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师大博学 > 山西师范大学 > 招生简章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 简称:山西师大
  • 地区: 山西
  • 类型:师范类、公办
  • 学制:3~3年
  • 学费:¥1.80~4.50万
  • 班型:周末班
  •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贡院街1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2024年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发布时间:
2024-01-15
发布者:
李翠娇
阅读量:

【导语】2024年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已正式公布,根据山西师范大学文件《山西师范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所示。为了方便广大考生,以下是在职研究生网小编整理的2024年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详细信息:

学校简介

山西师范大学创建于1958年,1990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6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校以来,学校秉承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不断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培养体系完备、办学特色鲜明的省属师范大学,是培养山西省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基地。我校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化学和艺术学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科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门类。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4个,分别为教育、体育、翻译、新闻与传播、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食品工程领域)、农业(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音乐、舞蹈、戏剧与影视和美术与书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教育部《2024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我校为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质量和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进行。初试和复试都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初试由国家统一组织,复试由招生单位自行组织。我校初试方式分为全国统一考试以及推荐免试。

第三条硕士研究生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

硕士研究生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四条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教育部有关招生政策、规定、办法,上级主管部门、山西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的补充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研究生招生实施细则,并开展招生工作。

第五条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是学校组织和实施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学校研究生招生日常工作。

学校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监督学校研究生招生的各项工作。

第三章招生计划和奖助政策

第六条我校2024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1300余名,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所列招生人数为拟招生计划数,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规模和实际报考情况做相应调整。

特别提醒:2024年国家招生计划尚未下达,“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硕士专业目录中的拟招生人数,是我校根据2023年硕士研究生实际招生人数拟订的各学科招生计划,仅供参考!各专业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2024年国家招生计划及各专业报考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第七条我校已建立由研究生奖学金、助学金组成的多元奖助体系,支持硕士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具体设立有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助学贷款、“三助”(助研、助教、助管)岗位、绿色通道等。

第四章报考条件

第八条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9月25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且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人员,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1)至少进修过6门与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本科主干课程(提供加盖进修单位教务部门公章的成绩单);

(2)在公开出版的省级及以上刊物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与报考学科、专业相一致的学术论文(同时提供学术期刊收录网站的论文检索证明),或者获得过厅级及以上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科研类奖项;

以上材料在网上确认前提交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审核。

我校部分学科(类别)、专业(领域)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详见我校招生专业目录中备注说明。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第九条报名参加公共管理(代码为125200)、旅游管理(代码为125400)、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代码045101)专业学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还须满足下述相关条件:

(一)符合第八条中的第(一)、(二)、(三)各项的要求。

(二)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符合上述第八条第(四)款第3点提出的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第十条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s://yz.chsi.com.cn/tm)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截止规定日期仍未落实接收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其他符合免初试资格(如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以上退役人员等)的考生,应在国家规定的全国统考报名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报名。

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全日制部分学科(类别)、专业(领域)(旅游管理、教育管理除外)均可接收校内、外推免生。

第十一条我校2024年继续招收“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报考此类计划的考生只能报考专业学位。

第五章报名

第十二条所有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网上报名,并在网上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相关具体要求由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合理确定)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

(一)网上报名要求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3年10月8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3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考生报名时只能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初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调剂办法、计划余额等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4.考生应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考生要如实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5.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为避免因学籍或学历问题影响报考和录取,请所有考生在网上报名期间认真填写个人信息,及时查阅并核对修改本人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结果,以保证在网上确认前通过学历(学籍)校验。

6.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7.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填报志愿并选择报考点。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8.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9.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招生单位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及注意事项等,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二)网上确认要求

报考点是指经各省、市招办指定的接受考生网上确认和参加初试的地点,具体情况及要求请查阅考生所在省、市招办的网报公告。报考点接受考生咨询,办理报名手续,安排考场,组织考试。

1.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

2.网上确认程序

(1)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确认。

(2)考生网上确认应当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当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义务兵退出现役证》。

在录取当年9月25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自学考试机构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3)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5)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第十三条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

第十四条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我校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网上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

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我校报考条件不符的,我校将不准予考试。

报名前,请务必认真阅读我校本年度的招生章程和专业目录等内容。网上报名时,报名成功只表示本人身份、学籍(学历)、报考信息等内容填写完成,我校将在报名确认后对考生的报考资格按照本年度的招生章程和专业目录进行审核,不合格者不予准考。

第六章初试

第十五条下载打印《准考证》

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第十六条初试时间

初试时间为2023年12月23日至24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第十七条初试科目及方式

