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师大博学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招生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简称:武汉中国地质
  • 地区: 湖北
  • 类型:理工类、公办、双一流、211
  • 学制:3~3年
  • 学费:¥5.40~10.50万
  •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鲁磨路388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材料与化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创建于1998年,由应用化学系(1984年建立、前身为1953年建立的化分系)和材料系(1995年建立)合并而成。原名为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2011年更名为现名。

(一)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42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学校"腾飞计划"入选者3人、学校"摇篮计划"入选者14人、教授42人(博士生导师19人)、副教授65人,形成了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研究梯队。

(二)学科布局合理

学院现设有化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学实验中心三个三级单位,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材料学二级学科国土资源部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应用化学三个本科专业,应用化学(地质分析)卓越工程师班、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班两个特色班,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资源与环境化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化学工程、材料工程两个工程硕士专业领域,已经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连续办学格局。

(三)研究特色鲜明

材料学科和化学学科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2015年我校材料学科和化学学科首次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领域前1%。

目前材料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矿物材料、能源材料、功能与复合材料、生物传感材料。矿物材料方向包括矿物材料的加工、改性、复合,开展了纳米氧化锆技术,球形石英粉生产技术,水泥灌浆材料,高岭土、蒙托石、碳酸钙、石墨、红柱石、磷矿等非金属矿产资源的深加工、系列产品开发与综合利用,尾矿砂制备陶粒与微晶玻璃技术等研究;能源材料方向包括储氢材料与氢能技术、太阳能材料、电池材料、LED技术,生物能源、材料计算设计等;功能与复合材料方向开展了功能陶瓷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复合保水材料、污水处理材料等研究;生物传感材料方向包括纳米结构的限域组装及生物传感、仿生膜材料、二维材料及其光电化学特征等。

化学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地质分析、资源化学、环境化学、生命分析化学等。地质分析方向包括有机、无机分析,相态-价态分析,现场分析技术;环境化学方向包括大气、土壤、水体中铅、镉、汞、砷、硒、铀等的环境分析与评价,地下水重金属与有机污染,城市环境化学,矿山环境研究与恢复,油田环境化学等;资源化学方向包括锰矿清洁生产技术,超稠油的催化降粘技术,无氯提钒技术,富硒石煤的综合利用,贫细杂矿选矿技术,油气管线的腐蚀机理与防腐材料等;生命分析化学包括纳米光电化学生物传感、纳米组装与生物传感、界面物理化学、仿生膜光电化学等。

(四)仪器设备先进

学院建有设施比较齐全的科学研究平台和相关仪器设备。目前学院拥有的大型仪器设备主要有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全自动比表面积仪、同步热分析仪、多参数电池检测设备、接触角测试仪、核磁共振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多功能电化学分析仪、远红外活体测试系统、激光粒度分布仪、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子束外延、磁控溅射仪、等离子喷涂设备、流体纳米磨、万能材料试验机等,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五)平台优势明显

学院建有多个研发平台,包括纳米矿物材料及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可持续能源实验室,拥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浙江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广东佛山研究院、江西新余新能源材料研究院、江苏赛尚研发转化中心。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宗旨,与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日本东北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相关院系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陕西黄河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捐资联合共建“功能碳纳米材料实验室”,在湖北当阳市相关企业、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云南天鸿高岭矿业有限公司、浙江三鼎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和实习基地。

材料与化学学院招生简章
学校 专业 类型 关注度 学制 学费 地区 详情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材料与化学学院 非全日制   3年 5.40万 湖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简称:武汉中国地质 地区: 湖北 学制:3~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5.40~10.50万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类型:理工类、公办、双一流、21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鲁磨路388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师大博学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招生学院
材料与化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创建于1998年,由应用化学系(1984年建立、前身为1953年建立的化分系)和材料系(1995年建立)合并而成。原名为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2011年更名为现名。

(一)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42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学校"腾飞计划"入选者3人、学校"摇篮计划"入选者14人、教授42人(博士生导师19人)、副教授65人,形成了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研究梯队。

(二)学科布局合理

学院现设有化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学实验中心三个三级单位,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材料学二级学科国土资源部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应用化学三个本科专业,应用化学(地质分析)卓越工程师班、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班两个特色班,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资源与环境化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化学工程、材料工程两个工程硕士专业领域,已经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连续办学格局。

(三)研究特色鲜明

材料学科和化学学科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2015年我校材料学科和化学学科首次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领域前1%。

目前材料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矿物材料、能源材料、功能与复合材料、生物传感材料。矿物材料方向包括矿物材料的加工、改性、复合,开展了纳米氧化锆技术,球形石英粉生产技术,水泥灌浆材料,高岭土、蒙托石、碳酸钙、石墨、红柱石、磷矿等非金属矿产资源的深加工、系列产品开发与综合利用,尾矿砂制备陶粒与微晶玻璃技术等研究;能源材料方向包括储氢材料与氢能技术、太阳能材料、电池材料、LED技术,生物能源、材料计算设计等;功能与复合材料方向开展了功能陶瓷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复合保水材料、污水处理材料等研究;生物传感材料方向包括纳米结构的限域组装及生物传感、仿生膜材料、二维材料及其光电化学特征等。

化学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地质分析、资源化学、环境化学、生命分析化学等。地质分析方向包括有机、无机分析,相态-价态分析,现场分析技术;环境化学方向包括大气、土壤、水体中铅、镉、汞、砷、硒、铀等的环境分析与评价,地下水重金属与有机污染,城市环境化学,矿山环境研究与恢复,油田环境化学等;资源化学方向包括锰矿清洁生产技术,超稠油的催化降粘技术,无氯提钒技术,富硒石煤的综合利用,贫细杂矿选矿技术,油气管线的腐蚀机理与防腐材料等;生命分析化学包括纳米光电化学生物传感、纳米组装与生物传感、界面物理化学、仿生膜光电化学等。

(四)仪器设备先进

学院建有设施比较齐全的科学研究平台和相关仪器设备。目前学院拥有的大型仪器设备主要有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全自动比表面积仪、同步热分析仪、多参数电池检测设备、接触角测试仪、核磁共振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多功能电化学分析仪、远红外活体测试系统、激光粒度分布仪、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子束外延、磁控溅射仪、等离子喷涂设备、流体纳米磨、万能材料试验机等,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五)平台优势明显

学院建有多个研发平台,包括纳米矿物材料及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可持续能源实验室,拥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浙江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广东佛山研究院、江西新余新能源材料研究院、江苏赛尚研发转化中心。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宗旨,与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日本东北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相关院系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陕西黄河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捐资联合共建“功能碳纳米材料实验室”,在湖北当阳市相关企业、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云南天鸿高岭矿业有限公司、浙江三鼎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和实习基地。

材料与化学学院招生简章
学校 专业 类型 关注度 学制 学费 地区 详情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材料与化学学院 非全日制   3年 5.40万 湖北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友情链接:中教互联中教互联官网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