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绘地理信息学科由土木工程测量教研室发展而来,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8年在土木工程学院成立国土测绘与信息工程系,2016年6月成立测绘地理信息学院。学院下设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三个专业教研室。设工程测量、摄影测量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三个教学实验室,研究型实验室包括卫星导航定位(含GNSS地面基站)实验室、定量遥感实验室、城市三维影像处理实验室、城市数字化空间模拟实验室。主要科研平台:山东省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数字城市工程技术中心。另外设山东建筑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研究所、山东建筑大学遥感与GIS研究中心。学院现有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拥有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大地测量与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三个二级学科方向)、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点(测绘遥感GIS研究方向)、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点(工程测量与BIM研究方向),与欧洲、美洲、澳洲等高校有交换培养本科生、研究生计划。目前在校本科生700人,研究生58人。学院现有教职工5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1人,专任教师博士化率达75%。测绘地理信息学科带头人、校长靳奉祥教授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首批入选者,瑞士洛桑高等工业大学(EPFL)客座教授。近年来,测绘地理信息学科发表论文300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5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6部,承担和参与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20项,纵向横向科研经费2000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700人,研究生58人,在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各类科技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10余项、省级奖励30余项,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居省内同类专业前列。毕业生考研率在20%以上,升入包括国内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还包括英国、美国及香港地区的的大学。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00万
] -
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学科创建于1983年,管理工程学院成立于1999年,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和“工业工程”三个一级学科;1个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理论”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中设“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数字化集成管理”研究领域,招收博士研究生;1个“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工程管理和工业工程专业硕士授权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被评为“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拥有1个建筑工程管理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教育厅新型智库;现有6个本科专业,1个工程管理中美合作办学本科项目,其中工程管理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工程造价为省级一流专业;现有教职工96名,专职教师78名,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29名;博士47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30名;有1人获得山东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目前在校本科生约3100人,在校硕士研究生约150人。十三五期间学院将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省内一流、国内知名、面向国际、共享共赢”的发展定位和“准确定位、聚焦目标、精准发力、共享共赢”的工作思路,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5.40万
] -
机电工程学院是1956年建校之初最早设立的院部之一。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机械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3个本科专业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1个专科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机械工程是我校进入全国前70%的六个学科之一。机械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省级品牌专业、山东省首批应用型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专业。目前学院在校本专科生2300余人、研究生120余人。学院教师96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39人,兼职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42人,博士45人,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各类拔尖人才12人。学院设有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等11个研究机构、机械工程创新技术等12个实验室。拥有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业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研究工作。近5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20多项,省部级课题30余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7项;出版著作和教材70余部;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4项、教学比赛奖9项。一贯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获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励400余项,授权和申请发明专利500多项。学生就业率连续八年位列学校前三名,为社会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00万
] -
专业办学-砥砺奋进,厚积流光。学院本科办学历史可以追溯至1959年,我国第一代建筑师、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伍子昂教授和我国第一代城市规划专家、毕业于中央大学的方运承教授,作为专业教育奠基人和主讲教师,分别开办了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1979年和1984年相继恢复城市规划与建筑学本科招生,蔡景彤、缪启珊等前辈与来自国内多所名校的外聘教师一起艰苦创业,为专业办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5年成立建筑系。2000年,建筑学专业首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专业教育评估。2002年,学院开始硕士研究生招生。2004年,建筑系更名为建筑城规学院。同年,城市规划专业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评估。2006年与新西兰Unitec理工学院开展中外联合办学,拓展了国际化办学渠道。开设绿色建筑设计、建筑遗产保护设计专门化人才培养方向,形成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2009年,创办风景园林专业,建筑城规学院步入了建筑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三个专业、学科三位一体、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格局。随着2013年我院第一批博士研究生的招收培养,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趋向完整。