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汉大学法学院由前江汉大学政法系和秘书学系合并而来。其中,政法系创建于1980年,是改革开放我国恢复法学教育后较早开办法学专业的院系。秘书学系创建于1982年,是全国最早创设秘书学专业并具有广泛影响的院系。法学院现有法学、行政管理、社会工作三个本科专业,涉及法学、管理学、社会学三个一级学科。经过多年办学,法学院培养出许多知名的法学、法律和行政管理、社会工作人才,如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常务理事、湖北省杂技家协会名誉主席夏菊花,全国优秀律师、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武汉律师协会副会长、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首席执行合伙人蔡学恩,全国优秀女法官章莹等。江汉大学法学院现有教职工6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0人。专任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2人(教授、副教授占专任教师的60%),博士研究生15人(含博士后3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0%以上。学院有全国社会工作领军人才1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4人,享受政府专项津贴者2人,两位教师先后入选武汉市“213人才工程”和武汉市“黄鹤英才”专项计划。学院还聘请了民政部专家何晓玲研究员,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绪鹍、美华学社常务副会长、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帕克赛分校科研和创新活动委员会主任王勋教授等国内外知名学者和知名人士为特聘教授。近5年来,全院教师发表论文近500篇,出版专著和教材十余部,获得国家级和省市级科研奖励十余项;参与国家级课题多项,主持省市级课题30余项。江汉大学法学院,秉承“创新培育英才开放服务社会”的理念,把握时代发展方向,紧贴社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日常教学不仅向传授学生必要的、精深的专业理论和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的方法,培养他们在具体岗位上胜任工作的专业技能。学院现有本科专业学生近700人。学生学风端正,各项业绩突出,近年来有2人获得湖北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二等奖,有1人获得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二等奖,有1人获得湖北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一等奖,学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一直在90%以上。近几年来,法学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司法考试平均通过率达到48%以上,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行政管理专业每年均有大批学生考上公务员。社会工作专业办学特色鲜明,在服务社会方面一直走在同类高校前列,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均一直保持在100%。学院在研究生教育方面设有投融资风险法律规制招生方向,每年招收研究生。学院设有中国社会工作实务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社会组织研究中心、策略与危机管理研究所、地方法治研究所、社区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学院建有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教育实训室、电子政务实训室、社会工作实训室等个实训、实验教学场所。为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和服务社会,学院举办了华中地区首个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武汉楚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该中心2012年被评为全国社会工作实务创新示范基地,民政部和湖北省、武汉市的主要领导多次到该机构考察、调研和指导工作,在业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为促进和发展武汉地区社会组织发展,学院设立了武汉楷信社会组织评估中心,该中心近年来承担了多项政府委托社会组织评估工作。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40万
] -
为更好地推动江汉大学“双一流”建设,并为武汉本土顶尖人才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江汉大学2018年全职引进了谢先启院士,实现了地方一流高校与地方一流人才的强强联合。为促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助推“申博工程”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谢先启院士团队在工程爆破领域理论研究和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通过与力学、化学、材料、机械制造和电子信息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打造爆破工程相关学科集群。经研究,江汉大学成立了湖北(武汉)爆炸与爆破技术研究院。研究院是湖北省乃至全国首家专门进行“工程爆破”理论与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是我国工程爆破行业重要的科研创新平台。研究院下设综合办公室、爆炸理论研究所、岩石爆破研究所、拆除爆破研究所、爆破安全研究所、实验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等部门,研究院将在爆炸理论、岩石爆破、拆除爆破和爆破安全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引领国内和国际研究方向,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研究院的成立,必将进一步提升谢先启院士及其团队的学术水平,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必将进一步吸引、聚集高层次人才,构筑起学校的人才高地;必将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爆炸与爆破技术国家级研究平台和应用示范基地;必将助推江汉大学“申博工程”实现历史性突破。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40万
] -
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下设化学系、化学工程系、环境工程系和化学化工实验中心;现有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境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立项建设专业、校级品牌专业。本院现有在校生1000余人,经20余年的建设,已形成了“宽口径,重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多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所培养的毕业生已成为武汉市及湖北省化工领域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江汉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校级重点学科。2009年5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湖北省化学研究院并入江汉大学,大大加强了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科研、教学力量。目前,已拥有4个国家级与省级重点产业化基地、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拥有应用化学、工业催化、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硕士学位点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本学科在精细化工新材料开发与应用方面形成科研特色,是国家和湖北省化工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中试与工试和产业化示范的重要依托基地。现有电子化学品化学与应用、光通信与显示化学材料技术、工业催化、化工清洁生产工艺等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40万
] -
