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是以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以教师培养为主要办学特色的多层次、多学科型学院。学院成立于2009年,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78年成立的教育学、心理学教研室。学院设有心理系、教育系、特殊教育系、心理科学研究中心、教育硕士教育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是学校独立科研平台高等教育研究院的依托单位。现有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方向)、特殊教育三个本科专业,有心理学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研究生65人。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0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2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8人,在读博士3人。拥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校级科研团队1个。学院聘请20余名中外著名学者为客座教授。学院建有多个省、校级学科及科研平台。山东省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筹)设在学院,是集特殊教育研究、教师培训和社会服务工作于一体的多功能特教机构,服务全省特殊教育事业。济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是“十二五”、“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济南大学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基地是山东省青少年素质教育重点研究基地,济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是山东省教师教育基地,高等教育政策研究基地、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是济南大学重点人文社科基地,特殊教育教学实验中心是山东省高等学校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学院注重开展课程专业创新,探索人才培养有效模式。应用心理学是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工程建设专业,特殊教育学是国家计划支持、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建有国家级双语示范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11门,优质课程16门。近年来,主持省部级以上教研教改课题8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研究成果奖10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1项,省级奖14项。近三年,学生就业率、考研率稳步上升,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考研率达24%。近年来,学院科研团队在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与学校心理学、社会心理学、高等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师教育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成果,研究特色逐渐形成。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国家级科研课题10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4项,学术论文被SCI、EI、SSCI、CSSCI收录1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30余部。学院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生培养合作单位,双方在心理学人才培养、重大研究课题联合攻关、教师互派交流、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等方面有密切合作。学院是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战略合作单位,双方在教育科研服务高等教育、特殊教育、基础教育等领域有广泛协作。学院在博山特教中心建有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全省各地建有20余个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学院与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开展科研项目合作,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10余所大学有学术交流和学生互派,与台湾2所大学进行专业建设合作。学院教师每年参加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30余人次。学院是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山东省社会心理学会、济南市心理学会和济南济大喜安广泛性发展障碍儿童康复中心挂靠单位,有8位教师担任国家级学会理事和专业委员以上职务,20余位教师拥有心理督导师、心理咨询师、应用行为分析师等从业资格。学院建有心理学、特殊教育学、教师教育学等专业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近1000万元。拥有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专业图书2万余册,专业期刊100余种。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倡导办学以教师为本、育人以学生为本、管理以服务为本的理念,围绕学生成长、成才、成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学科专业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发展的中期目标是,力争在“十三五”末,完成心理学进入全省前列、特殊教育成为省内排头兵、高等教育研究成为山东省高水平智库的建设任务,为实现济南大学“建设创新性、国际化、有特色的世界高水平大学”办学目标做出贡献。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60万
] -
济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始建于1987年。三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秉承“继承传统、强化内涵、开拓创新、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立足社会需求和时代前沿,广大师生同心同德、艰苦创业、奋发进取,在教书育人、美术创作、设计创新、理论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学院学科体系系统完善,教学体系特色鲜明,学术交流丰富活跃,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在美术和设计教育领域赢得较高社会声誉。学院名称历经济南大学艺术系、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变迁,2019年11月定名为“济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简称济大美设学院、济大美院。学院与山东省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山东省省级众创空间“济南大学设计创新研究院”结为协同创新共同体,由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院士级)、具有“中国工业设计之父”美誉的柳冠中教授任美院荣誉院长、研究院院长。学院现有教职工60人,专任教师52人,其中校聘A1特岗教授1人,教授5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9人、硕士学位者46人。学院注重德艺双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中多人担任国家级、省级行业协会主要成员。学院聘请97位来自国内外知名院校、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的艺术家、设计师、专家学者、官员和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双创导师、校外实践导师、兼职教师,打造出跨界协同共享的师资队伍和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为学生的国际视野、系统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学院拥有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两个学历培养层次。本科教育招生专业六个:美术学(师范)、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摄影。研究生教育拥有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学术型)和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授权点。截至2019年10月,在校本科生919人、研究生93人。学院全面审视和梳理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战略,厘清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特色,结合学院具体情况,全面实施“1234”发展规划方案。不断强化培养方式改革,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实践,开拓创新教学方法,倡导专业跨界融合与创新,强调从美“术”向美“育”转变,从注重技法传授向创新思维培养转变。积极探索“项目化教学”、“探究性学习”、“问题式学习”、“案例为基础教学”等教学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院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差异化和个性化教育,以科学的行业、产业和社会需求为主导,重视实践和创新,培养具备扎实基础,学术涵养,创新精神,国际视野,能够推动甚至引领区域行业发展的复合型高水平应用人才。