2014年,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研究生教育均以双优获评国家专业教育评估6年合格有效期;建筑学一级学科获批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9年,建筑学专业本科、研究生教育均以双优获评国家专业教育评估6年合格有效期,建筑学、城乡规划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风景园林获评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得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本科课程获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群)2门。学科发展-继往开来,弦歌不辍。学院现拥有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绿色建筑协同创新中心、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获批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携手黄居正、王昀、刘东洋、梁井宇等建筑学届知名学者设立山东建筑大学建筑设计艺术(ADA)研究中心。长期依托传统优势学科基础和资源,积极拓展校内外专业实践平台,包括1所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和百余家高水平科研设计单位等多个地市联合培养基地。2013年,“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理论”学科入选“泰山学者特支计划”。2016年,建筑学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城乡规划获评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加大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人才引入与培养力度,建设院士工作站。强化建筑设计、规划设计三个学科规划设计及理论核心基础建设,突出生态绿色与数字理念及技术融入,续延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研究,拓展城乡规划设计体系研究领域,形成一体多翼学科发展格局。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高水平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出版学术著作、教材50部,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0余篇。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教学、设计成果奖励50余项。以人为本-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学院在职教师132人,其中专任教师116人,教授24名、副教授52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62名。教师队伍中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突贡专家、泰山岗特聘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以及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筑学分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城乡规划分委员会委员。建筑城规学院业已成为教育教学水平较高、学科水平省内领先、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学科研单位。目前本科在校生1200余人,硕士研究生370余人,博士研究生27人。学院学生连年在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观摩与评选、全国大学生规划设计竞赛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全国大学生设计竞赛、“园冶杯”风景园林(毕业设计)国际竞赛等国家级竞赛与评优中屡创佳绩,获奖数量及获奖奖次位居同类竞赛前列。国内外高校研究生录取率达40%以上,学院毕业生进入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60多年来为国家和山东省培养了50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为地方经济与城市建设做出重大贡献,是城市建设领域重要的优质人才培养基地。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00万
] -
交通工程学院始建于1995年,其前身是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系,2012年4月成立交通工程学院。学院下设道路与轨道工程系、桥梁与隧道工程系、交通与物流工程系三个系和道路与交通工程实验室。校企合作成果显著,道路与交通工程实验室于2010年由企业注资1000余万元完成校企共建,为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1年、2016年连续被评为“十二五”和“十三五”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学院设有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分道路桥梁、轨道交通两个方向)、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四个本科专业。其中,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于2019年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等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及桥梁与隧道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和土木水利领域(桥梁方向)工程硕士授予权。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泉城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东省高校十大师德标兵1人,山东省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教师博士化率达88.64%(据全校第一)。成功获批第四批国家外专局高端专家项目,聘请国际著名的道路工程专家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INSA)Chazallon教授为高端专家,这也是我校获批的第一个国家级高端专家项目,并于2017年入选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近五年来,学院发表论文200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90余篇,主编国家行业标准1部、山东省地方标准4部,出版教材著作10余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科研成果鉴定19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获国家专利30余项。在废旧橡塑合金稳定型改性沥青改性机理、基于组学技术的基质沥青老化基因鉴定及老化机理、微纳观跨尺度界面增强的SBS/CNTs复合改性沥青结构-流变耦合机理、循环荷载作用下拉力型岩土预应力锚界面粘结劣化的宏细观机理、富水复合地层盾构隧道开挖面渐进性失稳破坏机理、强震作用下曲线梁桥的破坏机理与减震控制研究、桥梁结构船撞可靠度研究、矩形管翼缘曲线组合梁弹塑性弯扭屈曲破坏机理研究、多源城市时空数据驱动的流动人口爆发性出行特征挖掘及预测研究、非机动车和行人影响下的动态交通分配问题、城际公交换乘枢纽与城市地域空间的耦合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在稳定型橡胶改性沥青与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的研究、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的研究、沥青混合料温拌材料及成套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新型大型钢桥桥面铺装技术、低滚阻沥青路面研发技术、彩色沥青路面研发技术、湖相软土路基处理技术、无砟轨道路基沉降控制技术、内河桥梁船舶防撞技术、城际交通枢纽为中心的城市换乘网络规划关键技术、济南市公交指挥系统开发等工程应用技术领域取得多项创新成果。科技成果在全国16个省近100项工程中得到了推广应用,直接经济效益近20亿元。拥有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高性能绿色路用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道路工程绿色建造与性能提升工程实验室和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配备了国际先进的仪器设备500余台套,总价值5000余万元(企业投资1000余万元)。与30余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逐渐形成“校企深度融合、学科交叉特色显著”的专业实践育人新模式。教师教学质量、学生评教评分居全校前列,《地方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2017年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道路工程材料》、《道路勘测设计》、《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和《交通规划》为校级精品课程。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1200余人,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学生教育建立了实践竞赛、就业校友、经典阅读、传统文化和行为习惯养成五大工作平台,形成了成长-成才的服务体系。学院2017年承办了山东省首届交通科技大赛,学生荣获国家级、省级等科技竞赛奖励30余项。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居于省内同类专业前列。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00万
