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师大博学 > 江苏大学 > 招生学院
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
  • 简称:江大
  • 地区: 江苏
  • 类型:综合类、公办
  • 学制:2.5~3年
  • 学费:¥3.00~10.80万
  •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301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学院目前拥有会计学、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保险学、财政学、财务管理、能源经济8个本科专业;经济系统分析与管理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经济学、统计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会计学、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MPAcc(会计硕士)、国际商务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2年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能源经济、统计学获批江苏省重点专业。学院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统计、金融、财务管理5个系,拥有独立的经济管理资料室和中心实验室,“江苏大学MPAcc教育中心”和“江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挂靠学院,学院的“江苏省统计应用研究基地”为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创新经济发展与评价研究中心”为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点。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13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49人,讲师4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47人,具有硕士学位的41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0.7%,近三年来引进博士7名,新增江苏省“333”第三层次培养对象3名,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2名,江苏大学“拔尖人才”培养对象1名,江苏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2名。2位教师分别荣获2013年度和2017年度江苏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2位教师荣获2013年度和2017年度江苏大学全英文教学大赛一等奖。展望未来,财经学院将围绕“提升内涵、强化特色”发展主题,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强化战略布局,为努力建设国内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财经学院而努力奋斗。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9.00万

    ]
  • 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办学历史悠久,自1960年开始设置专业并招生,目前共有学生2400余人,其中博士生和硕士生600余人(留学研究生20余人),本科生1800余人。学院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和“厚德求真 共创一流”的电气精神,经过60年的发展,现已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特色鲜明的多个学科,正全力向高水平研究型学院扎实迈进。学院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拥有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3个一级博士点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为国家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均为江苏省优势学科。此外,还拥有信号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学院拥有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153人,专任教师12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7人,教授33人,副教授69人。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拥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333”工程领军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等30余人;聘任10余位国内外院士、知名专家担任学院的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学院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为完备的科研平台。在教学方面,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6项,获评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在科研平台方面,学院拥有“电动车辆驱动与智能控制”、“新能源车辆驱动电机与控制”和“设施农业测控技术与装备”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电工电子”教学示范中心;建成“江苏大学—大全集团电气工程”省级实践教育中心。学院构建了较为完备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农业电气化、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5个本科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为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农业电气化为省重点专业。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获评省优秀博士论文、省优秀硕士论文多篇,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等国内外各类竞赛获奖100余次。学院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并重,成效显著。近5年来,学院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重点工业攻关、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150余项。SCI收录论文500余篇,EI收录论文5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0余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8项,其他省部级科技奖30余项。学院将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工作根本任务,继续秉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学科水平和特色”为核心的发展理念,为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学院而不懈努力!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江苏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设置始于上世纪80年代,办学经验丰富,底蕴深厚悠长。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0余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 23人,博士22人(含在读博士4人),硕士生导师22人,入选省级以上人才工程4人,是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均较合理的师资团队。目前,学院年均招生规模本科生125人左右,法律硕士研究生100人左右。学院设有理论法学系、民商法学系、刑法学与诉讼法学系、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学系,并拥有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培育点)、江苏省高校研究生工作站(江苏漫修律师事务所)、江苏大学廉政法治研究与评估中心(校级研究机构)、江苏镇江法治政府研究院(江苏大学与镇江市人民政府共建)、镇江市地方立法研究中心(江苏大学与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共建)、镇江市反腐倡廉建设研究中心(江苏大学与镇江市纪委共建)等研究机构与平台。目前,学院已凝炼与梳理出理论法学、法律史、刑法学、知识产权法学、民商法学(社会保障)等五个学术研究方向。其中,理论法学与法律史学的科研成果已在国内学术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学院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法哲学专题》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法理学专题》被列为江苏大学研究生在线建设课程。