鼓励学生走出去,通过对外交流、访学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双创”实践,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截至2019年,学院与3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定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和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在协同育人和协同创新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取得良好效果。学生就业率和就业层次保持较高水平,考研录取率居山东省艺术类院校前茅。学生在国内外各类美术、设计、模特等专业大赛中表现优异。近三年获得省级以上奖励420余项,高水平、高等次获奖数量在省内艺术院校中名列前茅。学院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不断强化的的新时代背景下,主动融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D-STEAM协同创新模式为抓手,以美院和研究院的两院协同发展为切入点,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在实践中突出大设计大创意融合艺、理、工、文、管的交叉性、应用性学科特点。学术交流日益活跃,研究水平逐年提升,服务社会效益显著。自2009年以来,全院教师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75篇,其中被CSSCI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的高水平论文50余篇;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3项、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1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0项、山东省软科学课题6项、教育厅和文化厅级课题33项;完成产业规划、设计扶贫、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创客进社区等横向课题100余项;出版专著专著、译著、教材、画册30余部;获得国家及省厅级大展大赛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近百项,获国家专利近200项。美术与设计学院在济南大学党政领导下,持续把握历史机遇,勇于探索,不断实践,守正出奇,努力创造经得住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工作业绩,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60万
] -
济南大学始建于1965年,2015年12月由原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和酒店管理学院合并成立。现设有经济贸易系、金融学系、会计学系、工商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专利导航项目(高校)研究和推广中心、资本市场创新发展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山东龙山绿色经济研究中心、山东省城市发展研究基地、山东区域软实力与区域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全球化与跨国经营研究基地、山东物流发展研究中心等7个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平台。学院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金融学、会计学、工程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四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学、投资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标准化工程等10个本科专业。学院在校本科生近4000人,研究生300多人。国民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是山东省重点学科;经济学专业为省级本科特色专业;会计学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山东省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山东省名校工程建设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重点建设立项专业;金融学专业为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山东省名校工程建设专业、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对接产业项目立项建设专业。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80多人,其中,教授40人、副教授8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9人,博士生导师7人。拥有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岗位专家和入库专家5人,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成员4人,济南“5150”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泉城特聘专家”1人。先后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企业家等50余人担任客座教授和发展顾问。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西方经济学为国家级双语示范课,营销管理为省级精品课程群,承担省部级以上教研教改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0余项。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等各项创新活动中,共获得省以上奖项320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56项。学院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工作。近五年教师主持国家级项目49项,其中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4项;主持省部级项目300余项,其中教育部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120余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奖2项、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7项。在《管理世界》、《会计研究》、《金融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400余篇,出版各类学术专著50余部。学院坚持开放式办学,全方位地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已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十余所国外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长短期交换交流机会。重视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建设,每年外派数十名骨干教师赴国外进修学习,并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合作。积极开展专业建设的国际化,设有中英合作金融风险与管理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全英文授课专业、会计创新实验班(CIMA班)。积极营造国际化学习氛围,接收来自韩国、泰国、南非、刚果布等国家留学生一百余人。学院秉承“学生为本、学术为上、学科为重、学风为根”办学理念,践行“国际化、社会化、标准化、差异化”发展思路,弘扬“博文约礼、经世致用”办学精神,实施“质量立院、科研强院、人才兴院、文化凝院”四大战略,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师资优化为关键,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政治思想和文化制度为保障,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商学院!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7.50万
] -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是济南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之一,始建于1995年设立的生物技术系。在历任领导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25年来,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正在稳步快速发展。学院设有生物技术、制药工程和药学3个本科专业。具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生物与医药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植物生理生化与基因组学、生物药物、生物标志物与食品安全检测、资源与环境微生物、生物活性分子发现与功能、动物细胞遗传与毒理六个主要研究方向。学院拥有“天然药物化学”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学”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和“特殊生境微生物资源及其应用”校级学科方向团队、济南市植物与微生物互作工程实验室。学院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专职教师66人,包括教授10人、副教授23人、讲师4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7人;校聘岗(含青年龙山学者)14人;具有一年及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14人。专职教师中国家优青2人;山东省杰青2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优青2人;济南大学教学名师2人;济南大学优秀教学奖获得者1人;济南大学青年教学能手2人。目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共计1349人。