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江南大学 > 招生学院
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
  • 简称:江大
  • 地区: 江苏
  • 类型:综合类、公办、双一流、211
  • 学制:2.5~3年
  • 学费:¥2.40~16.80万
  • 班型:周末班
  •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江南大学法学院设有法学和社会工作两个本科专业,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法律硕士、农业推广(农村与区域发展)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设有江苏省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无锡市行政法治研究中心、无锡市社区建设与社会工作研究等校地合作机构。学院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厚实、知识体系全面、创新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实务型社科人才。学院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教育教学充满活力,学术研究深具潜力。其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63%,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60%,多位教师拥有海外博士学位或访学经历。近三年来,学院教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4项,出版著作教材10余部,发表CSSCI来源期刊论文80余篇。院长曾祥华教授被评为“无锡市中青年优秀法学专家”,蔡永民教授是全国知名民法学专家、太湖学者和江苏省“青蓝工程”法学学科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髙凛教授担任江苏省国际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吕青教授对社区治理和家庭政策有深入的研究,赵向红教授是老年社会工作与老龄科学专家。数名教师先后荣获全校学生评选的“我最喜爱的老师”和“师德标兵”等称号。学院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注重专业基本素养的养成和专业实务能力的锻炼,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以导师引领、以项目带动、以实践提升”的本科生人才培养路径。近三年来,本科生承担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创新实验项目5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连续六年获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设计(论文)一、二、三等奖;本科生的社会调研作品连续三届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一、二等奖;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及撰写的调查研究报告,多次获国家和省级奖项。本科生连续多年获江南大学“十佳大学生”荣誉称号,涌现出了“名校保研宿舍”、“司考宿舍”等一批优秀集体;本科生年均考研升学率达25%以上,就业率超过95%,一大批学生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英国南安普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学院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院内建有模拟法庭、社会工作实验室、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实验室、电话访问专家系统等专业实验设施,拥有情境实训、法学模拟诉讼等五大系统价值数百万的教学与培训软件;与地方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社区和社会组织广泛合作,建立了20余家教学实习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与英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大学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每年选派近20名本科生参加出国出境游学和交换生项目。毕业后五年的就业跟踪调查显示,我院毕业生大部分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赢得了用人单位的赞誉。来江南大学法学院吧!在这里,开启一段充满创造性的精彩旅程;在这里,成就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崭新自我!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创建于1952年,是我国创办早、师资力量强、学术水平高的纺织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198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批博士后流动站,2010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纺织工程专业目前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在2009年和2012年教育部一级学科评比中,该学科并列全国第二,全国第五。学院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纺织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制浆造纸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纺织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制浆造纸工程)以及工程硕士点1个(纺织工程)。纺织工程专业2006年获批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2010年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2008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国家第一批)、2012获批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3年获批“十二五”省重点专业建设点,2014年入选江苏省优势序列学科,2015年获十三五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毕业生就业数量、企业满意度等指标在国内纺织类高校中居于前列,为行业和企业所公认。学院拥有一批治学严谨、造诣深厚、科研成果卓著的教授和学术思想活跃的中青年学术骨干。至2020年4月统计:学院现有教职工138人,其中专任教师98人,教授35人,副教授52人,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90人;其中90%以上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60%以上专任教师有一年以上海外研修背景;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人才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双创人才1人,省双创团队1个以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六大高峰、省青蓝工程、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等高层次人才30余人次。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现有“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纺织品数字喷墨印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功能纺织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研究中心;有纺织研究所、针织研究所、技术纺织品研究室、功能材料研究室、纺纱研究室、非织造材料成型理论与功能化研究室等2个研究所、13的研究室和5个本科教学实验室,为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以及科学研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学院拥有25000平米的实验教学大楼,实践教学资源充足,包括一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无锡第一棉纺织有限公司合作);两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即“江苏省纺织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纺织类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纺织专业基础仿真实践基地(包括纺织材料、纺织半制品、纺织面料测试)和纺织生产全过程的仿真实践基地(包括纱线、机织物、针织生产实践基地;纺织品设计中心)”,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综合、体验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环境;同时,本专业利用区域优势,在长三角与三十余家纺织行业骨干企业建立卓越工程师实践教育基地,通过签订“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企业深度参与学生企业实践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培养过程、校企产学研交流合作等一系列措施,探索并完善了合作培养模式,建立了与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积累了合作教育经验,为“卓越计划”所要求的“一年企业实践经历”提供了保障。学院目前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892名,本科留学生39名,博士、硕士研究生423名。学生荣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国赛)金奖、全国大学生纱线设计大赛特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绿色染整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一等奖,“红绿蓝杯”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一等奖,江苏省普通高校高等数学竞赛一等奖等。