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师大博学 > 兰州理工大学 > 招生学院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 简称:兰州理工
  • 地区: 甘肃
  • 类型:理工类、公办
  • 学制:3~3年
  • 学费:¥2.40~6.00万
  • 班型:周末班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路287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0年3月,是由原甘肃工业大学1958年建校时的机械系演变而来。学院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区域材料与冶金学科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五十多年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在新材料研究与开发、先进材料加工成形技术及先进冶金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科研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学院现有教职工162人,其中专任教师142人。专任教师中教授、研究员44人,副教授、副研究员与高级工程师56人,讲师、助理研究员与工程师42人;具有博士学位101人,硕士学位35人;博士生导师33人,硕士生导师85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工程”2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3人、青年学者2人,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7人,甘肃省教学名师1人。学院现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两个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材料工程、冶金工程两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甘肃高校飞天学者特聘计划设岗学科”,于2017年入选“甘肃省双一流学科”,下设“军用关键材料国防特色学科”。2016年7月15日,学校工程学学科(Engineering)在学院两个一级学科支撑下首次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2017年3月9日,材料科学学科(MaterialsScience)首次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标志着材料科学学科的进入国际一流学科行列。学院设有研究生培养二级学科专业9个: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先进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先进高分子材料、冶金物理化学、有色金属冶金、材料工程、冶金工程(工程硕士授权领域);设有本科专业7个: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焊接技术与工程(国家目录外特设专业,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金属材料工程(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冶金工程(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功能材料(教育部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建有省部级人才培养基地2个:材料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甘肃省高新材料人才培养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5个:兰州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甘肃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白银新材料研究院甘肃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温州研究生分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校企工程实践基地27个;工程人才培养基地3个:甘肃省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基地、甘肃省无损检测人员培训中心(国际通用)、见习铸造工程师认证。自2011年以来,学院共授予博士学位86人、硕士学位1366人、学士学位5284人。目前在校博士研究生76人、硕士研究生641人、本科生2632人。依托学院现设有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合金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丝绸之路经济带金属表面工程技术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有色金属合金及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有色金属新材料与装备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甘肃省有色金属及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冶金有色新材料行业技术中心、甘肃省镍钴金属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甘肃省铸造CAE工程实验室、甘肃省有色金属先进加工技术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10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与金川集团股份公司、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等企业合作建立校企联合工程技术中心11个。学院现有科研实验用房总面积16100m2,仪器设备总价值8600多万元,具备材料制备、加工及性能测试分析、冶金工程研究的系列设备。学院瞄准材料、冶金学科前沿和区域特色优势资源开发需要,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注重学科交叉,形成了镍钴金属材料及先进加工、轻金属半固态加工及表面改性、先进连接及再制造技术、有色金属及资源再利用、新型能源材料与器件、新型材料强韧性及服役性能、金属表面防护与延寿技术、先进功能高分子材料等为代表的特色研究方向。2011年以来,学院承担国家、地方政府科技项目279项,其中国家项目125项,部委级项目25项,省级项目127项。国家项目中863项目1项、973计划项目1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5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3项、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5项。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服务项目210项。实际到账科研经费16316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4项,厅局级科技奖励25项;发明专利授权121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9件;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2419篇,其中被SCI、EI收录1172篇。陈剑虹、曹睿教授的专著《Micromechanismofcleavagefractureofmetals》(《金属解理断裂微观机理》)于2014年10月由国际著名的美国ELSEVIER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世界上首部专注于金属解理断裂微观机理研究的学术著作,是中国学者在此领域所展现的学术研究水平的一个标志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电信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当时学校属甘肃省管理。