法学专业为江苏大学品牌特色专业,连续两次被列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每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课题立项(国家、省、校)名列前茅。《法理学》被评为江苏大学842T精品课程,《民法学》课程被评为省级二类优秀课程。近5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研究课题26项,市厅级研究项目18项,科研到帐经费近350万元,出版著作、教材20部;CSSCI源期刊论文发表数连年攀升;研究成果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市级奖励26项;15名同学获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等省级以上奖励。《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国内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特色和亮点;毕业生学位授予率均在98%以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7%以上,其中研究生录取比例约占15%,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学生村官录取比例约占50%,国家司法考试平均通过率超过45%,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办学始于1982年10月成立的干部培训班,在此基础上1984年成立管理工程与计算机系,1985年成立管理工程系,1988年5月成立管理工程分院,1993年2月成立工商管理学院,2011年12月更名为管理学院。学院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招生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行政管理,还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授权点以及工程管理硕士(MEM)学位授权领域;拥有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物流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等8个本科专业。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被评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00余人、各类研究生1200余人、留学生(含本硕博)300余人。学院设有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工业工程、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7个系和管理与创新综合实验中心,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医疗保险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社会科学计算实验中心、质量发展与创新研究中心、创业与区域发展研究所、电子商务与信息化发展研究所、管理工程研究所、战略管理研究所等9个研究机构。江苏大学MBA教育中心、MPA教育中心以及全国唯一一所中小企业学院——江苏大学中小企业学院也挂靠本学院,原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授予学院为“中国中小企业项目研究培训基地”。“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中心”获批为“江苏省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基地”,成为江苏省首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学院建有一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140多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6人,教授、副教授80余人,获博士学位教师70余人,留学回国人员4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5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新世纪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8人,跨世纪学术骨干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霍英东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5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研究团队”获江苏省高校首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称号。学院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二等奖数项。《创业管理》课程先后获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称号,《创业人生》课程获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称号。《管理学原理》《医疗保险学》《数据库技术》等课程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程。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我院获金奖数项。学院科研氛围浓厚,成果显著。近几年来,每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软科学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部省级项目10余项。研究成果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学院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加拿大、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0余所大学确立了友好关系,双方互派学者访学和学生。每年招收亚洲、非洲、以及港澳台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同时,学院与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工信部等政府部门,以及东风集团等大型企业建有良好的协作关系。学院重视党群工作。院党委获“江苏省高校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单位”荣誉称号,学院连年被评为“江苏大学先进单位”,是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学院,获“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院团委被评为“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MBA教育中心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和镇江市“巾帼文明岗”,院分工会被评为江苏大学“模范教工之家”,院办公室被评为校“党员示范岗”和“青年文明号”,学院连年被评为校“对外宣传先进单位”、校“党建带团建”先进单位等。我院物流1201团支部获评全国“示范团支部”等。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管理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博学、求是、明德”校训和“自强厚德,实干求真”江大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以提升质量、强化特色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在“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研究型大学”建设中贡献管理学院的智慧和力量!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10.80万

    ]
  •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和安全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环境工程和安全工程两个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江苏省优势学科和江苏省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获评B等级,并列全国高校第32位,进入全国前30%。学院现有环境工程、环保设备工程和安全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工程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并于2016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环境工程和环保设备工程专业为江苏省重点专业,安全工程和环保设备工程两个专业是全国最早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之一。现有在校本科生6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00余人,其中海外留学生33人(博士生17人、硕士生16人)。学院现有教职工119人,正高职称23人,副高职称45人,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77人,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层次合理的以中青年为主的师资队伍。学院下设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安全工程系、环境与安全工程中心实验室、生物质能源研究所、江苏大学环境健康与生态安全研究院(江苏大学海绵城市研究院)、安全工程技术中心等机构。