学院建有1个实验中心、6个本科教学实验室、12个科研方向实验室,总面积超过3000平米,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超过3000万元。目前与鲁南制药、济南药谷、山东齐都药业、龙大、菱花、东阿阿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等稳定合作关系。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完备的实践教学条件,为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技能提供了充分保障。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属高校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各级各类项目140多项,科研、教研总经费达4200余万元。学院教师在教研教改以及各项教学比赛中屡获佳绩,主持完成省级教研项目1项、校级教研项目30余项,获济南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加强学风建设作为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学生深造率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学院结合专业优势,以学生科创、社会实践为抓手,全面打造科创育人新平台,连续4年进入“挑战杯”、“创青春”等一类赛事的国赛角逐,斩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二等奖两项,“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国赛银奖一项、铜奖两项,各类省级奖项十余项。学院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探索形成了社会实践与思想引领紧密结合、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与就业创业紧密结合、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的实践育人体系,以恤病、济困、助医为主题的“天使行动”已经成为学院社会实践的品牌项目,连续三年获得“省级优秀服务队”荣誉称号。学院按照“以育人为核心,全年关注、全员参与、全过程指导”的就业工作思路,以就业促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以就业促教学科研改革,学院培养的一大批优秀学子活跃在祖国现代化建设的舞台上。学院广大教师始终铭记“弘毅、博学、求真、至善”的校训,传承“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校风,发扬“艰苦奋斗、凝心聚力、追求卓越”的精神,努力拼搏,锐意进取,为建设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学院而努力奋斗!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00万
] -
济南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80年。目前本科教育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4个本科专业。研究生教育设有数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以及教育硕士(学科教育-数学)专业学位点。在校学生近1500人。学院下设7个教研机构,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系、科学计算与数据分析系、金融数学系、大学数学教研部、数学建模指导中心、数学教育教研中心以及实验中心;设有5个研究所,包括复杂系统分析与控制研究所、微分方程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代数与密码学研究所以及金融数学与风险管理研究所。除本院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外,学院还承担着全校数学公共课的教学任务。学院拥有一支爱岗敬业,教学、科研水平高,工作扎实,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111人,其中专业教师95人,教授14人,副教授43人,博士56人,硕士生导师23人,博士生导师1人。有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山东省省属高校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2人,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1人。有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有校师德标兵1人,校教学名师1人,校优秀教学奖获得者6人、青年教学能手8人。学院实验中心下设科学计算实验室、数学建模创新实验室和金融演示室三个实验室以及一个微格教室。目前拥有录播系统一套、浪潮服务器4台、微型计算机181台,房间使用面积232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60人上机。中心每学年平均开设实验项目200个,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院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和科研氛围,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好成绩。学院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关注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承担教学研究项目50余项,发表教研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20余部。高等数学教学团队、代数与几何教学团队、常微分方程教学团队以及数学建模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省一流专业,《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和《常微分方程》是省一流课程。《工科数学》、《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是省级精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离散数学》、《数学建模》以及《实变函数》等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学院以硕士学位点建设为依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在复杂系统分析与控制、微分方程及其应用、不确定性的数学理论及应用、智能计算与优化控制、密码学与信息安全、代数学、图论与组合优化等方面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研究方向。现有校级学科科研团队2个,院级科研团队7个。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8项、参与重点项目1项,主持山东省泰山学者专项基金1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51项,主持省教育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5项,主持其他厅局级项目以及横向项目多项,参与国家级以及省级科研项目多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四位)和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首位)各1项,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0余项。发表学术研究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400余篇。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有1名同学获得山东省十佳大学生称号。有10篇学士论文获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数学建模竞赛已成为我校的品牌,从2003年到2019年,在“高教社杯”数学建模竞赛中共获得全国一等奖11个,全国二等奖48个,山东赛区一等奖160个,成绩位居省内高校前列。获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特别是在第四届(2012)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专业组)中获山东赛区一等奖第一名,决赛获全国一等奖第五名,该成绩是当年山东省取得的最好成绩。参加山东省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并多人次获得一等奖。多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考研率和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不断提高。建设高水平大学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实现济南大学振兴和发展的战略选择。数学科学学院紧紧围绕学校“一二三四”中长期发展思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管理服务为保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建设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为突破口,在强化特色上做文章,在内涵建设上下工夫,在提升水平上动脑筋,为进一步开创学院各项工作新局面,而不断努力。(202005)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60万
] -
