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为1985年成立的西安石油学院焊接工艺及设备教研室,是我国石油高校中最早设置的焊接专业教研室。根据石油工业发展和学校建设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需要,2003年从原西安石油大学材料与机电工程学院分出,单独设置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06年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过3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学校一个综合实力较强、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较高的二级学院,在石油石化行业及西北地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学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为省级优势学科;1个《材料工程》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拥有五个本科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着重培养在焊接工艺和焊接设备及自动化方面具有特长的学生;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重点培养在模具设计与塑性成型、材料成型过程控制方面具有特长的学生;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着重培养在金属热处理和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方面具有特长的学生;材料物理专业培养在材料组织分析与性能检测和材料表面改性与涂层制备方面具有特长的学生。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着重培养在燃料电池、储能型电池等材料及其器件的研发、设计及应用等方面具有特长的学生。学院目前下设“焊接技术与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系”、“金属材料系”和“新材料系”等4个教学系、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陕西省焊接钢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加工工程校级重点实验室、焊接技术研究所、腐蚀与防护研究所、材料检测与评价研究所等5个学术研究机构,拥有全校唯一的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石油专用管腐蚀与防护)。现有专任教师近8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过83%,其中教授、副教授30余人,硕士生导师40余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2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人,校级拔尖人才、校级骨干教师10余人,拥有1个省级教学团队(焊接技术与工程),两名陕西省教学名师。学院现有教学科研用实验室面积近4000平米;拥有各类实验设备近500台套,10万元以上设备30余台套,设备总额近1500万元;拥有专职实验人员9名、兼职20余名。建成了材料组织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平台、焊接技术与工程平台、材料加工及控制平台、材料制备及热处理平台、腐蚀与防护平台、材料的计算与模拟平台六个平台,在满足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可以满足服务社会的需求。学院科研特色鲜明,目前形成了材料组织性能控制、材料成型技术及控制、材料断裂机理及规律、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先进材料计算与设计、材料表面工程及应用、管道检测及安全评价七个科研方向。尤其是在石油工程材料领域具有明显优势,输送管材、油井管材和石油矿场机械材料及其成型加工、石油管道腐蚀与防护等方面的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学院先后承担或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和企业委托项目等横向课题200余项,2011年以来,累计科研经费超过2000万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800余篇,科研成果先后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贯彻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基地建设和科研为依托,突出特色、面向地方和行业,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学生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乐于奉献的材料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院与哈尔滨焊接培训中心合作,建立了国家焊接工程师实训基地,教师中有7人具有国际焊接工程师资质,1人具有国际焊接技士资质。目前可承担在校生的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工作,在已培训的10余届学生中,通过率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目前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330人左右,硕士研究生70人左右,已累计培养各类毕业生三千余人,毕业生主要在石油、石化、机械、冶金、能源、军工等行业就业,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2%以上。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5.40万
] -
西安石油大学1958年开始创办石油地质专业。1980年学校恢复重建后,于1985年在原油田开发系下成立了地质教研室。1996年成立了学校直属的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所。2001年鉴于石油工业勘探开发形势需要,开始恢复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油气勘探方向)本科招生。2003年根据石油工业勘探开发形势和学校建设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加强石油主干学科的需要,成立了资源工程系。2006年,在原资源工程系的基础上成立了油气资源学院,2012年更名为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自2003年成立以来,一直秉持“特色办院,教学立院,学术兴院,人才强院”的理念,各项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快速发展。目前,学院设4个系(石油地质系、基础地质系、地质工程系、应用地球物理系)4个研究机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研究中心、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所、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实验测试分析中心)。拥有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致密油气地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和西安石油大学油气地球物理勘探评价重点实验室。学院依托陕西省优势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设有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4个工学本科专业和地质学1个理学本科专业,其中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和陕西省一流专业,已于2018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及矿产普查与勘探、非常规油气地质与勘探、油气田开发地质、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和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6个硕士授权点年均在读本科学生1000余人,研究生200余人,外国留学生10余人。现有资源与环境1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该学科在读研究生100余人。学生毕业主要面向国有大中型石油地矿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技术设计、科研和管理等工作,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实验室面积约7700平方米,拥有大型科研仪器18台套,大型专业软件4套,各类标本1万余件,设备总值3800余万元。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系统、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油气成藏综合模拟平台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学院现有教职工110人,专任教师9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共4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0人,占94%。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另有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美国科学院院士1人,兼职教授和兼职研究生指导教师30余人。学院科研实力雄厚,科研特色鲜明,科研成果突出。先后承担了国家“973”、国家“863”、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以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集团、国土资源部、陕西省及相关石油企业等委托的大量科研项目。科研方向主要集中在油气成藏地质学、非常规油气地质与勘探、天然气地质学、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地球化学、含油气盆地构造学、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及地震勘探、地球物理测井和综合地球物理勘探等领域。经过多年努力,逐步形成了油气成藏与勘探评价、非常规油气地质评价、油气地球物理综合评价“三大”特色。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多项。主要科研成果在学术界和石油企业产生了广泛影响,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生产与石油地质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资料截至2020年3月)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5.40万
