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师大博学 > 西安理工大学 > 招生学院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 简称:西安理工
  • 地区: 陕西
  • 类型:理工类、公办
  • 学制:2.5~3年
  • 学费:¥2.40~16.00万
  • 班型:周末班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金花南路5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是在1958年成立的机床、工具、量仪等本科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办学单位,专业源于1949年的国立北京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经过70年的建设与不断发展,形成了集机、电、光、测控及管理技术于一体、整体实力强、办学层次齐全的综合性专业学院。目前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5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测控技术与仪器2个专业被授予陕西省名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还入选了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在2016年与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和工业工程专业一起入选陕西省一流专业。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1个、省级核心课程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与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省级校外实践基地2个。2017年入选陕西省首批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学院设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覆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6个二级博士学科。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求,与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联合设置了现代工业装备制造与系统集成交叉博士学科。学院还具有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6个二级硕士学科。学院现有教职工190余人,其中教授26人,博士导师19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6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0余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陕西省三五人才等国家和省、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及教学名师、师德标兵、优秀教师20余人次。学院现有学生3400余人,其中在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800余人。建立了刘文清和陈学东2个院士工作室,并聘请刘文清院士为名誉院长。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设计、精密仪器及工程图学四个系,机械工程、机械设计、精密仪器三个实验中心,一个计算机辅助工程中心以及机械自动化等16个研究所(室)。先后建成了教育部“数控机床及机械制造装备集成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机械制造装备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现代装备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机械工业机床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西安)”、陕西省商检局“机床认可实验室”、“陕西省精密数控机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精密加工工程中心”、“陕西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精密仪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与企业联合建立的各类产学研基地,提升了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综合能力。拥有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5000余台套,计算机800余台,为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省部级项目以及企业委托项目30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其中SCI收录150余篇。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以做人诚实、做事踏实、学业扎实的“三实精神”为育人特色,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专业学习、校园文化、创新实践等多种途径开展教书育人工作,培养了学生踏实肯干、创新意识强、专业知识扎实的优秀品质。7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万余名各类毕业生。他们牢记“祖国、荣誉、责任”的校训,在各自岗位上勤奋工作,甘于奉献,涌现出大批如中央纪委驻中央统战部纪检组组长苏波、济南第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志刚等杰出校友,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学院赢得了荣誉。机仪院风团结务实拼搏创新学院精神明德求实坚毅自强敢创新路追求卓越学院特色做人诚实做事踏实学业扎实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为北京机械学院工程经济系,是我国高等工科院校最早设置管理学科的院校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形成了“开拓、进取、严谨、求实”的良好院风。目前学院设有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经济学等9个本科专业,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一流专业。全院共有教职工154人,其中专职教师127人,博士生导师13人,教授28人,副教授4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2人,形成了结构合理、梯队健全的科研教学队伍。目前在校学生3200余名,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含MBA、EMBA、专业硕士)1400余名,累计为国家培养本科生8500余名,各类研究生5000余名。学院学科布局合理,体系完善。学院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应用经济学一级硕士点。工商管理学科下设企业管理、会计学、技术经济及管理和旅游管理等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建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个,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会计学、技术经济与管理、区域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及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9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学科均为陕西省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在2017年教育部学位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被评为B+(前20%);在2018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位列第50位(前25%),学科实力雄厚。学院是全国前56所第三批MBA和第二批EMBA教育授权院校,同时拥有会计硕士、金融硕士、工业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授予权。学院建有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城市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2018年杨善林院士在我院正式设立院士工作室。学院科研实力雄厚,近年来承担各类国家级项目4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5项,国家软科学1项;承担教育部博士点基金3项,各类省部级项目190余项。学院年均科研经费800余万元,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31项,出版教材、专著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其中SSCI、SCI、EI、ISTP、CPCI收录210余篇,高水平论文(含CSSCI、CSCD)600余篇。近年来,学院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及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重点教改项目2项,2人被评为陕西省教学名师,获批7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校级精品课程。获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1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省级教学团队1个。经济与管理学院实验中心2013年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实验中心现有面积1252平方米,设有企业管理模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会计与金融实验室、信息工程实验室、网络工程实验室、工业工程实验室和ERP实验室等7个专业实验室,可满足我院各类学生的实验教学需要。实验中心配备450台高性能计算机及其它相关专用实验设备,资产总价值约800万元,各类仪器设备1053台套。学院所属的图书资料室藏有中外文图书资料2.4万余册,期刊80余种以及声像教学等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学院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论坛、学术报告会、课外阅读、科技竞赛和成果展示、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年来,在校学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陕西省工业工程改善创意大赛等各类比赛中获奖。