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中国矿业大学 > 招生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 简称:中国矿大
  • 地区: 江苏
  • 类型:综合类、公办、双一流、211
  • 学制:3~3年
  • 学费:¥3.00~12.00万
  • 班型:周末班
  •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的北京矿业学院采煤系矿山通风与安全教研室。2007年11月,经学校研究决定,依托安全技术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组建安全工程学院。学院现有安全工程、消防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在国内权威机构专业评价排名中均名列第一。安全工程专业为江苏省首批“省级品牌专业”和国家级“第二类特色专业”,消防工程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学院下设通风与防灭火研究所、矿井瓦斯防治与利用研究所、安全监测与大数据利用研究所、公共安全与消防研究所、职业健康与防护研究所、本科教学实验中心和安全检测检验实验室。学院目前有“安全科学与工程”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个,2012年学科评估全国第一。设有安全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具有博硕士学位授予权。安全技术及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矿井通风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学科,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学科。依托学科优势,建设有“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煤炭工业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是“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支撑学科。学院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30人,副教授30人,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25人,具有中级职称的博士15人。拥有以周世宁院士为学术带头人,以王德明、林柏泉、程远平等一批在煤矿安全领域的知名教授和一批年轻博士组成的高水平创新学术团队。学科中有6名教授为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获得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8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6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人获得孙越崎青年科技奖,1人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人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针对煤矿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火灾、矿井通风与除尘等重大自然灾害防治所需解决的重大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学院形成了四个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矿井瓦斯防治、矿井火灾防治、矿井安全监测监控和矿井通风与防尘。在“十五”期间,重点对瓦斯区域治理、瓦斯的抽采与利用,煤自燃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预报和高瓦斯矿井通风与防尘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2008年以来,学科承担并完成了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煤炭联合基金、国家科技攻关等项目4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近4亿元;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奖励6项、50余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国家级图书奖1项,省部级图书奖1项;学院的科学研究整体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在部分研究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学院已与美国肯塔基大学、密歇根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俄罗斯莫斯科矿业大学、波兰西里西亚工业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德国波鸿技术学院等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关系并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学院现有本科生687人,硕士研究生279人,博士研究生61人。学院以建设研究型学院为目标,依托国家重点学科,“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煤矿瓦斯与火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争取在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科技成果和实验装备等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为了适应材料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03年成立。著名的材料与化学专家薛群基院士为我学院名誉院长,每学期到校指导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科研和教学工作;著名纳米材料专家、国家973计划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首席科学家张立德教授为学院特聘教授并主持矿物纳米材料研究所的工作。全院教授(副教授)占教师总人数的55%,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数占36%,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学院设材料工程系、可靠性工程技术研究所、矿物纳米材料研究所和表面技术与精密成型研究所,可招收博士生和硕士生。有矿山机械与工程材料国家煤炭工业重点实验室以及材料工程实验室和MEMS界面行为研究实验室,拥有大型精密仪器十几台(套),实验室设备总值1500多万元,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形成了“宽知识、厚基础、多层次、特色鲜明、注重实践和创新”的特色,2003年,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我院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并设有实验室开放基金,实行导师制,对学生的创新性实验给予技术指导和一定的经费资助,鼓励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为了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学院按一类专业招生,设有“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材料成型与模具设计”四个教学专业方向。学生在学习完规定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可以自由选择一个(或交叉)学习方向。还可以参加学校的选拔,直接进入国外的大学继续学习。学生毕业后可进入大学、科研院所、政府、企事业单位从事新材料的教学、研究、开发,材料技术应用,材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产品质量检验和监督,产品营销、技术管理等工作。毕业生广泛分布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城市及沿海经济开发区。我院历来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生曾获得“全国大学生发明大奖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和“中国矿业大学科技节”等多项奖励,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和出国学习的比例达30%以上,研究生入学单位有中科院金属所、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所名校。毕业生历年就业报到率都在95%以上,多数学生现已成为工作单位的业务技术骨干,有的已成为国际知名专家,还有的成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我院教师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教书育人工作,历届班主任几乎都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教师党支部被授予“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党支部”和“徐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被评为“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热忱欢迎海内外各位学者、同仁光临指导!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2019年11月,中国矿业大学成立材料与物理学院,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物理学院组建而成。学院下设金属材料与加工系、能源材料与器件系、无机非金属材料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应用物理系共5个系,大学物理教学中心、材料与物理前沿交叉研究中心、实验教学与分析测试中心共3个中心。其中实验教学与分析测试中心下设材料科学与工程江苏省实践教育示范中心和物理教学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依托学院建有高效储能技术与装备江苏省工程实验室、“多晶硅材料制备”江苏省工程技术中心(共建)、“氯氢化技术”和“凹土资源利用”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共建)。学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4个本科学士学位授权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矿物材料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矿物材料工程”学科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材料学科自2016年起进入ESI全球前1%,目前排名世界第497位。2020年USNews全球大学学科排名,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位居全球第396名。学院拥有一支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68人,专任教师150人,其中教授及特聘研究员33人,副教授63人,高级实验师6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95人;截至目前,有74人在国外从事过半年以上科学研究。