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陕西科技大学 > 招生学院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 简称:陕科大
  • 地区: 陕西
  • 类型:理工类、公办
  • 学制:2~3年
  • 学费:¥2.00~3.50万
  • 班型:周末班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创建于1958年,时称硅酸盐工程系;1993年改名为材料工程系;2001年定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与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设有本科专业4个: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国家一流专业)、材料物理专业(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陕西省一流专业)、材料化学专业(国家战略新型产业)、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国家战略新型产业)。在校本科生1371人,硕士生242人,博士生52人。学院现有教师13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0余名,教授35名,副教授36名,其中“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陕西省“千人计划”、陕西省“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等国家及省部级人才25人。拥有科技部“高性能无机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发改委“平板显示玻璃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团中央“小平创新团队”、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工程技术中心、中国轻工业高性能陶瓷玻璃材料重点实验室、陕西科技大学-广东蒙娜丽莎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专业,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陕西省教学团队、陕西省创新创业试点学院等国家及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学院在高性能陶瓷玻璃材料、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纳米能源与环境材料、文化遗产保护材料等领域特色优势明显。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200余篇,获授权国家专利800余项,成功转化160余项,荣获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轻工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0余项。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973”、“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国家科技攻关等国家级项目80余项,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院始终坚持开放办学,已与美、英、法、澳、日等国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并成立了阿尔斯特学院,培养材料领域的博士研究生;学院长期致力于产教深度融合,多项科研成果已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同时,学院一直致力于多途径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生连续荣获包括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创青春”创业、互联网+等大赛国家级奖励18项、省部级特等奖、金奖等奖励42项。学院培养了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艾力更•依明巴海,原中科院上硅所所长、“973”首席科学家罗宏杰教授为代表的一批行业领军人才,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上统计截至2020年6月)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陕西科技大学坐落于古都西安,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轻工集团公司共同建设的重点高校,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前身——西北轻工业学院轻工自动化系,始创于1975年,首设“轻工自动化”专业,1977年开始招生。1985年更名为自动控制工程系,后于2002年7月更名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2006年6月合并原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成立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19年3月,学校为强化办学优势,凸显办学特色,推动学科专业调整,将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中的三个本科专业及三电中心整合成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学院现设有控制科学系、电气工程系、智能制造系、基础教学部、综合实验室等5个教学单位,开设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并拥有1个轻化工过程系统工程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2个硕士一级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能源动力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其中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本科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以及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培育专业,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为新工科专业。在读本科生1200余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合计260余人。学院办学实力雄厚。现拥有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自动化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陕西省人工智能联合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00kW校园屋顶光伏示范电站实训基地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当前,学院共有教职员工8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副教授以上职称33人(含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0余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比82%以上。学院秉承“理实兼修、徳学至上”的院训和“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人才培养理念,一贯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科研道路,朝着省“四个一流”、国家“双一流”的方向迈进。40多年来,学院及其前身先后承担国家“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计划等150多项纵向科研项目以及5000多项社会服务横向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0余项,授权国家专利1200多件,发表学术论文3800多篇,教材著作120余部,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省级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个。学院铸就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培养的毕业生专业基础厚实、工程训练扎实,思想作风朴实。建院(系)以来,已为国家输送了14000多名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各类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近年来获得各类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240余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移动终端大赛等赛事中获得国家级奖励近百项,尤其是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2019年取得西北赛区翘楚、全国第六的好成绩。“智能改变生活”。学院紧跟时代发展脉搏,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立足陕西、覆盖西部、辐射全国,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人才培养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良好的工程素质和人文社会素养,具有团队精神、管理协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朝着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学院的建设目标奋勇前进。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年均招收本科生500余人;设有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2个学术型一级硕士点,人工智能技术学术型二级硕士点以及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点,年均招收硕士研究生60余人;陕西省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陕西科技大学)、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自动化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陕西省13115显示工程技术中心、陕西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科技大学-软通动力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等6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挂靠在本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1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33人,高级工程师5人;陕西省高级人才4人,其他荣誉称号有19人。