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浙江工业大学 > 招生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 简称:浙工大
  • 地区: 浙江
  • 类型:理工类、公办
  • 学制:2.5~3年
  • 学费:¥2.50~12.80万
  •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潮王路18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浙江工业大学座落在“人间天堂”杭州,是全国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东部沿海地区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和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校百强行列。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学校的二级学院,前身为原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的浙江省“材料科学与工程”重中之重学科,起始于1973年创建的腐蚀与防护专业,现已成为我国材料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材料学科为浙江工业大学第三个全球ESI排名进入1%的学科(2015年11月),最新排名为前0.45%(2020年3月,绝对排名421)。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建有浙江省塑料改性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绿色塑料助剂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俄罗斯金刚石薄膜及其功能器件联合研究中心、浙江省塑料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高层次平台,挂靠有浙江省腐蚀与防护学会。学院现拥有教职工90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含引进校聘)达48%以上、副高职(含引进校聘)达44%以上,有博士学位达91%以上、有海外学术经历达62%以上,国家、省部级等高层次人才25人次。拥有材料化工博士点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材料工程工程硕士点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2个,现有在校生900余人,其中本科生480余人,硕士研究生380余人,博士研究生40余人,已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等人才4000余人。学院发挥学科、人才等优势,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与表面工程、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与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等领域形成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重点研究方向,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2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15部,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0余项,年承担企业委托项目80余项,年科研到款3000余万元,年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年发表SCI、EI索引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JCR二区以上期刊论文80余篇,拥有各类仪器设备6000余万元,科研和教学实验用房3000余平方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秉承“大材至真,大器至善”院训,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以“成大材、铸大器”为目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应用研究型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50万

    ]
  • 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前身为1980年成立的工业管理系,以打造“致力于中小企业成长的国际知名商学院”为愿景。学院是国内中小企业成长、住房与城市发展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和智库。学院设有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等4个本科专业;拥有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MBA、MPAcc、项目管理、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项目。MBA项目2015年通过AMBA国际认证。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为浙江省一流学科。工商管理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的优良成绩,2019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全国第18位。目前,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00余人,博士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近300人,MBA、MPAcc、工程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硕士近千人。教职员工129人,其中专任教师101人,教授29人,副教授4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2人。学院现有教育部工商管理教指委委员1名、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入选全国三八红旗手1名、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省151人才20人,科睿唯安高被引、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2人,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学院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在中小企业成长、住房与城市发展、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企业战略与国际化、财务与会计、消费选择与神经决策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2011年至今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专项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承担其它各类国家级项目95项。2000年以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600余篇,出版专著近百部,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和教学奖项20余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二等奖2项、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7项。学院由陈衍泰教授任院长,李正卫教授任党委书记,陈芳副教授任党委副书记,吴宝研究员、曹柬教授任副院长。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12.80万

    ]
  • 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成立于2013年8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堦担任首任院长。海洋学院依托浙江工业大学海洋研究院和浙江工业大学膜分离与水科学技术中心两大直属研究机构建设,现由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海洋化学与化工学科组建而成。其宗旨对接国家“浙江省海洋经济示范区”与“舟山群岛新区”两大国家战略,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有影响力的国内知名的研究型学院,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学院拥有1个省重点学科、1个校重点学科。海洋化学与化工二级学科博士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食品工程专业硕士授权点、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推广硕士授权点海洋化学与化工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等。设有海洋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3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学生400余人,研究生100余人,近年来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继续深造率达25%。学院拥有一支学术造诣精深、学术思想活跃、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爱岗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0余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博导7名,教授9名,副教授19人,其中,省151人才9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学院的高级职称教师占全院教师人数的76%。立足重大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诸多优势,学院拥有浙江省膜分离与水处理协同创新中心(省2011计划)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和教学平台。已在膜材料与分离科学技术、环境催化材料与环境化工、水科学与水处理工程技术、海洋分析监测及环境保护、海洋生物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食品化学与资源利用、食品安全与毒理、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形成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重点研究方向,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海洋创新成果奖在内的多个重大奖励。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已分别与湖州市人民政府和宁海县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在湖州和宁海两地分别共建膜分离与水处理协同创新中心及浙江工业大学宁海海洋研究院。并与美、德、加、澳、挪威、比利时等多个国家的著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毕业后可在膜分离与水科学技术、环境化工与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技术等众多领域深造、就业,学生一次就业签约率位居学校前列。海洋学院以“取海之精华、弘洋之厚德”为院训,坚持求真务实,勇于开拓创新,为把学院早日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的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进。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50万