江汉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院是江汉大学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研发平台,为校级直属科研和教学机构。特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担任研究院名誉院长,环境科学家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蔡勇教授担任研究院院长。研究院主要以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和国内培养的优秀科研人员为骨干,聘请多位国内外著名专家担任研究院的研究生兼职导师及客座教授,整合江汉大学医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等多方面学科资源,正在逐步形成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及教学团队。本研究院以环境保护与人体健康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依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和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组建联合实验室,通过项目合作和联合技术攻关,旨在建立江汉大学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学科特色及优势,从而为武汉市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以及人群健康水平提高提供科技支撑。本研究院以环境中典型污染物的环境暴露与健康影响机制为核心,重点针对电子产品中相关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暴露途径、致毒机制等展开相关研究,力争通过多学科交叉合作研究,在电子产品污染所致的环境与健康影响上取得国际水平的原创性成果,同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生产环境友好型光电材料过程中,以实现在产品生产源头解决电子产品抛弃后的环境污染问题。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40万
] -
江汉大学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组建于2002年,现开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工业设计和城乡规划5个本科专业。经过多年建设,学院5个本科专业中有3个专业获批7个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其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获批省“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省教育厅列入“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同时也获批了省教育厅的“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和“荆楚卓越工程师计划”;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获批省教育厅“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为“湖北省教学团队”。学院从2011年开始研究生招生与培养工作,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型研究生和“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有硕士导师10人。学院现有教职工99人,专任教师66+1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3人(其中有博士后3人),硕士学位32人。实验室教师17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专职辅导员7人,其他行政管理人员9人;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500余人。学院专任教师中有省级学科带头人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市优秀青年教师6人,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校青年教师教学奖获得者3人,双师型教师7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近三年来,学院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73篇,其中核心期刊16篇,三大检索收录论文33篇;主编教材7部;获国家发明专利39项,实用新型专利119项,软件著作权和外观设计专利19项。主持研究纵向科研项目27项、横向项目19项,其中国家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项目1项、省级纵向项目8项。学院拥有独立的实验教学楼,总建筑面积9800m2,单价800元以上教学科研设备1270台(套),总价值1878.62万元。学院实验中心按学科群或专业教学需要设有CAD中心、机械制造工程实验中心、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实验室、车辆工程实验室、工业设计实验室和城乡建设实验室。学院建设有“武汉材料改性及制备成形研究基地”和“武汉市复杂机电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市级科研平台、1个武汉市重点实践教学基地、“江汉大学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实践基地”和“江汉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所”2个校级平台。学院与德国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合作建立了“江汉大学—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共建研究中心”,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共建了“汽车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学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育人为本、提高质量、改革创新、多元开放、彰显特色、服务地方”的工作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的创新潜能的挖掘,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把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着力点,探索实施了“3+1”人才培养、“2+2”中德合作培养、“双元制”等人才培养新模式,致力于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突出,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2014年-2017年,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8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学生授权专利82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学生在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竞赛活动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53项,其中三等奖以上国家奖87项,省级奖44项。近3届学院学生总体毕业率均在90%以上。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40万
] -
