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师大博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招生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 简称:中国农大
  • 地区: 北京
  • 类型:农林类、公办、双一流、985
  • 学制:2~3年
  • 学费:¥2.40~14.80万
  •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动物医学院下设基础医学系、预防医学系、临床医学系,拥有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兽医学,2008、2012、2016年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中,我院均排名第一,兽医学为A+学科,一级学科涵盖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兽医生物工程和兽医公共卫生等五个二级学科,具有本科、硕士、博士三个人才培养层次,设有兽医学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五年制动物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和普通硕士生、普通博士生、硕博连读、直博生、全日制专业学位、在职专业学位等研究生培养方案。本科设动物医学专业,授农学学士学位,学术型研究生授农学硕士学位、农学博士学位,专业型研究生授兽医硕士学位、兽医博士学位。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30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45人,全院教师平均年龄44岁,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超过86%。我院师资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物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新世纪优秀人才15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疫病控制研究岗位科学家6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岗位科学家4人、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宝钢优秀教师6人;5人被授予国家级、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形成了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优秀创新团队1个、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创新团队3个。我院以培养具备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层次兽医师为目标,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不断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并通过加强基础课程建设、扩大选修课程的种类和数量,实现课程结构的优化,全面提升教学效果、有效保障教学质量。学院共有7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占全校总数的1/3;有1门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我院教师主编的15部教材入选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占国内兽医专业骨干课程教材的50%以上,其中8部教材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学院目前本科招生计划90人左右,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120左右,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60人左右,在校生总数超过1000人,我院高度重视育人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不断创新工作方式途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007年至今,我院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5%,其中平均深造率超过55%,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诊疗、兽医药品研究开发、兽医行政管理监督、动物性产品检验检疫、相关学科教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百十年来,动医人胼手砥足,艰苦创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就,已成为国内一支举足轻重的科研力量。挂靠学院建设有农业部动物流行病学与人畜共患病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兽药残留及违禁添加物检测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化学性危害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业部兽药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教育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疫病快速诊断技术实验室、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国家动物海绵状脑病检测实验室、国家动物寄生原虫实验室、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国家级兽药安全评价(环境评估)实验室、动物源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院科研工作成绩喜人,各类项目年到账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近五年SCI收录文章数量总计650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科技成果产出居国内同类学科前列。学院聚焦世界一流兽医学院建设,与国内外同行保持密切交流,与欧美国家十余所世界知名院校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建立了紧密的关系,吸引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国际影响逐渐扩大。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60万

    ]
  •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源于1927年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成立的农业经济系。1949年原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同时下设农业经济系。1952年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从全国抽调的一批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壮大了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1985年扩建为农业经济管理学院,1993年扩建为经济管理学院。原管理工程学院创立于1995年,由中国农业大学原乡镇企业与社会发展学院、管理工程教研室、系统工程教研室及农业经济教研室合并而成。2002年6月经济管理学院和管理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成现在的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现拥有农林经济管理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工商管理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农业经济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二级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建设学科。经济管理学院是我国首批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单位,是国家教委首批颁布的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授予权的学科点,可授予经济学和管理学两种学位。学院提供工商管理硕士(MBA)、金融硕士(MF)和会计硕士(MPAcc)三种专业学位教育。经济管理学院重点培养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人才,MBA教育重点培养期货、食品与农业企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农产品国际贸易、项目管理等领域的职业经理人才。学院现有教职工124人,其中专职教师102人(包括教授39人,副教授及副研究员51人,讲师12人)。