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师大博学 > 云南师范大学 > 招生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 简称:云南师大
  • 地区: 云南
  • 类型:师范类、公办
  • 学制:3~3年
  • 学费:¥2.10~7.80万
  • 班型:周末班
  •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雨花片区1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区域性教学研究型实体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人才。学院设新闻传播学系、动画系、语言传播系、广播电视编导系和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新媒体与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及云南省舆情研究基地。现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七个本科专业。拥有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新闻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有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云南省特色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1个;“小学教师语言”为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课程,“大众传播学”为云南省精品课程,云南省“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0余项;云南省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校级精品课程2门;公开出版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5部,云南省精品教材2部。教师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主编教育部普通高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项,省院省校合作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校级攻关项目1项。省人文社科基地1个,校级创新团队1个,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学院拥有多功能演播厅(室)及影视技术、动漫制作、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线性/非线性编辑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设备总值达1000余万元。学院拥有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0人,讲师21人,助教10人,其中博士或在读博士16人,硕士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师资总数的87%,部分教师参与了国内热播电视剧和动画作品的制作。学院与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新华社云南分社、中新社云南分社、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台湾佛光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大学、美国特洛伊大学和密苏里大学等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新闻传播学类新闻传播学类实行“2+2”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下设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四个专业,非师范,招收文史类考生。广播电视学专业(非师范,招收文史类考生)本专业立足于新闻传播学的内在规律,着眼于大数据时代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前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广博的文化知识、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宽阔的国际视野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广播电视机构以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访、报道、拍摄、编辑、主持、策划、管理等工作的广播电视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闻学、传播学以及广播电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广播电视新闻采、写、编、评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广播电视工作的基本能力。核心课程: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中外新闻传播史、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报道、广播电视写作、电视摄像、广播电视编辑、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经营管理、新闻评论。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校内实践教学、媒体实习等。校内实践教学:(1)独立的实验课程,围绕广播电视采制流程开设独立的训练课程;(2)课程设计中的实践环节,即将理论讲授与作业训练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媒体实习:学生通过在媒体实习,参与广播电视节目策划、采访、拍摄(录制)、编辑、报道、合成等环节的具体工作。实习分为低年级阶段的短期认知实习和高年级阶段的媒体实习,实习时间不少于20周。主要专业实验:围绕广播电视新闻业务各环节,观照全媒体信息传播形态,开展多种以视音频为主要表达形态的创作实验,包括视音频采集、数字摄影摄像、暗房技术、灯光处理、非线性编辑、播音与主持、节目播控、节目形态与策划、多媒体制作、数字媒体实验等,引导学生更好地将先进的新闻传播理念融入实践。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新闻学专业(非师范,招收文史类考生)本专业适应“全媒体化”需要,培养能够在各类媒体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新闻实务以及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和媒介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的思维方法、厚实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宽阔的国际视野和精湛的新闻传播技能。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新闻传播历史和基本理论,接受新闻传播实践的训练,具备利用多种传播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能力。核心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外新闻史、新闻学原理、传播学原理、媒介伦理与法规、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音视频节目制作、新媒体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基层社会实践、新闻媒体专业实践。主要专业实验:新闻摄影、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融合新闻。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广告学专业(非师范,招收文史类考生)本专业基于大数据时代、数字技术平台发展趋势和新型教育模式,培养能够在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咨询机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文化创意产业部门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广告及传播运营、策划、创意、制作、营销、市场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生具备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理论知识,有广阔的视野,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与专业技能,掌握传播学、营销学、社会学、心理学、听视觉传达等学科的基本知识。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广告学及相关交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科学研究方法、策略分析能力、创意思维模式以及业务协作意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市场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策划、广告创意、媒介策略制订与实施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核心课程:传播学、营销学、广告学概论、社会学概论、市场调查与统计、新媒体广告、广告策划与设计、广告效果、影视广告、广告文案、广告摄影、广告史、广告法规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低年级的认知实习,高年级在媒体、广告公司等实习。主要专业实验:摄影摄像、平面广告设计、电子广告设计。