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师大博学 > 山东科技大学 > 招生学院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 简称:山东科技
  • 地区: 山东
  • 类型:理工类、公办
  • 学制:2~3年
  • 学费:¥2.00~6.60万
  • 班型:周末班
  • 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湾港路579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成立于2020年1月,由原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合并组建而成。安全工程系起源于1960年创立的山东煤矿学院矿井通风与安全教研室,环境工程系起源于1989创立的山东矿业学院济南分院综合工程系矿山环境工程专业。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成立于2019年7月,由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市应急管理局、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共建。旨在通过高校、政府、企业,促进安全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应急人才培训、应急信息共享、应急资源整合、应急方案设计、应急产业引领,实现政校企资源整合与共享。为社会输送政府、产业亟需的高质量应急人才。学院现有安全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安全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资源与环境(安全工程、环境工程专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重要支撑学科。有安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安全工程为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环境工程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现设三个教学系和一个教学工程中心,现有教职工93名,其中教授21名,副教授29名,4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全部获得博士学位。教师中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国家安全生产专家2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2人、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应急管理专家3人。学院拥有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矿业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矿山灾害预防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山东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煤炭开采安全与环境保护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矿山空区灾害与塌陷地治理111引智基地、山东省学校安全应急教育中心等多个国家与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获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篇,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4项。近五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在内的国家级项目62项、省部级项目78项,纵向项目经费达5846万元;承担企业委托横向项目200余项,总经费7543万元;发表SCI收录论文415篇、EI收录论文59篇;出版著作、教材37部;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275项,其中成功转化39项;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42项。学院坚持国际化、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世界一流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学术交流、科研合作、讲学和研究生联合培养。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西弗吉尼亚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滑铁卢大学;日本长崎大学、九州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昆士兰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学院秉承“厚德笃学,求实拓新”的院训,立足安全与环境工程学科前沿,面向国家和行业发展需求,以培养人才为第一要务,以建设可持续发展安全环境为第一目标,助推学校建设成为工科主导、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山东科技大学座落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占地约3000亩,环境优美,学校建校于1951年,是一所工科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山东省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测绘与空间信息学院(简称测绘学院)成立于2007年,其前身是地球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已有60余年办学历史,是我校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是学校“工程学”山东省一流学科牵头建设单位。学院现设4个教学系、1个实验中心、4个办公室。拥有教职工97人,专任教师77人,博士生导师28人(含兼职15人),教授22人,副教授29人,具有博士学位75人。学院双聘两院院士2人、柔性引进长江学者1人,兼职博硕士研究生导师53人、山东省产业教授9人。已形成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研究特色鲜明、发展潜力较大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一级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地理学”硕士一级学科,资源与环境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测绘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重点实验室或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7个,其中国家级平台、部委平台各1个,省级平台3个。本学科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信息化测绘、对地观测与导航、地理国情监测等方面的重大需求,以测绘为主的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发挥学科优势,突出海洋特色,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知名学科。依托“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一级学科,设置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和海洋测绘等4个本科专业方向,其中测绘工程(含海洋测绘方向)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为理工融合示范专业。学院目前在校本科生1494人,硕士生597人,博士生47人。注重加强基础教育、技术技能教育和素质教育,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多项。本科生英语四级统考、计算机基础统考均取得优秀成绩;本科毕业生考研率保持在40%左右;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名列学校前茅。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等500余项,总经费上亿元。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测绘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及中国海洋工程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项奖励40余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20余部,在REMOTESENSENVIRON、ISPRSJPHOTOGRAMM、IEEETGEOSCIREMO、JGEODESY、中国科学、测绘学报、地球物理学报、遥感学报等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了300余篇学术论文。学院先后与自然资源部多个研究院所或中心、中国科学院多个研究所、相关知名院校、省内外测绘、海洋、国土、交通、水利、煤炭、地矿、石油、规划等科研和生产单位以及相关高新技术企业或公司进行教学和科研合作,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俄罗斯、乌克兰、英国、法国、瑞士、波兰等国家的相关学校及国际组织FIG(国际测量师协会)、ISM(国际矿山测量协会)和IAG(国际大地测量协会)等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每年邀请20余名院士和国内外专家、教授来校为师生举办学术讲座。根据近五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结果显示,我院的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一直在国内名列前茅,其中2019年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竞争力排行榜全国第三位,测绘工程专业全国第六位。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教评价网等联合发布的2017-2018年研究生教育分学科排行榜——测绘科学与技术,我校测绘学科位列全国第六位。官方公布的最新全国学科评估中,我校测绘学科位居全国同类学科前7-10位区间。本学科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测绘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并应用于重大工程建设中,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地科学院)具有较为悠久的办学历史,地质学科是我校最早设置的专业学科之一。