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历史沿革工商管理学院由原内蒙古财经学院工业经济系、内蒙古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工商管理系、工商管理研究所演变、合并而来,是内蒙古财经大学设立最早的教学单位之一。2007年,正式更名为工商管理学院。学院的发展历程:1.工业教学部,成立于1960年,从事大中专财贸教学。2.工业经济系,成立于1979年,同年招收工业会计和工业经济本(专)科专业,宏观与微观高等教育并存。3.1993年更名为企业管理系,招收企业管理本科专业、国际企业管理本科专业、公共关系学专科专业,聚焦微观管理高等教育。4.1999年更名为工商管理系,招收工商管理本科专业,2002年新增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5.2007年更名为工商管理学院,2008年新增物业管理本科专业,2011年新增工程管理本科专业。6.2020年学校落实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将研究生院负责的企业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学术硕士以及工商管理专业硕士(MBA)交由工商管理学院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学院教育出现教育资源整合与学科综合发展态势。目前工商管理学院拥有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业管理和工程管理四个本科专业,企业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两个学术硕士专业以及专业硕士MBA专业教育点。
二、性质和任务工商管理学院主要负责学校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和自治区重点学科-企业管理等建设任务,承担自治区级工商管理一流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品牌专业的建设任务,承担着自治区一流课程《管理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设任务,承担着四门自治区精品课及七门校级精品课建设任务。学院注重高层次及应用型科学研究,开展各类课题、论文、咨询、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也是内蒙古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基地牵头共建单位。学院承担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工商、人力、物业、工程管理四个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任务;承担着企业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两个学术硕士专业的人才培养任务;承担着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教育的任务。学院注重“四有”好老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形成了自治区级“工商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与“管理学课程教学团队”两个优秀教学团队。工商管理学院的主要目标与任务是: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打造一流教学团队与一流学术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创新机制体制为动力,以党建思政工作和科学管理为保障,实施“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科研兴院”发展战略,突出院系特色,不断提升办学层次、提升科研档次及工商管理的社会服务功能与学科声誉,构建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包括MBA)教育为发展的态势,注重国际开放交流合作,形成国内有一定影响力、自治区居于领先地位的多层次教育格局,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基地。
三、工作情况及特色工商管理学院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23人,硕士学位教师32人。共有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业管理、工程管理四个本科专业和企业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两个硕士点和一个MBA教育专业点,拥有企业管理自治区级重点学科。自成立以来,学院从事着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工作。第一,在人才培养上: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科学设置课程体系,通过多媒体教学、本地化案例教学、仿真模拟实验教学、课程实践教学、定岗实习等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有关的行政事业单位、各类工商企业、服务行业,从事各类管理和业务工作。截止2020年,学院已向社会输送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一万余人,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近五年稳定在87%左右。毕业生遍布内蒙古及全国各地的教育、科研、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并已成为所在行业领域的中坚骨干力量,同时也成就了一批著名学者、市长、厅局长、企业家等各类高层次管理人员。第二,在学科建设上:凝练了学术研究方向。在考虑学科基础与优势、服务地方经济需求、地域特点的基础上,主要立足于国家政策导向、立足于民族地区经济与管理、立足于服务社会与成果转化、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更加关注横向课题--企业咨询服务研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地区中小(小微)企业管理与创新、创新与创业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运营管理、组织理论与组织变革、工程管理、绿色管理等八个学术研究方向。构建了学术团队。在明确学术研究方向的基础上,确定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构建了8个研究方向明确、成果档次与集中度高的学术团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工商管理学院教师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国家民委项目共14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及SSCI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余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10篇;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立项60余项;出版专著15部,编著及教材60部;4名教师撰写的MBA教学案例分别被收录至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CMCC)案例库;教学科研成果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二等奖3项,三等奖11项;荣获内蒙古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政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第三,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以提升教师素质为核心,以引进与自我培养为方式,以目标管理为手段,注重教师队伍的学历与职称提升。工商管理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重为67%;有博士研究生(在读博士)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重为42%;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重达到100%。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百千万工程人员1名,硕士生导师17人;初步形成了一支高素质、高职称、高学历的师资队伍。第四,在服务社会上:工商管理学院一直注重社会服务工作并取得显著效果。学院通过校企校友合作、校企联盟会、MBA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举办学术会议、学会协会合作、横向课题咨询服务地方政府及单位等方式提升服务社会的影响力。学院教师为区内外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种业务培训、讲座达百余家;提供专项咨询方案、策划项目、战略制定、文化建设、建章立制等达30余家,提升了工商管理学院的社会声誉及品牌影响力。第五,主要特色体现上:学院目前形成了3个鲜明的办学特色。科研方面:聚焦民族地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展研究之特色;教学方面:打造本地化案例教学之特色;办学层次方面:拥有本科、学硕、MBA三个层次,其中硕士生规模占学院的22%,是我校硕士生规模最大的学院 [详情][简章:1篇
][学费:6.00万
] -