拥有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江苏侨界创新创业基地、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水污染控制绿色氧化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学院实验室面积6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3000余万元。经过长期的积累,学院已建成环境污染与健康、环境生态与农业环境保护、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生物环保与农业资源利用、环境治理工程及装备和安全科学与工程6个科研团队,相继承担了国家水污染控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重大重点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重点重大科研项目。近5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50余篇,出版专著5部、教材5部。学院积极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英国克拉菲尔德大学、韩国国立昌原大学、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日本三重大学、名城大学、名古屋产业大学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克兰菲尔德大学实施联合培养研究生双学位项目,并获国家留学基金委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专项资助。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机械工程学院是江苏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综合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现设有机械制造工程系、机械设计工程系、机械电子工程系、仪器科学与工程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智能制造工程系、工业中心、先进制造与现代装备技术工程研究院、智能柔性机械电子研究院、微纳光电子与太赫兹技术研究院。学院现有教职工18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5余人、教授42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称70余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人员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在90%以上。全日制在校学生共计2290余人,其中本科生1580余人,硕士研究生610余人,博士研究生90余人,留学生20余人。学院拥有机械工程和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光学工程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机械工程、仪器仪表工程、光学工程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机械工程学科是江苏首批省一级重点学科、省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省高校优势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981年获国家首批硕士点,1998年获博士点。机械设计及理论(原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学科1981年获首批博士点,1987年获原机械部重点学科,1994年获江苏省重点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和光学工程学科是江苏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学院建有“光子制造科学与技术”和“材料摩擦学”两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微纳光电器件精密制造工程研究中心、“激光冲击波加工技术”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拥有激光加工、微纳制造、模具技术、机器人、成形技术、精密加工、机电控制、测控技术、光电技术等研究所(中心)。“十二五”期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各类省部级项目等1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各类省部级科技奖10余项。发表三大检索论文8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840余件、PCT专利20余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30余件。承百年传统,创一流学院。学院将积极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职能,为建成“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研究型”而努力!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是国内计算机科学领域较早独立设置的专业性学院之一,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3个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点和工程硕士授予权。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安全和物联网工程6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为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1400余人,研究生310余人,博士生近20人。学院现有教职工157名,其中博导14人,教授31人、副教授55人,省级以上人才共计18人,有8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受聘担任学院兼职教授。学院下设6个系部、2个实验中心及物联网工程研究所、软件系统研究所、电子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和计算机科学国际化部等教学科研机构,学院的专业实验中心为江苏省实验示范中心,具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及多台高档工作站。学院有国家科技部确定的全国“ CAD应用培训基地”,与金蝶公司共创的“企业信息化软件研究中心”和“企业信息化软件实验中心”,与中国移动镇江分公司共建的“移动通信创新基地”。学院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实验室建设为基础、教学质量为根本的办学思路。教学改革中有多门主干课程被评为省级、校级优秀课程,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代化手段,大部分课程已做成网上课件或多媒体教案,教学效果良好。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在国际数学建模大赛、ACM程序设计大赛、全国信息安全竞赛、全国足球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省创业计划大赛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竞赛中多次获奖,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深受好评,就业率接近100 %。近5年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等一批国家及省级的高新技术课题,先后有16 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出版学术著作、教材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800 多篇。学院加强与社会联系,与国内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长江集团、小天鹅集团、南京紫金集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学院与美国、日本、法国、德国、墨西哥、加拿大等一些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多次互派留学生、教师互访。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始建于2001年12月,是全国第一家以“教师教育”命名的学院。现有教育学系、教育技术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中心、教师培训中心、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政策研究所、书法教育研究所、教育测评与研究方法研究所等机构。十多年来,教院人励精图治、砥砺前行,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学院于2005年获批“高等教育学”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10年获批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14年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达到400多人。目前学院已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特色鲜明的学科特色,正全力向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发展。