] -
西安石油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前身是1980年创建的“应用地球物理勘探仪器”专业,是学校恢复建校后招生最早的单位;在此专业基础上成立仪器系,1996年仪器系划分为仪器系和自动化及电力工程系,2003年在仪器系和自动化及电力工程系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电子工程学院。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7人,其中博士导师2人;二、三级教授3人,四级教授17人,副教授和高工3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和省级特殊人才3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人。目前学院设有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安全工程和人工智能6个本科专业,设有仪器系、自动化与电气系、电信与安全系和电工电子教学中心,以及6个专业教研室;各类实验室面积约3500平米。拥有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另有电子信息、能源动力、交通运输3个类别专业硕士授权点,与意大利那不勒斯费德里科二世大学签订合作协议。目前共有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2300余人。经过40年的发展,学院的综合实力、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逐年提高。目前拥有1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陕西省名牌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有3个陕西省教学团队,2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1个陕西省优势学科。学院在科研基地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较大发展,目前拥有“油气钻井国家工程重点实验室井下测控研究室”、“复杂油气勘探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油气井测控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省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西安石油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与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的“定向钻井联合实验室”。近5年来,共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石油创新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横向课题50余项,取得国家专利100余项。编写特色专著、教材2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60余篇被SCI、EI收录,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奖励10项。在石油测井仪器、导向钻井、井下信息探测、长输管线自动化、油田电网优化管理、电动钻机控制等领域形成了明显的行业特色和稳定的研究方向。1)仪器系仪器系是在原“应用地球物理勘探仪器”专业基础上组建而成,创建于1980年。2003年、2007年和2010年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8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学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前拥有“仪器科学与技术”陕西省优势学科及相应的学术和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承担陕西省精品课程“测井仪器方法及原理”的教学与建设,2007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验室成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2012年列入省级和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4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获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6年列入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2019年建成。拥有2个陕西省教学团队。坚持石油特色与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向,在油气井下测控技术及仪器、井下电磁测量技术及仪器和油气井探测与信息处理研究三个方向形成了稳定的科学研究方向与队伍。先后承担国家“863”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重点项目计划、教育部优秀中青年创新基金、CNPC中青年创新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产学研项目以及油田横向合作攻关项目多项。仪器系依托“油气钻井国家工程重点实验室井下测控研究室”、复杂油气勘探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油气井测控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与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定向钻井联合实验室”,建立了测控实验室由测控虚拟仿真实验室、测井工程实验室、智能测控实训实验室、智能油气井测控数据传输实验室、EDA/嵌入式综合实验室和测控自动化系统集成实验室六个实验室组成,拥有各种实验仪器设备近200台套,占地面积900平方米,为教学、科研提供了优良条件。2)自动化与电气系设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本科专业。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和“电气工程”2个一级学科,“能源动力”和“交通运输”两个类别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建立校级“无损检测工程中心”。全系实验室面积1380平方米,各类实验装置500余台套,总投资约700余万元。在电驱动钻机自动化技术、长输管道自动化技术、注水泵组控制技术、导向钻井控制技术等油气田生产过程自动化方面具有自己的研究特色。“十二五”期间主要科研项目经费总计为1484万元(其中纵向项目经费1043万元),科研成果转化经济效益达60多亿元。拥有“陕西省油气井测控技术重点实验室”,建有国内唯一的电动钻机电控系统测试与控制系统模拟试验平台、导向钻井稳定平台控制实验装置等高级别的研究平台。“十一五”期间,“PCP压流可调自动化注水泵站系统”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十二五”期间,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和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形成多项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并陆续在国内各大油田推广,原油增产和节能降耗经济效益巨大。“脉冲负载运动装置的电控系统的研究”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油气管道缺陷超声在线检测技术”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电驱动钻机控制单元的研制”入选陕西省100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多名教师参加了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重大专项项目“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的研究,负责其中的导向工具稳定平台的检测、控制、驱动及双向通信的研究,并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项目验收。3)电信与安全系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和安全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现有实验室面积500平方米,实行教学科研相融合的培养机制,与北京尚观联合共建“嵌入式&物联网教学实践双创园”,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环节,其中“科研与教学相融合的DSP课题建设与实践”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全检测技术研究”获西安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同时还获得“大型钛材真空退火设备研制”等多项相关的行业和国家科学技术奖,研究成果在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融合。注重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能力,注重先进学术思想和先进科学知识的引入。近年来,本系教师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教学及科研论文100余篇,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和教材,主持了一大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重点项目和油田等合作项目,科研经费充足,学术气氛浓厚,师生互动性好。广州成学文化科技有限公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10万