由相关企业的生产骨干和清华、西交大分配来的毕业生为主成立了动力系,设有电工教研室,发电教研室,热工教研室。设有发电专业和无线电专业,于1958年开始招生。1961年,国家遇到经济困难,学校停止招生,在校学生继续培养,直到毕业,共培养了3届学生。1965年,国家机械工业部接管甘肃工业大学,学校变为部属学校,动力系撤消,保留电工教研室和发电教研室。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正常教学秩序中断。1971年,学校筹办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工企专业),成立自动控制系(三系),并于1972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工农兵学员,直到1976年共招收了五届工农兵学员。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自动控制系开始面向全国招收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当时,全系设有工企教研室和电工教研室,教师主要来自西安交大、清华大学等重点院校。1980年,学校开始设立计算中心,从机械部调拨DJ-154型计算机,开发计算机语言教育;1982年学校购买了第一台Z-80单版计算机,对学生进行微机原理教学;1984年学校购买了第一台cromenco-6800多终端微型机系统,后来又陆续引进了30台PC-80微型机计算机,初步改善了上机条件。1984年9月,计算机应用专科班招生,并成立了计算机应用教研室,进行计算机应用的培训工作,为学校及甘肃省培养了一批计算机应用人才。198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7年控制理论及应用硕士点获得批准,1988年获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硕士点。1990年,开设电气技术专业,主要特点是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子技术应用。1992年,学校机构改革,电工教研室及实验室划归二基部,计算机中心归教务处直接管理。1994年,学校成立技术工程学院,增设通信专业(本科)和计算机应用专业(专科);由学校部分数学教师在基础部筹办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生。1996年,学校院系调整,由计算机专业,通信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专业相关的教师组成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系。1998年,电工教研室及实验室回到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系1998年,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成为甘肃省重点学科。2000年,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成立,计算中心重新回到电信学院,同年,计算机应用、检测与自动化装置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电气工程专业获工程硕士培养资格。2002年,控制工程专业获工程硕士授予权。2002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招生。2003年获得电力系统及其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一分为二,成立新的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学院两个学院,新的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保留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以及控制学科和电气学科相关学位的。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两个本科专业,以及计算机学科、通信与信息工程学科相关学位点。2005年电气工程学科成为甘肃省重点学科。2008年电工电子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08年获得机械工业冶金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2009年学院获得甘肃省工业过程先进控制重点实验室。2011年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博士后流动站。2016年电气与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国防特色学科。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1919年,伴随着“实业救国”的教育思想,成立了甘肃省立工艺学校设立机械科;1958年正式成立甘肃工业大学机械系;1991年,成立机械设计及制造工程系,机械电子工程系;1996年学校系部调整,机械设计及制造工程系、机械电子工程系和裂纹技术研究所合并成立机电工程系。2000年在机电工程系基础上成立机电工程学院。学院秉承“弘毅、贵德、和合、创新”的院训,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学生教育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学院设五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机械设计系、机电控制及自动化系、纺织工程系、工业工程系)、两部(工程图学教学部、机零机原教学部)、两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实验中心)、四个办公室(综合办公室、本科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学科学位与平台建设办公室),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2009年秋季学期全日制在读学生3100多人,其中各类博、硕士研究生500多人,本科生2600多人。学院历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多年稳定在95%以上。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6.00万

    ]
  • 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办于1979年,经过40年的发展,学院现有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主要在企业管理、会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硕士点招生。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均为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管理决策理论、方法与应用和技术创新管理方向入选学校红柳一流学科扶持学科方向。学院拥有工商管理(MBA)、会计(MPAcc)、国际商务(MIB)3个硕士专业学位点。MBA学位点在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获评C类,排名度为55%-65%,在全国227所学校中排名为108-128名。学院拥有设有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务管理7个本科专业,其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会计学专业是甘肃省第一批“双万”专业,会计学和市场营销专业是学校红柳一流红柳重点专业。学院较为齐全的经济管理学科群的框架和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为依托的学科学位布局基本形成。学院开办以来,一批知名经济管理专家为学院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钟永隆、夏汉三、杜绍良、康志健、王定隆、冯学进、徐兆辉等先生仍然关注着学院的进步,为学院的发展献言献策。钟永隆、康志健、刘用卿、王富华、何卫平、蔺全录、张清辉先后担任系主任(院长)。几代人辛勤耕耘,老中青薪火相传,形成了稳健求实、锐意进取的学术传统。