1958年开始招收“煤田地质与测量”专业,1971年成立地矿系并创办“矿井地质”专业,1972年开始招收“煤田地质与勘探”和“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本科专业;1980年煤田地质专业和矿山测量专业合并成立煤田地质系,1993年煤田地质系更名为地球科学系;2000年6月成立地球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07年12月成立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年3月更名为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下设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下设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在资源环境领域具有地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有5个本科专业。“地质工程”为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为山东省“十二五”特色重点学科,“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和山东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学院有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十三五”山东省高校深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靠我院。有校级重点实验室3个:油气形成与富集机制重点实验室、地质环境与灾害重点实验室、资源地球物理探测与信息重点实验室。现有在校生近1600余人,其中博、硕士生300余人。学院师资力量较雄厚,现有教职工9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21人(含客座6人),教授17人,副教授(包括高级实验师)38人,具有博士学位75人,博士后24人,国外留学人员14人。学院师资结构合理,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1人、国际“斯潘迪亚罗夫奖”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煤炭行业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千名知名专家4人、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2人、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山东省杰青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人。学院注重加强基础教育、技术技能和素质教育,建立了二十余个教学实习实训基地,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学生培养质量得到社会认可,连续多年本科毕业生考硕率在50%左右,一次就业率在95%以上。学院具有较强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能力,在煤田地质、石油天然气地质、煤层气地质、水文地质、水资源与水环境、遥感应用技术、古生物与地层学、地球物理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优势。连续多年国家级项目获批数和经费数居学校前列。近五年,承担国家级项目60余项,获各种科技奖励7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0余项。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联合办学,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矿所和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省地矿局、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山东煤田地质局、胜利石油管理局等科研和生产单位进行教学和科研合作,与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美国、韩国等国家的相关学校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主要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等学科的教学、科研与开发工作。设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点下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新能源控制与节能技术,光电检测与控制等7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点,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控制工程、电气工程专业领域(分别隶属于能源动力、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2013年入选青岛市首批市校共建重点学科,2015年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2016年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在2016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B类,2019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31位,进入前16%,2020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位列世界百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设岗学科。学院现有教职工127人,其中教授27人,副高级职称3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9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青4人,国家优青1人,国家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领军人才1人,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4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杰青1人,山东省优青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青岛市顶尖人才团队领军人才1人,青岛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2人,青岛拔尖人才1人,青岛西海岸新区区外引进顶尖人才1人、领军人才1人、紧缺人才3人。另有双聘院士2人、客座院士3人。学院建有10个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平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数字图象处理》,国家级教学团队--“数字图象处理课程教学团队”,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具有地方与行业双重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另有15个省级教学质量工程平台,自动化专业(群)是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群),并入选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高端装备)建设专业(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学院建有矿山安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矿山生产安全检测技术与设备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八六三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产业化基地、山东省机器人与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铝离子动力和储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机器人与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机器人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矿山安全监测技术与系统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安全监测监控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近年来,学院相继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2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0余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学院在Automatica、IEEE汇刊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研发出我国首台矿用机器人——喷浆机器人、国内首例动物机器人、国际首例机器人鸟等标志性成果。2014年以来,2位教授连续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学院重视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近五年来,发起并承办了2届山东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承办了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山东赛区赛、世界机器人大赛-机器人工业设计大赛煤炭行业选拔赛等省级比赛5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等国家级竞赛中获奖百余项,省级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奖千余项;连续五年闯入RoboMaster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总决赛并获2017年总决赛亚军;连续两年获得Robocon亚太机器人大赛山东赛区冠军和2018年全国一等奖;获得2019年世界机器人大赛-机器人工业设计大赛亚军等优异成绩。