学院创业团队获得2018年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铜奖、陕西省决赛季军(金奖),实现历史性突破。学院同西电集团公司、东方集团、吴忠仪表集团、一拖集团、洛炼集团、洛轴集团、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及金花等国营、民营企业集团有着长期联合办学的关系;同时,与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法国IPAG高等商学院、比利时列日大学、美国奥本大学、加拿大皇后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台湾科技大学、日本福井大学、日本德岛大学、日本东北大学等多所海外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院校合作交流关系。对外合作办学方面,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工业工程”本科专业与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信息安全”和“工程管理”硕士专业设有“3+2”合作办学模式,学院9个本科专业与比利时列日高等商学院设有“2+1+1”、“2+1+1+1”合作项目。学院与法国IPAG高等商学院设有中法国际EMBA合作培训项目。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6.80万

    ]
  •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是我国西北地区水利水电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院历经变迁,七易校名,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37年的西北工学院,先后经历了西安动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工业大学、西北农学院、陕西机械学院,1994年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8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情系水利、贡献水利的历史,是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历史。历经数代人的奋进努力,学院形成了“严谨的治学作风,严肃的教学态度,严格的学生管理”的优良传统,铸就了“团结协作、自强不息、乐于奉献、求实创新”的水院精神。学院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3个博士一级学科及12个博士二级学科,其中水利工程为一级国家重点学科,覆盖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等5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学院拥有9个二级博士学位授予点和14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在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领域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有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学院2010年获批水利工程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是全国64个试点高校之一,2014年获批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全国28所高校之一。学院现有双聘院士1人,教职工197人,其中教授56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36人,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与讲座教授各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陕西省特支计划,以及获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等省部级荣誉称号20余人。学院设有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农业水利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其中,水利水电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3个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2个专业为陕西省一流专业;水利水电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2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水利工程4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水利水电工程获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硕、博);水力学、水利水电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3个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水力学》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学院为陕西省首批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学院,有陕西省水利水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并具有国家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资质;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2万余名高等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全院在校学生近3100余人,其中,博、硕士研究生1100余人。学院建有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水电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水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水力机械及其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部生态环境协同创新中心、旱区生态水文与灾害防治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筹建);陕西省水利水电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水利水电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陕西省水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水资源与水环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全院现有6个教学、科研系所,设有《电网与清洁能源》科技期刊编辑部。学院立足西北、面向全国开展水利水电科学研究,特别在旱区治理与水土资源开发利用、黄河上中游大中型骨干工程开发建设关键技术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近5年,学院承担科研项目1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0余项(重大、重点项目6项、国家优秀青年基金3项)。其中,“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和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在我校实现了零的突破;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0余项,其中2014、2020年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国家专利授权240余项;发表SCI论文500余篇;出版科技著作(专著、编著、教材)30多部。学院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英国、日本、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国的高校或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交流协定或开展学术交流,互派学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张光斗科技教育基金、潘家铮水电科技基金、陕西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陕西省水利学会、刘光文水文科技教育基金、钱正英教育科技基金/沈晋教授、美籍华人章梓雄教授、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银河电力电子通讯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山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社会团体、著名学者及企业在学院设立各类奖助学金10余项。从2010年开始,学院选派留学生与英国胡弗汉顿(UniversityofWolverhampton)开展“2+2”联合培养,学生毕业后可获得中英两国互认学历。学院坚持“情系水利,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科学研究为支撑;秉承优良传统,依托优势资源,构筑高水平办学平台;提出并践行知识、能力、精神、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一流工程师。学院培养的毕业生踏实肯干,工作适应性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达96%以上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是为了顺应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促进土木建筑学科的发展,由水利水电学院土木工程系、岩土工程研究所、工程管理系、建筑与城市规划系和理学院工程力学系5个专业系(所)共同组建成立的新学院。学院溯源于1937年的西北工学院土木系,1956年与苏南工业专科学校、青岛工学院部分专业整合成立西安动力学院工程结构教研室、土力学及工程地质教研室、施工与测量教研室,一直在西安市现址办学,历经西安交通大学水利工程系、陕西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陕西机械学院水利水电学院、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和理学院。