。后历经湖南仕学馆法政速成科、法政学堂、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等,至1926年湖南大学定名即设法科。1945年设立法学院(含法律、政治、经济三系)。延至1952年全国高等教育院系大调整至中南政法学院前,湖南大学皆系全国法学教育的重镇之一。改革开放后,1987年原湖南财经学院招收法学本科生,1993年成立法学系,1995年获得经济法学硕士点;1998年原湖南大学恢复法学专业招生。2000年,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为新的湖南大学,2000年6月以湖南财经学院法律系和湖南大学法学专业为基础恢复组建法学院,同年获批刑法学、民商法学硕士点。2001年,经济法学科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2002年,获批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环境保护法学、国际法学硕士点;2003年,获批法律专业学位(JM)硕士点;2005年,获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经济法学博士点。2010年,法学院获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法学一级学科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并与公共管理学院组建成立新的法学院。2018年,法学学科被确定为国内“双一流”建设培育学科。2019年3月,公共管理学科与政治学科从法学院分出,法学院保留法学学科,重张启航。学院现有全职教师70多人、非全职工作型教师(含兼职研究生导师)80余人、非全职顾问型教师30多人,其中全职教师中教授20人、副教授30人、助理教授(讲师)20多人,海外名校博士毕业的教师占近四分之一。教师中全国学科研究会副会长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1人,入选当代中国法学名家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全国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1人。学院具有从法学本科到法学硕士研究、法律硕士专业研究生、法学博士研究生的完整法科人才培养体系。法学专业是湖南省重点专业,首批入选国家“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获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基地;法学硕士研究生、法学博士研究生实行一级学科招生和培养,涵盖法学全领域,并招有海外留学生;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分设“法本法硕”研究生(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非法本法硕”研究生(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并特设检察理论与实务、知识产权方向。学院拥有省(部)设、校设科学研究平台以及院设自由(交叉)科学研究平台,“湖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为湖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经济与社会发展法律研究中心”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腐败预防与惩治协同创新中心”为省级特色智库、“法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为湖南省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湖南大学罗马法系研究中心”得到湖南省人民政府的专项支持。此外,还建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湖南)基地、湖南律师教育学院、司法鉴定中心、干部培训中心等机构。经过30多年的发展,学院已经凝练成理论法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事法学、民商事法学、经济法与金融法学、国际法学以及数理-计量法学、职务犯罪预防与惩治、廉政法学等富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学术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学术成果。学院建有虚拟仿真实验室、多功能报告厅、模拟法庭、案例分析室、湖南大学图书馆法学分馆等完备的教学、科研设施;出版有《岳麓法学评论》;与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以及我国香港、台湾、澳门等著名高校间的实质性合作关系,推动学生以短期交流、联合培养、攻读学位。长期以来,学院秉承“传道济民、经世致用”的办学宗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千年学府”的办学传统,湖南大学的法学教育已经迈上复兴之路,必将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00万
] -
工商管理学院坐落于苍翠拱卫的岳麓山畔,毗邻蕴藉千年学术灵气的岳麓书院,这所千年学府蕴育出了百年商科。学院目前设有管理科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会计、财务管理等6个系;拥有管理科学研究院、中科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等15个跨学科研究机构;拥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实验室,2个湖南省级研究基地,3个校级实验室;拥有国家级规划教材4本,国家级精品建设课程2门。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个以及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会计硕士(MPAcc)、资产评估硕士、审计硕士等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7个本科专业。建成了完备的从学士到博士的三级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迅速,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228人,其中专任教师146人、在编行政人员34人、外聘工作人员47人,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28人,副高级职称教师5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3人。拥有一支包括国家杰青、长江学者、芙蓉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国家级人选在内的杰出人才队伍。科研成绩显著。目前,学院已形成了一些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专业和研究方向,生产了一批优秀的学术专著、论文和专利,获得了2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4项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年均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年均到账科研经费超1千万元。培养了一批卓越的学术带头人,形成了9个高质量的学术科研团队。优秀人才辈出,学院治学态度严谨、学习氛围良好。每年都吸引了众多考生前来深造,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批管理精英。现在,在读本科生1412人、硕士研究生250人、博士研究生113人、MBA专业学位1230人、EMBA专业学位406人、MPAcc专业学位812人、资产评估硕士52人、审计硕士81人。各级校友近万人。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至今,我院与同学科领域中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美国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荷兰Twente大学管理学院建立了合作指导博士生的关系;与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荷兰、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冰岛、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著名大学的商学院开展了广泛的院际合作与交流并建立密切的战略伙伴关系,共建了多个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和课程项目。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湘财证券公司联合开展研究工作或互派学者交流。在MBA、EMBA和IMBA专业学位的教学方法、管理模式及学术交流等方面正积极寻求与美国知名大学的全面合作。在各方面支持下,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将继续努力,为培养高素质、综合性的经济与管理人才做出更大的努力。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4.00万
] -