    ]
  • 化学工程学院始建于1953年,经过六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诸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包括化学工程与技术省一流学科、化学和农药学省重点学科三个学科。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浙江省一流高峰学科是我校建立最早、综合实力最强和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学科,是浙江省属高校中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和首批浙江省重中之重的学科,是集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省部重点实验室、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于一体的化工高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基地,在国内外化工学术和产业界享有盛誉,是我校乃至浙江省属高校的标志性学科。2016年第四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进入全国 A类行列,并列全国第8 位(5.56%),是浙江省属高校理工科唯一的A-学科,也是我校唯一一个A类学科。根据ESI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最新数据显示,我校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农业科学5个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其中,化学学科绝对排名前500位(399位)。截止目前,学院有教职工21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46人,占全院教职员工的比例为68.5%;正高级职称教师60人,副高级职称教师88人,高级职称人员占全院教职工人数的69.5%;博导48人,硕导138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一流学科1个,省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9个(其中支持其它学院4个),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能源材料及应用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3个,省行业(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个,为国家煤炭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作为牵头(或核心)单位参与省重点技术创新团队5个;先后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3项,省部级奖40余项,年发表SCI、EI论文350余篇,年获授权专利90余项,年承担国家基金、973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余项,年到款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拥有各类仪器设备约1.5亿元,科研和教学实验用房13500平方米。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222人,硕士生836人,博士生121人,博士后10余人,近四年我院博士生、硕士生招生人数已超过本科生招生人数,目前研:本招生比达到1.2:1;建有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重点特色专业1个;拥有国家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精品课程6门;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7项。学院已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我国化工领域高等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日本等国家的一些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友好合作互访关系,每年有超过6%的学生赴境外攻读学位或者参与第二课堂游学。学院以“团结、勤奋、钻研、贡献”为院训,坚持求真务实,勇于开拓创新,为把学院早日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的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进。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50万

    ]
  • 机械工程学院始建于1953年,是浙江工业大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设有先进制造与现代设计技术、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工业工程、应用力学与机械强度、化工机械设计、热能工程、微/纳米力学测试技术与应用等8个研究所,及机械工程、过程装备与能源、工业工程与物流3个系。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完整 已建立了本、硕、博及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拥有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立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工业工程、工程结构与安全、光机电精密测量系统及理论等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另有化工过程机械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拥有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分别设立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工业工程、船舶与海洋装备工程、化工过程机械、热能工程、流体机械以及固体力学等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拥有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工业工程、工业设计工程等4个工程硕士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机械电子工程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机械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工业工程、物流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共6个本科专业。60余年来,学院已为国家培养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不同层次的人才万余名,现有在读研究生1460余名(其中全日制博士160余名、全日制硕士990余名,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学生310余名),本科生1800余名,学历留学生80余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职工270余名(含工程训练中心2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共享)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计划(外专**)专家2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名、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浙江省“**计划”专家8名(含浙江省外专**5名),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浙江省151人才28名、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5名,正高级教师70名,副高级教师近80名,82%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学院科教平台齐全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为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为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2个学科均入选首批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建设计划。建有国家化学原料药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核心成员单位)、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核心成员单位)、国家级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示范中心、科技部能源材料及应用**科技合作基地(核心成员单位)、激光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引智基地、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绿色制药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核心成员单位)、过程装备及其再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激光绿色制造技术浙江省**科技合作基地、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高端激光制造装备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共建)、浙江省五金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共建)、浙江省海盐标准件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共建)、浙江省缙云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共建)、浙江省现代物流装备与技术研究院、机器人技术与工程研究中心、加工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激光加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光伏电力与微网研究中心、超精密加工研究中心、脉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汽车零部件加工中心、微/纳米力学测试技术与应用研究所、机械工程检测研究中心(NO.CNAS L0774)等科研平台。拥有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教学平台。学院整体实力出众经过六十余年的风雨磨砺和学术积淀,机械工程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诸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近十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8项,省部级科技奖励近50项;获授权发明专利890余件,发表论文3000余篇,SCI和EI收录1500余篇;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和重大项目(含军工)近20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重点项目)10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70余项。近三年科研经费超过1.78亿元。获国家教学成果奖3项,拥有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7门,并列入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单位,机械工程专业列入教育部首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基地。机械工程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近五年,学生团队参加挑战杯,机械设计竞赛等高水平项目,共计获得国家级奖项57余项,其中一等奖27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8项,优胜奖1项;获省级奖项90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3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39项,优胜奖1项。学生参加物理,高数,英语等个人竞赛项目,获国家级奖项14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40项,优胜奖57项。以本科生为第一作者专利受理668项(发明140项,实用新型、软件著作、外观专利等528项),专利授权506项(发明专利63项,实用新型、软件著作等443项)。学院对外交流与合作广泛 近十年来,学院与多所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学术团体等开展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与美国、英国、日本、荷兰、比利时等国外高等院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与多家国内外企业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举办大型学术、交流活动达30余次。每年招收国外留学生数十名,年出国访学及留学人员80余人,合作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数名。学院以“敦仁通变”为院训,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倡导求实创新的学院精神,目前正向着研究型学院的建设目标而努力奋进。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50万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目前是我校规模最大、最具活力和发展最为迅速的学院之一。全院教职工180余人,其中有共享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高层次人才。学院有教授30余人,副教授70余人;在校学生2800余人,其中研究生620余人。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软件工程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重点建设学科。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院已建成浙江省可视媒体智能处理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五个本科专业以及实验班、计算机+自动化一体化双专业等复合型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浙江省重点专业和国际化新兴特色专业,软件工程专业是浙江省重点专业和优势专业。学院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专业两个本科学历留学生专业。学院下设研究所(工程中心)、系,包括计算机智能系统研究所、计算机视觉研究所、计算机软件研究所、物联网研究所、空间信息计算研究所、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所、图形图像研究所、计算机网络研究所、软件技术工程中心、智慧城市工程中心、大数据研究中心,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计算机+自动化系、数字媒体技术系、物联网工程系、网络工程系、国际教育系、计算机教学研究中心。学院以“尚用求新、立德树人”为院训,注重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与管理经验,在90余家国内知名软件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与杭州国家数字娱乐产业基地、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等共同建立了4个教学实践基地,学院还与英国拉夫堡大学、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外大学合作培养人才。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50万