八十多年来,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虽然经过多次变迁,隶属学校也多次改变,但为国家育才的基本宗旨从未改变,广大教职员工矢志不渝,克服种种困难,造就了一批优良的师资队伍,积淀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构建了高水平的办学平台,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土木建筑工程建设领域的人才。学院目前拥有国家批准的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水利工程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和力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其中,土木工程一级学科覆盖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以及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6个二级学科;力学一级学科覆盖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和工程力学4个二级学科;同时拥有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管理学科博士授予权和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授予权。学院目前设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力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筑学6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是我校首个通过国家级评估专业,也是陕西省特色专业,并同时招收海军国防生。《工程测量学》、《理论力学》、《土力学》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为陕西省级精品课程,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学院现有教职工138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38人,讲师39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50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陕西省百人计划4人。在校本科生达1610人,博士研究生70人,硕士研究生433人。学院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联合申建)、陕西省黄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以及岩土工程实验室、工程结构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力学实验室、沥青混凝土防渗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工程管理信息化实验室及建筑与规划模型设计制作室8个专业实验室和水利水电土木建筑研究设计院。学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积极承担参与了国家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等国家大、中型土木建筑与水利水电工程的科研、设计和生产试验任务。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学院获得4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近5年来,土木建筑领域的教师承担科研项目460项,其中承担国家级项目32项;科研到款1.32亿元;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8项;获国家专利授权20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350余篇;出版专著、编著、教材40余部。并且积极开展了国际合作与交流,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有关高校或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交流协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10年与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UniversityofWolverhampton)签署了2+2联合培养协议,留学生毕业后可获得中英两国互认学历。由于长期坚持“育人为本、知行统一”的办学理念,尤其重视基础理论的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土木建筑领域的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学生就业渠道畅通,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多年来就业率达95%以上。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艺术与设计学院成立于2005年。学院下设视觉传达、工业设计、环境设计、影像动画4个系和1个实验中心。本科招收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摄影、环境设计、动画、雕塑、产品设计7个专业。学院现有专业教师7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2人,在读博士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64人。目前建有计算机教学中心、艺术展厅、建筑与环艺模型实验室、CMF木工加工实验室、快速成型实验室、数字摄影实验室、数字化图形处理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2017年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是“中国工业设计技术服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专业教育委员会理事单位”,“中国电影家协会数字媒体委员会理事单位”,“教育部包装教学分指导委员会单位”,“陕西省高校摄影学会摄影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等。人才培养:艺术与设计学院结合理工类院校艺术学科的特色,提出了“艺工同治”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高水平设计人才。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200余人。具有设计学硕士一级学科培养权和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在读硕士研究生144人。2017年工业设计专业被认定为陕西普通高校“一流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平遥国际摄影节、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环艺学年奖、陕西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陕西省大学生“知识产权杯”工业设计大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得大奖。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创意设计能力,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与好评,近年来本科生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学术研究:学院自成立以来,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文化部艺术类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研究课题、陕西省社科规划课题、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陕西省文化厅科研项目和西安理工大学校科技创新项目、西安理工大学校人文社科专项项目等纵向课题40余项。同时还承担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设计项目百余项,年均横向科研到款70多元。学院现为“陕西省动漫教育基地”、“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中心艺术设计基地、动漫实践基地”。教师编写出版专著、教材近20部,参展、发表、获奖艺术作品及获得国家专利数百件,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400余篇。《理工类院校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得陕西省2011年教学成果一等奖;《校企深度交融、艺工有机结合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获得陕西省2017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教师国画作品《新巢》曾获全国第十届美展铜奖;教师摄影作品《唐陵》8幅组图获“索尼世界摄影奖”二等奖;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的作品《WaterNetwork》获2015德国红点(Reddot)概念设计奖;教师设计作品《巴斗猫》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与数字媒体学院是我国最早成立并开展印刷包装类高等教育的院系之一,现为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单位,教育部印刷工程专业及包装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印刷包装与数字媒体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和就业,主要为印刷包装行业培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现有在籍学生1500余人,其中研究生200余人。学院设有印刷工程、包装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均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印刷工程专业于2005年被陕西省授予“名牌专业”称号,2008年被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包装工程专业于200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管理专业。还有陕西省印刷包装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13115”印刷包装工程中心。学院设有印刷工程系、包装工程系、信息科学系和实验中心。现有教职员工91人,其中有教授13人、副教授18人;实验中心现有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实验师1人、工程师8人。