学院集聚了一批以江苏省“六大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江苏大学青年学术带头人培育人选为代表的高水平的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42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的比例占76%,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的比例占87.5%,其中海外博士5人。近5年在我院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132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9部,获批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8项。有5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有23篇次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主流二次文献转载。根据《中国高教研究》对全国高教类核心期刊发文统计,2018年江苏大学列第21位。学科近5年来有10多项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学院重视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目标,坚持“以修身为基础,以学业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工作理念,所培养的本科生素质好,就业面宽,就业率96%以上;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递增,2011-2019年累计毕业研究生213人,研究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学院也是省教育厅确定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校长省级培训基地。2003年以来已培训1万余人,培训项目有中学新课程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义务教育课程培训、班主任网络培训等。连续数年学员满意率测评位居全省前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多次荣获“江苏省教师(校长)培训先进单位”称号,被江苏省教育厅领导称为"江苏省级培训的一面旗帜"。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江苏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依托江苏大学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设施为江苏大学等高校、政府、企业、科研院所提供信息咨询及技术服务,同时拥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硕士学科点,积极从事图书情报、专利分析领域的科学研究。下设文献检索教研室、《图书情报研究》编辑部、信息行为分析实验室、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面向社会服务的亿百特信息服务公司。专职人员3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具有博士学历人员8人。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63年的动力机械工程系,是学校创办最早的三个系之一。经过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实力较强、特色明显的学科体系。学院现设有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及方向,具有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流体力学等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6个二级学科及自主设置的清洁能源与环境保护学科点),并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其中流体机械及工程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学院设有流体机械工程系、工程热物理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热能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能源系、流体力学教研室与中心实验室。现有教职工总数10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8人,教授20人,副教授37人。在校本科生1400余人,研究生、留学生300余人。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很多优秀大学本科生、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就业率100%。学院经过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实力较强、特色明显的学科体系。充分依托学科优势,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长期的实践中已形成了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良好的学术气氛。学院始终坚持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一起抓,目前已在荷电两相流理论及工程应用、流体机械性能及内流分析、泵类产品的研究设计、计算流体力学、煤炭气化与强化传热技术、烟尘治理技术、清洁燃烧理论与技术、热物理测试及微机智能测试技术、微动力机电系统、高效低污染动力装置控制过程、空调与制冷过程、供暖、通风与空调工程、室内热环境技术及工程应用等方向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研究特色,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历年来,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60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50余项,其中国家发明奖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300多篇;出版专著及教材44部,其中获部级优秀教材二等奖2部,多部教材被列为国家规划教材。近几年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和江苏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学院现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体视粒子图像测速仪(PIV)、三维相位多普勒粒子动态分析仪(PDPA)、JDDF1400型开闭两用低速风洞、高速数码摄像机、暖通综合测试装置,以及图形工作站、并行机群、CFD软件、多功能旋转流场试验台等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还有完备的教学实验仪器及软件,为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学院还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同国内近百家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瑞典、奥地利、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国的大学、科研机构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人员交流及人才培养等合作关系。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具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是国内最早设立汽车拖拉机专业和内燃机专业的高校之一,现有四个本科专业: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动力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车辆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计划”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A类);能源与动力工程(动力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现为江苏省品牌专业(A类)。车辆工程学科是全国高校第四个获得该领域博士学位授予点的学科,新能源汽车学科是江苏省第二期优势学科,所属是机械工程学科是江苏省第三期优势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是江苏省重点一级博士点学科和江苏省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优势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江苏省重点一级博士点学科。学院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机械工程教育协会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电子商会智能电动汽车专委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电动汽车分会委员单位、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内燃机学会秘书处挂靠单位、未来交通实验室常务理事单位。现有教职工13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7人,教授27人,副教授48人,具有博士学位85人,有海外经历者占35%。