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师大博学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招生学院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 简称:内工大
  • 地区: 内蒙古
  • 类型:理工类、公办
  • 学制:3~3年
  • 学费:¥2.40~6.00万
  • 班型:周末班
  •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爱民街49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MBA教育中心作为内蒙古工业大学从事管理领域专业学位的培养教育机构,依托学校深厚的历史底蕴,秉承“博采众长,明德自强”的教育理念,努力建成西部一流的MBA教育品牌。我校将“培养具有管理执行力的职业经理人,通过管理知识教育与管理技能训练,帮助有务实品格的学员提高管理执行力”作为MBA教育的培养目标。我校通过严格的入学门槛、高质量的培养过程、人性化的学生服务,以及毕业生追踪服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管理技能突出的职业经理人。我校还一直是内蒙古党委组织部指定的全区优秀中青年企业家培训基地和内蒙古青年联合会唯一指定的全区优秀青年经济人才培训基地。我校MBA教育注重教学、研究与服务社会并举。MBA教育中心不仅准备了高水平的专业性讲座,还建有培养所需的实验室,并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实践机会。中心遴选的授课师资除要求有良好的授课技艺外,还具有很强的服务社会能力。大部分任课教师都有在国外学习、研究的经历和企业实践经验。为保证培养质量,MBA教育中心重视以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为中心的课程改革,开发了相关实证分析与运用分析课程,如企业沙盘模拟、管理沟通和企业竞争计算机模拟等,反映了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教育的培养特色与培养水平。2005年,教研项目“情境教学法开发和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2007年,我校在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承办的企业竞争模拟全国比赛中连续三年闯入决赛,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内蒙古工业大学MBA教育已逐步形成了以解决管理问题为目标,重视知识和技能提升的务实培养风格,并逐渐被外界所认同。实践证明,经过我校培养的MBA学生,管理执行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学在工大”已成为广大MBA考生的共识。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6.00万

    ]
  • 一、概况电力学院是1994年由内蒙古工业大学和内蒙古电力公司(原内蒙古电管局)联合创办、经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的一所普通高等院校。2005年,电力学院由内蒙古人民政府主持,实质性并入内蒙古工业大学,经两次学科专业整合后形成现在的电力学院。学院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020年申报一级学科硕士点已通过自治区审核)、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都是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有电子信息(控制工程领域)和能源动力(电气工程领域)2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建有内蒙古机电控制和电能变换传输与控制两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近3年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总投入近3000万元,装备具有区内高校先进水平的动态模拟和自动化控制仪器设备。此外还有多个专业和基础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5680平方米,现有实验设备总值5700万元。学院现有3个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和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6年获批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2009年获批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是学校现有5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之一;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学校现有7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之一。自动化专业为自治区品牌专业,2020年申报了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已分别通过了学校和自治区教育厅评审。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是学院新设专业,已于2020年9月开始招生。二、师资队伍学院在岗教职工总数74人,专任教师6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8人,副高级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57%;博士20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31人,具有博硕士学历占专任教师76%;有院内外硕士研究生导师53人,其中院内导师30人,占专任教师45%。近三年,专任教师有9人入选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1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和自治区高等学校科技领军人才。学院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学院科学发展的根本和关键,把人才引进工作列为学院工作重点。出台《电力学院学科建设实施计划》《电力学院“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引育并重、多措并举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制定《电力学院科研经费暂行规定》,给予引进人才科研启动经费支持。学院重视科研和教学团队建设,注重发扬团队精神、发挥团队力量。组建有5个重点学科团队、10个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草原英才”团队和2个科技创新团队。电工电子类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控制类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获批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近年来有多名教师被评为自治区级教坛新秀、获得学校本专科教学质量奖、在全国教学竞赛中获奖。三、人才培养目前有在校本科生1242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41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7名,在职工程硕士139名。学院自建院以来,主要服务于内蒙古自治区电气及控制领域。经过20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已初步建设成为自治区电气及控制领域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工程基础应用研究与开发基地。学院以培养本科生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具有推免研究生资格),着力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20余年来,学院持续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一万多人,为内蒙古经济建设和能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秉持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高度重视一体化教学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专职教师50%以上具有工程背景;装备有区内高校先进水平的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电力系统实时数字仿真系统实验室和分布式发电与微网实验室;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与中国三峡集团、包头钢铁集团、内蒙古电力集团等区内外大型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实习基地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目前已建立本科生实习实训基地10多个,自治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校级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4个。