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师大博学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招生学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 简称:内师大
  • 地区: 内蒙古
  • 类型:师范类、公办
  • 学制:3~3年
  • 学费:¥2.10~3.60万
  • 班型:集中班
  •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路81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内蒙古师范学院生化科,1958年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2003年12月,成立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学院目前设有化学、环境科学和材料化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专业用蒙、汉两种语言授课。现已基本建设成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化学与环境、材料等交叉学科专业相融合的本科专业体系。硕士学位点有化学一级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环境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化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化学)等二级学位点。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7人,高级实验师7人,讲师23人,实验师2人。获博士学位24人,获硕士学位25人。我院现有光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元素分析仪、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微孔测定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倒置荧光显微镜、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X粉沫衍射仪、综合热分析仪、紫外光谱、原子吸收、电分析系统等大型精密仪器以及一大批常规的仪器设备,设备总台数1980余台,总价值达到了1700多万元。经过几代人的60年不懈努力,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得到长足发展,材料物理与化学为自治区重点学科,化学被评为自治区品牌专业,化学实验室为自治区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分析化学》为内蒙古自治区精品课程,2011年物理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团队。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环境学和化工基础成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我院教师除在2007年获准的“内蒙古自治区功能材料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发挥作用外,在天然气化工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稀土研究室、环境化学研究所、材料化学与物理研究室、杭锦2#土研究中心、环境友好能源与新型催化剂孵化中心等等平台上做出了显著成绩。2005年以来,学院教师共获科研项目7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7项,厅局级8项,校级项目16项,经费达700多万元。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近400篇,被SCI、EI收录的论文80多篇。获省部级科技奖3项,获准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化学和环境科学及材料化学人才是学院的主要目标,经过努力,从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研究能力培养和专业思想塑造等方面学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体系。近60年来,已为自治区乃至全国培养输送各类人才5千余人,大批毕业生在基础教育及环境监测等岗位上发挥了骨干作用,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还有的担任了各级党政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和科研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学院为国家和自治区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10万

    ]
  •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成立于2018年10月,是由教育科学学院的教育学科部分、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以及田家炳教育书院合并组建而成。学校教育学科可以追溯到1952年建校时成立的教育心理教研室。教育科学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60年的教育系,1962年停办,1981年恢复重建。2000年内蒙古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并入教育系。2003年更名为教育科学学院,是我区成立的第一个教育学、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院系,也是我区历史上第一个教育学、心理学研究中心。李屏西先生、靳乃铮先生、扎巴先生、张慕蕴先生、关树文先生、金增先生、陈中永教授、亚新教授、刘文霞教授等曾在教育系工作,并为学校教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在1987年成立的内蒙古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电化教育馆)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而来的。1988年开始招收电化教育专业专科生,1990年正式招收本科生(1993年更名为教育技术学),是我国首批开办电化教育专业的学校之一。李龙先生是我校教育技术学科的奠基人并为该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基础教育学院成立于2007年,是一所集师范教育和民族教育为一体的二级学院。有小学本科教育(设有语文、数学、英语(分汉授、蒙授)和科技四个方向)、民族预科教育两个办学类型。田家炳教育书院是根据《田家炳基金会章程》,尊重田家炳先生将书院办成教学实体的意愿于2002年4月成立。是以研究生教育、教师教育、教育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的学院。学院现有教育学系、学前与特殊教育系、公共事业管理系、教育技术系、小学教育系和实践教学、公共课教研部;有学院综合办公室、教务科研办公室、团总支、学生工作与就业办公室等4个行政管理机构;有资料室、教育技术实验中心等2个教辅机构。有教育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公共事业管理、教育技术、小学教育、本科生、研究生7个党支部及工会等社团组织。学院现有教育学(1981)、学前教育(1984)、教育技术学(1988)、公共事业管理(1993)、小学教育(2009)、特殊教育(2013)、数字媒体技术(2018)7个本科专业;其中,教育学、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自治区品牌专业;中国教育史、学前教育管理学、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等4门课是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中国教育史教学团队是自治区级教学团队。有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人,“教坛新秀”1人。学院现有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其中有5个二级学科(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论、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招收硕士研究生,另有民族教育学和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自主设置)和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教育硕士专业硕士学位点(教育管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4个方向招生);有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2个自治区重点学科;还有内蒙古民族教育研究中心(1996)1个自治区级研究机构;内蒙古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等研究团体挂靠在教育学院;有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等校级科研机构。