特聘国家级高级人才4名,江苏省“外专百人计划”特聘专家1名,江苏特聘教授1名,“江苏产业教授”10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8人,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4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1个、培养对象40人,江苏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1人,江苏省第12届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资助对象2人,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获得者1人、“优青”获得者2人,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培养对象1人。学院在读本科学生1726名,在读博士后40名,博士研究生48名,硕士研究生600名。(截止2019年12月)现设有车辆工程系、动力机械工程系、交通工程系、交通运输系、中心实验室、汽车节能与环保研究所、轮胎研究所、发动机研究所、振动噪声研究所、专用车与传动研究所、轻量化与安全研究所、综合交通物流研究所、智能交通技术研究所、交通安全科学研究所等机构。2010年成立了江苏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是专门从事汽车工程基础理论和核心新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专职科研机构。2002年成立了江苏大学车辆产品实验室,是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和中国汽车认证中心委托检测实验室。拥有混合动力车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车辆工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南京汽车集团共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中国重汽、奇瑞汽车、一拖集团、一汽锡柴共建)、江苏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道路载运工具新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电动车辆驱动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新能源汽车运行智能化技术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动力机械清洁能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中小功率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生物柴油动力机械应用工程中心、江苏省内燃机学会、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车辆工程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教学科研条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实验室总面积10000多平方米,拥有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1200多台套,设备总值6000多万元。目前主要在车辆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控制方法、车辆关键零部件设计与开发、车辆振动噪声分析测试与控制、空气悬架、惯容器馈能悬架、半主动悬架、电控液压转向、电动助力转向、制动能量再生、汽车安全、汽车电子、车辆轻量化与可靠性设计、新能源汽车系统集成技术、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研究与开发、电池管理系统开发、智能车辆技术、动力机械工作过程及排放控制、动力机械代用燃料、内燃机电控技术、动力机械测试技术、工程机械液力及液压传动、拖拉机底盘设计、交通工程新技术开发、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运输与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智能交通等领域开展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科研特色。2014年以来,学院科研经费总额超过3亿元,纵横向经费约各占50%,获批纵向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专项(任务)子课题2项、任务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项(面上27项,青年32项,联合基金2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7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9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1项、“优青”2项,江苏省成果转化项目8项,江苏省高校自科重大项目11项、面上项目1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21项。承担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出版教材19部,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二等奖4项。发表科研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7篇,EI收录408篇。授权发明专利236项,1项PCT专利获得美国授权。共获得部省级科技成果一等、二等、三等奖17项。获得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省级优秀硕士论文4篇、省级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8篇、省级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团队3个。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金奖1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2018年度,学院科研总经费6959万元,其中,纵向经费2526万元、横向课题到账金额1548万元。全年发表科技论文200余篇;检索论文142篇,其中,SCI收录63篇(其中1区2区25篇),EI收录63篇,申请国家专利281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08项、申请PCT专利5项。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一等奖1项,商业联合会科技二等奖2项。学院与上汽集团、北汽集团、南京汽车集团、中国重汽集团、徐工集团、奇瑞汽车、东风汽车集团、东风悦达起亚汽车公司、中国一拖集团、一汽锡柴、风神轮胎、常柴集团、新大洋集团等大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学院与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奥地利等国家的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并开展国际学生交换、交流学习、研修及联合培养等合作项目。2014年以来,邀请国外专家来校讲学100多人次,有2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到国外高校进行交流学习,7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赴国外名校深造或联合培养,招收2名德国交流本科生,13名本科生顺利到美国韦恩州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来华留学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学院教学科研的国际化水平稳步提高。与美国特拉华大学、韦恩州立大学和德国爱斯林根大学进行了合作办学方面的有益探索,并达成共识。与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签订“3+2”本科硕士联合培养协议、博士生交流协议及共建“中美新能源汽车与智能交通系统”国际联合实验室;与德国安贝格·魏登应用科学大学签订学生交流和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每年暑期组织10-15名本科生与研究生赴德国斯图加特进行交流学习;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按照“1+2+1”的模式联合培养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学分互认、学位联授,2017年该联合培养项目正式启动并招生33人,2018年项目的首批交流学生将赴美国学习两年。江苏大学兼职教授、德国内燃机专家ELSBET获中国政府“友谊奖”,罗福强教授被德国安贝格·魏登应用科学大学授予“国际合作交流大使”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组建于2011年5月。学院学科涵盖土木工程、力学2个一级学科,设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力学3个本科专业,并面向国外招收各层次留学生。学院现有力学一级博士学科点(江苏省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一级硕士学科点,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点以及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现有各类在校生939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61人,外国留学生153人。