] -
热能工程学院现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创办于1978年,是国内较早创办该专业的院系。学院前身为1985年成立的城市建设系,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得绿色建筑能源与环境系统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3年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拥有二级学科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和一级学科能源与动力工程和土木工程(暖通方向)等6个硕士点和绿色建筑能源与环境系统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在校研究生163名,本科生1600余名。“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连续被确定为省“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2008年被省政府批准为设置“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是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前后3次通过全国专业评估,是山东省特色品牌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山东省特色专业。热能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79名教职工,专业教师63人,其中教授15名,高级职称人数占教师总数的77.6%;教师中博士40人,在读博士4人,专职教师博士化率70%。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名,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人。建设有山东省建筑节能技术优秀创新团队,山东省高校建筑复合能源技术优秀创新团队。学院设有5个教研室、4个研究所和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依托山东省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山东省重点学科,经过学校精心组织,兄弟院系共同努力,学院先后建设获批了教育部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集中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实验室,山东省绿色建筑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及能源与动力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为科学研究、产学研一体化搭建了有力平台,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学院资料室藏书9000余册,中外学术期刊77种。综合实验室总面积3800平方米,设备总件数1345台,设备总值1995万元。较好地满足了教学与科研需要,为学科、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持。学院注重在城市建设实践中发挥学科优势,突出研究专长,注重应用研究。凝炼科研方向,形成研究特色。近年来共承担或完成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9项,国家自然基金8项,省部级课题25项。获得科研经费1800余万元。出版学术著作、教材20余部,发表论文262篇,其中三大检索90余篇。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紧密围绕绿色建筑发展需要,对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高效利用及建筑节能等技术进行了长期系统研究,初步建立起以浅层地热能和天燃气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技术研究为特色,形成了复杂工程换热体系传热分析、地源热泵空调技术和燃气高效利用技术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培养质量,立足学科方向和专业特色,积极构建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工程。近年来,我院学生创新骨干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和创业计划竞赛、全国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和学术科技竞赛、人工环境工程奖学金等国家顶级科技创新和专业竞赛中,231人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75项,35名同学参与的项目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1年单美群同学参加全国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的人环奖竞赛,在包括清华、同济、东南大学等137所参赛知名高校及其近2000名参赛者的竞赛中,获得第一名,荣获一等奖。社会实践英才辈出,先后3支团队当选团中央级实践团队、5支当选省级重点实践团队,建立了一个团中央级实践基地。依托创业教育培养出山东省首届十大创业之星王旭飞、校十佳郑辉等创业尖兵。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素养的增强,有力提升了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我院多次荣获“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60年来,学院先后共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近万余名专业技术人才,为山东省的城市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已成为山东省该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研究中心。为进一步促进学科发展,开阔学术视野,适时掌握学科前沿动态,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目前已与清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国内著名院校及美国、德国等国外院校建立了合作研究、合作培养关系。学院还与省科学院、海尔集团、格力空调公司、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省质检院、省建筑设计院、同圆设计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和科研单位合作,加强深度产学研融合。学院成功举办了“泰山学术”论坛、国际建筑能源与环境技术研讨会等国内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讲学、指导,积极开展与相关学科、国内外科研、企事业单位的联合攻关,强固学科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00万
] -
商学院拥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工商管理(MBA)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中澳合作办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点;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校企合作会计学(金融外包方向)6个本科专业;会计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4个本科双学历双学位辅修专业;中澳合作办学会计和国际商务2个专科专业;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十三五”山东省人文社科新型智库研究平台;校级精品课程4门;工商管理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会计学专业为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工商管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和商科双语课程教学团队为校级教学团队。学院有教职员工83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1人,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1人,教授及副教授40人,博士及在读博士40人,博士生导师7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硕士生导师36人,兼职硕士生导师16人。学院设有2个研究中心,3个研究所和3个实验室,16个教学实践基地;先后与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大学、美国的波特兰大学、德国的德根多夫大学、马来西亚精英大学和英国的朴茨茅斯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达成学分互认合作协议。