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2009年由城市发展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组建而成。城市发展学院追溯最早为1988年正式成立济南师范专科学校地理系,2002年地理系更名为城市发展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最早为山东建材学院应用化学系1992年成立的环境工程教研室,2000年设立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018年更名为水利与环境学院。水利与环境学院现下设水利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地理科学与规划系3个系,开设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地理科学(师范)、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7个本科专业。其中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为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专业,环境工程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专业。学院拥有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为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环境工程学科为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关于下达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我院新增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这是我院学科建设取得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院已经形成“本、硕、博”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水利与环境学院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教授17人,副教授3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8人。在校本科生1932人,生师比为18.82:1。学院拥有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各种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料,建有水资源与水环境专业实验室等相关20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1个,教学实践合作单位20余个。“十二五”期间新增实验教学设备1000余万元,调整了实验室布局,基本完成了实验中心信息化管理软环境建设和硬件环境改造工作,使实验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学院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十二五”期间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优化整合课程内容,获校级精品课程群2个,新增校级精品课程8门。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获山东省教研项目1项,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校级教研立项30项和院级立项40多项。通过以上措施,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获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5篇。经过近30年的发展,学院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已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一是紧紧围绕社会需求,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构建、专业能力提升与专业素养的养成;二是突出专业间的融合性,以水资源与水环境为核心,交叉融合地理学、地质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水利工程学等相关专业的知识元素,重视交叉人才培养;三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班项目试点,依托山东省级重点学科平台,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学院将进一步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升办学水平,突出办学特色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00万
] -
土木建筑学院始建于1983年,下设建筑工程系、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市政工程系、城乡规划系、建筑系、力学部和实验中心等教学单位,开设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和建筑学等四个本科专业,其中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山东省一流专业、特色专业、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学院具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土木水利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培养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二级学科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在校研究生及本科生2000余人。学院拥有一支以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山东省教学名师为代表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103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44人;具有博士学位48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济南大学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奖获得者5人,济南大学青年教学能手5人;具有海外访学经历或取得学位的24人。学院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五育”并举教育目标,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现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和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17门;建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团队3个,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各类教育教学奖励20余项。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获“创青春”、“挑战杯”一等奖等国家和省级科创奖励百余项,毕业生就业率多年达95%以上。学院遵循“以本为本,教学科研并举”的发展战略,重视学科专业建设和科研能力提升。近年来,学院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院实验室面积8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为3200多万元。学院建有山东省城市地下工程支护及风险监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功能材料水质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山东省高校“十三五”重点实验室1个;现有校企工程技术中心2个,校级科研机构8个,形成了“城市地下工程支护与风险监控”、“新材料与新型结构研究与工程应用”、“水处理功能材料与水质安全保障”和“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评定”等特色学科方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7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授权专利20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40余篇。学院将进一步树立“面向工程、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教育理念,以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努力构建“特色优势学科引领,品牌特色专业支撑,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高水平工科学院。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00万
] -
1、学院概况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前身是1949年3月创建的华东财办工矿部博山工业干部学校的外语教研室,2000年10月济南大学成立后组建外国语学院,下设英语系、日语系、朝鲜语系,德语系、法语系和大学外语教学部六个系部,现有英语、日语、朝鲜语、德语、法语、俄语和西班牙语7个语种,其中,英语专业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拥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翻译专业2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拥有国家教育部非洲研究中心和山东省非洲研究中心智库2个科研平台。现有教职工1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余人;教师中教授6名,副教授48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余人,有海/境外留学或访学经历的教师50余名。此外,每年还聘用15名左右的外籍专家。在院本科生和研究生1300余人。已有数千名外语专业毕业生在祖国的天南海北、各行各业大显身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2、学院定位、目标和发展思路学院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学院。发展目标:做好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工作;教学和科研并进,多语种协调发展;满足学校高素质应用型名校外语人才培养和国际化需求、省内一流的外国语学院。发展思路: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大学外语教学为重点,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先导,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以服务学校国际化为己任,坚持内涵发展,突出学院特色,加快学院发展步伐,全面提高学院的综合实力。