12月23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综合能力

12月23日下午外国语

12月24日上午业务课一

12月24日下午业务课二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

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历史学及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初试科目为三个单元。公共管理、会计和旅游管理硕士初试科目为两个单元。

第十八条我校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的考试科目名称参见我校招生专业目录。

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的命题工作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考试大纲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统一编制或教育部指定相关机构组织编制。我校所有自命题科目的命题工作由我校自行组织。

第七章复试

第十九条复试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是硕士研究生录取的必要环节,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第二十条复试时间、地点、内容、方式、成绩使用办法、组织管理等由我校按教育部有关规定自主确定。在复试前我校将及时公布复试办法和程序。全部复试工作一般在录取当年4月底前完成。

第二十一条教育部按照一区、二区制定并公布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我校为一区。

第二十二条我校将在国家确定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基础上,结合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自主确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及其他学术要求。

我校依据教育部有关政策自主确定并公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和接受其他招生单位该计划考生调剂的初试成绩要求。

第二十三条我校在复试前将对考生的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学籍学历核验结果、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

考生学历(学籍)信息核验有问题的,考生应当在复试时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少数民族考生身份以报考时查验的身份证为准,复试时不得更改。少数民族地区以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为准。

第二十四条我校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

第二十五条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笔试。

报考我校公共管理硕士和旅游管理硕士的同等学力考生不加试。

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不加试。

第二十六条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和旅游管理硕士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第二十七条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均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第二十八条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我校复试时将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记录,将考生诚信状况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将组织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招生工作部门、导师与考生面谈,直接了解考生思想政治情况。还可采取“函调”或“派人外调”的方式对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第二十九条我校认为有必要时,可对考生再次复试。

第三十条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退役大学生士兵达到报考条件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报考(含调剂)“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不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以上的退役人员,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的,可申请免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项目服务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中报考人文社科类专业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5分。

加分项目不累计,同时满足两项以上加分条件的考生按最高项加分。

有以上加分项目的考生请在复试前按照我校网站相关通知,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相关证明材料供我校核实。

第三十一条考生体检工作在拟录取后组织进行。体检根据《残疾人教育条例》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等文件规定,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教学〔2003〕3号)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

第八章调剂

第三十二条复试前按教育部有关政策制定并公布本校调剂工作办法。

第九章录取

第三十三条在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教育部、山西省有关招生录取政策规定,根据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第三十四条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在被录取前与我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报考非定向就业研究生录取为定向就业的,我校将严格审核定向就业合同,从严掌握。

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第三十五条经考生确认的报考信息在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对报考资格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录取。

第三十六条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考生,录取当年9月25日前若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录取资格无效。

第十章培养方式、学制与学费

第三十七条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所有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均为三年。非全日制中的公共管理每月进行一到两次集中授课,非全日制中的教育硕士教育管理领域和音乐专业学位授课时间为寒、暑假。

第三十八条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所有纳入招生计划的硕士研究生都要缴纳学费。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公共管理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10000元,音乐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教育管理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

第十一章信息公开公示

第三十九条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要求,按照“谁公开、谁把关”“谁公开、谁解释”的原则,严格执行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并及时在网站公布招生章程、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录取办法、拟录取考生名单、拟录取考生成绩等相关信息。同时,提供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包括联系部门、电子信箱、电话号码和通讯地址等,保证相关渠道畅通,并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申诉和举报及时调查处理。

第十二章违规处理

第四十条对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的考生,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严肃处理。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应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构成违法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考生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违规或作弊事实将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并将考生的有关情况通报其所在学校或单位,记入考生人事档案,作为其今后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十三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拟招生人数、初试复试科目等招生相关信息均在研究生院网站发布,请考生及时查阅。

第四十二条我校研究生培养学院均在校本部。我校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供住宿,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安排住宿。

第四十三条未尽事宜,依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联系部门: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联系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太榆路339号

邮政编码:030031

网址:https://grc.sxnu.edu.cn

原标题:山西师范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文章来源:https://grc.sxnu.edu.cn/info/1020/3027.htm

郑重声明:上述内容为山西师范大学文件《山西师范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所示做出的整理,不具有权威性和官方代表性,一切2024年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应以山西师范大学公布的官方信息为主,以上提供的内容仅供广大考生参考。

1.鉴于各方面情况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教育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2.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本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联系方式:QQ邮箱:461934789@qq.com,我们将24小时内及时沟通与处理。
最新资讯
评论
评论成功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简称:山西师大 地区: 山西 学制:3~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1.80~4.50万 班型:周末班 类型:师范类、公办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贡院街1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师大博学 > 山西师范大学 > 招生简章

2024年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发布时间:
2024-01-15
发布者:
李翠娇
阅读量:

