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师大博学 > 西华师范大学 > 招生学院
西华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 简称:西华师大
  • 地区: 四川
  • 类型:师范类、公办
  • 学制:3~4年
  • 学费:¥0.80~5.20万
  • 班型:周末班
  •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1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法学院是在1996年政法系开办的法学本科专业基础上,于2006年组建而成。学院除法学本科专业外,还拥有“马克思主义法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近800人,硕士研究生70余人。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专职教师31人,其中正、副教授12人,讲师7人,其他12人,教师全部都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教师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基本合理。学院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市厅级课题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多项国家、省、市级奖励。教学资源丰富学院现有中外文专业图书2万余册及大量电子影像资料;有现代化模拟法庭、庭审直播、模拟审判、法律诊所等多个实验室;在川内各公、检、法机构及律师事务所有实践教学基地50余家,其中南充市中级人民法院获得了“2014年度省级校外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培养卓越法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2014年被四川省批准为“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2015年,学校以我院为主成立了“西华师范大学地方立法研究中心”,该中心不但有利于加强地方立法的研究与实践,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教育成效显著学院注重学风建设,以提高专业素质为基础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我院学生司法考试通过率一直在省内高校中名列前茅,2016年司法考试通过率达到79.5%;选调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录取比例位居全校前列;学生在大学生”挑战杯”、学校辩论赛、演讲赛、文体活动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年来,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毕业生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好评。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70万

    ]
  • 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的前身为四川师范学院管理系,成立于1999年11月,建系至今已逾16年。在16余年的发展历史中,管理系(学院)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历史系·管理系时期、管理系时期、管理学院时期。2006年6月,根据学校院系调整安排,管理系正式更名为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现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与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授予权,已招收行政管理、教育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社会保障、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社会管理与社区服务及旅游公共管理七个二级学科研究生。并开设有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旅游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五个本科专业。其中旅游管理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旅游学为省级精品课程,《旅游学》和《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两本教材被确定为第一批四川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成为四川省优质教育资源。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0人,正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老师十余人。学院建有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实训室、三维仿真导游实训室、规划设计制图室、人力资源实训室、社会工作实训室、公共管理实训室、餐饮实训室、客房实训室、形体实训室、公共管理研究所、MPA教育中心、旅游规划研究中心等专业实训室和科研机构,实训室使用面积3000余平方米,设施设备500余万元。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积极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已获批成为国家新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拥有“旅游计调师”“酒店管理师”培训资格,成为国家商业技能鉴定与饮食服务发展中心授权的培训与考试中心,并被确定南充市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基地。为进一步加强特色学科建设,改进教学质量,学院组织了公共管理论坛、县长论坛等多种学术活动;多次邀请四川大学旅游学院石应平教授、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张信宝研究员、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朱承强教授、全球职业规划师李金宝、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姜晓萍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来我院讲学;为加快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已有50多个省内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我院又与新加坡万和国际教育集团合作,为海外实习基地建设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学院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开展专业特色活动:旅游管理专业每年的旅游文化节;公共事业管理一年一度的公共管理论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展企业模拟招聘大赛以及沙盘模拟竞赛等实践特色活动;社会工作专业的社工文化节。这些专业特色活动极大地开阔了同学们的眼界,提升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拓展了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前景,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8%,为社会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90万

    ]
  •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创建于1986年。她的前身是南充师范学院地理系。在四川省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和地方国土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1996年12月经四川省国土局同意,省教育厅批准建立了四川师范学院国土管理学院,2003年9月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已经成为一个特色鲜明、水平较高,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科研型学院。全院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2%。另有客座教授7人,兼职教授9人。现设有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5个本科专业,招收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课程与教学论等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和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地理)、农业推广硕士(国土资源与乡镇规划)研究生。在校研究生、本科生1700多人。2000年学院被批准为四川省地理科学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地理科学专业2008年被批准为四川省特色专业,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被批准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017年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被列为四川省首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人文地理学已成为四川省省级重点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环境保护、水文学也是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遥感导论、数字高程模型原理及应用获批四川省首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课程。资源环境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实验室为部省共建重点实验室,2006年在北京又被评为“教育部GIS工程中心MapGIS优秀实验室”,2007年获得了国家“653工程”MapGIS认证培训中心的资格。2009年丘陵地区国土资源统筹利用工程实验室被评为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5年资源与环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9年四川省干旱河谷土壤侵蚀监测与控制工程实验室获批省级工程实验室。