教师中多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青蓝工程、江苏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中国矿业大学优秀拔尖人才、德国洪堡基金等计划支持,同时有多人在教育部高校物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等学术组织兼任委员、理事、副理事长等。教育教学能力强,水平高,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奖1项,江苏省微课比赛一等奖2项等多个省部级以上教育教学奖励。学院办学特色鲜明,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宽知识、厚基础、多层次、特色鲜明、注重实践和创新的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应用物理学专业获评中国矿业大学品牌专业培育点、江苏省特色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材料方向)被评为第七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6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的工程认证。近五年,学院先后承担完成国家973、国家重点基础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等100余项研究课题,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0余篇,其中包括NatureCommunications、ScienceAdvances、AdvancedMaterials、AdvancedEnergyMaterials、PNAS、PhysicalReviewLetters、PhysicalReviewB、PhysicalReviewE、AppliedPhysicsLetters、AppliedCatalysisB等国际知名期刊。在工程材料领域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学院和宝武钢铁集团、徐工集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等大型国有企业以及空客(北京)等世界知名企业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部分研究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创的BTW系列耐磨钢板已在13家大型煤炭集团得到广泛应用,全面替代进口产品;实现了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六氟磷酸锂批量工业化生产,支撑合作企业成功上市;在国内首次开展了煤矿井筒电弧喷涂腐蚀防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136对矿井井筒、94座特大型钢桥梁进行了腐蚀防护,年产值超过亿元。学院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注重通过第一、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近五年来,本科生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6篇,承担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国家级12项、省级10项、校级42项,获省级以上创新竞赛奖励200余项。2019年本科生就业率98.89%以上,升学出国率在45.53%,研究生就业率100%。学院现有本科生1486人,研究生247人,留学生2人。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目前已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瑞典吕勒奥理工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波兰AGH科技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关系并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建立了多重学制共同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机制。成功举办了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学部第九届学术会议、第二届非晶合金结构与性能研讨会、第九届全国金属材料优秀青年学者论坛、第四届超级电容器及关键材料学术会议、江苏省首届材料学院院长论坛、第七届中国国际摩擦学会议和教育部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研讨会等学术和教学研究会议,学术交流日益活跃。源深流自远,行健天同功。在学院六十多年发展历史中,一代代材物人胸怀祖国、锐意进取,形成了“琢材成器、格物致理”的办学理念和学院精神。在我校创建能源资源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历程中,材料与物理学院将继续凝心聚力,强本拓新,努力汇聚一流师资,培养一流人才,争创一流学科,为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低碳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前身是学校创办于1952年的流体机械教研室。上世纪70年代开始培养研究生,80年代和90年代逐步形成了较为齐全的学科体系。1998年,学校将流体机械教研室、热能与动力工程教研室、高压水射流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动力工程系。2010年,学校在动力工程系的基础上成立了电力工程学院。2016年,学校将原电力工程学院整体和原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电气工程学科及专业整合组建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2021年,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科专业优势,彰显学科专业特色,加快推进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学校决定以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为基础,成立低碳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流体力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2020年新增储能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点,2022年新增能源动力工程博士学位点,其中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为校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现有能源与动力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2个本科专业,其中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和江苏省品牌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拥有江苏省智慧能源技术及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综合训练中心、江苏省高效储能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设有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储能科学与工程系等2个教学系,1个实验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81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教授14人,副教授34人。现有各类在校学生1114人,其中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1人、硕士研究生195人,本科生898人。学院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     学院十分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大学、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厄瓜多尔国立理工大学等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合作关系,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日益活跃。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起源于1950年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焦作工学院时期的电机工程学系。2016年10月,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科专业优势,彰显学科专业特色,加快推进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学校决定将原电力工程学院整体和原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电气工程学科及专业整合组建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学院现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流体力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电气工程为“十三五”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为校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设有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2个本科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和江苏省品牌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和江苏省品牌专业。学院拥有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综合训练中心、江苏省煤矿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实验室、江苏省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高效储能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设有电气工程系、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等2个教学系,1个实验中心。学院现有教职工140余人,专任教师110余人,教授20多人,副教授近60人,博士生导师15人,50余人次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孙越崎青年科技奖”、“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青蓝工程”、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资助、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学院致力于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等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十二五”以来,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课题和项目36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4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与教学奖励40余项;国家精品课程1门、出版专著与教材20余部,发表SCI、EI收录论文6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0余项。