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学院源于1938年7月北洋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私立焦作工学院组成的国立西北工学院矿冶系,办学可追溯到1895年的北洋大学工学院采矿冶金科。1957年采矿系调整到由上海整体迁至西安的交通大学。1958年9月15日,西安科技大学的前身——西安矿业学院从西安交通大学分离出来独立办学并隶属于原煤炭工业部,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矿业工程类五年制本科高等院校,采矿工程系是学校成立时最主要的教学单位。
2018年9月15日举行了采矿工程八十周年纪念,八十年来,能源学院和学校的发展休戚与共,历经西北工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矿业学院、西安科技学院、西安科技大学,一直是我国采矿工程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现已形成学科特色鲜明、专业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优越的教学与科研体系。
目前,能源学院下设采矿工程系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拥有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采矿工程和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形成了完善的本科、硕士、博士三级培养体系。学院现有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384人,本科生813人。
截止2020年,学院有教职工86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9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30人,以及兼职教授10余人。学院在侯运广、刘听成、吴绍倩、石平五等老一辈教授的带领下,培养了以伍永平、黄庆享、柴敬、来兴平等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人才和知名专家。拥有院士工作站,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岗位等人才平台;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1人,陕西省百人计划4人,陕西省青年科技奖2人,学校“胡杨学者”8人,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近5年,学院围绕西部煤炭资源安全高效绿色开采中的重大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前期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余项;陕西省科技攻关重大项目以及大型企业委托项目300余项,科研经费逾亿元。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0余项。在传承研究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开拓了大倾角煤层、浅埋煤层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新领域,解决了西部特殊赋存条件煤层动力灾害防治、岩层变形光纤监测、黄土沟壑区地表沉陷预计等安全高效绿色开发与利用难题。在国内行业领域和高校具有广泛的影响,对推动西部煤炭行业技术进步和和促进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