教育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教学和科研并重。近十年来,学院教师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各类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公开出版学术著作、教材和工具书等50余部,尤其是民族教育研究成绩斐然。以蒙古文撰写的各类教育科学著作、教材多部。获得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励近50项。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目前在研的国家、省部级课题有47项,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良好影响。学院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实验环境。现有内蒙古自治区实验示范中心1个,现有本科教学机房3个、研究生教学实验室5个、网络技术实验室1个、舞蹈室2个、电子钢琴室4个、钢琴练习室近60间,另外有陈列室、特殊教育实验室、虚拟现实(VR)实验室、全景摄像实验室、教学行为观察实验室、教学资源开发室及多个小型教学研讨室等教学实验环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800万元。教育学院资料室总面积200平方米,教育类图书已经达到12000多册,期刊60多种,3000余册,图书期刊总值近100余万元。教育学院现有教职工82名,少数民族教职工31名,中共党员50人。其中专任教师有63名,行政教辅19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8人,副教授33人(含1名副研究员),讲师2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5.1%;博士17人,硕士3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1.9%;硕士研究生导师32人。教育学院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在校本专科生2321人,在读硕士研究生341人。多年来,学院已为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培养输送了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本专科学生共计6000多人,各类硕士研究生1000多人、成人函授学生和自考学生6000多人。这些学子,遍布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有的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成为知名专家学者,有的在党政机关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担任重要职务,成为栋梁之才,更多的在中小学和幼儿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成为教育战线的骨干力量,为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当前学院明确了“把学院建设成为民族教育特色鲜明、培养高水平教育人才为己任”的办学目标,确立了“以育人为中心,以本科教学为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为支撑,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10万

    ]
  • 内蒙古师范大学早在建校之初(1952年)即招收了汉语授课的历史专科学生,1953年又增加了蒙语授课历史专科学生,1955年设历史科,1958年改历史科为历史系,开始招收本科生。1982年,历史系开始培养研究生班学历的研究生。1986年,历史系的中国民族史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历史系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博物馆合作,设考古学和博物馆学两个本科专业,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06年6月,历史系改建为历史文化学院,2008年获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到目前为止,历史文化学院有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文化产业管理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生800余人;有中国史、世界史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有学科教学•历史硕士招生方向,在校硕士研究生、留学生180余人。历史学专业是内蒙古师范大学优势专业之一。2004年,专门史被评选为校重点学科。2005年,历史学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品牌专业。2007年,历史学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师范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同年,专门史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学科。2009年,中国北疆史研究中心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蒙古史、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先后被评选为内蒙古自治区精品课程。历史学专业2019年获批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本科专业,成为全区中唯一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历史学专业。截至2020年12月,历史文化学院有教职工48人,其中,党政教辅人员9人,专任教师39人。专任教师中,教授6人,副教授15人,讲师18人;有博士学位教师3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77%,在读博士5人。此外,历史文化学院还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陕西省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社科院等科研机构外聘兼职教授19人,兼职硕士导师17人。历史文化学院坚持以科研促教学的理念,立足于中国北部边疆史和中国北方民族史领域,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最近5年,学院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2项,国家社科特别基金项目子课题4项、内蒙古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9项,到帐科研经费近400万元;出版专著20余部;在《中国史研究》、《考古》、《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文史》、《中共党史研究》等国内史学核心刊物均有论文发表。2007年出版的四卷本《内蒙古通史》是学院教师同心协力完成的科研成果,曾获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一等奖,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指定为内蒙古自治区处级干部选读书。历史文化学院经过近70年的积淀,在各部门领导的支持下,在校友的关怀下,全体教师秉承厚积薄发的古训,埋头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2011年荣获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先进单位荣誉,2012年和2016年两次被评选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历史学专业学生在全国师范类院校教学技能比赛和内蒙古自治区师范类院校教学技能比赛中多次获一等奖、二等奖荣誉。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10万

    ]