学院始终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将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近年来,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获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省部级教改项目34项,省级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个,开通中国大学MOOC在线课程1门,转化省级MOOC在线课程5门;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计划等上百项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0余项,授权国家专利500多件,发表学术论文3000多篇,教材著作80余部。作为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学院坚持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近年来获得各类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190余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高校大数据应用创新大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获得2009年首届全国大学生电脑鼠走迷宫竞赛全国第一名,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陕西赛区唯一的TI杯,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一等奖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2018年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一等奖2项,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亚洲区域赛铜奖等。学院自建立以来,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培养了一万多名专业基础厚实、工程训练扎实、思想作风朴实的优秀毕业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研发、运营维护和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化学与化工学院前身是1958年建校之初成立的基础课化学教研室。1997年精细化工专业、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学教研室合并成立化学工程系,2002年更名为化学与化工学院。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46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9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69人。有教育部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1人,陕西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陕西省“科技新星”3人,陕西省普通高校首批“青年杰出人才”2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优秀教师1人,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陕西省首席工程师1人,陕西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指导委员会专家1人。校级学科带头人3人、校级学术带头人5人,校级学术骨干12人。学院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1999年前为精细化工)、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及石油工程等五个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已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应用化学专业是陕西省名牌专业,是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和应用化学两个专业列入陕西省普通高校“一流专业”。学院十分重视学科建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二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4个,陕西省科研创新团队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陕西省优势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前30%,列入B档学科。学院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荣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陕西省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陕西省工科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陕西省“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完整的办学体系。目前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30余人,硕士研究生300余人,本科生1300余人。学院将化学化工基础理论与轻化工、能源、生物、材料等学科紧密融合,已形成了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能源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天然产物与有机合成化学、功能配合物及纳米材料化学四个特色鲜明的稳定研究方向,并拥有全国唯一的以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为特色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学院近期目标为: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20%;化学学科入选ESI全球前1%,学科群整体实力进入国内一流学科群行列,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源于2001年正式设立的环境工程专业,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已经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的特色学院。环境学院依托轻化工(皮革、造纸、印染、食品、发酵、材料等)特色专业的厚重积淀,于2000年开始筹建环境工程专业,2002年第一批本科生招生,2005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12年获得资源与环境化工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环境工程专业入选陕西省“一流专业”培育项目。学院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为“陕西省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学院教学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建有环境监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微生物、水力学等实验平台;现有教职工50余人,专任教师4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8人,占比超过62%,具有博士学位及博士在读教师占90%以上。学院一直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逐步建立了“绿色化学品-清洁生产-末端治理-资源化利用”等化工污染全流程防治为特色的学科体系。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水污染控制重大专项、国家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等纵向及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奖4项,转让或被采用的成果有20余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学院坚持“创新、开放、共享、学科、人才、质量”的办学理念,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第二课堂建设,努力培养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学院也注重国际交流合作,已与日、美、澳、马来西亚等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关系,积极开展联合培养。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机电工程学院是在1958年成立的轻工机械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院下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工程、物流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其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学院具有轻工装备及控制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等2个一级学科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加工工程、物流工程、轻工装备与控制、热能工程、化工过程机械等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机械工程是陕西省重点学科。学院设有3个综合实验区以及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和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其中力学实验教学中心是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还拥有轻工业装备制造智能化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重点工程中心——轻工机械CAD/CAM工程研究中心。