【导语】2024年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已正式公布,根据山西师范大学文件《山西师范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所示。为了方便广大考生,以下是在职研究生网小编整理的2024年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详细信息:

学校简介

山西师范大学创建于1958年,1990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6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校以来,学校秉承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不断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培养体系完备、办学特色鲜明的省属师范大学,是培养山西省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基地。我校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化学和艺术学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科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门类。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4个,分别为教育、体育、翻译、新闻与传播、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食品工程领域)、农业(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音乐、舞蹈、戏剧与影视和美术与书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教育部《2024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我校为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质量和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进行。初试和复试都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初试由国家统一组织,复试由招生单位自行组织。我校初试方式分为全国统一考试以及推荐免试。

第三条硕士研究生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

硕士研究生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四条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教育部有关招生政策、规定、办法,上级主管部门、山西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的补充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研究生招生实施细则,并开展招生工作。

第五条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是学校组织和实施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学校研究生招生日常工作。

学校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监督学校研究生招生的各项工作。

第三章招生计划和奖助政策

第六条我校2024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1300余名,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所列招生人数为拟招生计划数,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规模和实际报考情况做相应调整。

特别提醒:2024年国家招生计划尚未下达,“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硕士专业目录中的拟招生人数,是我校根据2023年硕士研究生实际招生人数拟订的各学科招生计划,仅供参考!各专业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2024年国家招生计划及各专业报考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第七条我校已建立由研究生奖学金、助学金组成的多元奖助体系,支持硕士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具体设立有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助学贷款、“三助”(助研、助教、助管)岗位、绿色通道等。

第四章报考条件

第八条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9月25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且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人员,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1)至少进修过6门与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本科主干课程(提供加盖进修单位教务部门公章的成绩单);

(2)在公开出版的省级及以上刊物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与报考学科、专业相一致的学术论文(同时提供学术期刊收录网站的论文检索证明),或者获得过厅级及以上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科研类奖项;

以上材料在网上确认前提交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审核。

我校部分学科(类别)、专业(领域)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详见我校招生专业目录中备注说明。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第九条报名参加公共管理(代码为125200)、旅游管理(代码为125400)、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代码045101)专业学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还须满足下述相关条件:

(一)符合第八条中的第(一)、(二)、(三)各项的要求。

(二)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符合上述第八条第(四)款第3点提出的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第十条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s://yz.chsi.com.cn/tm)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截止规定日期仍未落实接收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其他符合免初试资格(如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以上退役人员等)的考生,应在国家规定的全国统考报名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报名。

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全日制部分学科(类别)、专业(领域)(旅游管理、教育管理除外)均可接收校内、外推免生。

第十一条我校2024年继续招收“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报考此类计划的考生只能报考专业学位。

第五章报名

第十二条所有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网上报名,并在网上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相关具体要求由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合理确定)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

(一)网上报名要求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3年10月8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3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考生报名时只能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初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调剂办法、计划余额等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4.考生应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考生要如实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5.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为避免因学籍或学历问题影响报考和录取,请所有考生在网上报名期间认真填写个人信息,及时查阅并核对修改本人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结果,以保证在网上确认前通过学历(学籍)校验。

6.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7.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填报志愿并选择报考点。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8.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9.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招生单位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及注意事项等,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二)网上确认要求

报考点是指经各省、市招办指定的接受考生网上确认和参加初试的地点,具体情况及要求请查阅考生所在省、市招办的网报公告。报考点接受考生咨询,办理报名手续,安排考场,组织考试。

1.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

2.网上确认程序

(1)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确认。

(2)考生网上确认应当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当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义务兵退出现役证》。

在录取当年9月25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自学考试机构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3)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5)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第十三条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

第十四条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我校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网上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

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我校报考条件不符的,我校将不准予考试。

报名前,请务必认真阅读我校本年度的招生章程和专业目录等内容。网上报名时,报名成功只表示本人身份、学籍(学历)、报考信息等内容填写完成,我校将在报名确认后对考生的报考资格按照本年度的招生章程和专业目录进行审核,不合格者不予准考。

第六章初试

第十五条下载打印《准考证》

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第十六条初试时间

初试时间为2023年12月23日至24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第十七条初试科目及方式

12月23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综合能力

12月23日下午外国语

12月24日上午业务课一

12月24日下午业务课二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

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历史学及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初试科目为三个单元。公共管理、会计和旅游管理硕士初试科目为两个单元。

第十八条我校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的考试科目名称参见我校招生专业目录。

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的命题工作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考试大纲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统一编制或教育部指定相关机构组织编制。我校所有自命题科目的命题工作由我校自行组织。