学院现有印刷包装技术与设备博士学位授予权,信号与信息处理、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包装工程)、印刷包装技术与设备4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覆盖所有的本科专业,还具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能够培养从大学本科直到博士的高级技术人才。印刷包装与数字媒体学院一贯重视基础理论课教学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2010年印刷工程专业列入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学院在本科教学方面,落实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坚持做到“三个一”,即秉承一个理念:育人为本,知行统一;树立一个目标:特色做亮,基础做强;做好每一个环节:规范过程,提高水平。学院把培养目标定在提高素质,突出特色,增强适应性和创造性的层次上。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等科技活动多次获奖。学院注重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友好合作。自1986年以来,学院先后与多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学院注重加强与企业的交往和合作。先后有北人集团、上海高斯集团、蚌埠金黄山凹版印刷有限公司、汕头东风印刷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在学院设立了“北人集团”、“上海高斯”、“金黄山”、“东风”等多项企业奖学金,以奖励品学兼优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目前印刷包装工程学院是我校设立企业奖学金最多的学院之一。学院坚持“学以致用,优才优用,择优推荐,人尽其才”的原则,大力挖掘就业市场,扩大市场需求。随着印刷包装行业的迅猛发展,我院毕业生以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适应工作快和踏实肯干的特点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每年约有80%的毕业生到京津沪及沿海地区就业,2004年获得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近年来学生的一次就业率在96%以上。学院重视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取得了大量成果。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院将抓住机遇,锐意改革,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进一步加强同国内外印刷包装同行的密切合作,为印刷包装行业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学院输入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创建于1958年,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现已发展成为我校集自动化、电子及信息类专业于一体,学生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学院下设信息与控制工程系、电子工程系和三电教学实验中心三个教学单位,设有自动化(类)、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智能控制、机器人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和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8个本科专业。其中,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名牌专业”,并均已入选“国家一流专业”;通信工程为“省级特色专业”,入选陕西省高校“一流专业”。自动化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4年、2017年两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19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院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8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9人,教授29人,副教授45人,高级工程师9人。建设院士工作室3个,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计划1人,陕西省“新世纪三五人才工程”1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师1人,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西安市劳动模范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10余人。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学院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和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通信与信息系统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覆盖全部本科专业。现有2个陕西省重点学科,2个陕西省优势学科。2017年,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全国前20%,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进入全国前40%。学院科研实力雄厚,成果丰硕。学院设有晶体生长设备与系统集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晶体生长设备及控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复杂系统控制与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晶体生长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军民两用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西安市电力电子器件与高效电能变换重点实验室、先进导航与电磁技术研究所、新型电力电子器件与功率集成研究中心、无线光通信与网络研究中心和信息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等重要科研机构。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0项,其中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承担973前期研究专项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8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7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00余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400余篇,其中SCI检索430余篇。近三年年均科研经费超过5100万元。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学院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3个。近年来,学院获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教学成果奖13项,在“挑战杯”竞赛中获国家级奖9项、省级奖22项;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国家级奖5项、省级奖40项;在“恩智浦杯”智能车大赛中获国家级奖1项、省级奖16项;在研究生电子大赛中,获国家级奖34项、省级奖125项。近年来在全国互联网+竞赛中获全国银奖3项。2019年,学生科技荣获国家级奖项210项,省级以上奖项441项;其中省级奖项同比增加35.27%。学院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及志愿者服务等工作成绩突出,学院团委连续两年荣获校级“五四红旗团委标兵”荣誉称号。学院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影响力不断提升。学院先后与美、日、英、德等国近十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西安理工大学-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西安理工大学-艾默生数字化工厂和西安理工大学-飞思卡尔嵌入式应用实验室,与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西理工-粤嵌众创空间”,与武汉凌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共建虚拟仿真实验室,加强学生的联合培养,夯实人才培养基础。目前,除校级奖学金外,企业、校友、知名人士先后在学院设立了“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奖学金”“镇泰奖学金”“唐仲英奖学金”“罗克韦尔奖学金”“艾默生奖学金”等奖学金,覆盖了全部本科专业。由于学院学生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华为、中兴、华硕、特变电工、永济电机、许继集团、苏州汇川、维谛技术、创维集团、中芯国际、航天集团771所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连续多年与学院优秀毕业生签约,近年来学院本科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长期以来,学院始终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秉承“祖国、荣誉、责任”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知行统一”的办学理念,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全院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加强内涵建设,为实现追赶超越目标和推进“双一流”建设而努力奋斗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是在1958年成立的机床、工具、量仪等本科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办学单位,专业源于1949年的国立北京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经过70年的建设与不断发展,形成了集机、电、光、测控及管理技术于一体、整体实力强、办学层次齐全的综合性专业学院。