学院拥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高端装备关键结构健康管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部级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机械结构损伤检测评估技术实验室、江苏省力学实验示范中心、江苏省机械及工程结构损伤诊断与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振动与噪声工程实验室以及江苏省土木工程实验示范中心培育点;设立有校级专职科研机构——结构健康管理研究院、服务社会的土木工程测试技术研究院,以及研究和解决重大工程问题的院级科研研究所6个。学院现有教职工8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4名,教授、副教授5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6人,具有海外研学经历的教师28人,聘有10多位国内外院士及著名专家作为学院兼职教授。涌现出了全国及省优秀教师、教育部跨世纪、省“六大人才高峰”、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省“双创人才”、省“特聘教授”、省“博士计划”、省高校科技人员创新创优先进个人、机械工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校级科研创新团队等一批优秀人才及团队。学院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邓迪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昆士兰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挪威卑尔根大学等近20所国外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与其中的部分高校建立了博、硕、本学生交换留学机制。学院坚持以力学前沿理论研究为基础,推进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近五年来,主持及承担“863”、国防重大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重大国际合作1项、国家重点1项、国家科技支撑重点1项)等国家级项目45项,省部级项目40多项,横向协作项目年均达60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4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280多篇;获得发明专利25件。在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如“蛟龙号”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通过对国内首座碳纤维斜拉桥、高铁青弋江大桥、南京青奥工程、镇江市体育馆工程的施工监测,形成相关专利、工法等。学院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2016年5月,土木工程专业在学校率先通过住建部的工程专业认证,毕业生专业教学满意度测评列全校理工类学院第一。近5年来,学院有1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3门省优秀课程、省精品课程;出版教材及高水平外文专著10多部;获国家级和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0余项;培养本科生近700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结构创新大赛、工程管理创新大赛等竞赛中多次获得国家奖及江苏省特等奖、一等奖;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50多名,获省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2篇,获省优秀学生干部、省三好生10余名,获校优秀毕业生近30名。学院与南京建工集团(特级企业)、常熟金土木建筑集团、建华建材集团公司、江苏合创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等特、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多个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为锻炼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拓宽创业就业渠道搭建了平台。近5年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及实干的工作精神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秉承“追求卓越、人和致远”院训,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党建创新,新时代实现新跨越!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江苏大学文学院办学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目前有两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含两个方向:师范和文秘)和汉语国际教育,两个硕士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点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语言文化中心下设两个部门:汉语国际推广部和外语培训部,建有国家汉办外派师资培训基地和托福考点。现有教职员工53人,其中专任教师4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 14人,博士29人,10人拥有海外研修和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经历,江苏省青蓝工程1人、江苏省双创博士3人。近年来在中华优秀文化典籍的传承传播研究、地域文献与文化研究、文艺学与民俗学等研究领域异军突起,在学界产生重要影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其中重点1项;省部级项目8项。荣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出版学术专著20多部,公开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在《外国文学评论》《江海学刊》《中州学刊》等权威及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学院学术氛围浓厚,设有“增华阁讲坛”,邀请陆俭明、郑杰文、周建忠、汪化云、罗时进、钟振振、吴应辉、张新生等国内外知名学者开展学术讲座。近三年来先后主办多场重要学术会议,包括多学科视阈下的鲁迅文化遗产与精神传承学术研讨会、《论语》诠释与儒家思想的传承传播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元好问学术研讨会、《文论》《文心雕龙》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等。学科立足于镇江市悠久而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秉承优良的学术研究传统,设有大运河文化传承与传播研究中心、中华经典海外传播研究所、三国文化研究所、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所、镇江地方文化研究所、六朝文化与文学艺术研究所、民俗文化与非遗研究所、语言政策与战略研究所、中国精神研究所9个研究机构。文学院坚持百年育人理念。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刘坤一、张之洞等在南京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当时的最速成科和初级师范本科均设有文学课程,讲授作为国学根基的中国语言学和中国文学。新中国成立以来,办学学缘主要由江苏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汉语教研室和镇江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组成。1958年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创建,设立中文系,培养中文师范专科学生;1996年起,镇江师专中文系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培养中文师范本科学生。上世纪90年代,江苏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设有商务秘书专科专业,汉语教研室的教师承担了该专业的所有核心课程和学校《大学语文》《应用写作》等课程的教学工作。2001年江苏大学成立,镇江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与江苏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汉语教研室合并组成中文系,隶属于人文学院。江苏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建制后,2002年顺利通过中文(师范)本科专业学位授予权评审,开始独立培养中文本科师范生。同年,在原商务秘书专科专业基础上,申请设立汉语言文学(涉外高级文秘)本科专业方向,2003年起正式面向江苏省招收本科学生。2007年,人文学院中文系又获批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同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2011年,江苏大学成立文法学院,中文系整体并入文法学院,分设汉语言文学系和汉语国际教育系。2016年5月27日,江苏大学撤销文法学院建制成立文学院,开启了文学院发展的新篇章。学院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实训并重的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创新性、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以“修身为基础、学业为中心、就业为导向、成才为目标”为指导,在思想教育、学风建设、团学工作、社区管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和个性特点,取得了显著成绩。