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科源自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经时务学堂承接,至1928年成立政治学系。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行政管理本科专业。2003年,湖南大学成立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同年,获行政管理硕士学位和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授予权。2006年,获得公共管理、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2011年,合并组建新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2年,设置区域公共治理、廉政学交叉学科博士点。2019年,成立公共管理学院。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0余人,其中,近三年从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新引进优秀青年教师20人,形成了一支水平较高、潜力强劲的师资队伍。学院已形成“政府管理与创新”、“城乡发展与环境治理”、“公共政策与社会治理”、“公共健康与社会保障”等四个学科发展方向。学院建立涵盖本科生、科学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博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湖南省校政合作双创教育示范基地”。学院公共管理硕士(MPA)项目享有盛名,致力培养“引领社会、服务公众”的公共管理精英,为中央部委、湖南省各级政府部门培养了超2000名优秀人才,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现拥有“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中国城乡建设与社区治理研究院“等2个国家部委基地,与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合建中加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此外,与省内政府部门合作设立了湖南省侨务理论研究中心、湖南大学-长沙市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局联合研究基地等特色专业智库。学院已同英国拉夫堡大学、加拿大贾纳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学科合作伙伴”关系。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00万
] -
湖南大学教育学科历史悠久,早在1929年省立湖南大学期间就设立了教育系,出版了《教育丛刊》。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湖南大学成立了教育学院。1953年院系调整时,教育学科调离湖南大学。直至1981建立高等教育研究室,恢复教育科学研究,1987年更名为高等教育研究所,2006年正式成立教育科学研究院。学院于1998年设立“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授予点,是湖南省最早设立的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2003年设立“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设立“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设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综合性大学中第一批具备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资格的单位。2013年正式通过了“教育管理学”二级学科博士点授权资格。学院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咨询服务和教育理论刊物出版于一体。学院设有“湖南省教育评价研究中心”、“湖南省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研究中心”等省级研究中心,是湖南省首批高等教育研究基地之一。“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处”挂靠我院,学会日常工作由本院负责。目前,设有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等二级学科方向,在教育质量与评价、有效教学、教师教育、高等教育管理、大学分层与定位等方向形成了研究特色和优势。院资料室拥有人文、教育等领域中外藏书19657万册和中外文期刊99种。本院主编的教育类学术刊物《大学教育科学》属CSSCI来源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学院自199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在读硕士研究生204人,其中,“教育学”一级学科研究生39人;“教育经济与管理”二级学科研究生45人;留学研究生5人;“教育硕士”(教育管理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115人。现有教职员工21人,其中,专任教师14人,编辑等专业技术人员3人,行政管理及学生辅导员4人。专任教师中博士毕业比例达100%,海外经历一年及以上教师近50%。另聘有校内外兼职教师20余人。目前,学院正依托湖南大学“千年学府,百年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科优势,努力探索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发展的新模式。今后一个时期,学院将以服务学校为宗旨,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凝练队伍、打造特色、提高水平为关键,内强筋骨,外树形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实力和咨询服务能力,努力使本院成为有特色、高水平、开放式的研究型学院。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40万
] -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座落在美丽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岳麓山下,她所依托的湖南大学渊源于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学府——成立于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千余年来,这里学脉绵延,讲习不断,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美誉。2000年,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后,直属国家教育部,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教育部“211工程”与“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金融与统计学院的金融学科是中国人民银行首批重点建设学科、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金融学科与统计学科是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要支撑学科。学院现设有货币金融、应用金融、金融工程、保险学、统计学5个教学系,2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际合作研究机构,11个校级跨学科研究中心(所),3个专业实验室;学院拥有金融学、金融工程学、保险学、统计学4个本科专业,金融学(含保险学)、金融工程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民经济学5个科学学位硕士点,金融学、应用统计学、保险学、金融MBA、软件工程(金融信息化方向)等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应用经济学(含金融学、金融工程学、国民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二级学科)、统计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应用经济学、统计学2个博士后科研部流动站,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四级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金融学科是中国人民银行首批重点建设学科、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要支撑学科。统计学科中部地区一流,在宏观经济统计、金融统计、风险管理与精算等领域基础雄厚,已经建成中部唯一的国家统计局统计科研(湖南大学)基地。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在全国较早接受统计学博士学位国际留学生,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统计人才。我院拥有一支教学科研实力雄厚,学历层次较高年富力强的教学骨干。现有教职工100余人、专职教师80余人,其中22位教授(13位博士生导师)、35位副教授、教师队伍中8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80%的教师有出国留学一年以上的经历。学院教师中,有享有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1人,湖南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3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4人,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1人,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2人。学院科学研究成绩显著。目前,学院在金融监管与金融安全、金融管理与金融工程、大数据金融与区块链金融、经济开放与国际金融、信用制度与征信管理、资产定价与公司金融、保险精算与社会保障、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经济大数据分析建模、经济运行与统计监测、CGE模型与仿真模拟等方向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团队,产生了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出版一批优秀的学术专著与论文,获得了多项重大科研奖励。学院人才培养富有特色。学院治学态度严谨、学习氛围良好,优秀人才辈出,每年都吸引了众多考生前来深造,同时也培养包括湖北省省委书记蒋超良、原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中国银行副行长许罗德、原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裁黄铁军等一大批业界精英。目前,学院在读本科生1500余人、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博士研究生80余人、在站博士后人员6人,是国内高校中金融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自1965年以来已培养各层次金融与统计人才10000余人。被誉为中国金融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9.00万