学院不断扩大专任教师队伍总量,改善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有奉献精神的师资队伍,为学院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学院现有教职工90人,专任教师70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9人,博士学位(含在读)3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6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甘肃省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1人,甘肃省青年教学优秀奖1人,学校“师德标兵”1人“十大师德标兵”1人。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依托学校工科背景,培养基础理论实、专业口径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高度社会责任、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经济管理类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不断优化本科教育体系和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效结合。目前学院建成以《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审计学》、《高级会计学》、《管理成本会计》等5门省级精品课程,以《宏观经济学》、《审计学》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以《创新创业基础》省级慕课为主体的精品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院拥有省级研究平台甘肃省工业经济发展研究院,被教育厅评为全省高校两个优秀智库之一。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为省级人文研究基地。经济管理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拥有甘肃省高等学校中小企业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培训学院甘肃分院2个电子商务平台。学院组建了经济研究所、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企业管理研究所、财务与会计研究所四个基层专业研究所。学院学科坚持技术与经济、管理与工程相结合,在省内率先设立了管理决策理论、方法与应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管理,技术创新管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服务管理、会计与审计理论、公司理财与资本市场研究等特色优势学科方向,依托学校雄厚的理工科优势,在生态创新评价、生产系统组织、供应链协调优化、产业转移与技术溢出、数据科学与管理、战略决策研究、运营系统优化、工业产品营销理论研究、会计信息化大数据与财会审计理论创新、“互联网+”会计等交叉领域面向学科前沿和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近5年来,学院教师共发表论文380篇,其中SSCI收录1篇,SCI收录9篇,EI收录8篇,CSSCI收录73篇,CSCD收录9篇,核心期刊收录154篇;出版专著18部。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23项,省部级项目38项,完成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项目56项。获得省部级奖励16项,厅局级奖励20项,完成的《甘肃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调研报告》获得甘肃省委书记林铎同志重要批示。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960人,在校硕士生800人,学院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不断提高生源质量,着力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育指导与服务保障体系,学风建设措施得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院构建了管理服务育人,按照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和要求,着力构建学生指导、管理与服务七大平台。一是思想引领平台。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推进以党建工作为龙头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利用易班等媒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落实“两学一做”“一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的整改措施,不断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党旗飘飘,先锋引领”先进典型事迹宣传。二是学业辅导平台。通过举办教学管理规定解读、学习经验交流、考研经验交流、学习方法介绍等讲座,落实学业预警,坚持家校联动、教学联动,学院良好学风逐步形成,学院毕业生四级通过率长期在学校保持第一。三是管理服务平台。学院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形成良好班风,养成良好习惯,积极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的作用,认真落实半小时预警制度,执行家校联动机制。四是资助养成平台。学院建立了国家奖助学金、助学贷款、校内奖学金、勤工助学、社会资助等多种类型的学生资助体系,项目覆盖全部困难学生。年均发放各类助学金近170万元,贫困生覆盖面达到90%以上。五是心理关怀平台。构建“学院-班级-宿舍-家庭”四级、“专业指导、全员参与”为特色,课内课外、教育指导、咨询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有效疏解学生心理问题。每年实现在校学生心理普查和测评全覆盖。六是就业创业平台。强化就业素质培养,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学院学生就业率连续五年突破95%。七是学生文化平台。形成了大众化活动与品牌化活动相结合的团学活动模式,学生近五年获得国家级奖励近100项、省级奖励200余项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6.00万

    ]
  • 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源自1955年成立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我国高校第一个水力机械专业。1961年,该专业迁至富拉尔基哈工大分校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现燕山大学)。1965年整个专业随所在系全建制迁至甘肃工业大学。历经60余年,学院现有能源与动力工程(原流体机械及工程,原简称水机)、机械电子工程(原流体传动与控制,原简称液压)、水利水电工程(简称水工)、测控技术与仪器(简称测控)、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原风能与动力工程,原简称风能)五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院拥有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流体机械及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可再生能源与环境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水利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12个:流体机械及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动力工程、土木水利工程(2010年获批,2019年调整)。学院已培养了12000余名遍布祖国经济建设各行各业的合格人才,其中有一大批成为技术骨干、知名学者、专家、教授和管理干部及领导。流体机械及工程、液压传动与控制学科是甘肃省重点学科和全国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参加了全国本行业几乎所有的学术团体和行业组织。