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师大博学 > 浙江师范大学 > 招生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 简称:浙师大
  • 地区: 浙江、北京、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陕西
  • 类型:综合类、公办
  • 学制:1.5-2~3年
  • 学费:¥1.50~8.50万
  • 班型:网络班、集中班、周末班
  •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由原地理系基础上扩建而成。1984年,地理系正式成立并招收第一届学生;1999年,学校进行学院制改革,地理系与化学系、生物系合并成立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2001年,地理系、城市规划系、旅游系合并,组建旅游与资源管理学院;2010年,环境科学专业划入,学院正式更名为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学院现设有地理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英语)、城乡规划等4个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900余人,研究生200余人。在职教职工80人,其中专任教师63人,教授11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4人,入选“省151人才工程”10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入选国家教育部高校教指委1人、省高校教指委4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学科专家1人。近年来,学院教师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发表论文700余篇,授权专利15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40余部,年均纵横向科研经费近400万元。学院现有地理学省一流学科,地理环境与污染控制省级重点学科;有资源分析与规划、环境科学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地理科学、城乡规划、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英语)4个本科专业,其中地理科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城乡规划专业入选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学校第一批国际化建设专业;有化学博士点环境化学方向,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环境与污染控制、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教学(地理)、环境工程等6个硕士点;学院从2015年起招收本科、研究生留学生,现有学历留学生30余名。学院拥有生态环境遥感与修复研究所、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亚热带地理环境变化研究所、城乡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中心、旅游研究中心、国际地理与环境教育研究中心等6个校级研究机构。学院资料室拥有2万余册专业藏书和百余种专业科技期刊。学院着力实施学生专业素养提升工程,建立学生专业技能考核机制,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提升学生专业应用素质和竞争力。学院有专业的学科竞赛指导团队,指导开设地理师范技能竞赛、结构设计竞赛、环境工程设计大赛、环保创意设计赛等技能竞赛。近年来,学生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2项,省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3项,省新苗计划项目27项;获结构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省一等奖10余项;全国地理师范生技能竞赛特等奖1项、国家级师范技能展示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师范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国城市交通出行创新实践竞赛一等奖、学生发现主带小行星3颗,认证近地天体2颗。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77年的政史系,1982年更名为政教系,1994年更名为政法系,1999年更名为法政经济学院,2006年更名为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2010年更名为法政学院,院训为“崇德尚法、求实致远”。法政学院现有教职工60余人,其中教授10余人,副教授近30人,博士(含在读)近40人。“省151人才工程”入选者6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博士生导师2人。学院聘任童之伟、谷迎春、张翼、毛丹、谢鸿飞、陈金钊、DennisJ.Baker、邵沙平等一批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现有全日制本科生660余人;研究生(含专业学位研究生)750余人,其中留学生45人。学院现有社会学1个省一流学科。设有法学、社会工作、行政管理3个本科专业。现有社会学、法学、公共管理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硕士(MPA)、社会工作硕士(MSW)、法律硕士(JM)等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有金华市地方立法研究院、民商法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非洲法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等5个校级科研机构。学院建有社会工作实验室、行政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刑侦实验室、法律援助中心等教学基础设施。学院科研势头良好,成果显著。近年来,学院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50余项,出版各类著作10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在《法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学生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整体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一大批毕业生已成长为政界精英、高校领导、中学名师以及企业家等。吴萍同学荣获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屠佳同学被评为第八届浙江省“十佳杰出青年”,吴鹤群同学被评为“浙江省青少年学生道德榜样”,吕林静同学获评第五届浙江省“十佳大学生”。学院高度重视党建工作,曾获“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组织工作创新奖”“浙江省高校党支部建设创新奖”等荣誉称号。学院注重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曾开办以农村党支部书记为主要培养对象的经济管理大专班,开创了我国高校培训农村基层干部管理人才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第一班”,并入选“浙江教育改革开发30年30件大事”。同时,学院还是浙中片区高校校际干部联合培训、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主任培训等培训基地,并承担大量的浙江省各级各类干部培训、企事业单位员工培训、高校中小学师资培训等任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学院将秉承院训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崇尚学术,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和“质量立院、学术兴院、人才强院、和谐荣院”的工作方针,主动适应基础教育和国家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办学质量,为加快建设多学科、开放式、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学院而不懈奋斗。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00万

    ]
