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源于原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化工系,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是国家最早一批建立的化学工程学科点。创始人时钧院士是我国化工学科倡导者之一,培养了以18名两院院士为代表的大批杰出科学、工程与管理人才。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2007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位列A档,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支撑我校ESI化学、材料科学及综合排名全球前1‰。学院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博士点、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团队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7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长江特聘教授2人,“973”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科技领军人才6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教师中博士学位比例达到97%,具有海外背景的比例达到75%,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65%;逐步形成了以院士、杰青、长江、“973”首席科学家为带头人,中、青年教授为骨干,海外归国年轻博士为主体的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学院坚持化工学科与化学、材料、生物、环境、安全等学科交叉,首倡并发展了材料化学工程学科方向,为我国化工学科的拓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构建高水平多维度创新平台,实现了从基础科学研究,到共性技术研究,再到科技成果转化的完整创新链。近五年,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金委重大项目在内的54项国家级重要科研任务,以及一大批企业重要课题,累计科研项目到款6.2亿元;石墨烯膜、燃料电池材料、分子筛碳捕集等领域的3项基础研究成果分别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在AIChEJ.、J.Am.Chem.Soc.、Angew.Chem.Int.Ed.、JMembr.Sci.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500余篇;发明专利授权430余件,PCT专利10余件;出版科研专著7部;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21项;近年来,培育了膜材料、绿色化工等领域的1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全球首套膜法制浆尾水零排放工程获得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
(2022年12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