学院既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也注意依托纵向、横向项目,联系地方经济建设开展应用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在“城市与区域经济”、“土地利用与整理”、“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数字地貌”、“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建设”等研究方向上形成了稳定的科研方向,2017年获批了“干热河谷沟谷侵蚀与控制”四川省教育厅科研创新团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和地方的各类科研项目共10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15部,在《Geomorphology》、《科学通报》、《中国科学》、《中国软科学》、《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自然资源学报》、《自然灾害学报》、《地震学报》、《地域研究与开发》、《干旱区地理》、《水土保持研究》、《土壤通报》、《科学·经济·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测绘科学》、《测绘通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0多篇,涉及生态、经济、国土开发、灾害、资源、环境、人口、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研究领域。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土资源部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2005年以来,多次在西华师范大学理科科研排名中位居第一。目前,学院拥有近2000万元的仪器实验设备。包括倾斜摄影旋翼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RTK5700)接收机、华测M600GPS接收机、进口和国产全站仪、雷迪管线探测仪、电子经纬仪、红外线测距仪、手持GPS、数字化仪、HPDJ800彩色绘图仪、EPSonpro9910彩色绘图仪、大型彩色宽幅扫描仪、大型黑白宽幅扫描仪、大型工程复印机、大型天文望远镜、电子天平、便携式移动气象站、土壤成份测定仪、HP图形工作站,DEll服务器、联想万全服务器、HP服务器、视屏采集设备、编辑设备、彩色打印机等设备和ARCGIS、GEOSTAR、MAPGISK9、MAPINFO等GIS基础软件,ERDAS、PCI等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和CASS6.0、CASSCAN、管线探测精灵、城市规划管理软件GPCAD网络版等专业软件。(最近更新:2020年4月)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25万

    ]
  • 历经7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实验条件优越,教风学风优良,在化学界和社会享有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力。学院拥有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科研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80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8人,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的教师13人(其中具有国外研究经历的教师10人),兼职博士生导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四川省学术带头后备人选4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拥有两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三个教育厅科研创新团队。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742人、研究生140余人。化学化工学院是四川省授权的化学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现有化学(师范)、应用化学、科学教育(师范)三个本科专业。化学(师范)专业是四川省特色专业。《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为省级精品课,有机化学是四川省重点学科。学院2011年经四川省批准,化学专业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硕士点,此外我院还有课程教学论(化学)、学科教学(化学)、食品加工与安全三个硕士研究方向,可招收相应的学术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学院现有实验大楼面积约9000平米。化学合成与污染控制实验室2009年获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015获批化学合成与分析测试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超导核磁共振仪、高分辨质谱仪、场扫描电镜、高低真空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单晶衍射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激光拉曼光谱仪等,科研设备总值超4000万。近年来,学院在科研上取得了明显的突破,在有机合成方法学、清洁能源材料、污染物检测与治理等方面形成了优势和特色。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7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近五年科获得各级科研经费超过2000万元,先后在Angew.Chem.Int.Ed.,J.Am.Chem.Soc.,Chem.Commun.,Chem.Eur.J.,Org.Lett.,Nanoscale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310篇,其中一区论文81篇,二区论文106篇,ESI高被引论文40篇。出版专著6部,授权发明专利18项。此外,还承担多项为地方教育和经济建设服务的横向项目,取得了系列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其中三项成果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根据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学科排名进入前500(409位)。根据ESI基本科学指标库2019年7月公布的数据,化学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与化学相关的工程学科进入ESI前1%成熟度达到97%。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以一流学科建设带动一流人才培养,重基础、强实践、重创新,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办学宗旨,注重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连年取得好成绩,在全国高等师范学院化学实验竞赛、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教育部“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四川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大赛中均获佳绩,近三年本科学生承担国省创新创业项目20项,发表SCI论文20篇。近年我院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应届毕业生考研率达36%以上,其中有近60%考取中科院、985和211院校等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多年来,化学化工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综合素质好、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谭鸿、张翱、谢建华、赵斌,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的刘浪,杰出科研人才孙卫国、侯太平、陈吉平、姜荣中等,基础教育界的优秀代表如魏群(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胡东、陈克非、李国龙、马恒贵、李胜、蒲礼平、毛道生、蔡礼儒等等,不胜枚举。热忱欢迎莘莘学子前来学院学习深造!真诚欢迎海内外同仁加盟我院,共创化学化工学院新的辉煌!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西华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座落在四川省南充市美丽的嘉陵江畔。其变化源革是:1993年在原四川师范学院计算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四川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系,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目前学院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农业推广(农业信息化方向)、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等4个硕士授权点,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和软件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另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方向)二个专科方向。2001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列为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008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评为四川省特色专业。学院有四川省省级教学团队一个,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3项。学院目前有教职员工67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四川省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优秀教师1人,教授9人,副教授31人,博士9人,在读博士4人。另有外聘教师20人。1995年招收本科生以来,学院已培养了近4000本科生,他们主要在高等院校、中小学,企事业单位或IT企业从事计算机教育或相关技术工作;学院自2002年招收硕士研究生以来,共培养了100多名研究生,已毕业的研究生主要在高等院校和知名IT企业,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学院设有应用、软件、通信、网络和物联网5个教研室;有微机应用研究所;有校级IT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有各类专业实验室9个,拥有各类仪器设备(单价:1000元)2800余台/套,设备总价值1500余万元。