  •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原名为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创建于1953年,为浙江省第一所、全国第一批独立建制的幼儿师范学校。1985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我国政府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幼儿师资培训项目学校,1993年开始招收学前教育专科学生,并建立“浙江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1998年建立“浙江省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2001年,并入浙江师范大学,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2002年招收浙江省首届学前教育本科生。2006年获得学前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资格并招收首届学前教育在职教育硕士。2009年学前教育学成为博士点建设学科。201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资格。学院拥有学前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学前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三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设有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动画(儿童动漫设计)、玩具四个本科专业,下设学前教育系、特殊教育系、儿童艺术教育系、动画系、玩具系和公共基础部六个教学系部。设有学前教育研究所、玩具与游戏研究所、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特殊儿童早期教育干预中心、学前课程研究中心、儿童绘本动画原创中心、儿童剧研究中心、儿童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等研究机构。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00余人,教职工180余名。现有专任老师137名,其中特聘教授5名,教授8名,副教授57名,博士50名,教师中硕博比例为83.9%。学院与美国北卡大学儿童研究所、德国慕尼黑国家学前教育研究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美国整合学习中心、哈佛大学医学院脑与儿童发展实验室、伦敦大学贝伯克学院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等学前教育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作为浙江省优秀幼儿教师成长的摇篮,浙江省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中心,65年来,学院向社会培养和输送了众多英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建功立业、成就卓著。大批校友已成为幼教名家、幼儿园园长、幼教管理干部以及教育集团总裁,其中浙江省的43位幼儿园特级教师均为学院毕业生。学院拥有教学楼、图书楼、童艺楼、童趣楼、童恩楼、童真楼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设有儿童发展实验中心,作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学前教育综合实验室、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实验室、儿童艺术教育实验室、动画实验室、玩具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和远程交互实验室等,实验室面积5千余平米,设备总值1800万元。学院的专业与学科以早期儿童发展与教育为基点,涵盖0-8岁儿童的教育、保育及绘本、动画、玩具开发等领域,多方位服务于儿童,促进儿童发展,体现“一切为儿童”的办学宗旨。学院的发展目标是:培养早期儿童卓越教师,以专业的方式研究早期儿童与教育重大难题,以专业的方式影响儿童事业与产业;以数字化浙幼支持校友专业发展,以专业精神影响社会。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学院现有教职工180余名,全日制本科生1350余人,研究生500余人(含专业学位)。相关学科拥有共享院士1名,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名,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省特聘教授6名,省151人才第一、第二层次9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5名。专任教师140余名,其中具有正高职称48名、副高职称41名,具有博士学位123名。学院现有化学、生物科学、科学教育3个师范本科专业和应用化学、生物技术2个非师范本科专业,其中化学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十三五”优势专业、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生物科学为省“十三五”优势专业、省级重点专业、校品牌专业,应用化学为省“十三五”普通本科高校新兴特色专业、校国际化专业,生物技术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省“十二五”普通本科高校新兴特色专业、校国际化专业。现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化学、生物学和生态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和生态学等1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化学教育和生物教育2个教育硕士培养方向,作物和养殖2个农业硕士培养领域。学院拥有“化学”、“生物学”2个省一流学科(A类),“生态学”、“应用化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先进催化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固体表面反应化x学”、“特色经济植物生物技术研究”、“野生动物生物技术与保护利用”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拥有“先进催化材料”教育部创新团队、“新型高效纳米荧光探针的肿瘤诊疗研发”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植物分子生物学”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拥有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化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重点建设项目),拥有“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和“浙江师范大学—巨化集团公司氟化工研发”2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基地。现有实验用房2万余平方米,配有核磁共振波谱仪、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拉曼光谱仪、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及单晶衍射仪等大型精密仪器和设备。2010年以来,共获得国家级项目120余项,其中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60余项,科研经费过亿元,发表SCI/EI收录论文1200余篇。化学学科ESI全球排名前1%。学院以育人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2010年以来,我院在校本科生在二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94篇, SCI收录122篇;学生考研录取率位列学校前茅;学生在国家级、省级等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办学历史较为悠久,前身可追溯至杭州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设立的教育学教研室。1989年,成立教育系。1999年,升格为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003年,更名为田家炳教育学院。2007年,正式组建教师教育学院。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了从本科生、硕博研究生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下设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课程与教学4个系,拥有小学教育、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3个本科专业。现有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技术学),2个浙江省优势专业(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1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现有全日制本科生900余人,硕博研究生和博士后1000余人,各类留学生110余人。学院始终坚持学科、学位点建设龙头地位,现有教育学、心理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教育专业学位博士点和教育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教育学、心理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教育硕士、应用心理、MPA(教育管理方向)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是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教育学、心理学分别获评B+和B-。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工作中获评A-。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养丰厚、学术能力突出、具有国际视野,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55人,其中教授43人、副教授48人、博士98人。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现代教育技术)、2个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教师教育研究和高等教育学)、1个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智能时代”儿童认知发展与健康研究)。学院紧扣办学国际化、师资国际化、教师教育国际化建设目标,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签订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日本广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英国女王大学以及香港、台湾等海内外高水平大学建立了广泛联系,深入开展学术交流、师生访学等。