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力与建筑学院成立于2020年1月17日,是由原山西大学电力工程系、动力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工程管理系组建而成。电力与建筑学院现有教职工195人,专任教师166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3人、副教授69人,占比49%;博士学历教师46人,占比28%。学院现有三系(电力工程系、动力工程系、土木工程系)、两中心(模拟仿真中心、专业实验中心),目前拥有十个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学制五年)、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和物业管理。学院具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能源动力类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分布式发电及并网、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电力电子与变流、新能源发电、清洁燃烧及环境污染控制、大型发电机组优化控制等,从2007年至2019年累计招生169人。2020年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调整为能源动力类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硕士生导师13名,校外兼职导师10名。毕业生中50%以上就业于国家电网企业,其余就业于发电集团及设备制造企业等。近5年来,学院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湿热环境下工程水凝胶粘弹性性质的压痕测试和表征方法”等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纵向及企事业横向项目“烟气再热的湿烟羽控制技术”等104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364篇,其中SCI检索61篇,EI检索51篇;获得省部级奖6项;获得授权专利“基于复合储能的能量管控优化方法”等179项,其中发明专利34项、实用新型专利143项;出版专著《分布式发电并网与电压稳定性》和教材《电磁场》等54部。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5.40万
] -
法学院创始于1906年,初名法科法律学门,属山西大学堂早期的文、法、工三科之一。1931年,山西大学堂正式更名为山西大学,法学院为山西大学规模最大、毕业生人数最多的学院。这一时期,涌现出毕善功、刘少白、冀贡泉、梅汝璈、杜任之、程谷梁等众多国内外著名的法学先驱。改革开放以来,法学院复建于1980年,1993年首批获得宪法与行政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获得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法学学科门类齐全,2012年,法学院被中央政法委和教育部确定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教育基地,2013年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2014年建成山西省地方立法研究咨询基地。法学院已经成为山西省法治发展的重要智库。法学院现有专职教师56人,其中,教授13名,副教授18名,讲师2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8人,18位教师具有国外学历背景或合作研究、高级访问背景,与美国、日本、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大学法学教育机构具有长期密切联系。法学院教师积极进取,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CSSCI以上级别的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0余部;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和教学奖励80余项。法学院复建至今毕业学生万余人,大多成为司法部门的领导或业务骨干。涌现出了“全国十佳法官”齐素、全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孙翔、“优秀维和警官”张瑞斌等先进人物和数十名省级优秀法官﹑检察官。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4.50万
] -
山西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前身为山西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2002年7月。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山西省重点学科,山西省优秀创新团队。我所从环境污染物分析及其生物毒理效应研究起步,历经多年的发展,形成三个研究方向:环保可降解色料的分析与应用、新型环境分析技术与方法、大气污染物的化学分析与健康效应研究。2015年山西省138个重点学科评估中,我所环境科学排名第8,被评为优秀学科。2016年5月,“环保可降解色料的研究与应用”入选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科研队伍我所现有专职教职工34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8人,讲师5人。学科带头人董川教授入选山西省首批“三晋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博士后流动站进站15人,出站11人。其中董川教授获入选山西省首批“三晋学者”特聘教授。研究生培养我所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19人,硕士研究生9人;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50多人次。科研情况 我所项目、论文、专利与应用研究全面发展,尤其是近两年来,研究所科研经费达到800多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如在ACS Nano(10)发表2篇,JourralofMaterialChemistry(5.968)上发表3篇,Biosens.Bioelectron(5.602)上发表4篇,TrendsinAnalyticalChemistry(6.273)上发表1篇,AnalyticalChemistry(5.874)上发表1篇;ChemicalCommunications(6.169)上发表2篇,AtmosphericChemistryandPhysics(4.881)上发表2篇等;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5项,其中转让专利16项,专利技术已在受让企业中生产应用,并且围绕新型环保可降解色料核心技术已开发出不同规格不同用途的环保教学用具60余种。该产品已在上海、江苏、河南、福建等千余所学校使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60万
] -