学院现有各类在校学生30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近10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00余人,本科生2400余人。学院以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充分发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江苏省学科综合训练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优势,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基础学科竞赛和国内外数学建模比赛等竞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学院十分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大学、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厄瓜多尔国立理工大学等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合作关系,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日益活跃。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围绕我校建设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强工、厚理、兴文、拓医、育新”战略布局,中国矿业大学于2020年3月将原公共管理学院的行政管理和环境与测绘学院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整合组建新的公共管理学院,同时成立应急管理学院,设在公共管理学院。学院将秉承“博专兼顾、知行合一、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致力于培养兼具能源资源底色、公共管理本色及各专业特色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开展具有城市管理、土地资源科学、国土信息化技术、地籍管理与公共政策、国土安全与应急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特色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公共管理学院。原公共管理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85年的社会科学系,2000年成立文学与法政学院,2016年11月更名为公共管理学院。环境与测绘学院的原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在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追溯至1953年创办的全国第一个矿山测量本科专业,1991年招收土地方向本科生,1994年正式创办土地规划与利用本科专业,1998年随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00年获土地资源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土地资源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获得MPA专业学位授予权,2011年公共管理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级,该学科拥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孙越崎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研究类)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长、教育部长江学者、教育部公共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及新世纪人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青蓝工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社科优青项目获得者等人才称号近20人次。学院现设有行政管理系、土地资源管理系、应急管理系、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和中国矿业大学MPA教育中心。另设有江苏省公共安全创新研究中心、江苏国土资源智库、江苏省老工业基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淮海经济区国土资源研究中心、中国城市公共安全研究智库、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或机构。学院现有教职工61人,其中专任教师43人,教授17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40人,占全院专任教师的93%,博士生导师18人,近10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科技基础性专项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和青年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项、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和面上一二等资助项目及其他社会服务项目100余项,在SCIENCE、LANDUSEPOLICY、中国行政管理、中国土地科学等刊物发表或出版学术论著及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等200余篇(部、件),荣获省部级及行业性以上奖励30余项。学院拥有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社会保障、安全管理(自设)与应急管理(自设)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土地资源管理和行政管理2个本科专业,并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多所世界一流大学具有广泛的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关系。学院现有各类研究生1200余人、本科生(含留学生)600余人。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6.00万

    ]
  •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创办于1953年,1954年正式招收本科生。1986年被批准具有管理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5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被确定为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010年会计学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998年批准招收工商管理硕士(MBA),2009年批准招收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2011年批准会计学和资产评估2个专业硕士授权点,2013年会计学(与采矿工程)获批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学院现拥有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十二五"规划为纲领,以永不满足为动力,以高层次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学科和专业建设,提升教师队伍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学术、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努力打造和谐学院,使学院总体办学水平迈上新台阶,初步建成特色鲜明、研究型、创新型的国内领先的管理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的前身可追溯至1952年中国矿业学院(天津)成立的选矿工程专业,1960年成立北京矿业学院煤综合利用系,1979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学院煤综合利用系,1997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利用与化学工程系,2000年6月再次调整更名成立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学院下设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化工系、应用化学系、生物工程系和过程工程系5个系和实验教学中心。拥有煤炭洁净加工与高效转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矿业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基础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工专业基础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工程基础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煤加工与洁净化”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清洁煤炭与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中心”。学院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矿物加工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高层次人才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江苏省优势学科,211、985、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2012年、2016年全国第三轮、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第1、A+。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为江苏省优势学科、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学科,2012年、2016年全国第三轮、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第16、B+。化学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学院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2个。学院现有在校学生2404人,其中本科生1676人,研究生728人(其中博士生229人,硕士生499人)。学院现有教职工128人,专任教师11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89%,教授42人,副教授52人。