学院总占地面积约1150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为8143平方米,单值大于0.5万的教学仪器设备1100余台套,价值约3900万元,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先进、齐备,工程训练条件优良。学院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拥有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近5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及省部级项目70余项,承担企业合作项目3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116项,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发表论文560余篇。学院现有在校生3189人。50多年来,机电工程学院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或领导干部。在新形势下,以创建特色学院为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注重实效,以特色人才培养求生存,以特色学科建设求发展,以体制、机制创新及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通过实施管理体制创新、特色学科建设、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综合改革,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呈现出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可喜局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教育学院成立于1997年,时名职业教育师范学院,是我国首批在工科院校中培养职业教师的学院,2017年经批准更名为教育学院。学院是“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陕西省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陕西省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设立了高等教育研究所、职业教育研究所、教师教育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等,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教育学硕士”培养单位。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构建了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相支撑、教师培养培训相促进、育人学科社会服务协调发展的在西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学院。教育学院目前初步形成了本科教育、教师培训以及教育学硕士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承担了三个教育部“职教师资培养包”建设项目,两个陕西省“职教师资培训包”建设项目,实施了七个“教育部重点专业点建设”项目,以此为基础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近几年学生取得了首届FANUC杯中国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二项、中国大学生跆拳道(竞技)锦标赛甲组男子54kg第五名、校级创新创业大赛获三项,多人获得荣获国家奖学金、贵州茅台奖学金,博世奖学金,周廉院士奖学金,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93.2%,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师资队伍雄厚,科研成果丰硕。学院有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学术氛围浓郁,研究水平较高。现有特聘教授2人,学术带头人4人、学术骨干8人,一批中青年教师走向教学岗位,所有教师都有博士学位。学院还聘请了我省教育领域、职业教育领域20余名专家学者作为我院的兼职教授,并且和一批研究机构开展了合作交流。学院取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三项,主要参与国家发改委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一项,CSSCI收录论文近百篇,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数十项,出版著作(译著)四十余部。教学设备完善,培养条件优越。学院重视教学基础条件建设,建有非线性编辑系统、三维虚拟仿真实验室、智慧教室、微格教室、案例讨论室、普通话测试、心理实验室等多个现代化实验室。建设有9个教育实践基地、十五个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二十个企业实践基地。构建了设备先进,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培养条件。作为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着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依托学校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学科优势,担负起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任务,共计为社会培养职教师资本科学生3000余人,培养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600余人,培训教师5000余人。2019年,基地又被确定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训基地。经过二十年不断努力,构建了人才培养基础坚实、培养层次全面、保障体系完善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学院坚持内涵发展,以教育学科建设为龙头,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育人才培养特色,努力把学院建设成技术与教育相融合,学科与专业相促进,省内领先、西部一流、国内有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00万

    ]
  • 经济与管理学院始建于1983年学校成立的“管理小组”,历经社会科学系、工商管理系、管理学院,2015年底更名为经济与管理学院。现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和轻工行业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轻工技术经济与管理等特色方向的研究基地、“一带一路”及陕西社会经济创新发展的决策服务智库。学院设有工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行政管理等6个本科专业。拥有轻工技术经济与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企业管理、会计学、技术经济及管理、旅游管理等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具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和金融硕士(MF)两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形成了经济学、管理学两大学科,包含本、硕、博完整的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工商管理学科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工商管理”专业入选陕西省“一流专业”。学院总面积近6000平方米,建有6个专业实验室和1个图书资料室,与招商证券西北分公司联合建成金融实验室暨投资者教育基地。设有“陕西轻工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陕西知识产权运营研究中心”、“西北智慧城市研究中心”“陕西科技大学智赢区块链研究中心”等四个研究中心。学院狠抓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科研工作,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学院现有教师9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共43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3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8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陕西省工商管理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近年来,学院共引进博士30余人,柔性引进特聘教授1人,学术骨干2人。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省部级和其他科研项目15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30余部,荣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励38项。3名辅导员在全国大赛上荣获佳绩。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深化国际化办学水平。先后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圣玛丽山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法国IPAG高等商学院等多个高校开展合作交流。2017年,我院开始招收首批博士留学生;同年12月,陕西科技大学-英国阿尔斯特大学首期“会计学2+2”国际班正式开班,拉开了我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序幕。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打造出了民族文化节等颇具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学生先后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成果、“互联网+”创业大赛等比赛中获得佳绩。学院建有校外实习基地20余个,并与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金威啤酒(西安)有限公司、陕药集团派昂医药有限公司、王力集团等几十家企业建立产学研或实习基地。忆往昔,峥嵘岁月。