] -
西安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西安石油学院石油炼制系。1969年,西安石油学院改厂停办。1980年学校恢复办学后学院先后更名为应用化学系、化学工程系、石油化学工程系、化学化工学院。目前化学化工学院下设应用化学系、化学工程系、环境工程系。现有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环境工程、应用化学四个本科专业;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硕士培养覆盖应用化学、化学工艺、工业催化、化学工程和生物化学工程五个二级学科,具有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权资格,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陕西省优势学科,陕西省油气田环境污染控制与储层保护技术重点实验室。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3人,高级工程师及副研究员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7人,已经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学院设有基础化学实验室、化工专业技术基础实验室、化学专业技术基础实验室、应用化学专业技术基础实验室、化工专业实验室、化学专业实验室、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和分析测试中心。拥有大型实验和测试仪器600余台套,满足了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实验教学需要,已经形成本科和研究生培养以及科学研究的良好教学、科研环境。长期以来,学院在石油天然气化工工艺、石油化工工业催化应用技术、石油油品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技术、石油胶体与界面化学理论与技术、石油天然气环境科学与工程等领域,具有显著特色。近3年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15项,其中省部级5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部级项目12项;共计纵横向科研项目160余项,到款科研经费达36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81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01篇;出版专著1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34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科技鉴定项目4项,被认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学院在本科培养、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过程中,紧密结合石油天然气生产和加工的理论与实际,形成了明确的学科方向,继承“三老四严”的石油作风,以严格的管理和良好的教学质量连续多年赢得了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5%以上。每届毕业生分赴祖国各地的油田、石化企业及化学化工领域的教育、科研和管理岗位,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贡献各自力量的过程中成长起来,在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领域享有良好声誉。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10万
] -
机械工程学院的前身为石油机械系,创建于西安石油学院建院的1958年。经过六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在石油行业、石化行业及西北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所培养的学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学院设有机电工程系、化工机械系、工业设计系、土木工程系和院实验中心。鄠邑校区有8个本科专业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学CAD机房、1个资料室,雁塔校区有两个一级学科实验室及科研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约8500平方米。学院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土木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一流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为国家一流专业、陕西省一流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学院有“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个一级硕士授权学科,包括“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10个二级学科方向,有机械领域和能源动力领域专业硕士授权资格,其中,机械工程学科为陕西省优势学科。学院与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共建“陕西省石油钻采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申报并获批“国家油气钻井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院长期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风雷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建湖县政府、兰州石化公司、宁夏炼化分公司、洛阳石化分公司、江苏如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和地方政府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成立了石油机械、化工机械、深孔加工、特种车辆等联合研究机构,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学院拥有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有教职工132名,其中,专任教师119名,包括教授(正高)24名、副教授(副高)27名,71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有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56名,陕西省优秀人才1名、省“三五”人才1名、享受“三秦人才津贴”专家2名、省科技新星1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师德标兵3名,省级教学团队2个。学院在读本科学生2110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92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6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21年保持在95%以上。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坚持产、学、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近五年,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科研项目60余项、企业合作科研项目18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约1800万元;发表科研和教学论文800余篇,其中,SCI/EI/CPCI检索2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38部;授权发明专利28件、实用新型83件、外观专利174件;获省部级、地市级科技进步奖13项。(资料截止2020年5月)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10万
] -