学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国家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才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级模范教师1名,江苏省教学名师4人;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与学缘结构合理,具有很强实力与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学院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十几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院未来总体发展战略目标是:经过努力,使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居于国内先进行列,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地位。强化煤炭加工转化和洁净能源学科专业特色,充实内涵,形成涵盖矿物加工、化工、化学、生物和过程工程在内的高水平学科平台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把化工学院建成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2000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从采矿系、资源学院和化工学院抽调相关学科、专业组建了环境与测绘学院。学院现设有4个系(测绘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土地资源管理系、遥感与地理信息系)和1个实验中心(环境与测绘实验中心)。拥有矿山测量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测绘与国土信息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空间与国土资源信息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等5个省部级以上教学实践平台;教育部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自然资源部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老工业基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和江苏国土资源智库研究基地等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以及中德、中英、中加、中澳和中非等5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拥有或与其它单位共建感知矿山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江苏省煤基CO2捕集与地质储存重点实验室、国家环保清洁煤炭与矿山生态恢复工程中心、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矿山生态环境研究所等科研平台。学院现有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设置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测绘科学与技术流动站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教育部2017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被评为A-(全国排名第三)。2019年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院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支撑学科,入选“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和教育部“长江学者”设岗学科,拥有国家“111”创新引智基地。学院现有测绘工程(创办于1953年)、环境工程(创办于1985年)、环境科学(创办于1993年)、土地资源管理(创办于1994年)、地理信息科学(创办于2001年)等5个本科专业。测绘工程、环境工程分别入选“双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测绘工程、环境工程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国家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测绘工程专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入选专业。测绘类(含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及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含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为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测绘工程和环境工程顺利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7人,其中专任教师110人,教授35人,副教授51人,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97.2%以上、出国率达到51.8%;博士生导师33名,硕士生导师89名,专任教师中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煤炭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3人,江苏省双创团队2个,江苏省双创人才3人、双创博士3人,江苏社科优青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产业教授4人,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夏坚白奖获得者等人才称号40多人次。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公益精神、创新意识、实践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丰硕。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精品(优秀)课程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国家级规划教材11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省部级优秀教材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省级精品教材一等奖3项。先后有3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提名论文,8篇博士论文入选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0篇硕士论文入选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目前学院在校学生2532人,其中本科生1811人,博士研究生226人,硕士研究生478人,留学生17人。近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9%以上,二次就业率达到100%。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探索科技前沿,努力提升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十二五”以来,共承担包括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3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发明)奖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6项,行业协会奖51项,其中,一等奖18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21项。出版教材、专著60多部,在包括Science等重要影响刊物上发表论文两千余篇。目前年均科研经费约4000万元。学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与美、德、英、法、加、澳、意、西、俄、波、日、韩、新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协作关系,每年有20人次以上教师出国访学学术交流,每年有5-10名研究生公派海外一流大学进行联合培养,有一批本科生按“2+2”、“3+1”、“4+1”等模式与海外名校进行联合培养或攻读硕士学位,目前有30多名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在海外名校深造。学院一直以来坚持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不断加强学院党委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实施“三全育人”。2010年以来,学院党委连续5次荣获“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荣获2013-2015年度“徐州市先进集体”、2016年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1人荣获2019年全国煤炭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新时期,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秉承“精专而卓越”理念,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国际一流学院”内涵建设,助推学校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中国矿业学院矿山机械工程系,具有近70年的办学历史,已培养学生一万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04人,教授35人,副教授42人。博士学位教师88人,占比85%;海外学历或出国留学一年经历的教师35人,占比34%;45岁以下青年教师56人,占比54%。教师中有国家万人计划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江苏省333人才工程一层次1人、二层次5人、三层次9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机电工程学院设有机械设计系、机械电子系、机械制造系、矿山机器人研究所、工程图学中心、机电工程实验中心。拥有机械设计及理论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工程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机械工程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机械工程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平台,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硕士点,机械工程和仪器仪表工程专业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机械工程、机械基础与CAD2个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国家能源煤矿采掘机械装备研发(实验)中心,矿山智能采掘装备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矿山机电装备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矿山机械工程国家煤炭工业重点实验室;拥有江苏省国家煤炭智能开采装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点;拥有综采综掘智能化装备、混凝土机械、矿山机械电液控制、矿用电梯、矿用特种车辆等5个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院拥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工程江苏省品牌专业,《工程制图》国家精品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江苏省精品课程。