学院聚焦“面向教育现场的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研究”,着力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教育科学研究基地、教育政策智库。现有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学)、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卓越教师培养)、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院)4个省级创新平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教育实训中心),以及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智慧教育研究院、心理与脑科学研究院等多个高水平研究平台。拥有智能教育与认知科学实验室、儿童语言发展实验室、基因实验室等一批教育学、心理学实验室。学院发挥教师教育特色优势,积极服务浙江乃至全国基础教育事业,长期承担了国(省)培计划、教育部名师名校长领航班、浙派名师名校长工程以及河南省中原名师等区域整体名师培养高端项目,培育了一大批名师和名校长;依托设立在我院的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持续引领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实施,共建附属学校22所;推进培训模式创新,主持设计了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分层分类培训模式,精准实施教师培训工作;牵头成立浙江省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统筹推进教师教育质量科学化管理,有效提升了全省教师培训质量。站在教师教育全面振兴的新起点,教师教育学院不忘教书育人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奋力拼搏、砥砺前行,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8年2月成立的浙江师范学院经济学教研室,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84年4月的浙江省金华财政学校(1992年3月更名为浙江财政学校)。2000年浙江财政学校并入浙江师范大学,2001年9月成立商学院,2003年6月更名为工商管理学院,2010年3月更名为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成立于2010年11月,2014年4月和经济与管理学院合署。学院现有教职工125人,专任教师90余人,其中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浙江省“151”第二层次人才入选者2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教授21人,副教授45人,博士58人,博士生导师6人。学院全日制学生数达238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850人(含留学生285人),学术研究生130人(含留学生25人),MBA等专业学位研究生410余人(含留学生146人)。应用经济学为省一流学科,工商管理为校级重点学科。现有企业管理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所、城市发展研究所、中非企业跨国运营研究所、电子商务研究所、旅游企业管理研究中心、财务管理咨询中心、中非经贸研究中心等8个校级研究机构,金华市质量研究院、正阳旅游研究院、浙中发展研究院、中联国创国际商贸研究院等多个社会服务平台。有运筹与管理方向博士点,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工商管理(MBA)、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点以及课程与教学论(财会教育、旅游服务)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现有电子商务、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等7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商务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工商管理为省一流专业,财务管理为省重点建设新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省国际化建设专业。学院拥有国家级文科实验教学示范分中心,建有国际贸易、电子商务、财务会计、企业管理、旅游酒店管理、金融等不同专业领域的功能实验室10个,有计算机400余台,签约实习基地50多家。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研究项目30余项,省部级项目90余项;在一级及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0余部;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二等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科研奖项,科研成果多次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批示。学生在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财会信息化大赛、电子商务竞赛等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学院将秉承院训精神,坚持“提升内涵、凝练特色、强化创新、追求品牌”的发展主线,朝着把学院建设成省内前列、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的目标阔步前进。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8.50万

    ]
  •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可以追溯至1963年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1977年创办政史系,1987年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1999年成立社会科学教研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政法系合并,更名为法政经济学院。2011年在整合原有资源基础上,学校组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年,学院被确定为省重点建设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年,学校与金华市委宣传部签署协议,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50余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10人。长江学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中央马工程专家2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教学名师2人,入选“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2人、第三层次6人,入选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人,省“之江青年”学者5人,教指委委员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学院同时聘有二十多位国内外知识学者为双聘教授、客座教授。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省一流A类学科、浙江省重点高校重点建设学科、浙江师范大学高峰学科。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已形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等五个研究方向,常年招收研究生。学院还设有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根据需要招收研究生。学院拥有高层次的科研建设平台,包括“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政治伦理研究所”“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师大基地”“国家治理研究院”等10个研究机构。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综合实力位居浙江省属高校第1,其中科学研究水平位居全国第5。在艾瑞森中国校友会网2016年中国大学学科排行榜上获评五星级学科,在全国该学科中排名为14/332。在2017年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B,位列省属高校第一。设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生400余人。该专业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综合实力强,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浙江省优势专业。根据武书连版学科评价,2017年该专业在全国241个高校中位列第19名,排位比为7.88%;另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邱均平版研究报告,该专业被评为5★专业(最高等级为5★专业)。该专业拥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拥有一支省级教学创新团队,设有“特级教师工作站”。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成效显著。一大批毕业生已成长为政界精英、高校领导、中学名师以及企业家等。学院承担全校本科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拥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在线课程2门。