计算机学院成立于2003年5月,其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西安石油学院计算机系。1985年开设计算机及应用专科专业,1986年开设计算机及应用本科专业。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通信工程6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并于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软件工程为省级特色专业;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学科授权点,计算机技术专业型硕士学位工程领域,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省级优势学科。2016年起计算机学院的4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实行大类招生,通信工程专业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单独招生。学院现有教职工10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3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3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及陕西省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学院突出优势学科的龙头作用,加强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间的交叉结合,已经形成了智能计算与可视化技术、应用软件理论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和油气信息应用技术四个相对稳定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方向。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10万
] -
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于1981年。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以质取胜”的办学理念;以本科教育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秉承传统,严谨治学,与时俱进,注重创新;近年来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诚信、融合、尽责、创新”的良好院风。学院拥有工商管理(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企业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和技术经济及管理等4个二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金融学等3个二级学科)及管理科学与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拥有工程管理硕士(MEM)、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专业硕士(MPAcc)等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电子商务、金融学等9个本科专业,并与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公认会计师协会(ICAEW)合作开设会计学(国际注册会计师ACA)方向班。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电子商务等9个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精干高效的师资队伍。学院通过整合资源,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优化学科结构,逐步建立起了一支梯队合理的研究队伍,形成了若干较为稳定、成熟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丰硕的研究成果,服务于"一带一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石油石化行业发展的能力持续增强,在省内外学界、业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资源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油气会计理论与方法、企业战略管理、环境管理与评价、西部经济发展理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现有经管类虚拟仿真综合实训中心、基础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工程管理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中心(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实验室及实训中心。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27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12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40余部,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8项;近3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竞赛和"三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励19项;在“创青春”陕西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得省级奖项5项;2017年2018年在中国MPAcc学生案例大赛中连续获得全国10强(西北赛区唯一)。2018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省级银奖两项、省级铜奖1项;2018年能源杯全国大学生财会技能挑战赛中获得全国特等奖及全国一等奖;第三届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2018年“正大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销大赛中获得省级奖项2项;2018年陕西省“漫川关”杯市场营销大赛中获得省级奖项2项;第八届POCIB外贸从业能力大赛获得全国三等奖1项;第三届“福斯特”杯大学生会计税务应用技能竞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1项。社会实践团队连续3年被团省委授予"优秀社会实践团队"称号;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一批具有经管院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如"经管论坛"系列学术讲座、"毕业生晚会"、"元旦文艺晚会"、"经管新声力"、"学院田径运动"、"经济杯系列球类比赛"、"经济杯辩论赛"等品牌活动。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5.40万
] -
理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4个本科专业;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2个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为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教职工总数为124人,师资力量雄厚,教风严谨。其中教授9人,副高职称教师3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2人。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拥有陕西省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4个,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1人,陕西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3人,陕西省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2人,学校青年拔尖人才4人,青年骨干教师8人。学院曾获学校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学院设置有高等数学教学部、工程数学教学部、大学物理教学部、应用数学系、应用物理系、物理实验中心等6个教学系、部、实验室。物理实验中心、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是陕西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陕西省油气资源光纤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115工程技术中心)、陕西省油气井测控技术重点实验室、CNPC测井重点实验室、油藏光纤动态监测重点研究室等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学院承担全校本科生、研究生数学、物理公共基础课;4个数学、物理本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课;全校留学生的数学、物理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学院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近几年先后承担省部级、厅局级教改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厅局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重视课程建设,“大学物理”课程为省级一流课程,十几门课程建成了校级一流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物理学科有光纤传感技术、光电子技术与器件、光电检测、光电功能材料等研究方向。数学学科有不确定性推理、智能信息处理、图与数论、最优化、油藏数值分析等研究方向。先后承担了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40余项。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陕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4项。获得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2008年,物理科研团队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截止2021年7月31日)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10万