近5年以来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全国煤炭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优秀多媒体课件奖1项、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1项。近5年以来学院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7项、二等奖7项,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SCI/EI收录850余篇);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1项、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7项、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项目17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9项,其它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科研经费2亿余元。学院现有本科生1380余人,硕士研究生620余人,博士研究生150余人。近五年有10名研究生获《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到国外高校联合培养攻读博士学位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本科生在科技创新方面成绩突出,近5年以来获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中国机器人大赛冠军2项、一等奖13项、二等奖20项,全国大学生力学实验竞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6项,共申请专利18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篇。学院团委在2015年被评为全国煤炭行业五四红旗团委。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始建于1978年的电子计算机应用专业,1997年,原信电学院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数力系计算机软件专业、中国矿业大学计算中心合并,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02年9月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基础上成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四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为工程教育认证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为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整体授予权(涵盖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三个博士点和硕士点)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有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电子计算机应用专业1980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1985年4月,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称进行调整,电子计算机应用专业改名为“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计算机软件专业1993年成立并开始招收本科生,同时对1991年入学的数学专业学生按“计算机软件”专业培养。1996年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布的引导性专业目录,将原“计算机及应用”和“计算机软件”两个本科专业合并,1997年开始按合并后的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招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00年经批准成立,2001年开始招生;信息安全专业2004年经批准成立,2005年开始招生;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于2018年经批准成立。2012年6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批准为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3年10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8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两个本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计算机学科199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计算机应用硕士点,开始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1997年6月,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的学科专业目录,“计算机应用”二级学科更名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招收硕士生,2006年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获得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两个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8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获人社部批准设立;2002年获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得“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计算机学科2000年获得副教授职称评审权,2004年获得教授职称评审权。2002年学校首次进行校级重点学科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被批准为“十五”期间校级重点学科;计算机学院在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重点建设的同时,注意了对“计算机软件理论”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相关方向的培育和建设,2008年1月通过对“十五”期间校级重点学科的考核验收,“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又被批准为“十一五”期间校级重点学科,2008年12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被整体批准为“十一五”期间校级重点学科。2014年6月,我院“矿山数字化协同创新中心”被确定为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立项建设。学院现有在籍学生2168人,其中博士生35人,硕士生273人(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132人,在职48人),普通本科生1860人。全院在籍教职工10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另有院外兼职博导2人),硕士生导师49人;教授13人,副教授45人,其它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人。学院机构设有计算机系、信息科学系、信息安全与网络工程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研究所,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党政办公室、教学管理办公室、研究生与科研工作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中国矿业大学“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煤矿信息化煤炭行业工程研究中心”设在计算机学院;附设机构有中国矿业大学计算中心、煤炭工业计算机培训中心、江苏省社会力量办学计算机技术培训中心等。“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依托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安全技术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国家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学科进行建设,工程中心以矿山数字化促进矿山安全生产为目的,建立矿山信息获取技术、矿山网络技术、矿山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三个方向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平台;建立工业控制网络技术中心、软件分析测试中心以及成果转化基地;与国内知名矿山企业联合建立若干个试验基地,2010年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学院实验中心作为教学、科研基地,现有4538多台(套)计算机和其它教学实验设备。实验室面积7500多平方米,建有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智能信息处理联合实验室,与国际、国内著名IT企业西门子、联想、锐捷星网等共建了工业控制网络实验室、联想无线网络实验室和锐捷网络实验室等,建有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工业控制网络、嵌入式、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处理、网络工程实训实验室、大数据科学实验室等一批国内先进、特色鲜明的专业实验室和大学生创新实验中心。实验中心网络拥有万兆双核心交换,每个实验室都是千兆光纤网络双联结,百兆到桌面的计算机网络平台;网、电、门禁系统采用集中化、可视化、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控制系统,这些条件为师生带来了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学院实验中心是“江苏省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中心源于1978年建立的机电系计算机实验室和计算机站,后发展为中国矿业大学计算中心,1997年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实验中心,2002年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中心;2007年10月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列为“江苏省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点,。中心面向全校近60个本科专业开设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课程,开设本学院4个本科专业的专业实验课程。