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创始于20世纪50年代。半个多世纪以来,依托山西大学强大的学科优势和丰富的办学资源,坚持“兴学育人、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以山西经济社会需求为向导,在稳定规模、提升内涵的发展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以学历教育为基础、以非学历教育为拓展”的可持续、规范化的办学之路。为地方经济社会培养各类合格建设者20余万人。多次获得教育部等授予的“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自学考试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目前,学院拥有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形成了成人高等教育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完整的办学体系,建成了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非学历教育培训和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一体的继续教育基地。一、历史沿革(一)1984~1989年:山西大学成人教育的恢复起步阶段1984年,山西大学函授教育全面恢复,在太原、运城、大同等地建立了17个函授站,同时办起了夜大教育,并成为省自学考试8个专业的主考院校。1988年开始举办专业证书教育,先后与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新闻出版局等12家单位举办过新闻出版、档案管理等13个专业的证书教育班。起步阶段的山西大学成人教育呈现出高质量、多渠道、大规模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其后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1990~1992年:山西大学成人教育的稳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发展需要,学校组建成人教育处,对原有的成人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整顿与规范。完善了规章制度,实行了岗位责任制,实现了管理的规范科学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此成人教育进入一个稳步发展的新阶段。期间,自学考试工作迅速发展,主考专业由8个增加到15个。与此同时,专业证书教育全面开展,与32个厅局联合举办了20个专业的专业证书班。(三)1993~2002年:山西大学成人教育的全面创新阶段1993年,经省政府批准,山西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正式成立,它与2001年获准建设的“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一起构筑起山西大学成人教育的办学平台,标志着山西大学成人教育进入全面创新阶段。期间,一批专职教师主动适应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在社区教育、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富有影响的重要成果。(四)2003~2012年:山西大学成人教育的内涵建设阶段2003年,山西大学成人教育进入了一个做大做强的时期。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的省内唯一的成人教育学硕士点招生,实现了山西大学成人教育事业的高层次发展。与此同时,自学考试在原有主考专业基础上新开考5个本科专业、1个专科专业。2006年12月,继续教育学院的正式挂牌,标志着山西大学成人教育进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的转型发展新阶段。2012年,省内唯一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面向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相继招生,标志着学院高层次人才培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五)2013年以来:山西大学继续教育进入转型跨越的新阶段2013年,随着新一届领导班子的赴任与新思想、新规划、新措施的实施,山西大学继续教育进入了一个注重规范管理、质量提升、转型发展的新阶段。2015年,启动了成人毕业生档案信息化工作,编制完成了《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6年,推进了继续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提出了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思路,确立了办学形式从单一的学历教育向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转型。依托我校学科优势,尝试在太原市迎泽区、杏花岭区和小店区建立了山西大学社区学院。2017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点开始招生,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了学历继续教育管理与教学平台,标志着山西大学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与管理迈入了一个崭新阶段。2018年,首次编制完成了《山西大学2017年度继续教育发展年度报告》,标志着学院继续教育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二、发展现状(一)办学条件、机构设置与人员情况继续教育学院长期居于校外,2018年7月办公场所由司法学校迁入山西大学,改善了教学和办公环境,节约了办学成本,更加便利地共享校内资源。学院拥有一个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一个校级人文社科研究所——“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中心”,内设七个职能部室。现有教职工33人,另有外聘人员11人。(具体机构设置情况详见附表1)(二)办学形式及运行情况继续教育学院是山西大学专门从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与各类非学历教育的办学机构,目前主要办学形式有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硕士研究生教育、中职师资培养培训与社会培训等。1.高等学历教育(1)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主要面向各类在职从业人员与高中、中专、技校应届毕业生以及社会其他人员,现开设有高中起点专科、高中起点本科和专科起点升本科三个层次,共25个专业。其中包括17个专升本专业、3个高起本专业和5个高起专专业(具体见附表2)。学习形式有函授和业余两种。现有成人本专科教育在校学生7000余人。目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招生学籍管理工作由学院招生学籍部负责,教学考务管理工作由学院教学部负责。除学院直属函授站外,另设有21个函授站或教学点负责组织日常教学工作。基于“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了网上教学,部分专业试行了网上答辩,效果良好。(2)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大学在自考中担当的是主考院校的角色,即学院承担的自考职能主要是主考,形式有自考评卷、实践课考核、论文答辩、毕业资格审查等,具体管理工作主要由学院自学考试部负责。目前,我校自考共有12个专升本专业、9个专科专业(具体见附表3),分别占全省开考专业的27.3%和50%。自学考试阅卷年均3万余份。(3)硕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由学院继续教育研究中心负责。继续教育研究中心是山西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二级研究机构,也是山西省唯一承担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学科研究生层次人才培养的学术研究基地。2003年,成人教育学硕士点成功设立,2004年开始招生。2011年,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申报成功,2012年开始招生。同年,面向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开始招收非全日制学生。