学院与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布鲁奈尔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等10多所国(境)外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学院主办和承办了第十届全国技术过程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学术会议、第七届国际混沌分形理论及应用研讨会、国际图像图形学学术会议(ICIG2013)、五届国际智能信息技术学术会议(SITA)、全国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学术论坛、自动化科学与技术专题泰山学术论坛、机器人与智能技术专题泰山学术论坛等国内外学术会议15次。学院团委被授予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煤炭行业五四红旗团委称号,连续14年被评为山东科技大学五四红旗团委。学院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以“人才强院”为核心战略,科学谋划全局,努力实现学院内涵发展的新跨越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是山东科技大学专门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物理学等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单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盛纲担任学院名誉院长。学院具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平台,现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通信工程接收全英文授课国际留学生;《数字图像处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通信原理》、《随机信号分析》为国家级来华留学英语品牌课程,《数字图像处理》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同时拥有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多个国家级教学质量平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群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另拥有应用物理学等2个山东省品牌专业、《工科物理》等2个山东省教学团队、5门山东省精品课程和山东省来华留学英语品牌课程、2个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含4个二级学科)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含2个二级学科)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导航、制导与控制、光电检测与控制等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授权领域。信号与信息处理为山东省重点学科;智能光电感知与信息处理获批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太赫兹技术实验室为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青岛市重点实验室;智能传感器网络为青岛市重点工程实验室。拥有矿山安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矿山生产安全检测技术与设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学院为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青岛市智能信息检测处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学院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在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微纳传感器、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虚拟增强现实、计算机视觉、光纤传感器、无线通信、微波天线、生物医学信息处理、太赫兹技术、通信网络安全、智能传感器网络、智能仪器仪表、物联网应用技术等领域具形成特色研究优势。近年来,主持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关键技术)项目、山东省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等纵向科研课题80余项,同时承担了大量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应用开发项目,先后获得山东省科技发明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科技奖15项。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08名,专任教师96名,其中双聘院士1名,教授14名(包括9名博士生导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9名。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有59人,正在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有13人,年轻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有多名教师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省部级优秀教师、山东省十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4名。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教学团队2个,校级科研团队3个和校级教学团队3个。学院现有在校生2119人,其中本科生1685人,研究生364人(含博士生8人),国际留学生70人。学院先后荣获“山东科技大学就业先进集体”、“山东科技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工作进步奖”“山东科技大学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先后涌现出多名全国三好学生等先进个人,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智能汽车竞赛、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等中取得优异成绩。学院以党建与思想文化建设为保障强化学院规范管理,以科研和教学团队建设为基础夯实学院内涵根基,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两翼助推学院科学发展,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全面推进——党建与思想文化引领、教育教学质量深化、科研与学科建设提升、人才与师资队伍优化、学生成长成才助推“五大工程”。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是山东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院系之一,始建于1951年,历经近七十年的风雨历程,学院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为重点,以科学研究为依托,以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强化内涵建设,不断推动学院快速发展。学院现有学生3000余名,其中本科生23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600余人,另有留学生100余人。现有教职工149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45人,高级实验师6人;有外聘院士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4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9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97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4个教学系、1个实验中心(下设24个实验室)、1个制图课部和10个研究所或研究中心。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和机械电子工程外国留学生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山东省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和山东省特色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是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山东省品牌专业。学院具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学科涉及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2个一级学科。拥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机械专业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学科获批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和青岛市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重点学科,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和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矿山机械工程实验室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运输提升实验室、矿山机电技术与装备实验室是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矿山辅助运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采掘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进制造公共实训基地”获批山东省省级新旧动能转换行业(专项)公共实训基地,机械工程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学院是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授权业务中心、青岛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人才培训基地。