学院年平均学科竞赛获奖40余项。学院在学科建设和教学研究方面成绩卓著。纺织工程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品牌专业,轻化工程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近年来,学院承担了教育部教学综合改革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3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建成国家级优秀多媒体课件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11门。在近年编写的30多部教材中,有9部被评为部省级优秀教材,4部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建设下,已在数字化针织装备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纺织装备的智能控制技术、纺织数字图像技术、纺织产品CAD设计、高档纺织产品开发等数字化智能化纺织技术;静电纺纳米功能纤维制备与机理研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功能性纺织材料;纺织用酶制剂的开发和应用、喷墨印花颜料墨水的研制和应用、超细涂料及染色技术、印染节能加工技术与设备等生态染整技术;汉民族服饰文化等研究方向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学院的科学研究紧紧围绕行业的需要和发展,并注重学科交叉,形成了一批产生重大经济效益和具有显著社会影响的成果。近年来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艺术基金和省部级项目百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5000万元,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等部省级教学成果和科技成果奖励百余项。学院高度重视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参与国家经济建设,充分发挥科技优势,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在科研开发、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全面合作,推动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学院与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省20多个地市开展全面合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自动络筒机及细纱络筒联合机研制”、“高性能紧密纺纱关键技术”、“全数字式智能花饰纱生产控制系统”、“数字化经编装备技术”、“全自动工业用布织样机”等一系列产品在周边省市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推动了纺织行业的科技发展和进步。学院服装设计团队成功入选2014APEC非正式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与制作工作,获“服装样衣制作工作突出贡献”优秀奖、“服装设计工作突出贡献”荣誉,扩大了学科的行业和社会影响。学院重视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取得进展,学院联合国际一流纺织名校,启动“纺织工程”本、硕与美国北卡州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路易斯安纳州立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日本信州大学、韩国釜山国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德国卡尔迈耶集团公司、英国染色家协会等国际知名的大学、机构和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一大批本科生和研究生获得了国外交流的机会;近年来,学院先后举办并参加世界纺织大会、纺织生物技术研讨会、功能纤维材料国际研讨会、国际纺织生物技术、国际服饰文化与服装设计等一批国际性会议,加强国际合作,提升科研水平。学院重视校友情结培养,注重社会资源工作,于2012年成立全校首家汇聚海内外校友资源的学院级基金会——纺织教育基金会,秉承着“把纺服精神发扬壮大、把纺服人的诚实、踏实、务实、自强、进取、争先精神传承下去、把纺织教育发展基金会建成联结校友的纽带”的宗旨,目前纺织教育发展基金会已接受校友捐助1000余万元,成为了惠及全院师生的大教育发展基金,将对我院的人才培养、纺织学科建设提供切实有力的资金支持。近年来,通过不断总结和凝练,学院已形成了集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于一体的产业链学科集群办学优势,突出了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扎实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造就毕业生社会美誉度逐年提升,学院近五年毕业生的就业率99%以上。毕业生以综合素质好、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知识面广,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而受到国内外用人单位的尊重和欢迎,在教学、科研、管理、咨询、产品及市场开发等领域发挥着骨干作用。学生遍布高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跨国公司、外资企业等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其前身是无锡轻工业学院化学工程系,始建于1958年,是学校最早建立的学科群之一。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创办了日用化工、轻工有机合成、精细化工、香精香料、化妆品与美容等专业,其中精细化工专业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83年确定为部级重点学科。学院更名于1999年,现已发展成为在应用胶体与界面化学、化妆品、表面活性剂、催化新技术、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和涂层材料等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前沿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业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学院师资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178名,专任教师125人,其中教授41名,副教授81名;博士生导师23名,硕士生导师91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0%。学院拥有国家海外高端人才1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四青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中科院“百人计划”3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9人、“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6人、“333高层次人才工程”6人;拥有“非线性光学功能分子材料”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团队和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学院现设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应用化学三个系,分别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应用化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为国家特色专业,且通过国际认可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化学工程与工艺为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应用化学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学院学科布局合理,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博士点,材料化学、皮革化学与工程二级博士点,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硕士点,以及化学工程、材料工程两个专业硕士点,得到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资助。学院坚持“彰显轻工特色,服务国计民生;创新培养模式,造就行业中坚”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2个、教学名师1人,中国轻工业优秀教材1部,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11部,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3部,建有江苏省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材料科学与工程综合训练中心。近三年来,学院学生获得全国“互联网+”金奖、“创青春”特等奖各1项,连续两届获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特等奖;获得全国“挑战杯”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PMC)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江苏省化学化工实验竞赛、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江苏省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总决赛等获奖50余项。学院在力抓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科学研究工作。