    ]
  • 浙江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办学始于1979年浙江工学院土木系,1996年以土木系为基础成立建筑工程学院,2019年学科专业调整后,原建筑工程学院更名为土木工程学院。经过近40年的发展,学院已建成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现拥有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3个本科专业;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同时拥有土木水利专业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已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本科教育专业认证评估和复评。近年来,学院学科和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入列全国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土木工程学科入列浙江省一流建设学科。学院现设有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3个教学系,以及混凝土结构工程、钢结构工程与力学、土木工程材料、防灾减灾与施工技术、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港口与近海工程等8研究所,1个实验中心;学院建有多个教学科研平台,包括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各类仪器设备资产4千余万元,教学和科研空间面积近万平方米。学院现有教职工103名,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34人,副高级职称教师31人,其中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比例超过80%。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000余名、硕士研究生390余名,外国留学生130余人、博士研究生9人,在站博士后3人。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钱江特聘教授1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27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人,具有名誉、兼职、客座教授40余人近五年,学院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各类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40余项、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60余项,科研到款总数突破亿元;在国内外发表高水平论文50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项;获授权专利100余项。学院的学术气氛浓厚,校际交流活跃,近年来先后邀请了工程院院士和知名学者来学院讲学;还邀请了美国、英国、日本、德国、丹麦、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和留学生来我院讲学、交流、学习,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积极选派教师和学生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和深造。学院在学科建设、科研工作、教学改革、学生培养等诸多方面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学生培养质量逐年提高,每年有大批学生赴国内知名大学和国外大学深造,学生就业率始终位于学校前列。目前,全院师生正同心同德,奋力拼搏,通过深化教育改革,扩大办学自主权,培养自我发展能力,为基本建成拥有部分国内知名学科的教学研究型学院而努力。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50万