2015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全国45所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之一,2017年开始招生。目前,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5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40人。2.非学历教育(1)社会培训社会培训由学院培训部具体负责。近年来,立足于打造山西大学的培训品牌,学院培训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党政干部培训、企业干部培训、教师培训以及专项培训为重点,逐步形成了党政干部培训、军转干部培训、“三支一扶”培训班、专业技术人员高研班等一批精品培训项目,与省直工委、国资委、人社厅、省中小企业局、部分省市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17年,全年培训人数达到2226人,较2016年增长68%。其中,承接的省外培训占比达到44%。(2)中职师资培养培训山西大学是教育部首批设立的“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主要承担教育部、山西省下达的中等职业教育师资与专业教学骨干教师国家级、省级培训任务。中职师资培养培训是以培养培训“双师型”教师为宗旨的“双证书”培训项目,学员在培训结束且通过考核后可获得结业证书与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现有旅游服务与管理、化学工艺、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七个专业。2017年,学院国培基地成功申报可承担电子与信息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化学工艺、酒店服务与管理等5个国家级专业培训资格。秉持“立足山西,服务全国”的培训理念,近十年来先后培训省内外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千余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3.学科建设和研究成果继续教育研究中心是山西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二级研究机构,也是山西省唯一开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学术研究基地。多年来,依托成人教育学和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学位点,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服务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实践。目前,研究中心共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博士学历教师4人;有海外学习经历教师1人。同时,中心另有兼职教师4人。近三年来,每年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2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0余人。中心成员通过凝练学科方向、强化学术特色、主动引领社会实践,重点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基本理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职业教育经济与管理、比较成人教育等领域开展研究,产生了一批在国内成人教育学界和职业教育学界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科研成果。(三)主要工作成就1.发展迅速的社会培训工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发展迅速。学院成立了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部,完善了部门职责和规章制度,试行项目负责制,形成较完善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管理体制。2010年我校成为山西省委组织部指定的首批承担全省干部自主选学的高校;2014年获批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西省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2015年成为省国资委党建处继续教育基地;人社厅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继续教育基地。同时,发挥我校资源优势,集中打造了国学与传统文化、管理科学与领导艺术、依法治国与领导干部法律素养、领导干部综合能力提升、省情与发展等近10个特色精品培训课程模块及百余门精品课程。建立了百人培训师资专家库。近三年来,承担了来自省内外的各类培训百余期,累计培训学员达到5000余人,培训人数和收入年均增速达到50%左右,在赢得广泛社会赞誉的同时也取得良好的经济收益。2.稳定发展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以注重提升质量为重心,积极改革传统成人学历教育模式。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函授站点办学行为,严格管理规程,简化办事流程,有力地提升了管理与服务的水平。对标我校学科专业优势,合理调整本、专科招生比例,科学设置招生专业。面对招生报考人数逐年下滑的现状,制定积极的招生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免费开办面向成人考生的辅导班。通过多种努力,2017年招生人数较2016年增长28%,这是近些年来出现的首次招生回升。根据成人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推进现代网络教学技术的运用,启用了网络教学平台,积极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传统学历教育管理模式,努力提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效地提升了成人教育的管理效率、质量和水平。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发展模式,学生满意度和社会满意度程度不断提高。3.规范安全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山西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走过了近40个春秋,期间对论文答辩、实践课考核及自考评卷等领域的工作进行了长期探索,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创新管理模式,为全省自学考试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我校专科和专升本自考层次开考专业均名列全省自考主考院校第1位。2016年以来,学院不断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相继完善了12项规章制度和6项工作流程,规范自学考试工作;投入使用《山西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践环节网报系统》,提升了工作效率;改革自考阅卷形式,杜绝干扰,保证了评卷工作独立、公正,提高了评卷工作的准确率。经过多方努力,近三年来在论文答辩、实践课考核、毕业生资格审查等工作中基本达到零失误,自考评卷工作风险基本可控。4、富有特色的职成教育学科建设围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学科建设,夯实基础,凝炼方向,加强人才培养,推动更多创新性科学成果的产生。