  •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在1952年建校时原政治教研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954年称马列主义教研室,1959年在马列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政治教育系。1962年政教系与历史系合并,马列主义教研室单设建制。1963年政史系又分为政教系和历史系,马列主义教研室又并入政教系。“文革”期间,教学工作中断。1971年,工农兵学员入校后,又恢复了马列主义教研室建制,并开展起了教研活动。1986年原德育教研室并入马列主义教研室,同时改称马列主义教学研究部,下设教研室。1993年原思想政治教研部并入马列主义教研部,并成立党总支委员会。2000年内蒙古教育学院并入内蒙古师范大学时,两校马列主义教研室(部)合并。2006年11月24日在教研部基础上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成立的首家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学校二级学院,下设院务办公室和教务办公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教研室、民族理论教研室、国际问题教研室等6个教研室。内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所、人才科学研究所等3个研究所。学院设有党总支委员会,下设3个教工党支部和1个研究生党支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者全校本科生蒙汉语授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部教学任务,负责全校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安排和部分教学任务。根据国家教育部和内蒙古自治区确定的课程方案,本科生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势与政策”等6门课。在现有6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校级精品课程。为了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大教师积极开展了教学研究活动。2005以来,学院承担了各类教学研究项目18项,其中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4项,教育厅项目3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11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4项成果获一等奖,8项成果获二等奖。有1人次获得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能手奖,1人次荣获全区高校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获得校级中青年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6人次,三等奖8人次。1人被评为全区高校“教坛新秀”。学院教师主编全区高校蒙汉文统编教材10余部。1996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马列主义教研部)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硕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开始招生。之后经过国家学位点调整,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的建设。3个二级学科专业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济建设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内蒙古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内蒙古近现代社会问题研究、中国民族政策的理论与实践、族际政治与民族地区民主法制建设等7个研究方向。学院在读研究生48人。硕士生导师14名。2005年以来,我院教师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31篇,出版学术著作12部。主持和完成各级科研项目59项,其中,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10项自治区规划项目;15项教育厅项目;30余项校级项目。有8项科研成果获内蒙古自治区科研和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6项成果获三等奖,另有36项成果获得教育厅和校级各类教学科研奖。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教职工39名,专职蒙汉语授课教师37人,专职教师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讲师和助教18人。获得博士学位5名,在读博士4名。40岁以下的教师全部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中共党员占全体专任教师的90%。2005年以来,学院教师有5人获学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光荣称号,1人获得“管理育人”称号;3人获爱岗敬业女教师称号,10人获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人获优秀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2011年,学院被评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不动摇,广大教师将一如既往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10万

    ]
  • 为适应学校蒙古学发展的新形势,1983年组建成立专职科研机构“蒙古语言文学研究所”;于1992年成立“蒙古史研究所”和“宗教研究所”。2000年8月原内蒙古教育学院蒙古语言文学系的并入,对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蒙古学学院,下设有蒙古语言文学系、蒙汉双语系、新闻学系等三个系。并设有蒙古语言文学研究所、蒙古史研究所和古蒙古语研究室等三个研究机构。除此之外有两个挂靠研究机构。即:“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和“内蒙古师范大学亚细亚民族溯源研究所”。全院共有教职工56名,其中教授19名,副教授21名,博士18名,硕士25名。蒙古语言文学研究所下设现代蒙古语研究室、《蒙古秘史》及文献研究室、蒙古文学研究室、蒙古民间文学与民俗研究室等四个研究室。蒙古史研究所下设蒙古古代史研究室、蒙古文献研究室和蒙古宗教研究室等三个研究室。全院拥有全日制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即: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专门史、中国少数民族史、历史文献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宗教、课程与教学论。此外,还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1986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学科。蒙古学学院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在本科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对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共培养全日制本、专科生1122名;本、专科函授生1000余名,研究生140余名,现在校全日制本科生656名,本、专科函授生416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5名;留学生21名。五十余年来,以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为重点的学术研究持续深入发展,研究领域日趋拓宽,新的专业生长点不断生成,极大地推动了全校的蒙古学研究,使其久已成为我国蒙古学研究的三大基地之一。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10万

    ]