注重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组建指导教师团队,建设开放性科技创新实验室,提供给有兴趣、爱钻研的同学或团队做研究实验。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研制出了多种形态的无人机、航模、自动巡航避障车等科技创新作品。近3年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科技创新类竞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0余项,在最具影响力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连续2届获得大奖。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身心的健康发展。校园文化氛围浓郁,有丰富多彩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帮助同学们培养个人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学院建有四叶草工作室,配有3名具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秉承“知心专业、贴心关怀、诚心服务”的理念,向学生提供个体咨询、团体辅导服务。由于专业特色强、学生素质优,每年有数十家大型企业到学院举办专场招聘会三、四十场。大部分毕业生就业于区内外各大央企或国企,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一直保持在自治区高等院校前列,很多毕业生已成长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或技术骨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75%以上与国家电网、内蒙古电网、五大发电公司和能源化工企业下属单位签约。主要在自治区能源行业从事电气运行、管理、电气设备的维护、检修、安装和调试,以及科研、设计等方面的工作。自动化专业毕业生70%以上与内蒙古电网、五大发电公司和新能源公司单位签约,主要在大中型企业承担过程控制运行、检测控制设备的维护、检修、安装及调试工作,在相关科研院所、教学单位从事工程设计、科研教学等工作。四、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在科学研究方面,学院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科研到账经费2000余万元。学院教师在国内外核心或重点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高水平专著多部。学院重视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相关院校开展校际合作交流。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院进行学术交流,每年举办高端学术报告会10余场。同时选派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外高校深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选派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开展2+2、3+2、2+1联合培养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人文学院坐落于呼和浩特市大青山脚下的内蒙古工业大学金川校区,其历史可追溯到1951年学校成立之初的马列教研室、1989年成立的社会科学部和2002年成立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009年更为现名。学院秉承“人文心怀,人文关怀”的办学理念,坚持“依托工科背景,弘扬法治精神,践行社工理念,突出人文特色”的办学方针,努力建成自治区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创新型学院,大力培养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学院下设法学和社会工作2个教学系,设法学(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和社会工作(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本科专业(含民族教育),面向全校招收双学士学位学生;拥有“民族学”一级学科(含“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四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重点培养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拥有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MSW)授权,探索“民族地区城乡社区治理”“民族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临床社会工作”等三个研究方向,注重学生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整合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力和发展竞争力;拥有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探索“知识产权法务”“中蒙俄经贸法律实务”“民族地区地方立法实务”“民族地区教育法治”等几个研究方向,注重学生实务能力培养。基本形成了以民族学硕士为主体、以社会工作和法学为支撑的“一体两翼”学科专业发展布局。累计培养毕业生6000余人。学院设立日本文化研究所、民族社会研究所等学术研究机构,设有行为科学实验室、模拟法庭、社会工作实验教学中心等专业实验室,建有“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民政部)、“内蒙古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基地”(科技厅)、“内蒙古社区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培训基地”(民政厅)、内蒙古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教育厅)、内蒙古工业大学地方性法规研究中心、内蒙古工业大学法治教育研究中心、民法典展厅等科研平台和社会服务机构,配备教学机房及图书资料室等教学科研辅助条件,开展学术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学院在编教师48人,其中教授6人(含校聘1人),副教授15人,硕士生导师24人,博士20人,攻读博士学位者2人,各类人才计划8人。自2009年以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和教学研究项目30余项,校地、校企合作项目多项,多人多次获得省部级科研和教学成果奖,每年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近年来出版著作10余部。近年来,学院积极进行社会服务工作,开拓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努力实现由教学型学院向教学研究型学院转变。未来,学院将继续遵循法学类学科专业的教育教学规律,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培育高素质人才为关键,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探索本科教育(含民族教育)的导师制、实现办学层次的多样化和一体化、正确处理新文科与新工科互补关系、实现教学和研究的同步发展,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谱写“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新的篇章。(2021年09月更新)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土木工程学院的前身有两个源头,一是1951年成立的绥远省高级工业学校的土木科;二是1958年成立的内蒙古建筑学院,院党委书记由内蒙古建设厅厅长崔泽霖兼任,院长调原中华全国总工会海员工会副主席李大林担任,副院长由内蒙古建设厅副厅长曾则西兼任。内蒙古建筑学院大学部设建筑工程系,有四年制本科和两年制专科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有四年制本科的建筑学专业。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建筑学院的建设,由清华大学对口支援内蒙古建筑学院,将原北京市建筑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郑钫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土木系1938年毕业)调任建筑工程系主任;专业教师主要是来自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等院校的毕业生。1961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内蒙古建筑学院合并到内蒙古工学院,成立建筑工程系,“文革”期间停止招生。