2013-2017年,学院共获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1项,在专业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8篇,出版著作14部。引进博士教师2人。五年来,共毕业学术型硕士50余人;毕业在职硕士100余人;毕业生中有3人考取博士,就业率100%。成人教育学和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学位点顺利通过2016年学科评估。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点接受了2018年学科评估,并在2018年6月的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研究生培养院校工作调研中得到教育部第三专家组专家的肯定。学院研究中心教师坚持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建言献策。参与太原市社区教育实验及课题研究、参与社区教育精品课程与教材开发;参与太原市学习型城市建设及课题研究,参与制订《太原市学习型城市质量评估标准体系》,参与学习型城区质量验收与评估工作;参与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策划,参与制订《太原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工作;参与太原市百名专家讲师团,义务为太原市城区、街道、社区的社区教育提供授课服务。三、发展构想未来三年,继续落实好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十三五”规划任务,稳步发展成人学历教育,加强自学考试管理,扩大非学历教育规模,抓好高层次人才培养,深化内部管理,进一步推进我校继续教育转型跨越发展的步伐。(一)基本稳定成人学历教育规模,把好质量底线1.规范站点管理重视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站、教学点建设工作,进一步优化函授站、点部署,使其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加强对各站点的办学资质、财务运营、招生教学等的日常监管,与站点签订责任书约束规范站点管理;进一步规范站、点日常办学行为,加强教学和管理队伍建设,强化教学质量和管理质量评估,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创新合作模式,激发站、点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深化合作共赢;引导站、点向校外学习中心过渡,建设一批有代表性的、水平一流的校外学习中心;加强对成人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为学习者提供便捷、灵活、个性化的学习环境。2.加大招生宣传多渠道、多手段加大招生宣传,稳定学历教育招生规模。积极发挥我校函授站、教学点的招生宣传职能,进一步扩大招生宣传的区域辐射范围。严厉打击虚假宣传,维护学校声誉。科学把握招生宣传的时间节点,规范招生宣传流程,管控招生宣传过程。创新招生宣传渠道和手段,除传统渠道和手段外,重视利用网络等新型媒介开展宣传。加强学院官方网站建设,充分发挥网站的信息传播和品牌宣传功能,增强我校成人学历教育的吸引力。3.完善网络教学与管理平台继续探索成人学历教育模式,根据成人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进一步推进现代网络教学技术的运用。继续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进一步丰富网络课程资源,促进各类学习资源的重新整合。加强网络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继续转变传统学历教育教学方式,探索切实可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加强网络教学管理,规范网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探索新型的网络教学检查、评教评学和考试制度,有效推进线上、线下学习,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二)严控自学考试风险,创新发展管理模式强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院校职能,加强制度建设,简化工作流程,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顺势而为,结合学校优势学科和专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开考专业结构,深入挖掘有潜力的专业。积极探索有效的自学考试助学形式,充分共享我校优质教学资源。进一步创新论文答辩、自考评卷和实践课考核模式,继续建设集网络报名、在线指导和远程答辩考核于一体的管理平台,积极促成自学考试网上评卷工作,提高自考工作的工作效率和规范化程度,确保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社会声誉和办学质量。(三)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1.做大做强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统筹我校优势培训资源,着力支持干部培训等有竞争力的优势特色培训项目的发展。加大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的开发力度,积极发展高层次培训项目。深入挖掘培训市场潜力,多渠道拓展与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集团的合作,根据培训要求开发定制培训项目。以各级各类干部培训为重要抓手,通过共建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形成长效合作模式,变一次性项目研发为滚动式项目研发,变短期随机合作为长效战略合作,形成培训品牌效应。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在保证市场活力的同时,确保培训工作有序规范。2.拓展新的培训形式积极加强与省内外地市间的教育培训合作,搭建与政府机构、学校、行业企业间的继续教育交流与服务平台,打造继续教育基地群。尝试与知名培训机构开展合作,引进比较成熟的社会培训项目或培训模式。积极探索长短期结合、全日制非全日制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型模式。探索“面授、研讨、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形成脱产学习、半脱产学习、在岗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3.探索新模式下的中职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积极研究新时期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任务特点,结合我校中职教师培养培训历史基础、现实资源条件和项目规划方向,继续做好国家级和省级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积极申报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优秀青年教师跟岗访学、卓越校长专题研修、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紧缺专业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骨干培训专家团队建设、教师企业实践等项目。抓好项目需求调研,科学进行项目设置与培训方案制定,整合我校优质培训资源,完善支持平台和运行保障条件,确保项目实施效果。(四)抓好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学科资源,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优势与特色,提升获取国家级、省部级基金项目的能力,大力提升职成教育学科研究水平,促进高水平学术成果的产出。