现拥有合成与生物胶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响应功能分子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功能分子、聚集体及器件创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江苏省化妆品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工业色谱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等平台基地,并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联合建立了多个校企研发中心。学院坚持基础与应用并重、协同创新发展的理念,在人才培养、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研究领域不断取得佳绩。在教育部组织的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博士点位列B+档(前10-20%)。学院支撑的化学与材料科学学科分别进入ESI全球排名前0.3%和0.7%。学院建有一流的实验大楼,配备有各种先进的实验设备、试验装置和大型精密仪器,总值6000余万元,每年承担数十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部省级科技项目等,及上百项企业开发项目。近五年,科研总经费数1.8亿元,发表三大检索论文1100多篇,申请国内发明专利1200余件、授权近600件,申请国际发明专利60件、授权6件。近年来,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20余项。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化战略和人才强院战略,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建立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联合平台,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有2个国际联合实验室,与8个国外大学及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与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日本、加拿大、荷兰、新加坡、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推行留学生交换计划,一批国内外著名企业来院设立奖学、奖教金。学院现为中国精细化工、中国香精香料化妆品、中国洗涤用品、表面活性剂、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光固化涂层材料、中国塑料加工协会、中国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塑料包装协会等多个协会机构的重要成员,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行业中坚,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宁静致远,止于至善。学院已制定了明确的新时期发展战略规划,全院师生携手努力,正向着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学院迈进。(截至2020年3月)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两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环境工程专业通过全国工程认证,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具有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下设环境工程系和土木工程系。学院建有江苏省厌氧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质能与减碳技术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无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心、无锡低碳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无锡市太湖水治理与生态修复中心、装配式建筑虚拟建造仿真实验平台等多个科研平台与基地。学院近三年(2017-2019)承担并完成了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和其他国家、部省级纵向科研项目217项,纵向项目经费4239.2万元,完成横向科研项目274项,横向项目经费4525.3万元。近三年(2017-2019),学院教师在国内外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96篇,其中SCI论文173篇(中科院一区论文49篇);出版专著、教材23部;申报国际发明专利10项,授权4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72项,授权46项;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77项;获省部级各类奖项19项。学院积极为经济建设等领域的基础工程、民生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本学科领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9人,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40名,博士生导师8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6名,80%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海外学历和一年以上海外研修经历教师占比近50%。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333工程人才、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人才等优秀师资和一批在环境影响评价、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学科领域的注册工程师。学院秉承“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环境工程专业坚持“有特色、重实践、国际化”、土木工程专业坚持“会设计、善施工、懂管理”的培养理念,全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院构建了基础试验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创新能力拓展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的人才培养机制,推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学生本科二年级起即可进入导师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学院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联合开展本科生国际合作课程和双语课程,推荐优秀学生参加海外交换培养。为激发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院每年都培育、选拔学生组队参加全国“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国家和省级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大赛、全国高等院校“斯维尔”软件建模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学科竞赛,屡获佳绩。学院每年有30%以上的学生被免试推荐或考取国外知名高校以及国内“985”、“211工程”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颇受行业内龙头企业的青睐,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98%。学院与国内外著名高校保持经常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与美国耶鲁大学、日本筑波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的学生交流交换、师资交流访问和学术合作关系;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高校也建立了长期的人员进修、互访和学术合作关系。近两年学院本科生参加海外交流交换的比例达25%。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坚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加快学院跨越式发展,树立和谐校园理念,积极塑造“博学、厚德、明辨、笃行”的环土人精神。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开展食品机械、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单位,在国内轻工机械、包装等领域享有很高的行业知名度,是国内该领域创建最早、基础最好、覆盖面最广的高级技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2010年,依托机械工程学院,“唐君远专项教育基金”捐资4000万元,与江南大学合作共建“江南大学君远学院”,培养面向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创新能力佳、工程实践技能强的卓越工程师。目前学院设有轻工机械与包装工程博士点(自设),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包装工程硕士点,机械工程、工业工程,农业机械化专业硕士点,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包装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工程、包装工程专业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教学计划,包装工程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并与美国RIT开展“2+2”联合培养。