实验中心自制“一卡通”系统对开放实验进行管理;中心实验教学网站,为全校师生间的学习、交流提供了平台;“学生作业网上提交系统”,给学生提交实验作业提供了平台;2000、2008年实验中心分别被学校评为“先进实验中心”和“十佳文明窗口”单位,2010年通过了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组对“江苏省计算机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的验收。计算机学院遵照“修身、立德、创新、成才”的院训,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分层次教育,以创新为驱动、重实践培养,努力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学院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基地,对标院内本科专业和国内外主流赛事,细分建设了面向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ACM实验室、面向电子设计能力培养的智能硬件创客空间、面向网络安全能力培养的CTF攻防实验室,新建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和大数据实验中心,对应培育了ACM社团、智能硬件社团、不显山社团以及人工智能俱乐部和大数据俱乐部等五大学生科技组织,促进“第一课堂”教育教学强基固本、“第二课堂”学科竞赛强化实践、“第三课堂”创新创业学以致用,不断加强“三个课堂”的融会贯通;按照“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路,推动学生从科技竞赛能力到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跨越提升,积极指导学生创业团队,先后培育了江苏微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徐州木牛流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学生创业项目。学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积极性,为学有专长、崇尚创新、热爱实践的学生提供快速成长成才的舞台,开辟了创新型人才的特色模式。2012年以来,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智能汽车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杯公开赛、全国(江苏省)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国内外的重要赛事,共计获得国际奖16项,全国一等奖22项、二等奖80项、三等奖98项,全国金奖2项、银奖12项、铜奖21项,省部级各类获奖230多项;其中,获2015首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2016“创青春”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银奖,2018年“创青春”浙大双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第43届ACM-ICPC亚洲区域赛(焦作站)金奖;举办了第43届ACM-ICPC亚洲区域赛(徐州站)。学院每年都有大批学生被免试推荐或考取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著名学府的研究生,每年组织学生远赴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开展海外访学实习,2012年以来,本科毕业生保送读研500多人、出国留学40多人,2019届毕业生升学出国率30%以上。毕业生连续多年保持了充分就业,大批优秀学生进入华为、百度、阿里巴巴、京东、奇虎360、小米科技、微软、苏宁等知名企业,薪酬水平和就业质量位居前列,学生质量得到了就业单位的高度肯定和评价。学院与国内外名校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不仅派遣青年教师去境内名牌院校攻读博士学位,而且有计划地选送教师、研究生去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香港、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访问和深造,同时邀请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专家来校讲学,在加强交流的同时,提高学术水平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起源于1909年焦作路矿学堂土木工程科,长期致力于资源型城镇的人居环境建设,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目前设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环境设计、工业设计四个本科专业。拥有城乡规划学和设计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建筑学、艺术硕士(MFA)和工业设计工程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设有建筑系、城乡规划系、环境设计系、工业设计系和实验教学中心。建筑学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设计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曾获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颁发的“二十周年教育贡献奖”。2017年学校依托建筑与设计学院成立了可持续设计研究院,并聘请孟建民院士担任院长。 学院现有教职工91人,专任教师77人,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36名,其中专职外教1人。目前在校研究生355人,本科生1007人(含9名留学生)。 学院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建筑面积19000多平方米。学院建有建筑物理、3D打印与模型制作、虚拟现实、陶艺与雕塑、人因工程等19个实验室和12个团队工作室。拥有设计室、研究所、木工坊、设计展厅和图书资料室等教学科研用房。 学院秉承“唯实、唯新、唯美、唯德”的办学理念,以高素质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设为重点,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扎实有效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团结拼搏、求实创新,努力形成设置合理、结构优化、层次完善的学科和专业体系,全面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学院高度重视并推进同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成功获批“徐州市地下空间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徐州市工业与智能装备创新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徐州市共建“徐州市文化创意设计协同创新中心”。与德国波恩大学城市规划研究所、上海拓方建筑设计事务所、美凯龙苏浙华南大区江苏区域徐州商场等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70个。 学院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学术交流原则,积极拓展对外学术交流,通过互动培养、联合教学、作品交流、联合设计等方式培养创新人才,增强学生的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近年来,学院与美国、德国、法国、韩国和澳大利亚等10余个国家的相关高校积极开展师资交流、合作办学活动。聘请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英国林肯大学、日本大阪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的教授承担联合课程的教学工作,平均每年为学生开设5门次外教课程。 学院始终致力于科学研究,不断提升学院的创新能力,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建院以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厅社科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45项,横向科研项目60余项,总经费超过2000万元;累计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教材多部。 学院不断加强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本科教学工作室制,致力于特色化、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并取得显著成效。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观摩与评选、全国青年学生室内设计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东莞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江苏省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等一系列高水平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累计共有千余件作品获奖,获专利授权300余项,发表论文百余篇,承担或参加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项目百余项。学院肩负繁荣学校校园文化重任,精心打造了“建造大赛”、“艺术实践校园行”、“心灵涂鸦”等品牌活动,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学院团委连续九年捧得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最高奖“风华杯”。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全院上下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按照学校创建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要求,以高层次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高水平教学和科学研究为重点,全面推进学科和专业建设,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强化内涵建设,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为建成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特色鲜明的建筑与设计学院而努力奋斗。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起源于1953年北京矿业学院采煤系经济教研室。1960年,煤炭部决定将北京矿业学院采煤系经济教研室和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合并成立北京煤炭工业学院,组建了采矿工程经济系。1961年,北京煤炭工业学院并入北京矿业学院;1979年,经济系更名为企业管理系;1988年,成立经济贸易学院;1995年,经济贸易学院更名为工商管理学院;2000年,工商管理学院更名为管理学院;2020年,管理学院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历经多年发展,学院逐步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学院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能源资源管理、安全管理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1986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华东地区本学科第一批博士点),1998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7年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先后获批江苏省首批重点学科,“十二五”和“十三五”重点学科、江苏省优势学科。