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师大博学 > 西华大学 > 学校简介
西华大学
西华大学
  • 简称:西华
  • 地区: 四川
  • 类型:综合类、公办
  • 学制:3~3年
  • 学费:¥3.60~5.70万
  • 班型:周末班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土桥金周路999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西华大学

西华大学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支持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四川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四川省首批文明校园,四川省绿化先进单位。

学校始建于1960年,时名四川农业机械学院,是为响应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号召,在当时全国7个大区分别布点所建立的农业机械本科院校之一。1978年,被四川省政府列为省属重点大学。1983年更名为四川工业学院。2003年,四川工业学院与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西华大学,2008年,四川经济管理学院整体并入。

198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5年,学校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现有校本部、彭州校区、人南校区三个校区,校园面积近3000亩。校本部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郫都区,西依望丛帝乡、扬雄故里,岷江水自都江堰而下从校园蜿蜒流过。校园环境大气优雅,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环境,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教务管理、党政办公、图书文献、后勤服务等均实现网络化。图书馆面积5万余平方米,藏书250余万册,电子文献6500GB、210余万种。学校是全国收藏《中华再造善本》的100所高校之一。

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在省属高校中先行先试“首席科学家”模式,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960余名,其中,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及四川省“千人计划”引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各类专家130余人。聘请70余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内外著名专家担任学校特聘教授。人文学院教师唐丹以总分全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得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教师吴昌东获得全国高校青年教师电子技术基础、电子线路课程授课竞赛全国一等奖。

58年办学薪火相传。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服务定位,秉持“求是、明德、卓越”的校训,传承“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优良办学传统,树立“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办学、协调推进、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主动适应国家和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内涵提升为核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国际教育,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形成工、理、管、法、经、艺、文、教、农、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现有27个学院,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2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6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86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4.5万余人。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招收乒乓球、健美操、跆拳道高水平运动队学生和边防军人子女预科。具有面向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学校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四川省“卓越农林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省级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40余个,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校拥有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四川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四川省“双一流”建设支持学科、省级重点学科,以及教育部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省区域与国别重点研究基地、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哲社重点研究基地以及其他厅局级平台。近三年承担或参与了400余项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和部省级重点科研课题,成果转化及项目合作产生了巨大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获得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和各类成果奖40余项。

学校以培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能够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和根本任务,建立有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致力于教学质量提高。实施“本科生创新基金资助计划”和“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计划”,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和创新教育学分,加强开放型实验室建设,建有省级大学科技园。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被评为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及实干、创新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近年来,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教育部全国大学生网络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创业竞赛、机器人大赛、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内外重大学科竞赛中,学校获得国家级奖450余项,省级奖840余项。在大学生体育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团体冠军40余个,个人冠军20余人次。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学生团队设计作品获得2017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总决赛唯一的特等奖;汽车与交通学院学生杨文浩获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的银牌,实现了中国在这个赛项上奖牌零的突破,获得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理学院学生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特等奖提名奖(Finalist)。奥运会金牌获得者陈龙灿执教的学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获第28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乒乓球男团冠军,培养的西华学子朱雨玲荣获第21届乒乓球世界杯女单冠军;西华啦啦操获得世界啦啦操锦标赛第三的优异成绩;跆拳道高水平运动队获第二届亚洲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团体季军和两个单项冠军。学生艺术团获世界青少年合唱节民族歌曲金奖,参加央视春晚等多台文艺演出;在教育部、中央网信办举办的全国高校校园好声音比赛中,学校获得两届冠军、一届亚军;在近两届的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中,学校共获各类奖项57项。

学校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易班全国推广的第一所试点高校,在全国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网络育人成果入选全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交流资料;西华易班被评为教育部“全国高校百佳网站”,荣获第八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四川省委宣传部部长甘霖等上级领导来校调研指导易班工作;学校“课堂+实践+网络”思政课改革被央视专题报道。“西华秋韵”迎新文艺晚会荣获第九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

学校重视对外开放,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主动融入军民融合等国家战略和治蜀兴川的总体部署。通过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对接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和天府新区建设;与四川省国防科工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四川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加强合作、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建设“宜宾研究院”,推进开放办学。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造就学术领军人物、积聚创新团队、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学校的整体水平、综合实力、自主创新与服务国家和地方的能力有显著提升。

学校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协同育人,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捷克、日本、韩国、泰国等国的70余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广泛开展学生交流、教师交流、学术及科研合作,为学生出国深造提供广泛渠道,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以中国激光3D打印引路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休斯敦大学终身教授、美国发明家科学院院士任志锋,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石清华,希望集团与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等校友为代表的各类人才25万余名,已经成为国家及四川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重要基地。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西华大学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正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办出学科特色,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省属综合性大学。