建有“国家轻工业包装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全国轻工业包装标准化中心”、“江苏省食品先进制造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包装技术与安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机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多个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下设“食品加工技术与装备”、“包装技术与机械”、“现代设计与制造”、“机电控制与检测”4个研究中心;“机械基础系”、“机械设计与制造系”、“机械电子工程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包装工程系”、“实习工厂”等系部,此外,还与国内相关行业的多家龙头企业与研究机构建立了技术研究中心、产学研基地,与国外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职教师10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占65%,具有海外博士学位与一年以上研修经历教师占30%。其中正高、副高职称教师86人,博士生导师8名(其中外聘2名),硕士生导师47名,18人入选国家、教育部、江苏省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学院还聘请了10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为兼职/客座教授。目前在院全日制本科生1800余人、研究生380余人。学院结合学校和地域优势,不断探索、谋求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0余项,省部级项目8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奖励4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5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40余项;发表论文710余篇,其中SCI论文180余篇;出版教材、论著70余部;在智能制造、特种加工、机电检测与控制、食品机械、包装工程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具重大推广价值的成果。20多项研究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其中部分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学院已向社会输送了近万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并接受国外访问学者和留学生。学院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多方向”,坚持教学改革与研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倡导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教风、学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科学成才。毕业生综合素质高、社会竞争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与好评,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机械、包装及相关行业的创业者和企业家、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业务骨干。此外学院设立乔昕、叶盛、蓝力等多个奖学、助学基金。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学院愿竭诚携手社会各界,坚持以创新、发展为主题,坚持育人为本、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办学思路,发扬“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优良校风,向着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的目标阔步迈进!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江南大学理学院是2001年由无锡轻工大学计算科学与信息传播系、江南学院数理学部、无锡教育学院数学系和物理系组建而成。学院以“厚重数理,博学至新”为院训,以“厚重数理基础,紧跟学科前沿;创新学科交叉,服务社会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院”为战略目标,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办学水平,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学院现有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应用数学系、应用物理系、大学数学部、物理实验中心、中心实验室等七个系部。有信息与计算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四个本科专业。有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和数学(一级学科)两个硕士点。建有江苏省大学物理实验基础教学示范中心和江苏省轻工光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若干个省市级教科研平台。学院还承担着全校学生的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物理和物理实验等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学院现有教职工149人,专任教师124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88人;正高职称17人,副高职称76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7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1人,江苏省“双创”计划(境外名校类)3人,江苏省博士集聚计划1人,无锡市社会事业领军人才2人。近五年,学院教师发表SCI等三大检索论文800余篇,3篇论文进入ESI高被引论文全球前1%排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项,参与多项国家“973”、“863”、国际合作等重大科研项目,科研总经费达2900万,教师个人科研获行业协会奖6项,申请专利500余项。学院重视国际交流与学术合作。与俄罗斯科学院、英国伦敦布鲁内尔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和韩国成均馆大学等高等院校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每年主办国际会议多场,邀请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来院讲学或担任客座教授,定期派遣教师赴海外研修。已连续多年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合作,开展2+2(本科)、2+3(硕士)联合培养。学院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致力于培养大数据时代计算信息人才和信息互联时代光电工程人才。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高教社”杯,是江苏省首个获奖高校。每年均在国际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江苏省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涌现出无锡市教育年度人物孙登高等知名校友。未来的办学实践中,理学院将继续秉承“以发展为主题、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的发展方略,为实现理学院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以上数据更新至2018年6月)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一、学院概况——万卷园丁书满腹,千盘桃李志夺魁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具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一个涉及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音乐与舞蹈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院,集教育、文学、艺术于一体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现设有中文系、教育系、教育技术系、音乐系、舞蹈系等5个系和教学实验实践中心、校长教师培训中心、语言文字与教师技能培训测试中心等3个教学辅助机构;学院拥有占地1.2万平方米的教学实验大楼和1.1万平方米的艺术大楼,置有1900多万元。学院坚持“抓优化、提质量、上水平、办特色”的办学方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探索人文学科创新发展的途径,朝着建设人文基础厚实、学科交叉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院目标努力奋斗。二、学科建——满园春色难关住,一地芳菲汗水栽学院拥有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音乐与舞蹈学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设有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师范)、教育技术学(师范)、音乐学(师范)、舞蹈编导等5个本科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小学教育为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专业,汉语言文学、音乐学(师范)、舞蹈编导在各自领域都有较大的影响力。学院重视课程资源建设,依托网络教学平台,现已建成国家、省、校三级卓越课程体系,在全校率先引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教学改革成果突出。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教改项目2项、省级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11篇。三、学生规模——江山代有才人出,群贤毕至聚江南教育学、汉语言文学、音乐与舞蹈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面向全国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同时接收海外留学生,在校研究生有220余人,211高校生源达50%以上。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师范)、教育技术学(师范)、音乐学(师范)、舞蹈编导等5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在校本科生1500余名。