学院先后承担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合作等科研项目3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煤矿复杂条件开采成套装备关键技术”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学院先后荣获“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近年来8次被学校授予“山东科技大学集体特别贡献奖”或“山东科技大学集体突出贡献奖”称号。学院注重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俄罗斯、新西兰、日本、越南等国家的高等院校学术机构及专家学者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学院是山东物流工程学会挂靠单位、全国煤炭高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山东省声学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山东省高校机械工程学科教学协作组副主任单位,山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单位。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计算机学院)于2016年7月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00年4月成立)更名而来,其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应用数学与软件工程系,已有30余年办学历史。2018年4月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与计算机学院合署办公。学院下设5个系、1个实验中心和5个办公室。有教职工116人,专任教师100人,其中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16人(含院外导师),副教授35人,获得博士学位教师74人,已形成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发展潜力较大的师资队伍。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杨芙清院士担任学院名誉院长,聘请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特聘教授和兼职教授。学院现有在校生2901人,其中本科生2277人,研究生624人。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核心专业。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是山东省教学团队。拥有国家级煤矿安全开采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和山东省省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数据结构》和《计算机网络》2门山东省精品课程、《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2门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电子信息工程和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点。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山东省一流学科(培育建设)、青岛市首批重点学科、在青高校服务青岛产业发展重点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是山东省“九五”至“十二五”重点学科、山东省首批确定的“泰山学者”设岗学科。拥有山东省智慧矿山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矿山物联网工程技术中心(示范)、山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青岛市物联网与软件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高校数字矿山与软件技术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50余项,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形成了人工智能、智慧矿山信息技术、大数据理论与软件方法、物联网与高性能计算、网络信息安全、Petri网理论与应用等多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学院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院先后涌现出多名全国三好学生、山东省优秀学生,许多学生荣获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和企业奖学金,在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挑战杯”竞赛中成绩突出,获奖数量多年名列学校前茅,获得2018年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总决赛冠军、中国计算机学会CSP卓越单位等标志性荣誉,学生生源质量、就业质量和层次稳步提升。学院从2006年起与东软集团、中软国际、浪潮集团、青岛软件园等知名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IT人才,2008年被山东省命名为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2011年被评为“山东省企校合作先进单位”。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00万

    ]
  • 济南校区是山东科技大学三个校区之一,坐落于山东省省会——美丽的泉城济南,是学校的发祥地之一,校址位于济南市天桥区胜利庄路17号。校区占地面积203.81亩,建筑面积12.01万平方米,资产总值1.97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045万元。图书馆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藏书27万册,电子图书350万册,电子期刊16500种,中外文数据库29个。现有在校生3070人,其中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学生1934人,校企合作本科学生1136人。有教职工23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占44%。济南校区设党工委和管委,是学校党政的派驻机构,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负责校区党政管理工作。校区现有财经系、电气信息系和基础课部3个教学单位,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金融学、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7个本科专业。现有实验室54个,其中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3个,省级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3个。校区采用合作办学模式。其中,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与美国克拉克大学开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个专业本科合作项目,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开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2个专业本科合作项目,与英国伍斯特大学开展金融学专业本科合作项目。项目采用双语或全英语授课,坚持“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努力为学生“搭建出国之桥,铺就成才之路”,形成了重实践、强能力的外向型办学特色。“十二五”以来,到校区任教的外籍教师240多人次,学生出国留学继续深造360多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山东双元(网融)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培养“会计学”本科专业,与中兴软件技术(济南)有限公司联合共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方案,依托企业,进行综合技能实训,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东营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建立就业创业实习基地14个,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山东教育电视台、《大众日报》、中青网等媒体多次报道。其中,在2015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商业信息化创新创业竞赛大陆地区总决赛中获一等奖,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采访报道,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映。“十二五”以来,共获全国级奖励313项,省级奖励323项,专利授权95项。济南校区立足中外合作办学定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特色发展理念,秉承“惟真求新”校训和“团结、勤奋、求是、创新”校风,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实施教学管一体化学风建设工程,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影响力,团结拼搏,锐意进取,为建设工科主导、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00万

    ]