数据更新截止于2018年6月

西华大学
西华大学
简称:西华 地区: 四川 学制:3~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3.60~5.70万 班型:周末班 类型:综合类、公办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土桥金周路999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师大博学 > 西华大学 > 学校简介

西华大学

西华大学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支持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四川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四川省首批文明校园,四川省绿化先进单位。

学校始建于1960年,时名四川农业机械学院,是为响应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号召,在当时全国7个大区分别布点所建立的农业机械本科院校之一。1978年,被四川省政府列为省属重点大学。1983年更名为四川工业学院。2003年,四川工业学院与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西华大学,2008年,四川经济管理学院整体并入。

198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5年,学校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现有校本部、彭州校区、人南校区三个校区,校园面积近3000亩。校本部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郫都区,西依望丛帝乡、扬雄故里,岷江水自都江堰而下从校园蜿蜒流过。校园环境大气优雅,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环境,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教务管理、党政办公、图书文献、后勤服务等均实现网络化。图书馆面积5万余平方米,藏书250余万册,电子文献6500GB、210余万种。学校是全国收藏《中华再造善本》的100所高校之一。

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在省属高校中先行先试“首席科学家”模式,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960余名,其中,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及四川省“千人计划”引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各类专家130余人。聘请70余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内外著名专家担任学校特聘教授。人文学院教师唐丹以总分全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得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教师吴昌东获得全国高校青年教师电子技术基础、电子线路课程授课竞赛全国一等奖。

58年办学薪火相传。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服务定位,秉持“求是、明德、卓越”的校训,传承“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优良办学传统,树立“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办学、协调推进、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主动适应国家和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内涵提升为核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国际教育,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形成工、理、管、法、经、艺、文、教、农、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现有27个学院,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2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6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86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4.5万余人。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招收乒乓球、健美操、跆拳道高水平运动队学生和边防军人子女预科。具有面向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学校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四川省“卓越农林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省级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40余个,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校拥有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四川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四川省“双一流”建设支持学科、省级重点学科,以及教育部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省区域与国别重点研究基地、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哲社重点研究基地以及其他厅局级平台。近三年承担或参与了400余项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和部省级重点科研课题,成果转化及项目合作产生了巨大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获得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和各类成果奖40余项。

学校以培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能够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和根本任务,建立有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致力于教学质量提高。实施“本科生创新基金资助计划”和“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计划”,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和创新教育学分,加强开放型实验室建设,建有省级大学科技园。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被评为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及实干、创新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近年来,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教育部全国大学生网络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创业竞赛、机器人大赛、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内外重大学科竞赛中,学校获得国家级奖450余项,省级奖840余项。在大学生体育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团体冠军40余个,个人冠军20余人次。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学生团队设计作品获得2017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总决赛唯一的特等奖;汽车与交通学院学生杨文浩获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的银牌,实现了中国在这个赛项上奖牌零的突破,获得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理学院学生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特等奖提名奖(Finalist)。奥运会金牌获得者陈龙灿执教的学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获第28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乒乓球男团冠军,培养的西华学子朱雨玲荣获第21届乒乓球世界杯女单冠军;西华啦啦操获得世界啦啦操锦标赛第三的优异成绩;跆拳道高水平运动队获第二届亚洲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团体季军和两个单项冠军。学生艺术团获世界青少年合唱节民族歌曲金奖,参加央视春晚等多台文艺演出;在教育部、中央网信办举办的全国高校校园好声音比赛中,学校获得两届冠军、一届亚军;在近两届的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中,学校共获各类奖项57项。

学校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易班全国推广的第一所试点高校,在全国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网络育人成果入选全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交流资料;西华易班被评为教育部“全国高校百佳网站”,荣获第八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四川省委宣传部部长甘霖等上级领导来校调研指导易班工作;学校“课堂+实践+网络”思政课改革被央视专题报道。“西华秋韵”迎新文艺晚会荣获第九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

学校重视对外开放,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主动融入军民融合等国家战略和治蜀兴川的总体部署。通过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对接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和天府新区建设;与四川省国防科工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四川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加强合作、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建设“宜宾研究院”,推进开放办学。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造就学术领军人物、积聚创新团队、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学校的整体水平、综合实力、自主创新与服务国家和地方的能力有显著提升。

学校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协同育人,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捷克、日本、韩国、泰国等国的70余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广泛开展学生交流、教师交流、学术及科研合作,为学生出国深造提供广泛渠道,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以中国激光3D打印引路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休斯敦大学终身教授、美国发明家科学院院士任志锋,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石清华,希望集团与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等校友为代表的各类人才25万余名,已经成为国家及四川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重要基地。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西华大学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正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办出学科特色,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省属综合性大学。

数据更新截止于2018年6月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友情链接:中教互联中教互联官网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