科学研究方面,近年来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山东省计算机应用成果二等奖2项;山东省软科学奖及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30余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山东省科技重大项目1项;住建部、省社科规划、省自然基金等省部级项目40余项,横向课题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CSSCI、EI等收录60多篇,出版著作及教材40余部。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商学院遵循商科发展的客观规律,借助学校建筑类、房地产类等相关专业的传统办学优势,构建与企业和政府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发展平台;贯通素质教育、学历教育和本科教育各个办学层次,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国际视野、具备丰富经济、管理理论知识,素质全面、实践能力强的开放性、创新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0%以上,毕业生基础扎实、素质全面、能力突出,就业情况好,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2018年商学院毕业生有39人考取研究生,其中,被国外名校录取的占研究生录取总数的四分之一;学院保持出国继续学习的学生人数不断提高,至今出国留学的学生总数达320人以上,他们的学业和事业发展良好。我校为国际留学生增加商务管理本科专业(全英文授课),商学院负责专业教学工作。在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内外合作伙伴共享共赢的理念下,商科国际化教育将持续创新发展。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6.00万
] -
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始于1958年设立的“城市建设系”,1999年更名为“环境工程系”,2004年更名为“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简称“环境学院”)。环境学院目前设有4个本科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和生物工程。现有1个博士项目: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理论;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市政工程、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市政工程方向);1个在职工程硕士授权点:市政工程。拥有1个国家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1个省级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1个省级研发中心:山东省城市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给水排水综合实验室;1个省级清洁生产评估中心。学院共有92名在职职工,外聘兼职院士1人,海外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授:16人:张克峰、武道吉、王洪波、李梅、邢丽贞、谭凤训、陈文兵、张志斌、孙友敏、吴俊森、任会学、刘建广、刘静、母锐敏、刘兵、刘汝鹏副教授:34人张兆海、陈淑芬、刘静、许兵、陈冬辰、韩庆祥、孔进、王永磊、王琳、尹萌萌、张向阳、徐景涛、王静、薛维纳、亓小宇、钟传青、王琦、许文、贾祥凤、朱丽、朱兆亮、张华、谢冰、王金鹤、孙翠珍、张彦浩、张桂芹、盖磊、王宁、刘雷、杨义飞、马桂霞、张素、李雪梅博士:60人张克峰、武道吉、王洪波、赵茜、李梅、邢丽贞、陈文兵、陈淑芬、许兵、茯苓、张志斌、王永磊、王琳、王凯、罗从伟、尹萌萌、栗静静、张向阳、徐景涛、张春明、王静、张金凤、钟传青、姜天翼、孙友敏、许文、任会学、贾祥凤、魏晓峰、朱丽、刘建广、朱兆亮、张华、谢冰、王金鹤、孙翠珍、张彦浩、刘静、母锐敏、张桂芹、王宁、刘雷、杨义飞、马桂霞、马永山、侯书国、李雪梅、邵媛媛、朱艳艳、刘汝鹏、刘兵、王志峰、丁万德、杨竹慧、郭宁、成小翔、沈河溪、李照、杨雪、张凤霞专任教师79人,包括实验室所有人员。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00万
] -
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始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1998年,国家教委进行本科专业调整,原建筑工程和交通土建工程等专业合并为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系相应更名为土木工程系,2002年4月成立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和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本、专科专业各一个,开办了土木工程专业国际留学生本科项目。土木工程专业为山东省一流学科。学院现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建筑与土木工程、测绘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拥有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建筑结构鉴定加固与改造重点实验室。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00万
] -
外国语学院始建于1999年,先后经历外语教学部、外语系,2006年4月成立外国语学院。学院现有英语和德语两个本科专业,一个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其中,英语专业为山东建筑大学“重点学科”与“名校工程建设项目”。英语专业现有3个培养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建筑英语特色)、跨境电商(校企合作)和翻译与本地化(校企合作)。德语专业现有2个培养方向:经贸领域和跨境电商(校企合作)。翻译硕士学位点现有英语笔译、英语口译和德语笔译三个领域。学院现有教职工121人,专职教师10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0人,博士25人,在读博士10人。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学院每年聘请英语与德语外籍教师7-8名。近几年来,教师教学比赛成绩显著,先后获山东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18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复赛冠军、全国总决赛第八名,2019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半决赛特等奖、全国总决赛季军,第九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山东赛区特等奖、全国总决赛第八名,第十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山东赛区特等奖、全国总决赛三等奖。科研方面,学院目前拥有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一支,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2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4项,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20余项,获山东省人文社科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4项及其他厅局级成果奖多项。近几年来,出版学术专著、译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高水平SSCI期刊论文2篇、CSSCI期刊论文20余篇。学院现有在校研究生、本科生747人。其中,本科生673人,研究生74人。近年来,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成绩突出:2018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突破20%,毕业生综合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勇夺2018年“创青春”浙大双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铜奖、山东省金奖;获得2017年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018年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2019年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获得2019年第十六届“挑战杯-鲁南制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两项。另外,外院学子在“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重大比赛中历年来均保持优异成绩。外国语学院教学基础设施完备,教学、实验、办公用房面积4000多平方,共有视听室、语音室16个。学院建立了先进的同声传译室,为我院翻译硕士及翻译本地化学生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资料室165平方米,院存图书资料8000余册,影音资料2200盘,订阅外文期刊85种,外文报纸7种。