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传播学专业(非师范,招收文史类考生)本专业培养能够在各类传媒、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公共传播机构从事跨国际、跨文化、跨专业领域公共关系协调和公共信息传播的专业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具备比较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能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与运作机制。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新闻传播学知识背景,熟悉媒体融合的新趋势,熟悉大众媒体运作机制,熟练掌握新媒体及网络媒体应用技能,通晓新闻传播、文化宣传政策和法规,熟练运用外语和计算机。核心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媒介融合概论、传播学研究方法、人际传播学、组织传播学、政治传播、公共危机传播管理、公共关系学、演讲与修辞、说服与传播运作设计、传播统计软件应用。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新闻媒体(报纸、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以及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关实习。实习可分为一次或两次,实习时间不少于20周。主要专业实验:新闻采访与写作、多媒体制作、公共关系操作。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新闻传播学类“1+2+1”中美联合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云南师范大学与美国特洛伊大学联合培养,非师范,招收文史类考生。本项目培养具有国际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熟悉国际新闻、国际传播规律,能在中外媒体、跨国企业、外事部门从事新闻传播和管理的高端新闻人才。本项目由云南师范大学与美国特洛伊大学联合培养,实行第一学年在云南师范大学学习,通过英语托福考试,达到美国特洛伊大学英语成绩标准后,第二、三学年在美国特洛伊大学学习,第四学年在云南师范大学学习的管理制度,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规定学分后,可获得云南师范大学、美国特洛伊大学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本项目国内学习费用根据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定的标准收取,国外学习具体费用(包含学费、食宿费、医疗保险等)以美方合作院校当年发布的为准。希望考生报考时充分考虑家庭经济情况。项目详细情况请登录www.cciee121.com查询。本项目学生主要学习中西方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中外新闻传播历史和基本理论,接受国际化的新闻传播实践的训练,具备国际新闻采编、英文写作与评论、摄影与摄像等专业技能,能利用多种新媒介从事国际新闻传播活动的能力。核心课程:TechnologiesinJournalism(新闻业技术)、TVStudioTechniquesandProducing(电视室技术和制作)、WritingforMassMedia(大众传媒写作)、Reporting(新闻报导)、Medialaw(传媒法)、中外新闻史、媒介研究方法、新闻写作、报纸编辑与排版、新媒体导论。实践课程:RadioNewsPracticum(广播新闻实习)、TelevisionNewsPracticum(电视新闻实习)、AdvancedTechnologiesinJournalism(新闻业高级技术)、摄影摄像、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基层社会实践、新闻媒体专业实践。主要专业实验:新闻摄影、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融合新闻。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BachelorofArts)。动画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本专业培养具备动画创作的基础知识和创作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与动画制作团体、动画应用机构、动画传播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策划、动画创作、动画推广、动画应用,以及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动画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画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动画创作与传播的基本流程,掌握动画创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为更好地从事动画事业构建稳固的基础知识结构。核心课程:中外动画史、动画概论、动画造型基础、影视原理、动画原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摄影基础、动画策划、动画剧本写作、动画软件基础、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动画视听语言、分镜头剧本设计、动画后期合成、动画项目推广、动画周边产品。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校独立设置了规模不等、学生广泛参与的动画创作活动,以及定期或不定期的项目制作及相关的艺术实践;主修及辅修的动画教学实习,以及深入民间采风、深入市场调研、综合论文训练等多种形式。主要专业实验:动画软件应用、动画视听语言、动画后期合成。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视等传媒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从事播音主持及新闻传播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播音学,以及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普通话发音、播音发声、有声语言表达、广播电视节目和栏目播音主持创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有声语言艺术创作和播音主持的基本能力。核心课程:播音主持艺术导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广播节目播音主持、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语言学概论、新闻学、传播学概论。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各个学习阶段的专业实训、实践;到广播电视机构进行的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参加第二课堂组织、开展的各种专业比赛;参与广电媒体和社会组织的主持人大赛等各种专业比赛;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的调研写作等。主要专业实验:普通话语音及普通话水平测试实验、播音发声实验、语言表达实验、文艺作品演播及影视剧配音实验、广播节目播音主持实验、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实验、出镜现场报道实验、广播和电视节目制作实验等。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新闻机构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辑、制作、撰稿、音响设计等以及宣传、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需要了解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以及各艺术门类的发展史和艺术创作规律,掌握广播电视创作规律,了解广播电视制作技术,接受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的创意、制作训练,培养具备独立创作能力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核心课程:广播电视传播概论、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影像语言、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广播电视采访、广播电视写作、现场报道、中外电视比较、纪录片创作、DV创作训练、文化传播、文艺理论、艺术学概论系列、电视节目导播、广播文艺节目编导、广播剧、电视晚会编导、广播电视音乐节目编导。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阶段性实践教学(短片创作)、影片观摩训练、写作训练、学期认知实习、专业实习、联合实习(广播剧创作、纪录片创作、电视专题片创作、电视综艺晚会创作、艺术片创作等)、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主要专业实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摄影创作训练、高清摄影摄像实训、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训练、录音艺术及声音编辑实验、演播室导播训练、纪录片创作训练、DV创作训练、数字节目制作技术、照明艺术实训、电视晚会室外移动导播录制实验、专题片与艺术片创作实验、广播电视娱乐节目创作实验。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50万

    ]