四、师资雄厚——教授博学无形树,科研佳绩有影台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7名,其中教授17名、副教授60名,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达72%,教育、文学专业教师中博士学位比例达58%,学院师资队伍学历层次高、结构合理。专任教师中担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委员3名,担任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合格评估特聘专家1名,教育部语言委员会“国家语委语言文字督导专家”1名,江苏省教学名师1名等。形成了一支以学科带头人领衔、学历层次高、结构合理,有较高学术造诣、教学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的优秀团队。学院建有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设有无锡校长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吴文化研究中心、无锡江南文化与影视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基地、江苏省校长教师培训基地。近三年里,学院共承担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部、省级课题80余项,获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10余项(其中2014年获得国家社科立项5项课题中,有3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年度课题国家级项目,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出版著作90余部,发表CSSCI等高水平学术论文年均近200篇。五、人才培养——人文谈笑有鸿儒,田楼往来无白丁学院已初步形成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本科生教育为主体的育人体系,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境外游学活动。学院与牛津大学、萨里大学、伯明翰城市大学、美国佐治亚西南州立大学、美国韦恩州立大学、意大利卡利亚里音乐学院、香港教育学院及台湾东吴大学、铭传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为学生参加境外学习交流提供较好的平台。三年来,共有161名本科生参加海外游学访学,74名本科毕业生先后到杜克大学、加州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墨尔本大学等境外知名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学院实施优生优培,建有“行知实验班”。三年来共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41项,12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7人次获得省市级三好学生称号,17人次获得校级三好学生称号,继续深造率接近70%。近年来,人文学子参加全国和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获奖100多项;由舞蹈专业编排的《羌山红》荣获文化部“文华奖”;由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师策划撰稿的电视系列片《说吴》荣获第六届国际纪录片选片会“十大纪录片”金奖;舞蹈专业学生应邀参加了亚运会闭幕式的演出等等。三年来,本科生毕业率为98%,学位率为98%,就业率达96%。六、魅力人文——;声誉遥惊四海骇,慕名学子五湖来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设在学院,拥有“江南美女子合唱团”、“山水清音民乐团”、“青年实验舞团”、“青年编导创作中心”等文化团体,春季学期有“五月的鲜花”演出季,秋季学期有多场“艺术课堂”大型演出。三年来,基地组织了“民歌·传承”—江苏民歌赏析音乐会”、“聆听经典——走近名著”音乐会、“山水清音”民族室内乐赏析、“宁静致远”中国古典舞赏析等100余场演出,从校内场馆走向无锡大剧院,在校内外乃至国内外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学院还建有种子话剧团、边界文学社、人文国学社、电影协会等大学生文化团体,举办班级总动员、青年文化沙龙、“新新向荣”班级大合唱、年度人物颁奖暨迎新年晚会等,深受师生欢迎。成立于1997年的种子话剧团,组织过多次影响范围较广的演出,在校内外广受关注,剧团编排演出的《摩登时代》、《群猴》两部作品在第十一届江苏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校园短剧大赛中包揽一、二等奖,原创话剧《我的世界》获2016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获优秀剧目奖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江南大学商学院始建于1985年成立的无锡轻工业学院经贸管理系,并于2001年由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和无锡教育学院三校合并后更名。学院以“培养创新人才、引领行业发展”为办学理念,秉承“笃学明道、经业济世”院训精神,践行“搭建平台、打造品牌”经营理念,肩负“厚植江南工商文化、拓展政产学研平台,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行业精英,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办学使命,致力于成为创造社会价值的一流商学院,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培养了1.7万余名各级各类经济管理人才。学院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体,现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和工业工程5个本科专业,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工商管理(MBA)、工程管理(MEM)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012年,教育部批准江南大学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批准书:MOE32AU2A20121220N);2016年,面向来华留学生开设工商管理全英文授课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556人,其中本科生2665人,硕士研究生990人(含MBA),留学生154人。学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引培并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10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58人,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2人,65%教师拥有博士学位,42%教师拥有海外学位及海外一年以上研修经历。拥有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3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4人、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资助对象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人、江苏省社科优青2人。学院坚守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积极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商业景观变迁所需的商科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建有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基地,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4个,教学实习基地近百家;设有江南大学MBA教育中心、江南大学高层管理教育培训(EDP)中心。教改成果分获2013、2017年度“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奖”二等奖。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近五年获得国家级奖项55项,省部级奖项48项。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达98%,本科生海外学习率达29.57%。学院坚持科研强院战略,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建有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品牌战略与管理创新研究基地”、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中国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基地、江苏省科协“江南大学科技创新智库基地”等5个省级基地,以及无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基地等6个市、校级基地。近三年,被SSCI收录88篇、SCI收录60篇,被CSSCI核心期刊收录183篇,出版著作及教材36部;部分成果刊登在《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主流媒体;30余份咨询报告被省部级、地市级领导采纳;获评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8项;到账科研经费2600余万元;获批国家级课题25项、省部级课题43项,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零”的突破。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理念,成立了由热心教育事业的各界人士组成的董事会、基金会和校友会。董事会不断探索创新,完善规范,整合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凸显商科品牌,实现共赢发展。学院设立“尚学教育基金”,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德新钢管(中国)有限公司、江苏利安达集团和无锡东方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在学院设有奖教、奖(助)学金。办学三十多年来,全院师生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坚持质量兴院方针,全面加强内涵建设,综合办学实力逐年提升。江南大学与蒙纳士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于2017年获批“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项目”;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硕士点学科进入上海软科发布的“2018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全国前50%;工商管理硕士(MBA)项目于2018年通过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AMBA国际认证,成为江苏省第2家、大陆第36家、全球第258家通过认证的商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12.80万