当代科学的发展和重大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已经越来越依赖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许多有影响的科技成果都是在学科的交叉点上取得的。江汉大学的多学科特点为发展跨学科研究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和重要的基础条件。为追踪学科前沿,促进多学科交叉创新,凝练学校学科特色,加强优秀研究生培养,构建汇聚海内外优势人才平台,建设武汉市高新技术成果孵化基地,江汉大学举全校之力探索成立跨学科研究平台——江汉大学交叉学科研究院。交叉科学研究院是我校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搭建的平台,是组织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开展交叉研究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特区,为学校直属研究机构。研究院本着“面向需求、注重应用、追踪前沿、交叉创新、整合资源、开放协作”的指导思想,成立指导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以及学术委员会,负责研究院重大事务的决策、咨询与管理。研究院遵循学术自由原则,实行院长负责制。江汉大学交叉学科研究院将综合运用本校一切有利因素开展交叉科学研究,形成具有集群优势的科研方向及科研成果,加快重大科技成果在相关领域的推广普及,促进科研成果的综合利用效率。同时,在交叉科学研究开展当中历练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优秀研究生,提升研究水平。研究院的基本任务是:以武汉市重点发展产业的核心技术应用为主要研究方向,适当兼顾与之相关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科学研究;设立若干交叉科学研究中心,建立多学科研究平台,创建良好的多学科研究条件,承担重大多学科研究任务;从海内外遴选优秀科研精英与项目管理精英,组成一流科研攻关团队,鼓励多学科交叉研究共同攻克同一产业多项核心技术;加强人才培养,聘任优秀青年教师参与科研团队建设,招收优秀研究生,为其提供海内外交流培训条件,增强研究院的活力与创造力;形成多学科研究氛围,建立跨学科交叉攻关机制;孵化高新技术创新成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江汉大学交叉学科研究院将打破行政设院体制,建立项目牵引、专家治院、人员动态管理的新模式,以学术为中心构建研究院宽松、自由和自主创新的文化。研究院对接校内外现有资源,建立“齿轮咬合”机制,围绕专家建立由核心层、紧密层以及松散层组成的校内外科研团队,组织多学科的研究力量开展前沿性问题的研究和科学技术攻关。推动基础条件建设、引进优秀科研人才、组织学术交流与研究项目申请等工作,有力促进研究院的体制建设、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研究院建立良性的科研激励机制,对研究人员岗位实行“双聘制”,对其工作量实行“双算制”,鼓励学校教师围绕跨学科研究项目凝练研究方向,为重点项目、大项目的研究与孕育提供多学科的优秀人才。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40万
] -
江汉大学教育学院是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学科专业组成的教育科学学院。设有教育学系、心理学系、媒体技术系及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有数字媒体实验中心、心理与行为实验中心和微格教学实验室。学院获得过湖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武汉市优秀职工小家等称号,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获全国“心理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院在教师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综合优势和明显的学科专业特色,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专业具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在湖北省武汉地区有较强的实力。学院现有教育学、应用心理学和数字媒体技术三个本科专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及管理心理与行为科学二级学科硕士点。教育学是武汉市重点学科,“教师教育发展支持系统”是“十三五”校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项目,应用心理学专业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曾被评为4星级专业,《教育学》评为省级优质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湖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全院教职工有60人,其中专任教师37人,有教授6人,副教授15人,讲师13人,博士学位11人,硕士学位16人。教辅实验人员6人,高级实验师2人。有多名教师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湖北省心理学会、湖北省教育技术学会、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武汉市教育学会等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的职务。教师中有湖北名师1人,楚天学者1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4人、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5人、武汉市新长征突击手3人。近几年,学院教师承担国家基金项目,部级项目,省市级教、科研项目共66项,撰写论文373篇,著作及教材20部,科研经费近500万元,获得政府奖励(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武汉市科学进步奖、武汉市社会科学成果奖)5人次。学院现有本科学生517人,硕士研究生4人。有湖北省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校级实习实训基地10个。学生在各项竞赛中喜讯频传,教育学院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数学建模比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活动、全国大学生艺术节DV竞赛、湖北省大学生DV竞赛、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奖等评比中多次获奖。教育学院学生夺得过学校“三大球”(排球、篮球和足球)的冠军。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40万
] -
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职业规划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教学任务。学院现有教职工52人,其中专任教师46人,有教授12人、副教授20人,高级职称教师占67%;具有博士学历学位教师19人;6人有出国留学经历。有武汉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市“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多名教师入选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武汉市“黄鹤英才(教育专项)计划”、武汉市“213人才工程”、武汉市“十百千人才工程”,涌现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湖北省高校“十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湖北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北名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武汉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武汉市“五四青年奖章标兵”、武汉市“教学名师”等一批优秀教师。学院聘任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知名教授为特聘教授,每年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市级重点学科。学院有校级在线课程5门。青年教师获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学院科研坚持以地方性、应用性为主要取向,科研成果数量和层次不断提升。学院设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市民道德文化研究所、口述中共党史研究所。近五年来,专任教师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教育部课题4项、湖北省社科基金课题5项、其他市级以上课题50余项。科研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4项、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2项、武汉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武汉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江汉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学院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点,秉承“以人为本、品学兼优”的办学理念,实行本科生“双导师制”,为每个本科生配备1名教授和1名博士担任导师。持续推进“五项工程”(教学质量保障工程、学科建设强化工程、科研水平提升工程、队伍结构优化工程、党务工作创新工程),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突出重点。彰显特色,打造品牌,努力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学院被评为武汉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获武汉市、湖北省和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武汉市“工人先锋号”、武汉市“女职工建功立业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40万