] -
学院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副高)17人;有博士学位教师24人,在读博士3人,具有海外进修经历者16人。教师中入选陕西省高校人文“英才计划”1人;入选西安石油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1人;学院逐步形成了一个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重视科学研究,科研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近年来,人文学院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省市级科研项目、省部级教改项目等4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0部,发表论文174篇,其中权威、核心论文81篇,获得省市级社科优秀成果人文学院成立于2003年。学院现有汉语国际教育和艺术硕士2个专业硕士点;设有中文系、新闻系、设计系3个系;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4个本科专业;有传播学研究中心、美学美育研究中心、书画文化研究中心、公共艺术与文化研究所、丝路民间艺术研究所等5个研究中心;有省级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创新培养实验区、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学院现已投资400多万元建成传播技术与设计实验室,下设图文设计实验室、图文输出实验室、报纸编辑实验室、音频编辑实验室、视频编辑实验室、手工模型制作工作室6个分室,可满足学院各专业的教学和实训需求。奖31项。学院积极探索改革传统授课形式,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聘请国内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为学生举办讲座和开设有关课程。在全校借助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开展学生素质文化教育,课外延伸的“春之声”演讲比赛和“秋之韵”诗文朗诵比赛已成为全校大学生的传统赛事。《大学语文》、《中国古代文学》、《广告学概论》、《中国古代散文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等已被建成学校精品课程,并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6项。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178人,硕士研究生189人,其中外国留学生20人。学院始终把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积极组织艺术类学生参加相关设计大赛、大展,学生先后获得包括韩国釜山环境艺术大赛、亚洲青年动漫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设计“大师奖”、世界华人大学生十八国艺术设计巡展、平遥国际摄影展、陕西省环保创意大赛、重庆市大学生公文技能大赛等在内的多项大奖,共计获得国际奖项5项、国家级奖项20余项、省级奖项260余项。学院现设皖南明清文化遗产区、苏浙沪风景园林和川陕民俗民居3个写生实习基地;在泰国和韩国建有海外实习基地2个;与西安城墙管委会、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中心、西安教育电视台、西安市临潼区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单位共建教学实习基地16个,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近年来,学生就业层次不断提升,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比例逐年增加。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00万
] -
石油工程学院始于1951年,是西安石油大学的主干院系。1995年将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和油藏工程专业合并为石油工程专业,1999年创办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010年创办海洋油气工程专业,2019年创办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院建成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团队成员密切协作”的师资队伍,形成了“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的优良作风,创建并发展了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适应石油工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各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学生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学院共有专任教师113人,博士生导师7人,正高级职称教师34人,副高级职称教师27人,博士学位教师78人。同时学院拥有特聘教授2人(罗平亚院士、高德利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1人,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陕西省“三秦学者”岗位入选者1人,陕西省全职高层次人才入选者5人,陕西省短期高层次人才入选者5人,陕西省“优秀教师”2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个人”2人。学院现有1个省级特色优势一级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1个学科联合培养博士授权点(油气田开发工程),1个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石油与天然气工程),5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井工程、油气储运工程、非常规油气开发工程、海洋油气工程),1个“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1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钻(西安石油大学-长庆油田分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4个本科专业(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海洋油气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建)),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部低渗—特低渗透油田开发与治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重点实验室、CNPC油层改造重点实验室—高能气体压裂理论与工艺研究室、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致密油气藏复杂结构井钻采技术研究实验室、陕西省油气田环境污染控制与储层保护重点实验室(联建)、陕西陆相页岩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联建)),6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协同创新中心,CNPC石油钻井信息应用技术中心、CNPC高能气体压裂工程技术中心、陕西省油气钻采与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建)、陕西省页岩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建)、陕西省煤层气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中心(联建)),1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1个陕西省陕北能源化工人才培养基地。学院按照突出特色,强化优势,促进交叉、提高水平的思路,提升科研水平、构建创新平台,加强科研管理、推进成果转化,努力构建产、学、研、用结合的良好机制。以“复杂结构井钻完井关键技术研究”、“常规油气高效开发与利用技术研究”、“非常规油气开发与储层改造技术研究”、“储层保护与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油气集输及安全技术研究”等为科研特色和优势,积极服务长庆油田、延长油田等石油石化企业以及陕西地方经济建设。