办学30多年来,学院先后开办16个专业,为社会培养输送了8900余名高素质人才,一代又一代经管人,求实创新、锐意进取,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稳步前进。看今朝,砥砺奋进。经管人将恪守“至诚至博”的校训,弘扬“三创两迁”的大学精神,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内涵式发展,以昂扬奋进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去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7年9月,前身是陕西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2018年获批成为陕西省首批标准化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年被确定为陕西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与设计战略研究二级学科博士点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4个二级学科。设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研究生政治课)5个教研部,分别承担着全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学院现有教职工62人,专职教师59人,拥有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伦理学会科技伦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公共管理与服务行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研究会会长、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重点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教育部全国中青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特聘教授等一批专家学者,1人受邀参加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2人获得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14人分别荣获陕西省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教学展示活动“教学标兵”“教学能手”“教学骨干”称号。近年来,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5项,在《哲学研究》《党的文献》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1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3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15项,拥有陕西省思想政治工作重点研究基地、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主办或承办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42次学科论坛、“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与公平正义”学术研讨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中国高校经济理论与思政改革研究会第35届论坛”等学术会议。思政课“专题化教学、项目化实践、多元化考核”综合改革成效显著,“红色情景课堂”、“一人一卷”考试等改革举措,受到学习强国、中国教育在线、陕西电视台、陕西日报等媒体报道。获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陕西省“大思政课”建设均衡发展示范高校、“一校一品牌”创建项目、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项目,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攻关项目,陕西高校思政课省级名师工作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省级精品课程等项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被认定为省级线上一流课程。在校学生荣获全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全省高校“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大学生宣讲比赛“特等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铜奖、第十三届“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等荣誉。面向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学和研究作为重中之重,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铸魂育人、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谋划,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规律、学科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着力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推动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源于1958年的北京轻工业学院轻化工一系,2016年3月更名为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我校办学特色十分突出的学院。学院现有轻化工程(浆纸方向、皮革方向)、包装工程、印刷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等本科专业。专业所属一级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学院师资队伍实力雄厚:专职教师中教授占35%,高级职称占64%,博导10人,具有博士学位及博士在读教师占77%。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等。学院教学成果显著:承担了多项专业建设与质量工程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中国轻工联合会重点实验室等,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12部,获省部级教学成果19项。学院科学研究硕果累累:近5年,承担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863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国家发改委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30多项,其它科研项目40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0多项,SCI、EI、ISTP等收录论文4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0余项。2013年,精细及功能化学品创新团队荣获“全国五一巾帼奖状”,被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人才培养精英辈出: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已为国家输送了1万5千多名专业和管理人才,毕业生秉承“三实”作风,一直供不应求,在相关行业中有较高知名度。校友遍及美、加、德、英、澳、瑞典、芬兰等国家,成就非凡,有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中国轻工集团董事长等。国际交流活跃频繁:成功举办2011InternationalMechanicalPulpingConference,该会议首次在亚洲举办。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芬兰Saimaa大学等开展“3+1”、“2+2”等双学位培养合作。学院特色:专业设置完善,覆盖造纸、皮革、非织造材料、包装及印刷产业链,在全国同类高校中独一无二;本科专业就业率连续多年排名全校前列,其中印刷和包装专业近3年就业排名在全校前3名。学院依托鲜明的行业背景,完善的专业链设置,植根轻工、丰富轻工、跨越轻工。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源于1987年的工业设计专业,2000年成立学院建制,2006年更名为设计与艺术学院。目前拥有“艺术学理论”、“设计学”2个艺术学一级学科,“设计学”博士授权点,“艺术设计”、“美术”、“广播电视”、“电影”、“工业设计工程”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以及“机械设计及理论”与“服装设计与工程”2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动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工业设计(理工)、服装设计与工程(理工)等9个本科专业。建成了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教育部-欧特克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设计学)、6个省级特色(名牌)专业、1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承担省级以上教改项目5项,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8项。共有专职教师120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达到80%,教授、副教授33名,省级教学名师2人,“陕西高校人文社科青年英才计划”1人,校级以上师德标兵2人,校级青年教学“十杰”1人,多人拥有留学和国外进修学习经历。目前承担5项国家社科(艺术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0项省部级课题,数十项横向项目。学生多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就业,连续多年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学院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白俄罗斯、香港、台湾等国(境)内、外兄弟院校建有互动的教学和学术交流。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陕西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源于1958年北京轻工业学院设立的发酵工学本科专业,1984年设立食品工程系,2002年设立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年更名为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1998年开始食品科学硕士生培养,2010年开始发酵工程、制糖工程和生物化工博士生的培养。