其中二级教授3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1人,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1人,国务院参事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5人,北京市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学院设有五个系:农业经济系、经济贸易系、工商管理系、金融系、会计系;两个教育中心:中国农业大学MBA教育中心、实验教学中心;16个研究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安全政策与战略研究中心、农业经济研究所、农产品市场研究中心、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国际农产品贸易研究中心、战略与决策研究中心、农产品流通与营销研究中心、中国农业模型与预测中心、物流规划与发展战略研究所、项目管理研究中心、农业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所、农户经济研究中心、国际应用经济研究中心、食物与健康经济研究中心、食品安全与消费研究中心;学院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先进的网络计算机室和藏书6万多册的资料室。学院拥有北京市哲学社科基地“北京食品安全政策与战略研究中心”。学院近年来获得了一些教学成果。李秉龙教授获得北京市工会系统师德标兵荣誉(2015),武拉平教授获得中国农业大学大北农教学名师奖(2016),廖媛红副教授获得北京高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荣获文史类二等奖(2015)和最受学生欢迎奖(2015)。学院近三年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规划教材1本,省部级规划教材2本,农业部“十三五”规划教材5本。学院近三年来,共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2项,国家社科重点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其他省部委项目200多项;每年新增科研经费在2000万元左右;2015年发表论文270篇,2016年发表论文238篇,2017年发表论文256篇;2016年有8篇研究报告获国家领导人批示,2017年有2篇研究报告获国家领导人批示。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9.80万

    ]
  • 人文与发展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在原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农村发展学院等相关院系基础上组建而成,是一个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干学科的学院。在不足20年的时间里,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得到快速发展,具备教育、研究、培训和咨询服务等多种功能,学术研究成果丰富、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人才培养硕果累累,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学院践行“重拾人文情怀,讲好发展故事”的院训理念,牢记社会责任,为天地立心传道受业育英才,为生民立命济世安邦解民艰,培育一流人才,奋发进取。学院设有社会政策与发展研究系、发展管理系、社会学与人类学系、法律系、媒体传播系和外语系,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学院拥有教职工196人,其中专任教师165人,包括教授34人、副教授87人。学院教师中,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第二批)、1人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得“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称号、8人入选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4人获得校级教学名师奖。学院具有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结构合理、特色突出、综合贯通,优秀教学成果频出。本科教育方面,学院共设有6个专业:农村区域发展、社会学、社会政策、法学、传播学和英语,其中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还另设有“国际发展”方向;同时设有法学、传播学、英语和日语双学位专业。研究生教育方面,学院拥有社会学和公共管理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法学和新闻传播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招收公共管理硕士(MPA)与农业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此外,学院设有社会学与公共管理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在校本科生740人,硕士研究生508人(含专业学位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15人,留学生76人。教师精心投入教学工作,建设多项优秀教学成果,包括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北京市高等学校继续教育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青年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以及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和二等奖各2项。学院的学术和研究坚持"扎根乡土、扎根乡村",紧扣"三农"和发展重大主题,探寻国家发展和乡村变迁的路径和轨迹。业已形成特色鲜明的研究领域,在国际发展、农政转型、精准扶贫、农业文化、创新管理、生态补偿、农村法治、留守人口、乡村社会、乡村传播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一等奖1项及多项二、三等奖,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及若干项二等奖,多次获得中央领导重要批示和主流媒体报道。学院正在“三农”与发展相关领域建立学术话语权、媒体讨论话语权和政策建议话语权,力争成为全国“三农”与发展研究的学术中心和重要“智库”,并逐渐成为“农政变迁”研究的国际学术中心。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学院与国外多所著名大学保持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国际化发展程度在国内人文社科类学院中首屈一指。近年,学院近百名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先后赴牛津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伦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苏塞克斯大学、瓦赫宁根大学等开展学术交流、访问和求学。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执行“国际发展研究”专业留学生项目,包括商务部“农村发展与管理硕士”援外学历学位教育项目、北京市教委“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发展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项目发展研究方向博士生等。作为“金砖国家农政变迁研究网络(BICAS)”的主要发起人和核心成员之一,学院每年与荷兰、巴西、俄罗斯、南非、印度的高校与研究机构组织多边、双边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国际农政变迁研究领域的影响日益显著。学院搭建了丰富的学术交流平台,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学院既开设有“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公共管理与发展”讲座、中国国际发展研究网络公共论坛、法学大讲堂、农政群学工作坊、“农业与农村社会学”系列讲座等多主题、多领域的学术讲座,也设有学术漫谈、学术与人生、人发讲坛、“社会食物”系列沙龙等,以轻松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舞台。尤其是“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围绕“农政与发展”研究领域的广泛主题展开,涉及社会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哲学等多门学科,主讲人均为来自国内外学术界的知名学者,在国内高校引起了强烈反响,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独特风格和广泛影响力的学术活动品牌,被评价为中国目前最高水平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此外,学院也承担中国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职能,开展MPA教育、研究、培训与咨询。培训课程包括扶贫管理、参与式发展规划、参与式项目管理及社会性别与发展等。公共管理学院还为从事农村工作的政府部门及非政府部门提供规划管理、项目管理、扶贫管理、社会工作、土地与自然资源管理、社会性别与发展等领域的技术支持服务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6.00万

