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渤海大学考研619中国史考试大纲
【导语】2025年渤海大学考研619中国史考试大纲已正式公布,根据渤海大学公告《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拟招生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更新中)》所示。为了方便广大考生,以下是在职研究生网小编整理的2025年渤海大学考研619中国史考试大纲详细信息:
科目代码:619
科目名称:中国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包含试题和答题纸,考生需将答案书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的指定位置。
3.试卷内容结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名词解释、填空、简答、论述等题型。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古代史180分
中国近代史120分。
二、考查目标
本次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对中国史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的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能运用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分析、比较、评价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历史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的能力。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一)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漫长的远古时代
第一节叙说
第二节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一、猿人的广泛分布
二、早期智人
三、晚期智人
第三节新石器时代
一、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区域
二、仰韶文化时期的北方与南方
三、龙山文化时期文化区域的扩大
四、新石器时代的社会面貌
第四节古代文明的曙光
一、贫富分化与阶级的萌芽
二、社会观念的变革
第五节我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一、关于远古时代的朦胧记忆
二、黄帝和炎帝
三、颛顼和帝喾
四、唐尧和虞舜
第二章夏商西周的社会情况
第一节叙说
第二节夏朝
一、夏朝的建立及其国家机构
二、夏文化的典型遗址
三、夏代的经济和文化
四、夏王朝的兴衰
第三节商朝
一、商族的兴起和发展
二、商朝的建立
三、伊尹摄政与早商时期的政治发展
四、盘庚迁殷与武丁中兴
五、商朝制度和社会结构
六、晚商政治和纣的灭亡
第四节西周
一、周族的兴起
二、周朝的建立
三、周公当政和成康之治
四、西周中期的社会发展
五、西周政治制度
六、共和行政与宣王中兴
七、西周的衰亡
第五节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畜牧业的情况
三、以青铜铸造为主的手工业
四、商业的初步发展
五、居住和交通
六、服饰与饮食
七、丧葬情况
第六节夏商西周的文化
一、甲骨卜辞与铜器铭文及纹饰
二、史学与文学
三、宗教、哲学与周易
四、歌舞艺术和科技
第三章春秋战国社会的变化
第一节叙说
第二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演变
一、平王东迁与王权衰落
二、大国争霸
三、七国争雄
第三节各国的变法改革
一、春秋时期各国的改革
二、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
三、列国政治制度的变化
第四节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一、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交换经济的繁荣
三、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第五节文化史的黄金时期
一、“士”的兴起与学术发展
二、思想领域的诸子百家思潮
三、史学、文学与自然科学
第四章中国专制集权制度确立的秦汉时期
第一节叙说
第二节统一的秦王朝
一、秦始皇统一中国
二、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
三、巩固统治的政策和措施
四、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三节西汉的盛衰
一、刘邦建立汉朝
二、文景之治
三、汉武帝的盛世
四、昭宣中兴
五、王莽改制和农民起义
第四节东汉王朝的建立和动荡
一、东汉初的稳定和发展
二、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动荡
三、黄巾起义
第五节汉代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六节汉代的社会经济
一、各地区的经济状况
二、农业
三、手工业
四、商业和城市
第七节社会关系的成长
一、土地所有制
二、赋役制度
三、阶级状况和阶级关系
第八节秦汉时期的东西交通
一、丝绸之路的开辟
二、汉文化的远播
三、异域文化的传入
第九节汉代学术文化
一、哲学
二、经学和今古文经
三、史学、文学、艺术、科技
第五章社会剧变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一节叙说
第二节三国和两晋
一、魏蜀吴三国
二、西晋的短暂统一
三、东晋十六国
第三节南北朝的对峙
一、南北朝初期
二、南北朝中期
三、南北朝后期
第四节民族和民族融合
一、少数民族的分布与迁徙
二、民族大融合
第五节社会经济
一、农业、手工业、商业
二、社会关系的发展
三、赋役与阶级关系
第六节文化
一、哲学和宗教
二、史学、文学和艺术
三、科学技术
第七节中外关系
一、与海东诸国的关系
二、与中亚诸国的关系
三、与南亚、东南亚诸国的关系
第六章社会繁荣昌盛的隋唐五代时期
第一节叙说
第二节隋朝的政治与经济
一、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二、政治制度创设与改革
三、经济制度的整顿与改革
四、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从太原起兵到开元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与统一全国
二、唐初的政治制度
三、贞观之治
四、武周政治
五、开元之治
第四节安史之乱及唐后期政局
一、安史之乱
二、藩镇割据与元和中兴
三、宦官专权与南衙北司之争
四、朋党之争
第五节五代十国
一、五代更替
二、十国兴亡
三、五代十国的特点
四、后周世宗的改革
第六节唐五代的经济
一、经济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繁荣
三、五代十国的社会经济
第七节隋唐五代的民族关系
一、突厥的兴亡
二、薛延陀与回纥
三、吐谷浑与吐蕃
四、南诏
五、靺鞨与渤海国
六、契丹
第八节隋唐五代的中外交往
一、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二、与朝鲜、日本的文化交往
三、与中亚、南亚、北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第九节隋唐五代的科学文化
一、宗教和哲学
二、经学和史学
三、文学艺术
四、科学技术
第七章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宋、辽、夏、金、元时期
第一节叙论
第二节北宋的兴衰