] -
江汉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艺术学院是学校下设的十余个学院之一,现设有美术学系、艺术设计系、音乐学系。艺术学院座落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畔,三面环湖,风景秀丽。现有建筑面积一万余平方米。学院楼群设计新颖别致,区域划分合理,拥有现代化的美术馆、陶艺馆、艺术陈列馆、音乐表演综合厅、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艺术综合实验室及实习车间,还有一流的天窗画室、阶梯教室、专业工作室、MIDI工作室、舞蹈表演厅和专业琴房及其他先进的硬件设备。其中,艺术综合实验室是市级重点实验室。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40万
] -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设有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新闻传播学系、文化产业系、汉语国际教育系、播音与主持艺术系,开办了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影视文化)、历史学、文化产业管理、广告学、汉语国际教育、播音与主持艺术7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横跨文学、史学、管理学、艺术学四大学科门类,拥有6个硕士学位点:包括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两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学科教学(语文)和学科教学(历史)两个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广播电视领域艺术专业硕士学位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面的文化艺术产品营销与服务学科方向硕士点。学院还成立有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江汉大学武汉抗战研究中心、江汉大学新诗研究所、江汉大学网络传播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拥有江汉大学传播技术试验中心、江汉大学播音与主持演播厅、江汉大学普通话培训与测试中心等实训基地。各类实验实训室20多间6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价值600多万元。学院与湖北省电视台、武汉市电视台、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武汉档案馆、武汉博物馆、武汉外国语学校、武汉二中广雅中学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人文学院现有教职工105人,其中专任教师87人,教授16人,副教授33人,博士5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24人,已经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数量适中、结构合理、德能兼备、发展良好的教师队伍。多名教师获得国务院政府专项津贴、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武汉市政府专项津贴、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入选武汉市十百千人才工程、武汉黄鹤英才专项计划、湖北省作协签约评论家、武汉市文明市民、武汉市岗位立功女明星、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等等。江汉大学本科教学校长奖前两届获得者均为人文教师。近年来,人文学院先后聘任了朱学勤、唐翼明、何祚欢、鄢继烈、邓红等10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和业内专家担任学院的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并聘任了江涛、童绥宝等一批业界精英为学院的兼职硕导。学院在校普通本科生1200多人,硕士研究生70多人。人文学院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以文载道、返本开新、经世致用”的办学兴院理念,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以下特色:科研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学科优势明显,科研成果丰硕;教研风气浓厚,教师学有所长;学生思维活跃,素质及成才率高。目前,中国语言文学是“楚天学者设岗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历史学学科是武汉市重点学科。在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方案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国内一流建设学科,中国史学科、广播电视学科是省内一流建设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广告学专业是湖北省一流专业,广告学专业还入选湖北省“荆楚卓越新闻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文艺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是湖北省级教学团队,“播音与主持艺术系”是湖北省级优秀教学基层组织。《现代汉语》、《文学概论》是湖北省精品课程,《文学概论》、《语言与社会文化》是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电影艺术鉴赏》是湖北省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寻找文艺审美心理》入选全国地方高校优课联盟、湖北省本科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武汉高校共享课程。学院还承担了全校公共必修课《应用文写作》《认识武汉》《普通话培训与测试》等课程。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是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武汉市教育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被湖北省教育厅和文化厅授牌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5年来,学院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1项;发表论文800多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出版学术专著100多部。先后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4项,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学院有展示师生学术成果的学术辑刊《人文论谭》,有邀请校外专家和业界大佬来院提供最新学术动态和业界资讯的学术平台“人文论坛”,有学院研究生交流学习研究心得的沙龙“人文论谈”。其中,《人文论谭》已出版十一辑,并被中国知网收录。学院成立了江汉大学语言艺术团、涅槃文学社、海天涯诗社、朗韵志愿者服务团队、华言对外汉语教学服务团队等9个学生社团,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学院历年均有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入选感动江大新闻人物。学院学生辩论队、女子篮球队长期称霸江大,被称为“神文”的《江大赋》为人文学子所作,江大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学生长篇小说和诗词集也出自人文学院。2019届毕业生中已有34名学生升学和出国留学。历年来学生考取的学校有北京大学、香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多年来,我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超过湖北省高校平均就业率,人文学子以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而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40万
] -