    ]
  •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民国初期,1923年京师大学堂农科门改称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并成立了园艺系,是我国设立最早的高等学校园艺系之一。1999年6月经农业部批准,中国农业大学率先在全国成立了园艺学院,2001年新增园林专业。2002年学校将作物学院、园艺学院和植物保护学院合并为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2015年10月,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调整为农学院、园艺学院和植物保护学院。目前,园艺学院下设果树学系、蔬菜学系、观赏园艺与园林系、园艺植物研究所、城乡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和园艺政策经济研究中心。我院园艺学科于2000年成为首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园艺学获批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涵盖果树学、蔬菜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等二级学科;2015年获批教育部‘复合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018年成为我国首个通过中俄国际联合认证的园艺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果树学为国家重点学科,蔬菜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18年风景园林学获批学校自主审核设置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园艺和园林2个本科专业,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园艺学博士后流动站。园艺学院拥有一支师德师风优良、创新意识强、学术水平高、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师资队伍。现有在职专任教师81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37人,讲师10人,教辅4人;90%以上的专任教师有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其中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7人;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5人;北京市“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入选者1人;北京市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6人;宝钢优秀教师2人;3人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科技新星”3人;农业农村部杰出人才及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1位教授兼任国际园艺学会理事,2位教授兼任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园艺学院已形成完整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培养的教育教学体系。近5年授予学士学位629人(其中园林专业150人),授予硕士学位439人,授予博士学位164人。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2门课程获批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出版教材(教学用书)8部。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奖219人次;培养的博士数量和质量居国内同类博士点前列,并多已成为所在单位的术带头人或科教骨干。聚焦学科国际前沿领域与产业核心技术需求,凝练形成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高效育种、园艺作物生理生态与高效栽培、园艺作物发育生物学与品质调控、园艺作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和城乡景观规划与园林设计等优势和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十三五”期间,科研经费总计2.07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经费占比67%;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1项,入选2020年中国农业十大科技进展1项;在PNAS、PlantCell、NaturePlants、NatureCommunications、园艺学报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395篇;审定园艺作物新品种11个,植物新品种授权28个;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7项,软件著作权5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强,主动服务产业影响力大。目前,园艺学院承建有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园艺作物发育生理与品质调控引智基地”,教育部园艺作物新品种选育与良种繁育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园艺作物营养与生理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中国农业大学昌平苹果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和“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市“果树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设施蔬菜生长发育调控”和“花卉发育生物学与品质调控”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果树良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教科平台12个,校级教授工作站13个;在北京、河北、山东、陕西、云南、江苏、宁夏、四川、海南等省区市建设30余个本科生、研究生校外实习基地,为学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保障。园艺学院已经与国内主要教学科研单位和国外36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近5年学科教师主持国家基金委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重点项目2项;先后选派6位青年教师出国留学或进修,6名博士生和14名硕士生赴国外知名大学进行联合培养攻读学位,累计派出58人次参加境外中长期暑期学校和短期学术实习;主持国内外学术会议7次,出席国内外学术会议230余人次。园艺学院全体师生将秉承“园美丽九州,艺精济民生”的院训,紧密围绕国家(区域)园艺、风景园林可持续发展和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战略定位,坚持“四位一体”的育人理念,锚定园艺/风景园林学科重点学术领域与产业核心技术需求,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团队建设为关键,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凝聚人才,以研促教,产教融合,不断推出高水平、自主创新的重大科研成果,培养一大批具有使命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的拔尖人才,为我国园艺产业和风景园林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技术和人才支撑,综合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世界一流学科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简称:中国农大 地区: 北京 学制:2~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2.40~14.80万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类型:农林类、公办、双一流、98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师大博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友情链接:中教互联中教互联官网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