目前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5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测控技术与仪器2个专业被授予陕西省名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还入选了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在2016年与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和工业工程专业一起入选陕西省一流专业。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1个、省级核心课程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与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省级校外实践基地2个。2017年入选陕西省首批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学院设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覆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6个二级博士学科。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求,与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联合设置了现代工业装备制造与系统集成交叉博士学科。学院还具有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6个二级硕士学科。学院现有教职工190余人,其中教授26人,博士导师19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6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0余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陕西省三五人才等国家和省、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及教学名师、师德标兵、优秀教师20余人次。学院现有学生3400余人,其中在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800余人。建立了刘文清和陈学东2个院士工作室,并聘请刘文清院士为名誉院长。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设计、精密仪器及工程图学四个系,机械工程、机械设计、精密仪器三个实验中心,一个计算机辅助工程中心以及机械自动化等16个研究所(室)。先后建成了教育部“数控机床及机械制造装备集成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机械制造装备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现代装备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机械工业机床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西安)”、陕西省商检局“机床认可实验室”、“陕西省精密数控机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精密加工工程中心”、“陕西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精密仪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与企业联合建立的各类产学研基地,提升了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综合能力。拥有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5000余台套,计算机800余台,为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省部级项目以及企业委托项目30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其中SCI收录150余篇。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以做人诚实、做事踏实、学业扎实的“三实精神”为育人特色,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专业学习、校园文化、创新实践等多种途径开展教书育人工作,培养了学生踏实肯干、创新意识强、专业知识扎实的优秀品质。7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万余名各类毕业生。他们牢记“祖国、荣誉、责任”的校训,在各自岗位上勤奋工作,甘于奉献,涌现出大批如中央纪委驻中央统战部纪检组组长苏波、济南第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志刚等杰出校友,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学院赢得了荣誉。机仪院风团结务实拼搏创新学院精神明德求实坚毅自强敢创新路追求卓越学院特色做人诚实做事踏实学业扎实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为北京机械学院工程经济系,是我国高等工科院校最早设置管理学科的院校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形成了“开拓、进取、严谨、求实”的良好院风。目前学院设有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经济学等9个本科专业,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一流专业。全院共有教职工154人,其中专职教师127人,博士生导师13人,教授28人,副教授4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2人,形成了结构合理、梯队健全的科研教学队伍。目前在校学生3200余名,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含MBA、EMBA、专业硕士)1400余名,累计为国家培养本科生8500余名,各类研究生5000余名。学院学科布局合理,体系完善。学院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应用经济学一级硕士点。工商管理学科下设企业管理、会计学、技术经济及管理和旅游管理等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建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个,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会计学、技术经济与管理、区域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及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9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学科均为陕西省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在2017年教育部学位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被评为B+(前20%);在2018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位列第50位(前25%),学科实力雄厚。学院是全国前56所第三批MBA和第二批EMBA教育授权院校,同时拥有会计硕士、金融硕士、工业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授予权。学院建有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城市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2018年杨善林院士在我院正式设立院士工作室。学院科研实力雄厚,近年来承担各类国家级项目4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5项,国家软科学1项;承担教育部博士点基金3项,各类省部级项目190余项。学院年均科研经费800余万元,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31项,出版教材、专著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其中SSCI、SCI、EI、ISTP、CPCI收录210余篇,高水平论文(含CSSCI、CSCD)600余篇。近年来,学院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及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重点教改项目2项,2人被评为陕西省教学名师,获批7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校级精品课程。获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1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省级教学团队1个。经济与管理学院实验中心2013年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实验中心现有面积1252平方米,设有企业管理模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会计与金融实验室、信息工程实验室、网络工程实验室、工业工程实验室和ERP实验室等7个专业实验室,可满足我院各类学生的实验教学需要。实验中心配备450台高性能计算机及其它相关专用实验设备,资产总价值约800万元,各类仪器设备1053台套。学院所属的图书资料室藏有中外文图书资料2.4万余册,期刊80余种以及声像教学等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学院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论坛、学术报告会、课外阅读、科技竞赛和成果展示、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年来,在校学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陕西省工业工程改善创意大赛等各类比赛中获奖。学院创业团队获得2018年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铜奖、陕西省决赛季军(金奖),实现历史性突破。学院同西电集团公司、东方集团、吴忠仪表集团、一拖集团、洛炼集团、洛轴集团、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及金花等国营、民营企业集团有着长期联合办学的关系;同时,与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法国IPAG高等商学院、比利时列日大学、美国奥本大学、加拿大皇后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台湾科技大学、日本福井大学、日本德岛大学、日本东北大学等多所海外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院校合作交流关系。对外合作办学方面,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工业工程”本科专业与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信息安全”和“工程管理”硕士专业设有“3+2”合作办学模式,学院9个本科专业与比利时列日高等商学院设有“2+1+1”、“2+1+1+1”合作项目。学院与法国IPAG高等商学院设有中法国际EMBA合作培训项目。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6.80万