] -
湖南大学经济学科学脉绵长,历史悠久。早在1903年岳麓书院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后,就开始了经济学教育。1926年湖南大学正式定名后,设商科,1931年设商学系,1946年建立商学院。并逐渐发展成为当时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经济学教学研究重镇,汇聚了任凯南、周德伟、丁洪范、潘源来、向绍轩、李达、罗章龙、曹廷藩、朱剑农、萧杰五、胡代光、樊弘、武堉干等一大批优秀的经济学家,培养了尹世杰、汪澍白等一批杰出学子。1982年,经贸院在全国率先创办了工业外贸(本科)专业,1990年获工业外贸首批硕士点。2002年4月,湖南大学南北校区的国际经济贸易学科和经济学学科合并组建成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成为湖南大学下属重要的一级教学与科研机构,2003年,湖南大学经济管理研究中心并入经贸院,学院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10万
] -
湖南大学数学学科始建于清末1897年岳麓书院设立的算学科,2000年成立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2019年更名为数学学院。已历经百年风雨,经过几代湖大数学人的不懈努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设有数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数学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数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专业的学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应用数学学科被确定为湖南省“十五”重点建设学科。目前,学院下设数学与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公共数学系、数学研究所、“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数学”和“工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等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数学学科是湖南省重点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湖南省重点建设的本科专业。近年来,学院以数学研究所为人才建设平台,吸引了一批优秀的数学青年学者加盟,大大改善了学院师资队伍的学缘和年龄结构。目前,学院有教职工94人,其中专任教师86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9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39人,国家级人才计划获得者2人/次,湖南省人才计划获得者3人。经过多年努力,学院现已形成偏微分方程与几何分析、泛函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复分析与复几何、代数学与数论、格上拓扑与范畴论、组合数学与图论、数值代数与数值分析、最优化与运筹学等多个稳定的科研团队,与美国NewYork大学、MIT、GeorgiaTech、加拿大York大学、英国Durham大学、法国巴黎六大、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等国内外一流数学学科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4.80万
] -
千年学府,百年土木。从1903年的湖南省垣实业学堂的矿、路科起,到1953年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迄今已经走过了110多年的光辉历程,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包括多位院士及国家工程设计大师在内的30000多名土木英才。如今,拥有3000余名在籍学生的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万象更新,生机勃勃: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02人,其中教授51人、副教授61人、助理教授27人,教授级高工1人,高级工程师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级特殊人才1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芙蓉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创业人才1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等。拥有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有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4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建筑与土木工程和项目管理2个专业学位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和道路与铁道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土木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跻身国家重点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设有建筑工程系、桥梁工程系、水工程与科学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岩土与地下工程系、建造管理与防灾工程系、道路与交通工程系、工程应用力学研究中心及建筑材料研究中心9个教学科研机构和学院实验中心。建有建筑安全与环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级基地,建筑安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结构损伤诊断、风工程与桥梁工程、绿色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及应用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绿色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周绪红院士湖南大学新型结构体系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平台。建有湖南湖大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湖南湖大土木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2个技术服务机构。岁月如歌,雄关漫道。今天的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努力践行“培养未来精英、服务国家社会、勇于发明创新、学问世界水平”的办学理念,励精图治、跨越发展,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写辉煌!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11.80万
] -