坚持人才引进、培养和聘请相结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探索高效的学术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以科学研究为依托,以创新课程教学为抓手,加大对研究生访学研究、短期交流、参加学术会议的资助,努力提高硕士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硕士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使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和具备进一步深造的条件。(五)加强学院内部管理严格学院管理、严肃学院纪律。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工作有章可依,严格执行《继续教育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实施办法》、《继续教育学院“三重一大”实施办法》、《继续教育学院财务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及时修订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规范运转。落实部门职责、岗位职责,继续实行全员竞聘上岗。进一步规范外聘人员的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财务管理。继续完善学院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建设,提升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以院务公开为载体,全面优化提升学院常规工作。接受校本部、社会、学生和教职工的监督。(六)积极探索继续教育合作办学探索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合作办学形式,进一步扩大我校继续教育的知名度。积极推进与地方政府合作,输出山西大学的智力支持,提升服务区域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尝试与国内高水平大学或继续教育机构合作,探索区域继续教育合作联盟办学路径。尝试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探索继续教育国际化合作项目,提升继续教育国际化办学能力。通过多种途径的合作办学,开创我校继续教育办学的新局面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00万
] -
教育科学学院创立于1929年。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山西省立教育学院”、“国立山西大学文学院教育学系”、“山西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山西大学教育系”、“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几个发展时期。自1929年成立至今,先后共培养出硕士研究生1000多人,本、专科学生近5000余人。学院现拥有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是全国教育硕士培养单位,并设有教育学、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教育学专业作为山西省品牌专业,于2019年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截止2020年6月,教育科学学院有教职工54人,其中专职教师总数45人,教授11人,副教授17人,占教师总数62%;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4人,占教师总数的76%;2018年“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高端领军人才1人,拔尖骨干人才3人,青年优秀人才1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山西省“131”领军人才1人,山西省教学名师1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1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教师中荣获中国心理学家称号1人,担任全国学术组织的理事及常务理事12人,多名教师有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地知名大学访问研修经历,教师的整体学术水平在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学院拥有图书馆、心理学实验室及琴房和舞蹈室。学院图书馆有专业书籍20000余册,专业报刊190余种,期刊合订本10000余册。心理学实验室于2010年获批山西省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占地约300平米,下设基础心理实验室、心理咨询dr有国内先进的实验仪器百余套,为教学和科研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经过90多年的办学历史,具有方向明确、治学严谨的办学传统。史国雅、丁裕超、辛治华教授等老一代教育学者和心理学者在学院长期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形成了“勤勉务实、求真至善”的学术风气。新世纪以来,学院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进行了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中青年学者,形成了研究特色,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学科建设获得长足发展。学院在重视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同时,十分重视社会服务。学院承担了20多年的自学考试服务工作、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近年来承担了心理咨询师培训和“国培计划“工作。学院依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开发了一系列“教育专业服务项目”。目前,学院不仅可以为大、中、小学提供特色教育培训(课堂教学艺术培训、当代教育理念培训、最新教育教学方法培训、管理方法和艺术培训等),而且可以为地方政府、教育行政机构提供教育规划和决策的咨询和研究服务,为相对薄弱的学校提供“薄弱学校改造”跟踪服务。目前学院按照学校提出的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坚持“抓学科建设促发展,抓师资队伍促质量,抓管理水平促效率”的办学思想,加强基础建设、学科建设、基层学术组织建设,按照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通过形成特色的研究方向,培育高水平的学术团队,发表高层次的研究成果,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研发区域教育发展所急需的教育产品,实现“国内有影响,省内居主导”的学院发展目标。我们相信,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必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新的成绩!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00万
] -