建有师范教育实习基地近40个,专业实习基地近20个。学院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学院主持或主研的部省级项目20余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主持完成了省级教改项目12项,其中,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发表各类论文500余篇,编著教材23部(其中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一部,四川省“十二五规划教材”一部)。为了拓宽人才培养途径,更好地培养实用型人才,学院自2004年开始与北大青鸟教育集团、成都国信安教育基地、四川省华迪教育集团、达内教育集团、成都易腾创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IT教育集团开展合作,极大丰富了办学理念,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水平、保障了学生就业,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院禀承“勤奋、求实、敬业、创新”的校训,寓教于乐,欢迎广大立志从事计算机教育和IT行业的青年报考计算机学院,学院必定为您开启美好的明天!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25万

    ]
  • 【历史沿革】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始创建于1962年“教育系”,2003年更名为“教育科学学院”,2007年由原教育科学学院与教育技术学院合并组建成“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010年更名为“教育学院”(于2011年分离出教师教育学院、2015年分离出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67人,专人教师5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2人(正高13人,二级教授2人),讲师等中级职称21人,拥有博士(后)和在读博士学位教师16人,研究生学历占教师总数的90%。教师队伍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1人;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十佳”4人、“教学名师”1人、“教学标兵”2人、“师德标兵”2人。中国教育经济学会常务理事1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技术学专委会常务理事1人;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委会副理事长1人1人,四川省教育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1人。【人才培养】在长期办学的历史中,我院形成了“以研带教、以教促研、教研相长、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鲜明的教师教育办学特色。我院现已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基础、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的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办学新格局。我院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设有教育学原理、教育经济与管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等7个二级学科,另拥有教育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等6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本科教育开设有3个专业:教育学(一本专业)、心理学(一本专业)、教育技术学(一本专业),其中教育技术学专业获批四川省免费师范生培养项目。现有全日制在读本科生800余人,全日制在读硕士研究生近400人,在读教育硕士生近200人。学生勤奋刻苦、基础札实、富于创新精神,很多毕业生成为各级党政、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学校部门的重要领导与行业骨干,如有的在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工作;有的在高校担任正副校级领导;有的成为中小学知名校长或学科带头人;有的成为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不少学生毕业后考入国内外著名大学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学科建设】近年来,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本科质量工程,加之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我院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我院现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学);1个省级重点学科(高等教育学);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教育学);3个省级特色专业(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4门省级精品课程(德育原理;教育技术学;教育概论;学校管理学);4门省级规划教材(德育原理;现代教育学新论;现代心理学新论;现代教育技术基础);3个校级重点学科(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学专业被确立为“四川省教育学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四川省本科高校教育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我院还是学校重点支持的博士点建设单位。【科学研究】近年来,我院科研成果丰硕,在前辈学人和领导奠定的良好基础上,继续把教育科学研究推向前进。在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学和教育技术学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与优势,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共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10余项,四川省哲社课题20余项;公开出版学术专著50余部;发表省部级以上论文120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文章200余篇(《教育研究》10余篇,《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教育与经济》《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学科级刊物70余篇);被《新华文摘》《民主》《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和《教育文摘周报》等全文转载和收录100余篇,被《教育研究》和《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年度报告重点介绍和点评近10篇。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近30项(其中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四川省人民政府哲社优秀成果一、二等奖6项)。独立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六、七届高等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省政府第五届普教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学院科研成果年度综合排名连续于2004&——2016年位居我校文科学院前茅,且12次获得学校年度科研综合考评一、二、三等奖。根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在《教育研究》2009年第8期发布的《我国教育科研成果现状及其影响力分析》报告显示,我校教育学科研论文发表数量位居全国大学第5位(前4位均为985高校和211大学);我院教育学一级学科排名在武书连主持发布的《中国大学学科排行榜》中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大学学科排名前60强;另据武汉大学2012年发布的《中国大学学科排行榜》综合评价显示,我院教育学原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点双双位居全国前17强。2015年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是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和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ECCEQ)共同发布,我院教育学排名全国第28名。展望未来,任重道远。目前,学院制定并努力实施了学院建设与发展规划,确保在“十三五”期间,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并使部分学科成为国内优势学科。学院将遵循“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放眼世界”的发展方针,进一步彰显“以研带教、以教促研、教研相长、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使我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诸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为把我院建设成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斗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历史文化学院的前身为成立于1946年的私立川北农工学院哲史系和成立于1949年的私立川北文学院历史系,1950年两系合并,之后经历了公立川北大学哲史系(1950年)、四川师范学院历史系(1952年)、南充师范专科学校历史科(1956年)、南充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系(1958年)、四川师范学院历史系(1989年)、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3年)六个阶段,为我校设置时间最早、连续办学不间断的专业院系之一。