学院将校园英语教学调频电台、卫星电视节目接收系统与大学英语教学局域网联为一体,构成学校外语教学设备支撑体系,为同学们自主学习外语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院依托山东建筑大学建筑与土木学科优势,以夯实学生专业基础为起点,打造建筑英语和经贸德语特色,采取校企合作、中外合作和辅修第二专业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就业广开渠道。学院与山东智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济南译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双泽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青建国际集团、译国译民有限公司、莱博智亿帆环球科技(济南)有限公司、北京凤凰壹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实行校企合作或“订单式”培养,真正实现了专业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顺利对接。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学院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德国慕尼黑大学及亚琛工业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及朴茨茅斯大学、马来西亚精英大学等国外数十所高校深入开展交流合作。近几年来,先后选派70余名学生进行境外留学交流,扩大了学院和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社会服务方面。学院依托外语学科特点,努力打造“三中心两平台一空间”服务体系,即外语培训服务中心、翻译咨询服务中心、出国留学服务中心,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平台、外文广播平台,外文创客空间。该体系围绕服务学生、服务教学,更好地丰富课堂及活动载体,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同时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提升服务质量,打造产学研合作发展新模式,为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外语专业知识扎实、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突出的高层次、复合式、应用型外语类专门人才而努力!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00万
] -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始创于1956年,现有“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理论”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共建)、“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控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5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200余人。学院依托行业优势,在绿色建筑与智慧城市、建筑电气、信息与通信技术、智能系统与控制等领域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学院拥有山东省智能建筑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数字城市及智能建筑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高校新型人机协作智能技术与机器人系统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绿色建筑协同创新中心(共建)、山东省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基地等科研创新平台,实验室总面积4700余平方米,固定资产3500余万元。学院现有教职工106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51人,博士55人,博士研究生导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48人。拥有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和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领军人才团队,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泰山学者领军人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称号者17人,有3人次连续多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学院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山东省首批应用型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山东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山东省智能建筑技术省级教学团队和9门省级精品课程等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国家奖、省级奖300余项。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00万
] -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始于1984年,三十多年来,学院秉承“德艺双馨,道器合一,激扬创新,设计未来”的办学宗旨,办学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拥有环境设计、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风景园林、工业设计、广告学6个本科专业,8个专业方向,拥有设计学、美术学、风景园林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艺术硕士(MFA)、风景园林硕士(MLA)、工程硕士(ME)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与英国利兹贝克特大学合作办学环境设计本科项目。目前在校生近2491人,其中在读研究生234人。学院有一支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27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46人,博士28人,专任教师中硕博士比例90%以上。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5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中国有成就资深室内建筑师1人,中国杰出中青年室内建筑师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学院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环境设计”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山东省一流专业;《环境艺术综合设计》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设计学”学科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工业设计”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齐鲁建筑文化艺术与环境设计研究基地”为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为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年来,学院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85项,厅局级奖励195项,出版著作(教材)2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文化部人文社会科学、山东省社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等科研项目100多项。学院贯彻特色发展理念,指导学生在专业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和省级奖项达2000多项,多年来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艺术学院主办了第18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山东省社科论坛、山东风景园林教育联盟会议等,承担了《孔庙文化世界行》、《中国民居山东卷》《山东古建筑》等国家级出版社重点规划图书的编纂,成为山东省齐鲁建筑文化研究的重要基地和遗产保护研究的重镇。面向山东省城乡建设实践,服务齐鲁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承担了一系列历史研究与遗产保护重大课题,有力推动了山东省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许多成功范例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媒体广为报道。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0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