公共管理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平台建设,培育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教职工守住教师初心,坚持“四个相统一”,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以社会服务与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为目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管理教育、培训与咨询服务。一、学院历史沿革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11年7月,其前身为1983年9月原内蒙古直属机关管理干部学院行政管理系,该系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从事行政管理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专业教学系,也是全国最早从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5所院系之一,有专任教师10余名。1990年原内蒙古行政管理干部学院与原内蒙古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为内蒙古自治区管理干部学院,行政管理系为独立设置的专业教学系,1995年12月更名为现代管理系,设公关与文秘专科专业。2000年原内蒙古管理干部学院与原内蒙古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内蒙古财经学院,同年8月对现代管理系整合设立公共事业管理系,下设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关文秘两个教研室。2001年获批招收本科专业,2002年9月首次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2004年增设行政管理教研室,获批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并于2005年9月开始招生。伴随专业的增加和招生规模的扩大,2007年6月公共事业管理系更名为公共管理系,经调整优化后设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和公共关系三个教研室,2007年9月招收公共关系专业本科生。2011年7公共管理系升格为公共管理学院,教研室建制升级为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和公共关系三个专业系。2015年3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政治与行政管理专业教师与学生并入学院,学院所设系、专业扩增为4个,在校本科生达到563人。2014年经学校批准挂靠学院设立社会管理研究中心,该中心为学校首批虚拟研究机构之一。2017年获自治区财政专项资助建立了自治区首个公共关系实验室。2018年公共管理学科列为学校重点学科。同年取得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9月学术硕士开始招生,使学院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学院学术硕士授权点下设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三个方向,2021年获批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以及城市管理本科专业。目前,公共管理学院有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和公共关系三个教学系和一个实验室,在校本科生、研究生900多人。经过持续不断的建设,公共管理学院已发展成为学科门类较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师生结构合理、人才培养层次较多的内蒙古自治区公共管理学科教育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在自治区公共管理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自治区培养了大批的公共管理人才。二、学科建设经过多年努力,2018年学院公共管理学科成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确立了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公共政策、教育经济与管理5个重点研究方向,夯实了学科建设基础。学院组建了职称、学历、年龄、性别、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明确了学术带头人及学术团队的职责,制定出台了《学科建设经费与科研资助奖励办法》。近年来还申报了“行政管理专业系列课程优秀教学团队”、“公共管理学课程优秀教学建设团队”及自治区和校级精品课程7门,继续发挥学院在行政管理专业多年的办学经验与优势,努力将之打造成为自治区一流专业。致力于服务学科、教学、社会的“三服务”目标,搭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平台。推动学科特色发展,教研相长,更好地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管理创新和改善民生。学院为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在《政府绩效评估》和《公共危机管理》专业课程中采取实验实训教学,培养了学生公共管理意识和公共服务实操能力。2019年,公共关系专业以毕业设计代替毕业论文,由我院教师承担的《逻辑学》课成为全校管理类专业限制性选修课特色课程。我院近几年教育与教学质量工程稳步推进,成功申报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并获得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三、师资力量学院现有教职工44名,其中专任教师34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5名,占教师总数的15.15%,副教授15名,占45.45%,讲师13名,占39.39%%以及助教2名;专任教师中有博士与在读博士17名,占50%;45岁以下青年教师10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学院近年来着重培养优秀的教学团队,曾选派5名优秀教师赴国外访学,1名教师赴北京大学访学。1名教师获得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大赛策划指导教师一等奖(2017年度),1名教师获自治区教坛新秀(2015年度),1名教师获得自治区教学技能大赛3等奖(2019年度),1名教师获得校级青年教学技能大赛2等奖(2019年度)。我院先后派出多名教师远赴欧洲、蒙古等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国内举办的公共管理高级别学术会议、论坛,同时邀请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外学者与国内著名大学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多场次的学术交流与研讨。四、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成效显著。近年来,学院完善科研激励制度,引导青年骨干教师申请国家及省部级研究课题,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我院获批并完成纵向研究课题100项,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40多项;第一作者或参与者身份完成省部级单位采纳的报告2篇;完成横向课题50多项,发表论文400多篇,出版著作30多部,其中专著17部。获奖50余项,其中荣获省部级奖37项。截止2020年4月,我院出版与教学相关的案例教学著作4部,成功立项并完成教改课题25项,发表教改论文40余篇,还利用内蒙古财经大学社会管理研究中心平台,加强了与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内蒙古行政管理学会、内蒙古国际公关学会的联系,增强了对外联系能力及社会服务水平。五、学生发展坚持把办学特色作为核心竞争力,通过深化教育教学研究,优化学分制改革,拓宽专业、课程模块化建设,加强课程思政的融合,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办好现有的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共关系三个专业的基础上,根据公共管理的学科属性、国家本科专业目录及其未来的变化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将文化管理、公务员能力训练、行政管理、申论、公共行政能力测试等融入到选修课模块中,使我院“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加鲜明突出。着力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学院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社会实践机会,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科研参与能力。我院学生在第五届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大赛中荣获全国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在2018全国大学生创业实践挑战赛中获铜奖。成功举办了首届驻呼高校大学生公关策划大赛并获得了一、二等奖,获首届内蒙古“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等,以赛促学,以学促用。近年来,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在学校就业工作中居领先水平。我院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各地党政机关、教学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为内蒙古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深得社会好评。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学院积极培育专业优势与特色,力争整体办学水平在自治区处于先进水平,在全国财经院校有一定影响,努力将学院打造成为对自治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高素质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基地。2021年12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60万