历史文化学院自创建以来,包括现代墨学翘楚伍非白与史学名家贾问津、吴景贤、赵吕甫、李耀仙、江宗植、刘静夫、阮明道、谢增寿及龙显昭、王明元、姚政先生等曾先后执教于此。学院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5人,博士38人,硕士生导师24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1人,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社科菁英1人,省校级教学名师4人。1952年开设历史教育本科专业,到1997年调改为历史学专业。1981年开始招收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现设有一个本科专业历史学(师范),拥有中国史、考古学和世界史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课程与教学论(历史)硕士学位授予权。历史学本科专业被评为四川省特色专业,“历史学专业综合改革”被批准为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历史文献学入选省级重点学科,专门史入选校级首批重点学科,“中国传统文化纵论”入选“国家级视频公开课”,“中国古代史”入选“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历史文献学”“世界近现代史”入选省级精品课程。学院现有区域文化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中心、四川古城堡文化研究中心、川陕革命根据地研究中心、蜀道研究院、巴蜀石窟寺研究所、采薇阁历史文献研究基地等8个研究机构。学院发挥地区优势,确立了6大特色优势研究方向:南部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川陕革命根据地与川北行署研究、巴蜀古城寨研究、蜀道研究、石窟寺研究、中国与南亚国家研究,有力推进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其它项目24项,其它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论文集等33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学院不断完善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使课程设置更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始终坚持以崇高的人生理想引领学生,以昂扬的奋斗精神激励学生,以高品味的学术文化陶冶学生,以精品的学团活动塑造学生,强调专业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定期组织学生教育实习和专业考察,逐渐形成“教研互进、教学相长”的本科教学特色,培养了一批批专业知识扎实,教学能力突出,社会反响良好的史学专业人才。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创建于1992年,历经四川师范学院艺术系(1992——1996)、四川师范学院美术系(1996——2006)、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6——)三个历史时期。是四川省高等美术教育的重点系科,现有专任教师57人,其中正副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3人(在读博士2人)。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绘画等3个系,有美术学专业、环境艺术专业、视觉传达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绘画专业等5个专业,1个民间美术与文化研究所,1个中国书法研究所,1个文化创意研究所。拥有集美术教学、美术作品展示和师生专业画室于一体、面积达12000余平方米的美术大楼和专业教学场地,并有价值达1300余万元的各种专业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学院现有学术型硕士生导师和专业型硕士生导师18人,面向全国招收课程与教学论和美术学科教学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共1200余人。近年来,美术学院狠抓学科建设和内涵式发展,先后获得国家社科艺术基金项目2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国家教育部资助项目6项;省、厅级项目6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画册20余部;在艺术创作方面成绩突出,先后有多名专业教师获得全国美展金、银、铜奖和优秀奖,有70余件师生作品入选各类全国美术作品展。有14件作品入选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主办的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尤其是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作品入选数量居全省同类艺术院校之首,也给南充市带来第二次艺术创作高峰。美术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学术思想素养的综合培养。近5年来,我院有近百名学生考取全国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硕、博士研究生,我院毕业生因专业基本功扎实、作风朴实、具有爱岗敬业与教学教研创新精神,获得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学院在强调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同时,特别注重师生艺术思想和艺术创作对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服务性,先后举办了10届教师作品双年展,以及定期举办研究生作品汇报展、“水墨清秋”书画展和服装设计展演等具有标志性的赛事,不仅传播了当代艺术思想,丰富了人们的艺术生活,更促进了地方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近几年来,我院狠抓教学改革,以艺术创作、学科竞赛、实践项目、课题设计等形式带动课堂教学,推进以艺术创作、作品展览、艺术市场和艺术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育人质量和整体竞争力。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5.20万

    ]
  • 商学院的前身是“经济系”,创建于1992年,2003年因学校升格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而更名为“商学院”。商学院设有经济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五个本科专业;从2015年开始招收和培养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四年制本科老挝留学生;现有“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四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及“农业推广硕士”、“职业教育”专业学位授权点,全日制在校学生1600余人。学院拥有一支思想素质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年龄、职称、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60人,其中正、副教授31人;硕士及以上学历51人。学院具有良好的学术风气和文化氛围,学风严谨活泼,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学生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我院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深受社会的欢迎和好评,这正是我们的使命与幸福所在。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1956年8月25日,学校前身四川师范学院一分为二,本科部迁往成都,专科部留在南充成立南充师范专科学校,下设生物科,招收首届学生。1958年11月18日,南充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南充师范学院,下设生物系。1963年5月,学校试办“双专业”,将生物系和化学系合并为生化系。1972年2月起,恢复独立设置生物系。1978年3月,招收了“文革”后的第一届“生物教育”本科生。1989年学校恢复“四川师范学院”校名,设置生物系。2003年学校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为了适应办学规模、层次的不断扩大,生物系于2004年正式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85人,其中教授/研究员2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8,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4人,约占专任教师队伍的80%;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人,全国优秀青年动物生态工作者3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西华师范大学首届特聘教授2人。形成了一支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学院现有生物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园林、生物技术(省级特色专业)、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获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生态学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科学(师范)、生物技术、生态学三个专业招收一本学生。有生物学、林学、生态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招收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水生生物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生物)等13个专业方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和农业推广、学科教学(生物)等2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点招生培养涵盖养殖、林业、园艺、作物、植物保护、农业资源利用、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信息化等8个领域。所属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49名,博士生导师4名(在四川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兼职招生);现有在读硕士研究生200余名,在读博士生3名;先后培养研究生640余名。