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二、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三、北宋社会矛盾的发展和社会变革
四、辽、西夏和北宋的关系
五、金的崛起和辽与北宋的灭亡
第三节南宋的偏安和灭亡
一、南宋的建立
二、南宋与金的和议
三、南宋的内部矛盾
四、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四节两宋的文化与科技
一、哲学思想
二、史学
三、文学
四、艺术
五、科学技术
第五节蒙元的统治
一、蒙古汗国的建立与元朝的统一
二、元朝政治制度的发展
三、元代的社会经济
四、元朝的文化
五、元朝统治的覆灭
第八章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时期
第一节叙论
第二节明前期的政治与经济
一、强化专制集权
二、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
三、洪永熙宣盛世
第三节嘉万革新:明中后期的危机与变革
一、明中前期的社会问题
二、嘉靖初年的政治改革
三、隆庆年间的改革活动
四、张居正改革
第四节冲突与融合:明代的中外关系
一、明初的对外关系
二、郑和下西洋
三、平定倭患
四、隆庆开市
五、援朝抗倭
六、与西方国家的交往
第五节明中后期社会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一、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经济结构的调整
二、手工业商品的发展
三、商业的发展与城镇的繁荣
四、白银货币浪潮
五、新经济因素的萌芽
第六节明清易代:明末农民起义与清军入关
一、晚明政局
二、明末社会矛盾激化
三、农民起义和明朝灭亡
第七节传统飘摇:明代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
一、哲学思想
二、史学成就
三、文学艺术
四、科技成就
五、社会风尚
第九章成熟与繁荣的清时期
第一节叙论
第二节清军入关与全国统治的建立
一、清军入关及各阶层人民的反抗
二、清朝统一全国
第三节专制统治的加强与清朝中衰
一、统治机构的强化
二、清朝中衰
第四节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恢复生产措施
二、康乾盛世
三、区域经济的形成
四、新经济因素的不断出现
第五节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斗争
二、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
三、边疆地区的开发
第六节中外文化交流与反抗西方殖民斗争
一、与亚洲各国的交往
二、与俄罗斯的关系
三、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
四、反对西方殖民势力的斗争
第七节清代的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
一、哲学
二、考据学、史学与文献学
三、文学艺术
四、科学技术
(二)中国近代史
绪论
第一章鸦片战争
第一节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鸦片及罪恶的鸦片贸易
三、清政府的禁烟运动
四、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五、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第二节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的签订
二、战争再起和《北京条约》的订立
三、沙俄对中国领土的侵占
第二章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第一节太平天国起义的发动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二、定都天京后的军事征战
三、《天朝田亩制度》与太平天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及对外政策
第二节清王朝统治格局的变化
一、湘军、淮军的崛起
二、辛酉政变
三、清朝权力结构的变化与满汉关系的调整
四、中外关系的变化
第三节太平天国后期及其失败
一、天京变乱及对太平天国的影响
二、太平天国后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
三、太平天国的失败
第三章洋务运动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开端
第一节洋务派与洋务运动的展开
一、洋务派的形成及其指导思想
二、近代军事工业的兴起
三、官督商办民用企业的产生
四、近代陆海军建设
五、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兴办
第二节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下的中国经济
一、外国对华商品输出和中外贸易格局的变化
二、外资企业发展和买办队伍的扩大
三、商办企业的产生
第三节社会变化与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一、民族资产阶级和早期工人阶级的出现
二、维新人士与商战观念
三、早期改良和维新思想
第四章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
第一节中国边疆地区的危机
一、美、日侵略台湾与中日交涉
二、俄国侵略新疆伊犁地区与中俄交涉
三、“马嘉理案”与中英交涉
四、英、俄觊觎西藏
第二节反洋教斗争与外交危机
一、外国教会活动侵害民众利益
二、《北京条约》签订前后的教案
三、从天津教案到成都教案
第三节中法战争
一、法国侵略越南与清政府对策
二、中法战争的爆发及其进程
三、不败而败的战争结局
第四节中日战争
一、日本的扩张野心与围绕朝鲜问题的中日交涉
二、战争进程与北洋舰队覆灭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危害
四、日本占领“台湾”与台湾军民的反割台斗争
第五章维新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第一节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一、甲午战后大借款与列强夺铁路、矿山利权
二、帝国主义在华划分势力范围
三、外国资本加紧控制中国经济
四、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第二节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开展
一、康有为与维新运动的理论准备
二、公车上书与维新运动的开展
三、维新与守旧的论争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高潮和发展
一、百日维新
二、戊戌政变
三、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第四节义和团运动兴起
一、反教会的斗争
二、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及其在直隶境内的发展
三、义和团运动高潮的形成
第五节八国联军侵华
一、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与义和团的抗击
二、清政府和战难决与“宣战”诏书
三、京津沦陷与清廷仓皇出走
四、东南互保
五、《辛丑条约》的签订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确立
第六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
第一节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
一、帝国主义侵华新态势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三、“民变”蜂起
四、留学运动和新知识阶层的形成