    ]
  •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前身是浙江工学院技术师范系,创建于1985年7月,是我国第一批在普通工科院校中创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院系。1999年,浙江省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挂靠我院,2000年,获批为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2014年,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单位。2019年,获批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长三角教育一体化重点协作项目——长三角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2个省部级科研智库平台。学院教育学学科为浙江省一流学科,设有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5个二级学科。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教育硕士、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技术与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机器人教育研究中心、社会和谐与心理健康促进研究中心等4个校级人文社科研究中心。设有教育技术学(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师范)、机械工程(师范)和应用心理学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教育技术学专业为浙江省一流专业。现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2018年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目前,学院有全日制本科生550余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0余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近250名。学院现有教职工70余名,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65%。2015年以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余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获国家发明、实用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等60余项。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全国师范生技能竞赛等各大比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0余项。学院对外交流与合作广泛,与多所国(境)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培训工作。2015年,学院发起设立现代职业教育西湖论坛,目前已连续举办四届,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品牌性论坛。学院积极探索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特色之路、品牌发展,开设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浙派”名师名校长培训、中外合作培训和其他地方委托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项目10余项,近十年累计培训骨干教师1.5万余人次,中职校长 250余人次。行始知成,道在师存。三十五年来,学院依托浙江工业大学工科优势,始终坚持扎根职教,立足师范,本科教育强特色,研究生教育强水平,教师教育培训强品牌,逐步形成了“厚德育人、协同创新、复合成才”的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复合型、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师资和各行各业高级专门人才,为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持和决策支持。学院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职业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50万

    ]
  • 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其前身为1980年成立的工业管理系。学院现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国际贸易与金融”中英合作办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金融和国际商务两个专业学位硕士点项目,应用经济学学科为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学院两个本科专业均入选教育部“双一流”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双万计划;同时“国际经济与贸易”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十三五”浙江省优势专业。学院拥有浙江省级重点创新团队(文化创新类)1个、浙江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1个、浙江省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部共建“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浙江省一流本科课程4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    近6年新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8项,省部级项目61项;获教育部科研优秀成果奖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省级科研、教学成果奖5项;28份研究报告获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现有教职工81人,其中专任教师6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13人,副高级职称教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4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三层次1人、全国会计领军(高端)人才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人员2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3人,其他省级人才10人。截至2020年年底,有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专业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630余人;在读硕士研究生88人、博士研究生37人;留学生近200人。学院超过80%学生参与课外科技竞赛活动,近5年共获得国家级科技竞赛奖10项,省级科技竞赛奖80余项,共斩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金奖,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一等奖等荣誉。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肯塔基大学、密苏里州立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西班牙ESIC商学院、爱尔兰沃特福德理工学院、法国雷恩商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足利工业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开展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多方位合作。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6.50万

    ]
  • 人文学院是一所涵盖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三个一级学科的文科综合性学院,下设广告学系、广播电视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播音与主持艺术系及汉语国际教育中心。学院目前有全日制本科生1250余人、硕士研究生150余人;设有广告学、广播电视学、汉语言文学、播音与主持艺术4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一流学科、省重点学科以及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新闻与传播(专硕)、汉语国际教育(专硕)四个硕士点和文化传播与媒介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等。学院现有教师9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4人、副高级职称33人、博士(后)49人,60%以上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师资队伍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全国广电行业领军人才、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近五年学院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320余篇,包括权威期刊论文12篇;出版中央级出版社专著36部;主持和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和一般项目20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3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4项等。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强化“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理念,建有浙江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该中心含数字音视频实验室、数字影视制作室、数码摄影实验室、广告设计实验室、小型演播室、虚拟演播室和中型演播厅等,总面积2100多平方米,主要仪器设备950余台件。雄厚的师资力量、一流的教学设施、先进的教学理念、可靠的教学质量和浓郁的学术氛围,为学生潜心攻读、成长成才提供了优越条件。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6.25万

    ]
  • 浙江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发文成立于2019年12月10日,办学始于1981年发酵工程本科专业招生,1987年创建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并开始独立招生。经过40年扎实建设和稳步发展,已建立形成了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和特色鲜明的科研创新体系。学院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生物与医药(食品工程)”和“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点,共享生物、化工等博士点2个;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2个本科专业,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有在校生550余人,其中本科生350余人,硕士研究生200余人;本研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8%以上,继续深造率超过44%。学院拥有一支梯队合理、学术造诣精深、学术思想活跃、教学经验丰富,极具发展潜力的的师资队伍,现有高级职称教师达57%以上,有博士学位教师达94%以上,有海外学术经历教师达68%以上。学院科学研究聚焦重大项目及重点研究领域,多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7项,承担国家基金项目33余项,承担省部级重大项目18项,承担企业委托横向项目6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突破1亿元;获省部级奖项近11项,发表学术论文5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0余件。学院拥有浙江省深蓝渔业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国家远洋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中国轻工业食品大分子资源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和教学平台,实验室及办公用房建筑总面积近10000平方米。经过不断地聚焦和凝练,学院明确了食品科学、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4大特色鲜明的重点研究方向,组建了食品天然产物与营养健康研究中心、生理活性物质与功能食品研究中心、健康食品与智能制造研究中心、食品加工新技术与营养安全研究中心、农林食品加工与包装研究中心、脂质营养与蛋白质工程研究中心、农产品贮藏保鲜与现代物流技术中心7大科研团队。2018年5月,我院作为最大贡献学院,推动我校农业学科顺利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标志着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科研水平已经进入了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学院秉持“博知景行”的院训精神,紧密对接健康中国战略,以促进食品科技创新为己任,为建成有特色、高水平的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进!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50万