3、专业与学科介绍学院建有英语、日语、朝鲜语、德语、法语5个本科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胜任教学、科研、翻译、管理等工作,或为继续深造打下坚实基础。学院拥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翻译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制三年,设现代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方向,培养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方面的高级英语专门人才;翻译专业学制三年,设英语笔译方向,培养应用型高级英语笔译人才。4、教学与科研学院教学工作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学效果;强化外语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创建“多层次、模块化”大学外语课程体系,打造“全方位、立体式”大学外语教学环境;实施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现代化课堂建设;实行专业达标和过程化考试制度,构建“动态多元化”教学评估体系。目前,建有省级精品课2门,校级精品课4门,优质课多门。学院科研工作立足学术前沿,锐意进取,目前建有非洲法语区研究校级重点基地;在认知语言学、福克纳与莫言研究、英美现当代文学、语言教学研究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发表或出版了多篇高水平论文或著作;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社科项目7项和山东省社科项目20余项;获山东省社科奖8项,山东省高校优秀成果奖多项。5、教学团队教学团体建设是学院教学工作的特色,不仅担负着日常教学和深化教学改革的重任,而且还担负着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培养外语人才的使命。学院一直加大教学团队建设的力度。目前,已形成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英美文学教学团队、语言学教学团队、翻译教学团队以及高级英语教学团队等优秀教学团队。各教学团队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投入,多次荣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济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济南大学青年教学能手奖”和“济南大学本科教学贡献奖等奖项。6、科研团队按照“发挥优势、凝练特色、整合力量、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以及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博士,重点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继续加强团队建设,凝练学术方向,培养学术队伍;以国家社科、教育部社科申报为重点,以论文、著作、获奖为抓手,加强科研平台和科研基地建设;积极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学院整合了科研力量,建成了现代语言学1个校级团队,英美文学、英语国家文化、语料库研究、东北亚研究、日本文学研究等5个院级团队。各科研团队职称结构合理、基础扎实、勇于探索理论前沿课题,在认知语言学、福克纳和莫言、语言教学和区域文化研究等领域均取得了较大突破,多次荣获山东省优秀社科奖、山东省高校优秀成果奖等奖项,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7、教学条件和实践基地学院教学工作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学效果;强化外语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创建“多层次、模块化”外语课程体系,打造“全方位、立体式”外语教学环境;实施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现代化课堂建设;实行专业达标和过程化考试制度,构建“动态多元化”教学评估体系。目前,建有省级精品课2门,校级精品课4门,优质课多门。学院建有7个现代化语言实验室,一个现代化电子阅览室;学院图书资料室藏书6千5百余种,1万5千余册,外语学术期刊40余种,音像资料1千余种,满足了学院教学和科研的要求。学院已建有省实验中学、济南第二中学、济南市实验初中、济南市育英中学等校外教育实习基地和山东外贸运输公司、济南市进出口总公司、山东工艺陶瓷集团、中国外运青岛海运公司等多所外贸实习基地,满足了实践教育的需求。8、人才培养在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学院以培养具备扎实语言素质的应用型外语特色人才为中心,以学风建设为重点,注重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以第二课堂与科创实践为辅助,以学生长远发展为导向,全面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在大学外语人才培养方面,培养具有高尚的情操、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泛的语言文化知识和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能够直接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实现我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国家的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60万
] -
济南大学文学院是济南大学建制最早的学院之一。目前文学院设有中文系、传播系。学院拥有一支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学和科研队伍。老一辈学者袁梅、徐志刚、张传曾、崔海正等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专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做出了突出贡献。现有教职工88人,其中专任教师77人,教授27人,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61人,31人具有博士后学习背景或国外访学经历。其中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龙山学者1人。先后有6人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师院校教师奖、2人获山东省优秀教师奖、1人获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山东省教学名师称号、1人获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人获齐鲁文化英才称号、1人获泉城文化之星称号。全国著名书法家黄斌,诗人路也(路冬梅)执教于文学院。文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五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是济南大学获得“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工程”财政支持的十大专业之一。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为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现已建成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古典诗词与人生修养)、6门山东省精品课程(古代文学、美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2门省一流本科课程(古代汉语、古典诗词与人生修养)。文学院在致力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强调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在老一辈学者的影响下,文学院教师薪火相传、发奋进取,取得了一定的学术积累,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中国语言文学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现为济南大学博士点培育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为“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山东省重点学科。学院以“突出学术特点,提升学术层次,力争学术创新”为指导原则,致力于学科建设。目前已形成了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近代文学与文化、文艺美学、性别文化与女性文学、汉语词汇学等较为集中的研究方向。近十年来学院教师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千余篇,出版学术著作80余部,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0余项(含重大招标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7项,其它省部级科研项目35项,获省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5项,1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并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重大奖并一等奖,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出土文献与文学研究会(筹)、山东省郭沫若研究会等学会挂靠本院,拥有山东省出土文献与文学研究中心、山东省女性文学与性别文化研究中心等省级学科平台。校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5个(济南文化研究中心、近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山东地方戏曲研究中心、女性文学与性别文化研究中心、基督教与文学研究中心)以及词学与文学传播研究所、儒学研究中心、书法研究所、文化诗学研究中心、媒介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院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学院建有图书资料室和电子阅览室,藏书3万余部,订阅期刊200余种。建有影像艺术教学实验中心,设虚拟演播实验室、多媒体制作实验室、书法技能实训室、教师语言实训室。文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学生工作氛围。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学生工作格局。学院培养出了一大批知识结构全面、基本功扎实、素质高、事业心强的优秀毕业生,在社会上享有很好的口碑。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60万