    ]
  • 广州成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是我国西北地区水利水电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院历经变迁,七易校名,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37年的西北工学院,先后经历了西安动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工业大学、西北农学院、陕西机械学院,1994年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8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情系水利、贡献水利的历史,是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历史。历经数代人的奋进努力,学院形成了“严谨的治学作风,严肃的教学态度,严格的学生管理”的优良传统,铸就了“团结协作、自强不息、乐于奉献、求实创新”的水院精神。学院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3个博士一级学科及12个博士二级学科,其中水利工程为一级国家重点学科,覆盖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等5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学院拥有9个二级博士学位授予点和14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在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领域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有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学院2010年获批水利工程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是全国64个试点高校之一,2014年获批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全国28所高校之一。学院现有双聘院士1人,教职工197人,其中教授56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36人,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与讲座教授各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陕西省特支计划,以及获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等省部级荣誉称号20余人。学院设有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农业水利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其中,水利水电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3个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2个专业为陕西省一流专业;水利水电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2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水利工程4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水利水电工程获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硕、博);水力学、水利水电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3个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水力学》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学院为陕西省首批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学院,有陕西省水利水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并具有国家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资质;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2万余名高等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全院在校学生近3100余人,其中,博、硕士研究生1100余人。学院建有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水电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水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水力机械及其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部生态环境协同创新中心、旱区生态水文与灾害防治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筹建);陕西省水利水电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水利水电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陕西省水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水资源与水环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全院现有6个教学、科研系所,设有《电网与清洁能源》科技期刊编辑部。学院立足西北、面向全国开展水利水电科学研究,特别在旱区治理与水土资源开发利用、黄河上中游大中型骨干工程开发建设关键技术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近5年,学院承担科研项目1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0余项(重大、重点项目6项、国家优秀青年基金3项)。其中,“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和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在我校实现了零的突破;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0余项,其中2014、2020年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国家专利授权240余项;发表SCI论文500余篇;出版科技著作(专著、编著、教材)30多部。学院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英国、日本、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国的高校或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交流协定或开展学术交流,互派学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张光斗科技教育基金、潘家铮水电科技基金、陕西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陕西省水利学会、刘光文水文科技教育基金、钱正英教育科技基金/沈晋教授、美籍华人章梓雄教授、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银河电力电子通讯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山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社会团体、著名学者及企业在学院设立各类奖助学金10余项。从2010年开始,学院选派留学生与英国胡弗汉顿(UniversityofWolverhampton)开展“2+2”联合培养,学生毕业后可获得中英两国互认学历。学院坚持“情系水利,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科学研究为支撑;秉承优良传统,依托优势资源,构筑高水平办学平台;提出并践行知识、能力、精神、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一流工程师。学院培养的毕业生踏实肯干,工作适应性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达96%以上。广州成学文化科技有限公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广州成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是为了顺应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促进土木建筑学科的发展,由水利水电学院土木工程系、岩土工程研究所、工程管理系、建筑与城市规划系和理学院工程力学系5个专业系(所)共同组建成立的新学院。学院溯源于1937年的西北工学院土木系,1956年与苏南工业专科学校、青岛工学院部分专业整合成立西安动力学院工程结构教研室、土力学及工程地质教研室、施工与测量教研室,一直在西安市现址办学,历经西安交通大学水利工程系、陕西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陕西机械学院水利水电学院、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和理学院。八十多年来,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虽然经过多次变迁,隶属学校也多次改变,但为国家育才的基本宗旨从未改变,广大教职员工矢志不渝,克服种种困难,造就了一批优良的师资队伍,积淀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构建了高水平的办学平台,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土木建筑工程建设领域的人才。