2010年以来,学院科研到款总经费3.12亿元,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等纵向与横向企业合作科学研究项目500余项,出版专著25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5000万吨级特低渗透-致密油气田勘探开发与重大理论技术创新”)、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田含油污水回用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油气煤铀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富集成藏理论与应用”),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5项(陕西省科技进步“油气田作业安全管理与应急救援平台建设及应用”、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复杂地质条件钻井液关键技术与工业化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复杂结构井钻井液关键技术与工业化应用”、陕西省科技进步“低(超低)渗油田高效增产改造和提高采收率技术与产业化示范”、陕西省科技进步“远程钻井网上会战的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二等奖2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低渗透油藏清洁多段塞调剖调驱增产技术研究及应用”、陕西省科技进步“地质导向钻井信息临境模拟与协同决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三等奖2项(陕西省科技进步“火烧油层燃烧状态监测与干预调整技术及应用”、陕西省科技进步“多级强脉冲加载压裂复合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地质导向钻井信息临境模拟与协同决策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学院以本科教学为中心,认真贯彻“拓宽专业、加强基础、提高能力、注重素质、办出特色”的思路,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现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石油工程专业),1个国家“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石油工程专业),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石油工程专业),1个国家级实践基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名牌专业”(石油工程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石油工程专业、油气储运工程专业),3个省级“教学团队”(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油气流动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开放式石油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门省级“精品课程”(油藏物理、钻井工程、渗流力学),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石油工业概论,钻井工程,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渗流力学),1门省级“双语示范课程”(钻井工程),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石油工程专业、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010年以来,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石油工程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行业划转院校特色专业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建设一流石油特色渗流力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石油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等奖1项(“开放式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二等奖2项(“渗流力学省级精品课程系列教材建设与实践”、“提升行业划转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教育服务体系研究与实践”),陕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项(《油气储运设施腐蚀与防护》、《油气渗流力学》)。学院教师出版及参编教材13部,1套教材(《油气渗流力学》共3部)入选“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学院现有本科生1502人,硕士研究生350人,博士研究生10人,国外留学生192人(本科生163人,研究生29人)。学院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旺盛,连续五年石油工程专业和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已成为石油行业的骨干力量,为石油工业和陕西省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学科引院、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科研兴院、和谐建院”的办学思路指导下,学院各项工作取得蓬勃发展,学院工作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陕西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陕西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以及学校人才工作、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学院的国内外合作与交流日益扩大,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东)、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长庆油田、延长油田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石油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与俄罗斯乌法石油学院、莫斯科友谊大学、英国赫瑞瓦特大学、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校、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挪威RF-鲁格兰石油研究所等分别在高能气体压裂、油藏评价与管理、低渗油藏注气开发和非常规油气开发等方面建立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展望未来,任重道远,石油工程学院全体师生员工正满怀信心地为建设研究型院系而不懈努力。广州成学文化科技有限公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2.10万
] -
体育系成立于2004年,其前身为体育教研部和体育部。下设综合办公室、大学体育教研室、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研室、体育硕士教研室、群体竞赛办公室、学生管理办公室和场地器材中心。承担着全校《大学体育》通识教育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以及学生体质测试、群体竞赛和学校其他体育工作。现有教职工45人,专任教师37人。教师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10人,讲师17人,助教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名,在读博士3名;硕士生导师7人;国际级裁判1人。已经形成一支人员稳定、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理论基础扎实、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衔接、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促进、群体活动与运动竞赛相协调、全面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近年来,通过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校大学体育教学效果良好,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基本养成,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升,逐步发挥体育在我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基本形成体系健全、制度完善、充满活力、注重实效的学校体育发展格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大众健身指导、体育产业经营、赛事管理与运作三个专业方向,培养具备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大众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健康咨询指导、教学、科研以及经营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体育硕士专业建设,以体育职业能力为导向,以服务体育职业实际工作为己任,“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体育领域中掌握系统的体育基础理论、扎实的体育专业技能,并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近年来,体育系教学、科研等工作成绩显著。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陕西省社科基金6项、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课题1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厅局级项目60余项,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3部,编写教材20余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另外,体育系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参加全省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和全国单项体育竞赛。现有篮球、排球、足球等13支代表队,在陕西省大学生体育比赛中多次获得冠军,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00万
] -