近年来,积极探索教学改革,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多位老师获2016年度思想政治理论课年度影响力人物提名奖、全国思政理论课教学能手称号、长三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三等奖、浙江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一等奖等荣誉。近5年学院共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项(其中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省政府哲社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这三种期刊上发表论文12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理论文章80多篇,共发表CSSCI收录期刊论文140余篇,在研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国家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学院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先后承接了国培、省培项目及杭州市、宁波市、台州市、金华市、衢州市等政府部门委托的领导干部、“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中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学院老师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多位教师的调研报告被政府相关部门采纳;多人次应邀为党政部门、社区等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获得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好评。学院将秉承“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院训精神,坚持“政治指导,学术引领,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办学理念,为加快建设开放式、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马克思主义学院而努力。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50万

    ]
  • 人文学院成立于1999年12月,由中文、历史两系组建而成。学院以“以人为本,以文育人”为办学理念,力争打造成为学子追求真理、完备德业的舞台和教师传授人文精神的园地。目前学院拥有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儿童文学3个系,汉语言文学、历史学2个全日制本科专业,肩负为全省乃至全国培养合格的中学语文、历史教师及为社会输送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文化艺术等专门人才的重任。其中汉语言文学为省首批重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通过全国第一批师范认证,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国现当代文学),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语言学概论)。学院的汉语言文学学科和中国史学科分别入选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另有1个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南文化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基地)、1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学传承与地方治理现代化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新型专业智库(边疆研究院),1个省浙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413人,硕士研究生398人,博士研究生32人;教职工120人,其中专任教师101人,教授37人,副教授35人,博士学位教师90人,教育部“长江学者”3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国家“万人计划”社科领军人才2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入选者4人,第一、二层次入选者10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0人,省功勋教师1人,曾宪梓奖获得者2人。学院自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已形成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完整办学体系。学院拥有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6个二级学科授予点,还设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语文、历史学科教学方向)、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点(文化事业管理方向)。学院培养模式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培养了一大批中学特级教师、知名作家、导演、电台主持人等。吕君芳被评为“全国优秀大学生”,徐书洁、王璇、周晓娟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十佳大学生”。陈斌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并作为代表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吴雪岚创作的长篇小说《后宫甄嬛传》被改编为电视剧在全国热播,姜鹏以《汉武帝的三张面孔》成为登陆央视《百家讲坛》的最年轻学者,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阿西剧社两度问鼎全国大学生戏剧节最高奖“金刺猬”奖,获教育部“全国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一等奖”和省“校园文化品牌”。学生在教师招考、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和师范技能竞赛等各类选拔考试和学科竞赛中成绩显著,学位授予率一直名列学校前茅。据麦可思公司调查,毕业生对学院的满意度高达96%,位列全校各专业第一。蓬勃发展的人文学院将秉承“自由自律、修德修文”的院训,为造就既有扎实专业基础又有深厚人文底蕴的新世纪建设人才而努力。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5.60万

    ]
  • 浙江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历史悠久,前身为创建于1956年杭州师范专科学校的数学科和成立于1984年的计算中心。1958年数学科更名为数学系,1994年计算机系成立;1999年9月,数学系、计算机系和物理系合并,成立了数理与信息科学学院。2000年9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2003年6月,数理与信息科学学院更名数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06年3月,数理学院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合并,成立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2018年10月,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拆分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此,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学院办学层次高,规模齐全,形成了以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交叉融合的、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学院下设数学系、应用数学系、计算机系等3个系,以及数学研究所、动力系统和非线性分析研究所、离散数学研究所、现代分析及其应用研究所、数据科学研究所、网络安全与优化研究所、软件研发中心、科技创新服务与智能制造工程中心等8个跨学科跨校企的校级研究机构。学院拥有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教育博士(数学)专业博士点,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软件工程、教育硕士(数学)2个专业硕士点,以及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学院综合实力强,学科与专业建设平台层次高。学院拥有1个省优势特色学科(数学)、1个省重中之重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数学、软件工程);拥有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与省优势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1个省重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个省国际化专业(软件工程),软件工程通过了国际工程认证,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通过了国家首批示范认证。学院拥有1个首批地方高校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图与网络优化),1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科学),1个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图与网络优化),4个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数学、智能信息处理、离散空间上的几何与分析、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交叉融合)。