学院目前拥有国家批准的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水利工程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和力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其中,土木工程一级学科覆盖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以及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6个二级学科;力学一级学科覆盖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和工程力学4个二级学科;同时拥有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管理学科博士授予权和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授予权。学院目前设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力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筑学6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是我校首个通过国家级评估专业,也是陕西省特色专业,并同时招收海军国防生。《工程测量学》、《理论力学》、《土力学》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为陕西省级精品课程,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学院现有教职工138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38人,讲师39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50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陕西省百人计划4人。在校本科生达1610人,博士研究生70人,硕士研究生433人。学院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联合申建)、陕西省黄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以及岩土工程实验室、工程结构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力学实验室、沥青混凝土防渗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工程管理信息化实验室及建筑与规划模型设计制作室8个专业实验室和水利水电土木建筑研究设计院。学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积极承担参与了国家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等国家大、中型土木建筑与水利水电工程的科研、设计和生产试验任务。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学院获得4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近5年来,土木建筑领域的教师承担科研项目460项,其中承担国家级项目32项;科研到款1.32亿元;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8项;获国家专利授权20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350余篇;出版专著、编著、教材40余部。并且积极开展了国际合作与交流,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有关高校或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交流协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10年与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UniversityofWolverhampton)签署了2+2联合培养协议,留学生毕业后可获得中英两国互认学历。由于长期坚持“育人为本、知行统一”的办学理念,尤其重视基础理论的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土木建筑领域的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学生就业渠道畅通,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多年来就业率达95%以上。广州成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广州成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艺术与设计学院成立于2005年。学院下设视觉传达、工业设计、环境设计、影像动画4个系和1个实验中心。本科招收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摄影、环境设计、动画、雕塑、产品设计7个专业。学院现有专业教师7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2人,在读博士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64人。目前建有计算机教学中心、艺术展厅、建筑与环艺模型实验室、CMF木工加工实验室、快速成型实验室、数字摄影实验室、数字化图形处理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2017年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是“中国工业设计技术服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专业教育委员会理事单位”,“中国电影家协会数字媒体委员会理事单位”,“教育部包装教学分指导委员会单位”,“陕西省高校摄影学会摄影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等。人才培养:艺术与设计学院结合理工类院校艺术学科的特色,提出了“艺工同治”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高水平设计人才。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200余人。具有设计学硕士一级学科培养权和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在读硕士研究生144人。2017年工业设计专业被认定为陕西普通高校“一流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平遥国际摄影节、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环艺学年奖、陕西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陕西省大学生“知识产权杯”工业设计大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得大奖。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创意设计能力,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与好评,近年来本科生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学术研究:学院自成立以来,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文化部艺术类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研究课题、陕西省社科规划课题、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陕西省文化厅科研项目和西安理工大学校科技创新项目、西安理工大学校人文社科专项项目等纵向课题40余项。同时还承担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设计项目百余项,年均横向科研到款70多元。学院现为“陕西省动漫教育基地”、“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中心艺术设计基地、动漫实践基地”。教师编写出版专著、教材近20部,参展、发表、获奖艺术作品及获得国家专利数百件,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400余篇。《理工类院校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得陕西省2011年教学成果一等奖;《校企深度交融、艺工有机结合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获得陕西省2017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教师国画作品《新巢》曾获全国第十届美展铜奖;教师摄影作品《唐陵》8幅组图获“索尼世界摄影奖”二等奖;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的作品《WaterNetwork》获2015德国红点(Reddot)概念设计奖;教师设计作品《巴斗猫》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广州成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广州成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与数字媒体学院是我国最早成立并开展印刷包装类高等教育的院系之一,现为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单位,教育部印刷工程专业及包装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印刷包装与数字媒体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和就业,主要为印刷包装行业培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现有在籍学生1500余人,其中研究生200余人。学院设有印刷工程、包装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均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印刷工程专业于2005年被陕西省授予“名牌专业”称号,2008年被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包装工程专业于200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管理专业。还有陕西省印刷包装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13115”印刷包装工程中心。学院设有印刷工程系、包装工程系、信息科学系和实验中心。现有教职员工91人,其中有教授13人、副教授18人;实验中心现有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实验师1人、工程师8人。学院现有印刷包装技术与设备博士学位授予权,信号与信息处理、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包装工程)、印刷包装技术与设备4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覆盖所有的本科专业,还具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能够培养从大学本科直到博士的高级技术人才。