] -
学院概况济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11年3月,其前身是始建于1978年的物理系,至今已有40余年历史,是本校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学院的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明显。现有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500余人。其中物理学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物理学专业获批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ESI及专业排名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00人,包括19名教授、36名副教授,博士73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33人。学院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和光学等五个二级学科;同时拥有学科教学(物理)和电子信息类(光学工程)两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校硕士研究生120余人。学院教学条件齐备,仪器设备总值3千余万元,实验室面积7000余平米。学院高度重视利用社会资源联合办学。聘有国内外兼职教授20余人,建有校/院企合作研究所5个,在20余家企业和中学建有大学生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学院学生学风优良、求真务实,课余活动丰富多彩,升研率和就业率稳居学校前5位。历届学生科创竞赛蔚然成风,创新能力强,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学科专业优势学院学科基础厚重,特色鲜明,形成了较完备的学科体系,具有良好的学科构架。物理学专业2019年列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综合性大学在专业深造和师范教育方面的优势,打造国内一流卓越拔尖物理人才培养基地和品牌物理师范教育,培养发展全面、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物理人才,使物理学专业成为“未来物理学家及教育家的摇篮”,为国家战略、山东省特别是济南市的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服务。2021年物理学专业获批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主要涵盖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和光学等5个方向,形成了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有机配合的合理学科布局。科研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山东省泰山学者2人、上海东方学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自然科学省属高校优秀青年联合基金获得者3人。建有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3个,主要在粒子物理、引力场理论、量子光学、自旋电子学、计算物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固体激光技术与应用、光纤检测技术与应用、仿声技术与应用等方向开展科研工作。基础研究追踪前沿,自旋电子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曾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氧化锌纳米线荧光动力学研究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关于石墨烯和硅烯及低维纳米材料结构研究获山东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应用基础研究面向需求,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如研发的激光器和LED获山东省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奖。师资队伍学院始终贯彻“人才强院”和“引凤筑巢”的战略,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队伍结构的优化为基础、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学风扎实、特色发展、富有奉献与合作精神的创新型教师队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00人,包括19名教授、36名副教授,博士73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33人;有国/境外留学/访学经历的50余人。科研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山东省泰山学者2人、上海东方学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自然科学省属高校优秀青年联合基金获得者3人。学院另聘有国内外知名学者兼职教授5人,携手共进,通过深度合作组建前沿学科创新团队,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学院一贯重视优化教师学缘结构,引育并举,保障师资队伍梯度化建设,造就了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和教学骨干。近五年青年教师在省高校教学类比赛中获奖达6人次,校讲课比赛获一等奖6人次,5人获青年教学能手,31人次获教学杰出贡献奖。学院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近五年共计有15人获优秀教师、优秀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称号。教学科研成果学院始终秉持教育教学的中心地位,瞄准专业发展前沿,面向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借鉴国内外课改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完善教学内容。实施核心课程精品化工程,近五年获山东省精品课程6门,山东省一流课程2门,主编并出版教材7部(《光学》、《普通物理实验》、《大学物理》等)。同时深化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推动教学手段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力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上述措施产生了一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改成果,近五年共承担省部级教研项目17项、校级项目66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校级教学成果奖9项,在国内外发表教学研究论文百余篇。专任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改、教研项目的比例高达87%,专任教师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的人数比例为92%。学院的科学研究以物理学方向为主要依托,形成了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有机配合的合理学科布局,高度契合国家和本地区的需求,推动了地区在相关新兴产业发展。例如凝聚态物理方向由国家杰青和山东省泰山学者领衔,主持完成国家973课题、国家杰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1引智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10余项。发表SCI论文190余篇,他引3000余次,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一、二等奖各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理论物理研究队伍由上海东方学者领衔,近五年主持国家级项目10余项,ESI高被引论文7篇。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队伍由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领衔,近五年主持国家基金面上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6项;发表SCI论文近百篇,被引2000余次;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光学研究队伍由山东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泰山学者领衔,近五年承担国家基金、科技部、工信部和山东省重大专项等10余项,获发明专利30项。发表SCI论文110余篇,其中4篇ESI高被引、2篇热点、2篇封面,他引2000余次。人才培养学院结合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着力推进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并完善了与之相应的课程体系,通过“新生研讨课”、“济大论坛”等多种开放自由的课程使学生接触专业最新前沿。同时积极探索合作办学的新模式,通过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济南物理学会、中小学等单位的联合,引进国内外优质资源,培养了一批掌握现代专业知识、适应多元文化环境的“文武双全”的优秀人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育品牌,在省内外实现了辐射效应。1)高效的“知识-能力-创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遵循“个性化培养、人人成才”的理念,学院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第二课堂活动,包括各类专业竞赛、学术报告会、社团活动与文体活动等。