此外,还先后与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联合招生、独立培养博士生。学院拥有“动物学”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2个四川省重点学科(其中,“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为四川省重点资助建设的重点学科),建有“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实验室、“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组织材料修复”2011四川省协同创新中心、“西华师范大学生物博物馆”省级实验科普教育基地、“动物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南分中心、国家林业局竹资源培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熊猫主食竹保育示范基地、“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9个省部级教学与科研平台。学院建有2个省级教学团队(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动物学),4门省级精品课程(脊椎动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学),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脊椎动物学、植物学)。学院“生态学”专业是西华师范大学申博优势学科,已纳入四川省一流学科建设规划。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眉山味聚特食品有限公司、西藏诺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南充皇城园林公司等建有50余个科研、教学、实习基地,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硬件设施不断改善,拥有独幢实验大楼,总使用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近5000余万元,设备总量近5300台(套)。具备从宏观到微观的系列研究设备,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DNA遗传分析系统、连续波长荧光/酶标紫外分析仪、荧光定量PCR仪、倒置相差显微系统、高效液相色谱等,可以满足从个体、组织到细胞、分子等不同层次的科研工作需要。学院“生物博物馆”收藏有动植物标本及昆虫标本达10万余份,其中珍稀动植物标本数量居全国各类高校之首,基本囊括省内所有的珍稀濒危动植物,不仅是西南地区珍稀动植物活化石的“档案馆”,而且也是资源生物研究的历史档案和基因库支持系统;学院还拥有四川省所有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物区域的全部资源环境数据资料,为资源生物动态研究和实验室研究人员资料查询提供了有效的支持系统。近5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委、林业局和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总科研经费达500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含重大、重点及国际合作项目)25项,省部级项目32项;发表SCI/EI研究论文149篇,其中中科院JCR1区论文10篇,JCR2区论文22篇。其中,周昭敏教授关于如何保护中国救护野生动物的研究成果在Science期刊以Report发表;张泽钧研究员等关于大熊猫偏好原始林、野生大熊猫种群生存最小栖息地面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ScientificReport、BiologyLetters发表后,Nature期刊在ResearchHighlights栏目以及ScienceNow,Reuter,BBC,ScienceDaily,WashingtonPost等海内外媒体进行了报道,引起了广泛反响;廖文波研究员关于华西蟾蜍体型大小变异的研究成果入选2011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近5年出版专著9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或新型实用专利12项,获软件著作权2项,科研成果被行业主管部门采纳28项。获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5项,其他成果奖10项。我院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实验室”等平台及雄厚的专业技术,多次凭有限的野生动物残体、毛、皮为司法机关办理野生动物等案件出具客观科学的鉴定意见,如“都江堰王某非法销售扭角羚案”、“广安华蓥市张某非法猎捕苍鹭案”等,为司法机关打击“涉林涉猎”违法犯罪提供了技术保障。在大熊猫等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与进化、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资源植物发掘与利用、组织修复材料工程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2017年8月18日更新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25万

    ]
  • 数学与信息学院已有74年的发展历史,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办学规模、成效及学生培养质量一直居四川省同类院系前列,拥有一支思想素质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76人(有专任教师74人,另有外聘教师24人、校内兼职教师22人),教职工中有教授12人(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2人),副教授30人,博士28人(含在读4人),硕士33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硕士生导师22人,全国教育硕士优秀管理工作者2人、优秀教师3人,全国大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1人,四川省师德标兵1人,四川省优秀青年教师1人,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1人,西华师范大学教学标兵4人。学院具有教授评议权和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数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数学)等8个硕士学位专业(方向)。学院现有硕士研究生200人,全日制本科生2400余人。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四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数学分析为省级重点课程,实变函数论、泛函分析、数值方法与计算机技术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算法与程序设计、数学思想方法、高等数学、常微分方程、编译原理为校级精品课程。初等几何研究为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实变函数、VF程序设计为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近年来,学院教师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类三等奖1项,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承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省部和厅级项目30余项。出版教材10余部;发表SCI、EI、ISTP收录论文以及国内核心期刊的研究论文200余篇。学院以“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为培养目标,以“育人为本、开拓创新”为管理理念,以分层分类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和全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大型竞赛中多次获得国家、省级奖。特别是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40余所师范大学理科生参加的师范技能创新大赛中,学院学生多次获得数学组第7-8名的好成绩。毕业生基本素养和专业素质过硬,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招生和就业形势良好。2013年,学院被四川省“国培计划”项目执行办公室授予“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子项目教学先进单位”称号;2015年,学院被四川省人社厅、教育厅联合授予“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6年,学院党委被四川省委教育工委授予“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0.8万

    ]
  • 我院英语专业自1973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专科),1977年恢复高考即开始招收本科生,至今已有40余年办学历史,是西南地区最早培养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单位之一。外国语学院由原外语系和大学外语教研部于1996年合并组建而成,是我校组建的第一个二级学院。2016年3月,负责公共外语教学的教职工从外国语学院分离,成立公共外语学院,外国语学院只负责外语专业学生的教学与管理。学院现设有英语(师范)、商务英语、翻译、日语四个本科专业,英语(师范)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特色专业,自2015年始进入一本序列招生。我院自1999年起招收“课程与教学论(英语学科教学论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2009年开始招收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位研究生,2014年新增设“文学与翻译”方向硕士点,并于2016年开始招收首批研究生。学院拥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源结构较为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目前有教职员工104名,含外籍教师20名(英、美、日、澳)。其中本国专任教师84名(教授5名,副教授22名,讲师41名,助教6名,见习10人,90%以上教师拥有硕士学位,8位教师取得博士学位,博士在读4人。年龄在50岁以上的8人,40-49岁16人,30-39岁47人,29岁以下14人。最终学历为非本校的教师占80%)。我院与国内外高校、重点中学建立有稳定的学术交流机制,三分之一的教师先后赴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的著名高校或中学进修、讲学,我们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山西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澳门大学等名校聘有兼职教授15人,还聘请有11名中学英语特高级教师担任英语学科教学论兼职硕士生导师。   