第二节清政府被迫推行“新政”
一、变法“诏令”颁布与“新政”措施
二、直隶新政与北洋集团的崛起
三、科举制度和新学制的颁行
第三节“预备立宪”和立宪运动
一、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与清政府“预备立宪”
二、官制改革的挫折与《宪法大纲》颁布
三、立宪团体的组成与国会请愿运动
第四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一、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二、中国同盟会创立及其三民主义政纲
三、民主革命思想与君主立宪思想的论战
四、同盟会等团体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
五、抵制美货和收回利权运动的开展
第五节武昌起义与全国革命的高潮
一、黄花岗起义与保路风潮
二、武昌起义与各地响应
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及其内外政策
四、南北和谈与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六节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化
一、社会风俗的丕变
二、学术转型与近代新学科的初创
三、国粹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思潮的涌动
第七章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一节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一、临时政府北迁与北京政府的组建
二、“议会政治”昙花一现与“二次革命”失败
三、西方列强分裂中国的侵略活动
四、袁世凯称帝与护国运动
第二节北洋纷争与护法运动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政局
二、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
三、皖系军阀统治与广州护法军政府
第三节军阀混战与时局动荡
一、直皖战争爆发
二、孙中山重建广州军政府
三、第一次直奉战争与北方政局
四、西南地方军阀的割据与危害
第四节北洋政府时期的经济与社会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起伏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外经济的变化
三、联省自治思潮与省宪运动
四、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实质
第八章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新青年》杂志与“德”“赛”二先生
二、文学革命
三、对儒学的批判和儒学的衰落
第二节五四运动
一、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的失败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及意义
三、各种新思潮的涌入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成立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三、中共二大的召开和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
四、中共领导的工农运动
第九章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第一节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酝酿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前的国内外形势
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思想的逐步形成
三、中国共产党国共合作方针的确立
四、中国国民党的改组
第二节国共合作的建立与国民革命的兴起
一、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与国共合作的建立
二、黄埔军校与广州国民政府建立
三、五卅运动与省港大罢工
第三节北伐战争与国民革命的高涨
一、北洋军阀混战与北伐前的北京政局
二、北伐胜利进军
三、工农运动的深入开展
四、武汉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第四节国共合作的破裂与国民革命的失败
一、国共统一战线的分化与斗争
二、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三、武汉“分共”与国民革命夭折
第十章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与土地革命战争
第一节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内政外交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二、皇姑屯事件与东北易帜
三、改组派的反蒋活动与国民党新军阀混战
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
五、废约外交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的开展
一、发动武装起义和创建革命根据地
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与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的成立与苏区土地革命
四、“围剿”与反“围剿”
五、第五次反“围剿”
六、红军长征
第三节30年代前后社会、思想和文化
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与左翼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与现代化问题的讨论
三、教育与科学研究
四、乡村建设运动
五、中间政派与蒋介石集团的斗争
第十一章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与中国局部抗战
第一节“九一八”事变与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一、“九一八”事变与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二、“一二八”事变与淞沪抗战
三、热河沦陷与长城抗战
四、察哈尔抗战与福建事变
五、国民党政府坚持“安内攘外”方针
第二节华北事变与全国民众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一、华北事变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
二、“一二九”学生运动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第三节全国团结抗日局面的初步形成
一、瓦窑堡会议与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初步确立
二、国民党对日政策的调整
三、“两广事变”与绥远抗战
四、西安事变与国共第二次合作
第十二章全民族抗战的坚持与胜利
第一节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一、卢沟桥事变与全国抗战开始
二、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三、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
四、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