申报参与大学生挑战杯系列大赛、电子设计大赛、节能减排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物理科技创新大赛、教学技能大赛等各类科技活动、学科专业竞赛、大学生科技训练等,已成为学院历届学生的传统,是学院专业培养的主题特色。学院的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泰山学者实验室、各大科研团队实验室等接收第二课堂学生总数每学期平均达70余人。近三年学生获国家级奖项92项、省部级奖项315项、SCI/EI收录学术论文72篇、发明专利近21项。上述成绩得到全省各高校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2018年被山东省物理学会授予单位突出贡献奖。2)严谨、好学、上进的传统优良学风,是学院专业培养的又一特色。本学院学生学风考风良好,每届毕业生深造报考率达80%以上,学生发展潜力强,进入双一流、985等重点院校及科研院所占深造学生的90%以上,成为卓越拔尖人才培养基地。近三年,学生获国家奖学金15人,国家励志奖学金66人,省级优秀学生10人,省级先进班集体5个;学生思想素质过硬,近三年发展正式党员25人。3)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服务性、全员性、精细化”三大特色,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学生为根本。“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的四维服务体系在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年均一次性就业率达90%以上,学生就业面广,主要集中于科研深造、教育教学,以及在信息技术、电子产品等的生产企业从事研发和管理。工作8年以上的毕业生有近70%走上领导岗位或其他重要岗位;3-5年的毕业生有近40%成为单位骨干。学院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技能、政治思想表现和职业道德予以充分肯定,满意率达90%以上,更曾出现被社会媒体广泛报道的“济南最美女孩”。院史沿革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肇始于1978年的物理系,至今已有40余年历史。自1994年开始本科招生以来,经过几代物理人的奋斗,济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成为山东省基础科学研究与基础教育人才培养基地,为省内特别是济南市及周边各中小学输送了大批师资,同时也培养了大量在国内外著名学府深造的卓越研究型人才。学院发展总体分为如下三个历史阶段:1)1978-2005:初创阶段。重在夯实基础,为专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期间2001年合校成立新济南大学后,专业属原理学院,并由物理系负责专业教学与建设,逐步完善并健全了本科教学体系。2)2006-2015:发展阶段。成功设立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并以2011年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为契机,专业脚踏实地稳步发展,充分利用学科交叉综合及师范教育的优势,大力“筑巢引凤”,使办学整体水平和办学成效取得长足发展,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合作办学等取得丰硕成果。3)2016至今:飞跃阶段。专业高水平优质发展,以2018年进入济南大学博士点立项建设为标志,结合国家和所在地区发展战略,对标“六卓越一拔尖”、“双万计划”、“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等要求,全力打造国内一流卓越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和品牌师范教育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00万
] -
济南大学艺术类专业已有20多年的办学历史,2011年成立音乐学院。学院秉承“音和乐谐、德艺双馨”的院训和“勤学乐教、敢于担当”的院风,以“高起点、高水平、跨越式”为目标,以打造齐鲁音乐文化为特色,以“服务社会、服务师生”为己任,树立“教学质量为中心、科研提升为驱动、艺术实践为载体”的办学思路,努力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发挥后发优势,建设具有济南大学特色的国内有影响、省内有地位的音乐学院。学院现有音乐学、舞蹈学两个本科专业(设有器乐表演、声乐表演、音乐学理论、音乐教育、乐器修缮、舞蹈表演六个专业方向),拥有艺术学一级学科专业硕士授予权、音乐评论——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授予权,拥有硕士研究生免试入学推荐权。学院下设理论系、器乐系、声乐系、舞蹈系、音乐教育系、现代音乐系和基础教学部等七个系(部),另有音乐研究发展中心、数字音乐制作中心、艺术实践中心等三个科研和教学与实践中心,拥有专业多媒体教室、电钢琴教室、多功能排练厅、琴房、等一流教学设施、设备。根据音乐学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学院确立了“四维五位”的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了学生专业复核音乐会、教师专业技能展示音乐会师生“双选制”专业学习模式和“课堂学习、课外训练、兴趣小组”的学习过程模式以及“三、五、七学期”艺术教学实践周,“以演代练”、“以演代考”的艺术实践教学模式。音乐学专业按照师范类专业招生,并设置相关课程。主要开设表演(声乐、键盘、器乐)、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配器、复调、作曲、音乐教学法、中外音乐史、民族音乐学、中国传统音乐、音乐声学、乐器工艺学、重奏(室内乐)、重唱、合奏(合唱)、形体等课程,培养具有合理化知识结构的专门人才,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够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及相关部门、机构从事表演、教学、研究以及编辑等工作。学院先后成立了“山东泉城民族交响乐团”和“山东泉城合唱团”,乐团由学院的中青年教师、在校民族器乐表演专业和声乐表演专业的大学生组成,并邀请省内著名音乐家加盟。乐团秉承“弘扬传统文化,唱响时代强音”的宗旨,立足“有特色、有作为”的办团原则,深入济南和山东各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多次承办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主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和省内重大文艺演出,先后在国家大剧院、省会大剧院和聊城水城明珠大剧院等著名音乐厅举办音乐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院打破传统用人模式,采用专职、兼职、聘任相结合的用人模式,先后从国内外引进了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音乐表演经验丰富的具有博士、硕士学历和高级职称的专家、教授以及优秀毕业生,形成了一支职称、年龄、学缘、学历、学科方向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学院拥有一支以“泰山学者”、“金钟奖”、“文华奖”、“泰山文艺奖”获得者为带头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按照“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指导思想,利用社会优秀师资力量,积极聘请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担任兼职教授;坚持开放式办学,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开办学术研讨会、交流会,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音乐院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十三五”期间,音乐学院将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交叉的优势,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的原则,融合国内外先进办学理念,积极探索传统音乐学科与市场需求相融合的专业布局,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素质拓展为依托,培养和造就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音乐人才。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4.80万
] -
济南大学政法学院是济南大学重点建设发展的人文社科学院,2015年12月由原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和原法学院合并组建。学院目前拥有四个一级学科,即社会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法学。拥有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社会学学科为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现为济南大学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设有“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政治”“法学”7个本科专业,其中社会工作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支撑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自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校级特色专业。政法学院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工作在中央部委、省市党政机关、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各行各业,目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210人。学院现有教职工127人,专任教师112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37人,教授和副教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6人(含在读),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8.9%;硕士研究生导师45人;拥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齐鲁晚报杯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2人,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人员2人,山东省委法律专家库成员1人。