学院教学设施齐全,办学条件完善。目前,学院拥有10间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微格教室2间,同声传译实训室1间、Trados笔译实训室1间,商务英语实训室1间、日本文化实训室;共可容纳近721人。建有教师阅览室和学生自主阅览室;拥有中、英、俄、日、法等语种书刊5万多册。学院师资分为七支专业教学团队:语言与语言教学团队、商务英语教学团队、读写教学团队、文学文化教学团队、翻译学教学团队、视听说教学团队、日语教学团队。目前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科研创新团队2个(英美文学批评创新团队和生态文学批评创新团队),形成了英语教育、文学与文化、翻译等3个特色研究方向。近年来,学院学科建设成果丰硕,目前承担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已公开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现代外语》、《外语界》等外国语言文学类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200余篇,教育与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奖励10余项。我院长期坚持服务基础教育,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基础教育界有较大影响。在四川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改革、高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高考英语自主命题、阅卷等重要活动中我院皆起着重要作用或核心作用。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文学院是西华师范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办学规模最大的院系,其前身为著名学者伍非百先生创办于1943年的“西山书院”。其后历经川北文学院(1948-1952)、川北大学(1952)文学院、四川师范学院(1952-1956)中文系、南充师范专科学校(1956-1958)中文科、南充师范学院(1958-1989)中文系、四川师范学院(1989-2003)中文系、西华师范大学(2003-)文学院等数度转折与发展,逐步形成了教学与科研并重、师范与非师范协同、区域与全国结合、古典风韵与现代视野结合的鲜明办学特色和良好发展局面。七十余年峥嵘岁月,七十余年卓绝艰辛.几代学人负重自强,薪火相传。首赖著名文史学者、墨学家、梁启超弟子伍非百先生辟建草创,继有出自“清学殿军、古文压阵大将”章太炎门下的汤炳正、李炳英、傅平骧,出自蜀中大儒庞石帚门下且与王利器、屈守元、杨明照等名流并称“川大中文系四大才子”的周虚白,出自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门下的郑临川等积学渊深、才华横溢之辈,奠定了坚实基业,开启了优良传统。学院教学科研队伍年龄、职称、学缘结构合理,专业基础扎实,师德教风良好。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103人,其中正教授29人、副教授33人,博士、在读博士教师59人。教师多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知名高校。现有国家社科基金会议评审专家1人、通讯评审专家4人、鉴定专家9人,四川省“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共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1人。另有外聘教师66人,其中24位为基础教育一线语文特级和高级教师,其他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知名专家。专业和课程相继建成相关国家、省级平台。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四川省首批品牌建设专业和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省级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现有四川省级重点建设课程2门: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四川省级精品课程5门:中国古代文学史及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文艺美学、语言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史及作品选讲;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中国古代文学史及作品选、美学、语言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及作品选讲。已建成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汉语国际教育3个本科专业,皆一本招生。学院从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国家恢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后首批研究生培养单位,现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招收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同时招收学科教学(语文)等应用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在读研究生400余人。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素养和师范技能过硬,多次在“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学技能大赛”等全国及省级教学竞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其中,谢娜为2017年“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学技能大赛”第一名,李安叙为2018年“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学技能大赛”第一名。有2篇毕业论文获全国优秀硕士论文,获国家专利5项。学院不断加大学科建设力度,科研水平和层次快速提升,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卓有成效。现有1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文化研究中心,1个处级实体科研机构——写本学研究中心,1个四川省首批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古代文学特色文献研究团队,1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1个校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西华师范大学国学院,2个实体科研机构——古籍整理研究所、巴蜀文化研究所,4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现代诗歌与诗学研究团队、文学知识学研究创新团队、中国古代文学与学术研究创新团队、宗教文献语言研究创新团队。近5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1项(其中,2016年8项,含重大1项;2019年7项,含重点1项)、省部级24项,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7项,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87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并产生较大影响。学院在写本文献整理研究、碑刻文献整理研究、巴蜀文化文学研究等方面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已形成研究水平和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的写本文献整理研究、碑刻文献整理研究团队。写本文献整理研究团队中,伏俊琏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5-11世纪中国文学写本整理、编年与综合研究”,其他成员主持与写本学相关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建成国内首家实体写本学研究中心,主编“写本学研究”微信公众号,与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联合主办《写本学研究》。碑刻文献整理研究团队有5位碑刻文献整理研究专业毕业博士,近五年获得6项碑刻文献整理研究方面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重点项目1项)。学院立足办学视野的国际化,努力推进国际学术交流。近年来,先后派出20余位师生到美国、日本、俄罗斯、法国、韩国、泰国、马达加斯加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从事教学、合作研究或学术交流。邀请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多位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举办“第五届《文学遗产》论坛”“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东方诗话学第八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中法兰波诗会”“《女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青年论坛”等国际学术研讨会。已为国家输送各类毕业生2万余名,诸多学子已成为行业优秀骨干。毕业生在教育界成就最高、社会声誉最佳。据2018年本科审核性评估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调查结果,我校校友在川渝两地基础教育界形成“三个1/3”现象,即1/3的教育局长、1/3的中小学校长、1/3的特级教师为我校毕业生。其中1/3以上又为文学院毕业生,如成都七中校长易国栋即为文学院在基础教育界的校友代表之一。在高等教育界,文学院毕业生亦成就卓著。