  • 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及地理科学研究肇始于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时期。1938年西南联合大学理学院成立地质地理气象学系,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成立史地系。1946年西南联大将师范学院馈赠给云南省,成立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继续设置史地系。1982年昆明师范学院成立地理系,其后昆明师范学院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继续设置地理系。1999年云南师范大学成立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2020年学校整合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西部资源环境地理信息学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西南对外开放与边疆安全研究中心等科研和教学资源,成立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地理学部目前有专职教师112人,教授22人,副教授30人,其中二级教授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云南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云南省中青年技术创新人才、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20余人。地理学部的地理学学科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获B+,进入地理学科全国前20%。地理学部在地理学思想方法与地理学史、城镇化湖泊水环境效应、政治与边疆地理、高原湖泊及全球变化、山地环境与自然灾害、民族地理等6个方向形成特色优势。形成了地理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地理学部拥有地理科学(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旅游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国家二类特色专业)、测绘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学科教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旅游管理等硕士点;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包括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地理学部现有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省部级平台30余个。主要包括:西部资源环境地理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孟加拉湾地区研究中心、缅甸研究中心、柬埔寨研究中心)、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孟加拉湾地区研究中心)、云南省院士工作站、云南省高原地理过程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地理空间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西南对外开放与边疆安全研究中心云南省重点培育新型智库、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地理科学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山包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大学生课外实践训练基地、云南省教学名师工作室。近年来,地理学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约200余项,项目分属地理学、民族学、经济学、生态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其中近五年新增主持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5项,横向项目37项,新增科研经费近4000万元。地理学部教师独著、第一作者、主编《中国民族地理》(为吴传钧主编《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中的一卷)、国家级规划教材《地理科学导论》、《云南大百科全书》之《地理》卷、《中国自然资源通典》之《云南》卷等专著、教材等60余部,独立、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Science、《中国社会科学》、NatureCommunications、《光明日报(理论版)》、WaterResearch、WaterResourcesResearch、《地理学报》、《测绘学报》、《遥感学报》、《生态学报》、《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学研究》、《中国大学教学》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地理学部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完成国家行业标准和多份省政府咨询报告,承担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等工作。地理学部人员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获多项奖励。主要包括: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教育部教育科学三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育科学二等奖等40余项科学研究奖励;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0余项。地理学部现已形成以地理科学为核心,以地理信息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旅游与规划为特色的“一体两翼”发展架构,成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科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合作交流、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10万

    ]
  • 泛亚商学院/MBA教育中心成立于2009年8月。9年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院秉承“刚毅坚卓”的校训,弘扬“包容和合、君子风范”的办学文化,树立“悟道、修身、聚缘、优术”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办学方针,以培养“立足云南·辐射泛亚·融通世界”的高端商务和管理人才为目标,在全面整合校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企共建平台——云南省泛亚金融合作发展促进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基础资源,以及云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云南省企业家协会等社会优势资源,在“特色化、品牌化、国际化”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84人,其中包括教授12人,副教授41人,所有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80%.具有博导资格的10人,具有硕导资格的56人,享受国务院及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级数学名师1人,云南省“云岭学者”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8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1人,云南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云南省优秀社科专家2人。近5年来,共主持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企业及政府咨询项目(含EDP高管培训项目)10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超过2000万元。目前,我院仅招收研究生,招收专业包括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硕士(MPAcc)、金融学学术硕士和金融学博士后。在校研究生640人,博士后7人,已毕业学生773人。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7.80万

    ]
  •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百所高校之一。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昆明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下设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师范学院。抗战胜利后,1946年组成联大的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整建制留在昆明独立办学,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历经80载的更迭发展,已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3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10万

    ]