学院创办了《中学教研(数学)》和《J. NonlinearModelingand Analysis》等2个学术期刊,并牵头引进浙江睿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捐资500万共建“浙师大睿达博雅教育研究中心”。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数学学科获B+、软件工程专业获B-评级。数学学科在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学科中排第138位(在上榜的国内高校数学学科中排第20位),在国际著名学科排行榜U.S.News中名列全球第188位(在上榜的国内高校数学学科中列第26位)。在2018《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A+类专业,全国排名第18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A+类专业,全国排名第19名。学院办学条件完备,现有实验用房使用面积3700多平方米,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300余万元,为学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构建了以国家级人才为领军人物,省部级高端人才为骨架,省级中青年人才为基石的人才梯队。学院现有教职工169人,教授55人,副教授3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8人,博士生导师37人,硕士生导师89人。教职工中有捷克科学院与欧洲科学院等四院院士1人,中组部国家高端系列人才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数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数学教指委成员1人,国家高端外国专家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高被引学者4人,洪堡学者2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省钱江高级人才(省特聘教授)3人,省杰出青年基金2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6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2人。教师中获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 1人,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1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1人,浙江省“好支书”1人,浙江省“家庭事业兼顾型”先进个人2人,浙江省“优秀教师”3人,数学系获浙江省“三育人”先进集体。学院学术成果丰硕,形成了良好的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氛围。近年来,学院教师共发表SCI论文550余篇,出版专著与编著4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7(2015-2019年)项、省级及以上教改与课程建设项目15项,其中国家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级人才培养项目4项,省基金重大项目1项、杰青与重点项目3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1项,省部科技进步奖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项。学院国际化办学成果斐然,形成了本-硕-博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与美国天普大学、英国伍斯特大学、巴西利亚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了联合培养、交换生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合作;与法国巴黎第7大学、捷克查理斯大学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项目;实施优秀学生海外研修计划,年均选拔优秀本硕博学生赴捷克、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斯洛文尼亚等国高校开展学术交流60余人;年均主办或承办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类国际、国内会议10余场,年均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访问交流达280人次。学院育人成效显著,为基础教育和社会各界培养输送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学院现有本科生1893人(含留学生148人),硕士生370人(含留学生39人),博士生49人(含留学生15人),其中留学生202人,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服务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创新型与应用型相统一,师范性和国际化相统一的本-硕-博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六十年多来,为基础教育、计算机应用领域、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与交叉领域输送了2万余名优秀毕业生,涌现了以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林惠民院士,深圳大学特聘教授、长江学者陈志敏,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的终身教授、长江学者郁国梁,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数学系终身教授江迪华,浙江大学教授、原贵州师范大学校长陈叔平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涌现出了放弃百万年薪,赴贵州支教,烛照苗乡的名校长,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的陈立群;涌现出了一批以杭州二中校长尚可为代表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具有教育情怀的名校校长;也涌现出了一批就职美国硅谷、中国阿里巴巴、华为、恒生电子等名企的技术专家。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数通古今、信达天下”的院训精神,以严谨求是、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为共同价值追求,实施特色化、高质化、国际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理工学科与师范教育综合、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强化学科交叉性、应用性、创新性和师范性的特色,弘扬“大爱、担当、求实”的育人传统,主动服务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发展、服务浙江教师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力争在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更大成就,朝着建设高水平研究型理工科学院的目标一路高歌猛进。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是在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和社会急需文化创意、传播、管理、经营人才的背景下创立的,是浙江师范大学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学院。学院依托浙江师范大学人文、信息技术、艺术、管理等学科优势和一流的软硬件资源,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传播新领域设置学科、专业,着力打造适应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人文、技术、艺术融合”、“产学研互动”的新型学院。学院现有广告学、戏剧影视文学、数字媒体艺术、文化产业管理4个本科专业,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民俗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同时还拥有艺术硕士(广播电视、电影2个领域)和公共管理硕士(文化传播管理方向)专业硕士学位方向。学院坚持“以文化为基础,以创意为核心,以传播为手段”的办学理念,以“协同化、技能化、社会化、国际化”为手段,努力培养厚基础、强实践、富创意的专门人才。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文科计算机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就业率名列学校各专业前茅。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5.60万

    ]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简称:浙师大 地区: 浙江、北京、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陕西 学制:1.5-2~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1.50~8.50万 班型:网络班、集中班、周末班 类型:综合类、公办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师大博学 > 浙江师范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友情链接:中教互联中教互联官网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