  • 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于2000年,其前身是1964年成立的山东矿业学院经济系。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经济管理学院已成为具有博士、硕士、本科等完整培养体系,由工商管理、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会计、财政与金融等六个系组成,在全国和山东省具有较高影响力,特色和优势突出的经济管理学院之一。学院现有教职工11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7人、教授25人、副教授27人,已取得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69人。学院从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台湾高雄大学、中国台湾中央大学、美国Clark大学、加拿大SimonFraser大学、英国Worcester大学、德国Ansbach应用技术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聘请兼职教授17人。学院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二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技术经济及管理、会计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工商管理硕士-MBA、金融硕士);开设会计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金融学、财政学(投资学)、物流管理等7个本科专业;设有1个信息实验中心,1个循环经济研究中心,8个研究所;现有在读本科生24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600余人,留学生20余人,已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经济管理专门人才2万余人。学院拥有“技术经济及管理”山东省重点学科、山东省“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人文社科研究平台、山东省“矿区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强化建设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山东省教育厅“矿区和谐发展”研究基地、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软科学基地、山东省社科办“生态文明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基地、“山东省科学与哲学”研究基地、中央与地方共建“城市与区域经济系统”实验室等合作共建平台。学院现有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专业1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1个。学院教师承担省级教改项目10余项、省级精品课程8门、校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30余项,出版教材30余部;获得包括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在内的各类教学成果奖20余项;教师中多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十大魅力教师、学校十大教书育人楷模、教学名师楷模、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在山东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山东省微课比赛、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等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得奖励20余项。学院年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各类项目2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400万元,年均获得省部级奖励10项;年均出版学术著作10部,年均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近5年有300余篇论文被SCI、SSCI、CSSCI等国内外权威检索机构收录。秉承国际化教育理念,学院与德国Ansbach应用技术大学、美国Clark大学、美国WesternNewEngland大学、美国WestGeorgia大学、阿根廷ArturoJauretche国立大学、阿根廷Lanus国立大学、韩国Woosuk大学等多所国外知名高校,建立稳定的学生和学术交流关系。学院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组织指导学生广泛参与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一批高层次成果;组织学生参加了历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赛事,多次获得山东省及全国金奖。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90万

    ]
  •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具有近70年的办学历史,是山东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最长的学院。学院先后荣获全国高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是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单位和山东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单位。学院具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现有矿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力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有资源与环境(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管理(工程管理、工业工程与管理两个领域)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其中,采矿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矿业工程为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先后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高峰计划学科、高水平建设学科,工程力学为山东省重点学科。有采矿工程、工业工程、工程力学3个本科专业,其中,采矿工程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核心专业,工业工程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学院现设4个教学系和一个教学示范中心。现有在校学生1627人,其中本科生1211人,硕士生477人,博士生36人,另有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2人。现有教职工132名,其中教授27名、副教授33名;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名、全国劳动模范1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名、“国际杰青计划”入选者1名,有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等省部级人才称号专家8名(17人次)。学院现有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矿山空区灾害与塌陷地治理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矿业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教学平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1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学院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建设,连续三年本科生考研率保持在50%左右,其中超过60%考入双一流建设高校。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9%以上,位居全校前列。学院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通过学科竞赛、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建设等工作,培养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等多项有影响力的学科竞赛中获奖。学院近五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76项,承担国家级课题54项、省部级课题68项,发表SCI论文353篇,出版学术专著24部,授权国际发明专利6项、国内发明专利279项。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建设有矿山空区灾害与塌陷地治理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中蒙矿产资源绿色智能开发国际研究中心、中斯稀缺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国际实验室等国际合作平台,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日本长崎大学、俄罗斯库兹巴斯国立技术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近年来,派出教师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日本九州大学等高校访学或交流200余人次,先后选派100余名研究生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高校攻读学位或交流访学。学院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为己任,以创建国家一流矿业工程学科为目标,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拥有一流师资、培养一流学生、产出一流成果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山东科技大学建校于1951年,是一所工科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山东省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学校在青岛、泰安、济南三地办学,设有教学单位32个、科研单位5个、教辅单位5个、独立学院1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6个。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6100余人,研究生9040余人。山东科技大学在泰安设泰安校区党工委和管委,负责校区党政工作。泰安校区占地750余亩,校舍面积38万余平方米。