  • 经济与管理学院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主线;立足边疆、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南亚;注重内涵发展,突出地域特色;走和谐发展之路。努力把经济与管理学院办成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在同类地方院校中居于前列、在东南亚和南亚有较高知名度的教学研究型学院,成为中国西部经济管理类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学院拥有3个硕士点: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金融学(含保险学);设有7个本科专业: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为省级特色专业,金融学为校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新专业。设有经济学、金融学、工商管理、财政与税务4个系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人才资源开发与测评研究中心、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区域金融与经济发展研究所、财政与税收研究所、市场营销研究所等12个教学科研单位,并设有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和金融干部培训中心。经济学院具有优良的现代化教学和科研条件或设施,下设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拥有金融综合实验室、ERP与会计信息实验室、企业管理模拟实验室、财税综合实验室、经济数据模拟实验室等实验室。图书资料室拥有中外文图书6万册,其中外文图书0.3万册;中外文期刊160余种。学院历来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泰国等国家的2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始建于抗日锋火中的1938年。前称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史地系,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钱穆、雷海宗、郑天挺、吴晗等曾在此执教。抗战胜利后,组成联大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复员北返,联大师院留昆独立建制,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史地系为七大学系之一。学院在职教职工53人,专任教师42人,专任教师中教授8人,副教授11人,讲师22人;博士16人,硕士16人,有云南省教学名师1人,学校首届教学名师1人。学历结构上,硕士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6.19%;学缘结构上,本校毕业者占24%,省内其他高校毕业者占27%,省外高校毕业者占49%;年龄上,45岁以上的教师占32%,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总比68%。1995年以来,学院承担了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5项,出版有较高水平的教材及专著33部,多项研究成果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奖、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奖、省教育厅社科优秀成果奖。学院拥有门类齐全的专业图书资料室、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育设施。1996年6月,该院96级历史学本科班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先进班集体标兵”,这是建国以来云南省高校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个班集体。经过68年的发展,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现已成为云南省优秀的历史学、人文教育学师资和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10万

    ]
  •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我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承担着对全校2.6万余名大学本专科生和5千余名研究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是进行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以及开展社会发展相关理论研究的教学科研实体。是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考核的重要观测点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技哲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2人。全院共有2个党支部,其中教工党支部1个,研究生支部1个,共有党员75名,其中教工党员38名,研究生党员37人。学院下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成人教育教研室”等七个教研室;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所”等8个研究所。学院是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单位,是云南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是云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长单位,是云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优秀等级学校”。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10万

    ]
  • 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太阳能研究所)是集教学、科研及工程应用为一体的教学科研单位,是国内最早开展太阳能利用研究的单位之一,以太阳能、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主要优势特色,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学科为农业工程,先后获得了云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和“十三五”“双一流”高峰B类重点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和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二级学科为“十一五”云南省一类重点学科,具有博士授予权。有“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3个本科专业,“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是云南省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5年获得云南省高水平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可开展本-硕连读或本-硕-博连读的人才培养。学院有2万余平方米的科研及实验教学大楼,集成了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和地热利用等新能源应用示范技术。建有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昆明)、中国-老挝国家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联合实验室、可再生能源材料先进技术与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农村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沼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西南地区可再生能源研究与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云南省太阳能研发中心、云南省生物质能研发中心、云南省高校太阳能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应用技术研究院可再生能源中心、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云南省国际合作基地、云南省“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联合培养基地、云南省可再生能源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省级实验教学中心。有教育部创新团队(西部高原地区太阳能有效利用及可持续开发研究)、云南省创新团队(太阳能利用研发领域)。是云南省太阳能协会和云南省生物质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挂靠单位。师资队伍实力雄厚,有教授、研究员18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才8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模范教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级和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省级特聘教授1名,云岭教学名师1名,有博士学位教师26人。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被住建部授予“建筑节能先进集体”称号。近年来,承担了国家973前期预研、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7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教学成果奖1项,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获授权专利160余项,转让或被采用的科研成果多项,制定国家标准2项,平均每年发表论文被SCI、EI等检索40篇以上。