    ]
  • 学院以致力于创新型、国际化、研究型设计教育的一流设计学院为建设目标,注重跨学科系统创新。办学水平和整体实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轻工特色鲜明。设计学科排名位于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2017)、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第五名(2019),设计学研究生学科排名第三(RCCSE),也是“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目前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学协作组副组长单位、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单位等。学院现有教职工207人,其中专职教师167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100人,高级职称比例占比74%,具有海外研修经历教师占比60%以上。学院以培养适应未来行业领域的、有社会责任感和受尊重的新型设计师与设计领导者,适应新时代、新经济、新社会的转型挑战为办学使命。以全球性的问题挑战与产业趋势为引领,推动研究型教学与有使命感的主动学习。目前设有“设计学”一级博士点,设有“设计学”和“美术学”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及理论”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以及“艺术设计”专业学位型硕士点。本科设有工业设计(全英文)、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美术学(师范)、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服装设计与工程、表演共十个专业。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主要专业均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重点专业类建设专业、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学院是国家级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获批为国家级教学团队。现有在校学生3300余人,其中博士50余人,硕士700余人,本科2500余人。学院注重国际化教学与科研合作,作为第一批中国区成员参加了包括CUMULUS(国际艺术、设计和媒体院校联盟)和DESISNETWORK(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联盟)等国际学术组织。目前,学院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日本千叶大学、瑞士苏黎世艺术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芬兰拉赫蒂应用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50余所国际或境外著名设计院校和设计企业在教学和研究方面保持着常态性的教学和科研合作。学院在国内外各类重要设计赛事中屡创佳绩,作为全国高校唯一单位获得工信部工业设计金奖,累计获得国际三大奖美国IDEA国际设计奖4项,德国红点设计奖51项,德国IF设计奖22项,亚洲设计学年奖与中国环艺设计学年奖金银铜奖11项等,成为参与国际交流和竞赛最活跃的国内院校之一。毕业生视野宽广、知识全面且富有创新能力,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为中国设计教育界与产业界培养了一大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的先锋力量,在设计与创意产业相关领域取得瞩目成就,培养了包括30余位高校设计学院院(校)长、多位国内知名设计公司及创新产业创始人。更有众多优秀校友任职于外交部、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百度、新浪、美的、网易、广汽、上海大众等政府部门与国际著名企业。有担任国家级设计协会等重要领导职务优秀校友、有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设计主创、有APEC国家领导人服饰设计团队、有将VR技术搬上春晚的创业团队、有入选“2019胡润Under30s创业领袖”“2019年度全美华人30岁以下创业精英”“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等众多榜单的青年才俊、有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榜样典范。人才培养,是深造,是卓越。每年有超过10%的毕业生获得包括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在内的世界著名大学和设计院校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今天,设计学院将致力于新时代发展的使命,努力发展成为全球视野中国设计思考的产生地、国际设计教育变革与实践的示范区,继续引领中国设计教育方向,以设计驱动的创新推动经济、环境、社会、科技等多领域内的积极改变,支撑国家、区域及行业的未来发展。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为中国发酵工程学科的诞生地,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及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是我国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发酵工程学科)中最具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等教育基地之一。“轻工技术与工程”在2009、2012、2017年教育部学科评比中位居全国并列第一、第二和A+,2017年入选我国“双一流”建设学科。2015年获评“全国模范职工小家”,2018年学院入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2019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56名,教授50名、研究员2名、副教授55名、副研究员12名。学院拥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团队8个,省部级以上人才120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称号40余人次。形成了本领域完整的国家级拔尖人才师资队伍,包括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引进人才、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等。学院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等在内的国家级项目200余项,部省级、企业课题500多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银奖各1项。建有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发酵技术国家工程中心(无锡)、国家微生物资源信息平台、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糖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现代工业发酵协同创新中心等,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950余名,研究生1000多名。建有一批国家级优质的教学资源,包括国家生命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首批试点专业之一。学院与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加拿大、荷兰、韩国等多所国立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和交流关系,是国内工业生物技术学术交流中心,为学生们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氛围。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在我国同类学科中创建最早、基础最好、覆盖面最广,现拥有我国食品领域中唯一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中心(无锡),国家粮油标准研究验证中心等平台。在2012年教育部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蝉联第一。2011年,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顺利通过了美国IFT国际食品专业认证,标志着江南大学食品人才培养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7年9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66名,教授(研究员)71名、副教授(副研究员)70名,讲师(助理研究员)25名,博士后23人,96.38%以上的专职教师具有博士学位,65%以上的教师曾在国外进修一年以上或攻读过学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引进人才”入选者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长江学者”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4名,江苏省特聘教授4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0人。