    ]
  • 2000年,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寅初教授的倡议下,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开始组建并于2001年11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2013年,依托学院为主体申报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首批国家“2011计划”。学院以“天人合一,循理精炼”为院训,以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型学院为目标,坚持特色发展、协调发展、国际化发展,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诸方面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学院下设研究所10个,拥有专任教师108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37人,副高职称教师4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8.7%;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钱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7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28人。学院拥有“药学”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1个,“中药学”、“化学生物学”省重点学科2个。2015年12月,药学学科入选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学院拥有药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下设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学、药物分析、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化学生物学等七个学科方向,拥有制药工程、药学专业学位授予权;拥有制药工程、药物制剂、药学、中药学、生物制药等五个本科专业,其中制药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并通过教育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药物制剂为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学院拥有国家化学原料药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绿色化学制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绿色制药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浙江省制药科技创新基地等科研平台。近年来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5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其他省部级科技奖30余项,发表三大索引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专著3部,授权发明专利400余项。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50万

    ]
  • 公共管理学院前身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3年,2019年12月改现名。学院秉持“以政厚德,为公健行”的院训,以“和谐大气,博学鼎新”为学院精神,坚持以学生为本,育人为先,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优秀人才。学院现有教职工50人,其中正高职称12人,副高职称20人。拥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151人才工程”5人、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2人。教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等国(境)内外知名院校。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有20多人,多位教师有半年以上在包括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国际顶尖院校访学的经历。学院拥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MPA),下设行政管理、公共政策、教育经济管理、社会保障等二级学科,在政府问责、大学治理结构、循环经济和低碳发展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学院现设有公共事业管理和行政管理2个本科专业,2019年行政管理专业成功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成为首批入选“双万计划”的专业。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教学是立院之本、科研是强院之路”的指导思想。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以本科生培养的“五个一”工程为统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生工作、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创新立项、知识竞赛等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96%以上,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公共事业管理和行政管理人才。2019年根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显示,我院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满意度达到100%。截止2020年6月统计,公共管理学院在校学生的规模是778人,包括本科生380人,学术型研究生48人,MPA学生350人。学院拥有浙江省舆情研究中心,成立于2014年6月,是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批复设立,它是省内第一家社会舆情专业研究机构,2017年中心入选首批浙江省高校新型智库,2018年入选浙江省首批重点培育智库。此外,学院拥有浙江省之江青年社会建设与共享发展研究中心、杭州改革发展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院、公共政策与地方治理创新研究中心等多个省、校级文科中心。近五年,学院教师在SSCI检索期刊、《管理世界》、《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以及一级学术期刊等累计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参编专著和教材13部,新增和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0多项,获得教育部哲学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攻关招标项目、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重大招标项目、软科学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5项。作为第一承担人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排名第2)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学院立足国家和浙江省的发展需要,扎实推动转型发展,积极介入基层社会治理、互联网与舆情治理、数字政府与城市治理、低碳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决策咨询研究,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学院教师撰写的决策咨询建议得到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以及外交部、教育部和浙江省等主要领导批示。老师的横向课题持续快速增长,科研到款达到1700多万元。2019年学院教师的人均科研绩效居于全校名列前茅。公共管理学科负责人连续三年进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管理类)排行榜。目前,学院全体教职员工以“在全省高校同类学院中走在前列,在校内人文社科类学院发展中名列前茅”为目标,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为加快学院转型发展,实现学院跨越式发展而努力!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5.60万

    ]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简称:浙工大 地区: 浙江 学制:2.5~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2.50~12.80万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类型:理工类、公办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潮王路18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浙江工业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