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国内一些著名大学和科研院所有长期的合作与交流,与英国剑桥大学合作建立了中英联合太阳能实验室和云南省首个外籍院士工作站。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前身为西南联大理学院生物系,于1952年8月更名为生物系,1994年3月更名为生命科学系,2000年7月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是一个集高等师范和职业教育、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教学科研实体。学院坚持长远发展的教学与人才培养、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建设三位一体,面向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建设,综合协同发展成绩突出。2009年生命科学学院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学院现设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生化、生物课程论等6个教研室和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拥有“环境科学”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个云南省重点学科,建有生物能源持续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生物质能与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教育厅酶工程重点实验室、云南高校西南山地生态系统动植物生态适应进化及保护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育种与繁育研究室、云南省马铃薯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师范大学—加州大学DAVIS分校共建再生生物学实验室、云南师范大学—台湾新竹清华大学联合实验室和生物资源与技术研究所等科研平台。学院现有教职工82人,专任教师71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实验师25人,讲师、助理研究员、实验师30人;具有博士学位41人,硕士学位26人,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占教职工的85.6%。教师中海外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名,教育部长江青年学者2名,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1名,云南省“高端人才引进”2名,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名,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名,云南省教学名师2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10名,云南省教学科研带头人4名,云南省“云岭学者”1名,云岭英才计划“云岭青年人才”1名,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学院已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土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设置了生物质能工程、农业生物环境工程、人类遗传学等3个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向;具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环境科学”和“课程与教学论”4个硕士学位点,同时开展在职攻读农业硕士学位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学院设置了“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态学”等3个日制本科专业,其中“生物科学”专业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学院年均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约50名、本科生约300名,在读本科学生1307名、硕士研究生148名、博士研究生12名。学院借助云南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生物王国”的资源优势,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和特色,注重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培育了一批包括国家类特色专业、国家双语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引领品牌专业、云南省省级教学团队、云南省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云南省省级精品课程和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等奖在内的教学改革成果。学院重视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工作,积极推进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以科研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近四年,学院在研项目127项进展顺利,项目总经费约5315.5万元;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项,项目经费1160万元;2020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项目经费319万元;新增国家科技计划1项,项目经费721万;新增省部级项目11项,项目经费484.4万元;新增省部级人才项目3项,项目经费30万元;新增厅级项目4项,项目经费16.5万元;新增校级项目7项,项目经费16.1万元;新增横向项目2项,项目经费25万元。学院教师在PlantCellandEnvironment、BioresourceTechnology、ScientificReports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436篇,其中SCI论文126篇;编著10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省厅级奖14项;获国家专利授权13项;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10项。在酶制剂应用技术方面,由黄遵锡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利用特殊生境酶资源开发、酶结构与功能及宿主菌代谢调控研究的科研成果,成功实现多种饲用酶制剂、制革酶制剂和食品用酶制剂在全国大规模产业化应用,间接经济效益40亿元以上,大幅降低了环境污染,产生了良好社会、经济效益。在马铃薯育种技术方面,以我院薯类作物研究所为主导选育马铃薯品种“合作-88”,在云南省的常年播种面积就达380多万亩,超过云南省马铃薯种植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成为云南省马铃薯种薯市场、蔬菜市场、加工和出口外销的主打品种,为我国粮食安全和西南马铃薯主产区人民脱贫致富作出了重要贡献,经国际粮农组织立项评估认为该品种常年新增产值30亿元以上。学院高度重视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年来,学院先后荣获了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云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云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云南省五四红旗团委和学校先进党支部等,被中宣部、共青团中央等部委评为“学习雷峰,青年志愿者活动”先进集体;学生在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生物)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生物组)中荣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高教社杯”云南省高等教师教育联盟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云南省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2项、银奖2项、4项铜奖。学院坐落于呈贡校区,现有2幢教学科研实验楼和马铃薯育种试验基地,用房建筑面积达21900多平方米;购置了活细胞工作站、基因测序平台、微生物克隆挑选系统、能量代谢监测系统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一批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10万

    ]