  • 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前身数理科与母校同龄,始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民族地区最早设立的数理科之一。1954年8月随母校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乌兰浩特市迁到呼和浩特市,1956年分立发展成数学科,招收本科生,1958年成立内蒙古师范学院数学系。1983年数学史专业从数学系分出后成立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研究所,1986年计算机教研室从数学系分出后成立内蒙古师范大学计算中心,1994年内蒙古师范大学附设函授大学数学系并入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系,2000年内蒙古教育学院数学系并入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系,2003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系更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目前,数学科学学院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统计学三个本科专业,年招收本科生300余人,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蒙、汉两种语言授课的师范专业,于2019年获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也都是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学院从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3年获得应用数学硕士学位授权,2004年应用数学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学科,2010年获得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50余人。2020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中学教育)二级认证。2021年获得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经过几代数学人的艰苦创业、不懈努力,学院整体上形成了“严谨、务实、团结、奋进”的优良院风和“教学是立院之本,科研是强院之路”的办学理念。学院现有内蒙古自治区应用数学中心、中蒙数学中心、信息与计算科学实验室、高性能计算中心及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数学分馆”等教学科研平台。数学科学学院是蒙汉兼通复合型数学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为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培养了14000余名本、专科毕业生,370名硕士毕业生,312名在职教育硕士。在国内最早招收数学专业蒙古语授课学生,为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全国协作八省区培养了蒙古语授课高层次数学人才2000多人。部分毕业生成长为自治区和全国教育战线的骨干力量和科研领域的领军人物,涌现出了国际科学史学会第一副主席、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委员刘钝教授,全国职教杰出校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蒋培福,全国特级教师乌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段志生和王青云,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董杰等杰出代表。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7人,其中专任教师51人,行政教辅人员6人,有教授11人、副教授17人;博士30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7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黄大年式教学团队”负责人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全国明德教师奖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3人,自治区优秀教师3人,自治区草原英才5人,自治区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5人,自治区青年领军人才2人,自治区科技标兵1人。有自治区课程教学团队和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创业团队各1个。教师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和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近年来,获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自治区特等奖2项、华北赛区特等奖2项、全国二等奖1项,获自治区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各1项。一直以来,学院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发展的根本保证,牢固树立“人才为本”的理念,不断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切实提高学院整体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学院以立德树人、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优质的数学人才。我院学子积极参与国家级、自治区级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数学建模大赛、大学生数学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屡获佳绩。近两年,在“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自治区一等奖18项、二等奖多项,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在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得多项自治区一等奖,并在总决赛中获得数学类高年级组全国三等奖1项。2020年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突出重围,获得省级铜奖1项。学院历来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升学质量,一些优秀学子成功保研考研到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继续学习深造。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致力于建设成为内蒙古地区一流的数学科学基地及全面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10万

    ]
  • 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前身为内蒙古师范学院外语系,创建于1959年。学院下设英语系、俄语系、日语系三个教学机构;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翻译研究中心、翻译硕士教育中心、内蒙古儿童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外语教育技术中心、外国语学院图书分馆等教辅机构。此外,学院还拥有翻译硕士教育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教师外语培训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辅导中心、雅思考试内蒙古师范大学考点等专门机构。学院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外语人才培养基地。俄语专业建立于1959年;1960年成立英语系;2003成立日语系;同年开始招收商务英语方向本科生。上世纪90年代曾经招收外贸俄语专科生,后来停招,2010年开始招收商务俄语方向本科生。现有英语、俄语和日语三个本科专业,下设英语、商务英语、俄语、商务俄语及日语五个方向。2002年英语专业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06年,建设成为自治区品牌专业。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开始于2001年,学院现有俄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课程与教学论(英语)3个学术型硕士学位点及英语教育硕士和俄语翻译硕士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其中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于2008年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各类研究生3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7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25人。五十余年来外国语学院向社会各用人单位输送了各类本、专科、研究生毕业生近万人,被誉为自治区外语人才的摇篮,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学院已经发展成为自治区和“三北”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学科。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10万

