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前身汉语言文学系与母校同龄,始建于1952年,校址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民族地区最早设立的师范专业之一。
1954年,汉语言文学系随母校一起迁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经过多年建设,汉语言文学专业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师资力量较强、学术影响较大的专业之一。马国凡、宋萧平、屈正平、雷成德、温广义、可永雪等一批著名学者、专家先后执教于本专业,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4年,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资格。2002、2003年分别增设新闻和对外汉语两个本科专业;2012年,秘书学获批为本科新增专业,于2014年招生,就业情况良好。1999、2009、2013年分别增设学科教学(语文)、汉语国际教育、新闻与传播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8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资格。业已形成了研究生、本专科、成人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等不同教学层次,以及融教学、科研、师资培训、职业技能训练、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办学模式。
2003年2月,文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学院设有汉语言文学系、汉语系、新闻系、汉语国际教育系和秘书学系,并设有语言研究所、文学研究所、新闻与影视研究所、人文教育与实践教学中心。2016年1月,新闻系由我院剥离,与蒙古学学院、传媒学院相关学科成立了新闻传播学院。目前,我院拥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社科研究基地2个,自治区重点学科2个;在职教职工60余人,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60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近300人,教育硕士近100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60余人,函授学员200余人。学院还承担了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和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并与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作,承担了高级秘书及公关员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试工作,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社会化,办学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