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祝尚书教授,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前副所长、新闻出版署重大科技工程项目“中华字库工程——石刻文字的搜集与整理”负责人、博士生导师毛远明教授,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前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博士生导师杨文全教授,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博士生导师董天策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四川大学社科处处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傅其林教授,中国散曲学会会长、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首席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赵义山教授,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前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徐希平教授等,即为其中部分代表。此外,毕业校友还有一大批中高级干部、知名媒体人、商界成功者,他们皆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成就斐然。20世纪80年代初,中文系学生李亚伟、万夏、胡冬、马松等人创立莽汉主义诗群,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和学术界关注的著名诗歌流派。现有艺术团、风华文学社、大风文学社、读书社、汉文化学会、国韵戏曲社、吉它社等众多学生社团,每年举办“四川省高校原创配乐诗朗诵”“嘉陵江情书大赛”“读书节”系列活动等,得到《光明日报》《教育导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其中,大风文学社曾被评为“第二届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标兵”,四川省高校“十佳明星社团”,第二届中华校园诗歌节全国“十佳文学社团”,曾获《微型小说选刊》第八次、第九次续写竞赛“组织奖”,首届《自由诗报》校园诗歌大赛“优秀组织奖”,第二届《自由诗报》校园诗歌大赛“优秀组织奖”,2010“首先杯”全国诗歌散文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2013年度(第六届)全国高校优秀社团活动“文学类社团特别奖”等。“风华文学社”2013年被第三届中华校园诗歌节“优秀文学社”称号,201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大学生国学社团”。(以上数据截止时间:2019年11月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物理与空间科学学院的前身始建于1947年,历经私立川北农工学院数理系、私立川北大学理工学院、南充师范学院物理系、四川师范学院物理系、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空间科学学院等发展历程。70多年的办学积淀了“以生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专业引领、实践育人、科学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培养模式。学院定位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本科生和研究生。学院具有较强师资力量,现有专业教师近60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12人,70%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985名校和海外名校),博士生导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ESI全球高被引学者1人。学院有物理学、材料物理、天文学三个全日制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在四川按第一批次录取,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200余人。物理学是国家特色专业,理论物理是四川省重点学科,物理学专业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主要为中等教育培养骨干物理教师和重点大学输送研究生(2018年有42.84%的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材料物理专业在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知识的基础上,具备晶体、薄膜、纳米等功能材料及器件的制备、加工、组装、测试和仿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出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输送优秀研究生。天文学专业是根据国内天文研究和天文教育发展的需要,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专业,中国天文界的给予了大力支持。该专业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与西华师范大学共建专业,中国科学院武向平院士为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天文台首席科学家邓李才研究员为天文系主任,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等14人为该专业特聘教授。学院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授权硕士点,招收理论物理、核天体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物理学科教学论(含教育硕士)等7个学科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并与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天文台等国内著名大学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院2018年获批天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成为西南地区唯一拥有本、硕天文学培养单位。现有在读研究生100余人。学院人才培养的教学科研条件完备。有完善的各本科专业的基础教学实验室,和研究生培养的教学科研平台,包括西华师范大学-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联合天体物理中心、天文数据处理实验室,西华师范大学天文台(青海德令哈)以及教学天文台(南充)、天体物理研究中心,理论物理研究所、新能源材料研究中心,晶体生长实验室、真空镀膜实验室、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中心等专业实验研究教学平台。学院有多个科技创新团队,开展理论物理,引力与宇宙学,高能天体物理,实测天体物理,材料物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物理学科教学等多个方向研究,科研成绩突出。近5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省科技厅、教育厅重点项目30余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4项、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6项;出版教材3部;申请国家专利16项;发表SCI、EI收录的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影响引子在4.0以上的论文60余篇、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1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1篇。学院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院建有航空模型实验室,天文科普实验室等学生课外科普基地。近5年来,学院学生参加全国师范大学理科生师范技能大赛(教育部主办)、全国科研类航空模型竞赛(教育部、科技部、体育总局联合主办)、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委会主办)、四川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教育厅主办)、四川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省共青团、财政厅、教育厅联合举办)等专业竞赛共获全国特等奖3项、一等奖21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28项。学院学生申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3项、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科研项目21项,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学院毕业生一直深受各用人单位普遍欢迎,近10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平均每年约40人考取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985重点大学和重点研究院所的硕士研究生,有70%左右师范毕业生在县级以上中学工作。热忱欢迎海内外物理与天文学界同行和有志青年学生加盟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空间科学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以1994年新闻学专业和2004年播音主持专业建设为基础,在2006年组建而成的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国家级“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四川省卓越计划“新闻学”项目与四川省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四川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单位。学院现设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网络与新媒体3个本科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和主持与播音2个专科专业。学院现设“文艺与传媒”学术型硕士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点,招收文学与传媒、艺术与传媒、传媒理论与传媒文化、传媒话语与播音主持艺术、融合新闻实务、区域性媒体发展与转型、网络舆情应对与危机传播、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播音与节目主持、影像与影视技术、出版与发行等方向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教职工43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5名,硕士生导师10名。学院外聘17位省内外知名学者和业界专家为兼职或客座教授。学院现有在校本科、专科和研究生共1000余人。