湖南大学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校区坐落在湘江之滨、岳麓山下,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教育传统优良,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新闻与传播学院是湖南省委宣传部与湖南大学共建学院、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试点报送单位、教育部首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湖南省新闻传播学会会长单位。学院主动适应技术变革新趋势、行业发展新动态和新文科建设要求,依托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以“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秉持“夯实基础、强化实践、开放融合、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坚持“自主性选择、个性化培养、多样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方针,已建立起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教育等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富有特色的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学院设有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4个本科专业。新闻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为湖南省特色专业。建有文化传播二级学科博士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点(MJC)。在校学生1200多人,其中本科生800余人,硕士研究生450余人,博士研究生21人。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新闻传播学类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和省级实践教学平台;建有国家视频公开课、慕课、海外知名教授讲学课程等6门;拥有湖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省文化产业硏究基地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传播学研究所、舆情研究所等8个校级科硏机构,以及中国轨道交通文化硏究院、湖南红网网络传播研究中心2个产学研一体化科研平台。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新闻传播学科在国内高校并列排名第17位。现有专任教师53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6人,50%以上专任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聘有业界兼职教授和校外研究生导师55位。专任教师中有马工程首席专家1人,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2人;1人担任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担任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担任全国卓越新闻人才培养专家委员会委员,2人入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6人入选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人入选湖南省首批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近五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3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项目2项,科研到账经费2600多万元;出版专著21部,发表论文328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182篇,A类期刊论文38篇。获教育部社科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湖南省社科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学院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探索并建立了“一纵三横”的实践教学模式,以专业实验室为基础平台,以校园媒体为强化平台,以新闻媒体为实战平台,构建了三级实践教学平台。学院坚持统一安排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科学规范,卓有成效。学院建立了校媒联合培养机制,与中央及省市媒体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并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科学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人民网、红网等主流媒体建立了40多家签约实习基地。在读学生参加国内外学习交流和专业竞赛成为制度。近五年来,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专业竞赛特等奖、一等奖6项,省级一等奖44项。学院主办的全国红枫大学生记者节已成为高校知名校园文化品牌。先后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多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毕业生遍及国内各大媒体,并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在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学院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排名第19位,毕业生质量排名第18名。学院先后培养出了中共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青年创业典型,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全国学联驻会执行主席,湖南省道德模范、湖南省人民政府一等功臣、湖南省宣传系统抗冰救灾先进个人,人民日报记者、新华社记者、中国广播电视总台首席出镜记者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有效借助国际媒体资源,助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国际化发展。先后与美国密苏里大学、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韩国湖南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台湾铭传大学、世新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浸会大学等国家和地区高校的新闻传播院系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人员互访和本科生、研究生联合培养等合作,与中国日报社、美国国际日报、韩国MBC电视台等海外媒体合作建立了3家海外媒体实习基地,建立起开放式的学术交流与办学平台。每年有4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升学和出国深造。近年来,在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攻读研究生的学生有80多人。(2020年7月更新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10万
] -
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可追溯到1929年成立的湖南大学中国文学系,杨树达、曾运乾、马宗霍、骆鸿凯、谭丕模等著名文史学者曾在此弘文励教,培养了郭晋稀、郭锡良、王显等优秀学生,在国内外高校中享有盛誉。新世纪初,湖南大学接续中断多年的中文专业办学传统,2001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恢复招生,2002年正式挂牌成立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05年获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准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二级学科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2010、2013年先后获增汉语国际教育、学科教学(语文)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目前有教职工49人,其中教师41人,教授和副教授25人,博士生导师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人、湖南省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百人工程”学者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1人,“芙蓉学者”特聘教授1人。著名作家韩少功2018年受聘为学院特聘教授,主持“文学名家走进千年学府”系列高端文化品牌活动。学院现设有六个教研室和三个教育教学中心,分别是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教研室,写作与表达教学中心、汉语国际教育中心、学科教学(语文)教育中心。2019年,学院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湖南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与岳麓书院合办“湖南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2018年,“湖南省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获批湖南省社科研究基地,“全民阅读研究中心”获批湖南省社科普及基地。目前有湖南省屈原学会、湖南大学辞赋研究所、影视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等省校级学会和研究机构。学院的国际文化与学术交流活跃。与韩国汉阳大学、外国语大学等多所海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聘请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知名汉学家担任客座教授。迄今为止,已有近百名学生毕业后进入海外名校留学深造,近五年每年均有二十余名学生通过国家汉办选派到全球各大洲担任汉语国际教育志愿者。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0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