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会计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等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商管理(MBA)、会计(MPAcc)、工程管理(MEM)、资产评估等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中国矿业大学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合作举办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工商管理硕士(MBA)项目于2020通过AMBA国际认证。2020年根据软科学科发展水平数据报告,管理科学与工程年度学科排名及增量排名分别位居全国第27和第13位;工商管理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学院拥有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营销等8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电子商务、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营销),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类专业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会计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学院现有大数据管理科学系、电子商务与数据科学系、金融学系、经济学系、会计学系、营销科学系和组织与行为科学系等7个学系;拥有江苏省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基地、江苏省国际能源政策研究中心、江苏省安全管理研究中心、江苏省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等4个省级学术平台;拥有“安全科技与管理--绿色安全管理与政策科学智库”、“能源矿业经济与管理智库”、“碳中和与能源战略智库”3个校级智库和7个校级研究中心。学院现有教职工159人,其中专任教师127人,教授31人、副教授62人,专任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教师112人。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和特聘教授达30余人。40余人次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务院特殊津贴等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近年来,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50余项,省部级项目300余项。教师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00+篇,到账科研经费达1.69亿元,出版著作、教材等180余部,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人文社科优秀成果、科技进步奖100余项。学院目前在校生3790余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100余人,各类硕士、博士研究生1610人,留学生80余人。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学院还积极与企业和政府合作,举办各种类型、多种层次的教育培训,不断探索各种联合办学的新模式,在40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  一直以来,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创造管理新知识,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包容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服务能源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为使命。在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征程中,全院师生员工正在为建成“具有能源资源特色,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经济管理学院”而努力奋斗!(2022年10月更新)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9.00万

    ]
  • 矿业工程学院始于1909年焦作路矿学堂的矿务学门,已有百年办学历史。1933年正式成立采矿冶金系,1952年将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采矿系并入中国矿业学院采矿系。2000年撤系建院,成立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2007年更名为矿业工程学院。学院现有专职教职工135名,其中两院院士3名(含外聘)、教授40名,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获得者40余名。设立采矿工程、交通运输和工业工程3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生规模为1913人,本科生1134人,硕士生644人,博士112人,留学生23人。办学至今先后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万余名毕业生。学院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和矿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矿业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采矿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一批国家级教学和科研平台。矿业工程学科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点建设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一,处于领先水平。“十一五”以来,学院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9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68项和近千项面向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服务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48项、授权专利410项。学院与国内能源矿业科研院所和大型煤炭基地企业始终保持着常态化的科技合作,与美、英、澳、加、俄等20余所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和互访机制。展望未来,学院将扬优固本,拓新发展,努力创建世界一流矿业学科。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具有百余年办学历史,其中,土木工程学科起源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土木工程科,1953年,成立矿井建设专业,成为国内第一个定位于培养矿山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力学学科起源于1951年的中国矿业学院基础课程组。两大古老而传统的学科各自经过漫长、曲折的发展,逐渐成长为中国矿业大学的优势学科。2010年,力学学科整体从理学院划出,与成立于1996年的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实现了两大学科的强强联合。2016年,学校专业重组,将建筑学专业调整出学院,力建学院遂更名为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百余年的传承与发展,学院秉承“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的办学理念,逐渐形成了“人本、学术”的学院环境;“务本、进取”的学院精神。学院设有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4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力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教授工程学术,养成建设人才,而应社会之需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学院先后为国家和社会输送近2万名毕业生,培养了一大批国家级行业科技精英、管理骨干和领军人物。进入新世纪以来,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3个专业先后通过住建部专业教育评估。土木工程成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和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建设点,工程力学成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和江苏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工程管理成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特色专业。学院拥有土建类专业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江苏省力学实验示范中心、土木类专业创新实践教育中心。2010年以来,2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博论文提名论文,4人荣获“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校优秀毕业生”称号。2016年学院获第10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2017年获第11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一等奖,2018年全国大学生人工环境工程学科奖学金竞赛一等奖1项(全国第一名)。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036人,全日制博士生、硕士生1133人。学院形成了以地下土木、力学为特色,地上土木、工管、建环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基本格局。拥有岩土工程、工程力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力学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土木工程江苏省优势学科,地下工程灾害预测与控制江苏省优势序列学科,土木工程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十一五”以来,学院共承担包括“973计划”、“863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重大重点项目2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近50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6项。