1975年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恢复招生,1985年开设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随着土木建筑学科的发展,2000年学校决定将建筑工程系更名为建筑工程学院。为了更好的促进各专业发展,2008年学校决定将原建筑工程学院分为土木工程学院和建筑学院两个学院,2012年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住建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2017年6月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住建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认证)。目前,土木工程学院拥有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和交通工程六个本科专业。学院还拥有工程力学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其中涵盖岩土工程,结构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和市政工程五个二级学科硕士授予权,以及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包括道路与铁道工程二级学科硕士授予权;此外还有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授权点和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教职工100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55人,在读博士17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6人。现有教师中许多人具有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建造师、造价师、设备师、监理工程师资格。目前在校本科学生2346人,研究生314人。2005年土木工程专业被学校列为首批建设的“校级品牌专业”;2006年土木工程专业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2007年和2011年,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和给排水工程科学与工程专业分别被评为“自治区品牌专业”;2008年“结构工程”硕士点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学科”的培育对象。2013年建成内蒙古自治区土木工程结构与力学重点实验室。2015年12月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获评为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2017年12月学院实验中心获批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8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土木工程学科为C-档。学院实验室建筑面积为4334平米,计算机房面积为312平米,实验设备总价值达3106.86万元。学院设有图书资料室,各专业现行设计规范和标准齐全,数量充足,能够满足学生日常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需求。学院学术气氛浓厚,在内蒙古地区基本建设行业具有较大影响。不仅肩负着为自治区乃至全国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同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科研课题60余项;先后获自治区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项5项;在国内外各类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160余篇,许多科研成果在工程建设中经转化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6.00万

    ]
  • 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前身为设立于1987的科技英语专业,1990年成立外语系,2002年更名为外国语学院。现有英语和德语两个专业,2006年获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获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院设有英语系、德语系、公共外语教学部、学科建设办公室及翻译硕士(MTI)教育中心等教学机构;语言服务中心、资料室及教学科研服务中心等教辅机构;科技文献翻译研究中心、欧洲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语种涵盖英语、德语、日语、俄语、西班牙语。除英、德本科专业教学任务和研究生培养任务外,学院还承担着全校本、硕、博不同层次的公共外语教学任务。学院现有教职工128人,柔性引进特聘教授1人,专任教师96%具有硕士学位,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41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6人。近年来,1人获得“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人获得“自治区教学名师”称号,2人获得“自治区教坛新秀”称号,3人获得“自治区外语教学和研究工作先进个人”称号,6人先后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二、三层次;先后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英语专业2011年被认定为自治区品牌专业,2020年入选自治区一流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和“英语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为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研究融合发展创新实践基地为自治区级教学科研平台。学院教师近年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3项,其他部委科研教改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教改项目60余项,出版专著、译著30余部,教材10余种。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860人,本科双学位学生388人,硕士研究生163人。学院与美国塞勒姆大学和英国思克莱德大学等国外知名院校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化程度。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秉承“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的育人理念,培养了大量适应国家和自治区发展需求和新时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新要求的外语人才。学院师生多次为自治区大型涉外会议和国际赛事、国际文化节等提供语言志愿服务。在教学中,遵循外语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规律,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人才培养质量效果显著,考研率逐年提高,2020届毕业生升学率达23%,多名学生考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悉尼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通过“外语节”、“教授助你成才系列讲座”、“明德讲坛”以及各类志愿者实践活动,构建多层次育人体系,学生在各类大学生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外国语学院全体师生秉承学校“唯实尚行”的优良校风,践行“博学躬行,尚志明德”的校训,栉风沐雨,砥砺奋进,为创建民族地区知名、教学水平高、科研实力强、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并重的教学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斗。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简称:内工大 地区: 内蒙古 学制:3~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2.40~6.00万 班型:周末班 类型:理工类、公办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爱民街49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师大博学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友情链接:中教互联中教互联官网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