第七章复试

第十九条复试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是硕士研究生录取的必要环节,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第二十条复试时间、地点、内容、方式、成绩使用办法、组织管理等由我校按教育部有关规定自主确定。在复试前我校将及时公布复试办法和程序。全部复试工作一般在录取当年4月底前完成。

第二十一条教育部按照一区、二区制定并公布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我校为一区。

第二十二条我校将在国家确定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基础上,结合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自主确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及其他学术要求。

我校依据教育部有关政策自主确定并公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和接受其他招生单位该计划考生调剂的初试成绩要求。

第二十三条我校在复试前将对考生的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学籍学历核验结果、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

考生学历(学籍)信息核验有问题的,考生应当在复试时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少数民族考生身份以报考时查验的身份证为准,复试时不得更改。少数民族地区以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为准。

第二十四条我校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

第二十五条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笔试。

报考我校公共管理硕士和旅游管理硕士的同等学力考生不加试。

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不加试。

第二十六条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和旅游管理硕士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第二十七条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均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第二十八条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我校复试时将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记录,将考生诚信状况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将组织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招生工作部门、导师与考生面谈,直接了解考生思想政治情况。还可采取“函调”或“派人外调”的方式对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第二十九条我校认为有必要时,可对考生再次复试。

第三十条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退役大学生士兵达到报考条件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报考(含调剂)“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不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以上的退役人员,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的,可申请免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项目服务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中报考人文社科类专业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5分。

加分项目不累计,同时满足两项以上加分条件的考生按最高项加分。

有以上加分项目的考生请在复试前按照我校网站相关通知,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相关证明材料供我校核实。

第三十一条考生体检工作在拟录取后组织进行。体检根据《残疾人教育条例》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等文件规定,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教学〔2003〕3号)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

第八章调剂

第三十二条复试前按教育部有关政策制定并公布本校调剂工作办法。

第九章录取

第三十三条在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教育部、山西省有关招生录取政策规定,根据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第三十四条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在被录取前与我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报考非定向就业研究生录取为定向就业的,我校将严格审核定向就业合同,从严掌握。

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第三十五条经考生确认的报考信息在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对报考资格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录取。

第三十六条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考生,录取当年9月25日前若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录取资格无效。

第十章培养方式、学制与学费

第三十七条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所有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均为三年。非全日制中的公共管理每月进行一到两次集中授课,非全日制中的教育硕士教育管理领域和音乐专业学位授课时间为寒、暑假。

第三十八条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所有纳入招生计划的硕士研究生都要缴纳学费。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公共管理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10000元,音乐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教育管理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

第十一章信息公开公示

第三十九条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要求,按照“谁公开、谁把关”“谁公开、谁解释”的原则,严格执行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并及时在网站公布招生章程、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录取办法、拟录取考生名单、拟录取考生成绩等相关信息。同时,提供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包括联系部门、电子信箱、电话号码和通讯地址等,保证相关渠道畅通,并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申诉和举报及时调查处理。

第十二章违规处理

第四十条对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的考生,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严肃处理。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应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构成违法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考生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违规或作弊事实将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并将考生的有关情况通报其所在学校或单位,记入考生人事档案,作为其今后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十三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拟招生人数、初试复试科目等招生相关信息均在研究生院网站发布,请考生及时查阅。

第四十二条我校研究生培养学院均在校本部。我校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供住宿,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安排住宿。

第四十三条未尽事宜,依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联系部门: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联系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太榆路339号

邮政编码:030031

网址:https://grc.sxnu.edu.cn

原标题:山西师范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文章来源:https://grc.sxnu.edu.cn/info/1020/3027.htm

郑重声明:上述内容为山西师范大学文件《山西师范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所示做出的整理,不具有权威性和官方代表性,一切2024年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应以山西师范大学公布的官方信息为主,以上提供的内容仅供广大考生参考。

·相关阅读
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非全日制MPA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3

一、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简介 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成立于2002年,其前身是1990年在政治经济学硕士点基础上成立的山西师范大学经济研究所。2011年学校学科结构调整后,学院...

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非全日制MPAcc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3

一、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简介 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成立于2002年,其前身是1990年在政治经济学硕士点基础上成立的山西师范大学经济研究所。2011年学校学科结构调整后,学院...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非全日制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3

一、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简介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前身是教育管理干部专修科,创建于1983年。1990年,更名为教育系。2002年,教育系与3个教育类研究所合并组建教育与心理科学...

2024年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2024-01-15

学校简介 山西师范大学创建于1958年,1990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6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校以来,学校秉承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不断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培养...

·评论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友情链接:中教互联中教互联官网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