商学院设有工商管理系、金融与国际贸易学系、会计学系、旅游与酒店管理系、物流与信息管理系等5系,2个湖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即“江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和“江汉大学企业运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8个研究所(中心),其中“武汉城市圈制造业发展研究中心”为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商学院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工商管理为武汉市重点学科,开设有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酒店管理等10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46人,具有博士学位35人。学院50%的教师具有国外访问和学习的经历,教师中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1人,享受武汉市政府津贴专家3人,武汉市劳动模范1人,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7人,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3人,入选武汉市黄鹤英才(专项)计划2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2人,楚天学子2人。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狠抓本科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培养应用性、创新性、国际性人才为目的,不断探索一条“教学立院、科研强院、服务兴院”的发展道路。学院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CR)、拉文大学(ULV)合作分别举办了金融学与会计学两个专业“3+1+1”校际交流项目;与武钢集团、汉口银行、深圳盐田港物流有限公司、豪生酒店集团、联邦快递等知名企业建立“3+1”、“订单式”等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商学院学生在2012年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网络虚拟运营”专项竞赛中获两个一等奖;在2010年“用友杯”企业模拟经营大赛中获全国总冠军,并多次获该项目竞赛全国一等奖和湖北省冠军;在2014年湖北省大学生创业专项赛中荣获金奖;2014-2015年第四届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获团体特等奖和4个一等奖。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9.00万
] -
学院设有视觉传达设计系、环境设计系、造型设计系和基础部,下设平面设计、现代数字媒体设计、视觉形象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服装设计与营销、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等8个专业及专业方向,现有在校本科生2500余人。由设计学院和美术学院合建的艺术设计实验中心,被评为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直以来,学院教师、学生课外创新成果斐然,相继斩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全国第八届艺术节大学生绘画与设计大展银奖、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白金创意设计大赛铜奖等多个奖项。以院长王心耀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教师队伍,富有青春活力和创新精神。学院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邀请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走进校园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艺术感受力和艺术创新力。学院聘请了在艺术领域具有影响的徐勇民、冷军、陈顺安等专家为客座教授。著名画家周韶华为美术馆题写馆名,并任客座教授。学院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已与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新西兰等多所院校建立了院际合作。设计学院将紧紧围绕江汉大学“应用性、创新性和国际性”办学定位,注重学生专业基本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的培养,以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国际化视野,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实现大学之道的本质回归。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40万
] -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56人,其中专任教师109人,教授19人,硕士生导师27人,学院立足本科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现有在读本科生1530人,研究生84人。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和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实验中心实行三位一体建设体制、机制,人工智能学院集中整合校内人工智能领域教师,从事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教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工作,同时兼顾与人工智能高度相关的专业和学科建设。学院现有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四个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培养具有大数据思维、熟悉数据应用场景、具备扎实的数据分析和系统构建能力的高层次大数据人才。从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海量数据分析与挖掘三个主要层面,系统地组织学生学习计算机相关理论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等课程,将数据应用领域知识与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提升学生解决大数据应用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理论,具备软硬件系统的应用技能,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设置软件工程技术等多个方向,通过系统学习,学生能够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胜任计算机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人工智能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等方面的工作。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方面知识和能力,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科研、学校、企业等部门从事电子信息科学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与开发、生产制造技术、信息系统的研发、集成和维护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人工智能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地掌握人工智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综合运用计算机和电子技术、自动化交叉知识,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创造型科技人才。学生毕业可从事智能系统、智能控制、信息处理、机器人、智慧医疗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教学等工作。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物联网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全国机器人大赛、华为ICT计算机网络大赛等竞赛,获得多项国家和省级奖项。学院将着力为武汉、为湖北、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性、创新性、国际性人才,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而不懈奋斗!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40万
] -