现设资源学院、智能装备学院、财经学院、公共课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5个教学单位,设采矿工程研究院、煤矿充填开采国家工程实验室等2个科研机构,与重庆翔美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现有25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学生9200余人,在职教职工630余人,高级职称人员170余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60余人。有国家级、省级实验室(中心)6个,其中,“煤矿充填开采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的国家级实验室;“矿业工程综合实训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矿业工程实验中心”和“矿山机电工程实验中心”为山东省骨干学科实验室;“先进自动化技术实验中心”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校内教学模拟矿井被原国家煤炭部命名为“华东煤炭院校泰安实习中心”。校区大力实施“教学质量生命线工程”,不断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山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在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2个,山东省一流课程1门、精品课程29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线课程4门,山东省教学团队2个,山东省教学名师2名,全国煤炭教学名师1名。校区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屡获佳绩,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级奖励6项。近五年,校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0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等省部级项目24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0余项,授权专利146项,科研合同经费年均超3000万元。先后成立“泰安市岩土工程研究院”“泰山复合材料研究院”“泰安市地质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创新平台。校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服务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就业质量不断提升。本科毕业生考研升学率30%以上。大学生科技创新硕果累累,2019年参加“挑战杯”等100余项校外学生科技创新竞赛,获国家级奖励290余项、省级奖励500余项,学生发表论文200余篇。下一步,校区将基于泰安的区位优势和现有资源状况,着力打造“五大基地”,即面向煤炭行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科技创新与研发基地、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以及继续教育与高端培训基地,培养更多“厚基础、精专业、重实践、强创新、高素质”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00万

    ]
  • 学院现有7个系和1个实验中心,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工程硕士和工程管理硕士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学院现有7个本科专业,本科生、研究生2995人,教职工119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35人、博士生导师8人,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75人。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青岛市教学名师3人、青岛市拔尖人才1人、山东科技大学教学名师8人。岩土工程学科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学术带头人设岗学科和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分别为“十五”、“十一五”强化建设学科和“十二五”特色重点建设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和纳米印压为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土木工程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获得B-等次,是山东科技大学9个进入B类学科之一。学院拥有山东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岩土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岩土与结构工程“十一五”高校重点实验室、地下工程“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青岛市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市土木功能材料与智能结构工程实验室等学科建设平台;是中国煤炭学会爆破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山东力学学会爆破专业委员会等学术机构的挂靠单位。学院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全国煤炭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优秀教材一等奖1部、二等奖3部。拥有《岩石力学》《结构力学》等7门省级精品课程,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级和山东省特色专业,通过了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土建类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和岩土与地下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为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学院实验中心土木工程实验室为山东省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二等奖26项。授权国际专利和发明专利300余项。出版著作60余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7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0余篇。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主要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等学科的教学、科研与开发工作。设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点下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新能源控制与节能技术,光电检测与控制等7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点,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控制工程、电气工程专业领域(分别隶属于能源动力、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2013年入选青岛市首批市校共建重点学科,2015年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2016年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在2016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B类,2019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31位,进入前16%,2020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位列世界百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设岗学科。学院现有教职工127人,其中教授27人,副高级职称3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9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青4人,国家优青1人,国家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领军人才1人,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4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杰青1人,山东省优青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青岛市顶尖人才团队领军人才1人,青岛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2人,青岛拔尖人才1人,青岛西海岸新区区外引进顶尖人才1人、领军人才1人、紧缺人才3人。另有双聘院士2人、客座院士3人。学院建有10个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平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数字图象处理》,国家级教学团队--“数字图象处理课程教学团队”,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具有地方与行业双重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另有15个省级教学质量工程平台,自动化专业(群)是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群),并入选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高端装备)建设专业(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学院建有矿山安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矿山生产安全检测技术与设备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八六三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产业化基地、山东省机器人与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铝离子动力和储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机器人与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机器人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矿山安全监测技术与系统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安全监测监控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近年来,学院相继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2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0余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学院在Automatica、IEEE汇刊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研发出我国首台矿用机器人——喷浆机器人、国内首例动物机器人、国际首例机器人鸟等标志性成果。