学院拥有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6个省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学院现有教职工202人,其中专任教师172人。在职及兼职双聘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共计12人。专任教师中教授57人,副教授77人,博士生导师5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52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8.4%。学院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科技部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双创计划”1个、江苏省优秀科研创新群体1个。学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等十几个国家的几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特别是与诺丁汉大学的合作交流已开展15年。学院拥有2个教育部审核评估通过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已有三届毕业生,其中建环专业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办学项目已获批创建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项目。每年邀请国内外近40位知名大学及权威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和学者访问学院,并选派10余名教师赴美国、英国等高水平大学进修、访问或合作研究。成功举办了混凝土与结构新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中英岩土工程学者交流会、深埋隧(巷)道国际研讨会等国际会议。绘水泥钢筋之骨,筑城市空间之躯。目前,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院将在学校“建成世界一流矿业大学”的目标引领下,强本固基,砥砺拓新,力争经过10年左右的艰苦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拥有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土木工程学科、力学学科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是中国矿业大学主要工科学院之一。学院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矿山电机工程系,1953年更名为矿山机电系,1981年更名为自动化工程系,1995年建立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16年电气工程学科调整至其他学院,原学院整合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更名为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学院目前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自动化2个本科专业。2015年学院整合原信息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本科专业成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原信息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原电子信息类专业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类。学科涵盖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现有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控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2个工程专业硕士点,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目前拥有2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矿山互联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电气信息类基础教学团队。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治学严谨,目前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孙越崎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计划8人、江苏省“青蓝工程”6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12人。学院现有教职工152人,其中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25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6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89%。此外,学院长期聘任企业兼职导师35人,海外兼职教授5人。学院一直致力于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三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7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30余项;获得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教改立项4项,省部级科技与教学奖励、教改立项50余项;出版专著与教材20余部,发表高水平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80余项。学院现共有在校学生275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13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37,本科生1717人。学院以重点学科为依托,充分发挥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优势,注重培养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学院还积极推行国际化教育,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同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等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先后共同培养本科学生近300人、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博士研究生20余人,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日益活跃。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的前身是煤田地质系。1950年我校从焦作搬迁天津,称中国矿业学院,当时设立了地质工程学教研室。1951年创办煤田地质工程系。1953年学校搬迁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设立煤田地质系。1970年学校搬迁四川省,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煤田地质系在困境中成长。1978年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1980年学校迁至江苏省徐州市,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煤田地质系迅速发展壮大。1995年以煤田地质系为基础成立了“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科领域大跨度拓展。2000年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学院更名为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学院现由地质系、地球物理系、水文与水资源系、地质工程系、地球信息科学系和矿山地质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组成。现有教职工125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48人。学院拥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及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其中“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是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和“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地质学”是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地质学”、“地质工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是校级重点学科;拥有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其中:3个硕士点有单招资格),2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地质工程、水利工程)。拥有“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煤炭资源”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矿山水害防治基础研究实验室”。学院现有地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球物理学、资源勘查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地质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和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地球物理学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矿山地质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为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在校本科生1210人,研究生481人。学院已形成地学类学科门类齐全、工科特色鲜明、理工科协调发展的合理学科布局,具有了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实力雄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具备了先进的实验设施和研究条件,已成为国家地学类高水平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简称:中国矿大 地区: 江苏 学制:3~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3.00~12.00万 班型:周末班 类型:综合类、公办、双一流、211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中国矿业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