    ]
  • 文学院前身汉语言文学系与母校同龄,始建于1952年,校址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民族地区最早设立的师范专业之一。1954年,汉语言文学系随母校一起迁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经过多年建设,汉语言文学专业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师资力量较强、学术影响较大的专业之一。马国凡、宋萧平、屈正平、雷成德、温广义、可永雪等一批著名学者、专家先后执教于本专业,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4年,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资格。2002、2003年分别增设新闻和对外汉语两个本科专业;2012年,秘书学获批为本科新增专业,于2014年招生,就业情况良好。1999、2009、2013年分别增设学科教学(语文)、汉语国际教育、新闻与传播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8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资格。业已形成了研究生、本专科、成人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等不同教学层次,以及融教学、科研、师资培训、职业技能训练、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办学模式。2003年2月,文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学院设有汉语言文学系、汉语系、新闻系、汉语国际教育系和秘书学系,并设有语言研究所、文学研究所、新闻与影视研究所、人文教育与实践教学中心。2016年1月,新闻系由我院剥离,与蒙古学学院、传媒学院相关学科成立了新闻传播学院。目前,我院拥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社科研究基地2个,自治区重点学科2个;在职教职工60余人,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60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近300人,教育硕士近100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60余人,函授学员200余人。学院还承担了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和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并与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作,承担了高级秘书及公关员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试工作,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社会化,办学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态势。文学院历史积淀深厚,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现有教授16人,副教授25人,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和在读博士23人,四十岁以下教师全部具有博士以上学历。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3人,自治区优秀教师1人,教坛新秀2人。入选“草原英才”计划2人,获“明德教师奖”2人,获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聘任国内知名专家杨义、李修生、王岳川、詹福瑞、张福贵、左东岭、李德山、黄征、舒乙、查洪德、赵金铭、刘壮等为学院兼职教授。汉语言文学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020年),2021年获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国古典文献学为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2008年)。2006年以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规划课题17项,教育部课题8项,自治区社科规划课题21项,内蒙古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项目7项,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研究课题15项;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教材和专著50余部;获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40余项。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10万

    ]
  • 内蒙古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前身为物理系,始建于1952年,与内蒙古师范大学同龄。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工62人,其中有专任教师50人、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13人、副教授20人、高级实验师2人、高级工程师1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草原英才6人、博士学位37人。另外,聘有5名客座教授和8名兼职教授。学院自1958年招收本科。1993年开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并招收专科,2001年该专业招收本科;2003年物理系扩建为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004年开设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并招收本科;2013年开设材料物理专业并招收本科;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9年学院党总支升格为党委。2020年,为服务国家教育战略,新设职业教育师范专业,培养教师、工程师“双师型”专门技术人才。2021年7月,学院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物理学学科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截至目前,学院在校本、硕学生1191人。学院设有物理学系、电子学系、材料系、实践创新部和实验中心,设有物理学(蒙、汉)、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师范类)、材料物理4个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专业被评为“自治区品牌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为自治区重点学科,在校本科学生1065人。现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一个,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分别是物理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另有两个与物理教师教育有关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分别是课程与教学论(物理)学术型硕士点和学科教学(物理)专业学位硕士点,在校研究生126人。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配备有先进的仪器设备,藏有丰富的文献资料。现有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4个校级研究所机构,实验室用房总面积160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总价值6240余万元。