2018年与陕西西凤酒厂集团有限公司共建西凤学院。秉承60多年轻工传统,学院始终围绕国家“全民健康”战略,坚持“需求引领、重点突破”,着力加强学科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工112人,其中高级职称60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72人,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三秦人才”“百人计划”“千人计划”“青年科技新星”“青年杰出人才”“科技特派员”等人才和荣誉称号37人;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1个;陕西教育系统“我身边的好典型”年度人物1人。学院招收博士生的二级学位点为发酵工程、制糖工程和生物化工;招收硕士生的学术学位点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和药学,专业学位点为生物与医药(食品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招收本科生的专业为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包含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乳品工程和酿酒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和药物制剂。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西北地区首家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生物工程西北地区首家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入选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陕西省教学示范中心1个,陕西省教学名师3人,陕西省教学团队4个,陕西省精品课程5门。学院坚持基础研究追赶国际前沿,应用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的指导思想,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拥有国内首家“国家羊乳制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省内首家“国家果蔬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13115陕西省科技创新工程—食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安市微生物药物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近5年来教师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00余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150余项;获科学技术奖19项,其中省部级10项;发表SCI、EI收录及高水平中文论文700余篇,其中著作20余部(英文6部);授权发明专利300余件(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6件);技术服务企业超过1000家。学院一直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美国普度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麻省州立大学、英国切斯特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和联合培养关系。近5年赴境外访学、留学、交流师生200多人次。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形成了以产业科技创新型人才需求为导向的育人特色。以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为主线,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每年举办科创竞赛、文体活动、志愿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200余项;近5年来,学生荣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奖项30余项;辅导员获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获评国家级优秀团队1个、省级优秀团队3个;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团获省高校“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培养的优秀毕业生入职中粮集团、茅台集团、雀巢(中国)、玛氏(中国)、阿斯利康,恒瑞医药等世界500强公司,以及浙江大学、东南大学、西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工作。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校党委的领导下,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基本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院党委政治引领和保障作用,扎实推进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中心工作。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创造性提出“四化一提升”工作举措,受到校党委的肯定,并在全校推广,有关做法受到人民日报APP、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宣传报道。现有教工党支部4个,学生党支部8个,教工党员61名、学生党员142名。学院党委分别于2014年、2018年荣获陕西普通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18年,学院党委作为学校首个二级单位党组织入选首批陕西高校“双创”工作标杆学院建设名单;学院党委下设的生物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入选首批陕西高校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名单。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三创两迁”精神,学院将继续坚持“以育人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一流为目标”的办学指导思想,以特色为立足之本,围绕国家“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战略,通过构建学科梯队、凝练科研方向、打造创新平台,深化内涵和质量建设,加速推动跨越式发展,提升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努力实现创建国内一流学院战略目标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文理学院成立于2016年3月,其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北京轻工业学院基础课教学研究部,由2002年成立的原理学院和原文化传播学院的大学英语系合并更名而成。学院下设数学、物理、外语三个系,并分别开设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应用物理学、英语等五个本科专业,拥有数学、物理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授权点。除完成本学院本科及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外,同时,学院承担全校博士、硕士、本科和职教等各级各类学生的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等公共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学院目前在校学生1111名。其中本科生992名,研究生119名。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创新思维能力、利用物理数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使用外语交流翻译的能力。毕业生以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学院建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用物理专业实验室、数学综合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应用统计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MTI教育中心、笔译实验室、大学英语语音室、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站等10个实验室和1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其中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评“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总面积近500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500多万元。学院现有教职工203人,其中专任教师185人,管理及教辅人员18人,专任教师中硕士博士学位人员达85%。学院先后有多名教师在西北地区、陕西省以及学校的讲课比赛中夺得佳绩,获特等奖、一等奖共20余项。四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40余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理论物理专项基金、数学天元基金28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6项、陕西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等项目6,累计科研到位经费800余万元;学院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际、国家一、二等奖及省级奖项200余项。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简称:陕科大 地区: 陕西 学制:2~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2.00~3.50万 班型:周末班 类型:理工类、公办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陕西科技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