学院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2个,科技部重点科技领域创新团队2个,农业部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4个。2012年以来,学院注重夯实科学研究基础,充分依托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科研创新能力与产业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获国家、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近80项,其中国家级奖励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合作奖1项);近三年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0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100项。年均科研经费总量突破2亿元,SCI论文数量超过600,申请发明专利870项,授权发明专利484余项,接受电台国家及省市级电台采访十余次。2017年11月学院成立了第六届董事会,现拥有100余家董事单位、65个校外实习基地以及与全国知名企业建立的战略联盟,与中粮集团、光明食品集团、益海嘉里集团、鲁花集团、雨润集团、中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安井集团、萌力优营养食品有限公司、美国奥特奇(Alltech)等70余家食品加工领域领军企业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及长期合作关系,广泛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学院现有在校学生2800余人,其中博士生340余人、硕士生1000余人、本科生1500余人,实施“3+1”的“工程化”、“国际化”、“学术型”、“创业型”四大类个性化人才培养,通过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教材和课程体系、实施导师制、建立开放实验室、设立课余研究项目等方式,有力地支撑了研究性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2014年,“食品学科创新实践链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学院积极组织“食品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获批建设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建立“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同时,食品工程获得“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荣誉称号。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项,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屡获佳绩,2010年获得江苏省第六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011年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实现了零的突破,体现了较高的综合素质与科技创新能力。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江南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于2020年3月正式成立,秉持江南大学“彰显轻工特色,服务国计民生;创新培养模式,造就行业中坚”的办学理念,通过实施人才为本、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大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国际前沿视野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行业骨干人才,并在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核心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方面贡献JNUer的智慧力量。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2个本科专业,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硕士点和轻工信息技术博士点,在校学生共计1940余人,其中研究生530余人。学院现有专职教师70名,副高及以上职称57人,52.2%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60%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学习经历,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3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5人,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5人。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均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学院建有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面上基金、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超30项,省部级纵向及重大横向科研项目超50项,能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优良基础条件。学院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科生多次在国内外竞赛中获得佳绩,如获得美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银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中国计算机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新大赛一等奖等。毕业生广泛就业于微软公司、网易公司、中国移动公司、百度、阿里、腾讯、水晶石影视动画公司等各大知名企业及相关院校、科研单位。学院尊重学术、崇尚创新、和谐发展的氛围和深厚的学术平台,将为青年英才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让我们一起携手,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用坚持和努力扬起青春的风帆,勇创智能时代的潮头。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2018年6月,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无锡市委、市政府作出了调整优化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布局的决策部署:整合原市三院、市四院,建设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设立南、北院区(现市四院地块),床位总规模2000张,其中南院区1500张,北院区500张,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省内领先,集临床、教学和科研于一体,以肿瘤诊疗、烧创伤救治、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等为特色的研究型综合性医院。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现有员工300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600余名,专科设置齐全,人才梯队合理,医疗设备精良,是一所集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依托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烧伤整形科、“江苏省十三五医学重点学科(共建)”单位肿瘤科以及江苏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消化科的特色优势,构成了以三大学科为发展主旋律,其它学科齐头并进的发展势头。肿瘤内科、胸心外科、麻醉科、普通(肿瘤)外科、肿瘤放射治疗科、妇产科、核医学科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脾胃病科为国家中管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内分泌科、肾病科等为省级中医重点临床专科;肿瘤科为市级重点学科;泌尿外科、急诊医学科、医学影像科、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呼吸内科、检验科、介入放射科、病理科、消化内科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耳鼻咽喉科、血液内科、骨科、重症医学科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肿瘤科为市级护理临床重点专科;无锡市核医学诊疗中心、无锡市肿瘤疾病诊疗中心、无锡市肿瘤筛查技术指导中心均设在该院。医院技术力量雄厚,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个体化精准治疗、“三精”肿瘤放疗技术、PET/CT分子影像技术、肿瘤护理技术、覆盖全消化道的内镜诊疗技术、含金量高的腹腔镜胃肠道癌微创手术、“里应外合”的多镜联合微创治疗技术、疗效显著的中医特色治疗项目、全国推广的早癌筛查“无锡模式”等一大批患者满意、群众信赖的(专)学科特色技术助力“健康无锡”。烧伤整形团队成功救治“昆山8·2”特大爆炸伤成批危重伤员,并获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表彰,慢创诊疗模式成为全国范本。未来,医院将围绕百姓健康新需求,加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与新生儿救治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加快构建国家区域专科医学中心,做优做强妇产学科、心脏学科、呼吸病学科、影像学与核医学学科、病理学科、麻醉学科、骨科学科、急诊与重症医学科、儿科学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口腔学科等一批(专)学科,形成以领先学科、优势重点(专)学科和新兴特色专科为核心的三级(专)学科群体系。