] -
旅游学院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创建的旅游类院系,肇始于1960年华北地区烹饪培训中心,是内蒙古财经大学最早的办学单位之一。华北地区烹饪培训中心在注重烹饪技术教育的同时,努力将现代营养学、卫生学等知识理论体系融入到烹饪培训教育体系,经过十几年烹饪人才培训的实践积淀,1974年招收烹饪专业中技班,标志着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理论基础之上的烹饪学校教育在内蒙古自治区开启。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将旅游业列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旅游业首次获得了明确的产业定位。作为旅游业生产力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之一的烹饪行业(餐饮行业)蓬勃发展,迅速扩大。学校审时度势、与时俱进,1993年正式成立烹饪系,同年招收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学生,多年来,为自治区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的烹饪专业人才,被誉为“内蒙古烹饪界的黄埔军校”、“一流的烹饪学府,厨师的摇篮”;1994年开始招收餐旅企业管理专业学生,1995年改建为旅游管理系;1999年在全区高校中率先招收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并分别于2004年与2006年增设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和旅游管理(蒙汉双语授课)专业;2007年改建为旅游学院。2008增设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成为经教育部批准招录首期学生。2009年筹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11年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设立。2012年旅游学院开始招收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019年开始招收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学生,即MTA。学院现设有旅游管理系、文化产业系、会展与酒店管理系等三个教学系和一个内蒙古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旅游管理二级学科学术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旅游管理专硕学位(MTA)授予点;旅游管理(含蒙汉双语授课)、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会展经济与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含蒙汉双语授课)和烹饪与营养教育5个本科专业,烹饪工艺与营养1个高职专业。旅游管理学科2006年被学校确定为重点学科,2007年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重点培育学科。旅游管理专业于2008年被评为自治区品牌专业,2019年被评为自治区一流专业,同年被评为国家级一流专业。目前,在校生900余人。旅游综合实训中心建筑面积2200多平米,内设有旅游规划与模拟导游实验室、文化创意与影像处理实验室、文展联盟工作室、营养分析实验室、烹调工艺实验实训室、面点工艺实验实训室、烹饪基本功实训室、模拟客房、模拟餐厅等,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实践场所。2018年,旅游管理综合实验室经自治区教育厅评选,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旅游学院现有教职工49人,其中专任和双肩挑教师共计3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5人,在读博士2人。教授4人,副教授19人,高级实验师2人。现有教师中,国家级专业资格考评员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旅游管理类专业教指委”1人、全国旅游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1人,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自治区草原英才个人4人,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个、内蒙古高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自治区321人才”5人、“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人选1人、“国家旅游局研究型英才培养项目”入选1人、自治区优秀教师1人、文化和旅游厅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自治区旅游智库专家8人、中国旅游协会教育分会副会长1人、内蒙古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1人,常务理事1人、内蒙古旅游学会副会长2人。近年来,有5人有出国访学经历,2人参加“西部之光”项目分别赴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访学。2015年,1名教师作为代表团成员之一赴巴黎参加“中国美食申遗”。学院现设有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协同创新中心中蒙俄文化与旅游区域合作研究平台、旅游学院区域发展与旅游规划研究中心。学院承担国家级课题10余项,省部级课题100余项,论文、专著等学术成果丰厚。同时,学院是上级主管部门确定的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烹饪专业教师培训基地,是自治区饭店餐饮协会确定的高级人才培训基地。学院积极发挥智库的作用,投身于企业培训、经营管理咨询策划、旅游规划等社会服务中,为地区文化旅游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学院已经成为自治区高校中办学历史长、专业多、规模大、功能全、社会评价好的文旅人才培养教育基地和社会服务基地。旅游学院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办学思路,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工作,与区内外多所院校的旅游管理院系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极促进与国外知名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交流合作,曾经与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合作,目前与法国拉罗谢尔高等商学院联合开展4+1旅游管理硕士学位教育、2+2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学院聘请国内外在文化旅游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10余名学者、企业家作为兼职教授,并定期为广大师生做学术报告,同时派教师参加相关专业高层次论坛或学术会议。响应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思想,本着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各个环节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强化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旅游学院分别与区内外多家旅行社、旅游景区、高星级酒店、会展公司、文化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学院秉承“崇德、尚学、明理、包容”的精神追求,以“大旅游、大文化、大资源、大产业”为思想指引,立足内蒙古,瞄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突围环渤海,面向全国,放眼“一带一路”,紧紧围绕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凝聚、凝结、创新、突破、整合、发展,逐步提升学院教学研究水平,建设具有鲜明地区和民族特色、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旅游学院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6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