印刷包装与数字媒体学院一贯重视基础理论课教学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2010年印刷工程专业列入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学院在本科教学方面,落实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坚持做到“三个一”,即秉承一个理念:育人为本,知行统一;树立一个目标:特色做亮,基础做强;做好每一个环节:规范过程,提高水平。学院把培养目标定在提高素质,突出特色,增强适应性和创造性的层次上。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等科技活动多次获奖。学院注重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友好合作。自1986年以来,学院先后与多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学院注重加强与企业的交往和合作。先后有北人集团、上海高斯集团、蚌埠金黄山凹版印刷有限公司、汕头东风印刷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在学院设立了“北人集团”、“上海高斯”、“金黄山”、“东风”等多项企业奖学金,以奖励品学兼优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目前印刷包装工程学院是我校设立企业奖学金最多的学院之一。学院坚持“学以致用,优才优用,择优推荐,人尽其才”的原则,大力挖掘就业市场,扩大市场需求。随着印刷包装行业的迅猛发展,我院毕业生以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适应工作快和踏实肯干的特点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每年约有80%的毕业生到京津沪及沿海地区就业,2004年获得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近年来学生的一次就业率在96%以上。学院重视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取得了大量成果。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院将抓住机遇,锐意改革,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进一步加强同国内外印刷包装同行的密切合作,为印刷包装行业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广州成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广州成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创建于1958年,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现已发展成为我校集自动化、电子及信息类专业于一体,学生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学院下设信息与控制工程系、电子工程系和三电教学实验中心三个教学单位,设有自动化(类)、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智能控制、机器人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和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8个本科专业。其中,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名牌专业”,并均已入选“国家一流专业”;通信工程为“省级特色专业”,入选陕西省高校“一流专业”。自动化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4年、2017年两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19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院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8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9人,教授29人,副教授45人,高级工程师9人。建设院士工作室3个,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计划1人,陕西省“新世纪三五人才工程”1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师1人,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西安市劳动模范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10余人。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学院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和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通信与信息系统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覆盖全部本科专业。现有2个陕西省重点学科,2个陕西省优势学科。2017年,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全国前20%,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进入全国前40%。学院科研实力雄厚,成果丰硕。学院设有晶体生长设备与系统集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晶体生长设备及控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复杂系统控制与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晶体生长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军民两用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西安市电力电子器件与高效电能变换重点实验室、先进导航与电磁技术研究所、新型电力电子器件与功率集成研究中心、无线光通信与网络研究中心和信息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等重要科研机构。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0项,其中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承担973前期研究专项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8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7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00余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400余篇,其中SCI检索430余篇。近三年年均科研经费超过5100万元。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学院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3个。近年来,学院获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教学成果奖13项,在“挑战杯”竞赛中获国家级奖9项、省级奖22项;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国家级奖5项、省级奖40项;在“恩智浦杯”智能车大赛中获国家级奖1项、省级奖16项;在研究生电子大赛中,获国家级奖34项、省级奖125项。近年来在全国互联网+竞赛中获全国银奖3项。2019年,学生科技荣获国家级奖项210项,省级以上奖项441项;其中省级奖项同比增加35.27%。学院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及志愿者服务等工作成绩突出,学院团委连续两年荣获校级“五四红旗团委标兵”荣誉称号。学院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影响力不断提升。学院先后与美、日、英、德等国近十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西安理工大学-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西安理工大学-艾默生数字化工厂和西安理工大学-飞思卡尔嵌入式应用实验室,与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西理工-粤嵌众创空间”,与武汉凌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共建虚拟仿真实验室,加强学生的联合培养,夯实人才培养基础。目前,除校级奖学金外,企业、校友、知名人士先后在学院设立了“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奖学金”“镇泰奖学金”“唐仲英奖学金”“罗克韦尔奖学金”“艾默生奖学金”等奖学金,覆盖了全部本科专业。由于学院学生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华为、中兴、华硕、特变电工、永济电机、许继集团、苏州汇川、维谛技术、创维集团、中芯国际、航天集团771所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连续多年与学院优秀毕业生签约,近年来学院本科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长期以来,学院始终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秉承“祖国、荣誉、责任”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知行统一”的办学理念,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全院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加强内涵建设,为实现追赶超越目标和推进“双一流”建设而努力奋斗!广州成学文化科技有限公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简称:西安理工 地区: 陕西 学制:2.5~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2.40~16.00万 班型:周末班 类型:理工类、公办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金花南路5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师大博学 > 西安理工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友情链接:中教互联中教互联官网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