当前,位于蠡湖大道以东、万顺道以西、吴都路以南、和风路以北的江大附院南院区建设正按照既定施工图、任务书和时间表,紧锣密鼓,有序推进。届时,一所更加便捷、优质、人文、智慧的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将亮相锡城,以高水平、全方位的健康服务造福广大百姓。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组建于2010年,是全国首家物联网实体学院,具有控制、计算机、电气、电子、通信等学科交叉综合优势。学院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位领域2个:电子信息(控制工程、集成电路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能源动力(电气工程)。现招5个本科专业:●物联网工程(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江苏省重点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自动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重点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江苏省重点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通信工程(江苏省重点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江苏省重点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学院拥有一支梯队结构合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60余人,其中,国家级青年人才2人,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工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青蓝工程、江苏省双创人才等省部级人才项目45人次。近三年来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80多项,获得省部级等各类科研奖项30余项,年均到账科研经费近5000万元,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300余项/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0多篇,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有广泛推广应用价值的成果,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学院拥有雄厚的科研平台和实验平台。拥有“轻工过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物联网技术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过程智能控制”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物联网工程应用研究平台(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首批建设单位)等学科和科研平台;“物联网技术与工程”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控制科学与工程”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和三期项目。建有“信息与控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物联网工程综合训练中心、江苏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联网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以及与多家知名企业共建的校企联合实验室。学院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200余名、研究生700余名。设立了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等多种奖学金和助学金,并建立了至善学生、唯实导师、国际交流等优秀学生培养机制,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学科竞赛中,学生屡获佳绩。曾捧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高教社杯”,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学院每年有近200名本科毕业生进入国内外各知名高校攻读研究生,百余名本科生赴海外交换或游学。培养的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良,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学院坚持以贡献求支持、以创新促发展、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己任,着力提升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区域产业转型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江南大学药学院是我国培养生物制药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制药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教育部品牌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育计划”实施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化工与制药类重点建设专业、“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本硕博生源遴选基地。学院建有“制药工程与技术”二级学科博士点、“药学”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和“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点,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师资雄厚,拥有一支高学历、富有创造力的教师队伍。学院有专任教师40名,其中教授14名,副教授30名;博士生导师8名,硕士生导师28名;具有博士学位比例达98%,具有海外学习工作或交叉专业背景的教师比例达80%以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名、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名、省六大高峰人才2名、省“333”高层次人才4名、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省“双创计划”人才1名;聘有包括国外著名大学教授、著名制药企业总工程师等20余位富有科教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学院坚持“夯实制药学基础,强化工程实践,突出生物制药特色”的办学理念,打造了“生物特色、研学贯通”的高水平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学与研发的无缝对接,坚持实施全程导师制,实现人才培养的专业化;注重“研发”和“制造”实战训练,以行业为导向,实现校企联合办学,实现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一体化。我院学生在第十二、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全国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6项、省级项目8项“国药工程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大赛优胜奖,第八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无锡市“凤舞惠山”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等奖项。近三年,本专业学生毕业率为100%,学位率为96%,就业率98%,考研深造率稳居全校前列。学院教学科研设施完善。拥有5000多平方米的教学、科研和办公用房,教学及科研仪器5000余万元,建有教育部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平台,科技部火炬计划--生物医药工程放大技术和企业孵化平台、江苏省生物医药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制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无锡市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公共平台等教学科研平台,并建有6个江苏省研究生企业工作站、20余家国际国内知名药企及研发机构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科技创新实力雄厚。近3年,承担国家863重大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战略先导科技专项等近30项;在PNAS、JBC、CircRes、BritJPharmacol和FASEBJ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4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5多项,国际专利1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部省部级科技奖10项;获得美国FDA新药证书2张,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12张;获SFDA批准的临床批件5项(已完成Ⅰ期和Ⅱ期临床),临床批件受理一类、二类和三类新药各1项;国家新生物农药注册登记1项。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丰富。与欧美等国及香港地区著名大学等有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并承担国家留学基金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
简称:江大 地区: 江苏 学制:2.5~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2.40~16.80万 班型:周末班 类型:综合类、公办、双一流、211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江南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