体育学院(高尔夫学院)·中国赛车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现有在籍学生1000余人。设有教育硕士(体育教学方向)、体育硕士两个硕士点,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3个本科专业,高尔夫运动与管理、赛车赛事管理2个本科专业方向,社会体育(高尔夫运动员/教练员)、市场营销(高尔夫产业经营与管理)2个专科专业。体育学是武汉市重点建设学科,体育教育专业是武汉市重点建设专业。学院现有中国高尔夫球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湖北省龙舟培训基地等近10个国家省市级人才培养基地。中国赛车学院是由江汉大学、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体育局与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共建共管,我国第一所赛车学院。现开设体育类的赛车赛事、赛车休闲,工程类的赛车工程等专业方向。冯键院长寄语体育学院党委书记兼执行院长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经过大学四年的砥砺成长,你们可能会成为优秀的体育教师、专业的高尔夫球教练员和裁判员、出色的汽车运动赛事组织者和管理者、严谨的体育科研人员,也可能会成为受欢迎的健身指导者、成功的体育产业商人,请坚信你们的选择,你们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好的科学和文化素养、具备现代教育、健康理念,系统掌握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课外体育锻炼与训练、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和较强的体育教育教学能力,能够从事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学、研究、管理和训练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核心课程】体育概论、教育学、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科研方法、体育心理学、健康教育学、学校体育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田径、体操。【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毕业去向】学校体育教师、健身教练、体育教练员、学校体育科研及管理工作者等。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40万
] -
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开设有英语、日语、法语3个专业;在校生970余人。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10人,专任教师94人,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34名;博士12名,硕士47名,硕士生导师8名;武汉市学科带头人4名,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7名,江汉大学教学名师1名。另有英语、法语、日语外籍教师20余人。23名教师在全国教学比赛中获奖;并有2名教师获中西部中青年翻译家称号。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湖北省社科基金等课题70多项,主编、参编著作60余部,教材22部,译著10部,近5年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704余篇。院教学设施先进,设有各类语言实验室34间,其中语言实验室15间,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省级高校英语语言学习示范中心)1个、网络语言实验室4间、情景语言实验室7间、同声传译语言实验室2间,录音工作室1间等,设备总价值1000余万元。学院还拥有英语法语日语电视直录播系统,同声传译会议系统和传神翻译系统供学生们学习实践.学院以“宽口径、应用重、国际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组织开展学科竞赛。近年来,学院在教学、学生竞赛中成绩斐然。英语、日语、法语三个专业的专业四、八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均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省级大学英语演讲比赛、口语比赛中屡获大奖。2018年有204人次在省级以上学科及技能竞赛中获奖;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连续三年就业率名列全校前列;学院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日本与社会实践活动、法国等多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中与日本的大分大学合作实施日语专业“3+1”对外交流项目;与日本大分艺术文化短期大学合作实施“1.5+1+1.5”对外交流项目;与法国波城大学合作实施法语专业“3+1”对外交流项目,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学院每年有30多名同学出国留学深造。另外学院用教育硕士(学科英语)二级硕士学位点;外国语言文学为武汉市级重点学科,英语专业是江汉大学特色专业,语言实验中心是湖北省英语语言自主学习示范中心。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40万
] -
学院注重学术研究,成立了光电信息研究所、信息工程研究所、测量与控制技术研究所和一个电气研究室。教师共发表论文220篇,被SCI等核心期刊收录40篇;出版教材专著19部;教学、科研项目及专利33项,其中“网络化复杂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综合”、“广义混合系统的稳定与控制及在网络化系统中的应用团蔟能损的非线性效应研究”等6项为国家级项目。为了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学院坚持每年举办5-6次大型高水平的学术研讨活动,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开阔了教师的学术眼界与领域。学院现有教职工108人,校内聘教师4名、校外聘教师16名,其中专任教师71人,实验室人员25人,行政人员16人;教授4人,副教授26人,高级实验师19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6人,在读博士13人,具有硕士学位者35人,在读硕士14人。入选武汉市“213人才工程”3人。学院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456人,有36个班级(含4个电气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24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486人。确立了“以理科为基础,以工科为主导,培养有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举办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科技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我院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重品德、重能力、重实践、重协作、重创新等特点。连续两年有30余名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名牌学校的研究生。毕业生中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有突出贡献的工程师等,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推进“学生党团组织、学生自我管理组织、校园文化、安全保卫、学生辅导员”进公寓的政治思想工作“五进”公寓工作。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学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的改观,公寓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教育管理育人成绩更加突出;《武汉党建》、《了望》新闻周刊分别对我院思想政治工作“五进”公寓作了报道。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和全面实施综合导师制,加强了学院的学风建设,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几年来,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全国及省市举行的各级各类竞赛中多次夺得优异成绩。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全国二等奖一项;获省一等奖四项、二等奖十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省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三等奖;参加武汉市科普知识竞赛获二等奖和组织奖。学生优秀科研论文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04级学生的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4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