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于2013年6月重新组建,是山西大学发展势头最强劲的学院之一,其学科渊源可追溯到1934年的山西大学经济学系。山西大学管理与决策研究中心是山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依托学院建设。学院现有经济学、经济统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等8个本科专业和1个理科试验班,其中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4个专业为山西省品牌专业。学院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经济学、工商管理和会计学3个双学位专业。学院拥有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物流工程工程硕士、工业工程工程硕士、图书情报硕士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经济史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1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1个山西省特色重点学科和山西省重点学科,山西省“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建设计划”智慧物流管理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项目,经济史1个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山西大学管理与决策研究中心1个山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省汾酒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山西省能源经济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2个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电子商务1个教育部职业师资培训基地。学院专业设置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本科—硕士—博士”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已初步建立。目前在校各类学生近4000人。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考研率均位于全省前列,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杰出人才,著名校友代表有杨志明(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管培俊(国家民委专职委员)、张复明(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计平(中国百度在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晓龙(北京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等,均在各个领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33人,其中专任教师114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4人,副教授4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获得者1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山西省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10人、山西省教学名师2人。学院聘请汪应洛院士、于景元(原航天部710研究所副所长等教授为学院的兼职博士生、硕士生导师;聘有陈东琪(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林伯强(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孟雄(美国圣荷西州立大学教授)、李琪(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李晓西(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授)、孙才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山西监管局局长)、李微(南方证券投资银行管理总部总经理)等专家学者为学院的客座教授。近年来,学院教师围绕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财务管理与实证会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晋商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学科、方向展开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SSCI、SCI、CSSCI等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6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0余项;目前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30余项,省部级和企事业委托项目百余项,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学院注重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已与美国爱达荷州立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加拿大凯普波瑞顿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法国社会科学院中日韩研究所、波兰华沙大学、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印度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建立了双边学术交流机制。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6.00万
] -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是1995年由苏州大学政治系与苏州大学马列部合并组建而成的一个综合性二级学院。其办学历史比较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东吴大学创办的政治学科(东吴政治学)。苏州蚕桑学院、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医学院相关系科专业先后并入该院。在全国211高校的同类院系中,堪称师资力量雄厚,在95名专业教师中,教授33人,副教授3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占75%以上。现学院设有哲学、公共管理、管理科学3个系科,共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科学、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物流管理等8个本科专业以及与美国阿肯色大学合作举办的物流管理(国际供应链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学院拥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江苏高校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老挝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研究中心、苏南政府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研究基地;苏州大学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研究院、地方政府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东吴哲学研究所等12个校级研究院、所、中心;哲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4个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和16个二级硕士点以及公共管理(MPA)等专业硕士学位点;哲学、政治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可涵盖1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与博士后流动站,政治学为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哲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行政管理为江苏省特色专业;目前学院在读全日制本科生1400多人、研究生(博士、硕士、专业学位)1000多人,基本形成了研究型学院的发展态势。