2007年,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流体机械及工程、流体传动与控制)成功申报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列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2年列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4年获批甘肃省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省级教学团队,2016年获批国防科工局舰船动力国防特色学科。先后编著专业学科教材80余部,完成各类科研项目30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1000余篇。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设计艺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7月,因其学科独特的教育教学规律,由土木工程学院的建筑学专业(1987年开设)和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1998年开设)整建制归并而成。2003年开办城市规划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2012年,城市规划专业更名为城乡规划专业,工业设计专业拆分为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两个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拆分为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两个专业。2013年开办建筑设计与工程和工业设计两个学术型硕士学位点,2014年开办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点,2016年建筑学专业通过全国高等学校专业教育评估。是以造型艺术为共性、具有工科性质文科背景的设计艺术类学科组成的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总计82人,其中专职教师76人。学院教授4+1人、副教授24人,兼职教授6人,中级职称教师42人。校级教师名师1人,博士生导师1人,在读博士14人,硕士生导师20人,一级注册建筑师3人,注册规划师5人。学院设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六个系,一个公共基础美术教研室和一个设计艺术实验中心,综合办、教学办和学生办三个管理办公室,工业设计、建筑城规和艺术设计3个研究所,一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和甘肃省工业设计行业技术中心。现有36个自然班,共1200余名学生。学生专用设计教室总计3000余平米,教学实验场地1500余平米,总资产450余万元。学院资料室现有藏书1万多册。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50万

    ]
  •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3年10月,前身为2000年成立的轻工食品工程系。学院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和制药工程三个本科专业,拥有生物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点、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生物与医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等3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生物工程”为甘肃省重点建设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学校红柳一流建设专业和甘肃省一流建设专业,制药工程专业申请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获得受理。学院现有教职工61人,其中专任教师49人,教授(研究员)12人,副教授17人。教师绝大多数毕业于国内双一流高校(院所),具有博士学位38人,16名教师具备国(海)外留学或访学培训经历。另聘有国内外知名兼职教授、企业和科研院所兼职教师30余人,组成了一支学院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教学科研能力强、能满足多层次人才培养需求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学和科研实验室总面积约2200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5000余万元,同时建有甘肃省特色生物资源产业化校企联合创新中心、甘肃省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甘肃省中藏药筛选评价及深加工高校重点实验室。学院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需求,发挥兰州理工大学的工科优势,围绕细胞培养与代谢工程、生物制药与材料工程、食品生物技术、生物资源与环境工程等领域开展研究,在药食同源特色资源开发、中藏药活性成分筛选评价、生物质资源转化利用、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具有较强优势,逐步形成了“基础理论实、专业口径宽、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学科支撑条件优”的专业办学特色和鲜明的学科工程化特色。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纵向项目18项,承担省部级和企业委托项目80余项,合同经费近2200万元。学院年均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超过近30篇。近年来荣获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8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项,主编或参编教材20余部。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实施“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学院现有在校学生共9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约700余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60余人(含留学生)。学院办学二十年来已为国家培养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2500余人,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多年稳定在95%以上,硕士研究生录取率一直保持在25%以上,学院在互联网+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国家级奖项50余项、省级奖项100余项。许多校友已在各自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业绩,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董建方、“甘肃省劳动模范”王旭亮、美国JohnBrownUniversity助理教授王倩、兰州大学青年研究员王剑峰等一大批杰出校友。未来,学院将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面向未来、面向新经济、面向行业,积极致力于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努力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师资队伍,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水平,为师生成长成才提供强有力保障。寒来暑往,循循善诱,引甲子之风沐浴兰州理工生命栋梁;春去冬回,孜孜不倦,倾宜海之水浇灌食品生物制药英才!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土木工程学院是兰州理工大学创办最早的院系之一。