多项学生活动受到省级以上表彰,学生工作的特色和亮点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国内主流媒体的报道。近年来,学位授予率达99%以上;就业率达97%以上,其中研究生录取比例约占15%,公务员、中小学等事业单位、大学生村官录取比例约占50%。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文学院与语言文化中心合署,合力推进汉语国际教育,为学院的国际化发展以及学校留学生汉语言文化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机制保障,中国语言文学传统学科的创新发展和国际传播成为文学院发展的基本路向。文学院(语言文化中心)获批孔子学院(总部)外派汉语师资岗前培训项目,连续三年承担江苏省教育厅委托的江苏省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项目。未来,学院将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力度,搭建国际语言文化交流平台,扩大中国语言文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留学生的招生规模,着力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我校“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研究型大学”和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时期,文学院将坚持以国际化发展为引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只争朝夕,实干担当,把学院建设成专业特色鲜明、国际合作办学多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江苏大学医学院前身为镇江医学院,2001年三校合并组建江苏大学,成立了医学院和医学技术学院,2008年调整为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和临床医学院,2014年两院合并为医学院。学院现设有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和护理学五个本科专业,拥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护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共4个(含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江苏省优势学科1个(联合建设),江苏省“十二五”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培育点1个。拥有国家特色专业1个,江苏省品牌专业1个,江苏省特色专业2个,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以及检验医学、基础医学、肿瘤和心血管病等研究所8个。学院现有教职工182人,其中专职教师140人,高级职称人员89人,具有博士学位99人,博士生导师41人(含外院23人),硕士生导师221人(含外院147人)。学院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江苏省“333”工程二层次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9人,三层次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1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科带头人6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2人,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3人,江苏省特聘教授3人,江苏省“双创人才”2人,江苏省科研创新团队共1个。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379人,硕士研究生566人,博士研究生45人,MBBS留学生355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级项目61项,省部级项目70项,学院科研经费总量达到3500万元,省部级教学教改项目7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获江苏省高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SCI检索收录论文229篇,IF≧5.0以上的10篇,专利申请25项,已经授权专利7项。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3篇,优秀硕士论文8篇,优秀本科论文2篇。荣获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共3项。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14-2015年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位列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全国A++专业第一名。2015-2016年位列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发布的中国大学专业排行榜全国第一名,2016-2017年继续保持中国大学专业排行榜第一。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江苏大学艺术学院由原江苏理工大学艺术设计系、工业设计系和原镇江师专美术系于2002年1月合并组建而成。学院建筑面积13000M2,环境优美。学院现有教职工9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0人,专任教师75人;有博士14人,硕士56人,在读博士11人。学院现设有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动画、公共艺术设计等8个本科专业,拥有美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MFA艺术硕士和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下设工业设计系、动画系、环境艺术系、视觉传达系、装饰系、美术系、公共基础教学部等7个系部,设有艺术设计中心实验室及图书分馆,并设有江苏大学工业设计中心(江苏省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研究所、艺术设计研究所、美术学研究所、民间艺术研究所、动画研究所、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352人,其中本科生1090人,研究生262人。毕业生遍及全国及本省各大中城市,工作于政府机关、企业、新闻出版、文化、教育科研部门及各类学校,很多人已成为设计行业的骨干、美术教育优秀工作者,还有许多人自主创业,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在全国及国际各类专业大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我国设计艺术和美术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近年来,学院出版专著、画册50 余册,在国家级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300篇,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江苏省艺术基金等省级课题十余项,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4项,国家专利成果多项;参加全国、省级艺术作品展览、赴美国、法国、日本、芬兰、澳大利亚、瑞典、土耳其等国及港、澳台地区参加美术作品展千余件,多件作品在中国美协精品画展、中国艺术节等专业展赛中参展、获奖。学院学生连续四届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在全国大广赛“南京青奥会”专题竞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全场特别大奖、金奖2项、银奖2项,中国之星设计艺术大奖暨国家包装设计奖赛最佳设计奖,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9项、二等奖22项。获全国大学生环保创意大赛二等奖1项。获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二等奖2项,中国汽车造型设计大赛“圆点奖”一等奖2项,中国林业产品设计大赛银奖。获中国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最佳剪辑奖”、海南国际数字创意与工业设计大赛银奖。在全国美育成果展中,获“全国艺术美育先进单位”、“艺术美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25件。获教育部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二等奖2项。1名教师被评为“全国十佳指导教师”。学院在国家级大赛、展览中多次获优秀组织奖等,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专业知名度。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
简称:江大 地区: 江苏 学制:2.5~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3.00~10.80万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类型:综合类、公办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301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师大博学 > 江苏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友情链接:中教互联中教互联官网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