学院的优势学科主要涉及两大学科领域。在哲学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原理及发展哲学、管理哲学、政治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方面的研究,中国哲学关于儒学、道学、宗教学等方面的研究,伦理学关于在原理研究、管理伦理、生命伦理、发展伦理等方面研究,外国哲学在俄罗斯哲学、科学哲学、日本哲学等方面的研究,均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近年来,该学科的教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多项,李兰芬教授等先后3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500多篇,其中CSSCI源期刊论文180余篇,出版《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晚清哲学》、《中国佛教思想史稿》、《当代中国德治研究》等学术专著30多部。其中潘桂明教授的十年磨一剑的鸿篇巨制《中国佛教思想史稿》(226万字),荣获江苏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在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领域,围绕政治改革与政府发展、基层政权建设和区域生态治理、政府理论与公共政策、地方政府特别是苏南政府创新等研究方向逐步形成了学科优势和科研特色,出版了《东吴政治学》、《政治与公共治理研究文库》、《东吴公共管理研究丛书》等一系列高质量的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管理世界》等权威或核心期刊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0多项。学院在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领域也取得了突出成绩,为国家与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成为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其中不乏党政高层领导、高校知名教授与企业家。学院还为党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承担了大量委托研究任务,撰写的研究报告成为有关部门与单位决策的重要依据,受到中央与省市各级领导的重视。学院教师还指导学生先后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与特等奖。学院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现与多所外国高校展开联合培养工作,在短期海外高校研修项目上,有诸多不同时长的项目供符合条件的在校生选择。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6.60万
] -
山西大学自动化与软件学院成立于2020年,由原山西大学自动化系和软件学院组成。目前有教职工113人,专职教师80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0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0人,山西省“双师型”教学名师1人。教师逐步形成控制装备应用、电站控制系统优化、测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机电传动与控制、网络化控制与应用、中文信息处理与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信息安全、软件可靠性、软件系统开发等研究方向,教研、科研成果丰富。建成高水平工程实践中心,能够给所属专业学生提供全面的工程能力训练条件。现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西门子先进自动化联合示范实验中心、罗克韦尔自动化电力行业示范中心、自动化综合实训基地、博世力士乐液压气动工程中心、DCS实验室、软件工程基础实验室4个,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室3个,网络技术实验室1个,微机原理实验室1个等,建筑面积近7000平方米。2014年先进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绿色能源与智能电力协同创新实验室、倒立摆实验室、电站复杂过程控制与优化实验室等研究型实验室服务于专业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及创新。自动化与软件学院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网络空间安全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学位点;设有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电子工程、软件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项目“GOPLM”的依托专业。现有在校生366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88人。各专业为电力企业、软件产业及其他企业培养了大量的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才,学生踏实的工作作风、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受到企业的欢迎,多年来就业率始终保持95%左右。与多家电力企业、科技企业建立了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机制,联合培养研究生、本科生和年轻教师,形成了以“科技创新带学风、学风建设促创新”的良好氛围,学生的专业能力、工程素养显著提高。在“西门子杯”智能制造挑战赛等专业竞赛中,学生屡获佳绩。近年来在华为ICT大赛、蓝桥杯软件大赛等全国赛事取得良好效果与社会声誉。建于平朔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的研究生工作站获批省级“电站控制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每年邀请公司董事长、学科专家、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举办学术报告会或科技论坛,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国际国内的交流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与国际视野。通过教育实践充分肯定了校企联合培养工科人才的模式。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5.4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