  • 云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的前身是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算学系,创建于1938年,首任系主任是杨武之先生,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华罗庚、江泽涵曾在算学系执教。七十多年来,学院继承和发扬了西南联大的优良传统和严谨的学风,坚持为云南省基础教育培养高质量教学教育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已为云南基础教育培养了万余名数学教师,被誉为“红土高原上数学教师的摇篮”。学院师资力量齐全、科研实力雄厚,科研氛围良好,现拥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6人。[2]学院设三系一所(数学系、应用数学系、金融数学系及数学科学研究所),有教职工80余人,专任教师69人,承担着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任务。1989年至今获3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曾宪梓教育基金奖。承担了2项云南省重大教育改革项目(首批省级重点建设专业项目以及现代教师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完成了3个省级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理论”)(“七五”),“应用泛函分析”(“九五”),“金融数学”(“十五”)的建设任务。承担了60余项厅级以上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在国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被SCI检索40余篇;出版专著11部,教材及教参26部;获省科学技术奖8项,省高校科技成果奖2项。“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历年在全国高师院校中排前6名,云南省高校名列前茅。毕业生就业率历年在本校排前3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云南省首批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也是“十一五”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现代教师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10万

    ]
  •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前身为1938年成立的西南联大师范学院英语学系,199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2010年再次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院始终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形成了以多语种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不断壮大的办学格局。学院现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个,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以及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同时还招收和培养课程教学论、学科教学、教育硕士、农村教育硕士、特岗教师教育硕士英语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学院设有3个系(部)、7个教研室、7个研究所。学院开设英语(含师范、非师范)、日语、越南语、泰语本科专业,并开设法语、西班牙语、俄语、泰语、越南语、韩语等第二外语语种。学院还设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开发计划署中国西南地区中学英语师资培训中心、教育部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昆明考试中心、教育部日语能力测试(JLPT)云南省考点、教育部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NAETI)昆明考试中心、人事部全国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考试(BFT)云南省考试培训中心、人事部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口译考试培训中心,韩国语能力考试云南考点;此外,学院还设有日本语鉴定协会实用日本语鉴定考试(J.TEST)云南省考点,是云南省旅游行业岗位培训定点单位、云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主考单位、云南省外语教育学会会长单位。学院有现代化教学大楼一栋、语言实验室6间、多媒体教室14间;资料室藏有35600多册中外文图书及音像资料。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60余名,教授副教授近50名。一半以上的教师曾赴英、美、加、澳、法、日、俄、新加坡等国学习或访学;此外每年聘请10多名长短期外籍专家和教师任教。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2100余人,此外,学院还承担全校非英语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10万

    ]
  • 文学院是云南师范大学历史最悠久、底蕴最深厚的学院之一。其前身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组建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国文系。朱自清、罗常培、闻一多、杨振声、罗庸等著名学者先后任系主任,唐兰、刘文典、王力、浦江清、游国恩、陈梦家、沈从文、余冠英、张清常、徐嘉瑞等学术大家曾在国文系任教。1946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复员北返。同年8月,奉教育部令,为延续“裕西南师资”之师院设置之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留昆独立建校,改校名为国立昆明师范学院,仍设国文系。1950年国立昆明师范学院更名为昆明师范学院,学院承传历史设国文系。之后曾与历史系合并办学成立文史系,国文系改称中文系。1971年左右,中文系从文史系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系制。1984年4月11日,昆明师范学院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仍称中文系。1999年8月云南师范大学与云南教育学院合并,两校中文系随之合并。2000年,学校在中文系的基础上成立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0年新闻传播学系从学院分出,成立传媒学院,原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名为文学院。历经八十年砥砺奋进,学院实现了发展壮大。现有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文化产业管理三个本科专业。1994年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首次招生。2011年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设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及美学、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学科教学(语文)共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西南联大新诗研究院”“民族审美教育研究中心”“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古代文学与文献研究中心”“地方文化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有“少数民族美学与审美教育研究”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美学原理”1门。2012年获得“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初中语文”培训资质。目前有教职工81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0人,博士33人。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10万

    ]
  •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百所高校之一。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昆明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下设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师范学院。抗战胜利后,1946年组成联大的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整建制留在昆明独立办学,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历经80载的更迭发展,已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3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学校占地面积3300亩,下设24个学院,2个独立学院,28所附属和合作办学的中小学、幼儿园。学校拥有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云南旅游产业研究院、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联合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西南对外开放与边疆安全中心等在内的科研机构40余个。建设有首批云南省特色新型智库培育单位。学校有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320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16000余人;图书馆藏书资料340余万册,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云南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单位,建有“万兆主干”的新一代“数字校园”。《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现已进入国内重要的评价机构和核心期刊。