第二节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战局与政局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
四、国民党反共与皖南事变
五、民主宪政运动和民主政团同盟的建立
六、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第三节全国抗战时期的经济、政治与文化
一、国民党的战时经济政策与大后方的建设
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各项建设
三、延安整风运动
四、抗战时期的学术研究与教育
第四节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一、日本在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
二、日本扶持华北伪政权和汪伪政权
三、沦陷区民众的反侵略斗争
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的国际局势
二、中美、中英“新约”签订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三、豫湘桂战役的溃败与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
四、滇缅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攻势作战
五、中共七大的召开及其重要影响
六、日本无条件投降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七、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第十三章国共谈判与全面内战的爆发
第一节战后时局和各党派的政治动向
一、国民党坚持独裁与力图独占抗战胜利果实
二、中共主张和平建国方针以及在华北华东的接收
三、民主党派的政治活动
第二节和平谈判与政治协商
一、国共重庆和平谈判
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三、停战谈判与美国调处国共冲突
第三节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一、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二、国共关系全面破裂
三、人民爱国民主运动与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四节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转折
一、解放区工作的拓展
二、土地改革
三、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四、夺取全国胜利纲领的制定和实施
五、各大战场继续推进
第十四章国民党统治的覆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一节国统区的全面危机
一、国民党政治危机的加剧
二、国统区经济状况的急剧恶化
三、财政金融危机的总爆发
四、国民党腐败的加剧
第二节历史性的战略决战和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
一、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
二、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与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为新中国绘制蓝图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局面基本形成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和《共同纲领》的通过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四、初试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书名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中国古代史(上)》(第四版) | 晁福林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6年 |
《中国古代史(下)》(第四版) | 宁欣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8年 |
《中国近代史 上》(第二版 ) | 《中国近代史》编写组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20年 |
《中国近代史 下》(第二版) | 《中国近代史》编写组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20年 |
来源:https://yjszsxxw.bhu.edu.cn/engine2/general/4169590/detail?engineInstanceId=656393&typeId=2984613&pageId=85721&websiteId=63018¤tBranch=0
郑重声明:上述内容为《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拟招生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更新中)》所示做出的整理,不具有权威性和官方代表性,一切2025年渤海大学考研619中国史考试大纲信息应以渤海大学公布的官方信息为主,以上提供的内容仅供广大考生参考。
- 2024-07-16
- 2024-07-16
- 2024-07-16
- 2024-07-16
- 2024-07-16
- 2024-07-16
- 2024-07-16
- 2024-07-16
科目名称:创作 一、考查目标 主要考察考生的艺术创作实践能力,要求考生掌握本专业基本创作技法,具备基本的艺术素养,并能够独立创作出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作品。 二、考试形式与试...
科目代码:915 科目名称:中西方哲学史 一、考查目标 本考纲涉及攻读哲学硕士学位入学考试科目,《中西方哲学史》内容包括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两门哲学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
科目代码:901 科目名称:课程与教学论 一、考查目标 课程与教学论是为我校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课程与教学...
科目代码:863 科目名称:电子线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科目代码:847 科目名称:材料科学基础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包含试题和答题纸...
科目代码:845 科目名称:物理化学 一、考查目标 1.掌握化学热力学、电化学、胶体化学的研究方法。 2.掌握化学变化和相变化的平衡规律和变化速率规律。 3.能够运用热力学基础讨论有关平衡...
科目代码:844 科目名称:日语综合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包含试题和答题纸,考...
科目代码:842 科目名称:综合英语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 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 答题方式: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包含试题和答题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