2014年以来,2位教授连续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学院重视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近五年来,发起并承办了2届山东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承办了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山东赛区赛、世界机器人大赛-机器人工业设计大赛煤炭行业选拔赛等省级比赛5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等国家级竞赛中获奖百余项,省级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奖千余项;连续五年闯入RoboMaster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总决赛并获2017年总决赛亚军;连续两年获得Robocon亚太机器人大赛山东赛区冠军和2018年全国一等奖;获得2019年世界机器人大赛-机器人工业设计大赛亚军等优异成绩。学院与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布鲁奈尔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等10多所国(境)外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学院主办和承办了第十届全国技术过程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学术会议、第七届国际混沌分形理论及应用研讨会、国际图像图形学学术会议(ICIG2013)、五届国际智能信息技术学术会议(SITA)、全国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学术论坛、自动化科学与技术专题泰山学术论坛、机器人与智能技术专题泰山学术论坛等国内外学术会议15次。学院团委被授予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煤炭行业五四红旗团委称号,连续14年被评为山东科技大学五四红旗团委。学院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以“人才强院”为核心战略,科学谋划全局,努力实现学院内涵发展的新跨越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文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是以法为主,文管法多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发展的教学科研单位。1992年1月组建成立人文社会科学系,2002年1月改制为文法学院,2017年12月28日,学校批准成立知识产权学院,与文法学院合署。学院现有教职工88人,其中高级职称31人,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博士)教师62人。聘任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秦瑞基为文法学院名誉院长、著名学者海信集团原副总裁郭庆存教授为知识产权学院名誉院长。目前在校本科生126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41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21人。学院现有法学、公共管理、广告学、中文等4个专业教学系,人才培养涵盖法学、法学(海洋法方向)、行政管理、广告学、汉语言文学等本科专业(方向),具有资源与环境保护博士学位授权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是法律硕士(JM)、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现有环境资源保护法学省级重点学科、山东省高等学校海洋战略与法治研究中心、青岛西海岸新区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山东省知识产权(青岛)培训基地、青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海关税收法制研究中心等教学与科研基地平台,学院与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青岛西海岸新区社会治理中心共建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响应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设有知识产权、海洋法治、社会治理等多个重点建设的特色学科方向,并组建有相应学科团队研究所。学院以创建“活力文法、厚实文法、和谐文法”为理念,践行“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学生培养一体化”的办学思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支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关键,激励创新进取,倡导厚德载物、兼容并蓄,着力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00万

    ]
  • 山东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的前身是艺术与设计学院。2007年12月,山东科技大学原土木建筑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和文法学院音乐学、广告学(设计)专业合并组建艺术与设计学院。2019年12月,艺术与设计学院更名为艺术学院。学院现设有工业设计系、音乐系、视觉传达设计系、环境设计系、4个教学系,有工业设计、音乐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5个本科专业。有工业设计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授权点,包含音乐、艺术设计2个领域。有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音乐科技”重点实验室,有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虚拟设计艺术科技”,有山东省特色专业“工业设计”,有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学院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9人。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3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2人、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设计教育分会理事1人,全国高校音乐联盟理事2人会员1人、全国高校音乐教育学会理事2人、全国戏曲音乐理论研究会理事1人、中国雕塑家学会会员1人、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1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3人会员7人、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4人。学院现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共1000余人。学院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近五年来,获全国性科技创新竞赛奖励215项、省级奖励573项,学院多次被评为校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先进单位,多年来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学院设有山东科技大学艺术研究院、山东科技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基地、山东省众创空间联盟、海尔创客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近年来,教师承担国家艺术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23项。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国内4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学院组织教师赴国(境)内高校访学交流,邀请国(境)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多次联合举办艺术展演活动。新时代,艺术学院将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工科主导、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大力开展美育教育,扎实办好专业教育,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内涵发展,努力建设特色学院、精品学院、和谐学院,为学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简称:山东科技 地区: 山东 学制:2~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2.00~6.60万 班型:周末班 类型:理工类、公办 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湾港路579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师大博学 > 山东科技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友情链接:中教互联中教互联官网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