2015~2017年连续3年在云南省主要社科期刊中影响因子数据排第一位;2014年“中国边疆学研究”栏目进入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第三批“名栏建设”名单;2018年入选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2017百强社科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为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云南省A级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是语言学类学术期刊,现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云南省A级期刊,具有专业性、唯一性、国际性等特点。学校有文、史、哲、法、教、管、理、工、经济、艺术、农学11大学科门类,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格局,在2016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15个学科排名全国高校前70%,其中地理学进入前20%,教育学进入前40%。现有93个本科专业,拥有17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一流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未获一级学科授权的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24所试点高校之一。学校通过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学分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完成了由传统的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由传统师范院校向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转型。学校获得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76项;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创新团队、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等,共有135项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实现国家教学质量工程全覆盖,在全国首创云南纪检监察学院,成立云南研究院,并牵头全省14所师范类高校加盟成立云南高校教师教育联盟;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基地,先后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全国高校50强、地方本科院校10强。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学校建有国家太阳能质检中心、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联合实验室2个国家级平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工程中心、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及基地40余个,教育部创新团队、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等省部级创新团队19个。有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地区可再生能源研究与开发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有中国西南对外开放与边疆安全研究中心1个云南省重点培育新型智库,有云南教育决策咨询智库、中国西南周边地缘环境与“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智库2个云南高校新型智库。2011-2017年,学校共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918项,科研经费7.67亿元;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1项,含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惠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等国家级重大(点)项目17项;教师共出版著作674部,其中A类出版社190部;共发表论文13988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475篇,CSSCI论文1088篇;共获203项科研成果奖,其中参与完成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云南省科学技术奖1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63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125项);共获授权专利178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42项,3项国家标准获得国家标准委立项。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高级职称887人,其中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中科院“西部之光”项目培养计划人才、全国最美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主要专家等一批专家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中科院院士杨乐、郭柏灵、戴汝为、欧阳自远,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阿马拉通加,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皮萨里德斯,美国《纽约时报》前总编、普利策奖评审委员会前任主席西默·托平,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博士,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等近百名知名专家被聘为学校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学校是一所开放的、有着国际化视野的现代大学,先后被教育部和国家汉办确定为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10所重点大学之一、国务院台办“国立西南联大旧址”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基地、中国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汉语师资培训的基地、国家首批赴海外承办孔子学院的大学、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国家HSK考试和汉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能力资格考点和具有对港澳台招生权的高校。学校在国外建立了1所孔子学院、4个孔子课堂、6个中国语言文化中心,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港澳台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所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交流,获得国务院侨办第一个省部共建“云南华文学院”,累计招收8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16000余人次,是云南省在校留学生人数最多的高校之一。学校先后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依法治校示范校、工人先锋号、五四红旗团委、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培计划”示范性培训单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单位;荣获云南省第一个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多次获特等奖、一等奖;先后获云南省基层党建示范点、云南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省委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云南省理论阵地管理建设示范点。学校的班级、社团和个人也涌现出一批全国先进班集体标兵,全国“学习雷锋”先进集体,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CUBA中国大学生女子篮球联赛前8强以及在雅典、北京、伦敦奥运会和残奥会上获得金、银、铜奖牌的运动员。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校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一流学科建设为主线,主动服务云南跨越发展,当好云南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先锋,加快建设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简称:云南师大 地区: 云南 学制:3~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2.10~7.80万 班型:周末班 类型:师范类、公办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雨花片区1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师大博学 > 云南师范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友情链接:中教互联中教互联官网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