近5年,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多项,经费达1800多万元,发表SCI收录研究论文共60余篇。学院与中科院物理所、沈阳金属所、包头稀土研究院、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代尔伏特理工大学、日本室兰工业大学以及蒙古国国立大学等建立了长期教学科研合作关系,联合培养学生和合作进行科研项目,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交流。近70年,在自治区、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一直致力于内蒙古地区基础物理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积极发展新兴专业和应用性学科,为自治区及周边省区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基础物理教学人才,为振兴和发展自治区基础物理教育和民族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科学研究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基础研究向优势产业转化,积极为自治区“五化协同”发展提供科技引领和人才支撑。我院选送的学生舞蹈作品《舞动的琴弦》荣获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专场一等奖,视频作品荣获2018年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百佳创意短视频”称号!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时任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曾一春,时任自治区主席布小林,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刘奇凡,以及教育厅、科技厅等领导先后莅临学院进行了走访调研。未来,我们将我们将聚集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深化基础物理教育教学改革,产出高水平科技成果,守正创新,为推进内蒙古师范大学“双一流”建设而努力奋斗!【内蒙古自治区功能材料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简介】内蒙古自治区功能材料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4年。现有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分别为磁学与磁性材料、材料设计与计算、新能源材料与技术以及稀土功能材料。科研团队现有研究人员35人,其中高级职称31人,获得博士学位的3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具有国外学习工作经历的1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都有为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内蒙古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特古斯教授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现有面积2100平米,仪器设备价值5000余万元。近3年,实验室人员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19项,项目经费约800万元。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的5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得自治区科技三等奖2项。重点实验室有超高分辨透射电镜(JEM-2100F)、高分辨扫描电镜(SU8010)、变温X射线衍射仪(Empyrean)、光学浮区单晶生长仪、振动样品磁强计(VersaLab)、原子力显微镜(CypherS)等精尖设备,引进多名高层次人才和相关专业博士加强了科研团队。作为内蒙古地区材料与能源领域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创新性平台,实验室研究方向和内容紧密结合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特色资源,经过十几年的建设,研究方向、科研团队、科研能力和服务能力不断完善。十几年来,立足内蒙古,面向国内外,在磁性功能材料、太阳能转化和储备、稀土功能材料研究与开发、功能材料设计与计算、高岭土、环境友好材料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内蒙古自治区稀土功能与新能源储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简介】内蒙古自治区稀土功能与新能源储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2020年,并获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认定。承担学院和重点实验室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技术孵化、成果转化、产业化的任务。工程研究中心立足内蒙古自治区特色资源,利用稀土资源,大力发展稀土材料、稀土磁性功能材料、磁制冷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和稀土储氢材料。以蒙古高原的太阳能、风力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光伏材料、储能技术。在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无机太阳能电池材料、锂电池材料、锂电池储能技术开发领域取得了前期成果。工程研究中心以推动稀土材料、光伏材料、新能源储能行业技术进步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原则,充分发挥其在材料领域的研究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作用,通过技术创新,增强产品和行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工程中心已经建立稀土发光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锂离子电池中试生产线。承担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4项,项目经费达到300多万元人民币。中心将努力发展成为在稀土功能材料、光伏材料、储能领域内能够引导行业发展、制定行业标准、地区标准和国家标准的技术平台,打造成内蒙古地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基地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10万

    ]
  • 内蒙古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于2019年8月27日揭牌成立。政府管理学院的设立,高度契合了学科建设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需求,顺应了社会主义新时代对高素质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2019年8月26日,内蒙古师范大学发布关于举办“民族地区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与发展论坛暨内蒙古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揭牌仪式”的通知。2019年8月27日,内蒙古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揭牌成立。内蒙古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成为自治区首家也是全国民族地区第一家政府管理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简称:内师大 地区: 内蒙古 学制:3~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2.10~3.60万 班型:集中班 类型:师范类、公办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路81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师大博学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友情链接:中教互联中教互联官网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