学院教师多人在中国社会学学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中国政治学学会以及省市相关学术团体兼任重要职务。学院建有“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山东省人大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山东高校慈善文化研究基地”“城市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民主法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济南市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等省(部)市级研究平台,建有校级社科研究中心、基地3个,校级学科方向团队4个。学院牵头成立“山东省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济南市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济南大学MPA教育中心、济南大学公共管理培训中心挂靠政法学院。目前学院的社会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法学四大学科与“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政治”“法学”七个本科专业构建了相互融合、相互支撑、交叉发展、协同推进的学科专业布局,在社会工作、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社会组织、养老与社会政策、政府管理、法治政府、公共安全管理、社会法等领域和方向上形成了“理论探讨与社会实践结合、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并重”的研究优势和发展特点。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发展水平、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水平等位居省内高校相关学院前列,具有独特的格局优势、强劲的发展动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33项,教育部、司法部、民政部、省社科规划等省部级项目10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3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获得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30余项,到账纵向、横向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等著名学府、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合作,依托学院师资力量和智力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等工作,与省市人社、民政、公检法、城市管理以及济南、泰安、日照等地市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共建关系。学院广大教师发扬务实、创新、奉献、和谐的学院精神,全体师生团结一致、凝心聚力、拼搏进取,为建设校内领先、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学院而努力奋斗!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4.50万
] -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1978年获批国家建材局重点建设专业“建材工业自动化”并开始招收本科生,1998年获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招生。学院目前开设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和机器人工程5个本科专业。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硕士点,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点招收绿色建材智能制造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全日制在校博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1800余人。学院设有电工电子教研中心、自动化系、电气工程系和实验中心等教学单位。学院拥有一支以泰山学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为代表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员工97人,专任教师85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含高级实验师)41人,拥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39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高校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1人。聘任名誉教授、客座教授、产业教授及兼职研究生导师50余人。学院建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山东省重点学科(是山东省“一流学科”工程学的支撑学科),先进建筑材料绿色和智能制造及应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先进建筑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材工业自动控制技术方向)、山东省建材工业综合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示范中心)、山东省智能电网态势利导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先进建筑材料绿色制造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建筑材料绿色智能制造技术及应用方向)、山东省智能诊断技术创新中心、建材工业综合自动化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中国建材联合会水泥智能化生产研究重点实验室。学院建有电子实验教学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省一流专业,自动化省级品牌专业,电路电工电子课程群山东省精品课程群,自动化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有省部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1个,研究生、本科生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基地25个。近五年来,主持省部级教改课题22项,获省部级各类优秀教学成果奖励17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项活动中,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66项,其中国家一等奖22项、二等奖24项。学院2008年起创办的“恒拓杯电子电路设计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已成为独具特色的学生创新大赛品牌。 学院在长期的科研与社会服务实践中形成了复杂系统控制理论、流程工业智能制造、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备、系统工程等稳定的研究方向。近五年承担完成各类科研项目共计22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国家军品配套项目、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项目45项,授权发明专利64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建材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省部级重要科技奖励8项,在Automatica、IEEETrans.AutomaticControl、IEEE/CAAJournalofAutomaticaSinica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220余篇。学院拥有电工电子、交直流调速系统、集散系统、物流实验装置、可编程控制技术、计算机仿真系统、码垛机器人、协同机器人、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PowerBot移动机器人、三自由度直升机飞控平台、虚拟仪器平台、专业综合实训等先进实验设备,实验设备固定资产4300余万元,专业实验条件达到国内同类院校的先进水平。作为原国家建材局重点布局的首个建材工业自动化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紧密结合国家建设和区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已为国家建设输送了万余名专业人才。近年来,研究生、本科生综合就业率100%,继续深造率30%左右,就业学生的专业对口率高、就业稳定、就业质量高,毕业生就业以相关领域大型企事业单位、外资企业为主,根据学校对毕业生跟踪反馈的调查表明,学院毕业生工作满意度近100%,职业发展良好。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秉承“崇德向善、博学力行”的院训,以“立足博士点建设、强化优势学科、彰显专业特色”为目标,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社会服务为己任,瞄准科学前沿,结合国家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凝聚一支创新能力强、学术水平高、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师资队伍,构建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开发有机融合的科研体系,搭建集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与合作交流于一体的学科平台,培养“基础知识牢、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建设特色鲜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6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