土木工程学院成立于2022年,是西安石油大学唯一一个培养“工程+管理”人才的院系。学院由原土木工程专业(2001年创办)和工程管理专业(2001年创办)合并组建,至今有2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院自创办之初就本着“高起点乘势而起,育人才筑梦新时代”。秉承“与时俱进,注重创新”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质取胜”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创建了具有突出特色的学科专业,20年来的专业办学历史已为国家、区域、行业、政府企业输送了大批高质量人才。学院拥有1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土木水利、工程管理(项目管理))、2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学院专业设置合理、办学设施齐全。土木工程专业设有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道桥工程三个专业模块,以及特色油气田地面建设方向,设有1个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下辖6个分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建筑结构抗震实验室、钢筋混凝土结构实验室、测量学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和建筑结构电测实验室;工程管理专业设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概预算、工程造价管理、招投标管理等四个专业模块,设有CAD基础实验室、沙盘模拟实验室和工程管理实验室等。学院人才培养有三个特点:一是契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专业需求,呈现新材料、新空间、新技术、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专业培养方向;二是以“工程+管理”复合人才培养为导向,构建卓越工程的本科、硕士人才培养方向,是未来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摇篮;三是赋予能源工程为特色的发展方向,在全国土木工程方向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学院专业就业前景良好。土木工程专业主要就业去向是建筑、路桥、岩土等行业的开发、设计、施工管理部门和单位,主要从事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生产管理等工作。工程管理专业主要就业去向是建设单位、建筑施工单位、建筑设计院等,主要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概预算、工程造价管理、招投标等方面工作。学院拥有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35人,专任教师26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0人。专任教师中青年教师占85%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占75%以上,多位教师具有海外教育经历,也具有国际化办学优势。教学团队成员曾多次获得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西安石油大学师德先进个人、西安石油大学优秀教师等称号;团队成员获得陕西省课堂创新教学大赛三等奖、西安石油大学教学质量一、二等奖,西安石油大学微课比赛一、二等奖教学奖项等。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5.40万
] -
学院在学校基础课部外语教研室基础上创立发展的,1997年1月成立外语系,2012年5月更名为外国语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74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7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3人。学院设有英语系、翻译系、俄语系、翻译硕士教育中心、大学外语教学一部和大学外语教学二部、研究生外语教学部等7个教学机构;设有外国文学研究中心、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ESP研究中心、应用翻译研究中心和心理与语言认知研究中心5个科研机构;设有综合管理办公室、学生管理办公室2个管理服务机构。学院现有教职工113人,其中专任教师103人,有6名教授(其中三级教授2名)、16名副教授、72名讲师;有8名博士、77名硕士;有8名硕士研究生导师,其中2位教授分别被兰州大学和山东大学聘为硕士生导师。有全国优秀教师2名;陕西省教学名师1名;陕西省优秀教师1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劳动模范、优秀教师和优秀中青年骨干3名;陕西省优秀留学归国人员1人;校级教学名师2名。学院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建设,现拥有1个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英语、俄语、翻译3个本科专业,开设英语、俄语、法语、日语、西班牙语、朝鲜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等外语语种课程。学院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石油专门用于英语(ESP)研究在省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学院坚持石油精神教育不断线,突出爱国奋斗、融合创新的理念,近五年学生的就业率一直在90%以上,多次被学校评为学生工作先进单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现拥有本科生翻译实验室1个、MTI翻译实验室1个。学院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现有2个省级教学团队,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和中国石油教育学会教学成果奖各1项。现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调育人项目1项,完成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和一般研究项目各1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8项。学院注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近三年先后有17名教师在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石油杯”全国石油高校外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学院重视学科竞赛,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日语演讲比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阅读、写作、演讲大赛、全国口译大赛中获奖48项。学院将语言研究和相关学科研究有机结合,在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跨文化交流、应用翻译等方面积极开展学科交叉科学研究工作,服务我国石油国际化战略,利用学校石油石化学科优势,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主体学科,充分发挥长期积累的石油国际合作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语言培训经验,深入进行石油专门用途英/俄语的翻译和研究,突出外语学科在石油能源国际合作方面的研究特色。近5年来,外国语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其中核心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学术论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37篇。出版专著14部、译著3部、词典2部、各种教材14套,主持省部级教科研项目7项,主持厅局级科研项目39项,主持横向项目3项,获科研经费50余万元,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西安市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1992年,开始为中石油海外项目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英语培训。1997年,中石油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学院承担了中石油国际合作管理与技术人员外语培训任务,制定了中石油国际合作管理与技术人员外语培训标准,近年来,学院外语培训工作蓬勃发展。学院积极促进国际化办学,先后与韩国光州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俄罗斯普希金学院、俄罗斯喀山大学等国际高校签署“3+1”本科双学位交换生项目。学院与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合作成立了西语中心,培养懂西语和西语国家社会文化的“一带一路”全方位人才。西语中心是西北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西班牙官方授权的三大考试网点(DELE,SIELE,esPro),按照萨拉曼卡大学设定的标准开设西班牙语培训课程、考试并颁发相应证书。学生通过B2级后,可以申请萨拉曼卡大学及西班牙其他大学的留学项目。学院秉承“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和“好学力行、自强不息”的校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科研条件,全面加强大学英语和专业教学质量,完善管理服务机制,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合作交流能力,为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做出更大贡献。 [详情][简章:
1篇
][学费:3.0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