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已正式进入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学校位于中国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校园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
中国传媒大学的校训是: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中国传媒大学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
目前,学校设有6个学部、1个协同创新中心,5个直属学院,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9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8个专业硕士类别,87个本科专业。
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我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两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建校6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大批信息传播领域高层次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4000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9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继续教育在读生30000余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截至2017年10月,共有教职工2021人,其中专任教师1150人,正高级300人,副高级442人。学校拥有一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授、学者,其中包括:3名双聘院士,3人入选“长江学者”,4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近年来,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分别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还有20余人次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等。学校还聘请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日益增强。
作为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传媒内容和形式创新研究、传媒高新技术研发和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决策咨询服务,形成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学校建有艺术研究院、传播研究院、新媒体研究院和文化发展研究院,建有国家广播电视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广播电视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语言分中心、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全国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文化部国家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基地、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基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基地)、数字动画技术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现代演艺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视听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广播电视传输部级重点实验室、信号与信息处理部级重点实验室,建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数字媒体工程创新引智基地、全国高等教育质量检测评估研究基地。学校主持完成了国家数字中短波广播技术标准制订与系统研制、参与国家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技术标准制订,在数字广播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学校办有教育部“名刊工程”期刊《现代传播》。
学校建有校园多媒体网络、数字有线综合业务网、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网、现代远程教育网,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动画与数字媒体实验教学中心,6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告实践教学中心,动画实验教学中心,影视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教学中心,播音主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媒体教室、演播馆、实验室等装备精良,功能完善;图书馆形成了信息传播学科内容丰富,纸质、电子、网络形式多样的馆藏体系。
学校与200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2009年学校发起成立了“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27个国家和地区的65所知名传媒高校加入“联盟”。学校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建有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由我校主办的亚洲传媒论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中国传播论坛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国际传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
我校根据考生初试成绩和综合成绩确定进入复试考核的基本要求。其中,综合成绩计算方法如下: 初试成绩总分为500分的专业(除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及会计之外的专业):综合成绩 =(初试总成...2024-03-25
-
一、成绩查询 1.中国传媒大学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系统将于2024年2月26日15:00开放,网址为:https://yzbm.cuc.edu.cn/10033/main/user/index。 2.因查询人数较多,请考生尽量错峰查询...2024-02-28
-
2023年计划招生60人,其中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30人。 全日制周一至周五上课,非全日制周末上课 培养方向: 方向一:公共治理与城乡智慧管理 方向二:传媒与公共事务管理 方向三:公共危...2023-06-27
-
录取 按照全面衡量、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录取,具体要求参见当年度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办法。 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2023-06-27
-
一、成绩查询 1.中国传媒大学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系统已经开通,网址为:https://yzbm.cuc.edu.cn/10033/main/user/index 2.因查询人数较多,请考生尽量错峰查询。 3.我校不提供专...2023-06-27
-
考点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中国传媒大学。 准考证下载 2022年12月14日至12月26日,考生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下载打印《准考证》。...2023-06-26
-
考生应在考前10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 《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2023-06-26
-
考生应在考前10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 《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2023-06-26
-
中国传媒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自2019年开始招生,是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迫切需求,完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2023-06-25
-
符合中传研招网(http://yz.cuc.edu.cn)发布的《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1133中国传媒大学考点确认须知》相关要求的考生,须选择中国传媒大学考点(考点代码1133)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2023-06-25
-
一、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是学校直属的教学科研单位,在新闻传播学、政治学和公共管理三个一级学科的交叉地带开展具有鲜明“传媒与传...2024-03-29
-
一、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起源于1985年创立的北京广播学院管理系,2002年5月,原北京广播学院管理科学系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东校区经济管理系合并...2024-03-29
-
一、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成立于1996年,其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是中国最早建立培养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教育基地,也...2024-03-29
-
学校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的学科特色,走新...2023-10-16
-
学校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的学科特色,走新...202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