学院建有综合编辑室、虚拟演播室、专业演播大厅、新闻口播实验室、演播实训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录音实验室、摄影实验室、形体训练房、化妆造型实训室等专业实验室;组建有创视影像工作室、创声演艺工作室、“新传之声”网络电台、《新闻人》报、博传新媒体中心、配音与朗诵工作室等教学实践团队;设立民族与民俗文化传播研究中心、舆情调查研究中心、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所、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以“影音西华”传媒文化节为依托,学院承办全国大学生主持大赛(四川赛区)暨四川大学生主持人大赛,组织学生参与全国校园“金话筒”主持人大赛、齐越朗诵艺术节、微电影节、数据新闻大赛等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我院学生在近年来举办的国家级和省级大赛中屡获嘉奖。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StateUniversityofNewYork)、伊萨卡大学(IthacaCollege)、东门诺大学(EasternMennoniteUniversity)、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学(KentStateUniversity),台湾世新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友好交流和合作平台,学院选派优秀学生赴美国、泰国和台湾高校交流学习;学院与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等媒体深入开展交流与合作。学院注重培养一专多能的创新型传媒人才,学生就业分布于北京、上海、广东、重庆、浙江、山东、辽宁、湖南、江西、山西、甘肃、四川等省市,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闻达天下,用心传播。西华师大新闻传播学院正以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开放姿态,在教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对外交往等方面努力进取,期盼与更多的有识之士携手共创未来。(以上数据截止时间:2017年8月)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历经南充师范学院(1988-1989)艺术教研室、四川师范学院(1989-1993)艺术教研室、四川师范学院(1993-1997)艺术系、四川师范学院(1997-2003)音乐系、西华师范大学(2003-2006)音乐系、西华师范大学(2006-)音乐学院等数度发展,逐步形成了教学与科研并重、师范与非师范协同结合的鲜明办学特色和良好发展局面。几十年峥嵘岁月,几代人负重自强。学院现拥有一支年龄、职称、学缘结构合理,专业基础扎实、师德教风良好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57人,其中正副教授25人,博士、在读博士7人,拥有硕士学位教师44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标兵3人,校级师德标兵1人。学院现有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舞蹈表演四个全日制本科专业,音乐学、音乐教育、舞蹈学成教本科,以及音乐教育、舞蹈表演两个成教专科专业。本科各专业面向全国多个省份招生。学院面向全国招收课程与教学论音乐方向(声乐、钢琴、理论作曲、民族民间音乐、音乐史、舞蹈等研究)和农村硕士、在职教育硕士、音乐学科教学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目前,学院硕士研究生4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800余人,成人教育在籍本专科学生120余人。学院音乐楼占地面积近7000平方米,拥有大型LED设备的音乐厅1个,9尺施坦威钢琴和9尺海伦钢琴各1台,录音棚1间,数码钢琴实训室1间,电脑音乐教室1间,多媒体教室6间,专业舞蹈房4间,琴房160余间。主要教学设备总价值共1000余万元,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学院坚持科研强院的原则,鼓励教职工积极进行科学研究。近年来,学院教师先后主持省部级、厅级科研课题3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和学校奖励10余项,出版教材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学院形成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式办学格局,同美国、新加坡、哥斯达黎加、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开展了教学交流或演出;同时,学院强化了同国内其他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的交流合作,先后邀请了金铁霖、刘诗昆、罗念一、冯光钰、郑大昕、金石、郭声健、赵云红、卢冠华、龚园、祝爱兰、王景彬、茅为惠等国内知名学者和艺术家来我院举办学术讲座、音乐会及示范课教学。近年来,学科建设成绩显著,音乐学专业为四川省特色专业,《声乐》为四川省精品课程,《钢琴》为校级精品课程,声乐教研室为校级教学团队,音乐学为校级重点扶持学科。学院教学强调“重基础、宽口径、强素质”的办学思路,重视培养“一专多能”的创新型人才,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高度重视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坚持民间艺术采风活动,鼓励学生举办年级音乐会、月末音乐会、个人专场音乐会、舞蹈专场晚会及毕业音乐会等形式,切实为学生搭建丰富的艺术实践平台,建立了学生实践的长效机制,提升了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我院历届毕业生一次性签约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已经广泛分布于国内多个省市区的高校、各级中小学校、文化管理部门或机构,已经形成了“立足四川、服务西部、辐射全国”的良好局面。学院坚持勤奋求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在教育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全院师生将进一步致力于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科研水平以及社会服务诸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1.50万

    ]
  • 政治与行政学院是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支柱学院之一。自1958年始,学院历经“政史系”“政教系”“政治系”“政法系"“政法学院”等发展阶段,于2006年更名为政治与行政学院。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政治与行政学院人才济济,事业辉煌。学院学科专业覆盖面广,涵盖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拥有政治学-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政治学理论等7个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另有课程与教学论等2个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专业,在校全日制研究生160余人;现有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3个本科专业,3个专业在川均是一本专业,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500余人。学院一直重视专业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专兼职教师66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比例为85%,均获硕士或博士学位;另外,外聘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20名国内高校知名政治学兼职教授,其中博导18名。本专业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等12人。学院学术平台优越,教学条件优良;科研实力雄厚,研究成果丰硕;具有政治学、哲学等学科的教授和副教授职称评议权。2个省级政治学课程建设和社会实践教学团队,2个省级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毛泽东思想概论》申报获准为省级重点课程,《政治学原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申报获准为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等9门课程申报获准为校级精品课程;学院教师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学院政治学学科现为学校申博特色优势学科。学院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先后申报获准省级和教改项目18项,出版教材6部,发表教改论文30余篇,获得省政府教学成果奖4项;近五年共承担各类项目180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9项;出版专著45部,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学院办学理念清晰,目标明确,特色鲜明,成绩显著。多年来,学院坚持教学质量是生命线,科研创新是制高点,培养人才是落脚点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各项工作成绩突出。学院本科生在考研升学率、外语四六级通过率、计算机二三级通过率、师范技能达标率、公务员考试成功率等方面,成绩优异。学院毕业生就业渠道宽广,多年来一次性签约率均高于95%。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和学生就业等工作评估中,历年来都名列前茅,屡获学校一、二等奖。6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3万余人。学院将乘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依托学校良好发展态势,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再创辉煌!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西华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简称:西华师大 地区: 四川 学制:3~4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0.80~5.20万 班型:周末班 类型:师范类、公办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1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师大博学 > 西华师范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友情链接:中教互联中教互联官网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