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39年甘肃省立工艺学校的土木科,1958年随甘肃工业大学的建立更名为土木系,2002年更名为土木工程学院。学院已积蓄了厚实的办学底蕴,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构建起了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有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测绘工程7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甘肃省一流专业、兰州理工大学红柳一流特色优势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为兰州理工大学红柳一流重点建设专业。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2016年入选兰州理工大学红柳国际一流学科建设层次,2017年入选甘肃省一流特色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该学科入围B档(前30%),学院建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049人,硕士研究生577人,博士研究生84人,学生总量3710人,培养规模位列全校第一。土木工程学院2019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院现有教职工164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73人,有博士学位教师7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1人,甘肃省陇原师德标兵1人,甘肃省师德标兵3人,甘肃省教学名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二层次5人,甘肃省优秀专家3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甘肃省飞天学者“青年学者”2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9人,兰州理工大学师德标兵4人,兰州理工大学红柳优秀青年资助教师9人;一批教师获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师、注册咨询工程师、BIM应用技师、注册设备工程师、注册测绘工程师等执业资格,已形成了一支较强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学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土木工程学科为甘肃省重点学科。学科突出地域特色,以解决西北地区地域性问题为主,构筑起了黄土与湿陷性黄土工程和灾害防治、复杂工程结构减震控制与健康监测、复杂钢结构与组合结构、土木工程材料等特色学科研究方向,黄土及湿陷性黄土支挡结构设计、结构减震控制、大跨度空间结构和特殊钢结构分析与设计等领域的研究走在了西北地区土木界的前列,部分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西部恶劣环境下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研究”团队入选2012年度甘肃省创新研究群体,“西北恶劣环境下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研究”团队入选2013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017年通过教育部验收并获得滚动支持。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余项,省部级重点项目、重大横向课题6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超过亿元。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8项;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科技成果在西部地区应用400余项,很好地服务了西部地区的地方经济发展。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定期聘请国内院士、著名专家学者和国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选派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赴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学习或合作研究。目前,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奥地利等国家的一些高校和学术组织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关系。土木工程专业于1999年、2004年、2009年和2014年连续四次通过建设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工程管理专业于2016年首次通过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教育评估。学院现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6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重点教学团队、1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出版专著12部,教材100余部。其中朱彦鹏教授主编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材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朱彦鹏教授主编的《特种结构》教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学院拥有完善、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减震隔震技术研发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甘肃省应急测绘工程研究中心、西部土木工程减震隔震行业技术中心等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依托土木工程学院建设。目前,建有土木工程综合实验中心(甘肃省一级实验室,对外开放实验室和通过计量认证的实验室,2011年获批为甘肃省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实验教学中心(2017年获批为甘肃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还成立了结构工程研究所、防震减灾研究所、空间结构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建筑材料研究所、BIM中心等科研开发机构。经过数年的办学积累,土木工程学院的学术水平和办学实力不断提升,围绕学校创建高水平大学发展战略,学院将立足现实,开拓创新,狠抓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高质量的科技服务为标志,突出工程人才培养特色和地域学科特色,努力把学院建设成在全国土木工程学科领域有明显特色,在西部地区土木工程界有较大影响的教学科研基地,成为西北地区土木工程界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中心,实现学院办学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的目标,使土木工程学院成为学校“一流工科”的重要支撑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简称:兰州理工 地区: 甘肃 学制:3~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2.40~6.00万 班型:周末班 类型:理工类、公办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路287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师大博学 > 兰州理工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友情链接:中教互联中教互联官网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